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19488B - 一种电网信息模型gim转换为点云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网信息模型gim转换为点云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19488B
CN112419488B CN202011423809.7A CN202011423809A CN112419488B CN 112419488 B CN112419488 B CN 112419488B CN 202011423809 A CN202011423809 A CN 202011423809A CN 112419488 B CN112419488 B CN 1124194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int cloud
file
model
cbm
fi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2380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19488A (zh
Inventor
杜长青
陈兵
俞越中
孙铭泽
袁星
陈锋
王子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ation Co ltd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ation Co ltd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ation Co ltd,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Consult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2380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194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194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194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194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194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1File system administration, e.g. details of archiving or snapshots
    • G06F16/116Details of conversion of file system types or forma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9/00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19/20Editing of 3D images, e.g. changing shapes or colours, aligning objects or positioning par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Geometr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网信息模型GIM转换为点云的方法,本发明首先通过逐级读取GIM模型中的CBM、DEV、PHM和FAM文件,获取相关信息;然后解析MOD、STL文件,实现MOD或STL模型至点云模型的转换;再通过各级系统中CBM、DEV和PHM文件中的经纬度坐标和变换矩阵将所得点云转换至同一参考坐标系下,构建完整工程点云模型,并以PCD点云文件格式保存;最后将PCD格式点云文件向TXT、XYZ和LAS等格式点云文件转换。本发明为电网信息模型GIM提供了以点云形式展示的方法,为GIM模型和三维激光点云模型间的匹配和比对分析提供了数据基础,促进了BIM技术和三维激光点云技术在输变电工程建设领域的融合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电网信息模型GIM转换为点云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变电工程三维模型可视化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网信息模型GIM转换为点云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为满足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的需要,统一模型构架和数据交互格式,实现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共享,现有的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模型交互规范规定了输变电工程设计阶段三维模型文件的架构、存储结构等数据交互要求,并适用于110(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变电工程的三维设计。在该规范下,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模型的标准格式为*.GIM。
