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6032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36032A
CN112436032A CN202010622121.5A CN202010622121A CN112436032A CN 112436032 A CN112436032 A CN 112436032A CN 202010622121 A CN202010622121 A CN 202010622121A CN 112436032 A CN112436032 A CN 1124360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pixel
pixels
row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2212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36032B (zh
Inventor
刘明星
王煜
马天
赵栋
邵静
邵阳
彭兆基
李俊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2212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360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360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603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8867 priority patent/WO2022001311A1/zh
Priority to TW110116461A priority patent/TWI763475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360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60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2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the areas of the RGB subpixels being differ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和多个透光预留区,多个子像素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多个第二子像素以及多个第三子像素,其中一个第二子像素和一个透光预留区相邻设置组成一个组合区;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第一像素行和多个第二像素行,各第一像素行和各第二像素行间隔交替排布;在每个第一像素行中排布有多个第一子像素和多个组合区,各第一子像素和各组合区在第一像素行中间隔交替排布,在每个第二像素行中排布有多个第三子像素;其中,在两个相邻的第一像素行中,位于一个第一像素行中的组合区与位于另一个第一像素行中的组合区的排布结构不同且两者旋转90度后的结构相同。上述的显示面板有利于降低混色风险和色偏。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显示面板的分辨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具有显示质量高等优点,高分辨率显示面板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通常,可以通过减小子像素的尺寸和减小子像素间的间距来提高显示装置的分辨率。然而,子像素的尺寸和子像素之间的间距的减小对制作工艺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会导致显示装置的制作工艺的难度和制作成本增加。
子像素渲染(Sup-Pixel Rendering,SPR)技术可以利用人眼对不同色彩子像素的分辨率的差异,改变常规的红、绿、蓝三色子像素简单定义一个像素的模式,通过不同的像素间共享某些位置分辨率不敏感颜色的子像素,用相对较少的子像素,模拟实现相同的像素分辨率表现能力,从而降低制作工艺的难度和制作成本。
此外,屏下显示区域设置感光器件也越来越广泛,例如,在屏下显示区域设置指纹识别器件。其中,指纹图像获取的感光器件可以包括光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中可以包括多个像素点,该多个像素点可以分别接收物体不同位置反射的光信号,并将入射光线转换成电信号,从而生成物体的图像。因此,像素点接收的光信号的进光量以及对比度均会影响生成物体的图像质量。如此,对显示面板的透光性也具有一定的要求,进一地为像素排布结构的设计增加了难度。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便于改善显示面板的透光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和多个透光预留区,所述多个子像素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多个第二子像素以及多个第三子像素,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子像素和一个所述透光预留区相邻设置组成一个组合区;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第一像素行和多个第二像素行,各所述第一像素行和各所述第二像素行间隔交替排布;在每个所述第一像素行中排布有多个所述第一子像素和多个所述组合区,各所述第一子像素和各所述组合区在所述第一像素行中间隔交替排布,在每个所述第二像素行中排布有多个第三子像素;其中,在两个相邻的第一像素行中,位于一个所述第一像素行中的组合区与位于另一个所述第一像素行中的组合区的排布结构不同且两者旋转90度后的结构相同。
在本申请中,通过将透光预留区与第二子像素组成一个组合区,并在正面排布结构中对组合区的结构进行调整打破常规的设置方式,进而实现在不同行/列中第二子像素和透光预留区的非规则排布,从而有利于在实现高分辨率的同时,有效改善彩边现象并提高显示面板的透光性。
在一实施例中,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像素行中的所述第一子像素沿所述第一像素行的延伸方向错位排布;
在一实施例中,分别位于不同所述第一像素行中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像素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排布;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三子像素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排布在两个所述第一子像素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像素行的延伸方向相交。
在一实施例中,在同一所述第一像素行中各所述第一子像素和各所述第二子像素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
在一实施例中,在同一所述第一像素行中,各所述第一子像素的中心位于第一直线上,各所述第二子像素的中心位于第二直线上,所述第一直线平行于所述第二直线。
在一实施例中,在同一所述第二像素行中的所述第三子像素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
在一实施例中,在同一所述第二像素行中的所述第三子像素的中心连线呈规律的波浪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像素和所述第三子像素均为具有长轴和短轴的规则图形或者不规则图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像素的长轴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和/或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子像素的长轴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像素具有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边和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边;优选地,所述第一子像素为菱形或正方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像素和所述第三子像素为矩形或类矩形。
在一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长轴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第二子像素,以及长轴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第三子像素不在同一行;
在一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二方向,长轴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子像素,以及长轴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第三子像素不在同一行。
在一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长轴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第二子像素和任意所述第一子像素不在同一行;
在一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二方向,长轴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第二子像素和任意所述第一子像素不在同一行。
