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49341A - IoT设备数据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IoT设备数据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49341A
CN112449341A CN201910810547.0A CN201910810547A CN112449341A CN 112449341 A CN112449341 A CN 112449341A CN 201910810547 A CN201910810547 A CN 201910810547A CN 112449341 A CN112449341 A CN 1124493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m card
identifier
management server
message
io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1054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49341B (zh
Inventor
张彤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1054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49341B/zh
Priority to EP20855979.9A priority patent/EP4021041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0/111471 priority patent/WO202103707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4493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9341A/zh
Priority to US17/682,164 priority patent/US20220191279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493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93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5Transfer to or from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20/00Information sensed or collected by the things
    • G16Y20/20Information sensed or collected by the things relating to the thing itself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30Control
    • G16Y40/35Management of things, i.e. controlling in accordance with a policy or in order to achieve specified objectiv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04W12/065Continuous 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9Identity-dependent
    • H04W12/72Subscriber ident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60Subscription-based services using application servers or record carriers, e.g. SIM application toolk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IoT设备数据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IoT设备向设备管理服务器发送数据上报消息,以上报该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和该IoT设备中的SIM卡的SIM卡标识;设备管理服务器存储该设备标识和SIM卡标识,还可以进一步地向联接管理服务器同步该设备标识和SIM卡标识。这样使得设备管理服务器建立和维护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和SIM卡标识对应关系,便于设备管理服务器和联接管理服务器之间的相互配合,并且还提高了数据收集和管理的效率。

Description

IoT设备数据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物联网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IoT设备数据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伴随着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提供的丰富的业务和应用,如车联网,智慧家庭,智能医疗,远程抄表等,IoT管理平台需要为大量的IoT设备提供管理服务功能。IoT管理平台主要包括两个基础平台:设备管理服务器,也可称为设备管理平台(DeviceManagement Platform,DMP)服务器,以及联接管理服务器,也可称为联接管理平台(Connectivity Management Platform,CMP)服务器。
其中,设备管理服务器提供设备状态监控、命令下发等设备管理,而联接管理服务器提供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卡分配、流量查询、连接诊断等SIM卡的联接管理。也就是设备管理服务器主要负责设备管理,而联接管理服务器主要负责SIM卡管理。SIM卡信息和设备信息分开管理,为联接管理服务器和设备管理服务器之间的协同带来了困难。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IoT设备数据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以建立设备和SIM卡之间的对应关系,便于联接管理服务器和设备管理服务器之间的相互配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IoT设备数据管理的方法,包括:设备管理服务器接收第一IoT设备发送的数据上报消息,该数据上报消息携带第一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其中,第一SIM卡标识是第一IoT设备中的SIM卡的标识;设备管理服务器根据接收的该数据上报消息,存储该设备标识和该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一SIM卡标识。
这样,设备管理服务器可以建立并维护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和IoT设备中的SIM卡之间的对应关系。当需要协同使用设备管理服务器和联接管理服务器时,设备管理服务器可以通过查询该对应关系来调用联接管理服务器,便于设备管理服务器和联接管理服务器之间的相互配合。并且,通过IoT设备上报设备标识和SIM卡标识,提高了数据收集和管理的效率,也能保证数据准确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设备管理服务器接收第一IoT设备发送的数据上报消息之前,设备管理服务器与第一IoT设备建立连接,以形成数据上报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设备管理服务器还可以进一步向联接管理服务器发送数据同步消息,该数据同步消息携带第一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这样,联接管理服务器103也可以建立和维护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和IoT设备中的SIM卡之间的对应关系。联接管理服务器可以通过查询该对应关系来调用设备管理服务器。例如,联接管理服务器需要IoT设备信息时,可以根据IoT设备的设备标识查询该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SIM卡标识,再根据该SIM卡标识向设备管理服务器请求需要的IoT设备信息。使得设备管理服务器和联接管理服务器之间的配合效率更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数据上报消息是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QTT消息或者约束应用协议CoAP消息。该数据同步消息也可以是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QTT消息或者约束应用协议CoAP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设备管理服务器存储第一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之前,还可以根据所述第一IoT设备的设备标识查询已存储的IoT设备的设备标识,若未存储和第一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对应的SIM卡标识,则存储该第一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和对应的第一SIM卡标识;若已存储和第一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二SIM卡标识,则将该第二SIM卡标识更新为该第一SIM卡标识。
这样,设备管理服务器可以存储首次上报的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和对应的SIM卡标识,还可以在IoT设备更换SIM卡后及时对存储的SIM卡标识进行更新,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第二SIM卡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不相同,则设备管理服务器进一步确定第一IoT设备已设置机卡绑定,并且向客户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用于通知该客户端设备该第一IoT设备已设置机卡绑定。
这样,设备管理服务器会根据IoT设备的机卡绑定状态来确定是否更新IoT设备的SIM卡标识。当IoT设备已设置机卡绑定时,向客户端发送第一消息以向用户发出提示,以便于用户及时了解IoT设备的情况。若更换SIM卡是非法的,便于用户进一步处理以解决安全隐患。若更换SIM卡是用户操作的,便于用户解除IoT设备的机卡绑定,进而完成正常使用新的SIM卡,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设备管理服务器存储和维护IoT设备的机卡绑定状态,设备管理服务器确定第一IoT设备已设置机卡绑定,包括:根据该第一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和已存储的多个IoT设备的机卡绑定状态,确定该第一IoT设备的机卡绑定状态为已设置机卡绑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设备管理服务器在确定第一IoT设备已设置机卡绑定之后,还进一步地将第一IoT设备的状态设置为异常状态,可以避免安全隐患。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设备管理服务器在确定第一IoT设备已设置机卡绑定之后,还进一步地向联接管理服务器发送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用于通知联接管理服务器停用第一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和/或第二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当第一IoT设备已设置机卡绑定时,第一IoT设备还进行SIM卡更换,存在安全隐患。在这种情况下,设备管理服务器通知联接管理服务器停用相关的SIM卡能够避免出现安全问题,提高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设备管理服务器接收客户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该第三消息用于通知设备管理服务器该第一IoT设备解除机卡绑定;设备管理服务器根据该第三消息将第二SIM卡标识更新为第一SIM卡标识。
设备管理服务器在确定第一IoT设备已设置机卡绑定之后,可以缓存设备标识和对应的第一SIM标识,在接收客户端设备发送的第一IoT设备解除机卡绑定的通知之后,可以将第二SIM卡标识更新为第一SIM卡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设备管理服务器还可以进一步根据该第三消息更新第一IoT设备的机卡绑定状态。具体地,将第一IoT设备的机卡绑定状态更新为未设置机卡绑定。这样,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设备在设备管理服务器进行机卡解绑的管理操作,给用户管理IoT设备带来了便利,提高了用户体验。并且,设备管理服务器可以在本地存储和维护IoT设备的机卡绑定状态,从而进行自动化监控,提高了安全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IoT设备数据管理的方法,包括:IoT设备获取自身的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该第一SIM卡标识是该IoT设备中的SIM卡的标识;并且,向设备管理服务器发送数据上报消息,该数据上报消息携带该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和该第一SIM卡标识。
IoT设备上报设备标识和SIM卡标识,提高了数据收集和管理的效率,也能保证数据准确率。并且,有助于设备管理服务器建立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和IoT设备中的SIM卡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便于设备管理服务器和联接管理服务器之间的相互配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数据上报消息是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QTT消息或者约束应用协议CoAP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向设备管理服务器发送该数据上报消息之前,IoT设备还可以与设备管理服务器建立连接,以形成数据上报通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IoT设备中已存储和该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二SIM卡标识,IoT设备还可以比较该第二SIM卡标识和该第一SIM卡标识,若两者不同,则IoT设备向设备管理服务器发送该数据上报消息。该数据上报消息还可以携带SIM卡更换上报的指示。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IoT设备数据管理的方法,包括:联接管理服务器接收设备管理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同步消息,该数据同步消息携带第一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并且该第一SIM卡标识是该第一IoT设备中的SIM卡的标识;联接管理服务器存储第一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和对应的第一SIM卡标识。
这样,联接管理服务器可以建立并维护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和IoT设备中的SIM卡之间的对应关系。当需要协同使用设备管理服务器和联接管理服务器时,联接管理服务器可以通过查询该对应关系来调用设备管理服务器。例如,联接管理服务器需要IoT设备信息时,可以根据IoT设备的设备标识查询该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SIM卡标识,再根据该SIM卡标识向设备管理服务器请求需要的IoT设备信息。使得设备管理服务器和联接管理服务器之间的配合效率更高。并且,通过设备管理服务器同步设备标识和SIM卡标识,提高了数据收集和管理的效率,也能保证数据准确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数据同步消息可以是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QTT消息或者约束应用协议CoAP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联接管理服务器还可以接收设备管理服务器或者客户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用于通知联接管理服务器停用第一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和/或所述第二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该第二SIM卡标识是联接管理服务器中已存储的与所述IoT设备对应的SIM卡标识;联接管理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消息停用该第一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和/或该第二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当第一IoT设备已设置机卡绑定时,第一IoT设备还进行SIM卡更换,存在安全隐患。在这种情况下,联接管理服务器停用相关的SIM卡能够避免出现安全问题,提高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联接管理服务器存储第一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之前,还可以根据该第一IoT设备的设备标识查询已存储的IoT设备的设备标识,若未存储和第一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对应的SIM卡标识,则存储该第一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和对应的第一SIM卡标识;若已存储和第一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二SIM卡标识,则将该第二SIM卡标识更新为该第一SIM卡标识。
这样,联接管理服务器可以存储首次上报的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和对应的SIM卡标识,还可以在IoT设备更换SIM卡后及时对存储的SIM卡标识进行更新,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联接管理服务器接收设备管理服务器发送的该数据同步消息之后,还可以根据该数据同步消息恢复使用该第一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