由于GIM(Grid Information Model,电网信息模型)代表输变电工程的三维设计模型,三维激光点云模型代表输变电工程现场实景,因此现有研究常通过融合应用GIM模型和三维激光点云模型以实现输变电工程的质量管控和进度监测,且这些应用常涉及GIM模型和三维激光点云模型间的匹配和比对分析问题,但因GIM模型和三维激光点云模型数据结构各不相同,缺乏共性特征,所以难以直接对二者进行匹配或比对分析。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网信息模型GIM转换为点云的方法,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将电网信息模型GIM转化为多种格式的点云文件,为GIM模型提供了另一种三维可视化方法,能够使GIM模型和三维激光点云模型直接进行匹配或比对分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网信息模型GIM转换为点云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逐级读取GIM模型中的CBM文件、DEV文件、PHM文件和FAM文件,获取经纬度、海拔和变换矩阵信息;
S2,解析PHM文件中的MOD文件或STL文件,将MOD文件对应模型信息或STL文件对应模型信息转换至点云模型;
S3,通过各级系统中CBM文件、DEV文件和PHM文件中的经纬度坐标和变换矩阵将S2中所得点云模型转换至同一参考坐标系下,构建得到PCD格式的完整工程点云模型;
S4,将PCD格式的完整工程点云模型转换为TXT、XYZ或LAS格式的点云文件。
优选的,所述S1包括如下步骤:
S1-1,读取入口文件project.cbm,获取一级CBM文件名;
S1-2,获取一级CBM文件下的所有二级CBM文件,存入二级CBM文件队列;
S1-3,顺次取出二级CBM文件队列中的每个二级CBM文件,获取二级CBM文件下的所有三级CBM文件,存入三级CBM文件队列;
S1-4,顺次取出三级CBM文件队列中的每个三级CBM文件,获取三级CBM文件下的所有四级CBM文件,存入四级CBM文件队列;
S1-5,顺次取出四级CBM文件队列中的每个四级CBM文件,获取四级CBM文件下的所有五级子设备CBM文件,并记录五级子设备CBM文件中的经纬度和海拔信息;
S1-6,获取每个五级CBM文件中的DEV文件和FAM文件,并记录变换矩阵T1
S1-7,读取每个五级CBM文件对应的DEV文件,获取DEV文件中的PHM文件,并记录变换矩阵T2
S1-8,读取PHM文件,获取PHM文件中的MOD文件或STL文件,并记录变换矩阵T3
优选的,所述S2包括如下步骤:
S2-1,判断S1-8中所读取文件的类型,若为MOD文件,进行S2-2至S2-3;若为STL文件,进行S2-4至S2-5;
S2-2,解析MOD文件,获得模型信息;
S2-3,根据模型信息对模型进行填充;
S2-4,解析STL文件,获取所有三角面片的顶点信息;
S2-5,将STL文件中的所有三角面片以均匀点集填充。
优选的,S2-2中,模型信息包括模型类型、模型形状、模型尺寸和节点信息;若是模型形状和尺寸信息,则对模型表面以均匀点云填充;若为节点信息,则节点间以均匀分布在同一直线上的点云填充。
优选的,所述模型形状包括长方体、球体和圆柱体,所述模型尺寸包括长方体的长、宽和高,球体的球半径以及圆柱体的高和底面半径。
优选的,所述S3包括如下步骤:
S3-1,将在S1-5中读取的第一座杆塔的经纬度和海拔信息作为点云模型坐标系的原点;
S3-2,将其余设备的经纬度和海拔信息参照第一个设备计算其平移矩阵;利用平移矩阵将各设备点云平移至点云坐标系下获得点云;
S3-3,将各设备点云中的每个点qi,参照读取的对应变换矩阵T1、变换矩阵T2和变换矩阵T3,移动至点qi的正确位置,获得最终点云;
S3-4,在完成所有子设备点云的位置转换后,将完整点云和各子设备点云保存为PCD格式。
优选的,平移矩阵t(tx,ty,tz)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a、b分别为地球经线截面的半长轴和半短轴,Bc为其余设备的纬度信息,Bo为第一个设备的纬度信息,Lc为其余设备的经度信息,Lo为第一个设备的经度信息,Hc为其余设备的海拔信息,Ho为第一个设备的海拔信息,函数sgn()如下:
利用平移矩阵t(tx,ty,tz),将各设备点云P平移至点云坐标系下获得点云Q,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qx,qy,qz分别为点云Q中点q的三维坐标,px,py,pz分别为点云P中点p的三维坐标;
终点云S计算公式如下:
s=T1T2T3q
式中s为点云S中的坐标点,q为点云Q中的坐标点。
优选的,在S1-5中,将读取的第一座杆塔的经纬度和海拔信息转化为点云模型坐标系的原点。
优选的,S4中,将PCD格式的完整工程点云模型转换为TXT、XYZ或LAS格式的点云文件时,转换内容包括转换内容包括点云模型坐标系下的整体点云和构成整体点云的各子设备点云。
优选的,所述S4包括如下过程:
将PCD格式转换为TXT格式点云文件,在TXT格式点云文件中的每一行写入各点的X坐标、Y坐标和Z坐标,坐标之间以空格分隔;转换内容包括点云模型坐标系下的整体点云和构成整体点云的各子设备点云;
将PCD格式转换为XYZ格式点云文件,在XYZ格式点云文件中的每一行依次写入各点的X坐标、Y坐标、Z坐标、X方向法向量、Y方向法向量和Z方向法向量,各值之间以空格分隔;转换内容包括点云模型坐标系下的整体点云和构成整体点云的各子设备点云;
