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43346A - 道路下穿主线框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道路下穿主线框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43346A
CN112443346A CN202011340005.0A CN202011340005A CN112443346A CN 112443346 A CN112443346 A CN 112443346A CN 202011340005 A CN202011340005 A CN 202011340005A CN 112443346 A CN112443346 A CN 1124433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pipe
smoke
water
plat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4000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43346B (zh
Inventor
陈然
吴澍骦
陆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Chengto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Chengto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Chengto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Chengtou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4000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433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433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33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433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33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00Ventilation of mines or tunnels; Distribution of ventilating currents
    • E21F1/003Ventilation of traffic tun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36/00Filter circuits or combinations of filters with other separating devices
    • B01D36/02Combinations of filters of different kin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6/00Drainage
    • E21F16/02Drainage of tunne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7/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use in mines or tunnels, not covered elsewhere
    • E21F17/18Special adaptations of signalling or alarm devic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5/00Means or methods for preventing, binding, depositing, or removing dust; Preventing explosions or fir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5/00Means or methods for preventing, binding, depositing, or removing dust; Preventing explosions or fires
    • E21F5/02Means or methods for preventing, binding, depositing, or removing dust; Preventing explosions or fires by wetting or spraying
    • E21F5/04Spraying barri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5/00Means or methods for preventing, binding, depositing, or removing dust; Preventing explosions or fires
