CN112456925A - 一种具有自愈合能力的耐侵蚀性混凝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自愈合能力的耐侵蚀性混凝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56925A
CN112456925A CN202110044361.6A CN202110044361A CN112456925A CN 112456925 A CN112456925 A CN 112456925A CN 202110044361 A CN202110044361 A CN 202110044361A CN 112456925 A CN112456925 A CN 1124569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self
erosion
weight
resistant concre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4436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静
张庆昌
彭西赟
彭锦豪
方路超
鲁森森
祝光伦
王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Duomao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Duomao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Duomao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Duomao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4436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569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569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569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02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hydraulic cements other than calcium sulfates
    • C04B28/04Portland c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00474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 C04B2111/0081U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in C04B2111/00 as catalysts or catalyst carriers
    • C04B2111/00827Photocatalys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20Resistance against chemical, physical or biological attack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自愈合能力的耐侵蚀性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海工硅酸盐水泥熟料40~65份、固体废弃物粉末35~43份、含碱废弃物6~8份、碱激发剂11.4~28.4份、变性秸秆1.0~10.0份、细菌芽孢106~109个芽孢/方米水、二氧化钛2~3份、外加剂10~15份、胶囊粘结剂1~5份,以解决现有的水泥脆性大、抗拉强度低造成使用年限低、耐海水侵蚀力弱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自愈合能力的耐侵蚀性混凝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自愈合能力的耐侵蚀性混凝土。
背景技术
混凝土存在着脆性大、抗拉强度低等缺陷,在使用过程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下极易产生裂缝,从而使得腐蚀性介质如硫酸盐、氯盐等非常容易侵入到混凝土内部,对混凝土本身及预埋的钢筋造成破坏,极大程度地缩短了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海洋资源的开发,我国港口、海塘、海岸防护、跨海大桥、海上加油站等海上工程建设发展很快。海洋工程建筑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单纯提高水泥或者混凝土的防腐效果是较弱的,还需要在防腐的同时提高其抗冲击强度和防污效果。同时海水本身是一种强的腐蚀介质,同时波、浪、潮、流又对建筑构件产生低频往复力和冲击,加上海洋微生物、附着生物及它们的代谢物等污物都对腐蚀过程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加速作用。现有防污耐腐工程都是依靠在建筑工程外表面涂刷防污涂料,但是我们都知道涂刷涂料很难在水中进行涂刷,海洋工程建筑的混凝土有更高的要求。要使海洋工程建筑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单纯提高水泥或者混凝土的防腐效果是较弱的,还需要在防腐的同时提高其抗冲击强度和防污效果。
然而,由于混凝土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微小裂缝检测的困难性,硫酸盐、氯盐就会非常容易侵入到混凝土内部,对混凝土本身及预埋的钢筋造成破坏,修补裂缝变得耗时费力且费用庞大。混凝土本身所具有的自愈合能力已被认识了许多年。然而,混凝土本身所具有的这种自愈合能力有限,只限于宽度为0.1~0.2mm的微裂纹,且自愈合速度慢,无法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自愈合能力的耐侵蚀性混凝土,以解决现有的水泥脆性大、抗拉强度低造成使用年限低、耐海水侵蚀力弱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研发一种具有自愈合能力的耐侵蚀性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海工硅酸盐水泥熟料40~65份、固体废弃物粉末35~43份、含碱废弃物6~8份、碱激发剂11.4~28.4份、变性秸秆1.0~10.0份、细菌芽孢106~109个芽孢/方米水、二氧化钛2~3份、外加剂10~15份、胶囊粘结剂1~5份。
