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6576B - 一种唤醒电路的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唤醒电路的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36576B
CN112436576B CN202110100501.7A CN202110100501A CN112436576B CN 112436576 B CN112436576 B CN 112436576B CN 202110100501 A CN202110100501 A CN 202110100501A CN 112436576 B CN112436576 B CN 1124365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ke
signal
circuit
charging
capaci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0050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36576A (zh
Inventor
何昕东
张成林
平定钢
刘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Fute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Ev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Ev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Ev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0050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365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36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65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365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65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1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the charging station and the vehicle
    • B60L53/14Conductive energy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唤醒电路的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涉及充电控制技术领域,缓解了预约充电时唤醒电路唤醒方法单一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检测所述唤醒电路当前的充电模式;如果所述充电模式是插枪唤醒模式,控制所述第一唤醒电路根据所述CP信号生成第一唤醒信号;如果所述充电模式是充电唤醒模式,控制所述第二唤醒电路根据所述CP信号生成第二唤醒信号。

Description

一种唤醒电路的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充电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唤醒电路的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智能化越来越成为其重要特征,预约充电由于可以利用峰谷电降低充电成本、调节电网负荷正逐步成为电动汽车必备功能。
整车唤醒信号包括KL15唤醒(发动机点火信号唤醒),CC唤醒(用于确认充电枪与电动汽车连接状态,并明确充电电缆可承受的最大电流)、CP信号唤醒、整车报文唤醒,充电桩可以控制的仅有CP信号,因此预约充电通过CP信号变化来实现。当充电枪插入充电座后,CP信号为”插枪有效”信号,即CP信号由低电平信号转化为高电平信号,进而生成唤醒信号,并根据唤醒信号唤醒电路。
但是,当对电动汽车进行预约充电等操作时,现有的电路不能实现该操作,所以,现有的电路仅能实现插枪唤醒方法,唤醒方法单一,不能满足电动汽车的多种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唤醒电路的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以缓解预约充电时唤醒电路唤醒方法单一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唤醒电路的控制方法,所述唤醒电路包括:第一唤醒电路及第二唤醒电路,所述第一唤醒电路及所述第二唤醒电路的输入端均输入CP信号;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唤醒电路当前的充电模式;
如果所述充电模式是插枪唤醒模式,控制所述第一唤醒电路根据所述CP信号生成第一唤醒信号;
如果所述充电模式是充电唤醒模式,控制所述第二唤醒电路根据所述CP信号生成第二唤醒信号。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如果所述充电模式是插枪唤醒模式,控制所述第一唤醒电路根据所述CP信号生成第一唤醒信号的步骤,包括:
当充电枪插入用于充电的充电座后,接收CP信号转化后的高电平信号;
控制所述第一唤醒电路根据所述高电平信号生成第一唤醒信号。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如果所述充电模式是充电唤醒模式,控制所述第二唤醒电路根据所述CP信号生成第二唤醒信号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充电模式是充电唤醒模式,接收所述CP信号转化后的PWM信号;
控制所述第二唤醒电路根据所述PWM信号生成第二唤醒信号。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唤醒电路包括:储能单元及第一开关单元,所述储能单元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管,所述控制所述第一唤醒电路根据所述高电平信号生成第一唤醒信号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第一电容接收到所述高电平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电容向所述第一开关管传输所述高电平信号;
