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48245A - 一种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48245A
CN112448245A CN202011286988.4A CN202011286988A CN112448245A CN 112448245 A CN112448245 A CN 112448245A CN 202011286988 A CN202011286988 A CN 202011286988A CN 112448245 A CN112448245 A CN 1124482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 bar
cover plate
wire
output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8698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凯
王朋
殷忠义
丁轲
王燕宇
廉云龙
杨露
张明皓
方少峰
李志远
金凌星
龙晓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TC 38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ETC 38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TC 38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ETC 38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01128698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4824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482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82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5/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identical counterparts, e.g.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 H01R25/16Rails or bus-bar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discrete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unterparts
    • H01R25/161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5/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identical counterparts, e.g. for distributing energy to two or more circuits
    • H01R25/16Rails or bus-bar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discrete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unterparts
    • H01R25/161Details
    • H01R25/162Electrical connections between or with rails or bus-ba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及其制作方法,所述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包括盖板、汇流条、绝缘体、壳体、若干对输入导线以及若干对输出导线,汇流条上开有与盖板上的第一通孔位置一一对应的第二通孔,绝缘体设有凹槽,汇流条内嵌于所述绝缘体的凹槽内,输入导线依次穿过盖板上的第一通孔、汇流条上的第二通孔,输入导线与汇流条电连接,输出导线依次穿过汇流条上的第二通孔以及盖板上的第一通孔,输出导线与汇流条电连接,绝缘体内嵌于壳体内,盖板与所述壳体的开口面固定连接;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解决机载雷达系统电源走线的空间以及重量限制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载雷达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战场侦察监视装备的高速发展,对提升机载雷达探测威力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工程上一般通过增大天线尺寸和增加雷达发射功率两种途径提升雷达探测威力,但增大机载雷达天线尺寸受限于载机平台安装空间,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增大雷达发射功率也成为了必然选择。