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45020A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45020A
CN112445020A CN201910839240.3A CN201910839240A CN112445020A CN 112445020 A CN112445020 A CN 112445020A CN 201910839240 A CN201910839240 A CN 201910839240A CN 112445020 A CN112445020 A CN 1124450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layer
sealant
crystal display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3924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奇哲
申屠永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yang Caiho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yang Caiho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yang Caiho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yang Caiho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3924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450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445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50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02F1/13394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spacers regularly patterned on the cell subtrate, e.g. walls, pilla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结构层;偶联层,所述偶联层设置于所述结构层上;框胶,所述框胶设置于所述偶联层上。本发明在框胶和与框胶相接触的结构层之间添加了一层偶联层,使得该偶联层与框胶、偶联层与结构层之间均产生键结,从而增大了液晶显示面板中上下基板之间的附着力,可以使得上下基板在框胶的作用下,更加紧密的粘着在一起,从而解决了窄边框液晶显示面板中框胶容易剥离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器。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显示装置的需求得到了快速的增长。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以液晶显示装置(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等离子体显示器(PDP,PlasmaDisplay Panel)、有机发光显示装置(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为代表的显示装置都得到了迅猛地发展。在平板显示装置中,液晶显示装置由于其重量低、体积小、能耗低的优点,液晶显示装置已广泛地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中,如电视、监控器、电脑屏幕、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及移动电话等电子产品。
伴随着电子产品柔性、超薄、窄边框等特点的发展趋势,显示屏在超薄、柔性、边框等方面不断加大技术研发,窄边框可以让产品更加的时尚,这是最直观的作用。采用窄边框设计的显示产品,对于尺寸的利用更有优势。同样的尺寸(包含外边框),窄边框的产品屏幕显示面积更大,对于笔记本以及手机来说,意味着更小的机身,更大的尺寸。对于大屏幕的显示器来说,产品的气质提升对于追求时尚的用户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此外,窄边框也让画面显得更加干净利索,对于提升显示的魅力,具有软性的作用。
但是,窄边框显示面板的边框越窄,则需要边框的遮光BM(BlackMatrix,黑矩阵)缩小、框胶越细、框胶与遮光BM交叠(Overlap)区域越多,由此会导致框胶无法有效的将上下两层基版紧密的粘着在一起,从而衍生出框胶剥离(Peeling)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器。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结构层;
偶联层,所述偶联层设置于所述结构层上;
框胶,所述框胶设置于所述偶联层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偶联层的材料包括硅烷偶联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结构层包括隔垫物、配向膜、绝缘保护层或电极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垫物、所述配向膜、所述绝缘保护层或所述电极层与所述框胶相接触的一端具有微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黑色矩阵,所述黑色矩阵和所述框胶相接触,且所述黑色矩阵与所述框胶相接触的一端具有微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平坦层,所述平坦层和所述框胶相接触,且所述平坦层与所述框胶相接触的一端具有微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的形状包括圆锥体、圆台体和棱锥体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的凸起部分和所述凹陷部分的宽度之比为0.2~5。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微结构的凸起部分和所述凹陷部分的宽度之比为1.1~3。
本发明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器,包括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框胶和与框胶相接触的结构层之间添加了一层偶联层,使得该偶联层与框胶、偶联层与结构层之间均产生键结,从而增大了液晶显示面板中上下基板之间的附着力,可以使得上下基板在框胶的作用下,更加紧密的粘着在一起,从而解决了窄边框液晶显示面板中框胶容易剥离的问题。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阵列基板;20-彩膜基板;30-液晶层;40-结构层;50-偶联层;60-框胶;70-黑色矩阵;80-平坦层;401-隔垫物;402-配向膜;403-绝缘保护层;404-电极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一
