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13844B - 一种送风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送风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13844B
CN112413844B CN202011271176.2A CN202011271176A CN112413844B CN 112413844 B CN112413844 B CN 112413844B CN 202011271176 A CN202011271176 A CN 202011271176A CN 112413844 B CN112413844 B CN 1124138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air supply
determining
type
h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7117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13844A (zh
Inventor
郑伟锐
梁文潮
段晓华
郝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7117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138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138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138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138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138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送风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控制阵列式测距传感器向目标送风区域发射光信号,接收由目标送风区域反射的反射光信号;基于阵列式测距传感器接收到的反射光信号,确定目标送风区域中受风对象的轮廓信息;基于受风对象的轮廓信息,确定受风对象类型;基于受风对象类型,确定送风设备的工作模式。如此,控制阵列式测距传感器向受风对象发射光信号,阵列式测距传感器上多个测距传感器接收由受风对象反射的光信号,根据接收的反射光信号特征确定受风对象的轮廓,基于受风对象的轮廓确定受风对象类型,使得送风设备根据受风对象类型工作在匹配的工作模式,提高送风设备的智能性,也提高送风设备送风的精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送风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送风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家电的普及,空调器应用各式各样的传感器对人体进行检测,根据检测出是否有人,控制空调器自动按照预先设定的动作执行,从而实现空调器的智能控制。
然而,目前市场上空调器中安装的传感器不能准确识别大人还是小孩,导致空调器送风不够精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送风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送风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送风设备设有阵列式测距传感器;该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阵列式测距传感器向目标送风区域发射光信号,并接收由所述目标送风区域反射的反射光信号;
基于所述阵列式测距传感器接收到的反射光信号,确定所述目标送风区域中受风对象的轮廓信息;
基于所述受风对象的轮廓信息,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类型;
基于所述受风对象类型,确定所述送风设备的工作模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阵列式测距传感器接收到的反射光信号,确定所述目标送风区域中受风对象的轮廓信息,包括:基于所述阵列式测距传感器接收到的反射光信号,确定满足反射条件的多个目标测距传感器;基于所述多个目标测距传感器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的轮廓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反射条件包括飞行时间位于预设时间范围内。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受风对象与所述送风设备之间的距离信息;基于所述距离信息确定所述预设时间范围。
上述方案中,所述测距传感器用于检测发射光信号与接收光信号之间的时间差,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轮廓信息,确定所述多个目标测距传感器中处于第一边缘位置的第一测距传感器,并获取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一时间差;基于所述轮廓信息,确定所述多个目标测距传感器中处于第二边缘位置的第二测距传感器,并获取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二时间差;基于所述第一时间差、所述第二时间差、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的高度和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的高度,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的高度。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时间差、所述第二时间差、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的高度和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的高度,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的高度,包括:基于所述第二时间差和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的高度,确定所述受风对象与所述送风设备之间的距离信息;基于所述第一时间差、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的高度和所述距离信息,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的高度。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受风对象的轮廓信息,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类型,包括:基于所述轮廓信息,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的目标姿态信息;基于预设的至少一种姿态信息和检测条件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姿态信息对应的目标检测条件;基于所述轮廓信息和所述目标检测条件,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类型。