在一实施例中,在同一所述第二像素行中,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三子像素的长轴方向不同。
在一实施例中,相邻四个所述第三子像素的中心连线形成虚拟四边形,所述虚拟四边形的最小内角大于60°,小于90°。
在一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排布在同一行上的各所述第一子像素的中心点不在同一直线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子像素为具有长轴和短轴的规则图形或者不规则图形;每个所述第三子像素沿其长轴方向的两侧或沿其短轴方向的两侧具有两个所述第一子像素,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子像素位于第三子像素的长轴方向的两侧时,两者的间距为d1;两个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三子像素短轴方向的两侧时,两者的间距为d2,其中d1大于d2。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像素排布结构中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单元和多个第二像素单元,各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和各所述第二像素单元在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像素单元整体旋转90度后的镜像结构与所述第一像素单元的结构相同;
其中,所述像素单元包括一个所述第一子像素、两个所述第二子像素,以及一个所述组合区;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子像素和一个所述第三子像素位于同一行,另一个所述第三子像素和所述组合区位于另一行;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另一行中,所述第二子像素位于所述另一个第二子像素和所述透光预留区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在同一个像素单元中,所述第二子像素和所述第三子像素的长轴方向相同。
根据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像素排布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像素单元的排布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第二像素单元的排布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显示矩阵的像素排布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重复单元的排布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像素排布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应当理解,尽管本文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和另一个元件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二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背景技术所述,OLED显示面板为电流驱动,需要有像素驱动电路连接OLED器件,为OLED器件提供驱动电流而发光。OLED器件至少包括阳极、阴极和位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有机发光材料。以顶发光的OLED显示面板为例,有机发光材料由于稳定性差,无法使用传统的刻蚀工艺进行图案化,取而代之的是使用配有掩膜板的蒸镀工艺。将有机发光材料置于真空环境中,通过加热使得有机材料蒸发或者升华。蒸发有机材料的腔体和待蒸镀的阵列基板之间设置有掩模板,掩模板上设置有对应于需要蒸镀区域的开口,不需要蒸镀的区域则没有开口。蒸发或者升华的有机材料分子通过开口附着到待蒸镀的阵列基板上,从而直接形成图案化的有机材料层。对应蒸镀各个子像素发光材料层的掩模板为精细金属掩模板(FMM,Fine Metal Mask)简称精细掩模板,受制于精细掩模板开口的尺寸、开口之间间距的尺寸限制以及张网的难度,现有技术的像素排布使得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像素密度(PPI,pixel per inch,下称像素密度)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为解决上述的问题,相关技术中利用渲染像素技术(SPR,Sub Pixel Rendering)来提升显示面板的分辨率。如图1所示,采用非渲染的像素包括三个子像素,而采用渲染的像素仅包括2个子像素,因此可以在子像素不变的情况下像素的个数提升了50%,进而提升了分辨率。然而渲染像素技术中每个像素仅包括2个子像素,其为了实现全彩色显示需要向旁边的子像素借用其不能显示的颜色。因此,该类像素排布结构进行显示时,由于在行方向和/或列方向上各个颜色的子像素的数量有差异,或显示边缘的子像素的凸出程度不同,会导致在画面边缘出现彩边,影响显示质量。
与此同时,为使显示面板具有较好的发光效果,子像素的排布期望更均匀,且将相邻的同色子像素设计为共用一个掩膜板开口,从而增加掩膜板的开口面积,降低对位难度。但是,采用该种像素排布结构的显示面板在显示时会出现人眼难以将相邻的同色子像素清晰分辨,导致视觉上合二为一的情况发生而产生颗粒感,影响显示质量。
此外,为使终端设备实现更多的功能,屏下显示区域设置感光器件也越来越广泛,例如,在屏下显示区域设置指纹识别器件。其中,指纹图像获取的感光器件可以包括光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中可以包括多个像素点,该多个像素点可以分别接收物体不同位置反射的光信号,并将入射光线转换成电信号,从而生成物体的图像。因此,像素点接收的光信号的进光量以及对比度均会影响生成物体的图像质量。如此,对显示面板的透光性也具有一定的要求,进一地为像素排布结构的设计增加了难度。
为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种,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较佳地改善上述问题。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附图,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域10和非显示区域20,显示区域10通过多个子像素来显示图像。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区域10可以为矩形,非显示区域20环绕显示区域10设置,当然,显示区域10和非显示区域20的形状和布置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的示例,例如,当显示面板100用于佩戴在用户上的可穿戴设备时,显示区域10可以具有像手表一样的圆形形状;当显示基板用于车辆上进行显示时,显示区域10及非显示区域20可采用例如圆形、多边形或其他形状。显示区域10设有发射不同颜色光的多个子像素,子像素表征为用于发射光的最小单元(例如,显示面板100的最小可寻址单元)。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像素单元的排布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二像素单元的排布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重复单元的像素排布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显示矩阵的排布示意图;图7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像素排布结构的局部排布示意图。
本申请公开的至少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和多个透光预留区,其中多个子像素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12、多个第二子像素14和多个第三子像素16a、16b。第一子像素12、第二子像素14、第三子像素16a、16b可以分别为蓝色发光子像素、红色发光子像素和绿色发光子像素中的一种。应当理解的是,不同颜色光具有不同的波长,波长越高意味着光的能量越高,能量高的光容易引起有机发光材料的衰变,使得发射能量高的光子的子像素更容易衰减。公知地,蓝光波长相较于红光波长和绿光波长短,因此,蓝光的能量更高,发射蓝光的有机发光材料更容易发生衰变,导致像素单元中发出的光容易偏红,造成白光色偏现象。且,每个子像素发射的光通过微腔效应在阳极和阴极之间重复反射和再反射,进行放大和相长干涉,光的亮度增加,色偏情况进一步被放大。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蓝色的子像素的发光面积大于红色的子像素和绿色的子像素的发光面积,这样,可以一定程度降低因发射不同颜色光的有机发光材料衰减速率不同而造成的显示不良。需要指出,一些实施方式中,绿色的子像素的发光面积可以与红色的子像素的发光面积相等,但由于人眼相较于红光对绿光比较敏感,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绿色的子像素的发光面积可以小于红色的子像素的发光面积,在此不作限定。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第一像素行和多个第二像素行,各所述第一像素行和各所述第二像素行间隔交替排布;在每个所述第一像素行中排布有多个所述第一子像素和多个所述组合区,其中所述组合区包括相邻设置的一个所述第二子像素和一个所述透光预留区。各所述第一子像素和各所述组合区在所述第一像素行中间隔交替排布,在每个所述第二像素行中排布有多个第三子像素;其中,在两个相邻的第一像素行中,位于一个所述第一像素行中的组合区与位于另一个所述第一像素行中的组合区的排布结构不同且两者旋转90度后的结构相同。例如,如图5及图6所示,第一子像素为蓝色的子像素,第二子像素为红色的子像素,第三子像素为绿色的子像素。以行方向为参照,奇数行为第一像素行,偶数行为第二像素行。在奇数行中,也即第一像素行中,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子像素与多个所述组合区(含第二子像素和透光预留区),各所述第一子像素和各所述组合区在所述第一像素行中间隔交替排布,在所述第一像素行中,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子像素被一个所述组合区隔开,任意两个相邻的组合区被一个所述第一子像素隔开。