当IoT设备101已解除机卡绑定时,更换SIM卡是正常操作,没有安全隐患,在这种情况下,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应恢复使用相关的SIM卡,避免影响IoT设备的正常工作。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管理服务器,该设备管理服务器包括接收模块和存储模块:该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IoT设备发送的数据上报消息,所述数据上报消息携带第一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该第一SIM卡标识是第一IoT设备中的SIM卡的标识;该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第一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和对应的第一SIM卡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设备管理服务器还包括发送模块,该接收模块和/或该发送模块,用于与第一IoT设备建立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发送模块,还用于进一步向联接管理服务器发送数据同步消息,该数据同步消息携带第一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数据上报消息是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QTT消息或者约束应用协议CoAP消息。该数据同步消息也可以是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QTT消息或者约束应用协议CoAP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设备管理服务器还包括判断模块,该判断模块用于根据第一IoT设备的设备标识查询已存储的IoT设备的设备标识,若未存储和第一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对应的SIM卡标识,则该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第一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和对应的第一SIM卡标识;若已存储和第一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二SIM卡标识,则该存储模块用于将该第二SIM卡标识更新为该第一SIM卡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设备管理服务器还包括确定模块,该确定模块用于若第二SIM卡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不相同,则进一步确定第一IoT设备已设置机卡绑定;该发送模块还用于向客户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用于通知该客户端设备该第一IoT设备已设置机卡绑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IoT设备已设置机卡绑定,包括:该确定模块用于根据该第一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和已存储的多个IoT设备的机卡绑定状态,确定该第一IoT设备的机卡绑定状态为已设置机卡绑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设备管理服务器还包括处理模块,该处理模块用于进一步地将第一IoT设备的状态设置为异常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发送模块还用于进一步地向联接管理服务器发送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用于通知联接管理服务器停用第一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和/或第二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客户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该第三消息用于通知设备管理服务器该第一IoT设备解除机卡绑定;该存储模块还用于根据该第三消息将第二SIM卡标识更新为第一SIM卡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存储模块还用于根据该第三消息更新第一IoT设备的机卡绑定状态。具体地,该存储模块还用于将第一IoT设备的机卡绑定状态更新为未设置机卡绑定。
其中,第四方面中任意方案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不同方案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IoT设备,该IoT设备包括获取模块和发送模块,该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自身的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该第一SIM卡标识是该IoT设备中的SIM卡的标识;并且该发送模块用于向设备管理服务器发送数据上报消息,该数据上报消息携带该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和该第一SIM卡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数据上报消息是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QTT消息或者约束应用协议CoAP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IoT设备还包括接收模块,该发送模块和/或接收模块用于与设备管理服务器建立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IoT设备还包括存储模块和判断模块,若该存储模块中已存储和该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二SIM卡标识,该判断模块用于比较该第二SIM卡标识和该第一SIM卡标识,若两者不同,则发送模块用于向设备管理服务器发送该数据上报消息。该数据上报消息还可以携带SIM卡更换上报的指示。
其中,第五方面中任意方案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二方面中不同方案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联接管理服务器,该联接管理服务器包括接收模块和存储模块:该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设备管理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同步消息,该数据同步消息携带第一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并且该第一SIM卡标识是该第一IoT设备中的SIM卡的标识;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第一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和对应的第一SIM卡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数据同步消息可以是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QTT消息或者约束应用协议CoAP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联接管理服务器还包括处理模块,该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设备管理服务器或者客户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用于通知联接管理服务器停用第一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和/或所述第二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该第二SIM卡标识是联接管理服务器中已存储的与所述IoT设备对应的SIM卡标识;该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消息停用该第一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和/或该第二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联接管理服务器还包括判断模块,该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IoT设备的设备标识查询已存储的IoT设备的设备标识,若未存储和第一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对应的SIM卡标识,则该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该第一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和对应的第一SIM卡标识;若已存储和第一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二SIM卡标识,则该存储模块用于将该第二SIM卡标识更新为该第一SIM卡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该数据同步消息恢复使用该第一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
其中,第六方面中任意方案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三方面中不同方案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管理服务器,该设备管理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该存储器存储了程序代码,该处理器调用该程序代码以执行第一方面的任意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设置在设备管理服务器中,且该芯片包括存储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该存储器存储了程序代码,该处理器调用该程序代码以执行第一方面的任意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了程序代码,其中,该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的任意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的指令。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的任意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其中,第七至十方面中任意方案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不同方案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IoT设备,该IoT设备包括存储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该存储器存储了程序代码,该处理器调用该程序代码以执行第二方面的任意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设置在IoT设备中,且该芯片包括存储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该存储器存储了程序代码,该处理器调用该程序代码以执行第二方面的任意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了程序代码,其中,该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执行第二方面的任意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的指令。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第二方面的任意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其中,第十一至十四方面中任意方案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二方面中不同方案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十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联接管理服务器,该联接管理服务器包括存储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该存储器存储了程序代码,该处理器调用该程序代码以执行第三方面的任意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十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该芯片设置在联接管理服务器中,且该芯片包括存储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该存储器存储了程序代码,该处理器调用该程序代码以执行第三方面的任意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第十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了程序代码,其中,该程序代码包括用于执行第三方面的任意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的指令。
第十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第三方面的任意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其中,第十五至十八方面中任意方案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三方面中不同方案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十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IoT数据管理系统,包括设备管理服务器和联接管理服务器,该设备管理服务器为第四方面、第七方面中任一所述的设备管理服务器,该联接管理服务器为第六方面、第十五方面中任一所述的联接管理服务器。
其中,第十九方面中任意方案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第三方面中不同方案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IoT数据管理系统,包括设备管理服务器、IoT设备和联接管理服务器,该设备管理服务器为第四方面、第七方面中任一所述的设备管理服务器,该IoT设备为第五方面、第十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设备管理服务器,该联接管理服务器为第六方面、第十五方面中任一所述的联接管理服务器。
其中,第二十方面中任意方案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不同方案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IoT数据管理的方法,包括:设备管理服务器接收IoT设备发送的数据上报消息,该数据上报消息携带该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其中,第一SIM卡标识是该IoT设备中的SIM卡的标识;设备管理服务器存储该设备标识和对应的第一SIM卡标识;该设备管理服务器还可以向联接管理服务器发送数据同步消息,该数据同步消息携带该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该联接管理服务器存储该设备标识和对应的第一SIM卡标识。
其中,设备管理服务器和联接管理服务器还可以执行第一方面、第三方面的任意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第二十一方面中任意方案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第三方面中不同方案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IoT数据管理的方法,包括:IoT设备获取自身的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该第一SIM卡标识是该IoT设备中的SIM卡的标识;该IoT设备向设备管理服务器发送数据上报消息,该数据上报消息携带该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和该第一SIM卡标识;该设备管理服务器根据接收的该数据上报消息,存储该设备标识和对应的第一SIM卡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设备管理服务器还可以向联接管理服务器发送数据同步消息,该数据同步消息携带该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该联接管理服务器存储该设备标识和对应的第一SIM卡标识。
其中,IoT设备、设备管理服务器和联接管理服务器还可以执行第一至第三方面的任意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第二十一方面中任意方案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不同方案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IoT设备数据管理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IoT设备数据管理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设备管理服务器102或者IoT设备101或者联接管理服务器103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设备管理服务器102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IoT设备101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另一种联接管理服务器103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前后关联的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申请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并且,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网络,例如: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NB-IoT)系统、全球移动通讯(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通信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系统或未来网络等。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系统架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IoT设备101、设备管理服务器102、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和客户端设备104等。