    • E21F5/20Drawing-off or depositing du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道路下穿主线框架结构,包括隧道,所述隧道的内顶壁上设置有用于对浓烟进行吸附的吸附装置,所述吸附装置沿着隧道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所述隧道的顶壁上还安装有感应驱动装置,所述感应驱动装置用于在感应到烟雾时驱动吸附装置竖直向下靠近并同时驱动吸附装置开始吸附烟雾。本申请具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浓烟对事故受害者的二次伤害的效果。

Description

道路下穿主线框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下穿隧道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道路下穿主线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的飞速发展,公路隧道领域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超浅埋、大断面、下穿构筑物等隧道,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具体的实际工程中。对于超浅埋大断面隧道的施工方法方面,广大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很多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多的成果。
相关技术中的下穿隧道道路,设计的初衷是为了更好的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极大地利用道路面积,实现更多地车辆分流。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下穿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时,有时损坏的车辆会产生大量的浓烟,甚至燃起火焰,而下穿隧道的空间较为密闭,导致浓烟不易散去,堆积在下穿隧道内,大量的浓烟会对事故受害者造成二次伤害。
发明内容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浓烟对事故受害者的二次伤害,本申请提供一种道路下穿主线框架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道路下穿主线框架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道路下穿主线框架结构,包括隧道,所述隧道的内顶壁上设置有用于对浓烟进行吸附的吸附装置,所述吸附装置沿着隧道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所述隧道的顶壁上还安装有感应驱动装置,所述感应驱动装置用于在感应到烟雾时驱动吸附装置竖直向下靠近并同时驱动吸附装置开始吸附烟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车辆行驶到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产生大量浓烟时,距离浓烟最近的感应驱动装置会感应到车辆行驶所散发出的浓烟,此时感应驱动装置会驱动吸附装置竖直向下靠近,从而对散发出的浓烟进行及时吸附,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浓烟在隧道内大量扩散;这样设置后,在发生交通事故之后,事故受害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吸入过多的浓烟而造成二次伤害。
可选的,所述吸附装置包括板体、升降组件、烟雾吸附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安装在板体与隧道的顶壁之间,所述升降组件用于带动板体在竖直方向上升降,所述烟雾吸附组件安装在板体上用于对隧道内产生的烟雾进行吸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产生浓烟被感应驱动装置感应到后,感应驱动装置会控制升降组件启动,从而带动板体在竖直方向上升降,即让板体往靠近浓烟的位置移动,此时通过烟雾吸附组件再进行吸附,能够达到较好的吸附浓烟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感应驱动装置包括感应组件以及驱动组件,所述感应组件用于在感应到隧道内产生的烟雾后启动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升降组件升降以及驱动烟雾吸附组件开始吸附烟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感应组件能对产生的烟雾进行感应,并及时启动驱动组件做好运转准备,通过驱动组件带动升降组件移动,能够达到较快的反应速度,使得隧道内在发生浓烟时处理烟雾时更为迅速。