将PCD格式转换为LAS格式点云文件,利用liblas库函数创建LAS格式点云文件,写入信息包括分类号和三维坐标和颜色信息,分类号信息由LAS规范确定;转换内容包括点云模型坐标系下的整体点云和构成整体点云的各子设备点云。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首先通过逐级读取GIM模型中的CBM、DEV、PHM和FAM文件,获取相关信息;然后解析MOD、STL文件,实现MOD或STL模型至点云模型的转换;再通过各级系统中CBM、DEV和PHM文件中的经纬度坐标和变换矩阵将所得点云转换至同一参考坐标系下,构建完整工程点云模型,并以PCD点云文件格式保存;最后将PCD格式点云文件向TXT、XYZ和LAS等格式点云文件转换。本发明为电网信息模型GIM提供了以点云形式展示的方法,为GIM模型和三维激光点云模型间的匹配和比对分析提供了数据基础,促进了BIM技术和三维激光点云技术在输变电工程建设领域的融合应用。因此本发明解决了由于两种模型文件数据结构不同等原因,通常不能直接应用于模型间的匹配和比对分析等问题,也实现了GIM模型的另一种可视化方法---点云形式,并提供了向多种格式点云文件转换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以点云的形式高精度展现GIM模型,具备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促进了三维激光点云技术和BIM技术在输变电工程建设领域的融合应用,为输变电工程的质量管控和进度监测提供了基础数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网信息模型GIM转换为点云的方法的流程。
图2为本发明中GIM标准文件数据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步骤(1)实现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中杆塔MOD模型转化为点云模型图。
图5为本发明中绝缘子串STL模型转化为点云模型图。
图6(a)为本发明中整个架空输电线路工程的GIM模型转化为点云模型图(整段线路俯视图);
图6(b)为本发明中整个架空输电线路工程的GIM模型转化为点云模型图(一档距的线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电网信息模型GIM转换为点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逐级读取GIM模型中的CBM文件、DEV文件、PHM文件和FAM文件,获取经纬度、海拔、变换矩阵信息和各级设备的相应属性信息;
(2)解析PHM文件中的MOD文件或STL文件,完成MOD或STL模型至点云模型的转换工作;
(3)通过各级系统中CBM文件、DEV文件和PHM文件中的经纬度坐标和变换矩阵,将步骤(2)中所得点云模型转换至同一参考坐标系下,构建PCD格式的完整工程点云模型;
(4)将PCD格式点云文件向TXT、XYZ或LAS格式点云文件转换。
其中,所述步骤(1)包括如下步骤:
1-1)读取入口文件“project.cbm”,获取其中一级CBM文件名;
1-2)获取一级CBM文件下的所有二级CBM文件,存入二级CBM文件队列,并读取FAM文件获取属性信息;
1-3)顺次取出二级CBM文件队列中的每个二级CBM文件,获取其下的所有三级CBM文件,存入三级CBM文件队列,并读取FAM文件获取属性信息;
1-4)顺次取出三级CBM文件队列中的每个三级CBM文件,获取其下的所有四级CBM文件,存入四级CBM文件队列,并读取FAM文件获取属性信息;
1-5)顺次取出四级CBM文件队列中的每个四级CBM文件,获取其下的所有五级子设备CBM文件,并记录其中的经纬度和海拔信息;
1-6)获取每个五级CBM文件中的DEV文件和FAM文件,并记录其中的变换矩阵T1
1-7)读取每个五级CBM文件对应的DEV文件,获取其中的PHM文件,并记录其中的变换矩阵T2
1-8)读取PHM文件,获取其中的MOD文件或STL文件,并记录其中的变换矩阵T3
所述步骤(2)包括如下步骤:
2-1)判断步骤1-8)中所读取文件的类型,若为MOD文件,进行步骤2-2)至步骤2-3),若为STL文件,进行步骤2-4)至步骤2-5);
2-2)解析MOD文件,获得模型信息,模型信息包括模型类型、模型形状、模型尺寸和节点信息;
2-3)根据上述模型形状、模型尺寸和节点信息构建点云模型;
2-4)解析STL文件,获取所有三角面片的顶点信息;
2-5)将STL文件中的所有三角面片以均匀点集填充,构建点云模型;
所述步骤(3)包括如下步骤:
3-1)将在步骤1-5)中读取的第一座杆塔的经纬度和海拔信息作为点云模型坐标系的原点;
3-2)将其余设备的经纬度和海拔信息参照第一个设备计算其平移矩阵t(tx,ty,tz),平移矩阵t(tx,ty,tz)的计算公式如下:
tz=Hc-Ho
其中,a、b分别为地球经线截面(椭圆)的半长轴和半短轴,Bc为其余设备的纬度信息,Bo为第一个设备的纬度信息,Lc为其余设备的经度信息,Lo为第一个设备的经度信息,Hc为其余设备的海拔信息,Ho为第一个设备的海拔信息,函数sgn()如下:
利用平移矩阵t(tx,ty,tz),将各设备点云P平移至点云坐标系下获得点云Q,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qx,qy,qz分别为点云Q中点q的三维坐标,px,py,pz分别为点云P中点p的三维坐标;
3-3)将各设备点云Q中的每个点qi,i=1...N,参照在步骤(1)中读取的对应变换矩阵T1、变换矩阵T2和变换矩阵T3,移动至点qi,i=1...N正确位置,获得最终点云S,计算公式如下:
s=T1T2T3q
式中s为点云S中的坐标点,q为点云Q中的坐标点。
3-4)在完成所有子设备点云的位置转换后,将完整点云和各子设备点云以PCD格式保存。
所述步骤(4)包括如下步骤:
4-1)将PCD格式转换为TXT格式点云文件,即创建TXT文件,并在TXT文件中的每一行写入各点的X,Y和Z坐标,坐标之间以空格分隔;转换内容包括点云模型坐标系下的整体点云和构成整体点云的各子设备点云;
4-2)将PCD格式转换为XYZ格式点云文件,即在XYZ文件中的每一行依次写入各点的X坐标,Y坐标,Z坐标,X方向法向量,Y方向法向量和Z方向法向量,且各值之间以空格分隔;转换内容包括点云模型坐标系下的整体点云和构成整体点云的各子设备点云;
