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21669A - 一种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的交流故障穿越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的交流故障穿越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21669A
CN112421669A CN202011438065.6A CN202011438065A CN112421669A CN 112421669 A CN112421669 A CN 112421669A CN 202011438065 A CN202011438065 A CN 202011438065A CN 112421669 A CN112421669 A CN 1124216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rter station
offshore
alternating current
end converter
onsh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3806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21669B (zh
Inventor
彭发喜
李力
黄伟煌
陈辉祥
陈怡静
李岩
宋子强
许树楷
杨银国
赵晓斌
曹彦朝
周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SG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Yangjiang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jiang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jiang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Research Institute of Southern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jiang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3806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216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216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216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216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216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6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via a high-tension dc lin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4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oscillations of power i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4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oscillations of power in networks
    • H02J3/241The oscillation concerning 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8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wind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6Power conversion electric or electronic aspec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的交流故障穿越方法及系统,包括:陆上受端换流站判断陆上交流系统发生故障的严重程度;若为轻微故障,仅通过耗能电阻消耗直流侧过剩功率;若为严重故障,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向海上送端换流站发送陆上交流电压幅值和控制指令,海上受端换流站相应地降低海上交流系统电压以利用海上风力发电机的故障穿越能力,或提高交流系统频率以利用海上风力发电机的调频能力,降低海上风电场注入直流系统的功率;当直流电压上升到耗能电阻的动作阈值时,投入耗能电阻消耗直流侧过剩功率,降低直流电压。实现了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的交流故障穿越,降低了系统对耗能电阻的性能要求和投资成本,提高了经济性。

Description

一种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的交流故障穿越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的交流故障穿越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柔性直流输电技术(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based high-voltagedirect current,VSC-HVDC)获得了快速发展。同时因为柔性直流能够对风电场输出功率进行快速灵活的控制,并且可以独立控制风电场并网点的母线电压和频率,以及实现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解耦控制,随着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的增加,运用柔性直流方式接入风电场功率,并输送至陆上电网,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然而,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存在故障穿越的问题,若陆上交流系统故障导致并网点交流电压跌落,陆上受端换流站输出功率下降,而海上送端换流站仍向直流系统输入故障前的功率,过剩功率会引起直流侧电压快速上升,危害直流设备安全和绝缘安全,可能造成直流线路跳开、风机脱网等后果。
当前国内外实际工程中,通过在陆上换流站直流侧安装耗能电阻的方式,消耗累积在直流侧的过剩功率,维持故障期间的功率平衡,该方法控制简单、快速、有效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是该方法要求耗能电阻在短时间内消耗大量功率,因此对耗能电阻的电阻取值、散热装置有很高的要求,造成了较高的投资成本和较大的占地需求,经济性较低。