当所述第一开关管接收到所述高电平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开通,并生成第一唤醒信号。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接收所述CP信号转化后的PWM信号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CP信号是高电平信号时,接收所述高电平信号转化后的PWM信号;或者,
当所述CP信号是低电平信号时,接收所述低电平信号转化后的PWM信号。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二唤醒电路包括:储能单元、充电单元、第二开关单元及第三开关单元,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包括第三开关管、第二电容及第三电容;当所述高电平信号转化为PWM信号时,所述控制所述第二唤醒电路根据所述PWM信号生成第二唤醒信号的步骤,包括:
当第一电容接收到所述PWM信号时,控制第一电容向所述第二开关管传输所述PWM信号;
当所述第二开关管接收到所述PWM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开通;
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和所述充电单元向所述第三开关单元传输所述PWM信号;
当所述第三开关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电容及所述第三电容接收到所述PWM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三开关管开通,并生成第二唤醒信号。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当所述低电平信号转化为PWM信号时,所述控制所述第二唤醒电路根据所述PWM信号生成第二唤醒信号的步骤,包括:
当第一电容接收到所述PWM信号时,控制第一电容向充电单元传输所述PWM信号;
当充电单元接收到所述PWM信号时,控制充电单元向第三开关单元传输所述PWM信号;
当第三开关单元中的第二电容及第三电容接收到所述PWM信号时,控制第三开关管开通,并生成第二唤醒信号。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及第三开关管均是由MOS管或者三极管组成。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唤醒电路的控制装置,所述唤醒电路包括:第一唤醒电路及第二唤醒电路,所述第一唤醒电路及所述第二唤醒电路的输入端均输入CP信号;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唤醒电路当前的充电模式;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如果所述充电模式是插枪唤醒模式,控制所述第一唤醒电路根据所述CP信号生成第一唤醒信号;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如果所述充电模式是充电唤醒模式,控制所述第二唤醒电路根据所述CP信号生成第二唤醒信号。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第一方面所述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运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运行指令在被处理器调用和运行时,所述计算机可运行指令促使所述处理器运行上述的第一方面所述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唤醒电路的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能够检测所述唤醒电路当前的充电模式;如果所述充电模式是插枪唤醒模式,控制所述第一唤醒电路根据CP信号生成第一唤醒信号;如果充电模式是充电唤醒模式,控制所述第二唤醒电路根据CP信号生成第二唤醒信号。本方案中,由于插枪唤醒模式下,可以控制第一唤醒电路产生相应的第一唤醒信号,充电唤醒模式下,可以控制第二唤醒电路产生相应的第二唤醒信号,所以,可以利用第一唤醒信号唤醒整体充电模块,或者利用第二唤醒信号唤醒整体充电模块,实现了基于双唤醒电路唤醒整体充电模块的多种唤醒方式,便于用户对整体充电模块进行预约充电,缓解了预约充电时唤醒电路唤醒方法单一的技术问题。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唤醒电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唤醒电路的整体电路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唤醒电路中的第一唤醒电路的电路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唤醒电路中的第二唤醒电路的电路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唤醒电路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其他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目前,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智能化越来越成为其重要特征,预约充电由于可以利用峰谷电降低充电成本、调节电网负荷正逐步成为电动汽车必备功能。整车唤醒信号包括KL15唤醒(发动机点火信号唤醒),CC唤醒(用于确认充电枪与电动汽车连接状态,并明确充电电缆可承受的最大电流)、CP信号唤醒、整车报文唤醒,充电桩可以控制的仅有CP信号,因此预约充电通过CP信号变化来实现。当充电枪插入充电座后,CP信号为”插枪有效”信号,即CP信号由低电平信号转化为高电平信号,进而生成唤醒信号,并根据唤醒信号唤醒电路。但是,当对电动汽车进行预约充电等操作时,现有的电路不能实现该操作,所以,现有的电路仅能实现插枪唤醒方法,唤醒方法单一,不能满足电动汽车的多种需求。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唤醒电路的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通过该方法可以缓解预约充电时唤醒电路唤醒方法单一的技术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进一步地介绍。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唤醒电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中,该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如图1所示,唤醒电路包括:第一唤醒电路及第二唤醒电路,第一唤醒电路及第二唤醒电路的输入端均输入CP信号;该方法包括:
