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22641B - 物联网设备常态化防疫预警和联动控制方法、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物联网设备常态化防疫预警和联动控制方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22641B
CN112422641B CN202011198261.0A CN202011198261A CN112422641B CN 112422641 B CN112422641 B CN 112422641B CN 202011198261 A CN202011198261 A CN 202011198261A CN 112422641 B CN112422641 B CN 1124226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quipment
body temperature
epidemic prevention
heating
venti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9826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22641A (zh
Inventor
周子文
崔新亮
黄水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eizhao Environ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eizhao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eizhao Environ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eizhao Environ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9826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226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226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226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226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226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04L67/025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for remote control or remote monitoring of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022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for sensing the radiation of moving bodies
    • G01J5/0025Living bodie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3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 G07C9/32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 G07C9/37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in combination with an identity check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 recogn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物联网设备常态化防疫预警和联动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用户选取的控制模式;当获取用户选取的控制模式为防疫联动模式时,启动热成像测温设备,对流动人群的体温进行实时监测;当监测到人体体温达到预设体温阈值时,发送指令至对应的暖通设备;所述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暖通设备停止工作。采用本方法能够实现智能防疫互动,无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精力去排查管理,在防疫联动模式下能够有效控制各个系统中设备协同工作,实现了在防疫管理上的及时响应,从而有效提高了物联网设备的管理效率。

Description

物联网设备常态化防疫预警和联动控制方法、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物联网设备常态化防疫预警和联动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5G时代的来临,物联网的出现给现代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越来越多的企业可以通过使用物联网平台在线对多种设备及使用过程进行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传统的物联网领域中,暖通系统多作为独立运作系统,通过调节设备运行的数据,提供优质的空气输出。
然而,目前的暖通系统中,所有物联设备入网后,数据汇聚至中心端处理,暖通系统多作为独立运作系统,其发挥作用有限,尤其是涉及新冠疫情时期,无法与其他系统智能防疫互动,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精力去排查管理,在防疫管理上无法及时响应,容易导致物联网设备的管理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物联网设备的管理效率的物联网设备常态化防疫预警和联动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物联网设备常态化防疫预警和联动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选取的控制模式;