目前大型机载雷达发射功率一般由几千瓦到几十千瓦,由于机载平台空间限制、对设备可靠性及环境适应性等各方面严苛的要求,随着发射功率得不断提升机载雷达系统电源走线日益成为难点。传统机载雷达采用连接器加电缆的走线方式,受到走线空间及重量限制,同时难以达到高可靠性及环境适应性要求,难以解决大功率情况下安全性设计及高效率传输等问题。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810428636.4,公开了一种飞机光纤航姿系统改装方法,用HJL-31/31A光纤航姿系统对HZX-1/1M型航姿系统进行原位替换;采用光纤陀螺替代原机电陀螺、采用液晶显示器替代原机电式仪表显示;并对HJL-31/31A光纤航姿系统的供电方式重新设计,左右系统独立供电,解决因电源故障导致左右系统同时失效的可能;HJL-31/31A光纤航姿系统采用8位校罗差方式,将飞机推360度,并在8个方位进行误差记录、存储在航姿计算机,再将飞机推360度,选两三个方位进行验证,基本上推两次就能完成飞机的校罗差,大大减少了工作量,节约了维护时间。虽然其申请文件中提到了汇流条,但是首先其应用场景不是机载雷达领域,其次没有具体提供汇流条进行电源走线的装置以及方法,难以解决机载雷达系统电源走线的空间以及重量限制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机载雷达走线方式难以解决机载雷达系统电源走线的空间以及重量限制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包括盖板、汇流条、绝缘体、壳体、若干对输入导线以及若干对输出导线,所述盖板上开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汇流条上开有与盖板上的第一通孔位置一一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绝缘体设有凹槽,所述汇流条内嵌于所述绝缘体的凹槽内,所述输入导线依次穿过盖板上的第一通孔、汇流条上的第二通孔,输入导线与汇流条电连接,输出导线依次穿过汇流条上的第二通孔以及盖板上的第一通孔,输出导线与汇流条电连接,输出导线和输出导线分别连接电源的两端,所述壳体为一端具有开口的空心结构,所述绝缘体内嵌于壳体内,盖板与所述壳体的开口面固定连接。
本发明通过输入导线、输出导线以及汇流条整体加工设计,将输入导线和输出导线分别连接电源两端,汇流条用于走线,避免了传统机载雷达电缆走线方式带来的缺陷,以汇流条实现走线,整体轻便,避免连接过多线缆,节省走线空间,整体结构轻便,重量小,解决机载雷达系统电源走线的空间以及重量限制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还包括若干线夹,所述线夹位于盖板上方,所述输入导线的一端以及输出导线的另一端均分别穿过线夹锁紧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还包括若干垫片,所述盖板与所述汇流条之间设置垫片,所述垫片绝缘,垫片用于隔离汇流条和盖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位置一一对应,从俯视看,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重合。
进一步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的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准备齐套工具与辅料,依据接线图和接线表,整理线缆走线,尽量远离壳体四周及壳体尖角处,防止在机载振动环境下电缆磨损;
步骤2):确定所接导线长度,需留两次返修余量,对输入导线和输出导线进行端头加工,端头加工主要使用热剥器剥线,剥线时禁止用刀头拖拉导线;
步骤3):将输入导线和输出导线的端头依次穿过盖板和汇流条,将端头处理好的各输入导线以及输出导线焊接在汇流条上,导线焊接时根据走线的方向依次进行排布,要求焊点光滑圆润,饱满,无毛刺和拉尖缺陷;
步骤4):使用半拧干的酒精棉球、无纺布或擦拭棉仔细清洗焊点,清洗助焊剂残留物,注意清洗液不能渗到绝缘体内,以避免残留物在高压情况下短路击穿;
步骤5):将绝缘体平整安装在壳体内以后,灌封导热硅橡胶,室温固化时间24小时,固化过程中保持静置状态;
步骤6):灌装封胶完成后,将盖板安装在壳体上;
步骤7):静态条件下,测试输入导线、输出导线与壳体是否满足500VDC绝缘性能,即在输入导线端部加电,带载测试输出导线电压是否在输出要求范围内,保证电气连接准确性;