步骤S110,检测唤醒电路当前的充电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唤醒电路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例如,用于电动设备充电的充电机等。
步骤S120,如果充电模式是插枪唤醒模式,控制第一唤醒电路根据CP信号生成第一唤醒信号;
在本步骤中,当用户插上充电枪,电子设备则会切换成插枪唤醒模式,所以能够检测到当前的充电模式是插枪唤醒模式,并控制第一唤醒电路根据输入端输入的CP信号生成第一唤醒信号。
步骤S130,如果充电模式是充电唤醒模式,控制第二唤醒电路根据CP信号生成第二唤醒信号。
在本步骤中,当用户预约充电时,电子设备则会切换成充电唤醒模式,所以能够检测到当前的充电模式是充电唤醒模式,并控制第二唤醒电路根据输入端输入的CP信号生成第二唤醒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检测唤醒电路当前的充电模式;如果充电模式是插枪唤醒模式,控制第一唤醒电路根据CP信号生成第一唤醒信号;如果充电模式是充电唤醒模式,控制第二唤醒电路根据CP信号生成第二唤醒信号。本方案中,由于插枪唤醒模式下,可以控制第一唤醒电路产生相应的第一唤醒信号,充电唤醒模式下,可以控制第二唤醒电路产生相应的第二唤醒信号,所以,可以利用第一唤醒信号唤醒整体充电模块,或者利用第二唤醒信号唤醒整体充电模块,实现了基于双唤醒电路唤醒整体充电模块的多种唤醒方式,便于用户对整体充电模块进行预约充电,缓解了预约充电时唤醒电路唤醒方法单一的技术问题。
下面对上述步骤进行详细介绍。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上述步骤S120,可以控制第一唤醒电路根据CP信号生成第一唤醒信号。作为一个示例,上述步骤S120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当充电枪插入用于充电的充电座后,接收CP信号转化后的高电平信号;
步骤b),控制第一唤醒电路根据高电平信号生成第一唤醒信号。
对于上述步骤a),当充电枪插入用于充电的充电座后,接收输入的CP信号,CP信号由低电平转化为高电平信号。
对于上述步骤b),电子设备可以控制第一唤醒电路根据高电平信号生成第一唤醒信号,第一唤醒信号是WAKE端输出的下降沿脉冲。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充电枪插入用于充电的充电座后,接收CP信号转化后的高电平信号;控制第一唤醒电路根据高电平信号生成第一唤醒信号。所以,电子设备可以在插枪唤醒模式下,利用第一唤醒电路产生第一唤醒信号,进而,利用第一唤醒信号唤醒整体充电模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上述步骤S130,可以控制第二唤醒电路根据CP信号生成第二唤醒信号。作为一个示例,上述步骤S130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c),若充电模式是充电唤醒模式,接收CP信号转化后的PWM信号;
步骤d),控制第二唤醒电路根据PWM信号生成第二唤醒信号。
对于上述步骤c),若充电模式是充电唤醒模式,接收输入的CP信号,然后CP信号转化为PWM信号。
对于上述步骤d),控制第二唤醒电路根据PWM信号生成第二唤醒信号,第二唤醒信号是WAKE端输出的下降沿脉冲。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充电模式是充电唤醒模式,接收CP信号转化后的PWM信号;控制第二唤醒电路根据PWM信号生成第二唤醒信号。所以,电子设备可以在充电唤醒模式下,利用第二唤醒电路产生第二唤醒信号,进而,利用第二唤醒信号唤醒整体充电模块。
示例性的,图2显示的是唤醒电路的整体电路图,包括:第二开关单元110,充电单元120,第三开关单元130,储能单元140,第一开关单元150;图3显示的是唤醒电路的第一唤醒电路的电路图,包括:储能单元140及第一开关单元150,储能单元140及第一开关单元150构成第一唤醒电路;图4显示的是唤醒电路的第二唤醒电路的电路图,包括:第二开关单元110、充电单元120、第三开关单元130及储能单元140,第二开关单元110、充电单元120、第三开关单元130及储能单元140构成第二唤醒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储能单元及第一开关单元生成第一唤醒信号。作为一个示例,如图3所示,第一唤醒电路包括:储能单元140及第一开关单元150,储能单元140包括第一电容C3,第一开关单元150包括第一开关管S3,上述步骤b)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e),当第一电容接收到高电平信号时,控制第一电容向第一开关管传输高电平信号;
步骤f),当第一开关管接收到高电平信号时,控制第一开关管开通,并生成第一唤醒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储能单元140还包括二极管D3,电阻R8及电阻R9,第一开关单元150还包括电阻R10、电容C4及电阻R11。
对于上述步骤e),当第一唤醒电路的输入端输入CP信号时,由储能单元140接收CP信号,并将CP信号能量存储在第一电容C3中,作为第一开关单元150的能量来源,所以,当第一电容C3接收到高电平信号时,控制第一电容C3向电容C4及第一开关管S3传输高电平信号。
对于上述步骤f),当CP信号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的瞬间,电容C4相当于短路,此时电容C3中的CP信号能量使第一开关管S3开通,将WAKE拉低输出第一唤醒信号;当CP信号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一段时间后,由于电容C4的阻隔作用,电容C3中的CP信号能量不能传递到电阻R11两端,导致第一开关管S3关断,WAKE信号重新恢复为低电平。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电容接收到高电平信号时,控制第一电容向第一开关管传输高电平信号;当第一开关管接收到高电平信号时,控制第一开关管开通,并生成第一唤醒信号。所以,当CP信号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的瞬间,电容C4相当于短路,电容C3中的CP信号能量可以直接使第一开关管S3开通,进而控制第一唤醒电路输出第一唤醒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高电平信号转化为PWM信号,或者,将低电平信号转化为PWM信号。作为一个示例,上述步骤c)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c1),当CP信号是高电平信号时,接收高电平信号转化后的PWM信号;或者,