优选的,所述固体废弃物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高炉矿渣粉20%~70%、粉煤灰20~70%、农作物废弃物灰2~10%。
优选的,所述含碱废弃物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钢渣粉50~80%、赤泥10~20%、碱渣10~15%、电石渣0~15%。
优选的,所述碱激发剂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水玻璃43~70%、氢氧化钠30~57%。
优选的,所述变性秸秆用蒸气处理秸秆,再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6.0%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8~10h,然后用硅烷偶联剂溶液浸泡10小时以上,最后按照重量比参入50%的硅藻土。
优选的,所述细菌芽孢包括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和巴斯德芽孢八叠球菌按照含菌量1:1:1混合。
优选的,所述细菌芽孢的获取方式为:所述细菌芽孢的获取方式为:将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巴斯德芽孢八叠球菌分别接种于高温灭菌后的培养基中培养,灭菌前调节培养基pH值为7;经160~180rpm,温度30~38℃,培养48~72h后取出;将获得的菌液高速离心去除上清液,加入去离子水洗涤得到细菌菌体悬浮液,将细菌菌体悬浮液在80~85℃水浴处理30min获得细菌芽孢混合的菌液悬浮液。
优选的,所述外加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所述外加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腐殖土30~45份、改性聚羧酸减水剂8~12份、纳米二氧化硅42~60份、保水剂4~8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本发明中添加的海工硅酸盐水泥熟料、固体废弃物粉末、含碱废弃物含有大量活性SiO2、Al2O3和碱性物质,在碱激发剂的碱性作用下,发生溶解-重构-缩聚等地聚合物反应过程,形成具有三维网络状结构的地聚合物硬化体,此硬化体具有较高的抗渗性、交联性、致密性、体积稳定性、耐水性及耐久性,具有极佳的防污耐腐效果。
在本发明中加入海工硅酸盐水泥熟料克服了海砂本身氯离子浓度高的问题,提高了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作用,也使得海洋工程建筑可就地取材,节约成本,其具有防污、耐海盐腐效果,极大限度地延长了海洋工程建筑的使用寿命,而且不需要二次涂覆防污耐腐涂层,更适合海洋工程建筑的快速建造。
秸秆表面改性机理:将秸秆蒸气处理,可以分解秸秆表面的蜡状物质和果胶脱落,破坏秸秆表面的结构,提高表面的粗糙度,可以促进秸秆表面的自由基的产生,采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浸泡处理后,秸秆表面变得凹凸不平,有利于提高界面粘结能力;同时,使用硅烷偶联剂溶液浸泡秸秆后,硅烷偶联剂的不同基团可分别与有机材料、无机材料形成化学键接,从而在秸秆和地聚合物基体之间建立起较强的作用力,增强了秸秆与基体的粘结力,有利于提高界面粘结强度和系统整体性。
本发明中细菌芽孢包括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和巴斯德芽孢八叠球菌,可以利用混凝土内的营养物质,正常情况下芽孢处于休眠状态,直到雨水进入裂缝并激活,汲取营养产生石灰石修补裂缝。
本发明中纳米二氧化硅能极大地改善了水泥浆料的疏水性能,使形成的建筑工程具有更佳的耐水性,纳米二氧化硅与海工硅酸盐水泥熟料中的矿渣粉、粉煤灰、硅灰粉等复合使用,存在微观粒径尺寸的数量级差别,因此可发挥逐级微填充效应;使浆体结构更加密实,提高材料的抗渗性和耐久性。
本发明中TiO2的混凝土,可以通过光催化作用,使污染物氧化成碳酸、硝酸和硫酸等随雨水排掉,从而净化环境的功能。
空心胶囊粘结剂,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开裂,空心胶囊就会破裂而释放粘结剂,粘结剂流向开裂处,使之新粘结起来,起到愈伤的效果,在结合变性秸秆多孔有机纤维会释放高聚物,愈合损伤在变形秸秆表面形成大量有机、无机物质,它们互相穿插粘结,具有优异的强度及延性等性能。
掺入的硅藻土会裸露在水泥基复合材料表面,当环境湿度较低时,硅藻土依靠范德华力将水分子吸附于孔道的表面,形成薄薄的单层水膜。在环境湿度较高时,水分子通过氢键结合,吸湿性也会急剧增加,从而改变硅藻土混凝土的调湿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所涉及的工业原料(试剂、原料视情况选择)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市售常规工业原料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原料。
实施例1:一种具有自愈合能力的耐侵蚀性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海工硅酸盐水泥熟料50份、固体废弃物粉末39份、含碱废弃物7份、碱激发剂18份、变性秸秆6份、细菌芽孢108~109个芽孢/方米水、二氧化钛2份、外加剂13份、胶囊粘结剂3份。
固体废弃物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高炉矿渣粉50%、粉煤灰40%、农作物废弃物灰10%。
含碱废弃物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钢渣粉60%、赤泥20%、碱渣10%、电石渣10%。
碱激发剂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水玻璃50%、氢氧化钠50%。
变性秸秆用蒸气处理秸秆,再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8h,然后用硅烷偶联剂溶液浸泡12h,最后按照重量比参入50%的硅藻土。
细菌芽孢包括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和巴斯德芽孢八叠球菌按照含菌量1:1:1混合。