其中,在两个相邻的第一像素行中,位于一个所述第一像素行中的组合区与位于另一个所述第一像素行中的组合区的排布结构不同且两者旋转90度后的结构相同。例如,继续参阅图5及图6,在一个第一像素行的组合区包括一个第二子像素R1和透光预留区Z,位于相邻的另一个第一像素行的组合区包括一个第二子像素R2和透光预留区Z。其中包括一个第二子像素R1和透光预留区Z的组合区和包括一个第二子像素R2和透光预留区Z的组合区结构不同且两者旋转90度后的结构相同。偶数行中,也即第二像素行中,包括多个所述第三子像素。
特别说明的是,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像素行的延伸方向可以平行于水平行方向或竖直列方向,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像素行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为与水平行方向和竖直列方向相交的方向。
特别说明的是,所述透光预留区为允许光透过的区域,在本发明中将第二子像素和透光预留区组合后进行排布,有利于在不影响显示效果的情况下,提升屏下感光器件接收的光信号的进光量。
在一实施例中,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像素行中的所述第一子像素沿所述第一像素行的延伸方向错位排布。例如,如图5及图6所示,在一个第一像素行中包括有多个第一子像素B1,在另一个第一像素行中包括有多个第一子像素B2,所述第一子像素B1和所述第二子像素B2错位排布,也即第一子像素B1和所述第一子像素B2不位于同一列上。在图5和图6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分别位于不同所述第一像素行中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像素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排布,继续参阅图5及图6,以行方向为参照,第一子像素B1和位于相邻的行的两个第一子像素B2相邻,其中,一个第一子像素B2和相邻的第一子像素B1沿第一方向X排布;另一个第一子像素B2和相邻的所述第一子像素B1沿第二方向Y排布。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像素行的延伸方向相交。具体而言,例如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像素行方向为图示的水平左右方向图示的上下竖直方向为列方向,此时,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为相对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呈角度倾斜相交的方向。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三子像素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排布在两个所述第一子像素之间;例如,如图5及图6所示,任意一个第三子像素G11、G12、G21、G22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排布的两侧包括两个第一子像素B1和B2。
在一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任意两个第一子像素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三子像素;在四个相邻设置的第三子像素之间设置有一个组合区,该组合区包括邻近设置的一个第二子像素和透光预留区。
可以理解,像素排布结构直接决定着显示效果,为保证显示均匀,各子像素通常会沿着行方向和列方向呈一定规则尽可能均匀排布,但现有的像素排布结构也容易出现彩边和视觉颗粒感。采用前述的像素排布结构,可以兼顾子像素的排列均匀性、紧密度和子像素之间的间距,在三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有利于降低混色风险、改善彩边,和视觉颗粒感。例如,当形成显示矩阵时,各子像素受前述的限制条件而错开排布,避免发射同种颜色光的子像素单独排成一列,改善了显示边缘的彩边问题。且,错开排布的子像素使位于显示面板圆角处的子像素更能匹配圆角设计,即位于边缘的子像素的边缘连线在圆角处的平滑过渡,与圆角的弧度相切或相吻合,进而改善圆角处的锯齿问题。此外,采用前述的像素排布结构,可以适当拉大同一像素单元中的同色子像素的距离,如将人眼敏感的第三子像素16a和16b的距离适当拉大,而将第一子像素12和第二子像素14设置为彼此靠拢,可以避免显示时人眼敏感子像素无法分辨而识别为一个造成的显示颗粒感。
还值得强调的是,屏下感光器件接收的光信号的进光量以及对比度均会影响生成物体的图像质量,采用其他像素排布结构的显示面板,虽然可透光区域较多,使总体的透光面积无差异,但在特定区域内连续的透光区域的面积较小,无法满足屏下感光器件正常工作所需的光透过率。采用前述的像素排布的限制条件,四个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三子像素G11、G12、G13和G14之间设置有一个组合区,组合区中设有透光预留区,有利于实现诸如屏下摄像的显示屏的制作。
示例地,该像素排布结构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单元和多个第二像素单元。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彼此相邻,且多个第一像素单元与多个第二像素单元在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上间隔排布。例如,如图5及图6所示,在第一方向X上,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交替间隔排布,在第二方向Y上,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交替间隔排布。也就是说,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一像素单元由一个第二像素单元间隔开来,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二像素单元由一个第一像素单元间隔开来。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如图5及图6所示,第一方向与行方向的夹角为45°,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垂直,与列方向的夹角为45°。
进一步地,如图3及图4所示,在一个像素单元内,包括一个第一子像素12、两个第三子像素16a、16b和一个前述的组合区,前述的组合区包括一个第二子像素14和透光预留区。沿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子像素12和一个所述第三子像素16a位于同一行,另一个所述第三子像素16b和所述组合区位于另一行。例如,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一个第一像素单元内,第一子像素B1和一个第三子像素G11沿第一方向位于同一行,另一个第三子像素G12和前述的组合区位于另一行。对应地,一个第二像素单元内,第一子像素B2和一个第三子像素G21沿第二方向位于同一行,另一个第三子像素G22和组合区沿第二方向位于同一行。较佳地,在所述另一行中,该第二子像素R1/R2位于另一个第三子像素G12/G22和该透光预留区之间。如此,使像素单元内的子像素排布紧凑、均匀,有利于显示效果的提高。
特别地,第二像素单元整体旋转预定角度后与所述第一像素单元中各子像素结构成镜像对称。也就是说,第一像素单元中的子像素和第二像素单元中的同色子像素的形状、大小(发光面积)相同,第二像素单元整体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预定角度后的子像素结构与第一像素单元中的结构镜像对称。其中,所述的预定角度大于0°,小于360°,例如,图4所示的第二像素单元整体旋转90°后沿第一方向与图3所示的第一像素单元结构成镜像对称。如此,不仅使在行方向或列方向避免发射同种颜色光的子像素单独排成一列,且弱化了位于同一行或列的子像素的凸出程度,进一步地改善了显示边缘的彩边问题。且同时还可以有效改善色偏,例如,可以将第三子像素设置为人眼敏感颜色的子像素,如绿色的子像素,每一个绿色的子像素均可由红色的子像素和蓝色的子像素围绕,从而使用混色更为均匀,改善了色偏。此外,第二像素单元中各子像素结构旋转预定角度后与第一像素单元中各子像素结构成镜像对称,还可以尽可能使相邻的像素单元之间能够形成面积较大的透光预留区Z,有利于提高屏下感光器件的采光面积。
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的子像素结构也可以相同,在此不作限定。也就是说,像素排布结构中的最小重复单元即为一个像素单元。
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个像素单元内,具有以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的各自中心为顶点构成的面积不重叠的共边三角形。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子像素12位于两个第三子像素16a、16b中心连线c的一侧,第二子像素14位于两个第三子像素16a、16b中心连线c的另一侧。第一子像素12、第三子像素16、第二子像素14中心依次连线形成虚拟四边形,第一子像素12、其中一个第三子像素16a和第二子像素14的中点连线构成第一三角形(图未标),第一子像素12、其中另一个第三子像素16b和第二子像素14的中心连线构成第二三角形。第一三角形和第二三角形以第一子像素12的中心和第二子像素14的中心连线d作为共同边,且两个三角形彼此面积不重叠。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例中,共边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如此,使像素结构的子像素排布较为均匀,有利于提高显示效果。