步骤c2),当CP信号是低电平信号时,接收低电平信号转化后的PWM信号。
对于上述步骤c1),当CP信号是高电平信号时,可以将高电平信号转化为PWM信号,进而接收PWM信号。
对于上述步骤c2),当CP信号是低电平信号时,可以将低电平信号转化为PWM信号,进而接收PWM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CP信号是高电平信号时,接收高电平信号转化后的PWM信号;或者,当CP信号是低电平信号时,接收低电平信号转化后的PWM信号。所以,电子设备不仅可以将高电平信号转化为PWM信号,还能将低电平信号转化为PWM信号,从而可以接收转化的PWM信号,进而利用PWM信号生成第二唤醒信号,实现了针对唤醒信号的多种产生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储能单元140、充电单元120、第二开关单元110及第三开关单元130生成第二唤醒信号。作为一个示例,第二唤醒电路包括:储能单元140、充电单元120、第二开关单元110及第三开关单元130,第二开关单元110包括第二开关管S1,第三开关单元包括第三开关管S2、第二电容C1及第三电容C2;当高电平信号转化为PWM信号时,上述步骤d)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d1),当第一电容接收到PWM信号时,控制第一电容向第二开关管传输PWM信号;
步骤d2),当第二开关管接收到PWM信号时,控制第二开关管开通;
步骤d3),控制第二开关单元和充电单元向第三开关单元传输PWM信号;
步骤d4),当第三开关单元中的第二电容及第三电容接收到PWM信号时,控制第三开关管开通,并生成第二唤醒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储能单元140包括二极管D3,电阻R8及电阻R9,第二开关单元110还包括二极管D1、电阻R1及电阻R2,充电单元120还包括电阻R3及二极管D2,第三开关单元130还包括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1及电容C2。
对于上述步骤d1),当第二唤醒电路的输入端输入CP信号时,由储能单元140接收CP信号,并将CP信号能量存储在第一电容C3中,作为第三开关单元130的能量来源,所以,当CP信号由高电平转化为PWM信号时,控制第一电容C3向第二开关管S1传输PWM信号。
对于上述步骤d2)和步骤d3),当CP信号为PWM中的高电平时,第二开关单元110中的第二开关管S1开通,第二开关单元110与充电单元120共同作用将储能单元140中CP信号能量传递到第三开关单元130中。
对于上述步骤d4),当第三开关单元130中的电容C1及电容C2均接收到PWM信号时,控制第三开关单元130中的第三开关管S2开通,将WAKE信号拉低,并控制第二唤醒电路输出第二唤醒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电容接收到PWM信号时,控制第一电容向第二开关管传输PWM信号;当第二开关管接收到PWM信号时,控制第二开关管开通;控制第二开关单元和充电单元向第三开关单元传输PWM信号;当第三开关单元中的第二电容及第三电容接收到PWM信号时,控制第三开关管开通,并生成第二唤醒信号。所以,当高电平信号转化为PWM信号时,可以控制第二开关单元、充电单元及储能单元将CP信号能量传递至第三开关单元,进而控制第二唤醒电路输出第二唤醒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储能单元140、充电单元120及第三开关单元130生成第二唤醒信号。作为一个示例,当低电平信号转化为PWM信号时,上述步骤d)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d5),当第一电容接收到PWM信号时,控制第一电容向充电单元传输PWM信号;
步骤d6),当充电单元接收到PWM信号时,控制充电单元向第三开关单元传输PWM信号;
步骤d7),当第三开关单元中的第二电容及第三电容接收到PWM信号时,控制第三开关管开通,并生成第二唤醒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当CP信号为PWM中的低电平时,第二开关单元110中的第二开关管S1关断,储能单元140中第一电容C3中的CP信号能量通过充电单元120中电阻R3及二极管D2传递到第三开关单元130的电容C1及电容C2中。当CP信号由低电平转化为PWM信号时,第三开关单元130中的电容C1及电容C2均接收到PWM信号,第三开关单元130中的第三开关管S2开通,将WAKE信号拉低,并输出第二唤醒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电容接收到PWM信号时,控制第一电容向充电单元传输PWM信号;当充电单元接收到PWM信号时,控制充电单元向第三开关单元传输PWM信号;当第三开关单元中的第二电容及第三电容接收到PWM信号时,控制所第三开关管开通,并生成第二唤醒信号。所以,当低电平信号转化为PWM信号时,可以控制充电单元及储能单元将CP信号能量传递至第三开关单元,进而控制第二唤醒电路输出第二唤醒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利用有源器件或无源器件组成开关管。基于此,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及第三开关管均是由MOS管或者三极管组成。
图5提供了一种唤醒电路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唤醒电路包括:第一唤醒电路及第二唤醒电路,第一唤醒电路及第二唤醒电路的输入端均输入CP信号。如图5所示,唤醒电路的控制装置500包括:
检测模块501,用于检测唤醒电路当前的充电模式;
第一生成模块502,用于如果充电模式是插枪唤醒模式,控制第一唤醒电路根据CP信号生成第一唤醒信号;
第二生成模块503,用于如果充电模式是充电唤醒模式,控制第二唤醒电路根据CP信号生成第二唤醒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生成模块具体用于: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当充电枪插入用于充电的充电座后,接收CP信号转化后的高电平信号;
第三生成模块,用于控制第一唤醒电路根据高电平信号生成第一唤醒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生成模块具体用于: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若充电模式是充电唤醒模式,接收CP信号转化后的PWM信号;