其中,IoT设备101可以通过空口耦接到无线接入网络(Radio Access Network,RAN)105,进而耦接到核心网(Core Network,CN)106。核心网106与因特网(Internet)107耦接。因此,IoT设备101可以与其他耦接到因特网107的设备通信,例如IoT设备101可以与设备管理服务器102通信,将收集的信息提供给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应理解,本申请中的“耦接”包括有线连接和/或无线连接。
IoT设备101可以是智能车载设备101-1、仪表101-2、可穿戴设备101-3、家庭网络中的智能设备101-4、各类传感设备等,也可以是手持式设备101-5、膝上型设备101-6、计算机等通信设备。
应理解,对于某些自身不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IoT设备101可以是指一个或者多个该不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和一个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或者模组(如电路板、IoT集线器等)的组合。例如对于自身不具备通信功能的电表,该电表和一个抄表设备组合成一个IoT设备101,该抄表设备读取该电表的用电数据等信息,通过通信网络(无线接入网络105、核心网106等)与设备管理服务器102等设备通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IoT设备101可以获取自身的设备标识和IoT设备101中的SIM卡的SIM卡标识,并且可以将该设备标识和SIM卡标识上报给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图1只示出几个IoT设备作为示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有多个相同类型的IoT设备,也可以有多个不同类型的IoT设备。
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可以耦接到核心网106,进而耦接到因特网107。设备管理服务器102也可以直接耦接到因特网107(例如通过以太网连接或者基于Wi-Fi、802.11网络连接)。因此,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可以与其他耦接到因特网107的设备通信,例如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可以与客户端设备104通信,将IoT设备101的信息提供给客户端设备104。
设备管理服务器102是提供设备管理的服务器,例如提供统一的设备建模、设备认证、设备鉴权、设备升级、设备配置、数据订阅、命令下发和数据存储归档等服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备管理服务器102还可以接收和存储IoT设备101上报的设备标识和对应的第一SIM卡标识,并且可以向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同步该设备标识和对应的第一SIM卡标识。进一步地,设备管理服务器102还可以查询是否已存储有与该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二SIM卡标识,若已存储有该第二SIM卡标识,则将该第二SIM卡标识更新为第一SIM卡标识。进一步地,设备管理服务器102还可以查询IoT设备101的机卡绑定状态,若已设置机卡绑定,则暂不更新第二SIM卡标识,并向客户端设备104发送IoT设备101已设置机卡绑定的通知。进一步地,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可以接收客户端设备104发送的IoT设备101解除机卡绑定的通知,并将该第二SIM卡标识更新为第一SIM卡标识。
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可以直接耦接到因特网107。因此,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可以与其他耦接到因特网107的设备通信,例如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可以与设备管理服务器102通信。联接管理服务器103还可以耦接到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usiness and OperationSupport System,BOSS)服务器或者归属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HSS)或者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设备。
联接管理服务器103是提供联接管理的服务器,例如提供SIM卡的相关管理服务,包括SIM卡的套餐订购管理、生命周期管理、流量查询、连接诊断、自动化规则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可以接收并存储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发送的设备标识和对应的第一SIM卡标识。另外,联接管理服务器103还可以查询IoT设备101是否已存储有与该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二SIM卡标识,若已存储有该第二SIM卡标识,则将该第二SIM卡标识更新为第一SIM卡标识。进一步地,联接管理服务器103还可以接收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发送的停用该第二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的通知,并且停用该SIM卡。
客户端设备104是提供客户端运行的终端设备,用户可以通过该客户端访问设备管理服务器102、联接管理服务器103等IoT管理平台,进而对IoT设备101进行管理。例如,用户可以通过该客户端查看或者修改IoT设备101的设置,查看IoT设备101的工作状态、给IoT设备101下发控制命令等等。其中,该客户端具体可以是IoT应用程序或者web应用程序等。该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手持式或膝上型设备,例如移动电话、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等等。
客户端设备104可以通过空口耦接到无线接入网络105,进而耦接到核心网106,进而耦接到因特网107。客户端设备104也可以直接连接到因特网107(例如通过以太网连接或者基于Wi-Fi、802.11网络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设备104设置IoT设备101的机卡绑定状态。客户端设备104可以接收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发送的IoT设备101已设置机卡绑定的通知,并向用户显示IoT设备101已设置机卡绑定的提示。客户端设备104可以进一步在用户的操作下将IoT设备101解除机卡绑定,并且向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发送IoT设备101解除机卡绑定的通知。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IoT设备数据管理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IoT设备101向设备管理服务器102上报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存储该设备标识和该第一SIM卡标识,并且向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同步该设备标识和该第一SIM卡标识。图2的步骤包括步骤201-206,下面对这些步骤进行详细描述。
201.IoT设备101与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建立连接。
IoT设备101上电之后,与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建立连接。可选地,IoT设备101已与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建立连接的情况下,更换SIM卡后,可以重新建立连接。
建立连接的方式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
1)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essage Queuing Telemetry Transport,MQTT)直连。IoT设备101读取预置的设备管理服务器102的地址,根据该地址向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发送建立连接的请求消息。该消息是MQTT消息,具体为连接CONNECT类型的消息。IoT设备101可以在发送该消息后就确定已经与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建立连接,也可以在接收设备管理服务器102返回的连接成功响应后再确定已经与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建立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2)约束应用协议(Constrained Application Protocol,CoAP)直连。IoT设备101读取预置的设备管理服务器102的地址,根据该地址向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发送建立连接的请求消息。该消息是约束应用协议(Constrained Application Protocol,CoAP)消息,具体为CON(需要确认的请求)或者NON(不需要被确认的请求)类型的消息。当该消息为CON类型的消息时,IoT设备101在接收设备管理服务器102返回的连接成功响应后确定已经与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建立连接;当该消息为NON类型的消息时,IoT设备101在发送该消息后确定已经与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建立连接。
3)加密的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HTTPS)认证后再进行连接。在以HTTPS进行设备认证之后,IoT设备101获取设备管理服务器102的地址,还可以获得设备管理服务器102的证书。IoT设备101可以在对设备管理服务器102认证成功后再进行连接,连接的方法与1)或者2)中该直连方法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IoT设备101还可以与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建立连接后,再与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建立连接。
另外,IoT设备101在与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建立连接之前,还与通信网络(如无线接入网络105、核心网106等)建立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掌握IoT设备101与通信网络建立连接的多种方法,这里不再赘述。
202.IoT设备101获取自身的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该第一SIM卡标识是IoT设备101中的SIM卡的标识。
设备标识是IoT设备101的标识,具体可以是国际移动设备标识(International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IMEI)等。IoT设备101获取自身的设备标识,该设备标识可以是预置的,也可以是通过读取嵌入的条形码来获得的。
第一SIM卡标识是IoT设备101中的SIM卡的标识,该第一SIM卡标识具体可以是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IMSI)、用户永久标识(Subscription Permanent Identifier,SUPI)等。SIM卡是用于存储用户身份识别数据等的智能卡,例如传统可插拔的SIM卡、嵌入式用户识别模块(Embedded SubscriberIdentity Module,eSIM)卡或者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SIM卡等,本申请不对此限定。
可选地,IoT设备101可以进一步判断是否已存储第二SIM卡标识,若没有存储,则表示第一SIM卡标识是首次上电获取得到的。若已存储有第二SIM卡标识,还可以进一步比较第一SIM卡标识和第二SIM卡标识。若相同,则表示第一SIM卡标识是重复获取的,那么IoT设备101可以继续执行以下步骤(周期性上报),也可以不继续执行以下步骤。若第一SIM卡标识和第二SIM卡标识不相同,则表示第一SIM卡标识是更换SIM卡后获取的,那么IoT设备101可以继续执行以下步骤。
应理解,IoT设备101可以在上电后执行步骤202,也可以在更换SIM卡之后执行步骤202。其中,更换SIM卡可以是指将原SIM卡取出、再插入新SIM卡;也可以是指更新SIM卡中的信息,例如更新eSIM卡或者SOC SIM卡的SIM卡标识、用户身份识别数据等信息。
另外,IoT设备101可以在步骤201之前执行步骤202,也可以和步骤201同步执行步骤202,本申请实施例不对此限定。
203.IoT设备101向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发送数据上报消息,该数据上报消息携带该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和该第一SIM卡标识。
该数据上报消息可以是MQTT消息,具体可以是CONNECT类型或者订阅SUBSCRIBE类型的消息;该数据上报消息也可以是CoAP消息,具体可以是CON类型或者NON类型的消息。
设备管理服务器102的地址可以是IoT设备101中预置的,也可以是IoT设备101认证后获得的,具体参见步骤201中的描述。关于端口也是类似的,这里不再赘述。具体地,IoT设备101根据设备管理服务器102的地址和/或端口,向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发送该数据上报消息。
该数据上报消息携带的设备标识和对应的第一SIM卡标识可以有约定的格式。可选地,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以一个特殊符号连接,例如短划线“-”、或者逗号“,”等等;可选地,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分别以两个参数来指示,例如设备标识以“IMEI”作为参数来指示,第一SIM卡标识以“IMSI”作为参数来指示。
IoT设备101可以在首次上电后向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发送该数据上报消息,可以称为首次上报;IoT设备101也可以在SIM卡更换后向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发送该数据上报消息,可以称为SIM卡更换上报。
此外,IoT设备101还可以周期性地向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发送该数据上报消息。其中,发送周期可以是预置的,也可以是根据设备管理服务器102的指示确定的。
IoT设备101还可以在设备管理服务器102的指示下发送该数据上报消息,例如接收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发送的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用于指示IoT设备101上报设备标识和对应的SIM卡标识。
另外,该数据上报消息还可以携带首次上报或者SIM卡更换上报的指示。例如,该数据上报消息包括上报类型的指示位,该指示位为0指示此次上报为首次上报,该指示位为1指示此次上报为SIM卡更换上报;或者该数据上报消息携带首次上报的指示,未携带指示时默认为是SIM卡更换上报;或者该数据上报消息携带SIM卡更换上报的指示,未携带指示时默认为是首次上报。
204.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存储该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和对应的该第一SIM卡标识。
设备管理服务器102接收IoT设备101发送的数据上报消息,从中获取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具体地,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可以是根据约定的格式来分别获取的。
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存储和维护多个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和对应的SIM卡标识。设备管理服务器102接收IoT设备101发送的数据上报消息之后,可以根据其中携带的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查询已存储的IoT设备的设备标识,以判断IoT设备101是否已上报过设备标识和SIM卡标识。或者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可以根据该数据上报消息中携带的首次上报或者SIM卡更换上报的指示来判断。
若设备管理服务器102没有存储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或者没有存储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对应的SIM卡标识,则设备管理服务器102确定此次上报为IoT设备101的首次上报。或者设备管理服务器102根据该数据上报消息中的指示确定此次上报为IoT设备101的首次上报。首次上报的情况下,设备管理服务器102直接存储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和对应的第一SIM卡标识。存储的方式有多种,能建立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的对应关系即可。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可以以表格的方式来存储,例如在同一行或者同一列存储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也可以按格式来存储,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以一个特殊符号连接,例如短划线“-”、或者逗号“,”等等。