可选的,所述感应组件包括烟雾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所述烟雾传感器以及控制器均安装在隧道的内顶壁上,所述控制器与烟雾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又与驱动组件电连接,所述烟雾传感器感应到烟雾后将烟雾信息传递至控制器处,控制器再控制驱动组件启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烟雾传感器感应到浓烟时,烟雾传感器会把浓烟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浓烟信息后,会直接控制驱动组件进行运转,从而达到产生浓烟时响应速度快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伸缩部以及弹簧,所述伸缩部包括竖直杆以及竖直筒,所述竖直杆安装在隧道的内顶壁上且竖直向下延伸,所述竖直筒滑动套设在竖直杆上,所述板体安装在竖直筒远离竖直杆的一端,所述弹簧的一端安装在隧道的内顶壁上、另一端安装在板体的板面上;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水力驱动部,所述水力驱动部包括泵体、蓄水箱、输水管以及放水管,所述泵体安装在隧道的内顶壁上且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蓄水箱也安装在隧道的内顶壁上,所述输水管安装在泵体的泵入口端且与蓄水箱的内部连通,所述放水管安装在泵体的泵出口端,所述板体靠近隧道内顶壁的板面上安装有接水箱,所述放水管远离泵体的一端与接水箱相连通,所述放水管为风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烟雾传感器感应到浓烟时,烟雾传感器会把浓烟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浓烟信息后,直接控制泵体运转,此时泵体便会启动,将蓄水箱内的水通过输水管抽入、并通过放水管放出,将蓄水箱内的水抽至位于板体上的接水箱内;由于接水箱内的水的体积在不断增加,板体的重量在不断加大,弹簧此时受到板体重量增加后的拉力会被强行拉伸,从而让板体缓缓地向下移动,即实现板体竖直向下移动的效果;而且,在板体竖直下移的过程中,竖直筒与竖直杆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板体在竖直方向上能够较为稳定的移动。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吸风机,所述吸风机安装在隧道的内顶壁上,且所述吸风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烟雾吸附组件包括吸风主管、吸风支管、吸风罩以及排烟管,所述吸风主管安装在吸风机的吸风口端,所述吸风支管在板体上布设有多条,多条所述吸风支管的一端均与吸风主管相连通,所述吸风罩安装在吸风支管远离吸风主管的一端,所述吸风主管也为风琴管 ,所述排烟管安装在吸风机的出风口端,所述隧道的顶壁上开设有与路面贯穿的通气孔,所述排烟管放置在通气孔内,且排烟管远离吸风机的一端管口朝向背离隧道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烟雾传感器感应到浓烟时,烟雾传感器会把浓烟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浓烟信息后,直接控制吸风机启动,吸风机此时产生吸力,使得浓烟从吸风罩进入,经过吸风支管汇集到吸风主管内,再从排烟管处排至隧道外面;这样设置后,能够在隧道内产生浓烟时及时将浓烟从隧道内排出,将浓烟散去,从而达到排掉隧道内的大部分浓烟较为快速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板体上还设置有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包括潜水泵、喷淋管以及雾化喷头,所述潜水泵安装在接水箱内,所述喷淋管的一端与潜水泵的泵出口端相连通、另一端穿过接水箱的箱壁后竖直向下延伸,所述雾化喷头安装在喷淋管远离潜水泵的一端,且所述雾化喷头朝向隧道的内底壁侧,所述潜水泵也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雾化喷头的喷洒量小于接水箱的水灌入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烟雾传感器感应到浓烟时,烟雾传感器会把浓烟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浓烟信息后,直接控制潜水泵启动,将接水箱内的水直接抽入喷淋管内,再从雾化喷头处喷出,水以雾水的形式喷洒出来,能够暂时缓解隧道内的浓烟扩散;并且在车辆发生浓烟时有时也会伴随有明火,喷洒出来的水雾能够较为有效地阻止明火快速蔓延。