4-3)将PCD格式转换为LAS格式点云文件,创建LAS格式点云文件时借助liblas库函数,写入信息包括分类号,三维坐标和颜色信息,其中分类号信息由美国摄影测量及遥感协会制定的LAS规范确定,如电力线分类号为14,杆塔设备分类号为15;转换内容包括点云模型坐标系下的整体点云和构成整体点云的各子设备点云。
本发明在逐级读取GIM模型的CBM、DEV、PHM和FAM文件中的所有数据信息后,将MOD模型或STL模型以表面点云填充的方式转化成点云模型,然后将读取的第一座杆塔的经纬度和海拔信息作为坐标原点,其他设备则以此原点为基准,全部以点云的形式转换至此坐标系下,再将整体点云和各子设备点云以PCD格式保存,最后将PCD格式点云分别转化为TXT,XYZ和LAS格式。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网信息模型GIM转换为点云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逐级读取GIM模型中的CBM文件、DEV文件、PHM文件和FAM文件(GIM模型的数据结构如图2所示),获取其中的经纬度、海拔、变换矩阵信息和各级设备的相应属性信息;步骤(1)包括如下步骤(流程如图3所示):
1-1)读取入口文件“project.cbm”,获取入口文件“project.cbm”中一级CBM文件名;
1-2)获取一级CBM文件下的所有二级CBM文件,存入二级CBM文件队列,并读取FAM文件获取属性信息;
1-3)顺次取出二级CBM文件队列中的每个二级CBM文件,获取其下的所有三级CBM文件,存入三级CBM文件队列,并读取FAM文件获取属性信息;
1-4)顺次取出三级CBM文件队列中的每个三级CBM文件,获取其下的所有四级CBM文件,存入四级CBM文件队列,并读取FAM文件获取属性信息;
1-5)顺次取出四级CBM文件队列中的每个四级CBM文件,获取其下的所有五级子设备CBM文件,并记录其中的经纬度和海拔信息;
1-6)获取每个五级CBM文件中的DEV文件和FAM文件,并记录其中的变换矩阵T1
1-7)读取每个五级CBM文件对应的DEV文件,获取其中的PHM文件,并记录其中的变换矩阵T2
1-8)读取PHM文件,获取其中的MOD或STL文件,并记录其中的变换矩阵T3
(2)解析MOD文件、STL文件,完成MOD、STL模型至点云模型的转换工作,步骤(2)包括如下步骤:
2-1)判断步骤1-8)中所读取文件的类型,若为MOD文件,进行步骤2-2)至步骤2-3),若为STL文件,进行步骤2-4)至步骤2-5);
2-2)解析MOD文件,获得模型信息,模型信息包括模型类型、模型形状(如长方体、球体圆柱体)、模型尺寸(如长方体的长宽高、球半径以及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和节点信息;
2-3)若给出的是模型形状和尺寸信息,则对模型表面以均匀点云填充;若给出的为节点信息,则节点间以均匀分布在同一直线上的点云填充,如图4所示,为一杆塔的MOD模型转化为点云模型;
2-4)解析STL文件,获取所有三角面片的顶点信息;
2-5)将STL文件中的所有三角面片以均匀点集填充,如图5所示,为一绝缘子串的STL模型转化为点云模型;
(3)通过各级系统中CBM文件、DEV文件和PHM文件中的经纬度坐标和变换矩阵将步骤(2)中所得点云转换至同一参考坐标系下,构建完整工程点云模型;步骤(3)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3-1)将在步骤1-5)中读取的第一座杆塔的经纬度和海拔信息作为点云模型坐标系的原点;
3-2)将其余设备的经纬度和海拔信息参照第一个设备计算其平移矩阵t(tx,ty,tz),平移矩阵t(tx,ty,tz)计算公式如下:
tz=Hc-Ho
其中,、b分别为地球经线截面(椭圆)的半长轴和半短轴,Bc为其余设备的纬度信息,Bo为第一个设备的纬度信息,Lc为其余设备的经度信息,Lo为第一个设备的经度信息,Hc为其余设备的海拔信息,Ho为第一个设备的海拔信息,函数sgn()如下:
利用平移矩阵t,将各设备点云P平移至点云坐标系下获得点云Q,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qx,qy,qz分别为点云Q中点q的三维坐标,px,py,pz分别为点云P中点p的三维坐标;
3-3)将各设备点云Q中的每个点qi,i=1...N,参照在步骤(1)中读取的对应变换矩阵T1、变换矩阵T2和变换矩阵T3,移动至点qi,i=1...N正确位置,获得最终点云S,计算公式如下:
s=T1T2T3q
式中s为点云S中的坐标点,q为点云Q中的坐标点。
3-4)在完成所有子设备点云的位置转换后,将完整点云(以架空输电线路工程为例,如图6(a)和图6(b)所示,其中图6(a)为整段线路俯视图,图6(b)为一档距的线路图)和各子设备点云以PCD格式保存。
(4)将PCD格式点云文件向TXT、XYZ或LAS格式点云文件转换;步骤(4)包括如下步骤:
4-1)将PCD格式转换为TXT格式点云文件,即创建TXT文件,并在TXT文件中的每一行写入各点的X,Y和Z坐标,坐标之间以空格分隔;转换内容包括点云模型坐标系下的整体点云和构成整体点云的各子设备点云;
4-2)将PCD格式转换为XYZ格式点云文件,即在XYZ文件中的每一行依次写入各点的X坐标,Y坐标,Z坐标,X方向法向量,Y方向法向量和Z方向法向量,且各值之间以空格分隔;转换内容包括点云模型坐标系下的整体点云和构成整体点云的各子设备点云;
4-3)将PCD格式转换为LAS格式点云文件,创建LAS格式点云文件时借助liblas库函数,写入信息包括分类号,三维坐标和颜色信息,其中分类号信息由美国摄影测量及遥感协会制定的LAS规范确定,如电力线分类号为14,杆塔设备分类号为15;转换内容包括点云模型坐标系下的整体点云和构成整体点云的各子设备点云。

Claims (7)

1.一种电网信息模型GIM转换为点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逐级读取GIM模型中的CBM文件、DEV文件、PHM文件和FAM文件,获取经纬度、海拔和变换矩阵信息;