至少存在共边三角形的共边的两端顶点之一在与该顶点相对的对边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对边上,且该投影与两个第三子像素16a、16b的中心不重合。例如,如图3所示,第一三角形和第二三角形以第一子像素12和第二子像素14的中心连线d共边,第二子像素14的中心(中心连线d的一个顶点)在与其相对的对边e(第一子像素12的中心和其中一个第三子像素16a的中心连线)上的投影位于对边e上。且该投影位于第一子像素12的中心和该第三子像素16a的中心之间,也即与该第三子像素16a的中心不重合。对应地,第一子像素12的中心(中心连线d的另一个顶点)在与其相对的对边b(第二子像素14和另一个第三子像素16b的中心连线)上的投影位于对边b上。且该投影位于第二子像素14的中心和另一个第三子像素16b的中心之间,也即与该第三子像素16b的中心不重合。作为一种较佳地实施方式,该共边三角形的共边上的顶点在该顶点对边上的投影接近或者位于所述对边的中心点上。如此,使子像素的排布较为均匀,避免彩边现象的出现,有利于显示质量的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共边顶点在对边的投影是指,该顶点沿垂直于该顶点的对边方向上在所述对边上的投影,也即,经过该顶点且与该顶点的对边垂直的垂线和该对边的交点即是前述的顶点在对边的投影。例如,如图3所示,第一三角形和第二三角形的共边d的一个顶点为第二子像素14的中心,经过第二子像素14的中心且垂直于与其相对的对边e的垂线,与该对边e的交点即为前述的顶点在与其相对的对边上的投影。
其中,第三子像素的中心位于第一像素单元中第二子像素中心和与该第一像素单元相邻的第二像素单元中的第二子像素的中心连线的外侧。换言之,一个像素单元中的第三子像素的中心位于其所在像素单元中第二子像素的中心和与之相邻的另一像素单元中的第二子像素的中心连线的外侧。例如,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及图6,第一像素单元中的第二子像素R1的中心和与第一像素单元相邻的第二像素单元中的第二子像素R2的中心的连线,与第一像素单元中的第三子像素G11的中心和第三子像素G12的中心错开,且第三子像素G11的中心和第三子像素G12的中心位于前述的连线的延长线的两侧。需要说明的是,子像素的中心位于中心连线的外侧是指,子像素的中心与中心连线错开,例如,子像素的中心位于中心连线的一侧。
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第一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可以分别为蓝色的子像素和红色的子像素,第三子像素可以为绿色的子像素,相较于蓝色和红色的子像素,绿色的子像素的发光面积较小。如图3所示,同一像素单元中,第一子像素12的中心和第二子像素14的中心的连线d,和两个第三子像素16a、16b的中心连线c的长度不等。容易理解,通常发射不同颜色光的子像素的发光面积大小不同,例如,蓝色的子像素的发光面积大于红色的子像素和绿色的子像素的发光面积大小。通过将中心连线d的长度设计为与中心连线c的长度不等,可以保证第一子像素12和第二子像素14之间的间距,以及两个第三子像素16a、16b的间距满足预设条件,以尽可能使各子像素紧密排列,且改善敏感颜色子像素的分布均匀性,提高视觉上的分辨率,提升显示质量。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4所示,一个像素单元中,第一子像素12的中心与其中一个第三子像素16a的中心连线e的长度,不等于同一像素单元中第一子像素12的中心与另一个第三子像素16b的中心连线的长度a。具体到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子像素12为蓝色的子像素、第三子像素16a、16b为绿色的子像素,第二子像素14为红色的子像素。同一像素单元中蓝色子像素与不同的绿色子像素的中心连线长度不同。另一些实施例中,一个像素单元中,两个第三子像素16a、16b的中心分别到第二子像素14的中心的距离不相等。如此,一方面,使相邻的子像素不易太近,进一步地避免因相邻子像素距离较近而导致的相邻的两个同色子像素难以分辨,被人眼视觉上合二为一的情况。另一方面,通过第一子像素12和第二子像素14与两个第三子像素16a、16b的中心的连线的长度设置为不同,加剧了子像素的错位排布,在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重复排列形成显示矩阵时,进一步地避免同色子像素单独排成一列,且弱化了同一行或列的子像素的凸出程度,从而改善了显示边缘的彩边问题。
进一步地,两个第三子像素16a、16b的中心分别到第一子像素12的中心的距离比值为(3~2):(2~1)。两个第三子像素16a、16b的中心分别到所述第二子像素14的中心的距离也为(3~2):(2~1)。可以理解,显示质量影响因素除了彩边、颗粒感,关键因素还有分辨率、均匀性,因此,通过进一步地限定两个第三子像素16a、16b到第一子像素12和第二子像素14的中心的距离之比,使子像素的排布在均匀性、紧凑性、错位程度之间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使显示质量得到综合提升。
需要说明的是,子像素的中心可以是子像素图形的几何中心,也可以是子像素的发光颜色的中心,在此不作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在同一所述第一像素行中各所述第一子像素和各所述第二子像素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例如,如图5所示,在同一所述第一像素行中的第一子像素B1/B2的中心连线为第一直线,位于同一所述像素行的第二子像素R1/R2的中心连线为第二直线。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彼此不共线,如此,以尽可能使各子像素紧密排列的同时,能够错位排布,有效改善敏感颜色子像素的分布均匀性,提升显示质量。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彼此平行,如此,可以使子像素排布更为均匀,进一步地提高显示质量。
一些实施例中,沿像素行或列方向,在同一所述第二像素行中的所述第三子像素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例如,位于同一第二像素行的第三子像素的中心连线可以呈规律的锯齿状、波浪状。如此,在满足像素单元中各子像素错位排布的前提下,还可以使相邻像素组中的绿色的子像素不易太近,进一步地避免因相邻的绿色的子像素距离较近而导致的相邻的两个绿色的子像素难以分辨,被人眼视觉上合二为一的情况。
示例地,第三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可以为具有长轴和短轴的规则图形或不规则图形,例如,椭圆形、圆形、扇形、哑铃形、梨形、矩形、类矩形、圆角矩形、星形、心形的一种。如图3及4所示,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第二子像素14、第三子像素16a、16b均可以为矩形或类矩形,第二子像素14、第三子像素16a、16b长轴方向(延伸方向)与水平行方向和竖直列方向相交。这样,一方面,相较于其他子像素形状,子像素之间排列可以做到紧密排布,且避免同色子像素独立成一行,有效改善彩边现象。另一方面,使位于显示面板异形边缘的子像素更能匹配圆角设计,即子像素的倾斜与圆角的弧度相切或相吻合,实现各子像素边缘在圆角处的平滑过渡,进而改善圆角处的锯齿问题。较佳地,第一子像素12具有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边和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边;较佳地,所述第一子像素为菱形或正方形。较佳地,第二子像素14、第三子像素16a、16b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相平行,例如,与水平行方向或竖直列方向的夹角为30°-60°。这样,可以进一步使子像素的倾斜与圆角的弧度相切或相吻合,实现各子像素边缘在圆角处的平滑过渡,进一步改善圆角处的锯齿问题。需要强调的是,由于人眼对水平或垂直方向上的画面质量较为敏感,而对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的方向上的画面质量较为不敏感,因此,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第一方向与水平行方向的夹角为45°,如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体显示质量。特别指出的是,掩膜板受力通常沿行或列方向传递,例如,张网力F沿行方向传递,对应子像素相对行或列方向倾斜设置的掩膜板的开口可以将受力在行方向和列方向分解,从而避免FMM张网力F集中造成的开口变形,降低了掩膜板的制作难度和张网难度。且掩膜板的开口倾斜设置,在同样长度和宽度的掩膜板中,可以设置更多的开口,降低了掩膜的制作成本。
当然,第一子像素、第三子像素和第二子像素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在此不作限定,例如,第一子像素可以为菱形或正方形,第三子像素、第二子像素为长方形。
需要说明的是,类矩形是指,由于工艺限制或者为了掩膜板的制作便利,子像素的形状可能不是严格的矩形,而是大致为矩形,例如,具有圆角的圆角矩形或切角矩形。其中,圆角矩形是矩形的顶角被倒圆角形成的形状,切角矩形是矩形的顶角被切掉一个或多个所形成的形状。将子像素的形状设置为类矩形可以更加灵活地调整子像素的开口率,并满足掩膜板在制作时的限制条件。