由于雾化喷头的喷洒量小于接水箱的水灌入量,因此板体的重量也能在喷淋的状态下持续增加,从而能够正常的下移;直到蓄水箱内的水都通入到接水箱内后,此时只有雾化喷头在喷水,将接水箱内的水不断放出,此时板体的重量在逐渐减轻,因此板体会在弹簧的弹性作用力下会逐渐被弹簧竖直向上拉回,从而达到自动将板体竖直上移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蓄水箱上也安装有雨水管,所述隧道的顶壁上还开设有与路面贯穿的通水孔,所述雨水管放置在通水孔内,所述隧道上端的路面凹陷设置,所述雨水管的管口位于隧道上端的路面凹陷的最低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天时,雨水滴落在隧道上方的路面上,雨水汇集到路面的凹陷内,然后直接流入雨水管内;接着再流入蓄水箱内,从而达到在雨天时方便为蓄水箱内进行补水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雨水管远离蓄水箱的一端设置有杂质过滤件,所述杂质过滤件包括笼型滤网以及活性炭,所述笼型滤网安装在雨水管内,所述活性炭放置在笼型滤网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在隧道的路面上流动时,很有可能将路面上的颗粒杂质带入,此时笼型滤网能够对路面上的杂质颗粒进行部分阻挡,接着笼型滤网内的活性炭则能对雨水进行一定的净化,使得流入蓄水箱内的雨水较为洁净;从而达到过滤雨水中的部分颗粒杂质以及净化雨水较为方便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当车辆行驶到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产生大量浓烟时,距离浓烟最近的感应驱动装置会感应到车辆行驶所散发出的浓烟,此时感应驱动装置会驱动吸附装置竖直向下靠近,从而对散发出的浓烟进行及时吸附,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浓烟在隧道内大量扩散;这样设置后,在发生交通事故之后,事故受害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吸入过多的浓烟而造成二次伤害;
当烟雾传感器感应到浓烟时,烟雾传感器会把浓烟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浓烟信息后,直接控制泵体运转,此时泵体便会启动,将蓄水箱内的水通过输水管抽入、并通过放水管放出,将蓄水箱内的水抽至位于板体上的接水箱内;由于接水箱内的水的体积在不断增加,板体的重量在不断加大,弹簧此时受到板体重量增加后的拉力会被强行拉伸,从而让板体缓缓地向下移动,即实现板体竖直向下移动的效果;而且,在板体竖直下移的过程中,竖直筒与竖直杆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板体在竖直方向上能够较为稳定的移动;
当烟雾传感器感应到浓烟时,烟雾传感器会把浓烟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浓烟信息后,直接控制潜水泵启动,将接水箱内的水直接抽入喷淋管内,再从雾化喷头处喷出,水以雾水的形式喷洒出来,能够暂时缓解隧道内的浓烟扩散;并且在车辆发生浓烟时有时也会伴随有明火,喷洒出来的水雾能够较为有效地阻止明火快速蔓延。由于雾化喷头的喷洒量小于接水箱的水灌入量,因此板体的重量也能在喷淋的状态下持续增加,从而能够正常的下移;直到蓄水箱内的水都通入到接水箱内后,此时只有雾化喷头在喷水,将接水箱内的水不断放出,此时板体的重量在逐渐减轻,因此板体会在弹簧的弹性作用力下会逐渐被弹簧竖直向上拉回,从而达到自动将板体竖直上移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用于展示隧道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本申请的用于展示吸附装置以及感应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的用于展示吸附装置以及感应驱动装置的具体部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的用于展示烟雾吸附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的用于展示雨水管以及杂质过滤件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隧道;11、通气孔;12、通水孔;2、吸附装置;21、板体;211、接水箱;22、升降组件;221、伸缩部;2211、竖直杆;2212、竖直筒;222、弹簧;23、烟雾吸附组件;231、吸风主管;232、吸风支管;233、吸风罩;234、排烟管;3、感应驱动装置;31、感应组件;311、烟雾传感器;312、控制器;32、驱动组件;321、水力驱动部;3211、泵体;3212、蓄水箱;3213、输水管;3214、放水管;322、吸风机;4、喷淋组件;41、潜水泵;42、喷淋管;43、雾化喷头;5、雨水管;6、杂质过滤件;61、笼型滤网;62、活性炭。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道路下穿主线框架结构。参照图1,包括道路下穿主线框架结构隧道1,隧道1的内顶壁上设置有用于对浓烟进行吸附的吸附装置2,吸附装置2沿着隧道1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由于车辆在隧道1内发生交通事故产生浓烟的地方不能确定,因此在隧道1的长度方向上都设置有吸附装置2,这样只要车辆发生交通事故产生浓烟,隧道1内的吸附装置2就能够吸附到浓烟;隧道1的顶壁上还安装有感应驱动装置3,感应驱动装置3用于在感应到烟雾时驱动吸附装置2竖直向下靠近并同时驱动吸附装置2开始吸附烟雾。