当获取用户选取的控制模式为防疫联动模式时,启动热成像测温设备,对流动人群的体温进行实时监测;
当监测到人体体温达到预设体温阈值时,发送指令至对应的暖通设备;所述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暖通设备停止工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当监测到人体体温达到预设体温阈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推送异常体温者的报警信息至终端;
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防疫指令;
根据所述防疫指令,调节净化新风系统中设备的运转状态,直至当前区域中的空气质量符合预设阈值;其中,所述净化新风系统具有消杀过滤功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当前空间区域中是否有人脸存在;
若检测存在人脸的情况下,则启动人体探测传感器,判断是否有人员在活动;
若确定有人员在活动的情况下,则调节门禁系统中设备对应的工作状态,所述门禁系统中设备用于控制人员的进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当前空间区域中是否有人脸存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不存在人脸的情况下,启动紫外消杀系统中的设备进行消杀作业;
若存在人脸的情况下,则检测所述紫外消杀系统中的设备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若所述紫外消杀系统中的设备处于工作状态,则关闭所述消杀系统中的设备供电,并延迟预设时长后重新启动所述消杀系统中的设备供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当前空间区域中是否有人脸存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存在人脸的情况下,且未检测到人体体温达到预设体温阈值时,判断所述人脸的数量是否超过阈值;
若所述人脸的数量超过阈值,则调节暖通系统全速运转;
若所述人脸的数量未超过阈值,则调节所述暖通系统的状态为中档运转。
一种物联网设备常态化防疫预警和联动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选取的控制模式;
监测模块,用于当获取用户选取的控制模式为防疫联动模式时,启动热成像测温设备,对流动人群的体温进行实时监测;
发送模块,用于当监测到人体体温达到预设体温阈值时,发送指令至对应的暖通设备;所述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暖通设备停止工作。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用户选取的控制模式;
当获取用户选取的控制模式为防疫联动模式时,启动热成像测温设备,对流动人群的体温进行实时监测;
当监测到人体体温达到预设体温阈值时,发送指令至对应的暖通设备;所述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暖通设备停止工作。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用户选取的控制模式;
当获取用户选取的控制模式为防疫联动模式时,启动热成像测温设备,对流动人群的体温进行实时监测;
当监测到人体体温达到预设体温阈值时,发送指令至对应的暖通设备;所述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暖通设备停止工作。
上述物联网设备常态化防疫预警和联动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获取用户选取的控制模式,当获取用户选取的控制模式为防疫联动模式时,启动热成像测温设备,对流动人群的体温进行实时监测。当监测到人体体温达到预设体温阈值时,发送指令至对应的暖通设备,该指令用于指示暖通设备停止工作。由此使得,即使在新冠疫情时期,也能够实现智能防疫互动,无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精力去排查管理,在防疫联动模式下能够有效控制各个系统中设备协同工作,实现了在防疫管理上的及时响应,从而有效提高了物联网设备的管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物联网设备常态化防疫预警和联动控制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物联网设备常态化防疫预警和联动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根据防疫指令,调节净化新风系统中设备的运转状态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检测当前空间区域中是否有人脸存在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若检测存在人脸的情况下,且未检测到人体体温达到预设体温阈值时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物联网设备常态化防疫预警和联动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物联网设备常态化防疫预警和联动控制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终端102通过网络与服务器104通过网络进行通信。服务器104获取用户终端102选取的控制模式,当服务器104获取用户终端102选取的控制模式为防疫联动模式时,启动热成像测温设备,对流动人群的体温进行实时监测。当服务器104监测到人体体温达到预设体温阈值时,发送指令至对应的暖通设备,该指令用于指示暖通设备停止工作。其中,终端102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服务器104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物联网设备常态化防疫预警和联动控制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服务器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获取用户选取的控制模式。