步骤8):依据机载振动、高低温环境对汇流条进行应力筛选,以释放加工、焊接环节中的应力,确保汇流条装机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还包括线夹,所述步骤2)中输入导线和输出导线采用屏蔽导线,结构上采用线夹将输入导线和输出导线的屏蔽层与机壳连接,因屏蔽层二次处理时易导致线缆绝缘层失效,采取先对绝缘层套上同规格的热缩后,再处理屏蔽层。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汇流条上进行导线焊接时采用热控台整体加热汇流条,温度控制在200±10℃。
进一步地,步骤6)中在安装盖板的同时在盖板与壳体衔接处安装导电密封圈;
步骤6)之后还包括步骤7):安装线夹,固定导线走向,安装过程中保持导线受力适中,勿使导线发生弯折,同时利用线夹将导线屏蔽层与机壳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通过输入导线、输出导线以及汇流条整体加工一体化设计,将输入导线和输出导线分别连接电源两端,汇流条用于走线,避免了传统机载雷达电缆走线方式带来的缺陷,以汇流条实现走线,整体轻便,避免连接过多线缆,节省走线空间,整体结构轻便,重量小,解决机载雷达系统电源走线的空间以及重量限制问题。
(2)本发明采用电磁屏蔽技术,利用汇流条完成走线任务,通过绝缘层以及垫片等完成绝缘,以满足机载航空环境下大功率电源走线的电磁兼容性设计要求。
(3)本发明采用热控台整体加热焊接工艺技术,输入导线输出导线直接与汇流条焊接连接,不需要额外走线,只需要将置于壳体外部的输入导线输出导线端部与电源连接即可,接线简单,不易出错,可靠性强,以实现机载航空环境下高可靠性及环境适应性应用。
(4)本发明的输入导线输出导线数量没有限制,采用开放式接口设计架构,使得该汇流条对外接口可缩减可扩充,以满足不同数量的接口的供电设备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的整体结构截取一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截取一部分后的放大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的制作方法的加工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包括盖板1、汇流条2、壳体3、绝缘体4、垫片(图未示)、若干对输入导线6、若干对输出导线7以及线夹8。
所述盖板1为长条状,盖板1上开有若干呈线性阵列排布的第一通孔用于走线,汇流条2的形状也为长条状,所述汇流条2上开有与盖板1上的第一通孔位置一一对应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形状大小与第一通孔相同,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位置一一对应,从俯视看,第一通孔、第二通孔重合,同样是为了走线,在走线过程中为了防止汇流条2直接与壳体3接触,设置绝缘体4,所述绝缘体4设有凹槽,凹槽形状大小与汇流条2匹配,本发明中有两条平行的汇流条2,故绝缘体4上设置两条平行的凹槽,每个所述汇流条2内嵌于所述绝缘体4的凹槽内,为了防止汇流条2与盖板1直接接触,在盖板1与汇流条2之间设置垫片,垫片为绝缘材料,将汇流条2与盖板1隔离,所述输入导线6依次穿过盖板1上的第一通孔、汇流条2上的第二通孔,汇流条2与输入导线6的端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从而输入导线6与汇流条2电连接,输出导线7依次穿过汇流条2上的第二通孔以及盖板1上的第一通孔,输出导线7的端部与汇流条2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从而输出导线7与汇流条2电连接,输出导线7和输出导线7分别连接电源的两端,汇流条2起到电源走线的作用,即输入导线6与电源正端连接,电流经输入导线6再经过汇流条2与输出导线7连通,输出导线7再连接电源负端,这样一条输入导线6、一条输出导线7以及两导线之间的汇流条2形成一条通路,若干输入导线6和若干输出导线7就形成了很多的通路,这样在连接电源时,只需要接通输入导线6和输出导线7,中间的走线通过汇流条2完成即可,避免在机载工作环境下人工走线,导致走线杂乱且干扰多,不便于维修。所述壳体3为一端具有开口的空心结构,所述绝缘体4内嵌于壳体3内,盖板1与所述壳体3的开口面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壳体3将绝缘体4、汇流条2、垫片以及输入导线6和输出导线7的中间走线整体封装在内,最终形成一个条状的接线装置,避免电源接线杂乱。在盖板1上方设有凸起,凸起相对盖板1的宽度方向上设有卡口,卡口与线夹8通过螺丝卡紧固定,输入导线6的端部以及输出导线7的端部通过线夹8以及卡口锁紧,避免在机载雷达运行过程中拖拽等导致壳体3内部线缆损伤或者内部焊接点脱落。
从俯视看,所述输入导线6两两为一对沿盖板1长度方向分布在盖板1左端,所述输出导线7每四个为一组呈矩阵沿盖板1长度方向分布在盖板1右端。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避免输入导线6输出导线7都分布在一块容易出现接线错误,将输入导线6输出导线7分成两部分布置,简单明了,易于区分,同时输入导线6和输出导线7还可以通过安装的长度不同进行进一步加以区分,例如可以使输入导线6统一比输出导线7短一截,还可以通过颜色或者其他标记加以区分,例如将输入导线6设置为红色,输出导线7设置为绿色。
