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41106A - 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车辆转向器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车辆转向器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41106A
CN112441106A CN201910797620.5A CN201910797620A CN112441106A CN 112441106 A CN112441106 A CN 112441106A CN 201910797620 A CN201910797620 A CN 201910797620A CN 112441106 A CN112441106 A CN 1124411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body
steering wheel
tooth
upper shaft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9762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41106B (zh
Inventor
黄星晨
王鹏
纪金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9762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4110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41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11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411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411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7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with tilt adjustment; with tilt and axial adjus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Control In Accordance With Driving Conditions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车辆转向器和车辆,其中,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包括上轴体和下轴体,其中,上轴体用于与设置有方向盘的输入轴连接;下轴体用于与输出轴连接;上轴体在其轴向上可移位地设置,且上轴体在其移动方向上具有与下轴体相连接的连接位置,以及与下轴体相分离的分离位置;当上轴体处于连接位置时,上轴体能够带动下轴体转动,当上轴体处于分离位置时,上轴体能够通过自转的方式带动输入轴转动而实现对方向盘角度调节。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商用车在空载和满载行驶时,方向盘的角度位置存在差异,这样不仅降低了驾驶员的驾驶体验好感,而且会带来驾驶员对商用车的安全驾驶隐患的问题。

Description

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车辆转向器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车辆转向器和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商用车在装载货物或者卸载货物时,整车重量发生变化,商用车的整车姿态随之发生改变,而商用车的钢板弹簧在受外力作用变化时会产生变形,这样很容易导致转向器的输入轴发生偏转,由于输入轴上设置有方向盘,上述的问题会造成商用车在空载和满载时,方向盘的角度位置存在差异,这样不仅影响了驾驶员的驾驶体验,而且会带来驾驶员对商用车的安全驾驶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车辆转向器和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商用车在空载和满载行驶时,方向盘的角度位置存在差异,这样不仅降低了驾驶员的驾驶体验好感,而且会带来驾驶员对商用车的安全驾驶隐患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包括上轴体和下轴体,其中,上轴体用于与设置有方向盘的输入轴连接;下轴体用于与输出轴连接;上轴体在其轴向上可移位地设置,且上轴体在其移动方向上具有与下轴体相连接的连接位置,以及与下轴体相分离的分离位置;当上轴体处于连接位置时,上轴体能够带动下轴体转动,当上轴体处于分离位置时,上轴体能够通过自转的方式带动输入轴转动而实现对方向盘角度调节。
进一步地,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还包括执行器,执行器沿下轴体的轴向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下轴体上,执行器具有顶推驱动端,顶推驱动端用于将上轴体由连接位置顶推至分离位置,并能够驱动上轴体旋转预设角度。
进一步地,上轴体的与下轴体相对的一端具有主动驱动齿结构;下轴体的与上轴体相对的一端具有与主动驱动齿结构相啮合的从动驱动齿结构;执行器包括执行本体和设置在执行本体一端的顶推齿,顶推齿形成顶推驱动端,顶推齿的斜齿面与主动驱动齿结构的齿牙的斜齿面相贴合,以将上轴体向分离位置顶推的同时,驱动上轴体旋转预设角度。
进一步地,上轴体和下轴体均呈筒状,执行器设置在呈筒状的下轴体的内壁面上,且主动驱动齿结构的齿牙与从动驱动齿结构的齿牙相啮合,并向下轴体内凸出设置以与顶推齿配合。
进一步地,主动驱动齿结构的齿牙厚度大于或等于从动驱动齿结构的齿牙厚度与顶推齿的厚度之和。