终端可以与服务器通过网络进行通信,通过网络通信连接保持在线状态。例如,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连接到无线网络或局域网后,使用运营商稳定的网络传输。用户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登录物联网平台,当不同用户登录物联网平台时,用户可以通过触发操作登录对应的物联网应用界面,对物联网应用界面中的物联网设备进行控制管理。其中,物联网是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行使独立功能的普通物体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物联网平台可以提供对平台上所有物联网设备的实时全景监控,包括设备温度、湿度、开关状态等全景监控,也可以批量针对某个分类、分组或针对单个的一个设备进行应用的下发操作,企业租户可以通过使用物联网平台在线对多种设备及使用过程进行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不同系统运维人员均可以通过物联网平台对不同场景下的设备监控情况进行实时统计分析,并可视化展示分析结果,直观全面的掌控平台上所有接入设备的运行情况。例如,某企业物联网平台中,设置有空气监测系统,用于采集多个空气指标,其中包括:温度、湿度、甲醛、CO2、TVOC、光照度、噪音、洁净度等。热成像测温系统,用于采集人体表体温值。人脸识别系统,用于通过AI分析出当前人群数量以及脸部数据。微波人体探测传感器系统,用于检测当前区域是否有人(或动物)活动。信息数据接口,用于对外通信一些重要信息,其中包括:发现体温异常者信息以及已监测到的异常体温者的面部数据信息,如后续有需要,用于对接到国家防疫系统进行筛查。当前空间人群密度信息,当有异常体温者时,会记录下空间所有人的面部信息,用于流行病学追溯。当前空间的空气质量情况,包括空气监测系统中的全部信息。门禁系统,用于管理当前空间出入的权限,有异常情况时,会提升空间的出入权限要求,限定专门人员进出。本地管理平台是在本地部署了一个服务器,把全套软件安装到本地服务器中,运维人员可以在本地管理暖通设备,本地管理平台主要用于提供运维人员的管理功能。远程物联网平台,用于远程数据管理,支持微信端和手机APP方式。运维管理团队的人员可以维护管理本地管理平台、远程物联网平台以及异常情况处理。运维人员可以通过账号密码的方式登录特定的智能物联网平台主页面,运维人员可通过移动终端即手机APP中的物联网应用显示对应的物联网设备信息,运维人员可以对当前已接入的任意物联网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查看,也可以对当前未接入的物联网设备进行配置操作。即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查看各个系统中上报的数据信息,比如空气质量信息、体温异常者信息等。
具体的,服务器可以获取用户选取的控制模式。其中,控制模式是指根据不同场景下的情况,控制各个系统中物联设备的运作状态,以满足对应场景下的需求,即在不同的场景下,按照不同的调节模式对系统中设备运作状态进行控制。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查看各个系统中上报的数据信息,比如空气质量信息、体温异常者信息等。用户可以通过查看已上报的数据信息,切换不同的控制模式,即用户可以在物联网应用界面中,选取不同的控制模式,控制模式可以包括多种场景下的控制模式,比如,智能管理模式和防疫联动模式等。智能管理模式是指在智能管理运作的状态下,通过调节系统中各个暖通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提供优质空气的目的。防疫联动模式是指在疫情出现的场景下,通过动态调节热成像测温系统中设备的工作状态,实时监测人体体温的异常情况,当热成像测温系统中设备上报的体温数据中有异常体温信息时,则服务器立刻推送异常体温信息至用户终端,用户终端可以根据接收到的异常信息,下发对应的指令至服务器,使得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指令,控制各个系统中设备的工作状态。
步骤204,当获取用户选取的控制模式为防疫联动模式时,启动热成像测温设备,对流动人群的体温进行实时监测。
当服务器获取用户选取的控制模式为防疫联动模式时,启动热成像测温设备,对流动人群的体温进行实时监测。其中,热成像测温设备是指可对测温对象的温度信息进行可视化展示的设备,可以在海关、机场、车站、陆路口岸出入境卫生检疫、学校、医院、办公大楼等重点场合的疫情防控场景中使用。具体的,当服务器获取用户选取的控制模式为防疫联动模式时,服务器可以下发指令至热成像测温系统中的热成像测温设备,启动对应区域的热成像测温设备,对流动人群的体温进行实时监测。其中,服务器可以利用消息列队与多个不同类型的物联网设备保持长连接状态,通过订阅发布消息的模式进行数据传输。消息队列是部署在物联网平台上的,主要提供消息的接收和发送,当面对大量任务信息时,消息队列可以对消息进行削峰平谷。服务器利用消息列队接收多个物联网设备上报的状态数据,服务器可以从消息队列中获取至少一个物联网设备对应的状态数据。其中,状态数据指的是与物联网设备状态相关的数据,可以包括设备的运行时间、基本信息、属性信息、服务信息、设备的在线状态以及设备的输出参数等。状态数据中携带有物联网设备对应的应用标识,应用标识用于识别对应的物联网场景应用。例如,服务器可以下发指令启动对应区域的热成像测温设备,对流动人群的体温进行实时监测。该指令中携带与热成像测温设备对应的设备标识。此外,运维人员还可以根据不同场景下的业务需求,创建多种场景对应的物联网自定义应用,可以包括景区物联网应用、车站监控物联网应用等。物联网应用中可以包括产品管理、设备管理、设备位置管理、引擎规则、智能巡检、人工巡检、工单中心以及告警中心等信息。在设备管理界面中可以展示设备信息、实时数据、服务调用等信息之外,在设备管理界面中还可以展示与物联网设备对应的历史数据、文件管理、服务日志以及清洗数据等信息。
步骤206,当监测到人体体温达到预设体温阈值时,发送指令至对应的暖通设备,指令用于指示暖通设备停止工作。