进一步地,沿第一方向,长轴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子像素,和长轴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的第三子像素不在同一行(投影不交叠);和/或沿第二方向,长轴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的第二子像素和长轴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的第三子像素不在同一行(投影不交叠)。例如,如图5所示,沿第一方向长轴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子像素R2,和长轴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的第三子像素G21错开排布,不在同一行。沿第二方向长轴平行于第二方向的第二子像素R1和长轴平行于第二方向的第三子像素G11错开排布不在同一行。相应地,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长轴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的所述第二子像素,和任意第一子像素不在同一行(投影不交叠);和/或沿第二,长轴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的第二子像素和任意第一子像素不在同一行(投影不交叠)。如此,以尽可能使各子像素紧密排列的同时,能够错位排布,有效改善色偏以及敏感颜色子像素的分布均匀性,提升显示质量。
一些实施例中,在同一所述第二像素行中,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三子像素的长轴方向不同,较佳地,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排布在同一排相邻的两个第二子像素的长轴方向不同。例如,如图5所示,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为与水平行方向和竖直列方向倾斜设置的方向,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排布在同一行相邻的两个第三子像素G12和G21,以及G11和G22的长轴方向彼此相反。换言之,由于第二像素单元中各子像素结构旋转预定角度后与所述第一像素单元中各子像素结构成镜像对称,使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排布的相邻的两个第三子像素的长轴方向不同。如此,一方面,以尽可能使各子像素紧密排列的同时,加剧了子像素的错位排布,有效改善了色偏。另一方面,避免同色子像素距离过近而造成人眼识别为一个形成的颗粒感。
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上,第一像素单元和与之相邻的第二像素单元构成第一像素组。在第二方向上,第一像素单元和与之相邻的第二像素单元构成第二像素组。换言之,在第一方向,一个第一像素单元和一个第二像素单元构成第一像素组;在第二方向,一个第一像素单元和一个第二像素单元构成第二像素组。具体到如图5及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以像素单元为单位,两个第一像素单元和两个第二像素单元构成一个重复单元,两个第二像素单元分别位于两个第一像素单元几何中心连线的一侧。以像素组为单位,两个位于不同行的第一像素组或两个位于不同列的第二像素组构成一个重复单元,多个重复单元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排布。其中,第一像素组内第三子像素的中心位于第一像素组中的两个第二子像素的中心连线的外侧;和/或第二像素组内第三子像素的中心位于第二像素组内的两个第二子像素的中心连线的外侧。例如,如图5所示,第一像素组内第三子像素G11/G12/G21/G22的中心位于第一像素组中的两个第二子像素R1/R2的中心连线的外侧。第二像素组内第三子像素的中心位于第二像素组内的两个第二子像素R1/R2的中心连线的外侧。如此,在尽可能保证子像素排布均匀的前提下,使子像素能够错位排布,在重复单元重复排列形成显示矩阵时,进一步地避免同色子像素单独排成一列,且弱化了同一行或列的子像素的凸出程度,从而改善了显示边缘的彩边问题。需要说明的是,为提高分辨率,是利用子像素渲染技术,而为了实现全彩色显示需要向旁边的子像素借用其不能显示的颜色。因此,子像素排布均匀是指,各子像素之间的距离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像素排布结构中部分区域子像素距离过小而紧密,而部分区域子像素距离过大而疏松,导致显示效果不佳。
可以理解,随着刘海屏或者显示屏开孔的技术的应用,显示区域异形边缘区域(例如弧形区域)锯齿感也是影响显示质量的一个因素。本申请的发明人研究发现,不同行上的子像素沿异形边缘区域的延伸方向形成阶梯状,从而使显示面板在显示图像时,在该异形区域处图像锯齿感加重,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因此,作为一种实施例方式,多个重复单元可以沿与水平行方向和竖直列方向倾斜相交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排布,随着重复单元重复排布,可以使位于显示区域异形边缘的多个子像素的边缘的连线与异形边缘的切线趋于重合或平行,从而使多个子像素边缘的连线更为圆滑而接近异形边缘的形状,进而能够降低在异形边缘处图像的锯齿感,有利于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此外,还可以使位于显示区域异形边缘的子像素包括多种颜色,从而进一步降低显示面板的异形边缘处形成的彩边的情况,进而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较佳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彼此垂直,第一方向与行方向的夹角为30°-60°,优选45°。
进一步地,同一像素单元中,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子像素之间的最小距离为n,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像素单元中最相邻的不同颜色的子像素之间的最小距离也为n。其中,10um<n<30um。如此,一方面,使子像素的排布更为均匀,有利于提高显示质量,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避免相邻子像素之间的发光串色或干扰产生锯齿感。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子像素至少包括阳极和阴极,以及位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发光层,驱动电路向阳极和阴极之间施加电压,激发载流子迁移,作用于发光层,从而发射出光线。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像素定义层,像素定义层界定出了多个像素开口,子像素的发光层设于像素开口中,以避免相邻的子像素之间发生串色或干扰。因此,像素开口的面积即为子像素的发光面积,但是,受限于蒸镀技术,为保证发光材料完全蒸镀于像素开口内,通常,掩膜板的开口面积大于像素开口的面积,以留有蒸镀余量。例如,如图3所示,子像素的内侧边称为像素边,即是像素定义层(PDL层)的像素开口的边界,外侧边称为子像素的虚拟边,所述虚拟边是指Mask(掩膜板)的蒸镀开口的边界。故,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子像素之间的间距是指两个子像素的像素边之间的距离。而具体到如图3及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子像素之间具有彼此相邻且平行的两条像素边,则相邻的两个子像素之间最小距离为该彼此相邻且平行的两条像素边之间的垂线距离。
进一步地,第一像素单元中的第三子像素16a、16b与沿第一方向相邻排布的第二像素单元的第二子像素14之间的最小距离为p,b<p<3b。如此,可以保证透光预留区拥有足够大小,进而满足屏下感光器件的正常工作所需要的进光量。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共边三角形的共边上至少一个顶点在该顶点对边上的投影,整体位于该对边对应的两子像素轮廓与该对边的交点之间。换言之,经过共边三角形的共边上的顶点且垂直于该顶点对边的直线与该顶点对边的交点,位于该顶点对边对应的两子像素轮廓与该顶点对边的交点之间。进一步地,共边三角形的共边上的至少一个顶点对应的子像素在该顶点对边上的投影整体位于该顶点对边对应的两子像素轮廓与该顶点对边的交点之间。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4所示,共边的两顶点分别为第一子像素12的中心和第二子像素14的中心。为使子像素的排布更为均匀且降低制作难度,彼此相邻的两个子像素具有彼此相对且平行的两个像素边。例如,第一子像素12和第三子像素16a具有彼此相对平行的两条像素边,所述两条像素边即为第一子像素12和该第三子像素16a的轮廓边界。第二子像素14朝向对边e的投影整体位于对边e与第一子像素12的轮廓和该第三子像素16a轮廓的交点之间,也即第二子像素14朝向对边e的投影,位于对边e与第一子像素12和该第三子像素16a的两条彼此相对且平行的像素边的交点之间。可以理解,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子像素12朝向对边b的投影整体并没有位于对边b与另一第三子像素16b和第二子像素14的中心连线的之间,但并不妨碍对该技术构思的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像素12朝向对边b的投影整体,可以位于对边b与该另一第三子像素16b和第二子像素14的两条彼此且平行的像素边的交点之间。如此,一方面使子像素排布更为均匀,另一方面,使子像素错位排布进一步降低了彩边现象。