S2,解析PHM文件中的MOD文件或STL文件,将MOD文件对应模型信息或STL文件对应模型信息转换至点云模型;
S3,通过各级系统中CBM文件、DEV文件和PHM文件中的经纬度坐标和变换矩阵将S2中所得点云模型转换至同一参考坐标系下,构建得到PCD格式的完整工程点云模型;
S4,将PCD格式的完整工程点云模型转换为TXT、XYZ或LAS格式的点云文件;
模型信息包括模型类型、模型形状、模型尺寸和节点信息;
所述S3包括如下步骤:
S3-1,将在S1-5中读取的第一座杆塔的经纬度和海拔信息作为点云模型坐标系的原点;
S3-2,将其余设备的经纬度和海拔信息参照第一个设备计算其平移矩阵;利用平移矩阵将各设备点云平移至点云坐标系下获得点云;
S3-3,将各设备点云中的每个点,参照读取的对应变换矩阵/>、变换矩阵/>和变换矩阵/>,移动至点/>的正确位置,获得最终点云;
S3-4,在完成所有子设备点云的位置转换后,将完整点云和各子设备点云保存为PCD格式;
平移矩阵的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分别为地球经线截面的半长轴和半短轴,/>为其余设备的纬度信息,/>为第一个设备的纬度信息,/>为其余设备的经度信息,/>为第一个设备的经度信息,/>为其余设备的海拔信息,/>为第一个设备的海拔信息,函数/>如下:
利用平移矩阵,将各设备点云P平移至点云坐标系下获得点云Q,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分别为点云Q中点/>的三维坐标,/>分别为点云P中点/>的三维坐标;
终点云S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为点云S中的坐标点,/>为点云Q中的坐标点;
所述S1包括如下步骤:
S1-1,读取入口文件project.cbm,获取入口文件project.cbm中一级CBM文件名;
S1-2,获取一级CBM文件下的所有二级CBM文件,存入二级CBM文件队列;
S1-3,顺次取出二级CBM文件队列中的每个二级CBM文件,获取二级CBM文件下的所有三级CBM文件,存入三级CBM文件队列;
S1-4,顺次取出三级CBM文件队列中的每个三级CBM文件,获取三级CBM文件下的所有四级CBM文件,存入四级CBM文件队列;
S1-5,顺次取出四级CBM文件队列中的每个四级CBM文件,获取四级CBM文件下的所有五级子设备CBM文件,并记录五级子设备CBM文件中的经纬度和海拔信息;
S1-6,获取每个五级CBM文件中的DEV文件和FAM文件,并记录变换矩阵
S1-7,读取每个五级CBM文件对应的DEV文件,获取DEV文件中的PHM文件,并记录变换矩阵
S1-8,读取PHM文件,获取PHM文件中的MOD文件或STL文件,并记录变换矩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网信息模型GIM转换为点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包括如下步骤:
S2-1,判断S1-8中所读取文件的类型,若为MOD文件,进行S2-2至S2-3;若为STL文件,进行S2-4至S2-5;
S2-2,解析MOD文件,获得模型信息;
S2-3,根据模型信息对模型进行填充;
S2-4,解析STL文件,获取所有三角面片的顶点信息;
S2-5,将STL文件中的所有三角面片以均匀点集填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网信息模型GIM转换为点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2-2中,若是模型形状和尺寸信息,则对模型表面以均匀点云填充;若为节点信息,则节点间以均匀分布在同一直线上的点云填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网信息模型GIM转换为点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形状包括长方体、球体和圆柱体,所述模型尺寸包括:长方体的长、宽和高,球体的球半径,圆柱体的高和底面半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网信息模型GIM转换为点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5中,将读取的第一座杆塔的经纬度和海拔信息转化为点云模型坐标系的原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网信息模型GIM转换为点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将PCD格式的完整工程点云模型转换为TXT、XYZ或LAS格式的点云文件时,转换内容包括转换内容包括点云模型坐标系下的整体点云和构成整体点云的各子设备点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网信息模型GIM转换为点云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包括如下过程:
将PCD格式转换为TXT格式点云文件,在TXT格式点云文件中的每一行写入各点的X坐标、Y坐标和Z坐标,坐标之间以空格分隔;转换内容包括点云模型坐标系下的整体点云和构成整体点云的各子设备点云;
将PCD格式转换为XYZ格式点云文件,在XYZ格式点云文件中的每一行依次写入各点的X坐标、Y坐标、Z坐标、X方向法向量、Y方向法向量和Z方向法向量,各值之间以空格分隔;转换内容包括点云模型坐标系下的整体点云和构成整体点云的各子设备点云;
将PCD格式转换为LAS格式点云文件,利用liblas库函数创建LAS格式点云文件,写入信息包括分类号和三维坐标和颜色信息,分类号信息由LAS规范确定;转换内容包括点云模型坐标系下的整体点云和构成整体点云的各子设备点云。
