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50933B - 一种基于人体多类特征的驾驶疲劳监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人体多类特征的驾驶疲劳监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50933B
CN112450933B CN202011249649.9A CN202011249649A CN112450933B CN 112450933 B CN112450933 B CN 112450933B CN 202011249649 A CN202011249649 A CN 202011249649A CN 112450933 B CN112450933 B CN 1124509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r
monitoring
driving fatigue
entropy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4964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50933A (zh
Inventor
王福旺
路斌
康小刚
徐卿
李吉献
袁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east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east Dianl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east Dianl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east Dianl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24964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509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50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509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509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509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6Devices for psychotechnics; Testing reaction times ; Devices for evaluating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 A61B5/18Devices for psychotechnics; Testing reaction times ; Devices for evaluating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for vehicle drivers or machine operato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人体多类特征的驾驶疲劳监测方法,包括驾驶员脑电信号监测和驾驶员头部姿态监测。驾驶员脑电信号监测是利用脑电信号计算其熵值,通过降维形成脑电信号驾驶疲劳监测指标;驾驶员头部姿态信息监测是利用微型红外温度传感器记录驾驶员头部姿态信息,产生头部姿态驾驶疲劳监测指标。最后,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脑电信号监测指标和头部姿态信息监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降低各种干扰对监测指标的影响,从而形成驾驶员多类特征的驾驶疲劳综合监测。其识别程度高,系统易于建立,方法易于实现,达到更加准确监测驾驶员疲劳状态的目的,减少因驾驶疲劳带来的交通隐患。具有科学合理,适用性强,效果佳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人体多类特征的驾驶疲劳监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实时检测驾驶员驾驶疲劳状态的方法,是一种基于人体多类特征的驾驶疲劳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汽车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的出行工具,汽车在为人们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交通事故。据统计,在城市事故案件当中,公路交通事故属于危害性最大的事件。根据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可知,90%的交通事故是由驾驶员的人为因素造成,其次是道路环境因素和车辆故障因素。57%的驾驶人认为疲劳驾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50%以上的被调查者有过疲劳驾驶的经历,20%的驾驶人在过去的一年中至少有一次在驾驶过程中睡着或者打盹。
