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43953B - 一种检测部件及热管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检测部件及热管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43953B
CN112443953B CN202010276293.1A CN202010276293A CN112443953B CN 112443953 B CN112443953 B CN 112443953B CN 202010276293 A CN202010276293 A CN 202010276293A CN 112443953 B CN112443953 B CN 1124439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circuit board
hole
cavity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7629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43953A (zh
Inventor
谭永翔
庞烨
谢禧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anhua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7629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439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43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39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439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39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7/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检测部件,通过检测部件设置检测待检测部件所处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第一传感器,以及检测待检测部件表面温度的第二传感器,且将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集成于检测部件,这样的设计能够减少检测部件在安装时的步骤,以及所需零件,降低成本,更加符合实际使用需求。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检测部件的热管理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检测部件及热管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部件及热管理设备。
背景技术
换热器被广泛应用于热管理设备中,热管理设备通过换热器实现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当换热器的表面温度低于环境的露点温度且环境温度低于零度时,换热器的翅片表面容易结霜,导致空气流通面积减小,从而换热器整体的换热能力下降。
相关技术中,检测设备需要一个温湿度传感器去实现环境的温度、环境湿度和一个温度传感器去检测换热器的翅片表面温度,至少两个传感器各自独立且分别固定于换热器,检测设备的部件数量较多,安装也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且安装简单的检测部件及热管理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部件,所述检测部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腔体和位于所述腔体周围的若干侧壁,至少一侧壁设有用以连通所述腔体和外界的通孔;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容纳于所述腔体;
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容纳于所述腔体,所述第一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电路板且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待检测部件所处的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外,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待检测部件的表面温度。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部件能够检测待检测部件所处的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及待检测部件的表面温度,同时,将检测待检测部件所处的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第一传感器和检测待检测部件的表面温度的第二传感器集成在同一检测部件,能够使检测部件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更加便于安装。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热管理设备,所述热管理设备包括换热器和固定安装于所述换热器的检测部件;
所述换热器包括集流管、若干换热管以及若干翅片,所述集流管包括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每一换热管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集流管,每一换热管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集流管,所述换热管的内腔流体性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内腔和第二集流管的内腔,相邻换热管之间具有间隙,至少一所述翅片容纳于所述间隙,所述翅片至少部分连接于所述换热管;