上述方案中,所述检测条件包括:受风对象的身高位于第一高度范围时,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类型为第一类型;受风对象的身高位于第二高度范围时,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类型为第二类型;所述姿态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高度范围和所述第二高度范围。
上述方案中,所述至少一种姿态信息包括站立姿态、坐卧姿态、平躺姿态。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轮廓信息和所述目标检测条件,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类型,包括:基于所述轮廓信息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的身高;基于所述受风对象的身高和所述目标检测条件,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类型。
上述方案中,所述送风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风吹人模式、风避人模式;所述基于所述受风对象类型,确定所述送风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若所述受风对象类型为第一类型,确定所述工作模式为风吹人模式;若所述受风对象类型为第二类型,确定所述工作模式为风避人模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测距传感器为飞行时间传感器。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送风设备的控制装置,所述送风设备设有阵列式测距传感器;该装置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阵列式测距传感器向目标送风区域发射光信号,并接收由所述目标送风区域反射的反射光信号;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阵列式测距传感器接收到的反射光信号,确定所述目标送风区域中受风对象的轮廓信息;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受风对象的轮廓信息,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类型;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受风对象类型,确定所述送风设备的工作模式。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送风设备,包括:处理器和配置为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前述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方法的步骤。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阵列式测距传感器向目标送风区域发射光信号,并接收由目标送风区域反射的反射光信号;基于阵列式测距传感器接收到的反射光信号,确定目标送风区域中受风对象的轮廓信息;基于受风对象的轮廓信息,确定受风对象类型;基于受风对象类型,确定送风设备的工作模式。如此,控制阵列式测距传感器向受风对象发射光信号,阵列式测距传感器上的多个测距传感器接收到由受风对象反射的光信号,根据接收到的反射光信号特征确定受风对象的轮廓,基于受风对象的轮廓确定受风对象类型,使得送风设备根据受风对象类型工作在匹配的工作模式,提高送风设备的智能性,也提高送风设备送风的精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送风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第一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送风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第二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受风对象处于站立姿态时与送风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受风对象处于坐卧姿态时与送风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送风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第三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受风对象与对应的送风设备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受风对象与对应的送风设备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受风对象与对应的送风设备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受风对象与对应的送风设备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送风设备的控制装置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送风设备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申请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送风设备的控制方法,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送风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第一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送风设备设有阵列式测距传感器,该送风设备的控制方法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101:控制所述阵列式测距传感器向目标送风区域发射光信号,并接收由所述目标送风区域反射的反射光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阵列式传感器是指一种或者多种传感器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和作用的整体。