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6928B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436928B CN112436928B CN202011321350.XA CN202011321350A CN112436928B CN 112436928 B CN112436928 B CN 112436928B CN 202011321350 A CN202011321350 A CN 202011321350A CN 112436928 B CN112436928 B CN 11243692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nnel
- wireless
- data packet
- physical
- frequency poi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57 mal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025261 Neoraja caerule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256 coordination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55 memory stor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08—Wavelet-divis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6—Selection of precoding matrices or codebooks, e.g. using matrices antenna weigh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H04L5/0035—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cooperative multipoint environ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涉及航天通信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数据包、无线资源和物理通道状态;判断当前无线双通道管理层的通道层级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是则所述通道层级分配所述无线资源,并通过所述物理通道发送所述数据包;否则调整所述通道层级,继续判断所述通道层级是否满足预设条件。通过采用此方法,能够在保证低时延的情况下提升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大大提升数据传输的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航天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等领域,高速数据总线有着广泛的应用,其相比传统民用通信系统而言,这些总线技术在可靠性和时延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一些成熟的技术标准包括:很早期的MIL-STD-1553B标准、基于光纤的FC-AE-1553草案、以太网的AFDX标准等。
有线介质对信号提供了稳定的通道,使得通信系统能够稳定的运行在各种环境中。然而有线介质也可能随着载体的震动或外部环境的变化而逐渐发生老化或故障,从而导致整个通信系统出现错误。尤其在商业航天领域,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正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这就对通信网络的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有线介质存在一定的重量和体积,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航天装备的有效载荷比,因此在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等领域更倾向于将有线介质替换为无线通信系统,应用无线通信系统总线技术示意图如图1所示,将航天器中各节点的之间的有线介质均替换成无线介质,由于去除了有线介质的约束,设备可以更加轻型化并且不会发生连接头老化或松动等现象。
一般地,在航空航天、武器装备上进行通信时,除了对通信介质有要求,还对通信的质量有一定要求。在传统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存在同时发送多个数据流的方法,例如利用多载波(OFDM、FBMC、F-OFDM、GFMC、SC-FDMA等方法)和多天线输入输出技术(MIMO)实现空分复用传输已经非常成熟,然而这种方法主要的目标是提升空间信道容量而非有限保证传输可靠性;而在差错控制方面,利用前向差错编码(FEC)和混合自动重传(HARQ)的方式能够保证数据包传输的一定可靠性,但是使用HARQ的方式尽管能够保障数据包的正确传输,但却会因为重传带来较大延迟。因此,亟需一种既能提升可靠性并保持低时延的近通信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线通信系统存在的传输可靠性差、延迟较大等问题。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
获取数据包、无线资源和物理通道状态;
判断当前无线双通道管理层的通道层级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是则所述通道层级分配所述无线资源,并通过所述物理通道发送所述数据包;否则调整所述通道层级,继续判断所述通道层级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具体包括:所述无线双通道管理层创建并管理至少两个无线通道,并与至少一个物理通道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无线双通道管理层对所述数据包进行复制,并通过所述物理通道发送复制后的数据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条件具体包括:所述通道层级与所述数据包的大小、所述无线资源的频点和/或载波和/或空间层的可用情况及所述物理通道的使用状态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匹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具体包括:所述通道层级将所述无线资源分配至不同频点,并通过至少一个物理通道发送所述数据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发送所述数据包时,若出现频点不可用的状态,则调整所述通道层级和频点使用情况,并通过至少一个物理通道发送所述数据包。
在一些实施例中,调整频点使用情况具体包括:将不同频点调整至可用的相同频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具体包括:所述通道层级将所述无线资源分配至相同频点,并通过至少一个物理通道发送所述数据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具体包括:所述通道层级将所述无线资源分配至相同频点,并通过不同空间层的处理方式实现在至少一个物理通道上发送所述数据包。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数据包、无线资源和物理通道状态;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无线双通道管理层的通道层级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判断模块判断是时,所述通道层级分配所述无线资源,并通过所述物理通道发送所述数据包;
