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34333B - 一种事件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事件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34333B
CN112434333B CN202011326633.3A CN202011326633A CN112434333B CN 112434333 B CN112434333 B CN 112434333B CN 202011326633 A CN202011326633 A CN 202011326633A CN 112434333 B CN112434333 B CN 1124343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ent
user
module
newly added
mana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266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34333A (zh
Inventor
张本晨
李�瑞
朱芮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yuan Ban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yuan Ban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yuan Bank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yuan Ban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2663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3433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34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43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343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343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18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ystem of files or objects, e.g. local 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or databas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3Querying, e.g. by the use of web search engines
    • G06F16/9535Search customisation based on user profiles and personalis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04Tools and structures for managing or administering access control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2Banking, e.g. interest calculation or account mainten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00 and subgroups addres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41Access rights, e.g. capability lists, access control lists, access tables, access matric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事件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以避免该用户操作其权限之外的功能模块,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所述方法包括:当接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时,确定所述用户的类型;根据所述用户的类型确定所述用户的权限;根据所述用户权限为所述用户分配允许所述用户操作的功能模块;响应所述用户在所分配的相应的功能模块中的操作指令,至少注册特定事件,确定出该特定事件的目标对象和管理参数。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案,能够基于用户权限为用户分配允许该用户操作的功能模块,避免该用户操作其权限之外的功能模块,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Description

一种事件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事件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发展,数字化办公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通常情况下,办公平台中不同的用户的职能是不同的,不同职能的用户对应的操作是不同的,例如,业务人员应当只能对事件进行编辑权限以及对于一些非保密事件的查看权限,而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对编辑的事件进行审核权限以及对全局数据的查看权限。