本发明对于会留条的个数没有特别的限定,实施例以两条汇流条2为例加以说明,实际中可以不止两条,可以扩展为并行的三条、四条等,其次。汇流条2的长度也没有特别的限定,汇流条2上需要连接的输入导线6输出导线7的个数也没有特别的限定,在需要很多电源接线的时候,自然汇流条2上的导线数目会有所增加,本申请只是提出这种一体化设计的思路以解决机载雷达电源系统走线问题,综上,所述汇流条2的个数与需要的电源走线数量正相关,需要的电源走线越多,汇流条2个数越多。
本实施例提供的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包含4个输入接口(4个双对输入导线6),19个输出接口(5个双对输出导线7和14个单对输出导线7),每对输入导线6最大可传输额定功率1500W/10A的电流,每对输出导线7最大可传输额定功率250W/10A的电流。汇流条2输入输出接口数量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缩减或扩充,每对接口耐功率性能也可进行调整适配;采用屏蔽导线,安装时导线屏蔽层与盖板1壳体3360度环接连接,有效提高导线抑制耦合干扰能力;盖板1与线夹8用于固定导线后端部分,使得装机后导线前端部分处于应力释放状态,避免焊点受力损伤;通过绝缘体4将汇流条2与壳体3底部和侧面绝缘,并起到限位作用,垫片确保盖板1与汇流条2之间的安全绝缘间距,以避免在机载振动环境下,汇流条2与壳体3接触造成短路。
一种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不仅是结构设计上满足机载雷达的应用环境,为了更好的达到电磁屏蔽效果以及达到更高的电源可靠性,其制作方法也有一定的要求,以下详细介绍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的制作方法,如图5所示,包括以下环节:
1)准备:齐套工具与辅料,依据接线图和接线表,整理线缆走线,尽量远离壳体3四周及壳体3尖角处,防止在机载振动环境下电缆磨损;
2)导线加工:确定所接导线长度,需留两次返修余量,导线进行端头加工,使用热剥器剥线,剥线时禁止用刀头拖拉导线;为保证整机的良好电磁兼容性,输入导线6和输出导线7采用屏蔽导线,结构上采用线夹8将屏蔽层与机壳连接,保证良好的屏蔽效果,因屏蔽层二次处理时易导致输入导线6以及输出导线7的绝缘层失效,采取先对绝缘层套上同规格的热缩后,再处理屏蔽层,即保证良好屏蔽层同时提高可靠性;
3)安装汇流条2,焊接导线:将端头处理好的输入导线6以及输出导线7焊接在汇流条2上,导线焊接时根据走线的方向依次进行排布,要求焊点光滑圆润,饱满,无毛刺、拉尖等缺陷;汇流条2上需焊接焊点数量多达160个,汇流条2上有很多导线连接,焊接密度大,焊点均匀一致性控制难度较大,若采用手工逐一焊接可控性较差,因此焊接时为保持焊点均匀和焊接可靠,经过多次试验验证采用热控台整体加热汇流条2,温度控制在200±10℃,保证了焊接状态的一致性与可控性;
4)清洗:使用半拧干的酒精棉球、无纺布或擦拭棉仔细清洗焊点,清洗助焊剂残留物,注意清洗液不能渗到绝缘层内,以避免残留物在高压情况下短路击穿;
5)安装绝缘体4,灌封:保证绝缘体4平整安装完毕后,灌封导热硅橡胶,室温固化时间24小时,固化过程中保持静置状态;
6)安装盖板1:为保证良好的电磁屏蔽效果,安装盖板1时同时安装导电密封圈,保证良好的电磁屏蔽效果;
7)安装线夹8:安装线夹8,固定导线走向,安装过程中保持导线受力适中,勿使导线发生弯折等情况,同时利用线夹8将导线屏蔽层与机壳连接,保证良好的屏蔽效果;
8)调试:静态条件下,测试输入、输出与壳体3是否满足500VDC(≥100MΩ)绝缘性能;输入加电,带载测试输出电压是否在输出要求范围内,保证电气连接准确性;
9)试验:依据机载振动、高低温环境对汇流条2进行应力筛选,以释放加工、焊接环节中的应力,确保汇流条2装机可靠性。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通过输入导线6、输出导线7以及汇流条2整体加工一体化设计,将输入导线6和输出导线7分别连接电源两端,汇流条2用于走线,避免了传统机载雷达电缆走线方式带来的缺陷,以汇流条2实现走线,整体轻便,避免连接过多线缆,节省走线空间,整体结构轻便,重量小,解决机载雷达系统电源走线的空间以及重量限制问题。
如图所示,一种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包括盖板1、汇流条2、壳体3、绝缘体4、垫片、若干对输入导线6以及若干对输出导线7。