第四生成模块,用于控制第二唤醒电路根据PWM信号生成第二唤醒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唤醒电路包括:储能单元及第一开关单元,储能单元包括第一电容,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三生成模块用于:
当第一电容接收到高电平信号时,控制第一电容向第一开关管传输高电平信号;
当第一开关管接收到高电平信号时,控制第一开关管开通,并生成第一唤醒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接收模块用于:
当CP信号是高电平信号时,接收高电平信号转化后的PWM信号;或者,
当CP信号是低电平信号时,接收低电平信号转化后的PWM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唤醒电路包括:储能单元、充电单元、第二开关单元及第三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单元包括第三开关管、第二电容及第三电容;当高电平信号转化为PWM信号时,第四生成模块用于:
当第一电容接收到PWM信号时,控制第一电容向第二开关管传输PWM信号;
当第二开关管接收到PWM信号时,控制第二开关管开通;
控制第二开关单元和充电单元向所述第三开关单元传输PWM信号;
当第三开关单元中的第二电容及第三电容接收到PWM信号时,控制第三开关管开通,并生成第二唤醒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低电平信号转化为PWM信号时,第四生成模块用于:
当第一电容接收到PWM信号时,控制第一电容向充电单元传输PWM信号;
当充电单元接收到PWM信号时,控制充电单元向第三开关单元传输PWM信号;
当第三开关单元中的第二电容及第三电容接收到PWM信号时,控制第三开关管开通,并生成第二唤醒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及第三开关管均是由MOS管或者三极管组成。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唤醒电路的控制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唤醒电路的控制方法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也能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600包括存储器601、处理器602,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步骤。
参见图6,电子设备还包括:总线603和通信接口604,处理器602、通信接口604和存储器601通过总线603连接;处理器602用于执行存储器601中存储的可执行模块,例如计算机程序。
其中,存储器601可能包含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604(可以是有线或者无线)实现该系统网元与至少一个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使用互联网,广域网,本地网,城域网等。
总线603可以是ISA总线、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6中仅用一个双向箭头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其中,存储器601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602在接收到执行指令后,执行所述程序,前述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揭示的过程定义的装置所执行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602中,或者由处理器602实现。
处理器602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602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6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简称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601,处理器602读取存储器601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对应于上述唤醒电路的控制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运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运行指令在被处理器调用和运行时,所述计算机可运行指令促使所述处理器运行上述唤醒电路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唤醒电路的控制装置可以为设备上的特定硬件或者安装于设备上的软件或固件等。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方法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前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均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再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唤醒电路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唤醒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唤醒电路包括:第一唤醒电路及第二唤醒电路,所述第一唤醒电路及所述第二唤醒电路的输入端均输入CP信号;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唤醒电路当前的充电模式;
如果所述充电模式是插枪唤醒模式,控制所述第一唤醒电路根据所述CP信号生成第一唤醒信号;
如果所述充电模式是充电唤醒模式,控制所述第二唤醒电路根据所述CP信号生成第二唤醒信号;
所述如果所述充电模式是插枪唤醒模式,控制所述第一唤醒电路根据所述CP信号生成第一唤醒信号的步骤,包括:
当充电枪插入用于充电的充电座后,接收CP信号转化后的高电平信号;