虽然,国内外学者在驾驶疲劳判别方法研究方面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但现有检测方案大多以采集单一特征或同类特征融合作为监测指标,单一指标虽然都可用来评价驾驶员的疲劳程度,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还是有可能对驾驶造成危险,出现交通意外。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缺失,提出一种基于多类特征的驾驶疲劳监测方法,以有效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科学合理,适用性强,效果佳的基于人体多类特征的驾驶疲劳监测方法,用以汽车驾驶过程中监测驾驶员的疲劳状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人体多类特征的驾驶疲劳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驾驶员脑电信号监测和驾驶员头部姿态监测步骤:
1)驾驶员脑电信号监测:
(a)使用脑电采集设备采集驾驶员导联的脑电信号;
(b)对采集到的脑电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脑电信号;
(c)对与处理后的脑电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提取对应波段的脑电信号;
(d)计算对应波段脑电信号的熵值,构建脑电信号对应波段熵值矩阵;
(e)对熵值矩阵进行降维分析,提取表征驾驶疲劳的脑电信号指标;
2)驾驶员头部姿态监测:
(f)定位驾驶员脸部区域;
(j)分离驾驶员脸部器官特征;
(g)提取驾驶员脸部器官特征;
(h)计算驾驶员头部异常率和点头率。
进一步优选,所述步骤1)的(a)、(b)和(c),选取AF3和AF4两导联信号,经过预处理后,提取β波频段,即12~32Hz。
进一步优选,所述步骤1)的(d),计算β波频段脑电信号熵值,构建脑电信号熵值矩阵:
分别计算AF3导联β波频段的近似熵A1、样本熵B1;分别计算AF4导联β波频段的近似熵A2、样本熵B2;构建熵值矩阵
S=[A1,B1,A2,B2]。
进一步优选,所述步骤1)的(e),对熵值矩阵S进行降维分析,提取表征驾驶疲劳特征指标的过程为:对由AF3和AF4导联近似熵和样本熵组成的熵值矩阵S进行因子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主元,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得出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求出因子得分表达式,得到脑电信号中表征驾驶疲劳的主要指标。
进一步优选,所述步骤2)的(f),定位驾驶员脸部区域的过程为:对红外面扫描温度传感器获取的驾驶员脸部图像进行灰度变换,然后对灰度图像进行二值化,最后定位出驾驶员脸部区域。
进一步优选,所述步骤2)的(j),分离驾驶员脸部器官特征的过程为:对驾驶员的脸部区域图像进行两次区域生长,在两次分割的基础上进行二值化,分离出驾驶员脸部器官特征。
进一步优选,所述步骤2)的(g),提取驾驶员脸部器官特征为:对二值化图像的基础上进行Harris角点检测,提取出驾驶员脸部器官特征。
进一步优选,所述步骤2)的(h),计算驾驶员头部异常率和点头率的过程为:
分别计算驾驶员左右眉毛特征点的平均值,以左眉毛特征点平均值为基准点,以红外温度传感器扫描区域水平中心线和垂直中心线为坐标轴建立x-y坐标系,计算基准点与红外温度传感器扫描区域x轴线的距离l,驾驶员清醒时基准点与红外温度传感器扫描区域x轴线的距离记为l1,当距离l小于0.44l1时,认为进行了一次点头,点头率fnod为:
Figure GDA0002856846690000021
其中,Nnod为T时间内发生头动作次数,fnod为点头率;
分别计算驾驶员左右眉毛特征点平均值与y轴之间的距离,分别记为vl、vr,左特征点与y轴之间的距离为负值,右特征点与y轴之间的距离为正值,驾驶员清醒时左右眉毛特征点平均值与y轴之间的距离,分别记为vl1、vr1,当vl小于2vl1或vr大于2vr1时,认为驾驶员头部处于异常状态;以驾驶员左右眉毛特征点平均值连接线的中垂线为基准线,当基准线与y轴之间的夹角小于-8.18°或者大于7.26°时,判定驾驶员头部处于异常状态。头部异常率fab为:
Figure GDA0002856846690000031
其中,Nab为时间段T内监测出现异常状态的次数,fab为头部异常率。
进一步优选,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别计算脑电信号驾驶疲劳监测指标、点头率fnod和头部异常率fab之间的相关性,若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说明这三种指标均受干扰影响较小,可以作为驾驶疲劳判别的指标,达到多类特征的驾驶疲劳监测。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人体多类特征的驾驶疲劳监测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其识别程度高,系统易于建立,方法易于实现,达到更加准确监测驾驶员疲劳状态的目的,减少因驾驶疲劳带来的交通隐患。具有科学合理,适用性强,效果佳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人体多类特征的驾驶疲劳监测方法流程图;