另外,国内外学者也提出了陆上电网故障期间利用海上侧换流站控制系统,降低海上交流系统的电压或者提升海上交流系统的频率,利用海上风力发电机自身具备的故障穿越能力和频率调节能力,使风电机组输出的功率减少,减少注入直流系统的功率。但这两种方法不能较大幅度地改变交流系统电压和频率,否则可能使得风电转子转速过高,造成风机脱网。因此,这两种方法仅能在一定范围内降低海上侧注入直流系统的功率,在三相接地等严重故障造成陆上换流站输出功率大幅下降时,直流侧仍然会因积累过剩功率而造成直流过电压。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的交流故障穿越方法及系统,在陆上电网发生故障后,根据故障严重程度选择相应的控制策略,实现了故障穿越功能,减少了严重故障时耗能电阻需要消耗的过剩功率,降低了对耗能电阻的性能要求和投资成本,提高了经济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的交流故障穿越方法,包括:
当陆上交流系统发生故障时,陆上受端换流站判断陆上交流系统中交流故障的严重程度;
若判断所述交流故障为轻微故障,陆上受端换流站不向海上送端换流站发送控制指令,当直流电压上升到耗能电阻的动作阈值时投入耗能电阻,仅通过直流耗能电阻消耗直流侧过剩功率;
若判断所述交流故障为严重故障,则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向所述海上送端换流站发送陆上交流电压幅值以及故障穿越控制策略的指令,所述海上送端换流站收到所述陆上交流电压幅值和指令后,投入降压法或升频法故障穿越控制策略,根据所述陆上交流电压幅值相应地降低海上交流系统电压以利用海上风力发电机的故障穿越能力,或提高交流系统频率以利用海上风力发电机的调频能力,降低海上风电场注入直流系统的功率;当直流电压上升到耗能电阻的动作阈值时投入耗能电阻,消耗直流侧过剩功率,降低直流电压。
优选地,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判断陆上交流系统中交流故障的严重程度,包括:
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获取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交流侧并网点交流电压幅值,将所述交流电压幅值与设定的阈值相比较,判断交流侧故障严重程度。
优选地,所述将所述交流电压幅值与所述设定的阈值相比较,判断交流侧故障严重程度,包括:
若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交流侧并网点交流电压幅值高于所述设定的阈值时,则判断为轻微故障;若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交流侧并网点交流电压幅值低于所述设定的阈值时,判断为严重故障。
优选地,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向所述海上送端换流站发送所述陆上交流电压幅值以及投入故障穿越控制策略的指令,包括:
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判断所述交流侧故障为严重故障时,发出投入故障穿越控制策略的指令,经通信向所述海上送端换流站发送所述交流电压幅值和所述指令。
优选地,所述海上送端换流站具备升频法和降压法2种故障穿越控制策略,并由运行人员事先在陆上受端换流站运行人员控制系统中选择1种控制策略,海上送端换流站在收到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发送的所述投入故障穿越控制策略的指令后,该种控制策略投入运行。
优选地,所述海上送端换流站投入所述降压法或升频法故障穿越控制策略后,根据所述陆上交流电压幅值相应地降低海上交流系统电压以利用海上风力发电机的故障穿越能力,或提高交流系统频率以利用海上风力发电机的调频能力,降低海上风电场注入直流系统的功率,包括:
当海上送端换流站投入降压法故障穿越控制策略,根据陆上受端换流站交流侧并网点电压和降压法控制特性曲线,降低海上交流系统电压控制参考值,以降低海上交流系统电压,利用海上风力发电机的故障穿越能力,减少海上风力发电机发出的有功功率,降低海上风电场注入直流系统的功率;
当海上送端换流站投入升频法故障穿越控制策略,根据陆上受端换流站交流侧并网点电压和升频法控制特性曲线,提高海上交流系统频率控制参考值,以提高海上交流系统频率,利用海上风力发电机的调频能力,海上风力发电机根据海上交流系统的交流频率上升情况进行频率调节,减少海上风力发电机发出的有功功率,降低海上风电场注入直流系统的功率。
优选地,所述当直流电压上升到耗能电阻的动作阈值时投入耗能电阻,吸收直流侧过剩功率,降低直流电压,包括:
所述海上换流站降低风电场注入直流系统的有功功率后,直流电压仍然会继续上升,当直流电压继续上升到所述耗能电阻的动作阈值时投入耗能电阻,消耗直流侧过剩功率,降低直流电压。
第二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的交流故障穿越系统,包括:
海上风电场、海上送端换流站、陆上受端换流站、陆上交流系统、耗能电阻;
其中,所述海上风电场与所述海上送端换流站连接,所述海上送端换流站通过电缆与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连接,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与所述陆上交流系统连接,所述耗能电阻安装在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直流侧;所述海上风电场送出的电能依次经过所述海上送端换流站、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送入所述陆上交流系统。
优选地,所述海上送端换流站与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之间采用伪双极接线方式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进行输电。
优选地,所述陆上交流系统的交流线路上接有交流电压测量装置,用于测量交流三相电压,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直流侧接有直流电压测量装置,用于测量直流电压。
优选地,所述海上送端换流站采用定交流电压幅值和定交流系统频率的V/F控制模式,陆上换流站采用定直流电压和定无功功率的控制模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的交流故障穿越方法,当陆上交流系统发生故障时,判断陆上交流系统中交流故障的严重程度。若判断所述交流故障为轻微故障,则通过耗能电阻消耗直流侧过剩功率,实现发生轻微故障时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系统的交流故障穿越,同时不影响海上送端换流站和海上风电场的正常运行,避免了故障影响范围的扩大。若判断所述交流故障为严重故障,则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向海上送端换流站发送陆上交流电压幅值和控制指令,所述海上送端换流站收到所述陆上交流电压幅值和控制指令后做出相应动作,降低海上交流系统电压或提高交流系统频率,利用海上风力发电机的故障穿越能力或频率调节能力,降低风电场注入直流系统的功率,当直流电压上升到耗能电阻的动作阈值时投入耗能电阻,消耗直流侧过剩功率,降低直流电压,通过改变交流系统电压和频率,减少风电场输入直流侧功率,减少耗能电阻需要消耗的过剩功率,降低了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系统对耗能电阻的性能要求和投资成本,提高了经济性,实现发生严重故障时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系统的交流故障穿越。