控制所述第一唤醒电路根据所述高电平信号生成第一唤醒信号;
所述第一唤醒电路包括:储能单元及第一开关单元,所述储能单元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管,所述控制所述第一唤醒电路根据所述高电平信号生成第一唤醒信号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第一电容接收到所述高电平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电容向所述第一开关管传输所述高电平信号;
当所述第一开关管接收到所述高电平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开通,并生成第一唤醒信号;
所述如果所述充电模式是充电唤醒模式,控制所述第二唤醒电路根据所述CP信号生成第二唤醒信号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充电模式是充电唤醒模式,接收所述CP信号转化后的PWM信号;
控制所述第二唤醒电路根据所述PWM信号生成第二唤醒信号;
所述接收所述CP信号转化后的PWM信号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CP信号是高电平信号时,接收所述高电平信号转化后的PWM信号;或者,
当所述CP信号是低电平信号时,接收所述低电平信号转化后的PWM信号;
所述第二唤醒电路包括:储能单元、充电单元、第二开关单元及第三开关单元,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包括第三开关管、第二电容及第三电容;当所述高电平信号转化为PWM信号时,所述控制所述第二唤醒电路根据所述PWM信号生成第二唤醒信号的步骤,包括:
当第一电容接收到所述PWM信号时,控制第一电容向所述第二开关管传输所述PWM信号;
当所述第二开关管接收到所述PWM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开通;
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和所述充电单元向所述第三开关单元传输所述PWM信号;
当所述第三开关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电容及所述第三电容接收到所述PWM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三开关管开通,并生成第二唤醒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唤醒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低电平信号转化为PWM信号时,所述控制所述第二唤醒电路根据所述PWM信号生成第二唤醒信号的步骤,包括:
当第一电容接收到所述PWM信号时,控制第一电容向充电单元传输所述PWM信号;
当充电单元接收到所述PWM信号时,控制充电单元向第三开关单元传输所述PWM信号;
当第三开关单元中的第二电容及第三电容接收到所述PWM信号时,控制第三开关管开通,并生成第二唤醒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唤醒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及第三开关管均是由MOS管或者三极管组成。
4.一种唤醒电路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唤醒电路包括:第一唤醒电路及第二唤醒电路,所述第一唤醒电路及所述第二唤醒电路的输入端均输入CP信号;所述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唤醒电路当前的充电模式;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如果所述充电模式是插枪唤醒模式,控制所述第一唤醒电路根据所述CP信号生成第一唤醒信号;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如果所述充电模式是充电唤醒模式,控制所述第二唤醒电路根据所述CP信号生成第二唤醒信号;
第一生成模块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当充电枪插入用于充电的充电座后,接收CP信号转化后的高电平信号;
第三生成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唤醒电路根据所述高电平信号生成第一唤醒信号;
所述第一唤醒电路包括:储能单元及第一开关单元,所述储能单元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三生成模块用于:
当所述第一电容接收到所述高电平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电容向所述第一开关管传输所述高电平信号;
当所述第一开关管接收到所述高电平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开通,并生成第一唤醒信号;
第二生成模块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若所述充电模式是充电唤醒模式,接收所述CP信号转化后的PWM信号;
第四生成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唤醒电路根据所述PWM信号生成第二唤醒信号;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
当所述CP信号是高电平信号时,接收所述高电平信号转化后的PWM信号;或者,
当所述CP信号是低电平信号时,接收所述低电平信号转化后的PWM信号;
所述第二唤醒电路包括:储能单元、充电单元、第二开关单元及第三开关单元,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单元包括第三开关管、第二电容及第三电容;当所述高电平信号转化为PWM信号时,第四生成模块用于:
当第一电容接收到所述PWM信号时,控制第一电容向所述第二开关管传输所述PWM信号;
当所述第二开关管接收到所述PWM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二开关管开通;
控制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和所述充电单元向所述第三开关单元传输所述PWM信号;
当所述第三开关单元中的所述第二电容及所述第三电容接收到所述PWM信号时,控制所述第三开关管开通,并生成第二唤醒信号。