所述盖板1为长条状,盖板1上开有若干呈线性阵列排布的第一通孔用于走线,汇流条2的形状也为长条状,所述汇流条2上开有与盖板1上的第一通孔位置一一对应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形状大小与第一通孔相同,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位置一一对应,从俯视看,第一通孔、第二通孔重合,同样是为了走线,在走线过程中为了防止汇流条2直接与壳体3接触,设置绝缘体4,所述绝缘体4设有凹槽,凹槽形状大小与汇流条2匹配,本发明中有两条平行的汇流条2,故绝缘体4上设置两条平行的凹槽,每个所述汇流条2内嵌于所述绝缘体4的凹槽内,为了防止汇流条2与盖板1直接接触,在盖板1与汇流条2之间设置垫片,垫片为绝缘材料,将汇流条2与盖板1隔离,所述输入导线6依次穿过盖板1上的第一通孔、汇流条2上的第二通孔,汇流条2与输入导线6的端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从而输入导线6与汇流条2电连接,输出导线7依次穿过汇流条2上的第二通孔以及盖板1上的第一通孔,输出导线7的端部与汇流条2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从而输出导线7与汇流条2电连接,输出导线7和输出导线7分别连接电源的两端,汇流条2起到电源走线的作用,即输入导线6与电源正端连接,电流经输入导线6再经过汇流条2与输出导线7连通,输出导线7再连接电源负端,这样一条输入导线6、一条输出导线7以及两导线之间的汇流条2形成一条通路,若干输入导线6和若干输出导线7就形成了很多的通路,这样在连接电源时,只需要接通输入导线6和输出导线7,中间的走线通过汇流条2完成即可,避免在机载工作环境下人工走线,导致走线杂乱且干扰多,不便于维修。所述壳体3为一端具有开口的空心结构,所述绝缘体4内嵌于壳体3内,盖板1与所述壳体3的开口面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壳体3将绝缘体4、汇流条2、垫片以及输入导线6和输出导线7的中间走线整体封装在内,最终形成一个条状的接线装置,避免电源接线杂乱。在盖板1上方设有凸起,凸起相对盖板1的宽度方向上设有卡口,卡口与线夹8通过螺丝卡紧固定,输入导线6的端部以及输出导线7的端部通过线夹8以及卡口锁紧,避免在机载雷达运行过程中拖拽等导致壳体3内部线缆损伤或者内部焊接点脱落。
从俯视看,所述输入导线6两两为一对沿盖板1长度方向分布在盖板1左端,所述输出导线7每四个为一组呈矩阵沿盖板1长度方向分布在盖板1右端。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避免输入导线6输出导线7都分布在一块容易出现接线错误,将输入导线6输出导线7分成两部分布置,简单明了,易于区分,同时输入导线6和输出导线7还可以通过安装的长度不同进行进一步加以区分,例如可以使输入导线6统一比输出导线7短一截,还可以通过颜色或者其他标记加以区分,例如将输入导线6设置为红色,输出导线7设置为绿色。
本发明对于会留条的个数没有特别的限定,实施例以两条汇流条2为例加以说明,实际中可以不止两条,可以扩展为并行的三条、四条等,其次。汇流条2的长度也没有特别的限定,汇流条2上需要连接的输入导线6输出导线7的个数也没有特别的限定,在需要很多电源接线的时候,自然汇流条2上的导线数目会有所增加,本申请只是提出这种一体化设计的思路以解决机载雷达电源系统走线问题,综上,所述汇流条2的个数与需要的电源走线数量正相关,需要的电源走线越多,汇流条2个数越多。
本实施例提供的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包含4个输入接口(4个双对输入导线6),19个输出接口(5个双对输出导线7和14个单对输出导线7),每对输入导线6最大可传输额定功率1500W/10A的电流,每对输出导线7最大可传输额定功率250W/10A的电流。汇流条2输入输出接口数量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缩减或扩充,每对接口耐功率性能也可进行调整适配;采用屏蔽导线,安装时导线屏蔽层与盖板1壳体3360度环接连接,有效提高导线抑制耦合干扰能力;盖板1与线夹8用于固定导线后端部分,使得装机后导线前端部分处于应力释放状态,避免焊点受力损伤;通过绝缘体4将汇流条2与壳体3底部和侧面绝缘,并起到限位作用,垫片确保盖板1与汇流条2之间的安全绝缘间距,以避免在机载振动环境下,汇流条2与壳体3接触造成短路。
一种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不仅是结构设计上满足机载雷达的应用环境,为了更好的达到电磁屏蔽效果以及达到更高的电源可靠性,其制作方法也有一定的要求,以下详细介绍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环节:
1)准备:齐套工具与辅料,依据接线图和接线表,整理线缆走线,尽量远离壳体3四周及壳体3尖角处,防止在机载振动环境下电缆磨损;
2)导线加工:确定所接导线长度,需留两次返修余量,导线进行端头加工,使用热剥器剥线,剥线时禁止用刀头拖拉导线;为保证整机的良好电磁兼容性,输入导线6和输出导线7采用屏蔽导线,结构上采用线夹8将屏蔽层与机壳连接,保证良好的屏蔽效果,因屏蔽层二次处理时易导致输入导线6以及输出导线7的绝缘层失效,采取先对绝缘层套上同规格的热缩后,再处理屏蔽层,即保证良好屏蔽层同时提高可靠性;
3)安装汇流条2,焊接导线:将端头处理好的输入导线6以及输出导线7焊接在汇流条2上,导线焊接时根据走线的方向依次进行排布,要求焊点光滑圆润,饱满,无毛刺、拉尖等缺陷;汇流条2上需焊接焊点数量多达160个,汇流条2上有很多导线连接,焊接密度大,焊点均匀一致性控制难度较大,若采用手工逐一焊接可控性较差,因此焊接时为保持焊点均匀和焊接可靠,经过多次试验验证采用热控台整体加热汇流条2,温度控制在200±10℃,保证了焊接状态的一致性与可控性;