如图2、3所示,感应驱动装置3包括感应组件31以及驱动组件32,感应组件31用于在感应到隧道1内产生的烟雾后启动驱动组件32,驱动组件32用于驱动吸附装置2升降及吸附烟雾;具体地,感应组件31包括烟雾传感器311以及控制器312,烟雾传感器311以及控制器312均安装在隧道1的内顶壁上,控制器312与烟雾传感器311电连接,控制器312又与驱动组件32电连接;烟雾传感器311感应到烟雾后将烟雾信息传递至控制器312处,控制器312再控制驱动组件32启动。在本实施例中,将烟雾传感器311感受到后即可通过将烟雾信息传送给控制器312,感受到烟雾信息的控制器312便会迅速作出反应;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使用的常规电学感应元件,此处便不再赘述其具体工作原理。
如图2、3所示,吸附装置2包括板体21、升降组件22、烟雾吸附组件23,升降组件22安装在板体21与隧道1的顶壁之间,升降组件22用于带动板体21在竖直方向上升降;烟雾吸附组件23安装在板体21上,并且烟雾吸附组件23用于对隧道1内产生的烟雾进行吸附。具体地,升降组件22包括伸缩部221以及弹簧222,伸缩部221包括竖直杆2211以及竖直筒2212,竖直杆2211安装在隧道1的内顶壁上且竖直向下延伸,竖直筒2212滑动套设在竖直杆2211上,板体21安装在竖直筒2212远离竖直杆2211的一端;弹簧222的一端安装在隧道1的内顶壁上、另一端安装在板体21的板面上。在本实施例中,竖直杆2211的一端焊接在隧道1的内顶壁上,竖直筒2212远离竖直杆2211的一端焊接在板体21的板面上。并且板体21上设置有四组伸缩部221,板体21的板面形状为矩形,这四组伸缩部221分别位于靠近板体21板面的四个边角处的位置。
如图2、3所示,驱动组件32包括水力驱动部321,而水力驱动部321则包括泵体3211、蓄水箱3212、输水管3213以及放水管3214;具体地,泵体3211安装在隧道1的内顶壁上且与控制器312电连接,蓄水箱3212也安装在隧道1的内顶壁上,输水管3213安装在泵体3211的泵入口端且与蓄水箱3212的内部连通,放水管3214安装在泵体3211的泵出口端,板体21靠近隧道1内顶壁的板面上安装有接水箱211,放水管3214远离泵体3211的一端与接水箱211相连通,放水管3214为风琴管。风琴管,顾名思义,就是本身能够伸缩的一种管体,在平时生活中较为常见。
当烟雾传感器311感应到浓烟时,烟雾传感器311会把浓烟信号传递给控制器312,控制器312接收到浓烟信息后,直接控制泵体3211运转,此时泵体3211便会启动,将蓄水箱3212内的水通过输水管3213抽入、并通过放水管3214放出,将蓄水箱3212内的水抽至位于板体21上的接水箱211内;由于接水箱211内的水的体积在不断增加,板体21的重量在不断加大,弹簧222此时受到板体21重量增加后的拉力会被强行拉伸,从而让板体21缓缓地向下移动,即实现板体21竖直向下移动的效果;而且,在板体21竖直下移的过程中,竖直筒2212与竖直杆2211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板体21在竖直方向上能够较为稳定的移动。
如图3、4所示,驱动组件32还包括吸风机322,吸风机322安装在隧道1的内顶壁上,且吸风机322也与控制器312电连接;烟雾吸附组件23包括吸风主管231、吸风支管232、吸风罩233以及排烟管234,吸风主管231安装在吸风机322的吸风口端,吸风支管232在板体21上布设有多条,多条吸风支管232的一端均与吸风主管231相连通;吸风罩233安装在吸风支管232远离吸风主管231的一端,吸风主管231也为风琴管,排烟管234安装在吸风机322的出风口端。隧道1的顶壁上开设有与路面贯穿的通气孔11,排烟管234放置在通气孔11内,且排烟管234远离吸风机322的一端管口朝向背离隧道1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板体21的内部中空设置,而吸风支管232则布设在板体21的内部,吸风主管231的则从板体21的侧壁穿出,而吸风罩233则围绕着板体21的周围设置在板体21的外围。
当烟雾传感器311感应到浓烟时,烟雾传感器311会把浓烟信号传递给控制器312,控制器312接收到浓烟信息后,直接控制吸风机322启动,吸风机322此时产生吸力,使得浓烟从吸风罩233进入,经过吸风支管232汇集到吸风主管231内,再从排烟管234处排至隧道1外面;这样设置后,能够在隧道1内产生浓烟时及时将浓烟从隧道1内排出,将浓烟散去,从而达到排掉隧道1内的大部分浓烟较为快速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放水管3214的拉伸量以及吸风支管232的拉伸量均大于弹簧222的伸缩量。这样的话,弹簧222在拉伸的过程中以及板体21在移动的过程中,放水管3214以及吸风支管232均能够正常拉伸并且水正常流通,不会损坏放水管3214以及吸风支管232。
如图3、4所示,板体21上还设置有喷淋组件4,喷淋组件4包括潜水泵41、喷淋管42以及雾化喷头43,潜水泵41安装在接水箱211内,喷淋管42的一端与潜水泵41的泵出口端相连通、另一端穿过接水箱211的箱壁后竖直向下延伸,雾化喷头43安装在喷淋管42远离潜水泵41的一端,且雾化喷头43朝向隧道1的内底壁侧;潜水泵41也与控制器312电连接,雾化喷头43的喷洒量小于接水箱211的水灌入量。在本实施例中,喷淋管42远离潜水泵41的一端连通有多根喷水分管,且多根喷水分管均布设在板体21靠近隧道1内底壁侧的板面上,而雾化喷头43则在每根喷水分管上沿着喷水分管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这样设置后能够增大喷淋时的喷淋范围。