所述检测部件包括:壳体、电路板、第一传感器以及第二传感器,所述壳体具有腔体和位于所述腔体周围的若干侧壁,至少一侧壁设有用以连通所述腔体和外界的第四通孔,所述电路板容纳于所述腔体,所述第一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电路板且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外且延伸至所述翅片附近;
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换热器所处的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翅片的表面温度;
所述检测部件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检测部件与所述换热器。
通过在热管理设备中安装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部件,能够检测换热器所处的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及换热器翅片的表面温度,能够使热管理设备的控制器对换热器翅片是否将要结霜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及时调整待检测部件的工作状态,从而降低待检测部件结霜的可能,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通过集成在同一检测部件上,检测部件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更加方便安装至换热器。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部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底视图;
图3为图1的爆炸图;
图4为图3中配合部沿A-A方向的剖视图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部件的第一实施例与换热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部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侧视图;
图8为图6的爆炸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部件的第二实施例与换热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部件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爆炸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部件的第三实施例与换热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路板的侧视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路板的正视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检测部件第三实施例的第二本体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的正视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部件第三实施例的第二本体部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部件的第一本体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一本体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检测部件;
11-壳体;
111-腔体;
111a-凸台;
111b-底壁;
111c-台阶部;
112-第一壁;
112a-第一凹陷部;
113-第一凸起部;
113a-第三表面;
113b-第四表面;
114-第三通孔;
115-第四通孔;
116-第一本体部;
116a-第三凸起部;
116b-通道;
117-第二本体部;
118-第二壁;
12-电路板;
121-第一表面;
122-第二表面;
123-第一通孔;
124-安装部;
125-连接孔;
13-第一传感器;
14-第二传感器;
141-探头;
15-控制单元;
16-第一连接部;
161-插脚;
161a-第二凸起部;
162-配合部;
162a-第二凹陷部;
163-夹持部;
164-连接件;
165-第二通孔;
166-导线;
17-第二连接部;
171-排针;
2-换热器;
21-集流管;
211-第一集流管;
212-第二集流管;
22-换热管;
23-间隙;
24-翅片;
25-支架。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目前,换热器被广泛应用于热管理设备中,热管理设备通过换热器去实现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的目的,换热器具有换热管,导热介质在换热管内腔中流动,导热介质在换热管中吸热或放热实现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
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保持气压一定的情况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换热器在工作过程中,当换热器的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且环境温度低于零度时,换热器会发生结霜现象,霜层会覆盖于换热器的表面,例如换热管的表面以及翅片的表面等,霜层不仅增加了换热管管壁的厚度,而且还容易堵塞相邻换热管之间的间隙,导致空气流通面积减小,使换热器整体的换热能力下降,影响热管理设备的正常工作。
相关技术中,通过检测换热器表面的温度与预设的温度进行对比来判断换热器是否将要结霜,然而,由于换热器所处的环境中,空气的温度以及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并不是一个确定的值,而是处于动态变化的状态,因此,环境的露点温度也在时刻发生变化,通过与预设的值来判断换热器是否将要结霜容易出现误差,即可能在换热器并没有要结霜的情况下开启热管理设备的除霜模式,导致热管理设备的能耗增加。且相关技术中,检测设备需要至少两个传感器去实现环境的温度、环境湿度和换热器的表面温度的检测,至少两个传感器各自独立且分别固定于换热器,检测设备的部件数量较多,安装也较为复杂。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且安装简单的检测部件及热管理设备,该检测部件可同时检测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及换热器表面温度,以便于热管理设备的控制器较为准确的判断换热器是否即将要结霜。