通过多个传感器的集成,可以实现某一区域内的数据采集,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便利。另外,功能需求不同时,阵列式传感器在排序时可能采用的排列方式是不相同的。阵列式传感器的排列方式一般包括:圆周环形排列、矩形排列和异型排列。
这里,本申请是通过阵列式传感器来检测目标送风区域中目标对象表面各个点到对应的传感器的距离,所以,阵列式传感器可以是由一种测距传感器集成,阵列式测距传感器的排列方式可以是矩形排列。另外,本申请中阵列式测距传感器是安装于送风设备的最上端。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送风区域可以理解为受风对象能够感受到风的区域。其中,受风对象可以为:大人、小孩或者宠物。
需要说明的是,送风区域的风是由送风设备的出风口提供,送风设备一般至少包括一个出风口。这里,送风设备包括:空调器、电风扇等具备送暖风或者冷风功能的设备。
步骤102:基于所述阵列式测距传感器接收到的反射光信号,确定所述目标送风区域中受风对象的轮廓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阵列式测距传感器向受风对象发射光信号,再基于阵列式测距传感器接收到由受风对象反射回的反射光信号,这些接收到反射光信号的测距传感器组成受风对象的轮廓。
另外,由于阵列式测距传感器上每一个传感器有相应的位置信息,所以,接收到反射光信号的多个测距传感器的位置信息组成受风对象的轮廓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步骤具体包括:基于所述阵列式测距传感器接收到的反射光信号,确定满足反射条件的多个目标测距传感器;基于所述多个目标测距传感器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的轮廓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反射条件是用于判断阵列式测距传感器中哪些传感器接收到受风对象返回的反射光信号。反射条件为测距传感器从发射光信号至接收到反射的反射光信号所使用的飞行时间位于预设时间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阵列式测距传感器是同时发射的光信号,且受风对象表面各个点几乎可以认为是在一个平面上,所以,从光信号发射至受风对象表面,再由受风对象表面将光信号返回至测距传感器所用的飞行时间相差不大。也就是说,这些测距传感器从发射光信号至接收到反射的反射光信号所使用的飞行时间位于预设时间范围内。
具体地,阵列式测距传感器同时向受风对象发射光信号,在预设时间范围内阵列式测距传感器中的多个测距传感器接收到由受风对象反射的反射光信号,这些测距传感器集合可构成受风对象的轮廓形状。这里,由于受风对象的轮廓形状是由多个测距传感器构成,所以说,轮廓信息包括多个测距传感器对应的位置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受风对象与所述送风设备之间的距离信息;基于所述距离信息确定所述预设时间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送风设备还可内置用于测量受风对象与送风设备之间距离的测距传感器,该测距传感器可安装于送风设备的中下端,便于直接测量两者之间的水平距离。这里,设置多个测距传感器均测量受风对象的不同位置与送风设备之间距离,对这些距离求得距离平均值。基于距离平均值与光信号传播速度,计算出时间平均值,进而将浮动于时间平均值上下一定阈值的范围设置为预设时间范围。
可选的,确定预设时间范围之前,可选定阵列式测距传感器上多个测距传感器同时向受风对象表面发射光信号,待这些测距传感器接收到反射的反射光信号时,分别获取所使用的飞行时间,并对这些飞行时间求得时间平均值,进而将浮动于时间平均值上下一定阈值的范围设置为预设时间范围。这里,待预设时间范围确定后,再基于这个预设时间范围从阵列式测距传感器上选取构成受风对象轮廓的多个测距传感器。
步骤103:基于所述受风对象的轮廓信息,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获取到受风对象的轮廓信息后,可与预设的轮廓模板信息进行比对并确定出相似率,相似率越大,说明受风对象的轮廓符合对应的轮廓模板。这里预设的轮廓模板包括站立轮廓模板、坐卧轮廓模板及平躺轮廓模板等。另外,这些轮廓模板是提前训练好的轮廓模板。
这里,受风对象的轮廓确定好后,结合该轮廓模板对应的确定条件,即可确定出受风对象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受风对象类型包括:大人、小孩或者宠物等。
步骤104:基于所述受风对象类型,确定所述送风设备的工作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送风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风吹人模式、风避人模式、睡眠模式、静音模式、柔风模式等。
这里,受风对象不同时,控制送风设备输出对应的工作模式向受风对象送风。例如,检测出受风对象是小孩时,为了实现对小孩的有效保护,控制送风设备的工作模式为风避人模式或者柔风模式。本申请这种针对受风对象类型的不同,控制送风设备工作在不同的模式下,提高了送风设备的智能性,也提高送风设备送风的精确性。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送风设备存在一个或者多个出风口,且每个出风口对应的送风区域可能存在一个或者多个受风对象,通过阵列式测距传感器可检测出每个送风区域中所有受风对象的类型,进而根据受风对象类型控制送风设备工作在对应的工作模式。
针对上述提及的测距传感器,需要说明的是,测距传感器可以是飞行时间传感器(Time Of Flight,TOF),TOF传感器是一种基于飞行时间的检测传感器,通过主动发射光信号并对反射的反射光信号进行捕捉、解析,进而得到检测目标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通过TOF传感器所测量的距离精度达到1厘米级别。