在液晶显示面板中,在两片功能不同的基版中间设置一层能串连上下基版的功能材料(液晶),这种三明治结构目前在TFT LCD面板领域是一个最经典的代表,而因为液晶呈现液体状态会在上下基版之间任意流动,因此需要借由周边封止结构来达到将这层液晶牢牢的限制在两片上下基板中间,这种周边封止结构一般称之为框胶,在成盒工艺中,需要采用框胶将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进行粘合,以起到密封和隔绝水汽的作用,在框胶涂布完成后,需要对框胶进行固化。随著液晶显示面板的需求日新月异的更迭,对于框胶的技术规格要求渐渐走到单一材料无法达到的能力,因此衍生出许多搭配性的设计。
目前,对于大尺寸的显示面板的应用范畴逐渐渗透到不同领域,例如PID-拼接显示面板、长形曲面显示面板、无边框显示面板和窄边框显示面板,这些新的应用除了对显示面板中可视区域的结构设计与材料性能需要做大幅提升,并且同时也冲击到了框胶结构的设计调整与材料特性的修改。例如,随着显示设备的发展,对于显示设备的边框要求越来越窄,特别是在商业显示方面,需要更大的显示屏幕,屏幕拼接成显示墙,这就要求屏幕和屏幕之间的距离尽量缩小,所以需要边框更窄。对于窄边框显示面板而言,其对框胶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边框越窄,则边框的遮光BM缩小、框胶越细、框胶与遮光BM交叠区域越多,而当框胶与基板表面接触不紧密时,水汽会进入显示面板内部,从而影响显示器的性能,并且水汽的增加也会引起框胶的附着力进一步下降,同时当上下基板受到外力冲击时,由于上下基板之间扬式系数不同而产生的变形量也不同,基于变形量的不同就会衍生出上下基板出现错位的问题,若此时上下基板彼此之间的附着力低于因位错产生的剪切力时,则会容易在两层基板之间产生框胶剥离的现象。
请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原因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该液晶显示面板可以包括结构层40、偶联层50和框胶60,其中,偶联层50设置于结构层40和框胶60之间,因此,框胶60的一端与结构层40的一端相接触,该结构层40可以为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面板中一个与框胶60相接触的材料层,例如结构层40可以为绝缘保护层、电极层和配向膜中的至少一种。本实施例的偶联层50具体可以为一种具有双官能基的结构,偶联层50可在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的界面之间架起“分子桥”,把两种性质悬殊的材料连接在一起,从而增强结构层40和框胶60之间的粘接强度,因此本实施例通过在结构层40和框胶60之间设置一层偶联层50,使得本实施例的偶联层50可以与框胶60和结构层40之间均产生键结,从而增强框胶60在两层基板之间的附着力,使得框胶60与基板能够紧密连接,因液晶显示面板中是通过框胶60粘合形成一个空间以容纳液晶,因此当框胶60与基板之间有较高的附着力时,不仅可以增强液晶显示面板阻隔外界水氧的能力,从而可以改善液晶显示面板的水汽透过率(WVTR,water vaportransmission rate),进而延长了液晶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另外在液晶显示面板的上下基板受到外力冲击时,可以通过在框胶和结构层之间添加的偶联层,进一步提升框胶与两基板之间的附着力,以使得框胶与两基板之间的附着力超过受外力冲击时所产生的横向剪切力,从而避免两层基板之间产生框胶剥离的现象。
实施例二
为了更好的对液晶基板进行说明,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液晶基板的具体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在液晶显示面板中,液晶显示面板通常可以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液晶、隔垫物(PS,Photo Spacer)、配向膜(alignment film)、绝缘保护层和电极层,其中,液晶显示面板的工作原理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基板当中放置液晶分子,两片玻璃基板中间有许多垂直和水平的细小电线,通过通电与否来控制液晶分子改变方向,将背光模组的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液晶显示面板中的两片平行的玻璃基板即为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其中,阵列基板为具有薄膜晶体管(TFT,Thin Film Transistor)矩阵的基板,而彩膜基板为具有彩色滤光片(CF,Color Filter)的基板,且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的基板材料例如可以为玻璃基板或可挠性塑料基板等;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材料例如可以为向列液晶、层列(sematic)液晶或胆甾型液晶,其中,向列液晶材料广泛地应用于液晶显示面板,其可以通过在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形成电场控制向列液晶的倾斜角,并且根据向列液晶的倾斜角控制液晶层的光透射。在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对盒后即形成液晶显示面板,处于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之间的隔垫物对上述两个基板进行支撑以及缓冲作用,从而维持预定的盒厚,保证画面显示的稳定;配向膜为液晶显示面板中的一主要构成元件,其作用在于使得液晶显示面板中的液晶分子与配向膜表面呈某一角度的倾斜(即预倾角,pretilt angle),以达到液晶分子均一配向的效果。配向膜的制作方式,一般是在具有电极层(即透明导电膜,其材质如可以为铟锡氧化物(ITO,idium tin oxide))的玻璃基板上,利用涂布机及转印板,将聚酰亚胺(PI,polyimide)液均匀涂布于上、下基板的电极层上;在液晶显示面板中,为了保证薄膜晶体管的稳定性,一般还设置有绝缘保护层,该绝缘保护层的材料优选为氮化硅、氧化硅或两者的组合。
对于不同结构的液晶显示面板,框胶可以与隔垫物、配向膜、绝缘保护层和电极层中的一种或多种同时相接触,因此,对于本实施例的结构层而言,结构层可以包括隔垫物、配向膜、绝缘保护层或电极层,且在这些与框胶相接触的结构层中,至少有一种在结构层与框胶之间设置有一层偶联层,利用偶联层增加框胶与该结构层之间的附着力,不仅可以提升阻隔外界水氧的能力,还可以避免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产生框胶剥离的现象,从而改善液晶显示面板的质量和寿命。
例如,请参见图2,结构层为隔垫物401,本实施例在隔垫物401和框胶60之间增加了一层偶联层50,因偶联层50的偶联作用增加了隔垫物401与框胶60之间的附着力,因此通过隔垫物401与框胶60之间的作用,避免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产生框胶剥离的现象。