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可以直接根据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查询已存储的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和SIM卡标识,从而确定已存储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二SIM卡标识。或者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可以根据该数据上报消息中的指示确定此次上报为IoT设备101的SIM卡更换上报,并进一步确定已存储该第二SIM卡标识。
若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已存储该第二SIM卡标识,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可以直接将该第二SIM卡标识更新为该第一SIM卡标识。或者设备管理服务器102也可以进一步判断该第二SIM卡标识与该第一SIM卡标识是否相同。
若相同,则设备管理服务器102不做后续操作。
若不同,则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可以将该第二SIM卡标识更新为第一SIM卡标识。或者设备管理服务器102还可以进一步查询IoT设备101的机卡绑定状态,该机卡绑定状态是指IoT设备和SIM卡是否存在绑定关系,包括已设置机卡绑定,即存在绑定关系,和未设置机卡绑定,即不存在绑定关系。应理解,该第二SIM卡标识是与IoT设备101对应的,则IoT设备101的机卡绑定状态也是第二SIM卡标识的机卡绑定状态,在本申请中,以IoT设备101的机卡绑定状态为例进行说明。
若IoT设备101未设置机卡绑定,则设备管理服务器102直接将该第二SIM卡标识更新为该第一SIM卡标识。
若IoT设备101已设置机卡绑定,则设备管理服务器102暂时不能做更新操作,需等待用户解除了IoT设备101的机卡绑定,再做更新操作。具体可以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205.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向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发送数据同步消息,该数据同步消息携带该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和对应的该第一SIM卡标识。
该数据同步消息可以是MQTT消息,具体可以是CONNECT类型或者SUBSCRIBE类型的消息;该数据同步消息也可以是CoAP消息,具体可以是CON类型或者NON类型的消息。
该数据同步消息携带的设备标识和对应的第一SIM卡标识可以有约定的格式。具体可以参见步骤203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该数据同步消息也可以携带首次同步或者SIM卡更换同步的指示,此处与步骤203中的首次上报或者SIM卡更换上报的指示实现方法类似,将步骤203中的上报替换为同步即可,具体参见步骤203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206.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存储该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和对应的该第一SIM卡标识。
联接管理服务器103接收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发送的数据同步消息,从中获取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具体地,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可以是根据约定的格式来分别获取的。
联接管理服务器103也可以存储和维护多个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和对应的SIM卡标识。联接管理服务器103接收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发送的数据同步消息之后,可以根据其中携带的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查询已存储的IoT设备的设备标识,以判断设备管理服务器102是否已同步过IoT设备101的SIM卡标识。或者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可以根据该数据同步消息中携带的首次同步或者SIM卡更换同步的指示来判断。
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可以根据没有存储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或者没有存储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对应的SIM卡标识,或者根据该数据同步消息中的指示,确定此次同步为关于IoT设备101的首次同步。则设备管理服务器102直接存储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和对应的第一SIM卡标识。存储的方式有多种,能建立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的对应关系即可,具体参见步骤204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可以根据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查询已存储的IoT设备的设备标识,确定已存储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二SIM卡标识。或者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可以根据该数据同步消息中的指示确定此次同步为关于IoT设备101的SIM卡更换同步,并进一步确定已存储该第二SIM卡标识。
若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已存储有该第二SIM卡标识,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可以直接将该第二SIM卡标识更新为该第一SIM卡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各个步骤的序号并不代表执行顺序。例如步骤205可以任意在步骤203-204的执行过程中执行。并且,各个步骤并不一定必须执行,例如设备管理器102已存储有与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二SIM卡标识,且第二SIM卡标识与第一SIM卡标识相同,则步骤205-206不会执行。另外,部分步骤可以重复执行,例如IoT设备101再次更换SIM卡,则步骤202-206重复执行;或者IoT设备101周期性地上报设备标识和SIM卡标识,则步骤202-204重复执行。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IoT设备数据管理的方法中,IoT设备101获取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后,通过数据上报消息向设备管理服务器102上报该设备标识和该第一SIM卡标识,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存储该设备标识和对应的该第一SIM卡标识,从而使得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建立和维护了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和SIM卡标识对应关系。并且将该设备标识和该第一SIM卡标识同步至联接管理服务器103,使得联接管理服务器103也建立和维护了该对应关系。当需要协同使用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和联接管理服务器103时,可以通过查询该对应关系来互相调用。例如,设备管理服务器102需要SIM卡信息时,可以根据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查询该对应关系确定对应的第一SIM卡标识,再根据该SIM卡标识向联接管理服务器103请求需要的SIM卡信息,便于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和联接管理服务器103之间的相互配合。另外,IoT设备101上报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提高了数据收集和管理的效率,并且也能够避免数据出现错误。
作为一个例子,A电网公司开通了智能抄表业务。若A电网公司管辖区域内的电表是具有通信功能的电表,则这些电表即为多个IoT设备101。具体地,该电表中设有SIM卡槽,可以插入SIM卡;或者该电表中设置有具有通信功能的模组(芯片或者包含多个芯片的电路板),该模组包含至少一个可以存储eSIM或者SOC SIM相关信息的通信模块。若这些电表本身不具有通信功能,需要设置抄表设备来实现通信功能。该情况下,抄表设备中设有SIM卡槽,可以插入SIM卡;或者该抄表设备中设置有具有通信功能的模组,该模组包含至少一个可以存储eSIM或者SOC SIM相关信息的通信模块。则电表和抄表设备组合成IoT设备101。在本申请中,以电表具有通信功能为例进行说明。
A电网公司的智能抄表管理平台包括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和联接管理服务器103等设备。设备管理服务器102收集电表上报的用电数据等信息,并且负责提供电表的设备管理,如电表升级、电表配置、电表认证、命令下发等。联接管理服务器103负责提供电表的联接管理,如提供电表中SIM卡的相关管理服务。
在步骤201中,A电网公司管辖区域内的甲用户家刚完成电表A505的装配,电表A505首次上电后,接入通信网络(包括与通信网络设备之间进行鉴权认证等),进而电表A505能够与设备管理服务器102通信,进而电表A505和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建立连接。
在步骤202中,电表A505可以获取自身的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该第一SIM卡标识是电表A505中的SIM卡的标识。若电表A505中的SIM卡是插入的SIM卡,则读取该SIM卡的标识;若电表A505中的SIM卡是嵌入的eSIM或者SOC SIM卡,则读取写入的eSIM卡标识或者SOC SIM卡标识。示例性地,电表A505的设备标识为A505,第一SIM卡标识为1234567805。
在步骤203中,电表A505向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发送数据上报消息,该数据上报消息携带电表A505的设备标识和该第一SIM卡标识,例如包含字段“A505-1234567805”。设备管理服务器102接收该数据上报消息,并根据该数据上报消息确定电表A505的设备标识为A505,第一SIM卡标识为1234567805。
在步骤204中,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存储和维护多个电表的设备标识和对应的SIM卡标识,如表1所示:
表1.N个电表的设备标识和SIM卡标识(N为大于等于0的整数)
Figure BDA0002184888310000151
Figure BDA0002184888310000161
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在表1中查询A505以判断电表A505是否已上报过设备标识和SIM卡标识。表1中没有存储过A505的设备标识和SIM卡标识,则设备管理服务器102确定此次上报为电表A505的首次上报,设备管理服务器102直接在表1中存储设备标识:A505和对应的第一SIM卡标识:1234567805,则得到表2如下:
表2.N+1个电表的设备标识和SIM卡标识
设备标识 SIM卡标识
A500 1234567800
A501 1234567801
A502 1234567802
A503 1234567803
A504 1234567804
A505 1234567805
在步骤205中,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向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发送数据同步消息,该数据同步消息携带电表A505的设备标识和该第一SIM卡标识,例如包含字段“A505-1234567805”。
在步骤206中,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存储电表A505的设备标识和对应的该第一SIM卡标识。具体可以参见上述步骤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这样,A电网公司的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和联接管理服务器103都建立和维护了多个电表的设备标识和SIM卡标识对应关系。当需要协同使用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和联接管理服务器103时,可以通过查询该对应关系来互相调用,便于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和联接管理服务器103之间的相互配合。例如,当设备管理服务器102确定电表A505无法正常工作时,需要进一步确定无法工作的原因,可以通过查询存储的电表的设备标识和SIM卡标识对应关系,确定电表A505的SIM卡标识为1234567805,进而向联接管理服务器103请求SIM卡标识为1234567805的SIM卡账户使用情况,以判断电表A505无法正常工作的原因是否是SIM卡流量已使用完。
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IoT设备数据管理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IoT设备101向设备管理服务器102上报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设备管理服务器102确定已存储有与该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二SIM卡标识,进一步确定IoT设备101的机卡绑定状态,并根据机卡绑定状态做进一步操作。图3的步骤包括步骤301-313,其中,步骤301-303与图2所示实施例步骤201-203相同,此处不再赘述。下面对步骤304-313进行详细描述。
304.设备管理服务器102确定已存储该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二SIM卡标识,确定IoT设备101已设置机卡绑定。
设备管理服务器102接收IoT设备101发送的数据上报消息,并根据该数据上报消息进一步确定已存储该第二SIM卡标识,具体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的步骤204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若该第二SIM卡标识和该数据上报消息携带的第一SIM卡标识不相同,则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可以进一步确定IoT设备101的机卡绑定状态。
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可以存储和维护多个IoT设备的机卡绑定状态。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可以直接在本地查询IoT设备101的机卡绑定状态。具体地,根据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确定对应的机卡绑定状态。
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存储的多个IoT设备的机卡绑定状态可以是预置的,例如用户在签约时确定IoT设备101设置机卡绑定,或者用户未确定则默认为未设置机卡绑定。该机卡绑定状态也可以是用户通过客户端设备104设置的。
IoT设备的机卡绑定状态也可以存储于其他服务器,例如运营商侧的HSS或者UDM设备,那么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可以向该其他服务器请求IoT设备101和/或第二SIM卡的机卡绑定状态。
若IoT设备101未设置机卡绑定,则设备管理服务器102直接将该第二SIM卡标识更新为该第一SIM卡标识。并且设备管理服务器102进一步向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发送数据同步消息,联接管理服务器103根据接收到的该数据同步消息存储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和对应的第一SIM卡标识。具体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的步骤205和步骤206,这里不再赘述。
若IoT设备101已设置机卡绑定,则设备管理服务器102暂时不能将第二SIM卡标识更新为第一SIM卡标识。可选地,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可以缓存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和对应的第一SIM卡标识。可选地,设备管理服务器102还可以将IoT设备101的状态设置为异常状态,接下来对关于IoT设备101的操作不再执行,或者对关于IoT设备101的安全敏感度高的操作不再执行。
305.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向客户端设备104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用于通知客户端设备104IoT设备101已设置机卡绑定。
该第一消息可以是HTTPS消息,也可以是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Protocol,HTTP)消息。
可选地,该第一消息可以携带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该第一消息还可以携带已设置机卡绑定的指示。例如该第一消息包括机卡绑定状态的指示位,该指示位为0指示机卡绑定状态为已设置机卡绑定。或者该第一消息携带IoT设备101已设置机卡绑定的指示。
可选地,该第一消息可以携带IoT设备101的SIM卡更换失败的提示,并且携带的失败原因值为已设置机卡绑定。
306.客户端设备104根据该第一消息向用户显示IoT设备101已设置机卡绑定的提示。
设备管理服务器102接收该第一消息后,向用户发出提示。例如弹出窗口,在窗口中显示IoT设备101已设置机卡绑定的提示、或者显示IoT设备101的SIM卡更换失败的图标,在用户点击该图标后,进一步显示IoT设备101已设置机卡绑定的提示等等。