进一步地,执行器为多个,多个执行器包括第一执行器和第二执行器,其中,第一执行器的顶推齿的斜齿面与主动驱动齿结构的齿牙的第一侧的斜齿面相贴合,以驱动上轴体沿第一方向旋转;第二执行器的顶推齿的斜齿面与主动驱动齿结构的齿牙的第二侧的斜齿面相贴合,以驱动上轴体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
进一步地,主动驱动齿结构呈环形,呈环形的主动驱动齿结构包括多个第一齿牙;从动驱动齿结构呈环形,呈环形的主动驱动齿结构包括多个第二齿牙,其中,多个第一齿牙的个数小于多个第二齿牙的个数,多个第二齿牙的个数为多个第一齿牙的个数的2倍,且预设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10度。。
进一步地,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还包括复位弹簧,复位弹簧设置在上轴体的远离下轴体的一端,以驱动上轴体向连接位置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转向器,包括依次驱动连接的输入轴、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和输出轴和摇臂,其中,输入轴上设置有方向盘,摇臂用于驱动车轮转向,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为上述的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体、车轮、方向盘和权利要求9中的车辆转向器,车轮通过车辆转向器的摇臂设置在车体上,方向盘设置在车辆转向器的输入轴上,当车体加载或减载时,方向盘发生角度偏转,车辆转向器通过控制输入轴转动,以使方向盘归正。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消除因车辆装载或卸载货物所导致的方向盘角度偏转问题,即实现了对方向盘的校正作用。
具体而言,通过在有方向盘的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设置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并使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的上轴体与输入轴连接,同时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的下轴体与输出轴连接,其中,上轴体在其轴向上可移动。
这样,当车辆正常运行过程中,上轴体处于与下轴体相连接的连接位置,上轴体带动下轴体转动,从而确保了设置有方向盘的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的稳定传动,保证车辆被可靠地操控。
当车辆加载或者减载过程中,方向盘会随输入轴发生偏转,此时,将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的上轴体调整至与下轴体相分离的分离位置,这样上轴体与下轴体失去传动连接关系,上轴体便能够以自转的方式带动输入轴转动,在输出轴保持不转动的前提下,确保方向盘能够有效地随输入轴转动,即实现对方向盘的角度进行调节,使得方向盘归正,不仅确保了车辆转向器的工作可靠性,提高了车辆的实用性,而且提升了驾驶员对车辆的驾驶体验好感,同时避免了因方向盘偏转角度过大对驾驶员驾驶车辆带来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安装有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的车辆转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上轴体;100、输入轴;20、下轴体;200、输出轴;30、执行器;11、主动驱动齿结构;21、从动驱动齿结构;31、执行本体;32、顶推齿;33、第一执行器;34、第二执行器;111、第一齿牙;211、第二齿牙;40、复位弹簧;300、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400、摇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商用车在空载和满载行驶时,方向盘的角度位置存在差异,这样不仅降低了驾驶员的驾驶体验好感,而且会带来驾驶员对商用车的安全驾驶隐患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车辆转向器和车辆,其中,车辆包括车体、车轮、方向盘以及上述和下述的车辆转向器,车轮通过车辆转向器的摇臂400设置在车体上,方向盘设置在车辆转向器的输入轴100上,当车体加载或减载时,方向盘发生角度偏转,车辆转向器通过控制输入轴100转动,以使方向盘归正。如图1所示,车辆转向器包括依次驱动连接的输入轴100、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300和输出轴200和摇臂400,其中,输入轴100上设置有方向盘,摇臂400用于驱动车轮转向,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300为上述和下述的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300。
如图1至图3所示,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300包括上轴体10和下轴体20,其中,上轴体10用于与设置有方向盘的输入轴100连接;下轴体20用于与输出轴200连接;上轴体10在其轴向上可移位地设置,且上轴体10在其移动方向上具有与下轴体20相连接的连接位置,以及与下轴体20相分离的分离位置;当上轴体10处于连接位置时,上轴体10能够带动下轴体20转动,当上轴体10处于分离位置时,上轴体10能够通过自转的方式带动输入轴100转动而实现对方向盘角度调节。
通过在有方向盘的输入轴100与输出轴200之间设置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并使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的上轴体10与输入轴100连接,同时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的下轴体20与输出轴200连接,其中,上轴体10在其轴向上可移动。