所述细菌芽孢的获取方式为:将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巴斯德芽孢八叠球菌分别接种于高温灭菌后的培养基中培养,灭菌前调节培养基pH值为7;经170rpm,温度37℃,培养48h后取出;将获得的菌液高速离心去除上清液,加入去离子水洗涤得到细菌菌体悬浮液,将细菌菌体悬浮液在85℃水浴处理30min获得细菌芽孢混合的菌液悬浮液。
所述外加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所述外加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腐殖土40份、改性聚羧酸减水剂10份、纳米二氧化硅50份、保水剂6份。
实施例2:一种具有自愈合能力的耐侵蚀性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海工硅酸盐水泥熟料60份、固体废弃物粉末42份、含碱废弃物6份、碱激发剂13份、变性秸秆10份、细菌芽孢108~109个芽孢/方米水、二氧化钛2~3份、外加剂13份、胶囊粘结剂3份。
固体废弃物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高炉矿渣粉40%、粉煤灰50%、农作物废弃物灰10%。
含碱废弃物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钢渣粉55%、赤泥25%、碱渣10%、电石渣10%。
碱激发剂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水玻璃65%、氢氧化钠35%。
变性秸秆用蒸气处理秸秆,再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8h,然后用硅烷偶联剂溶液浸泡12h,最后按照重量比参入50%的硅藻土。
细菌芽孢包括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和巴斯德芽孢八叠球菌按照含菌量1:1:1混合。
所述细菌芽孢的获取方式为:将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巴斯德芽孢八叠球菌分别接种于高温灭菌后的培养基中培养,灭菌前调节培养基pH值为7;经170rpm,温度37℃,培养48h后取出;将获得的菌液高速离心去除上清液,加入去离子水洗涤得到细菌菌体悬浮液,将细菌菌体悬浮液在85℃水浴处理30min获得细菌芽孢混合的菌液悬浮液。
所述外加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所述外加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腐殖土35份、改性聚羧酸减水剂10份、纳米二氧化硅50份、保水剂6份。
实施例3:一种具有自愈合能力的耐侵蚀性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海工硅酸盐水泥熟料48份、固体废弃物粉末35份、含碱废弃物6份、碱激发剂13份、变性秸秆10份、细菌芽孢108~109个芽孢/方米水、二氧化钛2~3份、外加剂15份、胶囊粘结剂5份。
固体废弃物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高炉矿渣粉47%、粉煤灰45%、农作物废弃物灰8%。
含碱废弃物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钢渣粉80%、赤泥10%、碱渣5%、电石渣5%。
碱激发剂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水玻璃45%、氢氧化钠55%。
变性秸秆用蒸气处理秸秆,再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8h,然后用硅烷偶联剂溶液浸泡12h,最后按照重量比参入50%的硅藻土。
细菌芽孢包括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和巴斯德芽孢八叠球菌按照含菌量1:1:1混合。
所述细菌芽孢的获取方式为:将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巴斯德芽孢八叠球菌分别接种于高温灭菌后的培养基中培养,灭菌前调节培养基pH值为7;经170rpm,温度37℃,培养60h后取出;将获得的菌液高速离心去除上清液,加入去离子水洗涤得到细菌菌体悬浮液,将细菌菌体悬浮液在85℃水浴处理30min获得细菌芽孢混合的菌液悬浮液。
所述外加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所述外加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腐殖土45份、改性聚羧酸减水剂12份、纳米二氧化硅55份、保水剂6份。
效果例:
根据本发明的配方,设计出相应对比例,对比例中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海工硅酸盐水泥熟料60份、固体废弃物粉末42份、含碱废弃物6份、碱激发剂13份、变性秸秆10份、细菌芽孢108~109个芽孢/方米水、二氧化钛2~3份、外加剂13份、胶囊粘结剂3份。
其中变性秸秆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8h,然后用硅烷偶联剂溶液浸泡12h。其他同实施例。
制备好的混凝土经检测其性能指标,抗压强度、抗压强度、抗冲磨强度按照SL352-2006《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进行成型;成型好24h后脱模,在三点弯曲试验机上人工制造0.4-0.5mm裂缝,之后将开裂的试件在水中养护, 观察记录裂缝7d和21d的自愈合情况,并计算出试件裂缝修复率,试验结果见表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上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参数进行变更,形成多个具体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常见变化范围,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Claims (8)