CN202011423809.7A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电网信息模型gim转换为点云的方法 Active CN1124194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23809.7A CN112419488B (zh)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电网信息模型gim转换为点云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23809.7A CN112419488B (zh)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电网信息模型gim转换为点云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19488A CN112419488A (zh) 2021-02-26
CN112419488B true CN112419488B (zh) 2023-08-29

Family

ID=74776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23809.7A Active CN112419488B (zh) 2020-12-08 2020-12-08 一种电网信息模型gim转换为点云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194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69887B (zh) * 2021-09-02 2022-01-07 深圳市信润富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物体数模的转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372621A (zh) * 2023-11-02 2024-01-09 广东中科如铁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触网三维点云重建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76499B1 (ko) * 2017-02-03 2018-08-02 주식회사 올포랜드 증강현실을 이용한 건설공간정보 디스플레이 방법
KR20190005479A (ko) * 2017-07-07 2019-01-16 박대롱 곤드레 산채 김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0020391A (zh) * 2019-04-17 2019-07-16 华夏天信(北京)智能低碳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煤矿工作面设计gim数字模型离线发布方法
CN110880200A (zh) * 2019-11-15 2020-03-13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基于三维重建技术的gim模型工程智能验收方法
CN110928419A (zh) * 2019-12-25 2020-03-27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鞍山供电公司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变电站施工交底方法
WO2020065177A1 (fr) * 2018-09-25 2020-04-02 iCOMMISSARIAT À L'ÉNERGIE ATOMIQUE ET AUX ÉNERGIES ALTERNATIVES Procede, programme d'ordinateur et systeme de detection et localisation d'objet dans une scene tridimensionnelle
CN111161406A (zh) * 2019-12-26 2020-05-15 江西博微新技术有限公司 Gim文件可视化处理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
CN111368363A (zh) * 2020-03-11 2020-07-03 福建积微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3DTiles输变电GIM模型轻量化显示的方法
CN111401862A (zh) * 2020-04-26 2020-07-10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用于电网工程三维设计评审的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30025B (en) * 2014-09-05 2017-02-15 Ge Aviat Systems Ltd Methods of Integrity Checking Digitally Displayed Data And Display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76499B1 (ko) * 2017-02-03 2018-08-02 주식회사 올포랜드 증강현실을 이용한 건설공간정보 디스플레이 방법