图2为红外温度传感器扫描驾驶员脸部区域示意图;
图3为红外面扫描温度传感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人体多类特征的驾驶疲劳监测方法,它包括驾驶员脑电信号监测和驾驶员头部姿态监测步骤:
1)驾驶员脑电信号监测:
(a)使用脑电采集设备采集驾驶员导联的脑电信号;
(b)对采集到的脑电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脑电信号;
(c)对与处理后的脑电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提取对应波段的脑电信号;
(d)计算对应波段脑电信号的熵值,构建脑电信号对应波段熵值矩阵;
(e)对熵值矩阵进行降维分析,提取表征驾驶疲劳的脑电信号指标;
2)驾驶员头部姿态监测:
(f)定位驾驶员脸部区域;
(j)分离驾驶员脸部器官特征;
(g)提取驾驶员脸部器官特征;
(h)计算驾驶员头部异常率和点头率。
进一步优选,所述步骤1)的(a)、(b)和(c),选取AF3和AF4两导联信号,经过预处理后,提取β波频段,即12~32Hz。
进一步优选,所述步骤1)的(d),计算β波频段脑电信号熵值,构建脑电信号熵值矩阵:
分别计算AF3导联β波频段的近似熵A1、样本熵B1;分别计算AF4导联β波频段的近似熵A2、样本熵B2;构建熵值矩阵
S=[A1,B1,A2,B2]。
进一步优选,所述步骤1)的(e),对熵值矩阵S进行降维分析,提取表征驾驶疲劳特征指标的过程为:对由AF3和AF4导联近似熵和样本熵组成的熵值矩阵S进行因子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主元,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得出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求出因子得分表达式,得到脑电信号中表征驾驶疲劳的主要指标。
进一步优选,所述步骤2)的(f),定位驾驶员脸部区域的过程为:对红外面扫描温度传感器获取的驾驶员脸部图像进行灰度变换,然后对灰度图像进行二值化,最后定位出驾驶员脸部区域。
进一步优选,所述步骤2)的(j),分离驾驶员脸部器官特征的过程为:对驾驶员的脸部区域图像进行两次区域生长,在两次分割的基础上进行二值化,分离出驾驶员脸部器官特征。
进一步优选,所述步骤2)的(g),提取驾驶员脸部器官特征为:对二值化图像的基础上进行Harris角点检测,提取出驾驶员脸部器官特征。
进一步优选,所述步骤2)的(h),计算驾驶员头部异常率和点头率的过程为:
分别计算驾驶员左右眉毛特征点的平均值,以左眉毛特征点平均值为基准点,以红外温度传感器扫描区域水平中心线和垂直中心线为坐标轴建立x-y坐标系,计算基准点与红外温度传感器扫描区域x轴线的距离l,驾驶员清醒时基准点与红外温度传感器扫描区域x轴线的距离记为l1,当距离l小于0.44l1时,认为进行了一次点头,点头率fnod为:
Figure GDA0002856846690000041
其中,Nnod为T时间内发生头动作次数,fnod为点头率;
分别计算驾驶员左右眉毛特征点平均值与y轴之间的距离,分别记为vl、vr,左特征点与y轴之间的距离为负值,右特征点与y轴之间的距离为正值,驾驶员清醒时左右眉毛特征点平均值与y轴之间的距离,分别记为vl1、vr1,当vl小于2vl1或vr大于2vr1时,认为驾驶员头部处于异常状态;以驾驶员左右眉毛特征点平均值连接线的中垂线为基准线,当基准线与y轴之间的夹角小于-8.18°或者大于7.26°时,判定驾驶员头部处于异常状态。头部异常率fab为:
Figure GDA0002856846690000042
其中,Nab为时间段T内监测出现异常状态的次数,fab为头部异常率。
进一步优选,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别计算脑电信号驾驶疲劳监测指标、点头率fnod和头部异常率fab之间的相关性,若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说明这三种指标均受干扰影响较小,可以作为驾驶疲劳判别的指标,达到多类特征的驾驶疲劳监测。
参照图1,具体实施例的一种基于人体多类特征的驾驶疲劳监测方法,包括驾驶员脑电信号监测和驾驶员头部姿态监测。驾驶员脑电信号监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使用脑电采集设备Emotiv采集到导联的脑电信号;
步骤2、选取导联脑电信号中的AF3和AF4两导联脑电信号,对所选脑电信号进行0.4Hz5阶巴特沃斯高通滤波和50Hz陷波滤波作预处理。
步骤3、对进行预处理后的脑电信号作4层小波包分解,小波基函数选取db4,重构12~32Hz脑电信号,即β波频段;
步骤4.1、计算AF3和AF4导联β波频段脑电信号近似熵:
①长度为N的脑电信号记为x(1),x(2),...,x(N),定义m维向量:
Xm(i)={x(i),x(i+1),...,x(i+m-1)};1≤i≤N-m+1
②定义任意两个m维向量Xm(i)和Xm(j)之间的距离为:
d[Xm(i),Xm(j)]=max[x(i+k)-x(j+k)];0≤k≤m-1;i≠j;i,j≤N-m
③给定一个阈值r,计算上述任意两个元素的最大值小于这个阈值总数:
Figure GDA0002856846690000056
(d(i)<r记作1,否则为0)
④定义一个比值:
Figure GDA0002856846690000051
⑤先对
Figure GDA0002856846690000052