这里,步骤101至步骤104的执行主体可以为送风设备的控制装置的处理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阵列式测距传感器向目标送风区域发射光信号,并接收由目标送风区域反射的反射光信号;基于阵列式测距传感器接收到的反射光信号,确定目标送风区域中受风对象的轮廓信息;基于受风对象的轮廓信息,确定受风对象类型;基于受风对象类型,确定送风设备的工作模式。如此,控制阵列式测距传感器向受风对象发射光信号,阵列式测距传感器上的多个测距传感器接收到由受风对象反射的光信号,根据接收到的反射光信号特征确定受风对象的轮廓,基于受风对象的轮廓确定受风对象类型,使得送风设备根据受风对象类型工作在匹配的工作模式,提高送风设备的智能性,也提高送风设备送风的精确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送风设备的控制方法,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送风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第二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送风设备设有阵列式测距传感器,该送风设备的控制方法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201:控制所述阵列式测距传感器向目标送风区域发射光信号,并接收由所述目标送风区域反射的反射光信号;
步骤202:基于所述阵列式测距传感器接收到的反射光信号,确定所述目标送风区域中受风对象的轮廓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步骤具体包括:基于所述阵列式测距传感器接收到的反射光信号,确定满足反射条件的多个目标测距传感器;基于所述多个目标测距传感器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的轮廓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反射条件是用于判断阵列式测距传感器中哪些传感器接收到受风对象返回的反射光信号。反射条件为测距传感器从发射光信号至接收到反射的反射光信号所使用的飞行时间位于预设时间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受风对象与所述送风设备之间的距离信息;基于所述距离信息确定所述预设时间范围。
步骤203:基于所述轮廓信息,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的目标姿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获取到受风对象的轮廓信息后,可与预设的轮廓模板信息进行比对并确定出相似率,相似率越大,说明受风对象的轮廓符合对应的轮廓模板。这里预设的轮廓模板包括站立轮廓模板、坐卧轮廓模板及平躺轮廓模板等。另外,这些轮廓模板是提前训练好的轮廓模板。
进一步地,受风对象的轮廓模板确定好后,即就是确定出受风对象处于何种姿态。
步骤204:基于预设的至少一种姿态信息和检测条件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姿态信息对应的目标检测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姿态信息至少包括站立姿态、坐卧姿态、平躺姿态。姿态信息不同时,检测条件是不相同的。
具体地,根据受风对象对应的目标姿态信息,从映射关系表中依次查找该目标姿态信息,再根据目标姿态信息查找对应的目标检测条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条件包括:受风对象的身高位于第一高度范围时,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类型为第一类型;受风对象的身高位于第二高度范围时,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类型为第二类型;所述姿态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高度范围和所述第二高度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姿态信息不同时,对应的检测条件中涉及的第一高度范围和第二高度范围分别不同。即就是根据姿态信息确定对应的高度范围。
这里,根据姿态信息可人工设置对应的高度范围或者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动态设置对应的高度范围。另外,设置高度范围时需要考虑针对不同人群或者人种设置对应的高度范围。
示例性地,若受风对象的姿态信息为站立姿态或者平躺姿态,那第一高度范围可设置为大于1.2米,第二高度范围可设置为小于或者等于1.2米。
若受风对象的姿态信息为坐卧姿态,那第一高度范围可设置为大于1米,第二高度范围可设置为小于或者等于1米。
步骤205:基于所述轮廓信息和所述目标检测条件,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类型;
这里,送风设备为了达到准确向受风对象送风的目的,再送风之前需要确定当前受风对象,使得后续送风设备可准确送风,提高送风设备的智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受风对象类型包括:大人、小孩或者宠物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步骤具体包括:基于所述轮廓信息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的身高;基于所述受风对象的身高和所述目标检测条件,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接收到反射光信号的多个测距传感器的位置信息组成受风对象的轮廓信息。通过获取多个测距传感器的检测时间差,计算出受风对象中相应位置与对应的测距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再结合测距传感器距离地面的高度,可计算出受风对象的身高。
进一步地,根据目标姿态信息确定的目标检测条件,结合受风对象的身高,即可检测出受风对象类型。