5.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运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运行指令在被处理器调用和运行时,所述计算机可运行指令促使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100501.7A 2021-01-26 2021-01-26 一种唤醒电路的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4365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00501.7A CN112436576B (zh) 2021-01-26 2021-01-26 一种唤醒电路的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00501.7A CN112436576B (zh) 2021-01-26 2021-01-26 一种唤醒电路的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6576A CN112436576A (zh) 2021-03-02
CN112436576B true CN112436576B (zh) 2021-05-07

Family

ID=746972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00501.7A Active CN112436576B (zh) 2021-01-26 2021-01-26 一种唤醒电路的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365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76700B (zh) * 2021-05-26 2022-11-01 西安领充创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机系统以及充电机唤醒休眠控制方法
CN113258765B (zh) * 2021-06-17 2021-10-15 浙江富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唤醒电路及包括其的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48760B2 (en) * 2000-09-21 2008-03-25 O2Micro International Limited Power management topologies
CN109094392B (zh) * 2018-07-20 2024-02-02 上海思致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交流充电唤醒电路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6576A (zh) 2021-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36576B (zh) 一种唤醒电路的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8777033B (zh) 基于共享租赁设备的共享充电宝租借方法及其终端设备
CN110682822B (zh) 一种充放电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3118188A (zh) 应用心跳周期调整方法及装置、终端
CA2925229A1 (en) Storage device and recoverable system for storing operation data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JP2009140138A (ja) 電源装置
CN112867120A (zh) 低功耗控制系统、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34819B (zh) 基于dc-dc的低压供电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1708513A (zh) 一种伪随机数种子生成方法及相关产品
JP2016123238A (ja) 蓄電装置及び蓄電装置の制御方法
US7764209B2 (en) Parallel data output control circuit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11475343A (zh) 计算机状态断电恢复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1751102B (zh) 开机信号产生装置
CN108232346B (zh) 一种充电方法及装置
CN112701709B (zh) 基站的电源控制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4859792A (zh) 一种can唤醒源的识别系统及方法
CN108679793B (zh) 控制装置、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869856A (zh) 一种多电压时序控制电路
CN114253198B (zh) 一种电动汽车evcc控制系统的控制电路
CN109100564B (zh) 一种信号波动检测电路
CN110794947A (zh) 一种服务器前端电源的监测电路及服务器
CN220188618U (zh) 电压检测装置及加热器控制器
CN110568916A (zh) 一种设备充电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11669348U (zh) 连接检测系统
CN116093885B (zh) 一种应用于航模电子调速器的低压保护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3300 No. 505, Wenchang Road, Dipu street, Anji County,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self declaration)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Fut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00 1-5 / F, building 5, 6 xiyuanjiu Road, Xihu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EV-TECH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