当服务器获取用户选取的控制模式为防疫联动模式时,启动热成像测温设备,对流动人群的体温进行实时监测。当服务器监测到人体体温达到预设体温阈值时,发送指令至对应的暖通设备,该指令用于指示暖通设备停止工作。其中,暖通是建筑设备中工种的一个分类的名称。暖通包括采暖、通风、空气调节这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简称暖通空调。供暖(Heating)是指用人工的方法通过消耗一定能源向室内供给热量,使室保持生活或工作所需温度的技术、装备、服务的总称。供暖系统由热媒制备(热源)、热媒输送和热媒利用(散热设备)三个主要部分组成。通风(Ventilating)是指以通风换气的方法改善室内的空气环境。空气调节(Air Conditioning)是指创造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所需求的空气环境是空气调节的任务。暖通设备是指与上述采暖、通风、空气调节这三个方面相关的设备。具体的,当服务器获取用户选取的控制模式为防疫联动模式时,启动热成像测温设备,对流动人群的体温进行实时监测。当服务器接收到热成像测温设备上报的数据中有异常体温数据时,例如,预设体温阈值为37℃。即服务器监测到人体体温达到预设体温阈值37℃时,服务器发送指令至系统中该区域对应的暖通设备,该指令用于指示该区域内的暖通设备停止工作,等待运维人员发送的防疫指令。一般情况下会立即停止中央空调系统工作,暖通系统在进行消杀操作之后,新风系统则可以持续通风,以达到尽最大可能降低细菌、病毒浓度,保障人员安全的目的。由于在疫情期间,病毒的筛查除了咽拭子等方式,最基础防疫的手段就是对异常体温者的监测。因而在防疫联动模式下,通过启动热成像测温设备实时监测流动人群的体温信息,当服务器监测到体温异常信息时,需要及时采取响应措施,通过关闭该体温异常区域暖通设备的运行状态,以达到阻断隔离的效果。由此使得,能够实现防疫措施联动,通过热成像技术判断人群中有疑似异常体温者,并提供信息交互入口及时发布信息,通过防疫联动模式及时响应操作预案,提高了物联网设备的管理效率。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用户选取的控制模式,当获取用户选取的控制模式为防疫联动模式时,启动热成像测温设备,对流动人群的体温进行实时监测。当监测到人体体温达到预设体温阈值时,发送指令至对应的暖通设备,该指令用于指示暖通设备停止工作。由此使得,即使在新冠疫情时期,也能够实现智能防疫互动,无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精力去排查管理,在防疫联动模式下能够有效控制各个系统中设备协同工作,实现了在防疫管理上的及时响应,从而有效提高了物联网设备的管理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当监测到人体体温达到预设体温阈值之后,该方法还包括根据防疫指令,调节净化新风系统中设备的运转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302,推送异常体温者的报警信息至终端。
步骤304,接收终端发送的防疫指令。
步骤306,根据防疫指令,调节净化新风系统中设备的运转状态,直至当前区域中的空气质量符合预设阈值;其中,净化新风系统具有消杀过滤功能。
当服务器监测到人体体温达到预设体温阈值时,发送指令至对应的暖通设备,该指令用于指示暖通设备停止工作。具体的,当服务器监测到人体体温达到预设体温阈值之后,服务器根据监测到的人体体温达到预设体温阈值的信息,推送异常体温者的报警信息至终端。当用户终端接收到服务器推送的异常体温者的报警信息之后,用户终端可以返回对应的防疫指令至服务器。当服务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防疫指令后,服务器可以根据防疫指令,调节净化新风系统中设备的运转状态,直至当前区域中的空气质量符合预设阈值。其中,净化新风系统具有消杀过滤功能,比如净化新风系统可以采用带有消杀功能的机组,如带有静电杀菌,紫外消杀过滤,高效率HEPA耗材(可过滤0.5um颗粒物)等。通过服务器的联动管理实现洁净空气的输出。由此使得,能够实现防疫措施联动,通过热成像技术判断出了人群中有疑似异常体温者,及时发布信息,并通过防疫联动模式及时响应操作预案,即通过调节其他系统中设备的运转状态协同处理,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物联网设备的管理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该方法还包括检测当前空间区域中是否有人脸存在的步骤包括:
步骤402,检测当前空间区域中是否有人脸存在。
步骤404,若检测存在人脸的情况下,则启动人体探测传感器,判断是否有人员在活动。
步骤406,若确定有人员在活动的情况下,则调节门禁系统中设备对应的工作状态,门禁系统中设备用于控制人员的进出。
例如,某企业办公楼区域内,设置有空气监测系统,用于采集多个空气指标,其中包括:温度、湿度、甲醛、CO2、TVOC、光照度、噪音、洁净度等。热成像测温系统,用于采集人体表体温值。人脸数识别系统,用于通过AI分析出当前人群数量以及脸部数据。微波人体探测传感器系统,用于检测当前区域是否有人(或动物)活动。本地管理平台,用于提供运维人员的管理功能。远程物联网平台,用于远程数据管理,支持微信端和手机APP方式。运维管理团队的人员可以维护管理本地管理平台、远程物联网平台以及异常情况处理。具体的,当服务器获取用户选取的控制模式为防疫联动模式时,启动热成像测温设备,对流动人群的体温进行实时监测。当服务器监测到人体体温达到预设体温阈值时,发送指令至对应的暖通设备,该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暖通设备停止工作。同时,服务器通过人脸识别系统检测当前空间区域中是否有人脸存在。若检测存在人脸的情况下,则服务器下发指令启动人体探测传感器,判断是否有人员在活动。若确定有人员在活动的情况下,则服务器下发指令调节门禁系统中设备对应的工作状态,门禁系统中设备用于控制人员的进出。例如,当人脸识别系统检测到当前空间区域B中有人脸存在时,则上报对应的人脸数据至服务器。当服务器接收到人脸识别系统上报的人脸数据时,服务器下发指令启动人体探测传感器,判断该区域是否有人员在活动。当人体探测传感器将监测到的数据上报至服务器后,服务器根据接收到的上报数据,判断该区域是否有人员在活动。若确定有人员在活动的情况下,则服务器下发指令调节门禁系统中设备对应的工作状态,门禁系统中设备用于控制人员的进出。在防疫联动模式下,开放了联动接口,各个系统可以和门禁组成联动。在突发情况下,可以提高门禁的人员出入等级,防止外人进入该区域,造成不必要感染。同时,门禁的权限也可以通过授权,和其他防疫方案联动。比如,无人消毒机器人可以获取门禁系统的权限,进入病毒区进行消杀,有效的提高了安全性。由此使得,在防疫联动模式下,能够及时的调节各个系统中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参数,配合多种技术准确判断空间区域是否有人,同时与门禁系统的联动,加强了疫情防护的安全性,防止人群随意流动,造成二次感染,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物联网设备的管理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检测当前空间区域中是否有人脸存在之后,该方法还包括检测紫外消杀系统中的设备是否处于工作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