示例性地,若受风对象的姿态信息为站立姿态,那第一高度范围可设置为大于1.2米,第二高度范围可设置为小于或者等于1.2米。若检测出受风对象的身高大于1.2米时,认为检测的受风对象类型为大人(即第一类型)。若检测出受风对象的身高小于或者等于1.2米,认为检测的受风对象类型为小孩(即第二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测距传感器用于检测发射光信号与接收光信号之间的时间差,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轮廓信息,确定所述多个目标测距传感器中处于第一边缘位置的第一测距传感器,并获取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一时间差;基于所述轮廓信息,确定所述多个目标测距传感器中处于第二边缘位置的第二测距传感器,并获取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二时间差;基于所述第一时间差、所述第二时间差、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的高度和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的高度,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的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边缘位置用于表示受风对象的一轮廓边缘位置,第二边缘位置用于表示受风对象的另一轮廓边缘位置。确定第一边缘位置和第二边缘位置是为了测量受风对象处于某种姿态下的身高。这里,第一边缘位置可以理解为受风对象处于站立姿态或者坐卧姿态的头顶位置,第二边缘位置可以理解为受风对象处于站立姿态或者坐卧姿态的脚底位置。
这里,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受风对象处于站立姿态时与送风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受风对象为站立姿态,第一边缘位置A1为受风对象的最上端位置,第二边缘位置B1为受风对象的最下端位置,第一测距传感器位置C1为多个目标测距传感器中最上端位置,第二测距传感器位置D1为多个目标测距传感器中最下端位置,送风设备放置地面的位置用E1表示。
获取第一测距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一时间差,即第一测距传感器由C1点发出光信号到A1,再由A1到C1的飞行时间为T1(即第一时间差);获取第二测距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二时间差,即第二测距传感器由D1点发出光信号到B1,再由B1到D1的飞行时间为T2(即第二时间差)。光传播速度V是已知的,则A1与C1之间的距离计算出为A1C1=VT1/2,B1与D1之间的距离也可以计算出为B1D1=VT2/2,再分别结合C1与E1之间的距离(可以近似于发送设备的高度)、D1与E1之间的距离(可以近似于发送设备的高度),确定出受风对象的高度。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受风对象处于坐卧姿态时与送风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受风对象为坐卧姿态,第一边缘位置A2为受风对象的最上端位置,第二边缘位置B2为受风对象的最下端位置,第一测距传感器位置C2为多个目标测距传感器中最上端位置,第二测距传感器位置D2为多个目标测距传感器中最下端位置,送风设备放置地面的位置用E2表示。
获取第一测距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一时间差,即第一测距传感器由C2点发出光信号到A2,再由A2到C2的飞行时间为T3(即第一时间差);获取第二测距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二时间差,即第二测距传感器由D2点发出光信号到B2,再由B2到D2的飞行时间为T4(即第二时间差)。光传播速度V是已知的,则A2与C2之间的距离计算出为A2C2=VT3/2,B2与D2之间的距离也可以计算出为B2D2=VT4/2,再分别结合C2与E2之间的距离(可以近似于发送设备的高度)、D2与E2之间的距离(可以近似于发送设备的高度),确定出受风对象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时间差、所述第二时间差、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的高度和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的高度,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的高度,包括:基于所述第二时间差和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的高度,确定所述受风对象与所述送风设备之间的距离信息;基于所述第一时间差、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的高度和所述距离信息,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的高度。
这里,如图3所示,根据B1D1的距离和D1E1的距离计算出受风对象与送风设备之间的水平距离B1E1(即距离信息),A1C1的距离和B1E1的距离(等于A1F1的距离)计算出C1F1的距离,再通过C1E1的距离减去C1F1的距离即可得到E1F1的距离(即受风对象的高度A1B1)。
如图4所示,根据B2D2的距离和D2E2的距离计算出受风对象与送风设备之间的水平距离B2E2(即距离信息),A2C2的距离和B2E2的距离(等于A2F2的距离)计算出C2F2的距离,再通过C2E2的距离减去C2F2的距离即可得到E2F2的距离(即受风对象的高度A2B2)。
步骤206:基于所述受风对象类型,确定所述送风设备的工作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送风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风吹人模式、风避人模式、睡眠模式、静音模式、柔风模式等。
这里,受风对象不同时,控制送风设备输出对应的工作模式向受风对象送风。例如,检测出受风对象是小孩时,为了实现对小孩的有效保护,控制送风设备的工作模式为风避人模式或者柔风模式。本申请这种针对受风对象类型的不同,控制送风设备工作在不同的模式下,提高了送风设备的智能性,也提高送风设备送风的精确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阵列式测距传感器向目标送风区域发射光信号,并接收由目标送风区域反射的反射光信号;基于阵列式测距传感器接收到的反射光信号,确定目标送风区域中受风对象的轮廓信息;基于受风对象的轮廓信息,确定受风对象类型;基于受风对象类型,确定送风设备的工作模式。如此,控制阵列式测距传感器向受风对象发射光信号,阵列式测距传感器上的多个测距传感器接收到由受风对象反射的光信号,根据接收到的反射光信号特征确定受风对象的轮廓,基于受风对象的轮廓确定受风对象类型,使得送风设备根据受风对象类型工作在匹配的工作模式,提高送风设备的智能性,也提高送风设备送风的精确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送风设备的控制方法,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送风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第三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送风设备设有阵列式测距传感器,该送风设备的控制方法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501:控制所述阵列式测距传感器向目标送风区域发射光信号,并接收由所述目标送风区域反射的反射光信号;