再例如,请参见图3,结构层为配向膜402,本实施例在配向膜402和框胶60之间增加了一层偶联层50,因偶联层50的偶联作用增加了配向膜402与框胶60之间的附着力,因此通过配向膜402与框胶60之间的作用,避免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产生框胶剥离的现象。应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可以仅在位于阵列基板上的配向膜与框胶之间添加一层偶联层,也可以仅在位于彩膜基板上的配向膜与框胶之间添加一层偶联层,还可以同时在位于阵列基板上的配向膜与框胶之间、位于彩膜基板上的配向膜与框胶之间均添加一层偶联层,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优选地,在位于阵列基板上的配向膜与框胶之间、位于彩膜基板上的配向膜与框胶之间同时添加一层偶联层可以增强框胶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粘合作用,从而可以更有效的改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产生框胶剥离的问题。
又例如,请参见图4,结构层为绝缘保护层403,本实施例在绝缘保护层403和框胶60之间增加了一层偶联层50,因偶联层50的偶联作用增加了绝缘保护层403与框胶60之间的附着力,因此通过绝缘保护层403与框胶60之间的作用,避免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产生框胶剥离的现象。
又例如,请参见图5,结构层为电极层404,本实施例在电极层404和框胶60之间增加了一层偶联层50,因偶联层50的偶联作用增加了电极层404与框胶60之间的附着力,因此通过电极层404与框胶60之间的作用,避免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产生框胶剥离的现象。应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可以仅在位于阵列基板上的电极层与框胶之间添加一层偶联层,也可以仅在位于彩膜基板上的电极层与框胶之间添加一层偶联层,还可以同时在位于阵列基板上的电极层与框胶之间、位于彩膜基板上的电极层与框胶之间均添加一层偶联层,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优选地,在位于阵列基板上的电极层与框胶之间、位于彩膜基板上的电极层与框胶之间同时添加一层偶联层可以增强框胶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粘合作用,从而可以更有效的改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产生框胶剥离的问题。
应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并不限于框胶与单独一种结构层之间设置偶联层,在同一个液晶显示面板中,凡是与框胶相接触的结构层和框胶之间均可以全部都设置一层偶联层,也可以选取其中几种结构层设置偶联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可以更好的解决框胶无法有效的将上下两层基版紧密的粘着在一起的问题,偶联层的材料可以选择为(HO)3-Si-R(硅烷偶联剂),硅烷偶联剂中的硅烷氧基对无机物具有反应性,硅烷偶联剂中的有机官能基对有机物具有反应性或相容性,再交联固化中,发生化学反应,完成异种材料间的偶联过程。因此,通过使用硅烷偶联剂,可在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的界面之间架起“分子桥”,把两种性质悬殊的材料连接在一起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和增加粘接强度的作用。硅烷偶联剂由于其结构特点,可以以单一存在的功能层的形式作为同质和异质界面之间的偶联层,主要作用机理是与上下界面材料发生反应形成共价键或氢键,加强了界面之间的接触作用力。因此,当硅烷偶联剂介于无机和有机界面之间,可形成有机基体-硅烷偶联剂-无机基体的结合层。因此,在结构层和框胶之间添加一层硅烷偶联剂,不仅可以利用硅烷偶联剂的与结构层实现键结,同时还可以使硅烷偶联剂与框胶之间实现键结,从而增大了液晶显示面板中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附着力,可以使得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在框胶的作用下,更加紧密的粘着在一起,从而解决了窄边框液晶显示面板中框胶容易剥离的问题。硅烷偶联剂的R基团例如可以为长烷基或者杂环,长烷基或者杂环可以作为侧链实现与结构层和框胶之间的键结,保证结构层和框胶之间的附着力。
另外,在选择硅烷偶联剂时不仅需要考虑上下接触层的材料,还要考虑上下接触层在制程中的先后顺序。框胶材料组分中含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在不同搭配结构中有不同的键合方式。例如,框胶与配向膜相接触时,可以在框胶和配向膜之间添加硅烷偶联剂,而硅烷偶联剂的Si-OH与框胶表面的羟基键合,硅烷偶联剂的R基团与配向膜表面的羧基或氨基等有机官能基团键合,此处R基团含有易与羧基或氨基键合的有机官能基;又例如,框胶与绝缘保护层相接触时,可以在绝缘保护层和框胶之间添加硅烷偶联剂,那么硅烷偶联剂的Si-OH与绝缘保护层表面的羟基键合,硅烷偶联剂的R基团与框胶表面的亚克力基键合,且硅烷偶联剂的R基团含有易与亚克力基键合的有机官能基。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硅烷偶联剂的厚度可以为1nm-10nm,因为若硅烷偶联剂的厚度小于1nm,则不能达到增强框胶与结构层之间附着力的效果,若硅烷偶联剂的厚度大于10nm,则硅烷偶联剂会存在材料裂解的风险,从而也不能达到增强框胶与结构层之间附着力的效果,同时硅烷偶联剂过厚时会增加制备成本。
为了更好的改善框胶与结构层之间的附着力,请参见图6,例如可以在结构层40(隔垫物、配向膜、绝缘保护层或电极层)与框胶60相接触的一端具有微结构,该微结构为具有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结构,其可以利用Gray Tone Mask(灰阶光刻板光罩)产生材料曝光梯度,形成相应的凹陷部分和凸起部分,从而在结构层(隔垫物、配向膜、绝缘保护层或电极层)上形成细微的微结构,这种微结构可以增加框胶与结构层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其附着力,又因为同时在结构层之间增加了硅烷偶联剂,因此可以更进一步的增加框胶与隔垫物和/或绝缘保护层之间的附着力。
应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并不限于框胶与单独一种结构层之间设置偶联层,也不限于一种与框胶相接触的结构层设置有微结构,在同一个液晶显示面板中,凡是与框胶相接触的结构层和框胶之间均可以全部都设置一层偶联层,同时与框胶相接触的结构层均设置有微结构,也可以选取其中几种结构层设置偶联层,并且同时这几种结构层还设置有微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另外,请参见图7,在液晶显示面板中还可以包括有黑色矩阵70,在某些液晶显示面板中,框胶60还会与黑色矩阵70相接触,若框胶60与黑色矩阵70相接触,那么可以在黑色矩阵70与框胶60相接触的一端设计一微结构,黑色矩阵70上的微结构也是通过Gray ToneMask方式产生的一种具有凹陷部分和凸起部分的结构,本实施例通过增加框胶60和黑色矩阵7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黑色矩阵70和框胶60之间的附着力。