4)清洗:使用半拧干的酒精棉球、无纺布或擦拭棉仔细清洗焊点,清洗助焊剂残留物,注意清洗液不能渗到绝缘层内,以避免残留物在高压情况下短路击穿;
5)安装绝缘体4,灌封:保证绝缘体4平整安装完毕后,灌封导热硅橡胶,室温固化时间24小时,固化过程中保持静置状态;
6)安装盖板1:为保证良好的电磁屏蔽效果,安装盖板1时同时安装导电密封圈,保证良好的电磁屏蔽效果;
7)安装线夹8:安装线夹8,固定导线走向,安装过程中保持导线受力适中,勿使导线发生弯折等情况,同时利用线夹8将导线屏蔽层与机壳连接,保证良好的屏蔽效果;
8)调试:静态条件下,测试输入、输出与壳体3是否满足500VDC(≥100MΩ)绝缘性能;输入加电,带载测试输出电压是否在输出要求范围内,保证电气连接准确性;
9)试验:依据机载振动、高低温环境对汇流条2进行应力筛选,以释放加工、焊接环节中的应力,确保汇流条2装机可靠性。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通过输入导线6、输出导线7以及汇流条2整体加工一体化设计,将输入导线6和输出导线7分别连接电源两端,汇流条2用于走线,避免了传统机载雷达电缆走线方式带来的缺陷,以汇流条2实现走线,整体轻便,避免连接过多线缆,节省走线空间,整体结构轻便,重量小,解决机载雷达系统电源走线的空间以及重量限制问题。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汇流条、绝缘体、壳体、若干对输入导线以及若干对输出导线,所述盖板上开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汇流条上开有与盖板上的第一通孔位置一一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绝缘体设有凹槽,所述汇流条内嵌于所述绝缘体的凹槽内,所述输入导线依次穿过盖板上的第一通孔、汇流条上的第二通孔,输入导线与汇流条电连接,输出导线依次穿过汇流条上的第二通孔以及盖板上的第一通孔,输出导线与汇流条电连接,输出导线和输出导线分别连接电源的两端,所述壳体为一端具有开口的空心结构,所述绝缘体内嵌于壳体内,盖板与所述壳体的开口面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线夹,所述线夹位于盖板上方,所述输入导线的一端以及输出导线的另一端均分别穿过线夹锁紧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垫片,所述盖板与所述汇流条之间设置垫片,所述垫片绝缘,垫片用于隔离汇流条和盖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位置一一对应,从俯视看,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其特征在于,从俯视看,所述输入导线两两为一对沿盖板长度方向分布在盖板左端,所述输出导线每四个为一组呈矩阵沿盖板长度方向分布在盖板右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条的个数与需要的电源走线数量正相关,需要的电源走线越多,汇流条个数越多。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准备齐套工具与辅料,依据接线图和接线表,整理线缆走线,尽量远离壳体四周及壳体尖角处,防止在机载振动环境下电缆磨损;
步骤2):确定所接导线长度,需留两次返修余量,对输入导线和输出导线进行端头加工,端头加工主要使用热剥器剥线,剥线时禁止用刀头拖拉导线;
步骤3):将输入导线和输出导线的端头依次穿过盖板和汇流条,将端头处理好的各输入导线以及输出导线焊接在汇流条上,导线焊接时根据走线的方向依次进行排布,要求焊点光滑圆润,饱满,无毛刺和拉尖缺陷;
步骤4):使用半拧干的酒精棉球、无纺布或擦拭棉仔细清洗焊点,清洗助焊剂残留物,注意清洗液不能渗到绝缘体内,以避免残留物在高压情况下短路击穿;
步骤5):将绝缘体平整安装在壳体内以后,灌封导热硅橡胶,室温固化时间24小时,固化过程中保持静置状态;
步骤6):灌装封胶完成后,将盖板安装在壳体上;
步骤7):静态条件下,测试输入导线、输出导线与壳体是否满足500VDC绝缘性能,即在输入导线端部加电,带载测试输出导线电压是否在输出要求范围内,保证电气连接准确性;
步骤8):依据机载振动、高低温环境对汇流条进行应力筛选,以释放加工、焊接环节中的应力,确保汇流条装机可靠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还包括线夹,所述步骤2)中输入导线和输出导线采用屏蔽导线,结构上采用线夹将输入导线和输出导线的屏蔽层与机壳连接,因屏蔽层二次处理时易导致线缆绝缘层失效,采取先对绝缘层套上同规格的热缩后,再处理屏蔽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汇流条上进行导线焊接时采用热控台整体加热汇流条,温度控制在200±1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在安装盖板的同时在盖板与壳体衔接处安装导电密封圈;
步骤6)之后还包括步骤7):安装线夹,固定导线走向,安装过程中保持导线受力适中,勿使导线发生弯折,同时利用线夹将导线屏蔽层与机壳连接。