这样,当车辆正常运行过程中,上轴体10处于与下轴体20相连接的连接位置,上轴体10带动下轴体20转动,从而确保了设置有方向盘的输入轴100与输出轴200之间的稳定传动,保证车辆被可靠地操控。
当车辆加载或者减载过程中,方向盘会随输入轴100发生偏转,此时,将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的上轴体10调整至与下轴体20相分离的分离位置,这样上轴体10与下轴体20失去传动连接关系,上轴体10便能够以自转的方式带动输入轴100转动,在输出轴200保持不转动的前提下,确保方向盘能够有效地随输入轴100转动,即实现对方向盘的角度进行调节,使得方向盘归正,不仅确保了车辆转向器的工作可靠性,提高了车辆的实用性,而且提升了驾驶员对车辆的驾驶体验好感,同时避免了因方向盘偏转角度过大对驾驶员驾驶车辆带来的安全隐患。
如图3所示,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还包括执行器30,执行器30沿下轴体20的轴向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下轴体20上,执行器30具有顶推驱动端,顶推驱动端用于将上轴体10由连接位置顶推至分离位置,并能够驱动上轴体10旋转预设角度。这样,通过将执行器30沿下轴体20的轴向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下轴体20上,便于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利用执行器30的顶推驱动端将上轴体10由连接位置顶推至分离位置,确保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的上轴体10与下轴体20能够有效分离,进一步保证在下轴体20不转动的前提下,执行器30的顶推驱动端驱动上轴体10旋转预设角度,提高了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的操作便捷性。
如图2和图3所示,上轴体10的与下轴体20相对的一端具有主动驱动齿结构11;下轴体20的与上轴体10相对的一端具有与主动驱动齿结构11相啮合的从动驱动齿结构21;执行器30包括执行本体31和设置在执行本体31一端的顶推齿32,顶推齿32形成顶推驱动端,顶推齿32的斜齿面与主动驱动齿结构11的齿牙的斜齿面相贴合,以将上轴体10向分离位置顶推的同时,驱动上轴体10旋转预设角度。这样,通过主动驱动齿结构11与从动驱动齿结构21相啮合,提高了上轴体10与下轴体20的连接传动可靠性,此外,顶推齿32的斜齿面与主动驱动齿结构11的齿牙的斜齿面相贴合,确保顶推齿32的斜齿面与主动驱动齿结构11的齿牙的斜齿面之间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避免主动驱动齿结构11的齿牙因应力集中而损坏,而且通过顶推齿32的斜齿面与主动驱动齿结构11的齿牙的斜齿面相贴合,使得顶推齿32对主动驱动齿结构11的齿牙的顶推作用力可分解为沿上轴体10的轴向的竖直分力和沿上轴体10的径向的水平分力,进而确保上轴体10沿上轴体10的轴向向分离位置移动的同时还能够同步发生旋转,以实现对方向盘的校正作业。
如图2和图3所示,上轴体10和下轴体20均呈筒状,执行器30设置在呈筒状的下轴体20的内壁面上,且主动驱动齿结构11的齿牙与从动驱动齿结构21的齿牙相啮合,并向下轴体20内凸出设置以与顶推齿32配合。这样,通过将执行器30设置在呈筒状的下轴体20的内壁面上,提高了下轴体20的空间利用率,有利于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的小型化设计;此外,上轴体10和下轴体20均呈筒状,在确保有效设置主动驱动齿结构11和从动驱动齿结构21的同时,有利于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的轻量化设计,降低盘角度调节装置的加工制造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考虑到执行器30设置在呈筒状的下轴体20的内壁面上,可选地,主动驱动齿结构11的齿牙厚度大于或等于从动驱动齿结构21的齿牙厚度与顶推齿32的厚度之和,也就是说,从动驱动齿结构21的齿牙厚度与顶推齿32的厚度均小于主动驱动齿结构11的齿牙厚度,这样,当上轴体10处于与下轴体20相连接的连接位置时,从动驱动齿结构21的齿牙能够完全与主动驱动齿结构11的齿牙相啮合,确保上轴体10与下轴体20能够稳定连接;当需要对方向盘的角度进行调节时,执行器30的顶推齿32的斜齿面也能够与主动驱动齿结构11的齿牙的斜齿面相贴合,以对上轴体10提供顶推作用力,确保上轴体10能够与下轴体20有效分离,也就是说,上述的技术方案确保了主动驱动齿结构11的齿牙具有足够大的斜齿面面积,能够做到与从动驱动齿结构21的齿牙有效啮合,而确保上轴体10和下轴体20之间稳定传动,还能够确保与顶推齿32有效配合,而确保上轴体10被有效地顶推至分离位置;在上述过程中,从动驱动齿结构21的齿牙与顶推齿32均与主动驱动齿结构11的齿牙相互作业,且两者互不干涉,确保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300的工作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考虑到车辆在加载或减载过程中,方向盘偏转角度的方向不确定,本申请设置了执行器30为多个,多个执行器30包括第一执行器33和第二执行器34,其中,第一执行器33的顶推齿32的斜齿面与主动驱动齿结构11的齿牙的第一侧的斜齿面相贴合,以驱动上轴体10沿第一方向旋转;第二执行器34的顶推齿32的斜齿面与主动驱动齿结构11的齿牙的第二侧的斜齿面相贴合,以驱动上轴体10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这样,确保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300能够对不同偏转方向的方向盘进行有效地角度调节,从而使得方向盘能够及时归正,提高了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300的工作可靠性。