现有的办公系统中,用户是否只对其权限范围内的事件进行操作和查看,则安全依赖于用户自觉,因此,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存在极大的隐患,尤其对于银行系统这类对信息安全性,保密性有极高要求的办公系统而言,一旦出现用户非法编辑或查看事件,将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事件管理方法,用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是一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事件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事件管理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时,确定所述用户的类型;
根据所述用户的类型确定所述用户的权限;
根据所述用户权限为所述用户分配允许所述用户操作的功能模块;
响应所述用户在所分配的相应的功能模块中的操作指令,至少注册特定事件,确定出该特定事件的目标对象和管理参数。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当接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时,确定所述用户的类型;根据所述用户的类型确定所述用户的权限;根据所述用户权限为所述用户分配允许所述用户操作的功能模块;从而能够基于用户权限为用户分配允许该用户操作的功能模块,避免该用户操作其权限之外的功能模块,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响应所述用户在所分配的相应的功能模块中的操作指令,至少注册特定事件,确定出该特定事件的目标对象和管理参数,包括:
当接收到跳转到事件看板模块的请求时,显示所述事件看板模块对应的界面;
接收用户填写新增事件的基础信息的操作指令,基于所述基础信息生成新增事件,以完成注册特定事件;
分析平台中目标客群的客户属性信息,以生成事件客群名单,以确定所述特定事件的目标对象;
配置推送模型、推送渠道、推送时间和推送内容,以确定所述特定事件的管理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当检测到出现新增事件时,确定所述新增事件的评分;
根据评分结果将所述新增事件与原有事件进行排序;
根据排序结果确定事件推送顺序,并在所述排序结果中的事件推送至目标客群之前生成所述事件对应的话术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新增事件的评分,包括:
确定所述新增事件所属机构的机构分值、所述事件对应的计算模型的精准度分值、所述事件对应的事件成效分值、所述事件对应的事件类别分值、所述事件对应的新事件默认分值;
基于所述机构分值、模型精准度分值、事件成效分值、事件类别分值和新事件默认分值计算所述新增事件的评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事件成效分值基于以下方式确定:
在所述事件推送至对应的目标客群之后,计算所述事件的响应度;
根据用户响应度确定事件成效分值;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事件的成效分值低于预设分值时,对所述事件执行下线操作。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事件管理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当接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时,确定所述用户的类型;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类型确定所述用户的权限;
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权限为所述用户分配允许所述用户操作的功能模块;
响应模块,用于响应所述用户在所分配的相应的功能模块中的操作指令,至少注册特定事件,确定出该特定事件的目标对象和管理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响应模块,包括:
显示子模块,用于当接收到跳转到事件看板模块的请求时,显示所述事件看板模块对应的界面;
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填写新增事件的基础信息的操作指令,基于所述基础信息生成新增事件,以完成注册特定事件;
生成子模块,用于基于分析平台中目标客群的客户属性信息生成事件客群名单,以确定所述特定事件的目标对象;
配置子模块,用于配置推送模型、推送渠道、推送时间和推送内容,以确定所述特定事件的管理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当检测到出现新增事件时,确定所述新增事件的评分;
排序模块,用于根据评分结果将所述新增事件与原有事件进行排序;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排序结果确定事件推送顺序,并在所述排序结果中的事件推送至目标客群之前生成所述事件对应的话术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确定模块,包括:
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新增事件所属机构的机构分值、所述事件对应的计算模型的精准度分值、所述事件对应的事件成效分值、所述事件对应的事件类别分值、所述事件对应的新事件默认分值;
计算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机构分值、模型精准度分值、事件成效分值、事件类别分值和新事件默认分值计算所述新增事件的评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事件成效分值基于以下方式确定:
在所述事件推送至对应的目标客群之后,计算所述事件的响应度;
根据用户响应度确定事件成效分值;
所述装置还包括:
执行模块,用于当所述事件的成效分值低于预设分值时,对所述事件执行下线操作。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事件管理系统,包括以下模块:
登陆模块,用于根据用户职能标签的不同,平台系统判别登陆权限,针对不同用户,自适应调整平台可见范围、事件管理范围及自动填充内容;
事件模块,用于提供全局事件的数据库查询和预览,图形化展示事件对应的线索的执行情况和结果指标;
事件看板模块,用于供具备编辑权限的用户对事件的编辑;
审批管理模块,用于供具备审批权限的用户处理审批事件,查看事件的审批状态;
线索发布模块,用于实现线索发布预览和线索规则下发;
维护模块,用于供维护用户对AI模型、AI客群、元数据、编程语言的检测维护;
设置管理模块,用于供系统管理用户对平台进行权限监管、线索下发异常实时监控、设置公共参数、单点登录初始化;
图片上传管理模块,用于对预设时间对应的产品图片及产品图片的网络地址进行管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事件看板模块在用于新增事件时,具体执行如下步骤:
根据事件复杂度拆分原则将事件触达渠道、事件批量处理时间节点、目标客群容量作为创建事件的初选,生成相应的事件填写表单;
填写新增事件的基础信息,并基于所述基础信息生成新增事件;
获取事件客群名单;
配置推送模型、推送渠道、推送时间和推送内容;
选择发起试点,对新增事件精准内测并收集反馈信息;
显示所述新增事件对应的客群配置、分群信息、策略配置信息和反馈信息;
接收提交操作,将所述新增事件对应的客群配置、分群信息、策略配置信息和反馈信息更新至所述审批管理模块,以使所述新增事件进入审批阶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索发布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利用数据分析模型,预判线索执行情况;
根据看板展示所述线索执行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设置管理模块,包括:
机构管理单元,用于以机构树的形式进行层级展现机构编号及机构名称并可做相应赋权;
角色管理单元,用于管理新增用户和查询用户,新用户享有所属机构下分配角色的权限;角色管理是系统管理员对本系统内所包含的所有角色进行创建及维护;
参数管理单元,用于设定业务规则,调整参数配置,对各渠道设置线索分发上限;
单点登录初始化单元,用于对用户数据、机构数据和流水信息进行重置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一种事件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A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一种事件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B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涉及的一种事件管理流程的反馈闭环的示意图,其中以营销系统为示例;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事件管理装置的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事件管理系统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此处参考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各种方案以及特征。
应理解的是,可以对此处申请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上述说明书不应该视为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修改。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对本申请的大致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给定为非限制性实例的实施例的优选形式的描述,本申请的这些和其它特性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还应当理解,尽管已经参照一些具体实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确定地实现本申请的很多其它等效形式,它们具有如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并因此都位于借此所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结合附图时,鉴于以下详细说明,本申请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此后参照附图描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申请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实例,其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熟知和/或重复的功能和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或多余的细节使得本申请模糊不清。因此,本文所申请的具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非意在限定,而是仅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代表性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意合适的详细结构多样地使用本申请。
本说明书可使用词组“在一种实施例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又一实施例中”或“在其他实施例中”,其均可指代根据本申请的相同或不同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事件管理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1-S14:
在步骤S11中,当接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时,确定用户的类型;
在步骤S12中,根据用户的类型确定用户的权限;
在步骤S13中,根据用户权限为用户分配允许用户操作的功能模块;
在步骤S14中,响应用户在所分配的相应的功能模块中的操作指令,至少注册特定事件,确定出该特定事件的目标对象和管理参数。
本实施例中,当接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时,确定用户的类型;具体的,在每个用户登录时,其对应的账户信息中携带有相应的职能标签,不同的职能标签对应不同的用户权限,例如,职能标签可以为:规划用户、审批用户、系统管理用户、综合管理用户和模型规划师,而不同的职能标签对应的工作内容和可见模块的关系如下:
规划用户:负责围绕各自的经营目标,确定目标客群,规划事件场景,设计与发布详细的方案。规划用户当前只可见事件、我的事件看板和图片上传管理三个模块。
审批用户:由不同部门的管理审批员对所属层级范围内的事件申请进行审批和统筹管理。审批用户当前只可见事件、我的事件看板、线索发布预览和审批管理四个模块。
系统管理用户:由系统归口部门人员负责系统的日常运行和维护,记录运行日志,监控运行状态,及时处理异常事件,管理用户群组和账号信息并进行权限分配。系统管理岗用户是权限最高的用户角色,功能模块不受限。
综合管理用户:由相关综合管理人员负责统筹规划事件。综合管理用户当前只可见事件、线索发布预览和审批管理三个模块,综合管理岗有权管理事件优先级。
模型规划师:由相关建模师负责对客群和每周投递到本平台的模型进行维护,模型规划师当前只可见事件,模型和客群维护,图片上传管理三个模块。
根据用户的类型确定用户的权限;根据用户权限为用户分配允许用户操作的功能模块;例如,当职能标签为规划用户,则其分配的允许该职能标签对应用户操作的功能模块为事件、我的事件看板和图片上传管理这三个模块;而当职能标签为审批用户,则其分配的允许该职能标签对应用户操作的功能模块为事件、我的事件看板、线索发布预览和审批管理四个模块;而当职能标签为系统管理用户,则其分配的允许该职能标签对应用户操作的功能模块为全局的功能模块。
响应用户在所分配的相应的功能模块中的操作指令,至少注册特定事件,确定出该特定事件的目标对象和管理参数。
注册特定事件是指完成新增事件的注册;确定出该特定事件的目标对象是指新增事件的客群配置,而特定事件的管理参数是指新增事件的策略配置。
具体的,新增事件的注册包括:填写新增事件的基础信息,并基于基础信息生成新增事件;新增事件的基础信息可以是通过用户手动填写,在本地存储有新增事件的基础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事件看板模块对新增事件的基础信息进行自动填充。
新增事件的客群配置包括:分析平台中目标客群的客户属性信息,以生成事件客群名单。
1、新增事件的策略配置包括:配置推送模型或客群、推送渠道、推送时间和推送内容。其中,新增事件的策略配置包括:配置推送模型或客群是指:如果用到模型,则是配置模型。模型是计算机机动分类出的客群,即一批客户的基础信息;不用模型,则是手动上传一批目标客户的基础信息(姓名、电话等),作为该事件的客群,即客群配置。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当接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时,确定用户的类型;根据用户的类型确定用户的权限;根据用户权限为用户分配允许用户操作的功能模块;从而能够基于用户权限为用户分配允许该用户操作的功能模块,避免该用户操作其权限之外的功能模块,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4可被实施为如下步骤A1-A4:
在步骤A1中,当接收到跳转到事件看板模块的请求时,显示事件看板模块对应的界面;
在步骤A2中,接收用户填写新增事件的基础信息的操作指令,基于基础信息生成新增事件,以完成注册特定事件;
在步骤A3中,基于分析平台中目标客群的客户属性信息生成事件客群名单,以确定特定事件的目标对象;
在步骤A4中,配置推送模型或客群、推送渠道、推送时间和推送内容,以确定特定事件的管理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事件看板模块用于供具备编辑权限的用户对事件的编辑,例如,注册特定事件,确定出特定事件的目标对象和特定事件的管理参数,具体的,注册特定事件是指完成新增事件的注册;确定出该特定事件的目标对象是指新增事件的客群配置,而特定事件的管理参数是指新增事件的策略配置。
更进一步的,新增事件的注册包括:填写新增事件的基础信息,并基于基础信息生成新增事件;新增事件的基础信息可以是通过用户手动填写,在本地存储有新增事件的基础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事件看板模块对新增事件的基础信息进行自动填充。新增事件的客群配置包括:分析平台中目标客群的客户属性信息,以生成事件客群名单。新增事件的策略配置包括:配置推送模型、推送渠道、推送时间和推送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该方法还可被实施为如下步骤S21-S23:
在步骤S21中,当检测到出现新增事件时,确定新增事件的评分;
在步骤S22中,根据评分结果将新增事件与原有事件进行排序;
在步骤S23中,根据排序结果确定事件推送顺序,并在排序结果中的事件推送至目标客群之前生成事件对应的话术信息。
本实施例中,当检测到出现新增事件时,确定新增事件的评分,具体的,可以是对新增事件的线索价值进行计算,线索是指对某一个客户在某个时间点通过某一种渠道(如短信、手机app等)对特定内容进行推送的事件。其中,线索执行数是指推送的特定内容成功触达了客户的线索数量。线索价值由五部分分值共同决定:机构分值、AI模型准确度分值、事件成效分值、事件类别分值、新事件默认分值。可通过计算的分值对事件进行排序,然后在将事件对应的产品信息推送至目标客群之前,生成该事件对应的话术信息,该话术信息可以是对该事件对应的产品的简介,也可以是其他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1中确定新增事件的评分可被实施为如下步骤B1-B2:
在步骤B1中,确定新增事件所属机构的机构分值、事件对应的计算模型的精准度分值、事件对应的事件成效分值、所述事件对应的事件类别分值、所述事件对应的新事件默认分值;
在步骤B2中,基于机构分值、模型精准度分值、事件成效分值、事件类别分值和新事件默认分值计算新增事件的评分。
其中,新事件默认分值指的是:若事件为新事件,则会默认给出一初始分值,例如20分。而旧事件则会给出一较低的分值,例如,给出一小于20分的分值,该分值可以为0。
在一个实施例中,事件成效分值基于以下步骤C1-C2确定:
在步骤C1中,在事件推送至对应的目标客群之后,计算事件的响应度;
在步骤C2中,根据用户响应度确定事件成效分值;
方法还可被实施为如下步骤C3:
在步骤C3中,当事件的成效分值低于预设分值时,对事件执行下线操作。
本实施例中,在事件推送至对应的目标客群之后,计算事件的响应度;根据用户响应度确定事件成效分值;例如,响应度可以是在事件推送至对应的目标客群之后,目标客群购买该事件对应的产品的人数或比例,响应度的值越大,事件成效分值越大。当事件的成效分值低于预设分值时,对事件执行下线操作。从而实现了事件生命周期管理,基于事件成效分值对于低成效事件或无成效事件进行预警,在迭代无效后发起事件下线流程,从而通过将低成效事件或无成效事件下线,释放了存储空间。
在本申请的执行主体为银行系统的情况下,为实现对系统的安全性和用户使用便捷性的考量,打通了内网PC端和移动端,以此实现了PC端和移动端的同步操作,在事件通过移动端推送给用户之后,PC端会同步显示推送结果。另外,处于对登陆方式作安全性校验,本申请使用了熔断器,在接收到有恶意访问事件多次访问一特定连接时,为了避免系统崩溃,将该恶意访问事件进行熔断操作,提高了系统服务的安全性。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见,本申请中,实现了信息资源的聚合,通过打通事件渠道端口、AI建模平台、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数据分析平台,利用资源整合效应和基于大数据客户分析实现智能精准推送(例如,为每个客户添加属性标签,对于客户资产,年龄等进行分析,以确定具体的推送事件)。于此同时,提供一个反馈闭环,在系统之间高效迭代,图2B是一营销系统流程的反馈闭环的示意图,如图2B所示,营销规划、策略发布、销售检视、和策略迭代形成一反馈闭环在系统之间进行高效迭代。
为实现监管与规范业务人员操作,本系统对不同用户角色含不同操作、查看和输入限制,统计收集各人员的线索执行指标并作出相应调整。
为了实现监控客户行为信息和实现用户行为实时触发线索,本平台设置了多种线索下发规则,涵盖定时型、触发型、按批次和规则型。例如“触发型”可对“行为监控时长”和“推送时间”进行设置,并判别同一客户触发多个事件时,只下发一个事件推送,避免重复下发。
其次,系统可以分发工作任务到各职能用户,分配相应的工作量,并核算不同职能的用户对任务执行的量与质。通过系统统一配置相应的话术、分配目标客群等操作,减少不同用户因个体差异而导致的营销差异,并计算不同用户的工作成效。
为了实现深度挖掘客户价值,本平台引入AI模型,深度分析客户属性信息,生产相应的客群名单和策略配置,并在线索下发执行后反馈优化模型,训练模型,提高模型精度。
为了实现多渠道实时线索下发,本平台打通了各推送渠道,提供了三种推送类型:批量推送、广告位投放、实时推送。其中批量推送可以对批量目标客群在预定的事件节点(非当天)进行事件线索的精准触达,可选渠道有CRM、外呼中心、短信、手机银行推送通知;广告位投放可以对大批量目标客群在未来一段时间进行广告精准投放,客户在登陆投放渠道后触发广告曝光,例如,可选渠道有手机银行广告位(在用户打开手机银行时,广告在手机银行上滚动显示)、自助设备广告位(例如提款机屏幕设置一固定区域滚动显示多个广告)、移动PAD广告位、软件贴尾广告位等;实时推送可以对大批量客群进行实时行为监控,线索可在特定行为触发后实时触达客户,可选渠道有CRM、短信、手机银行推送通知。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事件管理装置的框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以下模块:
第一确定模块31,用于当接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时,确定用户的类型;
第二确定模块32,用于根据用户的类型确定用户的权限;
配置模块33,用于根据用户权限为用户分配允许用户操作的功能模块;
响应模块34,用于响应用户在所分配的相应的功能模块中的操作指令,至少注册特定事件,确定出该特定事件的目标对象和管理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响应模块,包括:
显示子模块,用于当接收到跳转到事件看板模块的请求时,显示事件看板模块对应的界面;
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用户填写新增事件的基础信息的操作指令,基于基础信息生成新增事件,以完成注册特定事件;
生成子模块,用于基于分析平台中目标客群的客户属性信息生成事件客群名单,以确定特定事件的目标对象;
配置子模块,用于配置推送模型、推送渠道、推送时间和推送内容,以确定特定事件的管理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当检测到出现新增事件时,确定新增事件的评分;
排序模块,用于根据评分结果将新增事件与原有事件进行排序;
第四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排序结果确定事件推送顺序,并在排序结果中的事件推送至目标客群之前生成事件对应的话术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确定模块,包括:
确定子模块,用于确定新增事件所属机构的机构分值、事件对应的计算模型的精准度分值,事件对应的事件成效分值;
计算子模块,用于基于机构分值、模型精准度分值和事件成效分值计算新增事件的评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事件成效分值基于以下方式确定:
在事件推送至对应的目标客群之后,计算事件的响应度;
根据用户响应度确定事件成效分值;
装置还包括:
执行模块,用于当事件的成效分值低于预设分值时,对事件执行下线操作。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事件管理系统的框图,如图4所示,该系统包括:
登陆模块41,用于根据用户职能标签的不同,平台系统判别登陆权限,针对不同用户,自适应调整平台可见范围、事件管理范围及自动填充内容;
事件模块42,用于提供全局事件的数据库查询和预览,图形化展示事件对应的线索的执行情况和结果指标;
事件看板模块43,用于供具备编辑权限的用户对事件的编辑;
审批管理模块44,用于供具备审批权限的用户处理审批事件,查看事件的审批状态;
线索发布模块45,用于实现线索发布预览和线索规则下发;
维护模块46,用于供维护用户对AI模型、AI客群、元数据、编程语言的检测维护;
设置管理模块47,用于供系统管理用户对平台进行权限监管、线索下发异常实时监控、设置公共参数、单点登录初始化;
图片上传管理模块48,用于对预设时间对应的产品图片及产品图片的网络地址进行管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登录模块41涉及的用户职能标签包括:规划岗用户、审批岗用户、系统管理岗用户、综合管理岗用户和模型规划师;其中不同用户角色是针对平台不同功能区域使用权限要求划分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事件模块42包括事件看板和结果看板;其中事件看板提供事件搜索、筛选和时间排序功能;结果看板用于展示线索执行情况和事件结果指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事件看板模块43在用于新增事件时,具体执行如下步骤:
根据事件复杂度拆分原则将事件触达渠道、事件批量处理时间节点、目标客群容量作为创建事件的初选,生成相应的事件填写表单;
填写新增事件的基础信息,并基于所述基础信息生成新增事件;
分析平台中目标客群的客户属性信息,以生成事件客群名单;
配置推送模型或客群、推送渠道、推送时间和推送内容;
选择发起试点,对新增事件精准内测并收集反馈信息;
显示所述新增事件对应的客群配置、分群信息、策略配置信息和反馈信息;
接收提交操作,将所述新增事件对应的客群配置、分群信息、策略配置信息和反馈信息更新至所述审批管理模块,以使所述新增事件进入审批阶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审批管理模块44具体用于:针对审批岗用户对全量事件生成的线索进行统一管理,设定整体线索分发规则,对各渠道的下发和客户端的线索触达量进行宏观把控,优先下发高价值线索;全行事件优先级、CRM/外呼中心下发占比、黑名单进行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索发布模块45具体用于:
根据利用数据分析模型,预判线索执行情况;
根据看板展示所述线索执行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维护模块46具体用于:执行模型规划师对模型和客群进行增删改查的操作指令,对当前投递的模型和客群数据信息做完整性校验,并在线索下发前对编程语言进行纠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设置管理模块47,包括:
机构管理单元,用于以机构树的形式进行层级展现机构编号及机构名称并可做相应赋权;
角色管理单元,用于管理新增用户和查询用户,新用户享有所属机构下分配角色的权限;角色管理是系统管理员对本系统内所包含的所有角色进行创建及维护;
参数管理单元,用于设定业务规则,调整参数配置,对各渠道设置线索分发上限;
单点登录初始化单元,用于对用户数据、机构数据和流水信息进行重置操作。
下面,以银行系统为例,对通过本系统进行事件管理的具体操作规程结合事件状态流转进行详细描述,在具备不同职能标签的用户对事件进行操作时,具体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1:当规划岗用户通过事件看板模块创建新事件,完成或部分完成内容编辑,保存后未提交,则该事件为“已创建”状态。在该状态下,该用户有编辑权限;
步骤2:规划岗用户在完成创建新事件之后,确认发起试点提交,该事件将流转至审批岗用户可以操作的“审批管理模块”进行内容审批,事件状态变为“试点审批中”,规划岗用户可对该事件进行撤回操作;
步骤3:当审批岗用户确认通过某项试点申请后,若当前日期在事件开始日期之后(或开始日期当天),则该事件自动成为“试点中”,若当前日期在事件开始日期之前,则状态为“试点审批通过”,审批岗用户对审批通过的事件有权进行下线操作;
步骤4:当审批岗用户确认不通过某项事件的试点审批后,则事件状态为“试点审批未通过”,且退回至规划岗用户端,需通过“事件看板模块”重新提交;
步骤5:试点审批通过,即试点正式启动,审批岗用户有权进行下线及复制操作;
步骤6:试点结束,当前日期在试点结束日期之后,自动更新为“试点结束”,该状态下如对试点情况不满意可进行策略删减后提交全行推广审批,或重新发起试点,并重新试点审批;
步骤7:规划岗用户在试点结束之后并确认提交,该事件将流转至审批岗用户的“审批管理模块”模块,审批岗根据试点成效考虑是否可以全行推广,事件状态变为“全行推广审批中”;
步骤8:当审批岗用户确认不通过某项事件的全行推广审批后,该事件的可见状态成为“全行推广审批未通过”,自动流转至规划岗用户端,规划岗用户对“全行推广审核未通过”的事件仍能进行编辑和重新提交;
步骤9:若当前日期是事件开始日期,则自动更新为“推广中”,即事件正式全行推广启动,用户有权进行下线及复制操作;
步骤10:已结束,若当前日期到事件结束日期之后,则自动更新为“已结束”,即事件正式结束,用户有权对结束后的事件进行复制;
步骤11:已下线,用户点击“已下线”,即对事件执行强制下线操作,用户有权对已下线的事件进行复制。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申请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事件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模块:
登陆模块,用于根据用户职能标签的不同,事件管理系统判别登陆权限,针对不同用户,自适应调整事件管理系统可见范围、事件管理范围及自动填充内容;
事件模块,用于提供全局事件的数据库查询和预览,图形化展示事件对应的线索的执行情况和结果指标;
事件看板模块,用于供具备编辑权限的用户编辑事件;
审批管理模块,用于供具备审批权限的用户处理审批事件,查看事件的审批状态;