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输电送出存在交流故障穿越的问题,实现了在不同的故障程度下,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输电送出系统的交流故障穿越,降低了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系统对耗能电阻的性能要求和投资成本,提高了经济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的交流故障穿越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的交流故障穿越系统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的交流故障穿越降压法控制特性曲线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的交流故障穿越升频法控制特性曲线图;
图中:1.海上风电场、2.海上送端换流站、3.陆上受端换流站、4.陆上交流系统、5.耗能电阻、6.交流电压测量装置、7.直流电压测量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的交流故障穿越方法,请参考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当陆上交流系统发生故障时,陆上受端换流站判断陆上交流系统中交流故障的严重程度;
若判断所述交流故障为轻微故障,陆上受端换流站不向海上送端换流站发送控制指令,当直流电压上升到耗能电阻的动作阈值时投入耗能电阻,仅通过耗能电阻消耗直流侧过剩功率;
若判断所述交流故障为严重故障,则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向海上送端换流站发送陆上交流电压幅值以及故障穿越控制策略的指令,所述海上送端换流站收到所述陆上交流电压幅值和所述控制指令后,投入降压法或升频法故障穿越控制策略,根据所述陆上交流电压幅值相应地降低海上交流系统电压,以利用海上风力发电机的故障穿越能力,或提高交流系统频率以利用海上风力发电机的频率调节能力,降低海上风电场注入直流系统的功率;当直流电压上升到耗能电阻的动作阈值时投入耗能电阻,消耗直流侧过剩功率,降低直流电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判断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的交流故障的严重程度,包括: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获取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交流侧并网点交流电压幅值,将所述交流电压幅值与设定的阈值相比较,判断交流侧故障严重程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陆上交流电压幅值与所述设定的阈值相比较,判断交流侧故障严重程度,包括:若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交流侧并网点交流电压幅值高于所述设定的阈值时,则判断为轻微故障;若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交流侧并网点交流电压幅值低于所述设定的阈值时,判断为严重故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向所述海上送端换流站发送所述陆上交流电压幅值以及投入降压法或升频法的控制指令,包括: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判断所述交流侧故障为严重故障时,发出投入故障穿越控制策略的指令,经通信向所述海上送端换流站发送所述陆上交流电压幅值和所述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海上送端换流站具备升频法和降压法2种故障穿越控制策略,并由运行人员事先在陆上受端换流站运行人员控制系统中选择1种控制策略,在收到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发送的所述投入故障穿越控制策略的指令后,该种控制策略投入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海上送端换流站投入所述降压法或升频法故障穿越控制策略后,根据所述陆上交流电压幅值相应地降低海上交流系统电压以利用海上风力发电机的故障穿越能力,或提高交流系统频率以利用海上风力发电机的调频能力,降低海上风电场注入直流系统的功率,包括:
当海上送端换流站投入降压法,根据陆上受端换流站交流侧并网点电压和降压法控制特性曲线,降低海上交流系统电压控制参考值,以降低海上交流系统电压,利用海上风力发电机的故障穿越能力,减少海上风力发电机发出的有功功率,降低海上风电场注入直流系统的功率;
当海上送端换流站投入升频法,根据陆上受端换流站交流侧并网点电压和升频法控制特性曲线,提高海上交流系统频率控制参考值,以提高海上交流系统频率,利用海上风力发电机的调频能力,海上风力发电机根据海上交流系统的交流频率上升情况进行频率调节,减少海上风力发电机发出的有功功率,降低海上风电场注入直流系统的功率。
进一步的,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的交流故障穿越系统,请参考图2所示,具体包括:
海上风电场(1)、海上送端换流站(2)、陆上受端换流站(3)、陆上交流系统(4)、耗能电阻(5)、交流电压测量装置(6)、直流电压测量装置(7);
其中,所述海上风电场(1)与所述海上送端换流站(2)连接;所述海上送端换流站(2)通过电缆与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3)连接;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3)与所述陆上交流系统(4)连接;所述耗能电阻(5)安装在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3)直流侧,用于消耗直流侧过剩功率;所述陆上交流系统(4)的交流线路上接有交流电压测量装置(6),用于测量交流三相电压;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3)直流侧接有直流电压测量装置(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海上风电场(1)送出的电能依次经过所述海上送端换流站(2)、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3)送入所述陆上交流系统(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海上送端换流站(2)与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3)之间采用伪双极接线方式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进行输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海上送端换流站(2)采用定交流电压和定交流系统频率的V/F控制模式,所述陆上换流站(3)采用定直流电压和定无功功率的控制模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一种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的交流故障穿越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2所示,假设在陆上交流系统(4)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故障F1,交流电压幅值高于设定的阈值,陆上受端换流站(3)直流控制系统判定为轻微故障,此时所示陆上受端换流站(3)仍能输送一定的功率,故障期间直流侧累积的过剩功率较小,所示陆上受端换流站(3)直流控制系统仅投入直流侧耗能电阻(5)消耗过剩功率,实现故障穿越。