当烟雾传感器311感应到浓烟时,烟雾传感器311会把浓烟信号传递给控制器312,控制器312接收到浓烟信息后,直接控制潜水泵41启动,将接水箱211内的水直接抽入喷淋管42内,再从雾化喷头43处喷出,水以雾水的形式喷洒出来,能够暂时缓解隧道1内的浓烟扩散;并且在车辆发生浓烟时有时也会伴随有明火,喷洒出来的水雾能够较为有效地阻止明火快速蔓延。由于雾化喷头43的喷洒量小于接水箱211的水灌入量,因此板体21的重量也能在喷淋的状态下持续增加,从而能够正常的下移;直到蓄水箱3212内的水都通入到接水箱211内后,此时只有雾化喷头43在喷水,将接水箱211内的水不断放出,此时板体21的重量在逐渐减轻,因此板体21会在弹簧222的弹性作用力下会逐渐被弹簧222竖直向上拉回,从而达到自动将板体21竖直上移的效果。
如图2、4所示,蓄水箱3212上也安装有雨水管5,隧道1的顶壁上还开设有与路面贯穿的通水孔12,雨水管5放置在通水孔12内,且雨水管5靠近隧道1内部的一端与蓄水箱3212相连通;隧道1上端的路面凹陷设置,雨水管5的管口位于隧道1上端的路面凹陷的最低端。但值得注意的是,本申请中所指的路面凹陷,并不是常规的凹陷得很深,而是一个具有轻微坡度的槽,车辆行驶在上面时,可能会感受到轻微的颠簸,以此来让车辆缓慢行驶。
雨天时,雨水滴落在隧道1上方的路面上,雨水汇集到路面的凹陷内,然后直接流入雨水管5内;接着再流入蓄水箱3212内,从而达到在雨天时方便为蓄水箱3212内进行补水的效果。
如图2、5所示,雨水管5远离蓄水箱3212的一端设置有杂质过滤件6,杂质过滤件6包括笼型滤网61以及活性炭62,笼型滤网61安装在雨水管5内,活性炭62放置在笼型滤网61内。笼型滤网61可拆卸设置在雨水管5内,即通过普通的螺栓连接安装在雨水管5内,当杂质颗粒在笼型滤网61的表面网孔堆满之后,能够将笼型滤网61拆下来清理,并且笼型滤网61内部的活性炭62也可以进行更换。
当雨水在隧道1的路面上流动时,很有可能将路面上的颗粒杂质带入,此时笼型滤网61能够对路面上的杂质颗粒进行部分阻挡,接着笼型滤网61内的活性炭62则能对雨水进行一定的净化,使得流入蓄水箱3212内的雨水较为洁净;从而达到过滤雨水中的部分颗粒杂质以及净化雨水较为方便的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道路下穿主线框架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当车辆行驶到隧道1内发生交通事故产生大量浓烟时,距离浓烟最近的感应驱动装置3会感应到车辆行驶所散发出的浓烟,此时感应驱动装置3会驱动吸附装置2竖直向下靠近,从而对散发出的浓烟进行及时吸附,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浓烟在隧道1内大量扩散;并且喷淋件也能及时地对可能产生的明火进行喷洒,阻止明火进一步扩散。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道路下穿主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隧道(1),所述隧道(1)的内顶壁上设置有用于对浓烟进行吸附的吸附装置(2),所述吸附装置(2)沿着隧道(1)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所述隧道(1)的顶壁上还安装有感应驱动装置(3),所述感应驱动装置(3)用于在感应到烟雾时驱动吸附装置(2)竖直向下靠近并同时驱动吸附装置(2)开始吸附烟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下穿主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装置(2)包括板体(21)、升降组件(22)、烟雾吸附组件(23),所述升降组件(22)安装在板体(21)与隧道(1)的顶壁之间,所述升降组件(22)用于带动板体(21)在竖直方向上升降,所述烟雾吸附组件(23)安装在板体(21)上用于对隧道(1)内产生的烟雾进行吸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路下穿主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驱动装置(3)包括感应组件(31)以及驱动组件(32),所述感应组件(31)用于在感应到隧道(1)内产生的烟雾后启动驱动组件(32),所述驱动组件(32)用于驱动升降组件(22)升降以及驱动烟雾吸附组件(23)开始吸附烟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下穿主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组件(31)包括烟雾传感器(311)以及控制器(312),所述烟雾传感器(311)以及控制器(312)均安装在隧道(1)的内顶壁上,所述控制器(312)与烟雾传感器(311)电连接,所述控制器(312)又与驱动组件(32)电连接,所述烟雾传感器(311)感应到烟雾后将烟雾信息传递至控制器(312)处,控制器(312)再控制驱动组件(32)启