如图5、图9和图1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部件1,该检测部件1可以安装于热管理设备,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检测部件1可以应用于空调等热管理设备,热管理设备具有换热器2。换热器2具有第一集流管211、第二集流管212、若干换热管22及若干翅片24。第一集流管211和第二集流管212大致平行设置,每个换热管22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集流管211,每个换热管22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集流管212,换热管22的内腔流体性连通第一集流管211的内腔和第二集流管212的内腔。若干换热管22大致平行设置,若干换热管22的排列方向与第一集流管211和第二集流管212的长度方向大致平行,相邻换热管22之间具有间隙23,至少一翅片24设置在间隙23中,翅片24至少部分连接于换热管22。待检测部件可以为换热管22和/或翅片24,检测部件1同时检测待检测部件的表面温度以及待检测部件所在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从而使热管理设备的控制器可以较为准确判断待检测部件是否将要结霜。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部件1不仅可以用于检测热管理设备中的换热器2的换热管22和/或翅片24,也可以用于检测其他热交换部件,为便于描述,本申请的说明书以检测部件1应用于包含换热器2的热管理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待检测部件为换热器2的换热管22和/或翅片24。
如图1至图3、图6至图8和图10至图11所示,检测部件1可以包括壳体11、电路板12、第一传感器13和第二传感器14。壳体11具有腔体111,电路板12容纳于腔体111,壳体11能够对电路板12进行保护,从而降低电路板12损坏的可能。第一传感器13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换热管22和/或翅片24所处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以获取所处环境的露点温度,第二传感器14为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换热管22和/或翅片24的表面温度,第一传感器13和第二传感器14分别与电路板12电性连接。
通过设置第一传感器13和第二传感器14以使检测部件1能够对换热管22和/或翅片24的表面温度以及换热管22和/或翅片24所处的环境温度和湿度同时进行测量,从而热管理设备的控制器能够实时了解换热管22和/或翅片24的表面温度以及环境的露点温度,当换热管22和/或翅片24的表面温度与露点温度接近,即换热管22和/或翅片24即将结霜时,热管理设备的控制器能够对换热器2的工作状态进行调整,使换热管22和/或翅片24的表面温度不再下降,从而能够降低换热管22和/或翅片24的表面出现结霜的情况的可能性。由于第一传感器13能够实时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检测,因此,热管理设备的控制器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出换热管22和/或翅片24是否即将结霜,当换热管22和/或翅片24将要结霜时,立即对换热器2的工作状态进行调整,可以较为有效地降低换热管22和/或翅片24的能耗,更加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具体地,可以将检测环境温度和湿度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集成于一芯片,形成温湿度芯片,并将温湿度芯片安装于电路板12以作为第一传感器13。这样的设计能够提升第一传感器13的集成化程度,便于安装。
如图13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检测部件1还包括控制单元15,可选的,控制单元15可以为单片机,控制单元15安装于电路板12,第一传感器13和第二传感器14分别通过电路板12与控制单元15电性连接。控制单元15可以使检测部件1具有自主处理数据能力,使检测部件1更加智能化,这样的方式可以将第一传感器13和第二传感器14所产生的电压信号转变为更加直观的、便于热管理设备的控制器识别的信号,例如数字信号,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15可以直接输出环境温度、环境湿度以及换热管22和/或翅片24表面温度的数据,或者,可以通过控制单元15对所检测到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进行计算得出露点温度,并将露点温度与换热管22和/或翅片24表面温度进行对比,输出的信号可以为换热管22和/或翅片24所处的状态,或是否需要对换热器2的工作状态进行调整。具体地,如图13所示,电路板1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121和第二表面122,控制单元15可以设置在第一表面121,第一传感器13可以安装于第二表面122。由于控制单元15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中,将控制单元15与第一传感器13分别设置在电路板12的相反两侧,能够达到减低控制单元15产生的热量对于第一传感器13检测结果的影响的目的,从而提升第一传感器13对于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检测的准确性。