步骤502:基于所述阵列式测距传感器接收到的反射光信号,确定所述目标送风区域中受风对象的轮廓信息;
步骤503:基于所述受风对象的轮廓信息,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步骤具体包括:基于所述轮廓信息,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的目标姿态信息;基于预设的至少一种姿态信息和检测条件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姿态信息对应的目标检测条件;基于所述轮廓信息和所述目标检测条件,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轮廓信息和所述目标检测条件,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类型,包括:基于所述轮廓信息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的身高;基于所述受风对象的身高和所述目标检测条件,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上述实施例,在计算受风对象的身高的同时,也计算出受风对象与送风设备之间的水平距离,水平距离不同时,受风对象可接收到不同风速的风,进一步提高送风设备的送风准确性。
因此,下面步骤在确定送风设备的工作模式时,可以将水平距离考虑进去,具体在下面步骤进行阐述。
步骤504:若所述受风对象类型为第一类型,确定所述工作模式为风吹人模式;
步骤505:若所述受风对象类型为第二类型,确定所述工作模式为风避人模式。
上述提及的第一类型可以是大人,第二类型可以是小孩。
这里,若检测到受风对象是大人,且计算出大人与送风设备之间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时,需控制送风设备将风速提高;若计算出大人与送风设备之间的距离小于或者预设距离阈值时,需控制送风设备将风速减慢。另外,这里提到的预设距离阈值可以是人工设置或者通过机器学习方法动态设置。
这里,送风设备的工作模式还至少包括:睡眠模式、静音模式、柔风模式等。
示例性地,当检测到受风对象为大人或者小孩且处于平躺姿态时,大人或者小孩可能处于睡眠状态,则需控制送风设备的工作模式为睡眠模式。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受风对象与对应的送风设备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送风设备可以向两个送风区域送风,即送风设备具备两个出风口,大人站立在左边出风口,小孩站立在右边出风口。其中,阵列式测距传感器安装在送风设备最上端的中间(如图6所示),或者每一个出风口上端安装一阵列式测距传感器。
这里,用于判断受风对象类型的检测条件为:受风对象的身高大于1.2米(即第一高度范围)时,确定受风对象类型为大人;受风对象的身高小于或者等于1.2米(即第二高度范围)时,确定受风对象类型为小孩。
图6可见阵列式测距传感器检测出位于左边送风区域的受风对象的身高大于1.2米,则确定受风对象类型为大人,此时控制送风设备将左边出风口打开,即送风设备工作在风吹人模式。另外,还可以根据检测出的大人与送风设备之间的水平距离,自动控制送风设备送风的风速,也就是说,离的越远,可将风速调至为1档(为最大风速),离的较近时,可将风速调至3档(为较低风速)。
阵列式测距传感器检测出位于右边送风区域的受风对象的身高小于或者等于1.2米,则确定受风对象类型为小孩,此时控制送风设备将右边出风口关闭(如图6所示),即送风设备工作在风避人模式。另外,也可以根据检测出的小孩与送风设备之间的水平距离,自动控制送风设备送风的风速,也就是说,离的越远,可将送风设备的工作模式调至柔风模式,离的较近时,如图6所示直接关闭出风口。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受风对象与对应的送风设备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送风设备可以向两个送风区域送风,即送风设备具备两个出风口,左边出风口和右边出风口均站立小孩。其中,阵列式测距传感器安装在送风设备最上端的中间(如图7所示),或者每一个出风口上端安装一阵列式测距传感器。
这里,用于判断受风对象类型的检测条件为:受风对象的身高大于1.2米(即第一高度范围)时,确定受风对象类型为大人;受风对象的身高小于或者等于1.2米(即第二高度范围)时,确定受风对象类型为小孩。
图7可见阵列式测距传感器检测出位于左边送风区域的受风对象的身高小于或者等于1.2米,则确定受风对象类型为小孩,且再结合小孩与送风设备之间的水平距离,确定小孩距离送风设备较近时,控制送风设备将左边出风口关闭,即送风设备工作在风避人模式。
阵列式测距传感器检测出位于右边送风区域的受风对象的身高小于或者等于1.2米,则确定受风对象类型为小孩,且再结合小孩与送风设备之间的水平距离,确定小孩距离送风设备较远时,将送风设备的工作模式调至柔风模式。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受风对象与对应的送风设备的第三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送风设备可以向两个送风区域送风,即送风设备具备两个出风口,左边出风口和右边出风口均站立大人。其中,阵列式测距传感器安装在送风设备最上端的中间(如图8所示),或者每一个出风口上端安装一阵列式测距传感器。
这里,用于判断受风对象类型的检测条件为:受风对象的身高大于1.2米(即第一高度范围)时,确定受风对象类型为大人;受风对象的身高小于或者等于1.2米(即第二高度范围)时,确定受风对象类型为小孩。
图8可见阵列式测距传感器检测出位于左边送风区域的受风对象的身高大于1.2米,则确定受风对象类型为大人,且再结合大人与送风设备之间的水平距离,确定小孩距离送风设备较近时,控制送风设备将左边出风口打开,送风设备工作在风吹人模式,并将风速调至3档(为较低风速)。