故障穿越期间,海上送端换流站(2)控制系统交流电压和频率参考值仍为1.0p.u.,运行状态不发生变化。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的工况,设置判断交流故障严重程度的交流电压阈值Uset为0.7p.u.,以及耗能电阻投入的直流电压阈值Udcset为1.03p.u.,陆上交流系统(4)发生的故障为单相接地故障F1。具体的故障穿越方法为:故障F1发生后,陆上交流系统(4)的交流线路上的电压测量装置PT(6)测量到此时交流三相电压幅值Uac_onshore约为0.85p.u.,发送给陆上受端换流站VSC1(3)直流控制系统,此时交流三相电压幅值Uac_onshore大于阈值Uset,陆上换流站VSC1(3)直流控制系统判断该交流故障为轻微故障,不向海上换流站VSC2(2)发送相应的控制指令。该工况下,海上换流站VSC2(2)控制系统交流电压参考值Uacref和频率参考值Freqref仍为1.0p.u.,海上换流站VSC2(2)和海上风电场WF(1)将维持原有运行状态。随着直流电压测量装置PT(7)测量到直流电压上升到耗能电阻Chopper(5)的动作阈值1.03p.u.时,耗能电阻Chopper(5)将动作并吸收直流侧过剩功率,实现故障穿越。
下面结合另一个具体实施例对一种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的交流故障穿越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2所示,假设在陆上交流系统(4)发生三相接地短路故障F2,交流电压幅值低于设定的阈值,陆上受端换流站(3)直流控制系统判断为严重故障,此时不仅需要投入直流侧耗能电阻(5)消耗直流侧过剩功率,同时陆上受端换流站(3)根据交流电压跌落幅值,经通信向海上送端换流站(2)发送投入降压法或者升频法的控制指令以及陆上交流电压幅值,所述海上送端换流站(2)控制系统收到所述控制指令以及陆上交流电压幅值后根据控制特性曲线相应降低海上交流系统电压或提高海上交流系统频率,利用海上风力发电机具备的故障穿越能力或调频能力,使海上风电场(1)输送到海上送端换流站(2)的有功功率下降,降低直流侧耗能电阻(5)需要消耗的过剩功率,以实现故障穿越。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的工况,设置判断交流故障严重程度的交流电压阈值Uset为0.7p.u.,以及耗能电阻投入的直流电压阈值Udcset为1.03p.u.,陆上交流系统(3)发生的故障为三相接地故障F2,则具体的故障穿越方法为:故障F2发生后,陆上交流系统(4)的交流线路上的交流电压测量装置PT(6)测量到此时交流三相电压幅值Uac_onshore约为0p.u.,发送给陆上受端换流站VSC1(3)直流控制系统,此时交流三相电压幅值Uac_onshore小于阈值Uset,陆上受端换流站VSC1(3)直流控制系统判断该交流故障为严重故障,陆上受端换流站VSC1(3)直流控制系统通过通信将Uac_onshore与相应控制指令传给海上送端换流站VSC2(2),海上送端换流站VSC2(2)控制系统收到所述控制指令后根据控制特性曲线,采用降压法或升频法,相应降低海上交流系统电压控制参考值或提高海上交流系统频率控制参考值,以降低海上交流系统电压或提高海上交流系统频率,使海上风电场WF(1)输送到海上换流站VSC2(2)的有功功率下降。随着直流电压测量装置PT(7)测量到直流电压上升到耗能电阻Chopper(5)的动作阈值1.03p.u.,耗能电阻Chopper(5)也将动作并吸收直流侧过剩功率,实现故障穿越。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控制特性曲线为图3所示时,海上送端换流站VSC2(2)采用降压法,降低海上交流系统电压控制参考值,以降低海上交流系统电压,海上交流系统电压控制参考值取0.7p.u.。当所述控制特性曲线为图4所示时,海上送端换流站VSC2(2)采用升频法,提高海上交流系统频率控制参考值,以提高海上交流系统频率,海上交流系统电频率控制参考值取1.1p.u.。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的交流故障穿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陆上交流系统发生故障时,陆上受端换流站判断陆上交流系统中交流故障的严重程度;
若判断所述交流故障为轻微故障,陆上受端换流站不向海上送端换流站发送控制指令,当直流电压上升到耗能电阻的动作阈值时投入耗能电阻,仅通过耗能电阻消耗直流侧过剩功率;
若判断所述交流故障为严重故障,则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向所述海上送端换流站发送陆上交流电压幅值以及投入故障穿越控制策略的指令,所述海上送端换流站收到所述陆上交流电压幅值和所述指令后,相应地降低海上交流系统电压以利用海上风力发电机的故障穿越能力,或提高交流系统频率以利用海上风力发电机的调频能力,降低海上风电场注入直流系统的功率;当直流电压上升到耗能电阻的动作阈值时投入耗能电阻,消耗直流侧过剩功率,降低直流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的交流故障穿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判断陆上交流系统中交流故障的严重程度,包括:
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获取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交流侧并网点交流电压幅值,将所述交流电压幅值与设定的阈值相比较,判断交流侧故障严重程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的交流故障穿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陆上交流电压幅值与所述设定的阈值相比较,判断交流侧故障严重程度,包括:
若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交流侧并网点交流电压幅值高于所述设定的阈值时,则判断为轻微故障;若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交流侧并网点交流电压幅值低于所述设定的阈值时,判断为严重故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的交流故障穿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向所述海上送端换流站发送所述陆上交流电压幅值以及投入故障穿越控制策略的指令,包括:
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判断所述交流侧故障为严重故障,发出投入故障穿越控制策略的指令,经通信向所述海上送端换流站发送所述陆上交流电压幅值和所述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的交流故障穿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海上送端换流站具备升频法和降压法2种故障穿越控制策略,并由运行人员事先在陆上受端换流站运行人员控制系统中选择1种控制策略,海上送端换流站在收到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发送的所述投入故障穿越控制策略的指令后,该种控制策略投入运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的交流故障穿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上送端换流站投入升频法或降压法故障穿越控制策略后,根据所述陆上交流电压幅值相应地降低海上交流系统电压以利用海上风力发电机的故障穿越能力,或提高交流系统频率以利用海上风力发电机的调频能力,降低海上风电场注入直流系统的功率,包括:
当海上送端换流站投入降压法故障穿越控制策略,根据陆上受端换流站交流侧并网点电压和降压法控制特性曲线,降低海上交流系统电压控制参考值,以降低海上交流系统电压,利用海上风力发电机的故障穿越能力,减少海上风力发电机发出的有功功率,降低海上风电场注入直流系统的功率;
当海上送端换流站投入升频法故障穿越控制策略,根据陆上受端换流站交流侧并网点电压和升频法控制特性曲线,提高海上交流系统频率控制参考值,以提高海上交流系统频率,利用海上风力发电机的调频能力,海上风力发电机根据海上交流系统的交流频率上升情况进行频率调节,减少海上风力发电机发出的有功功率,降低海上风电场注入直流系统的功率。
7.一种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的交流故障穿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海上风电场、海上送端换流站、陆上受端换流站、陆上交流系统、耗能电阻;
其中,所述海上风电场与所述海上送端换流站连接,所述海上送端换流站通过电缆与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连接,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与所述陆上交流系统连接,所述耗能电阻安装在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直流侧;所述海上风电场送出的电能依次经过所述海上送端换流站、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送入所述陆上交流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的交流故障穿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海上送端换流站与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之间采用伪双极接线方式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进行输电。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的交流故障穿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陆上交流系统的交流线路上接有交流电压测量装置,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的直流侧接有直流电压测量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的交流故障穿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海上送端换流站采用定交流电压幅值和定交流系统频率的V/F控制模式;所述陆上受端换流站采用定直流电压和定无功功率的控制模式。
CN202011438065.6A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的交流故障穿越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24216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38065.6A CN112421669B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的交流故障穿越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38065.6A CN112421669B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的交流故障穿越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21669A true CN112421669A (zh) 2021-02-26
CN112421669B CN112421669B (zh) 2021-10-22

Family

ID=74776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38065.6A Active CN112421669B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的交流故障穿越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21669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4073A (zh) * 2021-04-30 2021-06-18 西安西电电力系统有限公司 多端海上风电输电系统的直流耗能装置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178895A (zh) * 2021-06-11 2021-07-27 盛东如东海上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海上风电交流故障穿越协同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193588A (zh) * 2021-06-01 2021-07-30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系统故障穿越方法
CN113612377A (zh) * 2021-07-02 2021-11-05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阳江供电局 海上风电直流送出系统的启动方法
CN113765133A (zh) * 2021-09-07 2021-12-07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海上风电柔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972686A (zh) * 2021-10-11 2022-01-25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igct器件的电流源型海上风电并网系统