如图14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电路板12具有第一通孔123,沿电路板12的厚度方向X,第一通孔123贯穿电路板12,沿电路板12的高度方向Z,控制单元15和第一传感器13,分别位于第一通孔123的相反两侧。通过第一通孔123对电路板12进行分割成至少两部分,控制单元15和第一传感器13分别设置在不同的部分,由于各部分之间间隔有第一通孔123,因此,能够降低控制单元15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直接沿电路板12传递至第一传感器13所在位置的可能,进一步降低控制单元15产生的热量对于第一传感器13检测结果的影响,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具体地,如图14所示,第一通孔123可以为“U”型,以将电路板12分割形成安装部124,安装部124容纳于第一通孔123的“U”型内部,第一传感器13可以安装于该安装部124,通过将第一通孔123设置成“U”型,能够降低安装部124与电路板12主体的连接面积,从而能够降低控制单元15所产生的热量沿电路板12传递至第一传感器13所在位置的可能。
探头141可以固定连接于壳体11,具体地,壳体1可以设置有安装孔,探头141的外壳与安装孔密封连接,以降低液体通过安装孔流入腔体111,干扰电路板12正常工作的可能。如图11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传感器14有部分位于壳体11的外部,第二传感器14通过导线166与电路板12电性连接。
这样的方式可以使第二传感器14的位置更加灵活,更加便于将第二传感器14设置在相邻换热管22之间的间隙23,同时,第二传感器14与壳体11之间能够具有预设的距离,即壳体11可以设置在远离换热管22的位置,从而降低换热管22的热量对壳体11内的第一传感器13对环境温度的检测结果的影响,提升检测部件1的准确性。
如图8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检测部件1还具有连接件164,连接件164可以为中空结构,导线166的至少部分位于连接件164内部,连接件164可以为塑料等材质,具体地,连接件164的一端可以密封插接于壳体11,以降低液体沿连接件164与壳体11的连接位置流入腔体的可能,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探头141固定连接,用于限制探头141的位置。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通过连接件164对导线166进行保护,同时还能够使第二传感器14与壳体11的位置相对固定,在连接检测部件1与换热器2时,能够便于对第二传感器14进行定位,以使第二传感器14的探头141能够位于相邻换热管22之间的间隙23,从而能够对换热管22的表面以及与换热管22连接的翅片24的温度进行测量。
如图16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沿检测部件1的高度方向Z,壳体11具有第一壁112,第一壁112设置有第一凸起部113,第一凸起部113位于腔体111,沿检测部件1的高度方向Z凸起,第一凸起部113具有第三表面113a,第三表面113a朝向电路板12设置,且与电路板12的第一表面121贴合,电路板12可以通过防水胶与壳体11固定,具体地,第一凸起部113具有第四表面113b,沿检测部件1的高度方向Z,第四表面113b的位置高于第一通孔123所在的位置,即沿检测部件1的厚度方向X,电路板12的第一通孔123的投影完全落入第三表面113a的投影中。这样的设计能够使第三表面113a对第一通孔123进行封堵,从而降低液体通过第一通孔123流至第一表面121一侧的可能,从而能够降低电路板12进液漏电的风险。需要理解得是,电路板12上设有电路,为防止电路板12与液体接触,与环境接触的第二表面122涂覆有防水胶,第三表面113a封堵第一通孔123,第二表面122侧的液体无法渗透至第一表面121,减少电路板12进液漏电的可能。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凸起部113不仅可以设置在第一壁112,同样也可以设置在腔体111的其他壁面,并朝向腔体111的内部凸起,并与电路板12贴合。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腔体111具有底壁111b,底壁111b设置有台阶部111c,台阶部111c朝向电路板12所在的方向凸起并与电路板12抵接,以将第一传感器13和控制单元15分隔在台阶部111c的两侧,从而降低进液对电路板12的影响。
如图15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壳体11具有第三通孔114,第三通孔114可以设置在第一壁112。具体地,第一壁112具有第一凹陷部112a,第一凹陷部112a位于腔体111,第三通孔114设置第一凹陷部112a的最低处,当检测部件1的第二表面122凝聚有液体时,液体能够通过第三通孔114及时排出,从而降低进液对电路板12的影响。沿检测部件1的厚度方向X,第三通孔114位于电路板12的第二表面122的上方。
第一壁112朝向腔体111内部的一侧的表面可以为斜面,第三通孔114设置在斜面的最低处,以便于液体流出。
第三通孔114的具体设置位置可以在第一壁112朝向腔体111内部的一侧的表面的中央,也可以设置在该表面的边缘位置。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沿检测部件1的高度方向Z,第三通孔114位于第一传感器13的下方,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第一传感器13的表面凝结成液体时,在重力的作用下,液体会从第一传感器13滑落,并通过第三通孔114流出腔体111,从而降低液体在腔体111内积累的可能,从而降低对第一传感器13检测结果的影响。
如图18所示,壳体11还可以具有第二壁118,第四通孔115设置在第二壁118,第四通孔115用于连通外界与腔体111,以使第一传感器13能够检测换热管22和/或翅片24所处的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具体地,沿检测部件1的厚度方向X,第四通孔115的投影至少部分落入第一传感器13的投影,当外界的空气流入腔体111时,第一传感器13能够直接对其进行检测,从而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如图16至图17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壳体11包括第一本体部116和第二本体部117,第一本体部116和第二本体部117均可采用塑料材质,不仅便于加工,同时还能够降低成本,且塑料材质还具有良好的隔热能力,可以起到隔离换热器2热量的作用。第一本体部116与第二本体部117用于围成腔体111,第一本体部116和第二本体部117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卡扣等方式可拆卸连接。