求对数,再求其对所有i的平均值,记作Bm(r),则:
Figure GDA0002856846690000053
⑥维数加1,即m+1维时,重复①~⑤,可得到
Figure GDA0002856846690000054
和Bm+1(r)。
⑦近似熵AE为:
Figure GDA0002856846690000055
当N为有限值时,ApEn可记为:
ApEn(m,r,N)=Bm(r)-Bm+1(r)
其中,参数r是预先设定的相似容限。
在这里,选取r=0.2SD(SD是原始序列的标准差),m=2。
将AF3和AF4导联计算所得的近似熵分别记为A1和A2
步骤4.2、计算AF3和AF4导联β波频段脑电信号样本熵:
①长度为N的脑电信号记为x(1),x(2),...,x(N),定义m维向量:
Xm(i)={x(i),x(i+1),...,x(i+m-1)};1≤i≤N-m+1
②对任意两个m维向量进行计算:
d[Xm(i),Xm(j)]=max[x(i+k)-x(j+k)];0≤k≤m-1;i≠j;i,j≤N-m
③给定一个阈值r,计算上述两个元素的最大差值小于这个阈值的总数:
Figure GDA0002856846690000068
(d(i)<r记作1,否则0)
④定义一个比值:
Figure GDA0002856846690000061
Figure GDA0002856846690000062
为C与总数的比,求其均值:
Figure GDA0002856846690000063
其中,
Figure GDA0002856846690000064
为m维序列比的均值。
⑤信号增加到m+1维,重复以上步骤,可得m+1维序列的比例的均值:
Figure GDA0002856846690000065
⑥样本熵SE为:
Figure GDA0002856846690000066
当N为有限值时可用如下公式计算:
Figure GDA0002856846690000067
这里,选取r=0.2SD(SD是原始序列的标准差),m=2。
将AF3和AF4导联计算所得的样本熵分别记为B1和B2
步骤4.3、根据步骤4.1和步骤4.2计算所得的AF3和AF4导联的熵值,构建成熵值矩阵:
S=[A1,B1,A2,B2]
步骤5、对熵值矩阵S进行因子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主元,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得出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求出因子得分表达式,获取表征驾驶疲劳的主要指标。
参照图1,一种基于人体多类特征的驾驶疲劳监测方法,包括驾驶员脑电信号监测和驾驶员头部姿态监测。驾驶员头部姿态监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利用红外面扫描温度传感器,如图3所示,获取驾驶员脸部红外扫描图像,随后对扫描图像进行灰度变换,然后对灰度图像进行二值化,最后定位出驾驶员脸部区域。
步骤2、在背景区域中分别选取左上、左下、右上和右下四个种子点,设定阈值为0.1,将驾驶员脸部区域与背景分离出来。然后在驾驶员脸部区域边缘选取一个种子点,设定阈值为0.15,进行第二次人脸区域生长,在区域生长的基础上设定自适应阈值将图像进行二值化,有效的将驾驶员脸部器官特征凸显出来。
步骤3、在二值化图像的基础上进行Harris角点检测,提取出驾驶员脸部器官特征,具体过程为:
设定一个固定大小的窗口,让窗口在图像区域平移,将窗口平移(u,v)产生的灰度变化定位E(u,v),E(u,v)表示为:
Figure GDA0002856846690000071
其中w(x,y)为高斯窗口函数,(x,y)为像素点坐标。
I(x+u,y+v)=I(x,y)+Ixu+Iyv+O(u2,v2)
Figure GDA0002856846690000072
O(u,v)的大小可以忽略,于是有:
Figure GDA0002856846690000073
得到:
Figure GDA0002856846690000074
其中,Ix和Iy为3×3的窗口模板。
设定2×2阶矩阵M的特征值为λmax和λmin。λmax表示的是图像像素快速变化的地方,λmin表示的是图像像素缓慢变化的地方,角点处的特征就是两个方向上变化都比较明显的点,也就是λmax和λmin都比较大并且数值相当。
R=det(M)-k(traceM)2
其中,det(M)=λ1λ2,trace(M)=λ12,k=0.05。
根据设定的阈值,当R大于阈值时,即可认为是角点。
步骤4、参照图2和图3,计算驾驶员头部异常率和点头率,具体过程为:
步骤4.1、分别计算驾驶员左右眉毛特征点的平均值,以左眉毛特征点平均值为基准点,以红外温度传感器扫描区域水平中心线和垂直中心线为坐标轴建立x-y坐标系,计算基准点与红外温度传感器扫描区域x轴线的距离l,驾驶员清醒时基准点与红外温度传感器扫描区域x轴线的距离记为l1,当距离l小于0.44l1时,认为进行了一次点头。点头率fnod为:
Figure GDA0002856846690000081
其中,Nnod为T时间内发生头动作次数,fnod为点头率。
步骤4.2、分别计算驾驶员左右眉毛特征点平均值与y轴之间的距离,分别记为vl、vr,左特征点与y轴之间的距离为负值,右特征点与y轴之间的距离为正值,驾驶员清醒时左右眉毛特征点平均值与y轴之间的距离,分别记为vl1、vr1,当vl小于2vl1或vr大于2vr1时,认为驾驶员头部处于异常状态;以驾驶员左右眉毛特征点平均值连接线的中垂线为基准线,当基准线与y轴之间的夹角小于-8.18°或者大于7.26°时,判定驾驶员头部处于异常状态。头部异常率fab为:
Figure GDA0002856846690000082