CN114243776A (zh) * 2021-12-17 2022-03-2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外送系统的主动能量控制方法
CN115036994A (zh) * 2022-08-11 2022-09-09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海缆快速放电方法和系统
CN115528703A (zh) * 2022-11-25 2022-12-27 清华大学 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电压穿透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7039820A (zh) * 2023-09-07 2023-11-10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大容量柔性直流换流阀盈余功率过电压抑制方法及系统
CN114285067B (zh) * 2021-12-31 2024-01-16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故障穿越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0541A (zh) * 2013-11-16 2014-02-05 沈阳工业大学 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网故障穿越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5656070A (zh) * 2016-03-11 2016-06-08 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电网故障穿越控制的方法
CN106849148A (zh) * 2017-03-10 2017-06-13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混合直流输电系统整流站交流故障穿越控制方法
CN108539796A (zh) * 2018-05-31 2018-09-14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风电双极柔直电网的故障穿越及能量耗散控制方法
CN108767890A (zh) * 2018-08-15 2018-11-06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具有耗能直流斩波器的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及其故障穿越方法
CN111162559A (zh) * 2020-02-27 2020-05-15 特变电工西安柔性输配电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耗能装置
CN111404189A (zh) * 2020-04-17 2020-07-10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快速降输出功率方法、系统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0541A (zh) * 2013-11-16 2014-02-05 沈阳工业大学 一种交直流混合微网故障穿越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05656070A (zh) * 2016-03-11 2016-06-08 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电网故障穿越控制的方法
CN106849148A (zh) * 2017-03-10 2017-06-13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混合直流输电系统整流站交流故障穿越控制方法
CN108539796A (zh) * 2018-05-31 2018-09-14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风电双极柔直电网的故障穿越及能量耗散控制方法
CN108767890A (zh) * 2018-08-15 2018-11-06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具有耗能直流斩波器的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及其故障穿越方法
CN111162559A (zh) * 2020-02-27 2020-05-15 特变电工西安柔性输配电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耗能装置
CN111404189A (zh) * 2020-04-17 2020-07-10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快速降输出功率方法、系统及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璇: "海上风电场并网柔直系统的故障穿越协调控制策略", 《电测与仪表》 *
戴金水: "VSC-MTDC联网风电场的交流故障穿越控制", 《系能源发电控制技术》 *
李琦: "基于柔性直流输电的风电场并网故障穿越协调控制策略", 《电网技术》 *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4073A (zh) * 2021-04-30 2021-06-18 西安西电电力系统有限公司 多端海上风电输电系统的直流耗能装置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994073B (zh) * 2021-04-30 2023-07-18 西安西电电力系统有限公司 多端海上风电输电系统的直流耗能装置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193588A (zh) * 2021-06-01 2021-07-30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系统故障穿越方法
CN113178895A (zh) * 2021-06-11 2021-07-27 盛东如东海上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海上风电交流故障穿越协同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178895B (zh) * 2021-06-11 2023-09-22 盛东如东海上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海上风电交流故障穿越协同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612377B (zh) * 2021-07-02 2023-02-28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阳江供电局 海上风电直流送出系统的启动方法