第一本体部116与第二本体部117固定连接能够提升壳体11的密封性,从而降低液体流入腔体11的可能;第一本体部116与第二本体部117可拆连接能够便于组装检测部件1,同时当检测部件1出现故障时,便于对内部出现故障的零件进行更换。
如图19所示,第二壁118可以设置在第一本体部116,第一本体部116朝向腔体111的一侧可以具有第三凸起部116a,第三凸起部116a的具体形状可以与第一通孔123对应,例如可以同样为“U”型,且第三凸起部116a能够围成通道116b,这样的设计能够限制空气的流向,以使空气能够朝向第一传感器13所在位置流动,从而提升第一传感器13的检测精度,当第一本体部116与第二本体部117连接时,第三凸起部116a的部分能够穿过第一通孔123,与第一凸起部113的第三表面113a抵接,或第三凸起部116a能够对第一通孔123进行填充,并对其进行密封,以降低电路板12的第一表面121和第二表面122两侧的空气发生气流对流换热的可能,从而提升第一传感器13对于环境的温度检测的准确性;第四通孔115与通道116b连通,第一传感器13也位于通道116b。这样的设计能够降低控制单元15等部件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对于第一传感器13的检测结果的影响,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具体地,第三凸起部116a与第一通孔123之间的间隙可以通过防水胶等物质进行密封,进一步提升检测部件1的防水能力,降低进液对于检测部件1的影响。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热管理设备,热管理设备包括检测部件1和待检测部件,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待检测部件为换热器2,换热器2包括集流管21、若干换热管22以及若干翅片24,具体地,集流管21可以包括第一集流管211和第二集流管212,沿换热管22的长度方向Y,每一换热管22的第一端与第一集流管211连接,每一换热管22的第二端与第二集流管212连接,换热管22的内腔流体性连通第一集流管211的内腔和第二集流管212的内腔,相邻的换热管22之间具有间隙23,至少一翅片24容纳于间隙23,且翅片24的至少部分连接于换热管22。检测部件1可以包括壳体11、电路板12、第一传感器13以及第二传感器14。第一传感器13安装于电路板12,并与电路板12电性连接,电路板12容纳于壳体11所围成的腔体111,壳体11的侧壁设置有第四通孔115,腔体111通过第四通孔115与外界连通,第一传感器13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外界的空气能够通过第四通孔115进入腔体111,以使第一传感器13能够对流入腔体111的空气进行检测,以获取空气的温度以及湿度。第二传感器14与电路板12电性连接,具体地,第二传感器14包括温度传感器,第二传感器14的至少部分位于壳体11外,并延伸至翅片24附近,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传感器14的至少部分能够插入相邻换热管22的间隙23,并与换热管22的外壁和/或翅片24接触,以检测换热器2的表面温度。检测部件1还具有第一连接部16,第一连接部16与壳体11连接,检测部件1通过第一连接部16与换热器2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热管理设备中,能够检测环境的温度、湿度以及换热器2表面温度的检测部件1能够通过第一连接部16与换热器2进行连接,从而提升检测部件1与换热器2的集成化程度,由于第一传感器13和第二传感器14集成于检测部件1,因此,在组装热管理设备时,将检测部件1安装于换热器2即可,减少了组装步骤,提高生产效率,更加符合实际使用需求。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16包括配合部162和至少一个插脚161,插脚161能够插入相邻换热管22之间的间隙23,且插脚161的至少部分能够穿过间隙23并与配合部162连接,具体地,壳体11和配合部162分别位于翅片24的相对两侧,以使检测部件1能够与换热器2固定连接。当插脚161插入相邻换热管22的间隙23时,第一传感器13的探头141容纳于该间隙23。这样的方式能够便于检测部件1与换热器2进行连接。在加工时,插脚161可以与壳体11一体成型,也可以单独成型后,将插脚161与壳体11进行组装固定。
沿检测部件1的厚度方向X,插脚161的长度大于换热管22的宽度,以使插脚161的部分能够从间隙23伸出,第二传感器14的长度小于换热管22的宽度,以使探头141能够位于间隙23,具体地,相邻换热管22之间可以设置有翅片24,翅片24至少部分与换热管22相连,翅片24位于间隙23,探头141可以插入翅片24,以使其能够与翅片24的表面接触或位于翅片24附近。壳体11和配合部162位于换热管22的相对两侧,当插脚161与配合部162连接时,换热管22和翅片24能够被夹持在壳体11与配合部162之间。
当然,相邻换热管22之间也可以不设置翅片24,当相邻换热管22之间没有翅片24时,探头141直接与换热管22的表面接触,以检测换热管22的表面温度,沿电路板12的高度方向,配合部162的宽度大于间隙23的宽度,以降低配合部162能够穿过间隙23,检测部件1从换热器2脱落的可能。
具体地,第二传感器14的探头141和插脚161沿电路板12的长度方向Y间隔设置,可选的,第二传感器14的探头141和插脚161呈一条直线分布。这样的方式可以在连接检测部件1与换热器2的时候,使第二传感器14的探头141和插脚161伸入同一间隙23中,无需对探头141的位置重新进行定位,从而能够降低换热管22与探头141发生碰撞或干涉探头141的位置的可能。
如图3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检测部件1可以设置有多个插脚161,各插脚161可以伸入同一间隙23,这样的设计能够降低检测部件1相对于换热器2转动的可能,使检测部件1与换热器2的位置相对固定,从而降低因检测部件1相对于换热器2运动导致第二传感器14的位置发生变化,无法准确检测换热管22和/或翅片24表面温度的可能。
如图3至图4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插脚161具有第二凸起部161a,配合部162具有第二凹陷部162a,第二凸起部161a能够和第二凹陷部162a进行配合,以使插脚161能够与配合部162连接。插脚161可以包括多个第二凸起部161a,配合部162可以包括多个第二凹陷部162a,各第二凸起部161a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凹陷部162a配合。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替身第二凸起部161a与第二凹陷部162a配合的稳定性,还能够通过第二凸起部161a与不同的第二凸起部161a进行配合,以调整配合部162与壳体11之间的距离,以使检测部件1安装于不同型号的换热器2,使检测部件1能够应用于更广泛的范围。