阵列式测距传感器检测出位于右边送风区域的受风对象的身高大于1.2米,则确定受风对象类型为大人,且再结合大人与送风设备之间的水平距离,确定小孩距离送风设备较远时,控制送风设备将右边出风口打开,送风设备工作在风吹人模式,并将风速调至为1档(为最大风速)。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受风对象与对应的送风设备的第四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送风设备可以向两个送风区域送风,即送风设备具备两个出风口,左边出风口站立两个大人,右边出风口站立两个小孩。其中,阵列式测距传感器安装在送风设备最上端的中间(如图9所示),或者每一个出风口上端安装一阵列式测距传感器。
这里,用于判断受风对象类型的检测条件为:受风对象的身高大于1.2米(即第一高度范围)时,确定受风对象类型为大人;受风对象的身高小于或者等于1.2米(即第二高度范围)时,确定受风对象类型为小孩。
图9可见阵列式测距传感器检测出位于左边送风区域的两个受风对象的身高均大于1.2米,则确定受风对象类型均为大人,此时控制送风设备将左边出风口打开,即送风设备工作在风吹人模式。同时,阵列式测距传感器检测出位于右边送风区域的一个受风对象的身高大于1.2米,确定受风对象类型为大人,另一个受风对象的身高小于或者等于1.2米,确定受风对象类型为小孩,此时控制送风设备将右边出风口关闭,即送风设备工作在风避人模式(如图9所示)或者柔风模式。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阵列式测距传感器向目标送风区域发射光信号,并接收由目标送风区域反射的反射光信号;基于阵列式测距传感器接收到的反射光信号,确定目标送风区域中受风对象的轮廓信息;基于受风对象的轮廓信息,确定受风对象类型;基于受风对象类型,确定送风设备的工作模式。如此,控制阵列式测距传感器向受风对象发射光信号,阵列式测距传感器上的多个测距传感器接收到由受风对象反射的光信号,根据接收到的反射光信号特征确定受风对象的轮廓,基于受风对象的轮廓确定受风对象类型,使得送风设备根据受风对象类型工作在匹配的工作模式,提高送风设备的智能性,也提高送风设备送风的精确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送风设备的控制装置,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送风设备的控制装置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送风设备设有阵列式测距传感器;该装置包括:
控制单元1001,用于控制所述阵列式测距传感器向目标送风区域发射光信号,并接收由所述目标送风区域反射的反射光信号;
确定单元1002,用于基于所述阵列式测距传感器接收到的反射光信号,确定所述目标送风区域中受风对象的轮廓信息;
所述确定单元1002,用于基于所述受风对象的轮廓信息,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类型;
所述确定单元1002,用于基于所述受风对象类型,确定所述送风设备的工作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括:确定单元1002,具体用于基于所述阵列式测距传感器接收到的反射光信号,确定满足反射条件的多个目标测距传感器;基于所述多个目标测距传感器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的轮廓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射条件包括飞行时间位于预设时间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获取所述受风对象与所述送风设备之间的距离信息;基于所述距离信息确定所述预设时间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发射光信号与接收光信号之间的时间差;基于所述轮廓信息,确定所述多个目标测距传感器中处于第一边缘位置的第一测距传感器,并获取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一时间差;基于所述轮廓信息,确定所述多个目标测距传感器中处于第二边缘位置的第二测距传感器,并获取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二时间差;基于所述第一时间差、所述第二时间差、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的高度和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的高度,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时间差、所述第二时间差、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的高度和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的高度,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的高度时,具体是基于所述第二时间差和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的高度,确定所述受风对象与所述送风设备之间的距离信息;基于所述第一时间差、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的高度和所述距离信息,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包括:确定单元1002,具体用于基于所述轮廓信息,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的目标姿态信息;基于预设的至少一种姿态信息和检测条件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姿态信息对应的目标检测条件;基于所述轮廓信息和所述目标检测条件,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条件包括:受风对象的身高位于第一高度范围时,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类型为第一类型;受风对象的身高位于第二高度范围时,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类型为第二类型;所述姿态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高度范围和所述第二高度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种姿态信息包括站立姿态、坐卧姿态、平躺姿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轮廓信息和所述目标检测条件,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类型时,具体是基于所述