如图2和图3所示,主动驱动齿结构11呈环形,呈环形的主动驱动齿结构11包括多个第一齿牙111;从动驱动齿结构21呈环形,呈环形的主动驱动齿结构11包括多个第二齿牙211,其中,多个第一齿牙111的个数小于多个第二齿牙211的个数。这样,将主动驱动齿结构11和从动驱动齿结构21均设置成环形,确保了主动驱动齿结构11的齿牙与从动驱动齿结构21的齿牙相啮合的稳定性,从而在提高了上轴体10与下轴体20连接稳定性的同时,使得上轴体10与下轴体20之间能够稳定传动,保证上轴体10处于与下轴体20相连接的连接位置时,二者能够稳定地同步转动。不仅如此,上述结构形式的主动驱动齿结构11和从动驱动齿结构21,有利于减少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的耗材,提高了车辆的经济性。
此外,多个第一齿牙111的个数小于多个第二齿牙211的个数,在主动驱动齿结构11的齿牙与从动驱动齿结构21的齿牙处于啮合状态时,确保相邻的两个第一齿牙111之间存在一个或多个第二齿牙211,当上轴体10在执行器30的顶推作用下与下轴体20分离并旋转预设角度使得方向盘归正后,旋转预设角度的上轴体10从分离位置向与下轴体20相连接的连接位置运动,此时,第一齿牙111会与不同的第二齿牙211啮合配合,从而使得多个第二齿牙211替换工作,避免了特定的第二齿牙211长期受力,从而延长了从动驱动齿结构21的使用寿命,提升了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300的实用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当方向盘的角度归正之后,上轴体10从分离位置向与下轴体20相连接的连接位置运动,为了确保旋转预设角度后的上轴体10上的各主动驱动齿结构11的齿牙均能够受到下轴体20上的从动驱动齿结构21的齿牙的啮合作用力,优选地,多个第二齿牙211的个数为多个第一齿牙111的个数的2倍,且预设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10度。
优选地,多个第一齿牙111的个数为36个,预设角度为5度,这样,确保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每次的调节角度为5度,提高了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的调节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图示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执行器33和第二执行器34能够发生转换,当第一执行器33工作一次,即驱动主动驱动齿结构11沿第一方向旋转一个第二齿牙211的角度后,第一执行器33的顶推齿32的斜齿面便会与主动驱动齿结构11的齿牙的第二侧的斜齿面相贴合,也就是说,第一执行器33会变成第二执行器34,当该第一执行器33继续工作一次时,会驱动上轴体10沿第二方向旋转;相应的,第二执行器34会变成第一执行器33,也就是说,倘若需要使上轴体10始终沿第一方向旋转,需要第一执行器33和第二执行器34交替工作。
如图1至图3所示,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还包括复位弹簧40,复位弹簧40设置在上轴体10的远离下轴体20的一端,以驱动上轴体10向连接位置运动。这样,当上轴体10处于分离位置时,复位弹簧40被压缩积聚弹性势能,当方向盘归正之后,复位弹簧40为上轴体10提供弹性复位力,使得上轴体10在弹性复位力的作用下从分离位置向与下轴体20相连接的连接位置运动,确保车辆运行过程中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的上轴体10与下轴体20能够可靠连接,保证车辆被正常操控。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复位弹簧40能够承受一定的扭转力,输入轴100通过复位弹簧40与上轴体10连接,即复位弹簧40的两端分别与输入轴100和上轴体10焊接,提高了三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确保三者能够同步转动。
在本申请的一个未图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还包括传动套筒,传动套筒套设在上轴体10上并与上轴体10驱动连接,输入轴100与传动套筒连接以驱动传动套筒转动而带动上轴体10转动,复位弹簧40的第一端与上轴体10焊接,复位弹簧40的第二端与传动套筒内的限位结构抵接。这样,通过设置传动套筒,确保输入轴100、传动套筒和上轴体10三者能够同步转动;此外,将复位弹簧40的第一端与上轴体10焊接,复位弹簧40的第二端与传动套筒内的限位结构抵接,传动套筒能够对复位弹簧40起保护作用和轴向限位作用,本实施例中的复位弹簧40只为上轴体10提供沿上轴体10的轴向的弹性回复力,而不用承受扭转力。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轴体(10),所述上轴体(10)用于与设置有方向盘的输入轴(100)连接;
下轴体(20),所述下轴体(20)用于与输出轴(200)连接;
所述上轴体(10)在其轴向上可移位地设置,且所述上轴体(10)在其移动方向上具有与所述下轴体(20)相连接的连接位置,以及与所述下轴体(20)相分离的分离位置;当所述上轴体(10)处于所述连接位置时,所述上轴体(10)能够带动所述下轴体(20)转动,当所述上轴体(10)处于所述分离位置时,所述上轴体(10)能够通过自转的方式带动所述输入轴(100)转动而实现对所述方向盘角度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还包括执行器(30),所述执行器(30)沿所述下轴体(20)的轴向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所述下轴体(20)上,所述执行器(30)具有顶推驱动端,所述顶推驱动端用于将所述上轴体(10)由所述连接位置顶推至所述分离位置,并能够驱动所述上轴体(10)旋转预设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轴体(10)的与所述下轴体(20)相对的一端具有主动驱动齿结构(11);