其中,Nab为时间段T内监测出现异常状态的次数,fab为头部异常率。
分别将熵值表征的脑电信号疲劳特征、点头率fnod和头部异常率fab的驾驶疲劳阈值设置为清醒时熵值的0.4倍、点头率fnod为0.125、头部异常率fab为0.153。当熵值小于设定阈值或点头率fnod和头部异常率fab大于设定阈值时,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计算脑电疲劳特征、点头率fnod和头部异常率fab之间的相关性,Pearson相关分析具体过程为:
Figure GDA0002856846690000083
其中,Xi和Yi分别代表两类不同的特征,n为特征个数。若三者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则排除了由各种干扰所引起的误差,说明三种指标受干扰影响较小,都可作为驾驶疲劳评判的标准,从而认为驾驶员处于驾驶疲劳状态,同时发出报警信息,提醒驾驶员停车休息,实现多类特征的综合驾驶疲劳监测,减小因单一特征或同类特征融合作为监测指标所带来的局限性,实现更加准确的驾驶疲劳监测。
本发明一种基于人体多类特征的驾驶疲劳监测方法所涉及的测量器具均为市售产品。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仍可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同等替换。其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4)

1.一种基于人体多类特征的驾驶疲劳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驾驶员脑电信号监测和驾驶员头部姿态监测步骤:
1)驾驶员脑电信号监测:
(a)使用脑电采集设备采集驾驶员导联的脑电信号;
(b)对采集到的脑电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脑电信号;
(c)对与处理后的脑电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提取对应波段的脑电信号;
(d)计算对应波段脑电信号的熵值,构建脑电信号对应波段熵值矩阵;分别计算AF3导联β波频段的近似熵A1、样本熵B1;分别计算AF4导联β波频段的近似熵A2、样本熵B2;构建熵值矩阵
S=[A1,B1,A2,B2];
(e)对熵值矩阵进行降维分析,提取表征驾驶疲劳的脑电信号指标;
2)驾驶员头部姿态监测:
(f)定位驾驶员脸部区域;
(j)分离驾驶员脸部器官特征;
(g)提取驾驶员脸部器官特征;
(h)计算驾驶员头部异常率和点头率,其计算过程为:
分别计算驾驶员左右眉毛特征点的平均值,以左眉毛特征点平均值为基准点,以红外温度传感器扫描区域水平中心线和垂直中心线为坐标轴建立x-y坐标系,计算基准点与红外温度传感器扫描区域x轴线的距离l,驾驶员清醒时基准点与红外温度传感器扫描区域x轴线的距离记为l1,当距离l小于0.44l1时,认为进行了一次点头,点头率fnod为:
Figure FDA0003775158970000011
其中,Nnod为T时间内发生头动作次数,fnod为点头率;
分别计算驾驶员左右眉毛特征点平均值与y轴之间的距离,分别记为vl、vr,左特征点与y轴之间的距离为负值,右特征点与y轴之间的距离为正值,驾驶员清醒时左右眉毛特征点平均值与y轴之间的距离,分别记为vl1、vr1,当vl小于2vl1或vr大于2vr1时,认为驾驶员头部处于异常状态;以驾驶员左右眉毛特征点平均值连接线的中垂线为基准线,当基准线与y轴之间的夹角小于-8.18°或者大于7.26°时,判定驾驶员头部处于异常状态,头部异常率fab为:
Figure FDA0003775158970000012
其中,Nab为时间段T内监测出现异常状态的次数,fab为头部异常率;
根据所提取的脑电融合熵特征、点头率、头部异常率三种特征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对驾驶疲劳特征进行判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体多类特征的驾驶疲劳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e),对熵值矩阵S进行降维分析,提取表征驾驶疲劳特征指标的过程为:对由AF3和AF4导联近似熵和样本熵组成的熵值矩阵S进行因子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主元,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得出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求出因子得分表达式,得到脑电信号中表征驾驶疲劳的主要指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体多类特征的驾驶疲劳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j),分离驾驶员脸部器官特征的过程为:对驾驶员的脸部区域图像进行两次区域生长,在两次分割的基础上进行二值化,分离出驾驶员脸部器官特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体多类特征的驾驶疲劳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g),提取驾驶员脸部器官特征为:对二值化图像的基础上进行Harris角点检测,提取出驾驶员脸部器官特征。