再另外,请参见图8,在液晶显示面板中还可以包括有平坦层80,在某些液晶显示面板中,框胶60还会与平坦层80相接触,若框胶60与平坦层80相接触,那么可以在平坦层80与框胶60相接触的一端设计一微结构,平坦层上的微结构也是通过Gray Tone Mask方式产生的一种具有凹陷部分和凸起部分的结构,本实施例通过增加框胶60和平坦层8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平坦层80和框胶60之间的附着力。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所述的微结构的形状例如可以为圆锥体、圆台体和棱锥体,还可以为圆锥体、圆台体和棱锥体的组合形式,微结构还可以为其它形状的结构,凡是可以增加接触面积的微结构均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6、图7和图8,微结构的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宽度之比(即a/b)为0.2~5,其中凸起部分的宽度a介于2~100um,微结构的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高度之比(即c/d)为1.1~3。微结构的大小设计应与所接触的框胶相搭配,一般的,对于窄边框显示面板而言,其框胶的宽度已经降低到0.6mm,若最少设计一组具有微结构(即微结构中仅具有一个凹陷部分),则该微结构的界面宽度为2a+b,则可以将微结构的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宽度之比设置为0.2~5。事实上,微结构中的凹陷部分和凸起部分的组数越多,接触面积越大,附着力提升的效果越明显,即微结构的总宽度约为2n(a+b),其中n值越大越好,又考虑到设备精度等问题,将凸起部分的宽度a的最小值设定为2um、最大值设定为100um。为了不使凸起部分过高,又为了保证微结构增加附着力的效果,因此将微结构的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高度之比设置为1.1~3。
应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施例的内容在不同的结构层与框胶之间搭配设置硅烷偶联剂和微结构,同时在某些液晶显示面板中,还可以在与框胶相接触的黑色矩阵或平坦层上设置微结构,基于本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制备和使用需求进行不同的液晶显示面板的设计,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其它结构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其制备和位置均与本领域常规的方式相同,因此对于其它结构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器,该显示器属于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器属于低耗电产品,可以做到完全不发热(主要耗电和发热部分存在于背光灯管或LED),而CRT显示器,因显像技术不可避免产生高温;液晶显示器的机身薄,节省空间,与比较笨重的CRT显示器相比,液晶显示器只要前者三分之一的空间;液晶显示器的辐射远低于CRT显示器,这对于整天在电脑前工作的人来说是一个福音;液晶显示器画面不会闪烁,可以减少显示器对眼睛的伤害,眼睛不容易疲劳。因此,液晶显示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例如显示器可以应用于:LTPO显示装置、Micro LED显示装置、液晶面板、电子纸、OLED面板、AMOLED面板、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组。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由该背光模组出射的光入射至该液晶显示面板,从而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光源。具体地,背光模组可以包含光源、导光元件、光学膜片,光源所投射出的光线,经由导光元件形成一面光源,再透过光学膜片增益其亮度,最后自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其画面。其中,光源、导光元件及光学膜片通常组装于框架结构内,并在其边缘以胶带贴合。
请再次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具体可以包括结构层40、偶联层50和框胶60,其中,偶联层50设置于结构层40和框胶60之间。
进一步地,偶联层的材料包括硅烷偶联剂。
进一步地,结构层包括隔垫物、配向膜、绝缘保护层或电极层。
进一步地,隔垫物、配向膜、绝缘保护层或电极层与框胶相接触的一端具有微结构。
进一步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黑色矩阵,黑色矩阵与框胶相接触的一端具有微结构。
进一步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平坦层,平坦层与框胶相接触的一端具有微结构。
进一步地,微结构的形状包括圆锥体、圆台体和棱锥体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微结构的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宽度之比为0.2~5。
进一步地,微结构的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宽度之比为1.1~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液晶基板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结构层;
偶联层,所述偶联层设置于所述结构层上;
框胶,所述框胶设置于所述偶联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偶联层的材料包括硅烷偶联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层包括隔垫物、配向膜、绝缘保护层或电极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垫物、所述配向膜、所述绝缘保护层或所述电极层与所述框胶相接触的一端具有微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黑色矩阵,所述黑色矩阵和所述框胶相接触,且所述黑色矩阵与所述框胶相接触的一端具有微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坦层,所述平坦层和所述框胶相接触,且所述平坦层与所述框胶相接触的一端具有微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的形状包括圆锥体、圆台体和棱锥体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的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宽度之比为0.2~5。
9.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的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宽度之比为1.1~3。
10.一种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