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下穿主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22)包括伸缩部(221)以及弹簧(222),所述伸缩部(221)包括竖直杆(2211)以及竖直筒(2212),所述竖直杆(2211)安装在隧道(1)的内顶壁上且竖直向下延伸,所述竖直筒(2212)滑动套设在竖直杆(2211)上,所述板体(21)安装在竖直筒(2212)远离竖直杆(2211)的一端,所述弹簧(222)的一端安装在隧道(1)的内顶壁上、另一端安装在板体(21)的板面上;所述驱动组件(32)包括水力驱动部(321),所述水力驱动部(321)包括泵体(3211)、蓄水箱(3212)、输水管(3213)以及放水管(3214),所述泵体(3211)安装在隧道(1)的内顶壁上且与控制器(312)电连接,所述蓄水箱(3212)也安装在隧道(1)的内顶壁上,所述输水管(3213)安装在泵体(3211)的泵入口端且与蓄水箱(3212)的内部连通,所述放水管(3214)安装在泵体(3211)的泵出口端,所述板体(21)靠近隧道(1)内顶壁的板面上安装有接水箱(211),所述放水管(3214)远离泵体(3211)的一端与接水箱(211)相连通,所述放水管(3214)为风琴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道路下穿主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32)还包括吸风机(322),所述吸风机(322)安装在隧道(1)的内顶壁上,且所述吸风机(322)与所述控制器(312)电连接;所述烟雾吸附组件(23)包括吸风主管(231)、吸风支管(232)、吸风罩(233)以及排烟管(234),所述吸风主管(231)安装在吸风机(322)的吸风口端,所述吸风支管(232)在板体(21)上布设有多条,多条所述吸风支管(232)的一端均与吸风主管(231)相连通,所述吸风罩(233)安装在吸风支管(232)远离吸风主管(231)的一端,所述吸风主管(231)也为风琴管,所述排烟管(234)安装在吸风机(322)的出风口端,所述隧道(1)的顶壁上开设有与路面贯穿的通气孔(11),所述排烟管(234)放置在通气孔(11)内,且排烟管(234)远离吸风机(322)的一端管口朝向背离隧道(1)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路下穿主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21)上还设置有喷淋组件(4),所述喷淋组件(4)包括潜水泵(41)、喷淋管(42)以及雾化喷头(43),所述潜水泵(41)安装在接水箱(211)内,所述喷淋管(42)的一端与潜水泵(41)的泵出口端相连通、另一端穿过接水箱(211)的箱壁后竖直向下延伸,所述雾化喷头(43)安装在喷淋管(42)远离潜水泵(41)的一端,且所述雾化喷头(43)朝向隧道(1)的内底壁侧,所述潜水泵(41)也与控制器(312)电连接,所述雾化喷头(43)的喷洒量小于接水箱(211)的水灌入量。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道路下穿主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3212)上也安装有雨水管(5),所述隧道(1)的顶壁上还开设有与路面贯穿的通水孔(12),所述雨水管(5)放置在通水孔(12)内,所述隧道(1)上端的路面凹陷设置,所述雨水管(5)的管口位于隧道(1)上端的路面凹陷的最低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道路下穿主线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管(5)远离蓄水箱(3212)的一端设置有杂质过滤件(6),所述杂质过滤件(6)包括笼型滤网(61)以及活性炭(62),所述笼型滤网(61)安装在雨水管(5)内,所述活性炭(62)放置在笼型滤网(61)内。
CN202011340005.0A 2020-11-25 2020-11-25 道路下穿主线框架结构 Active CN1124433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40005.0A CN112443346B (zh) 2020-11-25 2020-11-25 道路下穿主线框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40005.0A CN112443346B (zh) 2020-11-25 2020-11-25 道路下穿主线框架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3346A true CN112443346A (zh) 2021-03-05
CN112443346B CN112443346B (zh) 2022-10-14

Family

ID=74738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40005.0A Active CN112443346B (zh) 2020-11-25 2020-11-25 道路下穿主线框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43346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4323A (zh) * 2007-02-15 2008-08-20 蔡荣锋 长通道消防系统及方法