如图6至图8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16具有至少两个夹持部163,在连接检测部件1与换热器2时,相邻两个夹持部163能够位于换热管22的相对两侧,以使夹持部163能够夹持换热管22的至少部分,进而使检测部件1能够与换热器2连接。在加工时,夹持部163可以与壳体11一体成型,也可以单独成型后,将夹持部163与壳体11进行组装固定。
这样的设计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优点,更加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同时,通过夹持部163进行连接还具有便于拆卸的优点,当检测部件1出现问题需要更换时,维修人员可以通过使夹持部163脱离换热管22的方式使检测部件1与换热器2解除连接。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夹持部163位于翅片24与集流管21之间,这样的设计能够减少在安装检测部件1时,对翅片24的结构的破坏,从而能够降低对换热器2的换热效果的影响。
具体地,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夹持部163远离壳体11的一端具有斜面,远离换热管22的方向,斜面的高度逐渐升高,这样的方式能够在夹持部163远离壳体11的一侧形成开口结构,能够便于检测部件1与换热器2连接。
如图7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沿检测部件1的高度方向Z,第二传感器14的探头141与夹持部163之间具有预设的距离,以使在夹持部163夹持换热管22时,第二传感器14的探头141能够位于相邻换热管22之间的间隙23。
如图10至图11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16为部分壳体11沿远离壳体11的方向延伸形成,在加工时,第一连接部16可以与壳体11一体成型,也可以单独成型后,将第一连接部16与壳体11进行组装固定,第一连接部16可以包括第二通孔165,紧固件可以通过第二通孔165连接检测部件1和换热器2,进而使检测部件1能够与换热器2的换热管22和/或翅片24进行连接。
如图12所示,换热器2连接有支架25,支架25上设有通孔,换热器2通过通孔与其他部件完成固定。紧固件可以为螺栓等部件,检测部件1通过第二通孔165和支架25上的通孔与换热器2螺纹连接。这样的设计可以借助换热器2本身带有的结构完成检测部件1的安装,同时,将检测部件1安装于支架25还能够减少在安装过程中对翅片的破坏,降低对换热效果的影响,同时这样的设计还具有安装方便的优点,在使用时更加灵活,更加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如图15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检测部件1还可以包括第二连接部17,检测部件1通过第二连接部17与热管理设备的控制器进行电性连接,当检测部件1检测到换热器2即将结霜时,能够将信号通过第二连接部17传递至热管理设备的控制器,以使热管理设备能够及时对换热器2的工作状态进行调整,以维持换热管22和/或翅片24的表面温度,防止换热管22和/或翅片24表面温度继续下降,从而降低结霜情况产生的可能性。
具体地,如图15所示,第二连接部17可以具有排针171,电路板12具有多个连接孔125,排针171的至少部分能够伸入对应的连接孔125中,并与孔壁抵接,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使第二连接部17与电路板12进行电性连接,便于信号的传输,还能够对电路板12起到固定的作用,提升电路板12安装的稳定性。
电路板12的边缘可以设置有凹槽,腔体111的内壁可以设置有凸棱,在安装电路板12时可以将凸棱卡入对应的凹槽以使电路板12安装于腔体111中,腔体11的内壁可以设置有凸台111a,具体地,凸台111a可以沿腔体的内壁一周设置,电路板12通过防水胶与凸台111a连接,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提升电路板12安装的稳定性,同时还能够提升电路板12的防水能力。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检测部件1及热管理设备,通过在检测部件1中设置用于检测换热器2所处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第一传感器13,以及用于检测翅片24表面温度的第二传感器14,能够实时的对翅片24是否即将结霜进行判断,同时,将第一传感器13和第二传感器14集成于检测部件1,能够使检测部件1的结构更紧凑、减少检测部件1安装时步骤以及所需零件,降低成本更加符合实际使用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检测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部件(1)包括:
壳体(11),所述壳体(11)具有腔体(111)和位于所述腔体(111)周围的若干侧壁,至少一侧壁设有用以连通所述腔体(111)和外界的通孔;
电路板(12),所述电路板(12)容纳于所述腔体(111),所述电路板(12)具有第一通孔(123),所述第一通孔(123)沿所述电路板(12)的厚度方向(X)贯通所述电路板(12);
第一传感器(13),所述第一传感器(13)容纳于所述腔体(111),所述第一传感器(13)安装于所述电路板(12)且与所述电路板(12)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通孔(123)至少有部分环绕所述第一传感器(13)设置;所述第一传感器(13)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13)用于检测待检测部件所处的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第二传感器(14),所述第二传感器(14)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11)外,所述第二传感器(14)与所述电路板(12)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传感器(14)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14)用于检测待检测部件的表面温度;