线索发布模块,用于实现线索发布预览和线索规则下发;
维护模块,用于供维护用户对AI模型、AI客群、元数据、编程语言的检测维护;
设置管理模块,用于供系统管理用户对事件管理系统进行权限监管、线索下发异常实时监控、设置公共参数、单点登录初始化;
图片上传管理模块,用于对预设时间对应的产品图片及产品图片的网络地址进行管理;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当接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时,确定所述用户的类型;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类型确定所述用户的权限;
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权限为所述用户分配允许所述用户操作的功能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用于新增事件时,所述事件看板模块具体配置为:
根据事件复杂度拆分原则将事件触达渠道、事件批量处理时间节点、目标客群容量作为创建事件的初选,生成相应的事件填写表单;
填写新增事件的基础信息,并基于所述基础信息生成新增事件;
获取事件客群名单;
配置推送模型、推送渠道、推送时间和推送内容;
选择发起试点,对新增事件精准内测并收集反馈信息;
显示所述新增事件对应的客群配置、分群信息、策略配置信息和反馈信息;
接收提交操作,将所述新增事件对应的客群配置、分群信息、策略配置信息和反馈信息更新至所述审批管理模块,以使所述新增事件进入审批阶段。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索发布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利用数据分析模型,预判线索执行情况;
根据看板展示所述线索执行情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管理模块,包括:
机构管理单元,用于以机构树的形式进行层级展现机构编号及机构名称并可做相应赋权;
角色管理单元,用于管理新增用户和查询用户,新增用户享有所属机构下分配角色的权限;角色管理是系统管理员对本系统内所包含的所有角色进行创建及维护;
参数管理单元,用于设定业务规则,调整参数配置,对各渠道设置线索分发上限;
单点登录初始化单元,用于对用户数据、机构数据和流水信息进行重置操作。
5.一种基于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事件管理系统的事件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接收到用户的登录请求时,确定所述用户的类型;
根据所述用户的类型确定所述用户的权限;
根据所述用户权限为所述用户分配允许所述用户操作的功能模块,所述功能模块包括所述事件模块、事件看板模块、审批管理模块、线索发布模块、
图片上传管理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响应所述用户在所分配的相应的功能模块中的操作指令,至少注册特定事件,确定出该特定事件的目标对象和管理参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响应所述用户在所分配的相应的功能模块中的操作指令,至少注册特定事件,确定出该特定事件的目标对象和管理参数,包括:
当接收到跳转到事件看板模块的请求时,显示所述事件看板模块对应的界面;
接收用户填写新增事件的基础信息的操作指令,基于所述基础信息生成新增事件,以完成注册特定事件;
基于分析事件管理系统中目标客群的客户属性信息生成事件客群名单,以确定所述特定事件的目标对象;
配置推送模型、推送渠道、推送时间和推送内容,以确定所述特定事件的管理参数。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检测到出现新增事件时,确定所述新增事件的评分;
根据评分结果将所述新增事件与原有事件进行排序;
根据排序结果确定事件推送顺序,并在所述排序结果中的事件推送至目标客群之前生成所述事件对应的话术信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新增事件的评分,包括:
确定所述新增事件所属机构的机构分值、所述新增事件对应的计算模型的精准度分值、所述新增事件对应的事件成效分值、所述新增事件对应的事件类别分值、所述新增事件对应的新增事件默认分值;
基于所述机构分值、模型精准度分值、事件成效分值、事件类别分值和新增事件默认分值计算所述新增事件的评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事件成效分值基于以下方式确定:
在所述新增事件推送至对应的目标客群之后,计算所述新增事件的响应度;
根据用户响应度确定事件成效分值;
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事件成效分值低于预设分值时,对与所述事件成效分值对应的事件执行下线操作。
CN202011326633.3A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事件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124343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26633.3A CN112434333B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事件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26633.3A CN112434333B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事件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4333A CN112434333A (zh) 2021-03-02
CN112434333B true CN112434333B (zh) 2022-04-08

Family