调整模块,用于当所述判断模块判断否时,调整所述通道层级,并触发所述判断模块。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所述电子设备用于实现如前述各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计算装置执行时,可用来实现如前述各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可用来实现如前述各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判断当前无线双通道管理层的通道层级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来分配无线资源,并通过物理通道发送接收到的数据包;若出现不满足预设条件,通过调整通道层级保证数据包的传输,在保证低时延的情况下提升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大大提升数据传输的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公开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公开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应用无线通信系统总线技术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MIMO空间复用的传输方法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无线双通道控制器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双通道管理层和物理通道对数据包处理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双通道管理层和物理通道对数据包处理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双通道管理层和物理通道对数据包处理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双通道管理层和物理通道对数据包处理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双通道管理层和物理通道对数据包处理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通过示例阐述了本公开的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相关披露的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本公开显而易见的可以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中使用“系统”、“装置”、“单元”和/或“模块”术语,是用于区分在顺序排列中不同级别的不同部件、元件、部分或组件的一种方法。然而,如果其他表达式可以实现相同的目的,这些术语可以被其他表达式替换。
应当理解的是,当设备、单元或模块被称为“在……上”、“连接到”或“耦合到”另一设备、单元或模块时,其可以直接在另一设备、单元或模块上,连接或耦合到或与其他设备、单元或模块通信,或者可以存在中间设备、单元或模块,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例如,本公开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所列条目的任何一个和所有组合。
本公开所用术语仅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而非限制本公开范围。如本公开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一般说来,术语“包括”与“包含”仅提示包括已明确标识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而该类表述并不构成一个排它性的罗列,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也可以包含在内。
参看下面的说明以及附图,本公开的这些或其他特征和特点、操作方法、结构的相关元素的功能、部分的结合以及制造的经济性可以被更好地理解,其中说明和附图形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然而,可以清楚地理解,附图仅用作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并不意在限定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可以理解的是,附图并非按比例绘制。
本公开中使用了多种结构图用来说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各种变形。应当理解的是,前面或下面的结构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公开。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为准。
目前,在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等领域,高速数据总线有着广泛的应用,其相比传统民用通信系统而言,这些总线技术在可靠性和时延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一些成熟的技术标准包括:很早期的MIL-STD-1553B标准、基于光纤的FC-AE-1553草案、以太网的AFDX标准等。
有线介质对信号提供了稳定的通道,使得通信系统能够稳定的运行在各种环境中。然而有线介质也可能随着载体的震动或外部环境的变化而逐渐发生老化或故障,从而导致整个通信系统出现错误。尤其在商业航天领域,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正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这就对通信网络的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有线介质存在一定的重量和体积,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航天装备的有效载荷比。因此在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等领域更倾向于将有线介质替换为无线通信系统,应用无线通信系统总线技术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左侧为航天器中各个节点通过有线介质进行通信,右侧为将航天器中各节点的之间的有线介质均替换成无线介质,通过无线介质进行通信。由于去除了有线介质的约束,设备可以更加轻型化并且不会发生连接头老化或松动等现象。
一般地,在航空航天、武器装备上进行通信时,除了对通信介质有要求,还对通信的质量有一定要求。在传统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存在同时发送多个数据流的方法,例如利用多载波(OFDM、FBMC、F-OFDM、GFMC、SC-FDMA等方法)和多天线输入输出技术(MIMO)实现空分复用传输已经非常成熟,然而这种方法主要的目标是提升空间信道容量而非有限保证传输可靠性;而在差错控制方面,利用前向差错编码(FEC)和混合自动重传(HARQ)的方式能够保证数据包传输的一定可靠性,但是使用HARQ的方式尽管能够保障数据包的正确传输,但却会因为重传带来较大延迟。另外一种方法是5G通信协议中所使用的重复传输方法,在该方法中经过前向差错编码的数据包在发射端进行时间域的重复发送,而不是等待HARQ的反馈信息,此时虽然可以极大的提升传输可靠性,但在时域上的重复也意味着延迟的增大。
在无线高可靠通信方面,由国际电联ITU制定的5G地面通信系统指标中增加了高可靠、低时延的要求:端到端延迟1ms。然而,5G地面通信系统并不是针对上述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场景。因此,一种基于无线信号传输和接收的、具有低时延迟和高可靠性的、用于多节点现场通信的方法来替代传统的高可靠现场总线技术是本发明所关注的方向。