307.设备管理服务器102或者客户端设备104向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发送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用于通知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停用该第一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和/或该第二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
可选地,该第二消息携带第一SIM卡标识,该第二消息还可以携带停用SIM卡的指示。或者该第二消息携带停用该第一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的指示。
可选地,该第二消息携带第二SIM卡标识和/或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该第二消息还可以携带停用SIM卡的指示。或者该第二消息携带停用该第二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的指示。
可选地,该第二消息携带第一SIM卡标识和第二SIM卡标识,该第二消息还可以携带停用SIM卡的指示。或者该第二消息携带停用该第一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和该第二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的指示。
与IoT设备101相关的SIM卡包括第一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和第二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具体停用哪张SIM卡可以是根据策略决定的,也可以是默认设置的。
当IoT设备101已设置机卡绑定时,IoT设备101进行了SIM卡更换,存在安全隐患。在这种情况下,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停用相关的SIM卡能够避免出现安全问题,提高安全性。
下面对步骤307的两种情况进行描述。
307a.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向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发送该第二消息。
该第二消息可以是MQTT消息,具体可以是CONNECT类型或者SUBSCRIBE类型的消息;该第二消息也可以是CoAP消息,具体可以是CON类型或者NON类型的消息。
应理解,在步骤304中设备管理服务器102确定IoT设备101已设置机卡绑定之后,则可以执行步骤307a,即步骤307a和步骤305、306之间没有时序关系。
307b.客户端设备104向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发送该第二消息。
该第二消息可以是HTTPS消息,也可以是HTTP消息。
可选地,客户端设备104向用户显示IoT设备101已设置机卡绑定的提示之后,可以进一步向用户显示是否更改IoT设备101的机卡绑定状态,若用户拒绝更改,则向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发送该第二消息。
可选地,客户端设备104也可以进一步向用户显示是否停用相关SIM卡的选项,当用户的输入对应的是停用相关SIM卡的选项,则向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发送该第二消息。
可选地,客户端设备104也可以在步骤305之后,自动触发向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发送该第二消息。
308.联接管理服务器103根据该第二消息停用该第一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和/或该第二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
停用该第一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是指不为该第一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提供到通信网络的连接。对于第二SIM卡标识,也是类似的,不再赘述。
可选地,根据该第二消息,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可以进一步向运营商侧服务器发送停用该第一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和/或该第二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的通知消息,从而停用相关SIM卡。这里的运营商侧服务器具体可以是BOSS、HSS或者UDM设备等。
可选地,对于eSIM卡或者SOC SIM卡,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可以远程删除其中的数据(如用户身份识别数据等),从而使得SIM卡无法连接通信网络。这里的SIM卡为该第一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和/或该第二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
309.客户端设备104接收用于解除IoT设备101机卡绑定的输入。
客户端设备104向用户显示IoT设备101已设置机卡绑定的提示之后,可以进一步向用户显示更改IoT设备101的机卡绑定状态的页面,也可以在用户的操作下显示更改IoT设备101的机卡绑定状态的页面。用户选中解除IoT设备101机卡绑定的选项,并形成输入,选中的方式不做限定,可以是点击图标、凝视图标等。
310.客户端设备104向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发送第三消息,该第三消息用于通知设备管理服务器102IoT设备101解除机卡绑定。
该第三消息可以是HTTPS消息,也可以是HTTP消息。
可选地,客户端设备104在接收用于解除IoT设备101机卡绑定的输入之后,还可以对用户进行认证,例如请求用户凭证等。在对用户认证成功之后,发送该第三消息。
该第三消息可以携带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和解除机卡绑定的指示;或者该第三消息可以携带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和更新后的机卡绑定状态,该更新后的机卡绑定状态为未设置机卡绑定。
311.设备管理服务器102根据该第三消息更新IoT设备101的机卡绑定状态,将该第二SIM卡标识更新为该第一SIM卡标识。
设备管理服务器102接收该第三消息后,根据该第三消息携带的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确定IoT设备101的机卡绑定状态的存储位置,并将该机卡绑定状态更新为未设置机卡绑定。设备管理服务器102还可以将IoT设备101的异常状态取消,例如将IoT设备101设置为正常工作状态,接下来对关于IoT设备101的操作正常执行。
设备管理服务器102接收该第三消息后,若步骤304中,设备管理服务器102缓存了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和对应的第一SIM卡标识,则设备管理服务器102进一步地将该第二SIM卡标识更新为该第一SIM卡标识。具体地,设备管理服务器102根据第三消息携带的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确定对应的第一SIM卡标识,并且根据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确定第二SIM卡标识的存储位置,将该第二SIM卡标识更新为该第一SIM卡标识。
若步骤304中,设备管理服务器102没有进行缓存,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可以指示IoT设备101发送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和对应的第一SIM卡标识,并将该第二SIM卡标识更新为该第一SIM卡标识。例如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向IoT设备101发送请求消息,该请求消息用于指示IoT设备101上报设备标识和对应的SIM卡标识。
设备管理服务器102也可以暂时不做进一步操作,例如设备管理服务器102不指示IoT设备101发送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当IoT设备101再次发送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和对应的第一SIM卡标识时(该情况下,IoT设备101周期性地向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发送该数据上报消息),设备管理服务器102确定IoT设备101的机卡绑定状态为未设置机卡绑定,则将该第二SIM卡标识更新为该第一SIM卡标识,具体参考图2所示实施例步骤203-204。
应理解,若对于IoT设备的机卡绑定状态存储于其他服务器的情况,则步骤311中设备管理服务器102更新机卡绑定状态的动作可以不执行。
312.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向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发送数据同步消息,该数据同步消息携带该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和对应的该第一SIM卡标识。
具体内容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的步骤205,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该数据同步消息还可以携带恢复使用该第一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的指示,尤其对于步骤307a中的第二消息携带停用该第一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的指示的情况。
当IoT设备101已解除机卡绑定时,更换SIM卡是正常操作,没有安全隐患,在这种情况下,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应恢复使用相关的SIM卡,避免影响IoT设备的正常工作。恢复使用该第一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是指为该第一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提供到通信网络的连接。对于恢复使用第二SIM卡标识,也是类似的,不再赘述。但由于第二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已经不在IoT设备101中使用,是否恢复使用可以根据策略来决定。
313.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将该第二SIM卡标识更新为该第一SIM卡标识。
联接管理服务器103接收该数据同步消息后,将该第二SIM卡标识更新为该第一SIM卡标识。
进一步地,联接管理服务器103根据该数据同步消息恢复使用该第一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可以根据该数据同步消息携带的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确定恢复使用该第一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联接管理服务器103也可以根据该数据同步消息携带的恢复使用该第一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的指示来恢复使用该SIM卡。
具体地,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可以向运营商侧服务器发送恢复使用该第一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的通知消息。这里的运营商侧服务器具体可以是BOSS、HSS或者UDM设备等。
或者,对于eSIM卡或者SOC SIM卡,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可以再次远程写入相关数据(如SIM卡标识、用户身份识别数据等),从而使得第一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可以继续连接通信网络。
可选地,联接管理服务器103还可以向客户端设备104发送第四消息,该第四消息用于通知客户端设备104该第一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已被停用。客户端设备104接收该通知消息后,向用户发出提示。客户端设备104接收用于恢复使用该第一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的输入,并且向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发送第五消息,该第五消息用于通知联接管理服务器103恢复使用该第一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联接管理服务器103根据该第五消息恢复使用该SIM卡。该第四消息和/或第五消息可以是HTTPS消息或者HTTP消息。
对于第二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方法类似,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各个步骤的序号并不代表执行顺序。例如步骤307a可以任意在步骤305-307的执行过程中执行。并且,各个步骤并不一定必须执行,例如用户并没有选择解除IoT设备101的机卡绑定,则步骤309-313不会执行。另外,部分步骤可以重复执行,例如IoT设备101再次更换SIM卡,则步骤302-313重复执行。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IoT设备数据管理的方法中,IoT设备101获取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后,向设备管理服务器102上报该设备标识和该第一SIM卡标识,设备管理服务器102确定已存储有与该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二SIM卡标识,进一步确定IoT设备101的机卡绑定状态,若IoT设备101已设置机卡绑定,则暂不更新该第二SIM卡标识,将IoT设备101设置为异常状态,并通知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停用该第二SIM卡标识对应的第二SIM卡。已设置机卡绑定的情况下,更新SIM卡存在安全隐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避免这样的安全隐患,提高安全性。
进一步地,通过客户端设备104为用户提供进行机卡绑定和解除机卡绑定的管理服务,提高了管理效率,并保证了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设备管理服务器102还可以在解除机卡绑定之后,对第二SIM卡标识进行更新,从而更新了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和SIM卡标识对应关系,并且将该设备标识和该第一SIM卡标识同步至联接管理服务器103,使得联接管理服务器103也更新该对应关系,从而便于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和联接管理服务器103的协同使用,具体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依然以A电网公司开通了智能抄表业务为例进行说明,则A电网公司管辖区域内的多个电表即为多个IoT设备101,具体内容参见图2所示实施例中对于A电网公司示例的说明。在步骤301中,A电网公司管辖区域内的乙用户家将房子卖给了丙用户,为保证用户数据等信息的安全性,A电网公司需要更换原乙用户家的电表A504的SIM卡。A电网公司的管理人员可以上门提供服务更换SIM卡,例如将SIM卡标识为1234567804的原SIM卡取出,再插入SIM卡标识为1234567806的新SIM卡。或者A电网公司的管理人员可以远程更新SIM卡中的信息,例如更新eSIM卡或者SOC SIM卡的SIM卡标识、用户身份识别数据等信息,将SIM卡标识更新为1234567806。更换SIM卡后,电表A504重新接入通信网络,并且重新和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建立连接。
在步骤302中,电表A504可以获取自身的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此时,电表A505获取的设备标识为A504,第一SIM卡标识为1234567806。
在步骤303中,电表A504向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发送数据上报消息,该数据上报消息携带电表A504的设备标识和该第一SIM卡标识,例如包含字段“A504-1234567806”。设备管理服务器102接收该数据上报消息,并根据该数据上报消息确定电表A504的设备标识为A504,第一SIM卡标识为1234567806。该数据上报消息还可以携带SIM卡更换上报的指示。
在步骤304中,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可以存储和维护多个电表的设备标识和对应的SIM卡标识和机卡绑定状态,如表3所示:
表3.N+1个电表的设备标识、SIM卡标识和机卡绑定状态
设备标识 SIM卡标识 机卡绑定状态
A500 1234567800 已设置机卡绑定
A501 1234567801 已设置机卡绑定
A502 1234567802 未设置机卡绑定
A503 1234567803 未设置机卡绑定
A504 1234567804 已设置机卡绑定
A505 1234567805 已设置机卡绑定
设备管理服务器102接收电表A504发送的数据上报消息,并根据该数据上报消息进一步确定已存储对应的第二SIM卡标识,即1234567804。例如,根据电表设备标识A504查询表3中的设备标识,并确定对应的SIM卡标识。表3中已存储有电表A504的设备标识和第二SIM卡标识,且第二SIM卡标识和此次上报的第一SIM卡标识不同,则设备管理服务器102确定此次上报为电表A504的SIM卡更换上报。或者设备管理服务器102根据该数据上报消息携带的SIM卡更换上报的指示确定此次上报为电表A504的SIM卡更换上报。
设备服务器102还可以进一步确定电表A504的机卡绑定状态为已设置机卡绑定,则设备管理服务器102暂时不能将第二SIM卡标识更新为第一SIM卡标识。在机卡绑定状态为已设置机卡绑定的情况下更换SIM卡,存在多种可能,可能是A电网公司的管理人员在更换SIM卡之前未进行解绑,也可能是他人恶意更换SIM卡,盗取用户数据。因此,该情况下存在安全风险。设备服务器102可以将电表A504的状态设置为异常状态,接下来对关于电表A504的操作不再执行,或者对关于电表A504的安全敏感度高的操作不再执行。
在步骤305中,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向客户端设备104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用于通知客户端设备104电表A504已设置机卡绑定。客户端设备104是提供客户端运行的终端设备,用户可以通过该客户端访问设备管理服务器102、联接管理服务器103等IoT管理平台,进而对电表进行管理。应理解,这里的用户可以是A电网公司的管理人员,则A电网公司的管理人员可以对管辖区域内的多个电表进行管理;这里的用户也可以是电表的使用者,例如丙用户,则电表的使用者可以对自己账户下的多个电表进行管理。