ID=74693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26633.3A Active CN112434333B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事件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34333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69968A (zh) * 2017-03-17 2020-03-06 融文新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事件处理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16942B2 (en) * 2014-08-22 2022-04-26 Finicity Corporation Providing financial events using a push framework
CN106484858B (zh) * 2016-10-09 2019-12-06 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热点内容推送方法和装置
CN107832592B (zh) * 2017-10-30 2020-11-1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权限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866778A (zh) * 2019-10-14 2020-03-06 徐州金时利广告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广告推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69968A (zh) * 2017-03-17 2020-03-06 融文新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事件处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34333A (zh) 2021-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23135B2 (en) Enterprise messag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EP1394706B1 (en) Network-base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US8276152B2 (en) Validation of the change orders to an I T environment
US20130151421A1 (en) Real-time project progress entry: applying project team member-entered progress immediately to the project plan
CN109543372A (zh) 业务权限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070299953A1 (en) Centralized work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US20070094595A1 (en) Survey portal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US8180042B2 (en) Agent communications tool for coordinated distribution, review, and validation of call center data
CA2446553A1 (en) Content generation 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Pacheco et al. A proposed model for reuse of software requirements in requirements catalog
US20060004614A1 (en)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CN106878043B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475268A (zh) 知识产权公文管理系统
JP2011107863A (ja) データエントリーシステム
US20080091983A1 (en) Dynamic account provisions for service desk personnel
CN102870110B (zh) 文档登记系统
US20070011144A1 (en) Opportunity management, tracking, and reporting system
CN109934717A (zh) 一种基于分布式架构的众筹平台系统及其方法
US2009018744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endor Management
CN116756711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
CN112434333B (zh) 一种事件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Li Jira 7 Essentials
CN109710246A (zh) 数据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686540A (zh) 一种基于信息需求的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950985A (zh) 成本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