CN202011249649.9A 2020-11-10 2020-11-10 一种基于人体多类特征的驾驶疲劳监测方法 Active CN1124509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49649.9A CN112450933B (zh) 2020-11-10 2020-11-10 一种基于人体多类特征的驾驶疲劳监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49649.9A CN112450933B (zh) 2020-11-10 2020-11-10 一种基于人体多类特征的驾驶疲劳监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50933A CN112450933A (zh) 2021-03-09
CN112450933B true CN112450933B (zh) 2022-09-20

Family

ID=74826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49649.9A Active CN112450933B (zh) 2020-11-10 2020-11-10 一种基于人体多类特征的驾驶疲劳监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5093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35373B (zh) * 2022-03-16 2023-12-22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疲劳驾驶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28362A1 (en) * 2002-09-24 2004-04-08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 Eeg-based fatigue detection
CN103479367A (zh) * 2013-09-09 2014-01-01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面部运动单元识别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
CN103505224A (zh) * 2012-06-27 2014-01-15 东北大学 基于生理信息分析的疲劳驾驶远程监测与报警系统和方法
CN105054951A (zh) * 2015-08-11 2015-11-18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眨眼频率识别的疲劳驾驶脑电监测方法
CN107233103A (zh) * 2017-05-27 2017-10-10 西南交通大学 高铁调度员疲劳状态测评方法及系统
CN206561805U (zh) * 2017-02-22 2017-10-17 深圳市百智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疲劳驾驶车载装置
DE102017214353A1 (de) * 2017-04-25 2018-10-25 Mando-Hella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Fahrerzustands-erfassungssystem, fahrerzustands-erfassungsverfahren und diese enthaltendes fahrzeug
CN110811649A (zh) * 2019-10-31 2020-02-21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生物电及行为特征融合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92876A (zh) * 2007-04-28 2008-10-29 姚士康 驾驶疲劳监测防护仪
CN111401217B (zh) * 2020-03-12 2023-07-11 大众问问(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驾驶员的注意力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1624116B (zh) * 2020-05-09 2021-09-21 清华大学 基于权平均最大剪切应力平面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28362A1 (en) * 2002-09-24 2004-04-08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 Eeg-based fatigue detection
CN103505224A (zh) * 2012-06-27 2014-01-15 东北大学 基于生理信息分析的疲劳驾驶远程监测与报警系统和方法
CN103479367A (zh) * 2013-09-09 2014-01-01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面部运动单元识别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