一些实施例中,同一像素单元中,第一子像素具有第一长轴和第一短轴;第三子像素具有第二长轴和第二短轴;第二子像素具有第三长轴和第三短轴。也就是说,各子像素均为具有长轴和短轴的规则图形或不规则图形,例如矩形或类矩形。如此,一方面,相较于其他子像素形状,子像素之间排列可以做到紧密错位排布,且弱化了子像素的凸出程度,有效改善彩边现象。进一步地,第一长轴和第一短轴的比值在1.5~1之间;第二长轴和第二短轴的比值在5~1之间;第三长轴和第三短轴的比值在5~1之间。例如,如图3及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子像素12为正方形,第一长轴和第一短轴之比为1,第三子像素16a、第二子像素14均为长方形,第三子像素16a、第二子像素14的长短轴之比在5:1之间。如此,可以尽可能保证开口率的前提下,相应的使各子像素能够错位排布,以尽可能降低彩边现象。且还可以尽可能使相邻的子像素之间能够形成面积较大的透光预留区,有利于提高屏下感光器件的采光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子像素的长轴的长度是指子像素的发光区纵长延伸方向的最大尺寸,子像素的短轴的长度是指子像素的发光区在与发光区纵长延伸方向相对的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
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排布在同一行上的各所述第一子像素的中心点不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子像素的中心可以根据与相邻像素的间距以合理调整,进而实现更好的整面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子像素为具有长轴和短轴的规则图形或者不规则图形;每个所述第三子像素沿其长轴方向的两侧或沿其短轴方向的两侧具有两个所述第一子像素,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子像素位于第三子像素的长轴方向的两侧时,两者的间距为d1;两个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三子像素短轴方向的两侧时,两者的间距为d2,其中d1大于d2。所述第一子像素的中心可以根据与相邻像素的间距以合理调整,进而实现更好的整面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
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第一像素单元和第二像素单元中,第一像素单元内的第二子像素R1与该第二像素单元内的一个第三子像素G21之间的距离大于该第一像素单元内的两个第三子像素G11、G12与该第二子像素R1之间的距离。如此,进一步保证每一重复单元中可以形成连续且面积可以满足屏下感光器件正常工作的透光预留区Z,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透光率,为显示面板的功能多样化提供了便利性。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透光预留区Z的面积大于一个第一子像素R1/R2的发光面积。
具体到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子像素的形状为正方形或类正方形,第二子像素可以为矩形或类矩形,第二子像素的形状为矩形或类矩形,两个第三子像素为矩形或类矩形。如此,在使子像素紧密排列的同时,可以让各子像素错位排布,从而有效改善了彩边。需要说明的是,类矩形或类正方形是指,由于工艺限制或者为了掩膜板的制作便利,子像素的形状可能不是严格的矩形或正方形,而是大致为矩形或正方形,例如,具有圆角的圆角矩形或切角矩形。其中,圆角矩形是矩形的顶角被倒圆角形成的形状,切角矩形是矩形的顶角被切掉一个或多个所形成的形状。将子像素的形状设置为类矩形或类正方形可以更加灵活地调整子像素的开口率,并满足掩膜板在制作时的限制条件。
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三子像素的发光面积相同。例如,两个第三子像素可以设置为人眼敏感颜色的子像素,这样,可以尽可能提高分辨率的同时,使显示更为均匀。进一步地,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的发光面积也可以相同。如此,有利于子像素排布整体上更为紧凑和均匀,提高了显示效果。具体到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子像素具有第一长轴和第一短轴;第三子像素具有第二长轴和第二短轴;第二子像素具有第三长轴和第三短轴。也就是说,各子像素均为具有长轴和短轴的规则图形或不规则图形,例如前述的矩形或类矩形。其中,两个第三子像素为同色子像素,例如均为绿色的子像素,两个第三子像素的第三长轴彼此平行且长度相等,两个第三子像素的第三短轴彼此平行且长度相等,这样,使两个第三子像素的发光面积相等。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子像素14的长边与第一子像素12的一组相对边、第三子像素16a的长边以及第三子像素16b的长边相互平行。可以理解,第一子像素为正方形或类正方形,因此其彼此相对的一组对边彼此平行且长度相等,而第三子像素为矩形或类矩形,则其具有一组彼此平行的长边和一组彼此平行的短边。例如,如图3所示,第一子像素12具有分别与第三子像素16a和第三子像素16b彼此相对的第一边和第二边、与第一边相邻且与第二边相对的第三边,以及与第一边相对且与第二边和第三边相连的第四边。其中,第一子像素12的第一边和第四边与第二子像素14的长边彼此平行,且与第三子像素16a和第三子像素16b的长边彼此平行。如此,有利于子像素均匀排布,进而提高了显示质量。
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像素单元内,第一子像素12靠近第一像素单元边缘的一条边的延长线与第三子像素16a靠近第一像素单元同侧边缘的一条短边的延长线重合。第一子像素12靠近第一像素单元边缘的另一条边的延长线与第三子像素16b靠近第一像素单元同侧边缘的一条长边的延长线重合。具体到实施例中,一个像素单元,第一子像素12的第三边可以与第三子像素16a的短边共线,第一子像素12的第四边可以与第三子像素16b的长边共线。如此,尽可能地保证像素单元呈规则形状,使子像素排布更紧凑和均匀。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4所示,第一子像素12的第二边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三子像素16a错开,第一边的延长线与第三子像素16b错开。如此,保证了子像素之间的错位程度,弱化了显示边缘的子像素的凸出程度,有效改善了显示边缘的彩边问题。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子像素、第三子像素的长边长度与第一子像素的边长可以相同。如此,进一步的使第一像素单元呈规则形状,使子像素排布更紧凑和均匀。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子像素14的两条长边中的至少一条长边的延长线穿过第一子像素12与所述第三子像素16a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地,第二子像素14的一条长边的延长线穿过第一子像素12与第三子像素146a的间隙,第二子像素14的另一条长边的延长线与第一子像素12的靠近第三子像素16a的边重合。例如,如图3及图4所示,第二子像素14的一条长边的延长线穿过第一子像素12和第三子像素16a之间。第二子像素14的另一条长边的延长线与第一子像素的第一边共线。如此,使子像素排布均匀的前提下,尽可能保证透光预留区的大小,有利于例如屏下摄像功能的实现。当然,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子像素14的两条长边的延长线均穿过第一子像素12与第三子像素16a之间的间隙。也就是说,将第二子像素14沿第一方向平移能够穿过第一子像素12和第三子像素14a之间。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该像素排布结构包括由四个虚拟四边形以共享边的方式排布形成的虚拟多边形,所述四个虚拟四边形具体包括第一虚拟四边形30、第二虚拟四边形40、第三虚拟四边形50和第四虚拟四边形60。第一虚拟四边形30沿行方向与第四虚拟四边形60共享第一共享边g,在列方向与第二虚拟四边形40共享第二共享边h。第三虚拟四边形50沿列方向与第四虚拟四边形共享第三共享边j,在行方向与第二虚拟四边形40共享第四共享边i。第一虚拟四边形30、第二虚拟四边形40、第三虚拟四边形50和第四虚拟四边形60远离共享边的侧边构成了虚拟多边形的各个边。第二子像素14位于各虚拟四边形的第一顶点位置处,第一子像素12位于各虚拟四边形的第二顶点位置处,第一顶点和第二顶点交替且间隔设置,第三子像素12位于各虚拟四边形内。
进一步地,每一前述的虚拟四边形的任一边与行或列方向不平行;或者每一前述的虚拟四边形的任意两条边的长度不相等;或者每一前述的虚拟四边形的任意两条边彼此不平行;或者每一前述的虚拟四边形的任意两个内角不相等。如此,第一虚拟四边形、第二虚拟四边形、第三虚拟四边形和第四虚拟四边形均为不规则的四边形,从而可以在满足子像素排布紧凑的前提下,形成较大的透光区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显示面板的透光率,为显示面板的功能多样化提供了便利性。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4所示,一个像素单元中,第二子像素14具有分别与两个第三子像素16a和16b彼此相对的第一边和第二边、与第一边相邻且与第二边相对的第三边,以及与第一边相对且与第二边和第三边相连的第四边。其中,第二边和第四边的延长线与所述第三子像素16a错开,第一边和第四边的延长线与第三子像素16b错开。也就是说,第三子像素16a和16b分别位于第三子像素相应的边延长线之间。如此,尽可能地保证子像素排布紧凑,且弱化了显示边缘的子像素的凸出程度,有效改善了显示边缘的彩边问题。
一些实施例中,相邻四个第三子像素的中心连线形成虚拟四边形,该虚拟四边形的最小内角大于60°,小于90°。如此,一方面,通过控制最小角度限制四个第三子像素G11、G12、G21、G22的距离,避免距离过大而导致显示不均。另一方面,也使相邻像素组中的绿色的子像素不易太近,进一步地避免因相邻的绿色的子像素距离较近而导致的相邻的两个绿色的子像素难以分辨,被人眼视觉上合二为一的情况。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掩膜板,用于制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像素排布结构,该掩膜板包括多个开口区域,所述开口区域与第一子像素12、第二子像素14和第三子像素16a、16b的形状和位置相对应。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0。