控制单元(15),所述控制单元(15)位于所述腔体(111)内,沿所述电路板(12)的高度方向(Z),所述控制单元(15)和所述第一传感器(1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23)的相反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15)安装于所述电路板(12),所述第一传感器(13)和所述第二传感器(14)分别通过所述电路板(12)与所述控制单元(15)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单元(15)根据待检测部件所处的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计算待检测部件所处的环境的露点温度;
所述电路板(12)具有设置于所述电路板厚度方向(X)相反两侧的第一表面(121)和第二表面(122),所述控制单元(15)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121),所述第一传感器(13)设置在所述第二表面(1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感器(14)包括探头(141),所述探头(14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11)的外部且延伸至待检测部件附近,所述探头(141)通过导线(166)与所述电路板(12)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的若干侧壁包括底壁(111b),所述壳体(11)还包括沿电路板厚度方向(X)凸出的台阶部(111c)和位于台阶部(111c)附近的间隔空间,所述电路板(12)的第一表面(121)贴合于所述台阶部(111c),所述电路板(12)与底壁(111b)间隔设置;
所述控制单元(15)至少部分容纳于所述间隔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检测部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的若干侧壁包括第一壁(112),所述第一壁(112)设有第三通孔(114);
所述第一壁(112)具有第一凹陷部(112a),所述第一凹陷部(112a)位于所述腔体(111),所述第三通孔(114)设置在所述第一凹陷部(112a)的最低处;
所述壳体(11)的若干侧壁包括第二壁(118),所述第二壁(118)具有第四通孔(115),沿所述电路板的厚度方向(X),所述第四通孔(115)的投影的至少部分落入所述第一传感器(13)的投影。
6.一种热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设备包括换热器(2)和固定安装于所述换热器(2)的检测部件(1);
所述换热器(2)包括集流管(21)、若干换热管(22)以及若干翅片(24),所述集流管(21)包括第一集流管(211)和第二集流管(212),每一换热管(22)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一集流管(211),每一换热管(22)的第二端连接于第二集流管(212),所述换热管(22)的内腔流体性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211)的内腔和第二集流管(212)的内腔,相邻换热管(22)之间具有间隙(23),至少一所述翅片(24)容纳于所述间隙(23),所述翅片(24)至少部分连接于所述换热管(22);
所述检测部件(1)包括:壳体(11)、电路板(12)、第一传感器(13)、第二传感器(14)以及控制单元(15),所述壳体(11)具有腔体(111)和位于所述腔体(111)周围的若干侧壁,至少一侧壁设有用以连通所述腔体(111)和外界的第四通孔(115),所述电路板(12)容纳于所述腔体(111),所述第一传感器(13)安装于所述电路板(12)且与所述电路板(12)电性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13)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
所述电路板(12)具有第一通孔(123),所述第一通孔(123)沿所述电路板(12)的厚度方向(X)贯通所述电路板(12),所述第一通孔(123)至少有部分环绕所述第一传感器(13)设置;
所述控制单元(15)位于所述腔体(111)内,沿所述电路板的高度方向(Z),所述控制单元(15)和所述第一传感器(13)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23)的相反两侧;
所述第二传感器(14)与所述电路板(12)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传感器(14)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14)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11)外且延伸至所述翅片(24)附近;
所述第一传感器(13)用于检测换热器(2)所处的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所述第二传感器(14)用于检测所述翅片(24)的表面温度;
所述检测部件(1)包括第一连接部(16),所述第一连接部(16)固定连接所述检测部件(1)与所述换热器(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6)与所述换热管(22)和/或所述翅片(2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16)包括配合部(162)和至少一个插脚(161),所述插脚(161)的部分能够穿过所述间隙(23),并与所述配合部(162)连接,所述壳体(11)和所述配合部(162)分别位于所述翅片(24)的相对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6)具有至少两个夹持部(163),至少部分所述换热管(22)容纳于相邻两个所述夹持部(163)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6)和壳体(11)为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连接部(16)为部分所述壳体(11)沿远离所述壳体(11)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一连接部(16)包括第二通孔(165),所述检测部件(1)通过所述第二通孔(165)与换热器(2)连接,或;