CN201910839240.3A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器 Pending CN1124450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39240.3A CN112445020A (zh)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39240.3A CN112445020A (zh)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5020A true CN112445020A (zh) 2021-03-05

Family

ID=74733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39240.3A Pending CN112445020A (zh) 2019-09-05 2019-09-05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45020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06520A (ja) * 1999-01-19 2000-07-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706630A (zh) * 2009-01-19 2010-05-12 深超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增加面板框胶附着强度的结构及方法
CN202372734U (zh) * 2011-12-15 2012-08-08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器
CN102662276A (zh) * 2012-05-17 2012-09-1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CN102981302A (zh) * 2012-11-30 2013-03-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面板
CN205899209U (zh) * 2016-08-18 2017-01-1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270725A (zh) * 2018-11-14 2019-01-25 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06520A (ja) * 1999-01-19 2000-07-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706630A (zh) * 2009-01-19 2010-05-12 深超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增加面板框胶附着强度的结构及方法
CN202372734U (zh) * 2011-12-15 2012-08-08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器
CN102662276A (zh) * 2012-05-17 2012-09-1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CN102981302A (zh) * 2012-11-30 2013-03-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面板
CN205899209U (zh) * 2016-08-18 2017-01-1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270725A (zh) * 2018-11-14 2019-01-25 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87826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adhesion layer between curved window panel and curved display panel
US9442316B2 (en)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light-transmitting cover having a lens portion
US7580092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KR101376656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CN107966843B (zh) 显示装置
US20100238098A1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US1026808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130093697A1 (en) Touch panel display and assembly process thereof
TW200949775A (en) Curved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2749730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8107623B (zh) 显示装置
US10980139B2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US20140178618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cover member
KR20100121265A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9335577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cover member
US20120171425A1 (en) Display panel
JP2003255855A (ja) 表示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224081A (ja) 表示装置
US20050068470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100123853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4991379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2445020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器
CN112445016B (zh) 一种液晶基板、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器及液晶基板的制备方法
CN112445019A (zh) 一种功能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器
CN102768435A (zh) 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