具体地,该显示装置可以应用于手机终端、仿生电子、电子皮肤、可穿戴设备、车载设备、物联网设备及人工智能设备等领域。例如,上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掌上电脑、ipod、智能手表等数码设备。
在使用本文中描述的“包括”、“具有”、和“包含”的情况下,除非使用了明确的限定用语,例如“仅”、“由……组成”等,否则还可以添加另一部件。除非相反地提及,否则单数形式的术语可以包括复数形式,并不能理解为其数量为一个。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子像素和多个透光预留区,所述多个子像素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多个第二子像素以及多个第三子像素,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子像素和一个所述透光预留区相邻设置组成一个组合区;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第一像素行和多个第二像素行,各所述第一像素行和各所述第二像素行间隔交替排布;在每个所述第一像素行中排布有多个所述第一子像素和多个所述组合区,各所述第一子像素和各所述组合区在所述第一像素行中间隔交替排布,在每个所述第二像素行中排布有多个第三子像素;其中,在两个相邻的第一像素行中,位于一个所述第一像素行中的组合区与位于另一个所述第一像素行中的组合区的排布结构不同且两者旋转90度后的结构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像素行中的所述第一子像素沿所述第一像素行的延伸方向错位排布;
优选地,分别位于不同所述第一像素行中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像素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排布;
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三子像素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排布在两个所述第一子像素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像素行的延伸方向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同一所述第一像素行中各所述第一子像素和各所述第二子像素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
优选地,在同一所述第一像素行中,各所述第一子像素的中心位于第一直线上,各所述第二子像素的中心位于第二直线上,所述第一直线平行于所述第二直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同一所述第二像素行中的所述第三子像素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
优选地,在同一所述第二像素行中的所述第三子像素的中心连线呈规律的波浪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像素和所述第三子像素均为具有长轴和短轴的规则图形或者不规则图形;
所述第二子像素的长轴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和/或
所述第三子像素的长轴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
优选地,所述第一子像素具有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边和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边;优选地,所述第一子像素为菱形或正方形;
优选地,所述第二子像素和所述第三子像素为矩形或类矩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长轴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第二子像素,以及长轴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第三子像素不在同一行;和/或
沿所述第二方向,长轴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子像素,以及长轴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第三子像素不在同一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长轴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第二子像素和任意所述第一子像素不在同一行;和/或
沿所述第二方向,长轴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第二子像素和任意所述第一子像素不在同一行。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同一所述第二像素行中,任意两个相邻的第三子像素的长轴方向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四个所述第三子像素的中心连线形成虚拟四边形,所述虚拟四边形的最小内角大于60°,小于9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排布在同一行上的各所述第一子像素的中心点不在同一直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子像素为具有长轴和短轴的规则图形或者不规则图形;
每个所述第三子像素沿其长轴方向的两侧或沿其短轴方向的两侧具有两个所述第一子像素,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子像素位于第三子像素的长轴方向的两侧时,两者的间距为d1;两个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三子像素短轴方向的两侧时,两者的间距为d2,其中d1大于d2。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排布结构中包括多个第一像素单元和多个第二像素单元,各所述第一像素单元和各所述第二像素单元在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像素单元整体旋转90度后的镜像结构与所述第一像素单元的结构相同;
其中,所述像素单元包括一个所述第一子像素、两个所述第二子像素,以及一个所述组合区;其中沿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子像素和一个所述第三子像素位于同一行,另一个所述第三子像素和所述组合区位于另一行;
优选地,在所述另一行中,所述第二子像素位于所述另一个第二子像素和所述透光预留区之间;
优选地,在同一个像素单元中,所述第二子像素和所述第三子像素的长轴方向相同。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10622121.5A 2020-07-01 2020-07-0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24360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22121.5A CN112436032B (zh) 2020-07-01 2020-07-0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CT/CN2021/088867 WO2022001311A1 (zh) 2020-07-01 2021-04-22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110116461A TWI763475B (zh) 2020-07-01 2021-05-07 顯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22121.5A CN112436032B (zh) 2020-07-01 2020-07-0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6032A true CN112436032A (zh) 2021-03-02
CN112436032B CN112436032B (zh) 2022-10-18

Family

ID=746898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22121.5A Active CN112436032B (zh) 2020-07-01 2020-07-01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36032B (zh)
TW (1) TWI763475B (zh)
WO (1) WO2022001311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01311A1 (zh) * 2020-07-01 2022-01-0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229885A1 (en) * 2021-04-27 2022-11-03 Oti Lumionics Inc. Opto-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em radiation transmissive regions between emissive regions
US11700747B2 (en) 2019-06-26 2023-07-11 Oti Lumionics Inc. Opto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light transmissive regions, with light diffraction characteristics