若检测不存在人脸的情况下,启动紫外消杀系统中的设备进行消杀作业。
若存在人脸的情况下,则检测紫外消杀系统中的设备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若紫外消杀系统中的设备处于工作状态,则关闭消杀系统中的设备供电,并延迟预设时长后重新启动消杀系统中的设备供电。
当服务器获取用户选取的控制模式为防疫联动模式时,启动热成像测温设备,对流动人群的体温进行实时监测。当服务器监测到人体体温达到预设体温阈值时,发送指令至对应的暖通设备,该指令用于指示暖通设备停止工作。同时,服务器通过人脸识别系统检测当前空间区域中是否有人脸存在。若检测不存在人脸的情况下,服务器启动紫外消杀系统中的设备进行消杀作业。若存在人脸的情况下,则服务器检测紫外消杀系统中的设备是否处于工作状态。若紫外消杀系统中的设备处于工作状态,则服务器下发指令关闭消杀系统中的设备供电,并延迟预设时长后重新启动消杀系统中的设备供电。紫外消杀系统用于配合消杀工作,由于消杀方案会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照射到普通人会影响健康。因此需要首先分析出该区域是否有人活动,当监测到该区域无人时,启动紫外消杀系统中的设备进行消杀作业。由此使得,在防疫联动模式下,开放了联动接口,各个系统中的设备组成联动,通过防疫联动模式及时响应操作预案,即通过调节其他系统中设备的运转状态协同处理,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物联网设备的管理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检测当前空间区域中是否有人脸存在之后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判断人脸的数量是否超过阈值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502,若检测存在人脸的情况下,且未检测到人体体温达到预设体温阈值时,判断人脸的数量是否超过阈值。
步骤504,若人脸的数量超过阈值,则调节暖通系统全速运转。
步骤506,若人脸的数量未超过阈值,则调节暖通系统的状态为中档运转。
当服务器获取用户选取的控制模式为防疫联动模式时,启动热成像测温设备,对流动人群的体温进行实时监测。同时,服务器通过人脸识别系统检测当前空间区域中是否有人脸存在。若服务器检测存在人脸的情况下,且未检测到人体体温达到预设体温阈值时,则服务器判断人脸的数量是否超过阈值。例如,某办公区域内设置的人脸数量阈值为10。若服务器监测到人脸的数量超过阈值10时,则服务器调节暖通系统全速运转。若服务器监测到人脸的数量未超过阈值10时,则服务器调节暖通系统的状态为中档运转。在智能管理模式下,服务器自动通过算法调节暖通设备到最合理的工作状态,以解决能耗的管理,空气的质量调节,各类运维任务等。即当有少量人群时,服务器适当调节暖通系统中的设备在中低档工作,节省能耗;当人群较多时,服务器调节暖通系统中的设备全速运转,以保证当前区域人员得到最佳的空气质量体验。由此使得,在不同的控制模式下,调节各个系统协同运作,将空气监测、疫情防疫、暖通系统等进行整合,进行统一的运维管理,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即通过调节不同系统中设备的运转状态协同处理,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物联网设备的管理效率。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1-5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1-5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提供了一种物联网设备常态化防疫预警和联动控制装置,包括:获取模块602、监测模块604和发送模块606,其中:
获取模块602,用于获取用户选取的控制模式。
监测模块604,用于当获取用户选取的控制模式为防疫联动模式时,启动热成像测温设备,对流动人群的体温进行实时监测。
发送模块606,用于当监测到人体体温达到预设体温阈值时,发送指令至对应的暖通设备,指令用于指示暖通设备停止工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和调节模块。
接收模块用于推送异常体温者的报警信息至终端,接收终端发送的防疫指令。调节模块用于根据防疫指令,调节净化新风系统中设备的运转状态,直至当前区域中的空气质量符合预设阈值;其中,净化新风系统具有消杀过滤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当前空间区域中是否有人脸存在,若检测存在人脸的情况下,则启动人体探测传感器,判断是否有人员在活动。调节模块还用于若确定有人员在活动的情况下,则调节门禁系统中设备对应的工作状态,门禁系统中设备用于控制人员的进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启动模块。
启动模块用于若检测不存在人脸的情况下,启动紫外消杀系统中的设备进行消杀作业。检测模块还用于若存在人脸的情况下,则检测紫外消杀系统中的设备是否处于工作状态,若紫外消杀系统中的设备处于工作状态,则关闭消杀系统中的设备供电,并延迟预设时长后重新启动消杀系统中的设备供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判断模块。
判断模块用于若检测存在人脸的情况下,且未检测到人体体温达到预设体温阈值时,判断人脸的数量是否超过阈值;若人脸的数量超过阈值,则调节暖通系统全速运转;若人脸的数量未超过阈值,则调节暖通系统的状态为中档运转。
关于物联网设备常态化防疫预警和联动控制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物联网设备的控制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物联网设备常态化防疫预警和联动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7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物联网设备常态化防疫预警和联动控制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物联网设备常态化防疫预警和联动控制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物联网设备常态化防疫预警和联动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选取的控制模式;