CN101297992A (zh) * 2008-01-07 2008-11-05 张建明 水雾排烟装置
CN104500123A (zh) * 2014-12-22 2015-04-08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长距离隧洞施工期快速通风排烟装置及方法
CN105604597A (zh) * 2016-02-24 2016-05-25 江苏苏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排风系统
CN109812290A (zh) * 2019-04-12 2019-05-28 李国栋 一种隧道智能消防系统
CN110761825A (zh) * 2019-11-08 2020-02-07 龙游欣沽通风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防火的隧道通风排烟系统
CN111173551A (zh) * 2020-02-28 2020-05-19 长安大学 一种隧道火灾烟气智能控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和安装方法
CN211314259U (zh) * 2019-11-25 2020-08-21 四川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一种公路隧道用于具有净化功能的排烟结构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44323A (zh) * 2007-02-15 2008-08-20 蔡荣锋 长通道消防系统及方法
CN101297992A (zh) * 2008-01-07 2008-11-05 张建明 水雾排烟装置
CN104500123A (zh) * 2014-12-22 2015-04-08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长距离隧洞施工期快速通风排烟装置及方法
CN105604597A (zh) * 2016-02-24 2016-05-25 江苏苏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排风系统
CN109812290A (zh) * 2019-04-12 2019-05-28 李国栋 一种隧道智能消防系统
CN110761825A (zh) * 2019-11-08 2020-02-07 龙游欣沽通风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防火的隧道通风排烟系统
CN211314259U (zh) * 2019-11-25 2020-08-21 四川公路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 一种公路隧道用于具有净化功能的排烟结构
CN111173551A (zh) * 2020-02-28 2020-05-19 长安大学 一种隧道火灾烟气智能控制系统及其工作方法和安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3346B (zh) 2022-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18074A (zh) 煤矿综掘工作面除尘系统
CN107185341A (zh) 一种高效建筑除尘装置
CN107974992A (zh) 一种建筑用除尘装置
CN208534530U (zh) 一种隧道自动喷淋装置
CN112443346B (zh) 道路下穿主线框架结构
CN112871876A (zh) 一种环保建筑施工设备
KR100885119B1 (ko) 무동력 물 뿌림 장치
CN205988651U (zh) 建筑除尘装置
CN208347819U (zh) 一种基于plc控制的三级除尘系统
CN107354900A (zh) 一种带有回收路面积水功能的洒水车
CN202689980U (zh) 一种打钻除尘装置
CN204952580U (zh) 一种风井竖向排风口湿式栅板过滤除尘脱硫装置
CN211447938U (zh) 一种预防火灾的水利工程安全设施
CN107961628A (zh) 建筑工地用空气净化装置
CN213527912U (zh) 一种降尘用喷雾装置
CN205424726U (zh) 一种道路照明洒水一体化装置
CN212336831U (zh) 一种新型钢结构厂房
CN208762978U (zh) 一种“捕雾”吸气电机
CN208762977U (zh) 一种“捕雾”式挑流泄洪防雾化装置
CN209040052U (zh) 多孔沥青路面吸尘装置
CN112413484A (zh) 一种具有净化功能的自清洁路灯
CN212731578U (zh) 一种土建施工粉尘收集装置
CN218421741U (zh) 一种密闭式喷淋降尘装置
CN117328930A (zh) 矿山开采用掘进巷道的除尘装置
CN219149637U (zh) 移动式除尘降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