一般地,在有线介质高可靠通信的架构下,一般采用双通道热冗余的方式来保障传输的可靠性,这种方法简单而言就是通过两套独立的传输介质,例如光纤通道或双绞线通道,并在发送端将数据复制成两份,并从两个通道发送过去;在接收端,两个通道分别对应独立的解码器,并上报给判决模块,完成整个信号的传输。然而,由于本发明采用的是基于无线通信链路的方法,没有实体介质的概念,因此本发明提出的具有双通道热冗余特性的无线近场通信方法,能够相比现有技术大大提升可靠性并保持低时延的特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公开了现有技术中广泛使用的MIMO Spatial Multiplexing(空间复用)的传输方法示意图,具体如图2所示。图2中MIMO Processing可以使用发送分集(Transmitter Diversity)的方式,例如STBC、SFBC的编码方式,此时多个数据包必须为相同的数据包;或者MIMO Processing可以使用空间复用的方式,此时多个数据包可以为不同的数据包。然而,上述MIMO处理方法必须依赖于对信道信息的探测(Channel StateInformation),并根据信道信息对发送信号进行MIMO Processing。因此,如果使用MIMOProcessing的方式发送冗余数据包,则意味着信道无法始终满足双通道冗余收发的要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无线双通道控制器,该控制器负责在无介质的传输环境下创建并管理至少两个无线通道,用于发送相同的数据包;如图3所示,所述控制器包括发送端和接收端,其中发送端/接收端至少包括链路控制层、无线双通道管理层和至少一个物理通道(图中以2个物理通道为例),其中,无线双通道控制器与至少一个物理通道连接,物理通道与天线阵列连接;链路控制层可以使用各种成熟的通信协议,实现上层数据的分包组包、HARQ重传与差错控制、路由协议等功能。进一步地,链路控制层给出的数据包首先经过无线双通道管理层,无线双通道管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创建并维持一个无线的双通道,该双通道可以是建立在不同频点、不同载波或空间层(Spatial Layer)之上的通道,为了提供更为可靠的传输,还可以使用两个独立的硬件通道(物理通道1,物理通道2),与有介质的双通道结构保持一致;因此无线双通道管理层需要对数据包进行复制,并将复制后的数据包输入至物理通道中,并完成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双通道管理层还可以实现对物理通道的管理。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展示了双通道管理层和物理通道对数据包处理的示意图。基于所述无线通道接收到接受链路控制层传来的数据包后,依次经过无线通道及物理通道,即依次经过信道编码、MIMO预编码、载波分配、IFFT、CP增加及上变频后通过天线阵列将数据包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双通道管理层可以通过静态或半静态的方法创建,其主要目标是将无线资源划分成类似于有介质的通信通道一样的等同信道。各个通道的时延应尽可能保持一致,并且误码率应都满足设计指标。
在一些实施例中,无线双通道管理层汇总当前所有的无线资源,无线资源包括时间、频率或频点、空间层(spatial layer)三个维度。与传统调度方法最大化频谱的利用率不同,双通道管理层的作用主要是保障具有两个最可靠的两个无线通道。
具体地,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如图5所示,具体包括:
S101、获取数据包、无线资源和物理通道状态;
S102、判断当前无线双通道管理层的通道层级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是则所述通道层级分配所述无线资源,并通过所述物理通道发送所述数据包;否则调整所述通道层级,继续判断所述通道层级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具体包括:所述无线双通道管理层创建并管理至少两个无线通道,并与至少一个物理通道连接。
具体地,所述无线双通道管理层创建并管理两个通道,每个通道均可以包括无线通道和/或物理通道;具体地,两个通道可以共用一个无线通道或物理通道;或者任意无线通道或物理通道发生异常情况时,能够进行快速准确的衔接、变更或替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无线双通道管理层对所述数据包进行复制,并通过所述物理通道发送复制后的数据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条件具体包括:所述通道层级与所述数据包的大小、所述无线资源的频点和/或载波和/或空间层的可用情况及所述物理通道的可使用状态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匹配。
具体地,无线双通道管理层按照层级的方式来安排通道的资源调度。具体地,如果业务量(具体指数据包的大小)适中,最高级别的双通道建立在不同频点、不同硬件(物理通道)通路之上;如果业务量较大,无法满足最高级别的双通道时,双通道管理层将调整所述通道层级,即使用同一频点、不同子载波FDM、不同硬件通路的方式建立双通道;如果业务量进一步增大,双通道管理层将使用相同频点,不同空间层(spatial layer)的方式实现双通道;如果仍然无法满足要求,双通道管理层阻止当前业务的发送。在时间维度,无线双通道管理层首先规划相同时隙发送两个数据,在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安排前后时隙发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具体包括:所述通道层级将所述无线资源分配至不同频点,并通过至少一个物理通道发送所述数据包。
进一步地,在发送所述数据包时,若出现频点不可用的状态,则调整所述通道层级和频点使用情况,并通过至少一个物理通道发送所述数据包。
进一步地,调整频点使用情况具体包括:将不同频点调整至可用的相同频点。
具体地,如图6所示,为双通道管理层和物理通道对数据包处理的示意图。双通道管理层在T1时刻获得当前无线信道资源在两个频点上均可用,并且两个物理通道均工作正常,则调度在第一频点(f1)的一部分带宽(N1个子载波)以及第二频点(f2)的一部分带宽(N2个子载波)分别通过物理通道1和物理通道2发送。其中,图中a1,a2,…,aN(N为大于0的自然数)为源数据比特,即数据包,空白矩形框为OFDM符号,黑色矩形框为数据包发送所占的载波。
如图7所示,为双通道管理层和物理通道对数据包处理的示意图。在T2时刻,当双通道管理层获得当前无线信道资源仅在一个频点(例如f1频点)上可用,而另一个频道(例如f2频点)被占用或信道状态较差,但两个物理通道均可用。此时双通道管理层将通道层级下调,并将通道2的频点调整至f1,并在两个通道上发送数据包,此时由于两个物理通道均在f1频点,因此分配了不同的载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具体包括:所述通道层级将所述无线资源分配至相同频点,并通过至少一个物理通道发送所述数据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道层级将所述无线资源分配至相同频点的不同载波上。
具体地,如图8所示,为双通道管理层和物理通道对数据包处理的示意图。在T1时刻,发射端在两个物理通道上发送了两个数据包。此时使用异频点f1和f2或同频点f1。然而,在T2时刻,发射端识别通路异常,该异常可以通过外围电路对通信链路检测而得到。此时终端切换至单个通道的发射方式,此时两个通道只能建立在一个频点f1之上,两个数据包通过复制并分配到不同载波上实现双通道传输。
所述通道层级将所述无线资源分配至相同频点,并通过不同空间层的处理方式实现在至少一个物理通道上发送所述数据包。
进一步地,所述通道层级将所述无线资源分配至不同频点,通过空间复用的方式实现在一个物理通道上发送所述数据包。