当获取用户选取的控制模式为防疫联动模式时,启动热成像测温设备,对流动人群的体温进行实时监测;
当监测到人体体温达到预设体温阈值时,发送指令至对应的暖通设备;所述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暖通设备停止工作;所述暖通设备是指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相关的设备;
推送异常体温者的报警信息至终端;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防疫指令;根据所述防疫指令,调节净化新风系统中设备的运转状态,直至当前区域中的空气质量符合预设阈值;其中,所述净化新风系统具有消杀过滤功能;
检测当前空间区域中是否有人脸存在;若检测存在人脸的情况下,则启动人体探测传感器,判断是否有人员在活动;若确定有人员在活动的情况下,则调节门禁系统中设备对应的工作状态,所述门禁系统中设备用于控制人员的进出;在突发情况下,提高门禁的人员出入等级,防止外人进入该区域;
若检测存在人脸的情况下,且未检测到人体体温达到预设体温阈值时,判断所述人脸的数量是否超过阈值;若所述人脸的数量超过阈值,则调节暖通系统全速运转;若所述人脸的数量未超过阈值,则调节所述暖通系统的状态为中档运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异常体温者的报警信息至终端包括:
根据监测到的人体体温达到所述预设体温阈值的信息,推送异常体温者的报警信息至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开放联动接口,各个系统和所述门禁组成联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当前空间区域中是否有人脸存在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不存在人脸的情况下,启动紫外消杀系统中的设备进行消杀作业;
若存在人脸的情况下,则检测所述紫外消杀系统中的设备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若所述紫外消杀系统中的设备处于工作状态,则关闭所述消杀系统中的设备供电,并延迟预设时长后重新启动所述消杀系统中的设备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门禁的权限通过授权和其他防疫方案联动。
6.一种物联网设备常态化防疫预警和联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选取的控制模式;
监测模块,用于当获取用户选取的控制模式为防疫联动模式时,启动热成像测温设备,对流动人群的体温进行实时监测;
发送模块,用于当监测到人体体温达到预设体温阈值时,发送指令至对应的暖通设备;所述指令用于指示所述暖通设备停止工作;所述暖通设备是指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相关的设备;
推送模块,用于推送异常体温者的报警信息至终端;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防疫指令;
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防疫指令,调节净化新风系统中设备的运转状态,直至当前区域中的空气质量符合预设阈值;其中,所述净化新风系统具有消杀过滤功能;若确定有人员在活动的情况下,则调节门禁系统中设备对应的工作状态,所述门禁系统中设备用于控制人员的进出;
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当前空间区域中是否有人脸存在;若检测存在人脸的情况下,则启动人体探测传感器,判断是否有人员在活动;
所述装置在突发情况下,提高门禁的人员出入等级,防止外人进入该区域;
判断模块,用于若检测存在人脸的情况下,且未检测到人体体温达到预设体温阈值时,判断所述人脸的数量是否超过阈值;若所述人脸的数量超过阈值,则调节暖通系统全速运转;若所述人脸的数量未超过阈值,则调节所述暖通系统的状态为中档运转。
7.根据权利要求6的物联网设备常态化防疫预警和联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模块还用于根据监测到的人体体温达到所述预设体温阈值的信息,推送异常体温者的报警信息至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6的物联网设备常态化防疫预警和联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启动模块,用于若检测不存在人脸的情况下,启动紫外消杀系统中的设备进行消杀作业;
所述检测模块还用于若存在人脸的情况下,则检测所述紫外消杀系统中的设备是否处于工作状态;若所述紫外消杀系统中的设备处于工作状态,则关闭所述消杀系统中的设备供电,并延迟预设时长后重新启动所述消杀系统中的设备供电。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011198261.0A 2020-10-30 2020-10-30 物联网设备常态化防疫预警和联动控制方法、装置 Active CN1124226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8261.0A CN112422641B (zh) 2020-10-30 2020-10-30 物联网设备常态化防疫预警和联动控制方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8261.0A CN112422641B (zh) 2020-10-30 2020-10-30 物联网设备常态化防疫预警和联动控制方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22641A CN112422641A (zh) 2021-02-26
CN112422641B true CN112422641B (zh) 2023-10-24

Family