CN113612377A (zh) * 2021-07-02 2021-11-05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阳江供电局 海上风电直流送出系统的启动方法
CN113765133A (zh) * 2021-09-07 2021-12-07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海上风电柔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765133B (zh) * 2021-09-07 2024-03-29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海上风电柔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972686A (zh) * 2021-10-11 2022-01-25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igct器件的电流源型海上风电并网系统
CN114243776A (zh) * 2021-12-17 2022-03-2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外送系统的主动能量控制方法
CN114243776B (zh) * 2021-12-17 2023-08-25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外送系统的主动能量控制方法
CN114285067B (zh) * 2021-12-31 2024-01-16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故障穿越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036994A (zh) * 2022-08-11 2022-09-09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海缆快速放电方法和系统
CN115528703A (zh) * 2022-11-25 2022-12-27 清华大学 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电压穿透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7039820A (zh) * 2023-09-07 2023-11-10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大容量柔性直流换流阀盈余功率过电压抑制方法及系统
CN117039820B (zh) * 2023-09-07 2024-03-19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大容量柔性直流换流阀盈余功率过电压抑制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21669B (zh) 2021-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21669B (zh) 一种海上风电经柔性直流送出的交流故障穿越方法及系统
Chen Issues of connecting wind farms into power systems
Qiao et al. Grid connection requirements and solutions for DFIG wind turbines
CN109347144B (zh) 一种风电柔性直流送出系统的低电压穿越方法
CN111521908B (zh) 一种应用于四端风电直流电网的交流故障定位方法
CN110380449B (zh) 单极闭锁故障下风电直流送出系统协调控制方法
CN111106630B (zh) 一种调相机参与提升双馈风机高电压穿越能力的控制方法
CN111628507A (zh) 一种抑制暂态过电压的新型调相机与svg协调控制方法
US2023004104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grid-forming control for a double-fed wind turbine generator
EP3815210A1 (en) Enhanced multi voltage dip ride through for renewable energy power plant with battery storage system
CN113193588A (zh) 一种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系统故障穿越方法
EP3971414A1 (en) Grid-forming control of inverter-based resource using virtual impedance
CN116722576B (zh) 一种基于混联换流阀的海上风电直流送出拓扑电路及系统
CN110365024B (zh) 一种抑制直流换相失败引起送端风机脱网的紧急控制方法
CN110417028B (zh) 含抽水蓄能电站与风电场的柔直系统协调故障穿越方法
US1150617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grid-forming control for a double-fed wind turbine generator using virtual impedance
Wang et al. Research on Cooperative Fault Ride-through Strategy of Offshore Wind Power Grid-Connected System via VSC-HVDC System
Basavaraja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 based wind power system
Feng et al. Overvoltage Suppression Strategy for Offshore Wind Farm Integrated into AC Grid Through VSC-HVDC
US1184325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amping sub-synchronous control interactions in a grid-forming inverter-based resource
US11967824B2 (en) Adaptive gain control for a reactive power regulator of an inverter-based resource
US1200977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grid-forming control of an inverter-based resource
CN117955178B (zh) 适应大规模风电直流送端系统的火电开机及出力配置方法
CN218733283U (zh) 一种基于双并网模式的变速恒频抽水蓄能电站
Morren et al. Grid interaction of offshore wind farms. Part 2. Case study simul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