所述下轴体(20)的与所述上轴体(10)相对的一端具有与所述主动驱动齿结构(11)相啮合的从动驱动齿结构(21);
所述执行器(30)包括执行本体(31)和设置在所述执行本体(31)一端的顶推齿(32),所述顶推齿(32)形成所述顶推驱动端,所述顶推齿(32)的斜齿面与所述主动驱动齿结构(11)的齿牙的斜齿面相贴合,以将所述上轴体(10)向所述分离位置顶推的同时,驱动所述上轴体(10)旋转所述预设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轴体(10)和所述下轴体(20)均呈筒状,所述执行器(30)设置在呈筒状的所述下轴体(20)的内壁面上,且所述主动驱动齿结构(11)的齿牙与所述从动驱动齿结构(21)的齿牙相啮合,并向所述下轴体(20)内凸出设置以与所述顶推齿(32)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驱动齿结构(11)的齿牙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从动驱动齿结构(21)的齿牙厚度与所述顶推齿(32)的厚度之和。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器(30)为多个,所述多个执行器(30)包括第一执行器(33)和第二执行器(34),其中,
所述第一执行器(33)的顶推齿(32)的斜齿面与所述主动驱动齿结构(11)的齿牙的第一侧的斜齿面相贴合,以驱动所述上轴体(10)沿第一方向旋转;
所述第二执行器(34)的顶推齿(32)的斜齿面与所述主动驱动齿结构(11)的齿牙的第二侧的斜齿面相贴合,以驱动所述上轴体(10)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动驱动齿结构(11)呈环形,呈环形的主动驱动齿结构(11)包括多个第一齿牙(111);
所述从动驱动齿结构(21)呈环形,呈环形的主动驱动齿结构(11)包括多个第二齿牙(211),其中,所述多个第一齿牙(111)的个数小于所述多个第二齿牙(211)的个数,所述多个第二齿牙(211)的个数为所述多个第一齿牙(111)的个数的2倍,且所述预设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10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还包括复位弹簧(40),所述复位弹簧(40)设置在所述上轴体(10)的远离所述下轴体(20)的一端,以驱动所述上轴体(10)向所述连接位置运动。
9.一种车辆转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驱动连接的输入轴(100)、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300)和输出轴(200)和摇臂(400),其中,所述输入轴(100)上设置有方向盘,所述摇臂(400)用于驱动车轮转向,所述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300)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车轮、方向盘和权利要求9中的所述的车辆转向器,所述车轮通过所述车辆转向器的摇臂(400)设置在所述车体上,所述方向盘设置在所述车辆转向器的输入轴(100)上,当所述车体加载或减载时,所述方向盘发生角度偏转,所述车辆转向器通过控制所述输入轴(100)转动,以使所述方向盘归正。
CN201910797620.5A 2019-08-27 2019-08-27 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车辆转向器和车辆 Active CN1124411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7620.5A CN112441106B (zh) 2019-08-27 2019-08-27 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车辆转向器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7620.5A CN112441106B (zh) 2019-08-27 2019-08-27 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车辆转向器和车辆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1106A true CN112441106A (zh) 2021-03-05
CN112441106B CN112441106B (zh) 2022-08-12

Family

ID=74740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97620.5A Active CN112441106B (zh) 2019-08-27 2019-08-27 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车辆转向器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41106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28050A (en) * 1979-08-10 1981-03-19 Aisin Seiki Co Ltd Adjusting device for angle of steering wheel
JP2003165447A (ja) * 2001-12-03 2003-06-10 Nissan Motor Co Ltd 操舵装置
JP2004009862A (ja) * 2002-06-06 2004-01-15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操舵装置
JP2006062527A (ja) * 2004-08-27 2006-03-09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の操舵装置