CN202011286988.4A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及其制作方法 Pending CN1124482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86988.4A CN112448245A (zh)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86988.4A CN112448245A (zh)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8245A true CN112448245A (zh) 2021-03-05

Family

ID=74738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86988.4A Pending CN112448245A (zh) 2020-11-17 2020-11-17 一种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48245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21113A1 (de) * 2010-05-20 2011-11-24 Hella Kgaa Hueck & Co. Leuchtensystem
CN106410467A (zh) * 2016-09-19 2017-02-1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一种铝汇流条及加工工艺
CN208862312U (zh) * 2018-09-30 2019-05-14 合肥华耀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流分配汇流条组件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21113A1 (de) * 2010-05-20 2011-11-24 Hella Kgaa Hueck & Co. Leuchtensystem
CN106410467A (zh) * 2016-09-19 2017-02-15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一种铝汇流条及加工工艺
CN208862312U (zh) * 2018-09-30 2019-05-14 合肥华耀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流分配汇流条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15356B2 (en) Battery module
DK2608338T3 (en) Terminal connector for a power cable
CN1650374A (zh) 中压电力线数据耦合器的结构
CN104981922B (zh) 保护电路模块、和包括保护电路模块的蓄电池模块
CN103283100B (zh) 铁道车辆的高压设备系统及铁道车辆
KR20110033083A (ko) 전기 가열 장치
RU2575919C2 (ru) Способ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 проводящего соединения двух сверхпроводящих кабелей
CN103779011A (zh) 用于汽车的电线
CN106299751B (zh) 用于绝缘管型母线端头的连接装置
CN112448245A (zh) 一种机载雷达轻小型屏蔽汇流条及其制作方法
US20190348646A1 (en) All front access battery rack system with insulated bus bar connection
CN108365577A (zh) 一种可无线测温的智能电缆接头的制作方法
CN217740210U (zh) 一种基于三重屏蔽结构的高效屏蔽计算机电缆
CN103809473B (zh) 应用于电推进系统的空间高压继电器阵列
CN109167407A (zh) 一种架空地线取能系统
CN205373913U (zh) 基于声表面波技术开关柜测温干扰屏蔽装置
CN212485500U (zh) 一种温度电压采集排线及电池模组
CN211606039U (zh) 一种卡扣式导线绝缘护套
CN209946289U (zh) 一种低压试验箱密封引线孔接线端子
CN109560714A (zh) 充电机及其包含的功率装置
CN216673326U (zh) 换热器的电伴热的供电装置
CN217427274U (zh) 一种能适配多种接口和多种电流的测试连接线
CN212725633U (zh) 连接器
CN214756712U (zh) 支持供电桥接的以太网交换机
CN109038438A (zh) 一种组合式绝缘子导线紧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