KR20190005479A (ko) * 2017-07-07 2019-01-16 박대롱 곤드레 산채 김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20065177A1 (fr) * 2018-09-25 2020-04-02 iCOMMISSARIAT À L'ÉNERGIE ATOMIQUE ET AUX ÉNERGIES ALTERNATIVES Procede, programme d'ordinateur et systeme de detection et localisation d'objet dans une scene tridimensionnelle
CN110020391A (zh) * 2019-04-17 2019-07-16 华夏天信(北京)智能低碳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煤矿工作面设计gim数字模型离线发布方法
CN110880200A (zh) * 2019-11-15 2020-03-13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基于三维重建技术的gim模型工程智能验收方法
CN110928419A (zh) * 2019-12-25 2020-03-27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鞍山供电公司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变电站施工交底方法
CN111161406A (zh) * 2019-12-26 2020-05-15 江西博微新技术有限公司 Gim文件可视化处理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
CN111368363A (zh) * 2020-03-11 2020-07-03 福建积微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3DTiles输变电GIM模型轻量化显示的方法
CN111401862A (zh) * 2020-04-26 2020-07-10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用于电网工程三维设计评审的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19488A (zh) 2021-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19488B (zh) 一种电网信息模型gim转换为点云的方法
US2016023959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finite element computation
CN113269870B (zh) 一种基于三维剖分网格的多分辨率数字地形集成方法
Purss et al. The OGC® Discrete Global Grid System core standard: A framework for rapid geospatial integration
Geertman et al. Handbook of planning support science
CN102760160A (zh) 一种在空间信息库中进行多尺度地形图缩编的系统
CN111143503A (zh) 基于统一坐标系建立空间数据库的方法及数据库装置
CN104375211B (zh) 一种气象预报等值线图更新方法及系统
CN109741209A (zh) 台风灾害下配电网多源数据融合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5469355B (zh) 基于城市三维模型提取2.5维地图建筑物轮廓的方法
CN116384020A (zh) 一种融合多维语义信息的数字孪生变电站空间布局方法
CN107704629B (zh) 一种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可视化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6291756B (zh) 临近空间大气虚拟环境资源的构建方法
CN111177498A (zh) 基于bim技术的结构监测数据三维可视化方法及系统
CN113360990A (zh) 一种适用于展示工程进度的三维显示系统
CN116049501A (zh) 一种空间场景空间关系自然语言描述生成方法
CN114153913A (zh) 一种电网数据可视化展示的方法
CN114493088A (zh) 一种面向电力物联终端设备的信息模型构建方法
CN107680002A (zh) 一种基于gis和bim的电力设施信息化系统
Enqing et al. Discussion on construction method of smart campus basic platform based on 3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N110019632A (zh) 一种基于形状树的地理要素形状分析方法
Jin et al. Analysis of the Modeling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3D City Model based on the CityEngine
Escudero Scan-to-HBIM: automated transformation of point clouds into 3D BIM models for the digitiz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historic buildings
CN117407550B (zh) 一种基于gis技术的藏羌传统聚落景观数字化系统
CN117131802A (zh) 一种高分辨嵌入网格自动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