1.一种具有自愈合能力的耐侵蚀性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海工硅酸盐水泥熟料40~65份、固体废弃物粉末35~43份、含碱废弃物6~8份、碱激发剂11.4~28.4份、变性秸秆1.0~10.0份、细菌芽孢106~109个芽孢/方米水、二氧化钛2~3份、外加剂10~15份、胶囊粘结剂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愈合能力的耐侵蚀性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废弃物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高炉矿渣粉20%~70%、粉煤灰20~70%、农作物废弃物灰2~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愈合能力的耐侵蚀性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碱废弃物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钢渣粉50~80%、赤泥10~20%、碱渣10~15%、电石渣0~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愈合能力的耐侵蚀性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激发剂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水玻璃43~70%、氢氧化钠30~5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愈合能力的耐侵蚀性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性秸秆的制备方法包括先采用蒸气处理秸秆,再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6.0%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8~10h,然后用硅烷偶联剂溶液浸泡10小时以上,最后按照重量比参入50%的硅藻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愈合能力的耐侵蚀性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菌芽孢包括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和巴斯德芽孢八叠球菌按照含菌量1:1:1混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愈合能力的耐侵蚀性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菌芽孢的获取方式为:将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巴斯德芽孢八叠球菌分别接种于高温灭菌后的培养基中培养,灭菌前调节培养基pH值为7;经160~180rpm,温度30~38℃,培养48~72h后取出;将获得的菌液高速离心去除上清液,加入去离子水洗涤得到细菌菌体悬浮液,将细菌菌体悬浮液在80~85℃水浴处理30min获得细菌芽孢混合的菌液悬浮液。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愈合能力的耐侵蚀性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加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腐殖土30~45份、改性聚羧酸减水剂8~12份、纳米二氧化硅42~60份、保水剂4~8份。
CN202110044361.6A 2021-01-13 2021-01-13 一种具有自愈合能力的耐侵蚀性混凝土 Pending CN1124569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44361.6A CN112456925A (zh) 2021-01-13 2021-01-13 一种具有自愈合能力的耐侵蚀性混凝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44361.6A CN112456925A (zh) 2021-01-13 2021-01-13 一种具有自愈合能力的耐侵蚀性混凝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56925A true CN112456925A (zh) 2021-03-09

Family

ID=74802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44361.6A Pending CN112456925A (zh) 2021-01-13 2021-01-13 一种具有自愈合能力的耐侵蚀性混凝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5692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60266A (zh) * 2021-02-09 2021-05-07 黑龙江大学 水工混凝土用芽孢杆菌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292268A (zh) * 2021-06-24 2021-08-24 河南恒道中原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轻质混凝土板材用添加剂和混凝土及轻质混凝土板材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0370A (zh) * 2014-02-17 2014-06-25 东南大学 一种添加细菌芽孢的自愈合水泥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17837A (zh) * 2017-05-16 2017-09-01 葛洲坝石门特种水泥有限公司 一种不易开裂的生物灰硅酸盐水泥及其生产方法
CN108439921A (zh) * 2018-06-07 2018-08-24 魏浩峰 一种农作物秸秆复合水泥基保温墙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98142A (zh) * 2019-11-14 2020-01-17 广西云燕特种水泥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防污耐腐的海工水泥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92883A (zh) * 2020-06-28 2020-10-20 江阴市新远见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掺钢渣预拌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0370A (zh) * 2014-02-17 2014-06-25 东南大学 一种添加细菌芽孢的自愈合水泥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17837A (zh) * 2017-05-16 2017-09-01 葛洲坝石门特种水泥有限公司 一种不易开裂的生物灰硅酸盐水泥及其生产方法