具体地,如图9所示,为双通道管理层和物理通道对数据包处理的示意图。在TN时刻,只能通过一个通道发送数据包,并且频率资源不支持将两个数据包复制到不同载波的安排;发射端通过信道状态信息识别可以通过空间复用的方式发射两路数据;此时发射端将通过预编码,将数据通过不同的天线端口发送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包可以均在相同的时隙发送出去,也就是此时双通道的时延也是最小的。如果仍然无法实现双通道发送,则可以将一个数据包安排在下一时隙发送。此外,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以直接拓展到更多通道的情况。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得知,与传统的无线资源调度相比,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虽然浪费了一定的频谱效率,但是始终在当前频率和硬件资源约束下始终维持有两个通道(双通道热冗余)来发送相同的数据包。相比传统无线通信,上述方法的可靠性在信道变化或硬件通路受损的情况下仍然得到基本的保障。在兼容性方面,该方法可以直接移植广泛存在的基于实体介质的高可靠通信协议,例如FC-AE-1553,MIL-STD-1553B等。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200,如图10所示,包括:
获取模块201,用于获取数据包、无线资源和物理通道状态;
判断模块202,用于判断当前无线双通道管理层的通道层级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发送模块203,用于当所述判断模块202判断是时,所述通道层级分配所述无线资源,并通过所述物理通道发送所述数据包;
调整模块204,用于当所述判断模块202判断否时,调整所述通道层级,并触发所述判断模块。
参考图11,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示意图,该电子设备600包括:
存储器630以及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10;
其中,所述存储器630与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10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630中存储有可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632,所述指令632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10执行,以使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10执行本申请前述实施例中的方法。
具体地,处理器610和存储器630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中以通过总线640连接为例。处理器610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处理器610还可以为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芯片,或者上述各类芯片的组合。
存储器630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非暂态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级联渐进网络等。处理器6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630中的非暂态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632,从而执行处理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存储器630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处理器610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63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630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6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比如通过通信接口620)连接至处理器61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执行后执行本申请前述实施例中的方法。
前述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包括以存储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等信息的任何方式或技术来实现的物理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介质。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具体包括,但不限于,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闪存或其他固态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HD-DVD、蓝光(Blue-Ray)或其他光存储设备、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能用于存储所需信息且可以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介质。
尽管此处所述的主题是在结合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在计算机系统上的执行而执行的一般上下文中提供的,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还可结合其他类型的程序模块来执行其他实现。一般而言,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组件、数据结构和其他类型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此处所述的本主题可以使用其他计算机系统配置来实践,包括手持式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或可编程消费电子产品、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等,也可使用在其中任务由通过通信网络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执行的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位于本地和远程存储器存储设备的两者中。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本申请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方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原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综上所述,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判断当前无线双通道管理层的通道层级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来分配无线资源,并通过物理通道发送接收到的数据包;若出现不满足预设条件,通过调整通道层级保证数据包的传输,在保证低时延的情况下提升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大大提升数据传输的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公开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公开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Claims (7)