在步骤306中,客户端设备104根据该第一消息向用户显示电表A504已设置机卡绑定的提示。
在步骤307中,设备管理服务器102或者客户端设备104向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发送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用于通知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停用该第一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和/或该第二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
在步骤308中,联接管理服务器103根据该第二消息停用该第一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和/或该第二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
在步骤309中,客户端设备104接收用于解除电表A504机卡绑定的输入。
在步骤310中,客户端设备104向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发送第三消息,该第三消息用于通知设备管理服务器102电表A504解除机卡绑定。
在步骤311中,设备管理服务器102设备管理服务器102接收该第三消息后,将电表A504的机卡绑定状态更新为未设置机卡绑定。若步骤304中,设备管理服务器102缓存了电表A504的设备标识和对应的第一SIM卡标识,则设备管理服务器102进一步地将该第二SIM卡标识更新为该第一SIM卡标识。更新后的多个电表的设备标识和对应的SIM卡标识和机卡绑定状态,如表4所示:
表4.更新后的N+1个电表的设备标识、SIM卡标识和机卡绑定状态
设备标识 SIM卡标识 机卡绑定状态
A500 1234567800 已设置机卡绑定
A501 1234567801 已设置机卡绑定
A502 1234567802 未设置机卡绑定
A503 1234567803 未设置机卡绑定
A504 1234567806 未设置机卡绑定
A505 1234567805 已设置机卡绑定
若步骤304中,设备管理服务器102没有进行缓存,具体可以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中步骤311的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在步骤312中,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向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发送数据同步消息,该数据同步消息携带电表A504的设备标识和对应的该第一SIM卡标识,例如包含字段“A504-1234567806”。
在步骤312中,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将该第二SIM卡标识更新为该第一SIM卡标识。具体可以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中步骤312的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设备管理服务器102或者IoT设备101或者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可以以图4中的计算机设备(或系统)的方式来实现。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示意图。该计算机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401,通信总线402和存储器403,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通信接口404。
处理器4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总线4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通信接口404,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
存储器4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4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4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401用于执行存储器4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
在具体实现中,处理器4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每个CPU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ore)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ore)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该计算机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设备405和输出设备406。例如,输入设备405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输出设备406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
上述的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一个通用计算机设备或者是一个专用计算机设备。在具体实现中,计算机设备可以是台式机、便携式电脑、网络服务器、掌上电脑(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手机、平板电脑、无线终端设备、通信设备、嵌入式设备或有图4中类似结构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计算机设备的类型。
如图1中的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可以为图4所示的设备,存储器中存储了一个或多个软件模块。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可以通过处理器以及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来实现软件模块,完成上述实施例中设备管理服务器102执行的方法。
如图1中的IoT设备101可以为图4所示的设备,存储器中存储了一个或多个软件模块。IoT设备101可以通过处理器以及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来实现软件模块,完成上述实施例中IoT设备101执行的方法。
如图1中的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可以为图4所示的设备,存储器中存储了一个或多个软件模块。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可以通过处理器以及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来实现软件模块,完成上述实施例中联接管理服务器103执行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为上述图4所示的设备(设备管理服务器102或者IoT设备101或者联接管理服务器103)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设计的程序。通过执行存储的程序,可以实现上述方法。
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备管理服务器102的结构示意图。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包括接收模块501和存储模块502。其中,接收模块501用于接收IoT设备101发送的数据上报消息,该数据上报消息携带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该第一SIM卡标识是IoT设备101中的SIM卡的标识。该数据上报消息是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QTT消息或者约束应用协议CoAP消息。存储模块502,用于存储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和对应的第一SIM卡标识。具体执行过程可参见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说明,如步骤203、204、303、304等。
设备管理服务器102还可以包括发送模块503,接收模块501和/或发送模块503,用于与IoT设备101建立连接。例如,若采用MQTT直连的方式,设备管理服务器102的接收模块501接收建立连接的请求消息后可以表示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已与IoT设备101建立连接。或者在设备管理服务器102的接收模块501接收建立连接的请求消息后,发送模块503返回连接成功响应消息可以表示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已与IoT设备101建立连接。具体执行过程可参见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说明,如步骤201、301等。
发送模块503,还用于进一步向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发送数据同步消息,该数据同步消息携带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该数据同步消息也可以是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QTT消息或者约束应用协议CoAP消息。具体执行过程可参见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说明,如步骤205、312等。
设备管理服务器102还包括判断模块506,判断模块506用于根据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查询已存储的IoT设备的设备标识,若未存储和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对应的SIM卡标识,则存储模块502用于存储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和对应的第一SIM卡标识;若已存储和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二SIM卡标识,则存储模块502用于将该第二SIM卡标识更新为该第一SIM卡标识。具体执行过程可参见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说明,如步骤204、304等。
设备管理服务器102还包括确定模块504,确定模块504用于若第二SIM卡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不相同,则进一步确定IoT设备101已设置机卡绑定;发送模块503还用于向客户端设备104发送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用于通知客户端设备104IoT设备101已设置机卡绑定。
其中,确定模块504用于确定IoT设备101已设置机卡绑定,包括:确定模块504用于根据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和已存储的多个IoT设备的机卡绑定状态,确定IoT设备101的机卡绑定状态为已设置机卡绑定。具体执行过程可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说明,如步骤304等。
设备管理服务器102还可以包括处理模块505,处理模块505用于进一步地将IoT设备101的状态设置为异常状态。具体执行过程可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说明,如步骤304等。
发送模块503还用于进一步地向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发送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用于通知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停用IoT设备101相关的SIM卡,例如第一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和/或第二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具体执行过程可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说明,如步骤307、307a等。
接收模块501还用于接收客户端设备104发送的第三消息,该第三消息用于通知设备管理服务器102IoT设备101解除机卡绑定。具体执行过程可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说明,如步骤310等;存储模块502还用于根据该第三消息将第二SIM卡标识更新为第一SIM卡标识。存储模块502还可以用于根据该第三消息更新IoT设备101的机卡绑定状态。具体地,存储模块502用于将IoT设备101的机卡绑定状态更新为未设置机卡绑定。具体执行过程可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说明,如步骤311等。
上述功能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图5所示的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可以采用图4所示的形式。例如,图5中的接收模块501和发送模块503可以通过图4所示的通信接口404来实现,图5中的存储模块502可以通过图4所示的存储器403来实现,图5中的确定模块504、处理模块505和判断模块506可以通过图4所示的处理器401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图5所示的设备管理服务器102的功能模块可以以芯片来实现。那么,图5中的接收模块501和发送模块503可以通过管脚和/或电路来实现;图5中的存储模块502可以为芯片内的存储单元,如寄存器、缓存器等,也可以为位于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图5中的确定模块504、处理模块505和判断模块506可以通过芯片的处理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如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IoT设备101的结构示意图。IoT设备101包括获取模块601和发送模块602,获取模块601用于获取自身的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该第一SIM卡标识是IoT设备101中的SIM卡的标识。具体执行过程可参见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说明,如步骤202、302等;发送模块602用于向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发送数据上报消息,该数据上报消息携带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和该第一SIM卡标识。该数据上报消息是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QTT消息或者约束应用协议CoAP消息。具体执行过程可参见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说明,如步骤203、303等。
IoT设备101还可以包括接收模块603,发送模块602和/或接收模块603,用于与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建立连接。例如,若采用MQTT直连的方式,IoT设备101的发送模块602发送建立连接的请求消息后可以表示IoT设备101已与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建立连接。或者在IoT设备101的发送模块602发送建立连接的请求消息后,接收模块603用于接收设备管理服务器102返回的连接成功响应消息可以表示IoT设备101已与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建立连接。具体执行过程可参见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说明,如步骤201、301等。
IoT设备101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604和判断模块605,存储模块605用于存储IoT设备101获取的SIM卡标识;若存储模块604中已存储和该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二SIM卡标识,判断模块605用于比较该第二SIM卡标识和该第一SIM卡标识,若两者不同,则发送模块602用于向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发送该数据上报消息。该数据上报消息可以携带SIM卡更换上报的指示。具体执行过程可参见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说明,如步骤202、302等。
上述功能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图6所示的IoT设备101可以采用图4所示的形式。例如,图6中的发送模块602和接收模块603可以通过图4所示的通信接口404来实现,图6中的存储模块604可以通过图4所示的存储器403来实现,图6中的获取模块601和判断模块605可以通过图4所示的处理器401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图6所示的IoT设备101的功能模块可以以芯片来实现。那么,图6中的发送模块602和接收模块603可以通过管脚和/或电路来实现;图6中的存储模块604可以为芯片内的存储单元,如寄存器、缓存器等,也可以为位于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图6中的获取模块601和判断模块605可以通过芯片的处理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如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联接管理服务器103的结构示意图。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包括接收模块701和存储模块702:接收模块701用于接收设备管理服务器102发送的数据同步消息,该数据同步消息携带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并且该第一SIM卡标识是IoT设备101中的SIM卡的标识。该数据同步消息可以是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QTT消息或者约束应用协议CoAP消息。存储模块702用于存储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和对应的第一SIM卡标识。具体执行过程可参见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说明,如步骤205、312等。