CN108439921A (zh) * 2018-06-07 2018-08-24 魏浩峰 一种农作物秸秆复合水泥基保温墙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98142A (zh) * 2019-11-14 2020-01-17 广西云燕特种水泥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防污耐腐的海工水泥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92883A (zh) * 2020-06-28 2020-10-20 江阴市新远见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掺钢渣预拌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卢洪波等: "《建筑垃圾及工业固废筑路材料》", 30 November 2019,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殷和平等: "《土木工程材料》", 31 March 2019, 武汉大学出版社 *
郑守仁等: "《高海拔干旱河谷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验研究》", 30 April 2016,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60266A (zh) * 2021-02-09 2021-05-07 黑龙江大学 水工混凝土用芽孢杆菌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292268A (zh) * 2021-06-24 2021-08-24 河南恒道中原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轻质混凝土板材用添加剂和混凝土及轻质混凝土板材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55996B (zh) 一种粉煤灰地聚物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Kong et al. Application potential of alkali-activated concrete for antimicrobial induced corrosion: A review
CN112456925A (zh) 一种具有自愈合能力的耐侵蚀性混凝土
CN110981297B (zh) 一种用于海工混凝土结构的疏水抗菌型地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70814A (zh) 一种抗菌消毒无机高性能复合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68951B (zh) 一种混凝土补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892502B (zh) 一种海洋混凝土抗腐蚀型外加剂
CN112645647B (zh) 一种纳米二氧化硅改性地聚合物防腐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82315A (zh) 一种适用于高寒地区水工混凝土表面防护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73011A (zh) 一种憎水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0395884B (zh) 一种仿生自修复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21117B (zh) 一种无机防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825392A (zh) 一种耐微生物侵蚀防护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28970B (zh) 一种具有良好抗污自清洁能力的真石漆及其制备方法
EP3966180A1 (en) Biocement and self-healing bioconcrete compositions
CN115321885A (zh) 一种海工混凝土用聚合物改性水泥基修补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09934B (zh) 一种高密实抗硫酸盐侵蚀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56177A (zh) 一种抗氯离子渗透硅酸盐水泥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13469A (zh) 基于微生物菌剂的高炉裂缝修补方法
ElKhatib et al. Mechanical and durability properties of geopolymer concrete–a review
POLAT et al. A research for bacterial self-healing in metakaolin based geopolymer mortars
Hungria et al. Effect of using magnesium acetate on the self-healing efficiency of hydrogel-encapsulated bacteria in concrete
CN109704675B (zh) 一种防腐阻锈混凝土及其应用
CN115231868B (zh) 一种抗裂防腐蚀c30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58260B (zh) 一种自愈合混凝土复合酶微胶囊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