JP2008149748A (ja) * 2006-12-14 2008-07-03 Toyota Motor Corp 操舵装置
CN201105752Y (zh) * 2007-07-23 2008-08-27 四川省名山县长发工程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插销式可调角工程机械方向机
CN104192198A (zh) * 2014-09-22 2014-12-10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车辆转向操纵装置
CN109849872A (zh) * 2019-04-08 2019-06-07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电机驱动机械制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28050A (en) * 1979-08-10 1981-03-19 Aisin Seiki Co Ltd Adjusting device for angle of steering wheel
JP2003165447A (ja) * 2001-12-03 2003-06-10 Nissan Motor Co Ltd 操舵装置
JP2004009862A (ja) * 2002-06-06 2004-01-15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操舵装置
JP2006062527A (ja) * 2004-08-27 2006-03-09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の操舵装置
JP2008149748A (ja) * 2006-12-14 2008-07-03 Toyota Motor Corp 操舵装置
CN201105752Y (zh) * 2007-07-23 2008-08-27 四川省名山县长发工程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插销式可调角工程机械方向机
CN104192198A (zh) * 2014-09-22 2014-12-10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车辆转向操纵装置
CN109849872A (zh) * 2019-04-08 2019-06-07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电机驱动机械制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41106B (zh) 2022-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89175B2 (en) Modular dual wheel drive assembly, wheeled devices that include modular dual wheel drive assemblies and methods for moving and/or maneuvering wheeled devices using modular dual wheel drive assemblies
US5535843A (en) Traveling carriage
CN102745028B (zh) 用于安装充气轮胎的方法和装置
CN109476023B (zh) 可变刚度串联式弹性致动器
US11199249B2 (en) Actuator of an apparatus for level adjustment of a motor vehicle
CN101670581A (zh) 机器人手和具有该机器人手的人形机器人
CN112441106B (zh) 方向盘角度调节装置、车辆转向器和车辆
US6761772B2 (en) Workpiece support
KR100791615B1 (ko) 물체 이동 기구
CN112873248A (zh) 一种指根可转位的两爪柔性机械手
US11970202B2 (en) System for adjusting a resistive force against a relative translational movement between two telescopic elements
CN208498481U (zh) 驱动轮单元及自动搬送台车
DK171595B1 (da) Kugleenhed og kugledæk
DE2515763B2 (de) Vorrichtung zum Anlenken eines auf einer Konsole kugelgelenkig gelagerten Spiegelscheibenträgers eines fernverstellbaren Kraftfahrzeug-Rückblickspiegels
SE508679C2 (sv) Anordning för inbördes inställning av ledbara delar
US20170291269A1 (en) Drive shaft press
CN100392292C (zh) 蜗轮机构及搭载蜗轮机构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CN112248715B (zh) 自适应麦克纳姆轮及自动引导车
EP284577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esting crash avoidance technologies
CN108328257B (zh) 一种弹簧转向供给装置
CN100457015C (zh) 用于对一个湿擦拭器除湿的装置
CN106274563A (zh) 一种座椅角度调节器
CN116279881A (zh) 主动适应的双驱动磁吸爬壁机器人轮组及过渡方法
CN215043243U (zh) 一种新型机器人底盘及多元机器人
JP3164596U (ja) テーブルリフ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