联接管理服务器103还包括处理模块703,接收模块701还用于接收设备管理服务器102或者客户端设备104发送的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用于通知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停用第一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和/或所述第二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该第二SIM卡标识是联接管理服务器103中已存储的与所述IoT设备对应的SIM卡标识;处理模块703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消息停用该第一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和/或该第二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具体执行过程可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说明,如步骤307a、307b、312等。
联接管理服务器103还包括判断模块704,判断模块704用于根据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查询已存储的IoT设备的设备标识,若未存储和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对应的SIM卡标识,则存储模块702用于存储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和对应的第一SIM卡标识;若已存储和IoT设备101的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二SIM卡标识,则存储模块702用于将该第二SIM卡标识更新为该第一SIM卡标识。处理模块703还可以用于根据该数据同步消息恢复使用该第一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具体执行过程可参见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说明,如步骤313等。
上述功能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图7所示的联接管理服务器103可以采用图4所示的形式。例如,图7中的接收模块701可以通过图4所示的通信接口404来实现,图7中的存储模块702可以通过图4所示的存储器403来实现,图7中的处理模块703和判断模块704可以通过图4所示的处理器401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图7所示的联接管理服务器103的功能模块可以以芯片来实现。那么,图7中的接收模块701可以通过管脚和/或电路来实现;图7中的存储模块702可以为芯片内的存储单元,如寄存器、缓存器等,也可以为位于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图7中的处理模块703和判断模块704可以通过芯片的处理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和步骤(step),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9)

1.一种IoT设备数据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设备管理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IoT设备发送的数据上报消息,所述数据上报消息携带所述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所述第一SIM卡标识是所述IoT设备中的SIM卡的标识;
存储所述设备标识和对应的所述第一SIM卡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联接管理服务器发送数据同步消息,所述数据同步消息携带所述设备标识和所述第一SIM卡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上报消息是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QTT消息或者约束应用协议CoAP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所述设备标识和对应的所述第一SIM卡标识,包括:
若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器已存储和所述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二SIM卡标识,
则将所述第二SIM卡标识更新为所述第一SIM卡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器已存储和所述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二SIM卡标识,且所述第二SIM卡标识与所述第一SIM卡标识不相同,确定所述IoT设备已设置机卡绑定;
并且向客户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通知所述客户端设备所述IoT设备已设置机卡绑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IoT设备的状态设置为异常状态,并向所述联接管理服务器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通知所述联接管理服务器停用所述第一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和/或所述第二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客户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通知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器所述IoT设备解除机卡绑定;
根据所述第三消息将所述第二SIM卡标识更新为所述第一SIM卡标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三消息更新所述IoT设备的机卡绑定状态。
9.一种IoT设备数据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IoT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所述第一SIM卡标识是所述IoT设备中的SIM卡的标识;
向设备管理服务器发送数据上报消息,所述数据上报消息携带所述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和所述第一SIM卡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上报消息是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QTT消息或者约束应用协议CoAP消息。
11.一种IoT设备数据管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联接管理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设备管理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同步消息,所述数据同步消息携带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所述第一SIM卡标识是所述IoT设备中的SIM卡的标识;
存储所述设备标识和对应的所述第一SIM卡标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同步消息是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QTT消息或者约束应用协议CoAP消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所述设备标识和对应的所述第一SIM卡标识,包括:
若所述联接管理服务器已存储和所述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二SIM卡标识,
则将所述第二SIM卡标识更新为所述第一SIM卡标识。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器发送的所述数据同步消息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数据同步消息恢复使用所述第一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
15.一种设备管理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模块和存储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IoT设备发送的数据上报消息,所述数据上报消息携带所述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所述第一SIM卡标识是所述IoT设备中的SIM卡的标识;
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设备标识和对应的所述第一SIM卡标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送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联接管理服务器发送数据同步消息,所述数据同步消息携带所述设备标识和所述第一SIM卡标识。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上报消息是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QTT消息或者约束应用协议CoAP消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5-17任一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设备标识和对应的所述第一SIM卡标识,包括:
所述存储模块,用于若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器已存储和所述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二SIM卡标识,将所述第二SIM卡标识更新为所述第一SIM卡标识。
19.根据权利要求15-17任一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确定模块: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若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器已存储和所述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二SIM卡标识,且所述第二SIM卡标识与所述第一SIM卡标识不相同,确定所述IoT设备已设置机卡绑定;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客户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通知所述客户端设备所述IoT设备已设置机卡绑定。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处理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IoT设备的状态设置为异常状态;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联接管理服务器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通知所述联接管理服务器停用所述第一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和/或所述第二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客户端设备发送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通知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器所述IoT设备解除机卡绑定;
所述存储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消息将所述第二SIM卡标识更新为所述第一SIM卡标识。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存储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消息更新所述IoT设备的机卡绑定状态。
23.一种IoT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模块和发送模块: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所述第一SIM卡标识是所述IoT设备中的SIM卡的标识;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设备管理服务器发送数据上报消息,所述数据上报消息携带所述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和所述第一SIM卡标识。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上报消息是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QTT消息或者约束应用协议CoAP消息。
25.一种联接管理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模块和存储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设备管理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同步消息,所述数据同步消息携带IoT设备的设备标识和第一SIM卡标识,所述第一SIM卡标识是所述IoT设备中的SIM卡的标识;
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设备标识和对应的所述第一SIM卡标识。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上报消息是消息队列遥测传输MQTT消息或者约束应用协议CoAP消息。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设备标识和对应的所述第一SIM卡标识,包括:
所述存储模块,用于若所述联接管理服务器已存储和所述设备标识对应的第二SIM卡标识,将所述第二SIM卡标识更新为所述第一SIM卡标识。
28.根据权利要求25-27任一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处理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同步消息恢复使用所述第一SIM卡标识对应的SIM卡。
29.一种IoT数据管理系统,包括设备管理服务器和联接管理服务器,所述设备管理服务器为权利要求15-22任一所述的设备管理服务器,所述联接管理服务器为权利要求25-28任一所述的联接管理服务器。
CN201910810547.0A 2019-08-29 2019-08-29 IoT设备数据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Active CN1124493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10547.0A CN112449341B (zh) 2019-08-29 2019-08-29 IoT设备数据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EP20855979.9A EP4021041A4 (en) 2019-08-29 2020-08-26 IoT DEVICE DATA MANAGEMENT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PCT/CN2020/111471 WO2021037079A1 (zh) 2019-08-29 2020-08-26 IoT设备数据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US17/682,164 US20220191279A1 (en) 2019-08-29 2022-02-28 IoT Device Data Management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10547.0A CN112449341B (zh) 2019-08-29 2019-08-29 IoT设备数据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9341A true CN112449341A (zh) 2021-03-05
CN112449341B CN112449341B (zh) 2022-08-09

Family

ID=74684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10547.0A Active CN112449341B (zh) 2019-08-29 2019-08-29 IoT设备数据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91279A1 (zh)
EP (1) EP4021041A4 (zh)
CN (1) CN112449341B (zh)
WO (1) WO202103707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60305A (zh) * 2021-07-09 2021-11-16 惠州Tcl云创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nb-iot的穿戴设备定位方法、装置、移动终端
CN114374942A (zh) * 2021-12-29 2022-04-19 天翼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机卡绑定的业务处理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4553601A (zh) * 2022-04-25 2022-05-27 龙旗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信息校验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97413B1 (en) * 2020-03-31 2021-01-19 Vmware, Inc. Determining operational status of internet of things devices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1349A (zh) * 2004-08-31 2006-04-19 智能信托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检查设备标识的系统与方法