US11832473B2 (en) 2019-06-26 2023-11-28 Oti Lumionics Inc. Opto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light transmissive regions, with light diffraction characteristics
WO2024000792A1 (zh) * 2022-06-28 2024-01-0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985841B2 (en) 2020-12-07 2024-05-14 Oti Lumionics Inc. Patterning a conductive deposited layer using a nucleation inhibiting coating and an underlying metallic coating
US12004383B2 (en) 2020-06-25 2024-06-04 Oti Lumionics Inc. Opto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light transmissive regions, with light diffraction characteristic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7211A (zh) * 2018-02-09 2019-08-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像素排布结构、高精度金属掩模板及显示装置
CN112216241B (zh) * 2020-09-30 2023-02-10 福建华佳彩有限公司 一种验证显示面板效果的驱动方法
WO2024018386A1 (en) * 2022-07-18 2024-01-25 Oti Lumionics Inc. Opto-electronic device with transmissive regions between emissive regions having uniform (sub-) pixel aperture layou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073853U (zh) * 2019-07-15 2020-02-14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像素排布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341817A (zh) * 2020-03-11 2020-06-2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像素排布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11965B1 (ko) * 2013-10-18 2021-02-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TWI549291B (zh) * 2014-12-30 2016-09-1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顯示器
CN112768500B (zh) * 2018-12-13 2023-10-3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像素排列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950674B2 (en) * 2018-12-25 2021-03-16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CN110071161B (zh) * 2019-05-06 2022-09-2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323259B (zh) * 2019-06-28 2022-04-15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掩膜板及显示面板
CN111341936B (zh) * 2020-03-10 2021-11-1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436032B (zh) * 2020-07-01 2022-10-18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073853U (zh) * 2019-07-15 2020-02-14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像素排布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341817A (zh) * 2020-03-11 2020-06-2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像素排布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00747B2 (en) 2019-06-26 2023-07-11 Oti Lumionics Inc. Opto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light transmissive regions, with light diffraction characteristics
US11832473B2 (en) 2019-06-26 2023-11-28 Oti Lumionics Inc. Opto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light transmissive regions, with light diffraction characteristics
US12004383B2 (en) 2020-06-25 2024-06-04 Oti Lumionics Inc. Opto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light transmissive regions, with light diffraction characteristics
WO2022001311A1 (zh) * 2020-07-01 2022-01-0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985841B2 (en) 2020-12-07 2024-05-14 Oti Lumionics Inc. Patterning a conductive deposited layer using a nucleation inhibiting coating and an underlying metallic coating
WO2022229885A1 (en) * 2021-04-27 2022-11-03 Oti Lumionics Inc. Opto-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em radiation transmissive regions between emissive regions
WO2024000792A1 (zh) * 2022-06-28 2024-01-0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37550A (zh) 2021-10-01
WO2022001311A1 (zh) 2022-01-06
CN112436032B (zh) 2022-10-18
TWI763475B (zh) 2022-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36029B (zh) 像素排布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43603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436031B (zh) 像素排布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436030B (zh) 像素排布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335892B (zh) 像素排布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25288B (zh) 像素结构及显示面板
CN110364558B (zh) 像素排布结构及显示面板
CN112186022A (zh) 像素排列结构、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TWI780694B (zh) 像素排布結構、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CN114994973A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347127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3109186A1 (zh) 像素排布结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863889A (zh) 像素排列结构、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4512521A (zh) 像素排布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122093A (zh) 像素排布结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349174B (zh) 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309727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241262A (zh) 像素单元、像素重复排列单元和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