1.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数据包、无线资源和物理通道状态;
判断当前无线双通道管理层的通道层级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是则所述通道层级分配所述无线资源,并通过所述物理通道发送所述数据包;否则调整所述通道层级,继续判断所述通道层级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所述通道层级将所述无线资源分配至不同频点,并通过至少一个物理通道发送所述数据包;
在发送所述数据包时,若出现频点不可用的状态,则调整所述通道层级和频点使用情况,并通过至少一个物理通道发送所述数据包,调整频点使用情况具体包括:将不同频点调整至可用的相同频点;
若所述双通道管理层在T1时刻获得当前无线信道资源在两个频点上均可用,并且两个物理通道均工作正常,则分别调度两个频点的部分带宽分别通过两个物理通道发送;
若所述双通道管理层在T2时刻获得当前无线信道资源仅有一个可用频点,但两个物理通道均可用,则将通道层级下调,并将两个物理通道的频点调整至所述可用频点,并在两个物理通道上发送数据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所述无线双通道管理层创建并管理至少两个无线通道,并与至少一个物理通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无线双通道管理层对所述数据包进行复制,并通过所述物理通道发送复制后的数据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具体包括:所述通道层级与所述数据包的大小、所述无线资源的频点和/或载波和/或空间层的可用情况及所述物理通道的使用状态中的一种或多种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所述通道层级将所述无线资源分配至相同频点,并通过至少一个物理通道发送所述数据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所述通道层级将所述无线资源分配至相同频点,并通过不同空间层的处理方式实现在至少一个物理通道上发送所述数据包。
7.一种数据传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数据包、无线资源和物理通道状态;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当前无线双通道管理层的通道层级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判断模块判断是时,所述通道层级分配所述无线资源,并通过所述物理通道发送所述数据包;
调整模块,用于当所述判断模块判断否时,调整所述通道层级,并触发所述判断模块;
所述通道层级将所述无线资源分配至不同频点,并通过至少一个物理通道发送所述数据包;
在发送所述数据包时,若出现频点不可用的状态,则调整所述通道层级和频点使用情况,并通过至少一个物理通道发送所述数据包,调整频点使用情况具体包括:将不同频点调整至可用的相同频点;
若所述双通道管理层在T1时刻获得当前无线信道资源在两个频点上均可用,并且两个物理通道均工作正常,则分别调度两个频点的部分带宽分别通过两个物理通道发送;
若所述双通道管理层在T2时刻获得当前无线信道资源仅有一个可用频点,但两个物理通道均可用,则将通道层级下调,并将两个物理通道的频点调整至所述可用频点,并在两个物理通道上发送数据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21350.XA CN112436928B (zh) | 2020-11-23 | 2020-11-23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21350.XA CN112436928B (zh) | 2020-11-23 | 2020-11-23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36928A CN112436928A (zh) | 2021-03-02 |
CN112436928B true CN112436928B (zh) | 2023-11-03 |
Family
ID=74692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321350.XA Active CN112436928B (zh) | 2020-11-23 | 2020-11-23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436928B (zh)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06380A (zh) * | 2014-07-17 | 2016-02-03 | 炬力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其装置和应用 |
CN105703891A (zh) * | 2014-11-28 | 2016-06-22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CN106936557A (zh) * | 2017-03-23 | 2017-07-07 | 江苏中科羿链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信道资源分配方法 |
CN108809594A (zh) * | 2017-05-05 | 2018-11-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CN109587052A (zh) * | 2019-01-30 | 2019-04-05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多链路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10663206A (zh) * | 2017-03-23 | 2020-01-07 |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 在移动通信网络的无线电接入网的实体之间的可靠数据分组传输 |
WO2020029699A1 (zh) * | 2018-08-10 | 2020-02-13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发送端 |
WO2020034758A1 (zh) * | 2018-08-15 | 2020-02-20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多通道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11345078A (zh) * | 2018-01-11 | 2020-06-26 |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相关方面 |
CN111727613A (zh) * | 2018-02-09 | 2020-09-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30545B (zh) * | 2015-07-31 | 2020-08-11 |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确定信道质量的方法及其装置 |
US11451272B2 (en) * | 2018-03-21 | 2022-09-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recoding patterns for shared channel transmission repetition |
-
2020