ID=74827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98261.0A Active CN112422641B (zh) 2020-10-30 2020-10-30 物联网设备常态化防疫预警和联动控制方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226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49958B (zh) * 2021-05-09 2022-05-10 武汉兴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慧防疫运维管理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0230A (zh) * 2016-04-29 2016-08-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空调的智能温控方法、装置及空调系统
CN109357371A (zh) * 2018-10-24 2019-02-19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智能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582097A (zh) * 2020-04-28 2020-08-25 百色市人民医院 一种疫情监控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0230A (zh) * 2016-04-29 2016-08-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空调的智能温控方法、装置及空调系统
CN109357371A (zh) * 2018-10-24 2019-02-19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智能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582097A (zh) * 2020-04-28 2020-08-25 百色市人民医院 一种疫情监控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工业物联网的公用建筑环境健康防疫监控及管理平台;胡斌等;《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0624(第06期);第40-41、4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22641A (zh) 2021-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74922B2 (en)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with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unified agent based control of building subsystems
US11887722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mproving infection control in a building
Woźniak et al. 6G-enabled IoT home environment control using fuzzy rules
JP6786395B2 (ja) 人物認証及び追跡システム
US10845081B2 (en) Building management HVAC control using user voice feedback
TWI492185B (zh) 智慧型建築管理系統及多建築管理系統
EP3374700B1 (en) Zonal demand control ventilation for a building
CN109525614A (zh) 工业云运维系统
CN105556560A (zh) 用于针对环境系统的恢复时间的确定性计算的系统和方法
US10416143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and acting upon cumulative exposure of a building occupant to a hazardous substance
US1100432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 location
CN109347672A (zh) 一种基于消息推送驱动工作流的方法及系统
US9860906B2 (en) Metho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device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s
CN111491277B (zh) 无线物联网异常处理方法、智能网关及相关装置
CN111649458A (zh) 空气净化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422641B (zh) 物联网设备常态化防疫预警和联动控制方法、装置
CN110488896A (zh) 一种机房环境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660982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实验室安全巡检方法及装置
CN112051874B (zh) 一体化机房监控管理系统
CN117371872A (zh) 一种智慧建筑智能管理方法及平台
CN113835346A (zh)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建筑能耗控制系统及方法
WO2022127614A1 (zh) 基于移动终端的安全监控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5065812B (zh) 一种基于用户行为的实时监控方法及相关设备
KR102177109B1 (ko) 인공지능 기반의 저온 창고 제어 장치
US2023010463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notifying detection of vaping, smoking, or potential bully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