所述第一连接部(16)和所述壳体(11)为固定在一起的两个单独元件。
CN202010276293.1A 2020-04-09 2020-04-09 一种检测部件及热管理设备 Active CN1124439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76293.1A CN112443953B (zh) 2020-04-09 2020-04-09 一种检测部件及热管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76293.1A CN112443953B (zh) 2020-04-09 2020-04-09 一种检测部件及热管理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3953A CN112443953A (zh) 2021-03-05
CN112443953B true CN112443953B (zh) 2022-06-21

Family

ID=74733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76293.1A Active CN112443953B (zh) 2020-04-09 2020-04-09 一种检测部件及热管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4395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89465A (ja) * 2006-10-03 2008-04-17 Teikoku Seiyaku Co Ltd 皮膚における創傷被覆材の環境模擬測定装置およびその測定方法
CN101598604A (zh) * 2008-06-03 2009-12-09 株式会社京浜 温度检测器
CN103225865A (zh) * 2012-01-27 2013-07-31 株式会社电装 温度传感器支撑装置和温度传感器连接结构
CN205015093U (zh) * 2015-09-14 2016-02-03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换热器感温组件固定装置、换热器组件及空调器
CN209342243U (zh) * 2019-03-11 2019-09-03 南京慧和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检测三恒系统毛细管辐射温度的防结露装置
CN209819933U (zh) * 2018-11-16 2019-12-20 无锡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 能够避免底部结霜的换热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89465A (ja) * 2006-10-03 2008-04-17 Teikoku Seiyaku Co Ltd 皮膚における創傷被覆材の環境模擬測定装置およびその測定方法
CN101598604A (zh) * 2008-06-03 2009-12-09 株式会社京浜 温度检测器
CN103225865A (zh) * 2012-01-27 2013-07-31 株式会社电装 温度传感器支撑装置和温度传感器连接结构
CN205015093U (zh) * 2015-09-14 2016-02-03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换热器感温组件固定装置、换热器组件及空调器
CN209819933U (zh) * 2018-11-16 2019-12-20 无锡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 能够避免底部结霜的换热器
CN209342243U (zh) * 2019-03-11 2019-09-03 南京慧和建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检测三恒系统毛细管辐射温度的防结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3953A (zh) 2021-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11182B1 (en) Differential pressure sensor
KR102276887B1 (ko) 차압 감지 다이를 위한 패키지
CN101849173B (zh) 用于检测车辆的有雾气的窗户的设备
WO2022062842A1 (zh) 传感器组件和换热装置
EP3111184B1 (en) Differential pressure sensing die
US6865938B2 (en) Device for measuring the mass of air flowing inside a line
JP5196218B2 (ja) 圧力センサ装置及び圧力センサ容器
CN113108828A (zh) 温度压力传感器组件
CN112443953B (zh) 一种检测部件及热管理设备
CN213632455U (zh) 传感器组件和换热装置
CN115824307A (zh) 一种机油温度压力传感器
CN212718345U (zh) 传感器组件及阀装置
CN113108829A (zh) 传感器组件
CN212963461U (zh) 传感器组件及阀装置
CN214373115U (zh) 传感器测试工装
CN212585908U (zh) 一种拥有框架结构的双路传感器
CN212363278U (zh) 温度压力传感器组件
CN215865623U (zh) 一种压力传感器
CN220507325U (zh) 电子膨胀阀及换热器组件
CN220356562U (zh) 一种差压传感器
CN216454664U (zh) 烹饪电器
CN216925684U (zh) 一种基于mems质量流量传感芯片的质量流量计
CN220170424U (zh) 一种压力传感器
CN115479623A (zh) 一种传感器组件以及集成式传感器
CN106979807A (zh) 流率测量单元和流率控制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