- 2020-11-23 CN CN202011321350.XA patent/CN11243692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06380A (zh) * | 2014-07-17 | 2016-02-03 | 炬力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其装置和应用 |
CN105703891A (zh) * | 2014-11-28 | 2016-06-22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CN106936557A (zh) * | 2017-03-23 | 2017-07-07 | 江苏中科羿链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信道资源分配方法 |
CN110663206A (zh) * | 2017-03-23 | 2020-01-07 |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 在移动通信网络的无线电接入网的实体之间的可靠数据分组传输 |
CN108809594A (zh) * | 2017-05-05 | 2018-11-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CN111345078A (zh) * | 2018-01-11 | 2020-06-26 |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及其相关方面 |
CN111727613A (zh) * | 2018-02-09 | 2020-09-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WO2020029699A1 (zh) * | 2018-08-10 | 2020-02-13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发送端 |
WO2020034758A1 (zh) * | 2018-08-15 | 2020-02-20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多通道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9587052A (zh) * | 2019-01-30 | 2019-04-05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多链路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Huawei, HiSilicon.R1-1708150 "Slot based scheduling for data channels".3GPP tsg_ran\WG1_RL1.2017,(TSGR1_89),全文. * |
基于优先级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方法;姜戬;刘敏;徐刚;马建;张冬梅;;计算机工程(第24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36928A (zh) | 2021-03-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507747B (zh) | 信息发送和接收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 |
US9912569B2 (en) |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a set of hard-real time applications within a network | |
JP2022520612A (ja) | 情報を伝送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112953803B (zh) | 机载冗余网络数据传输方法 | |
IL269497B2 (en) |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JP2014239521A (ja) | チャネルボンディングを用いたネットワーク上のデータ送信 | |
CN112436930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BR112012016637B1 (pt) | Método para transmissão de retorno de informação de estado de canal e equipamento usuário | |
CN112583636B (zh) | 一种政务网络切片的构造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US11108669B2 (en) | Hierarchical multi-tier throughput assignment for a shared throughput satellite network | |
CN113472646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节点、网络管理器及系统 | |
US8121036B2 (en) | Wireless mesh network for inter-component data communications in satellite systems | |
US20110261682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ynamic lane information in multi-lane based ethernet | |
US11387962B2 (en) |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2436928B (zh)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
US7099654B1 (en) | High speed wireless sensor, server and storage networks | |
US12081415B2 (en) | Enabling data exchange between first and seco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 having different data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 |
Nebat et al. | Resequencing considerations in parallel downloads | |
US9083620B2 (en) | Network group management system | |
CN112436929B (zh) | 一种混合双通道热冗余近场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 |
Pietrabissa et al. | Dynamic uplink frame optimization with adaptive coding and modulation in DVB‐RCS2 satellite networks | |
KR20120123709A (ko) | 통신 노드 장치,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들에 이용되는 목적지 수신 인터페이스 선택 방법 | |
CN112436917A (zh) |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
Zhang et al. | Distributed channel-assignment and scheduling algorithm for multi-channel networks | |
WO2018116965A1 (ja) |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