CN1867147A (zh) * 2005-09-16 2006-1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设备探测系统及方法
CN1867153A (zh) * 2005-09-16 2006-1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设备探测系统及方法
CN101330677A (zh) * 2007-06-22 2008-1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双模移动终端号码绑定的装置、方法及无线通信网络
CN102749893A (zh) * 2012-05-20 2012-10-24 上海极赛维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物联网动态绑定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4202400A (zh) * 2014-09-09 2014-12-10 广东乐心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通信方法以及物联网系统
CN104244227A (zh) * 2013-06-09 2014-12-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物联网系统中终端接入认证的方法及装置
CN105228125A (zh) * 2014-05-27 2016-0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卡动态绑定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6021313A (zh) * 2016-05-05 2016-10-12 北京元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指令重复下发的方法和系统
US20160366708A1 (en) * 2015-06-12 2016-12-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nection method thereof
CN108293181A (zh) * 2016-11-30 2018-07-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标识绑定的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09030745A (zh) * 2018-08-16 2018-12-18 天狼联盟材料科技研究(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监控城市空气质量的自动化监测系统
WO2019028269A2 (en) * 2017-08-02 2019-02-07 Strong Force Iot Portfolio 2016,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TECTION IN AN INDUSTRIAL ENVIRONMENT OF COLLECTING INTERNET DATA FROM OBJECTS WITH LARGE DATA SETS
CN109587228A (zh) * 2018-11-23 2019-04-05 济南浪潮高新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公有协议物联网平台及设备接入方法
CN109962935A (zh) * 2017-12-14 2019-07-02 蔡昭平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据管理平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5909B (zh) * 2009-11-23 2014-01-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imsi与imei绑定关系的校验方法和装置
CN102196438A (zh) * 2010-03-16 2011-09-2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终端标识号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3108311B (zh) * 2011-11-11 2017-1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tc设备与uicc绑定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107878B (zh) * 2011-11-15 2017-10-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用户身份识别卡与机器类通信设备绑定的方法及装置
CN103391535B (zh) * 2013-07-31 2017-0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终端共享虚拟sim卡的方法、终端、服务器及系统
CN105188050B (zh) * 2014-05-27 2020-09-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卡动态绑定方法、设备和系统
US10667124B2 (en) * 2014-11-13 2020-05-26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ervice license aggregation across multiple physical and virtual sim cards
EP3340667B1 (en) * 2015-09-11 2019-10-3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igration from sim card to euicc
US10284684B2 (en) * 2016-09-14 2019-05-0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IoT hardware certification
JP6785376B2 (ja) * 2017-05-09 2020-11-18 ノキア オブ アメリカ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IoTデバイスコネクティビティ、ディスカバリ、ネットワーキング
JP6934762B2 (ja) * 2017-07-04 2021-09-15 株式会社ソラコム 機器をリモートで管理するための装置、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プログラム
CN109756450B (zh) * 2017-11-03 2021-06-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通信的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09788494B (zh) * 2017-11-13 2022-06-07 苹果公司 用于具有蜂窝能力的辅助无线设备与多sim无线设备的兼容性的方法和装置
US10680845B2 (en) * 2017-12-01 2020-06-09 Sap Se Internet of things device interface
US10805401B2 (en) * 2018-11-29 2020-10-13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zero-touch bulk identity assignment, provisioning and network slice orchestration for massive IOT (MIOT) deployments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61349A (zh) * 2004-08-31 2006-04-19 智能信托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检查设备标识的系统与方法
CN1867147A (zh) * 2005-09-16 2006-1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设备探测系统及方法
CN1867153A (zh) * 2005-09-16 2006-11-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设备探测系统及方法
CN101330677A (zh) * 2007-06-22 2008-12-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双模移动终端号码绑定的装置、方法及无线通信网络
CN102749893A (zh) * 2012-05-20 2012-10-24 上海极赛维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物联网动态绑定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4244227A (zh) * 2013-06-09 2014-12-24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物联网系统中终端接入认证的方法及装置
CN105228125A (zh) * 2014-05-27 2016-0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卡动态绑定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4202400A (zh) * 2014-09-09 2014-12-10 广东乐心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通信方法以及物联网系统
US20160366708A1 (en) * 2015-06-12 2016-12-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nection method thereof
CN106021313A (zh) * 2016-05-05 2016-10-12 北京元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指令重复下发的方法和系统
CN108293181A (zh) * 2016-11-30 2018-07-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标识绑定的处理方法及终端
WO2019028269A2 (en) * 2017-08-02 2019-02-07 Strong Force Iot Portfolio 2016, Ll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TECTION IN AN INDUSTRIAL ENVIRONMENT OF COLLECTING INTERNET DATA FROM OBJECTS WITH LARGE DATA SETS
CN109962935A (zh) * 2017-12-14 2019-07-02 蔡昭平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数据管理平台
CN109030745A (zh) * 2018-08-16 2018-12-18 天狼联盟材料科技研究(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监控城市空气质量的自动化监测系统
CN109587228A (zh) * 2018-11-23 2019-04-05 济南浪潮高新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公有协议物联网平台及设备接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ZDEH ZAMANIFAR: "DMP-IoT:A distributed movement prediction scheme for IoT health-care applications", 《SCIENCEDIRECT》 *
闫朝辉: "煤矿机电设备物联网监测管理平台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黄伟: "基于RFID技术的矿山人员定位系统的设计", 《控制工程》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60305A (zh) * 2021-07-09 2021-11-16 惠州Tcl云创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nb-iot的穿戴设备定位方法、装置、移动终端
CN113660305B (zh) * 2021-07-09 2023-11-14 惠州Tcl云创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nb-iot的穿戴设备定位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存储介质
CN114374942A (zh) * 2021-12-29 2022-04-19 天翼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机卡绑定的业务处理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4374942B (zh) * 2021-12-29 2024-05-28 天翼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机卡绑定的业务处理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4553601A (zh) * 2022-04-25 2022-05-27 龙旗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信息校验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21041A4 (en) 2022-10-05
CN112449341B (zh) 2022-08-09
EP4021041A1 (en) 2022-06-29
US20220191279A1 (en) 2022-06-16
WO2021037079A1 (zh) 2021-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49341B (zh) IoT设备数据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255887B (zh) 对应多移动装置的线上服务的提供方法与系统
KR101882426B1 (ko) 소프트웨어 업데이트 방법, 시스템, 및 디바이스
US20230021634A1 (en) OTA System Software Upgrade Control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US9641596B2 (en) Home applianc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pparatus, home appliance information sharing method, and home appliance information sharing system
CN107533484A (zh) 用于动态管理虚拟网络功能描述符的系统和方法
EP3968702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entity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EP2372537A1 (en) Application portability and transfer of device management for mobile devices
RU2534945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управляемого объекта,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самооптимизации
CN101299674B (zh) 实现终端标识的方法、系统及管理平台
CN107274222B (zh) 广告投放方法及装置
CN103402195A (zh) 企业级移动终端的应用处理方法和企业级移动应用平台
EP4080824A1 (en) Communication parameter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2740637A (zh) 用于对安装在智能安全平台中的捆绑包的同时启用进行管理的装置和方法
US11418573B1 (en) File transfer abstraction on a computer network
US20160378553A1 (en)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and Device for Terminal System
EP4258609A1 (en) Container cluster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0479577C (zh) 一种在设备管理中操作资源的方法
US20230156460A1 (en) User equipment (ue) identifi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4578418B (zh) 基于101规约配电自动化设备的配置方法和系统及设备
CN103002564B (zh) 无线上网方法、无线上网设备、服务器和无线上网系统
US9870217B2 (en) Toolkit event configuration of applets on a card computing device with installation parameters
CN109800229B (zh) 数据访问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736859B (zh) 操作系统的版本更新方法、服务器以及终端
US10263837B2 (en) Alarm method for multi-mode base station, multi-mode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22

Address after: 550025 Huawei cloud data center, jiaoxinggong Road, Qianzhong Avenue, Gui'an New District, Guiyang City, Guizho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Huawei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Applicant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