CN105054951A (zh) * 2015-08-11 2015-11-18 西安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眨眼频率识别的疲劳驾驶脑电监测方法
CN206561805U (zh) * 2017-02-22 2017-10-17 深圳市百智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疲劳驾驶车载装置
DE102017214353A1 (de) * 2017-04-25 2018-10-25 Mando-Hella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Fahrerzustands-erfassungssystem, fahrerzustands-erfassungsverfahren und diese enthaltendes fahrzeug
CN107233103A (zh) * 2017-05-27 2017-10-10 西南交通大学 高铁调度员疲劳状态测评方法及系统
CN110811649A (zh) * 2019-10-31 2020-02-21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生物电及行为特征融合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river fatigue evaluation model with integration of multi-indicators based on dynamic Bayesian network;He, Qichang, et al;《IET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20150630;第9卷(第5期);第547-554页 *
基于EEG 与EOG 信号的疲劳驾驶状态综合分析;王福旺等;《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228;第35卷(第2期);第175-17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50933A (zh) 2021-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26771B (zh) 异常驾驶检测模型建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929581A (zh) 一种基于时空特征加权卷积神经网络的脑电信号识别方法
CN111832416A (zh) 一种基于增强卷积神经网络的运动想象脑电信号识别方法
CN112528815A (zh) 基于多模态信息融合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
CN110495893B (zh) 一种运动意图连续脑肌电多层次动态融合识别系统及方法
CN112617835B (zh) 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多特征融合疲劳检测方法
CN111753674A (zh)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疲劳驾驶的检测识别方法
CN111860274A (zh) 基于头部朝向与上半身骨架特征的交警指挥手势识别方法
CN112450933B (zh) 一种基于人体多类特征的驾驶疲劳监测方法
CN111310656A (zh) 基于多线性主成分分析的单次运动想象脑电信号识别方法
CN111898526B (zh) 基于多流卷积神经网络的肌电手势识别方法
CN108470182B (zh) 一种用于非对称脑电特征增强与识别的脑-机接口方法
CN114120634B (zh) 基于WiFi的危险驾驶行为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38741B (zh) 一种基于脑电特征迁移学习的驾驶状态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5937828A (zh) 一种疲劳驾驶检测方法、装置及车辆
CN114938958A (zh) 一种基于智能手环和热红外摄像机的驾驶人情绪识别方法及系统
Kim et al. A study on user recognition using 2D ECG image based on ensemble networks for intelligent vehicles
CN112957044A (zh) 一种基于双层神经网络模型的驾驶员情绪识别系统
CN114494093A (zh) 一种多模态图像融合方法
Wei et al. Improving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using fuzzy method for BCI signals
CN113723247B (zh) 一种脑电身份识别方法及系统
AU2021105283A4 (en) Method for Extracting EEG Feature Based on LBP and SSA
CN116842361A (zh) 基于时频注意力混合深度网络的癫痫脑电信号识别方法
CN116491909B (zh) 一种基于振幅调制多尺度熵的睡眠动力学表征方法
CN115778391A (zh) 一种基于时频注意网络的单通道脑电驾驶疲劳识别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