轮廓信息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的身高;基于所述受风对象的身高和所述目标检测条件,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类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送风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风吹人模式、风避人模式;所述装置包括:确定单元1002,具体用于若所述受风对象类型为第一类型,确定所述工作模式为风吹人模式;若所述受风对象类型为第二类型,确定所述工作模式为风避人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测距传感器为飞行时间传感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阵列式测距传感器向目标送风区域发射光信号,并接收由目标送风区域反射的反射光信号;基于阵列式测距传感器接收到的反射光信号,确定目标送风区域中受风对象的轮廓信息;基于受风对象的轮廓信息,确定受风对象类型;基于受风对象类型,确定送风设备的工作模式。如此,控制阵列式测距传感器向受风对象发射光信号,阵列式测距传感器上的多个测距传感器接收到由受风对象反射的光信号,根据接收到的反射光信号特征确定受风对象的轮廓,基于受风对象的轮廓确定受风对象类型,使得送风设备根据受风对象类型工作在匹配的工作模式,提高送风设备的智能性,也提高送风设备送风的精确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送风设备,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送风设备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送风设备包括:处理器1101和配置为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1102;
其中,处理器1101配置为运行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前述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
当然,实际应用时,如图11所示,该设备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1103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1103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1103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1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103。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处理器可以为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evice)、可编程逻辑装置(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地,对于不同的设备,用于实现上述处理器功能的电子器件还可以为其它,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上述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或者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DD,Hard Disk Drive)或固态硬盘(SSD,Solid-State Drive);或者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并向处理器提供指令和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可选的,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方法,并且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处理器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产品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产品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或设备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或设备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送风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设备设有阵列式测距传感器;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阵列式测距传感器向目标送风区域发射光信号,并接收由所述目标送风区域反射的反射光信号;
基于所述阵列式测距传感器接收到的反射光信号,确定所述目标送风区域中受风对象的轮廓信息;
基于所述受风对象的轮廓信息,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的目标姿态信息;
基于预设的至少一种姿态信息和检测条件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姿态信息对应的目标检测条件;
基于所述轮廓信息和所述目标检测条件,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类型;
基于所述受风对象类型,确定所述送风设备的工作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所述阵列式测距传感器接收到的反射光信号,确定所述目标送风区域中受风对象的轮廓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阵列式测距传感器接收到的反射光信号,确定满足反射条件的多个目标测距传感器;
基于所述多个目标测距传感器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的轮廓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条件包括飞行时间位于预设时间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受风对象与所述送风设备之间的距离信息;
基于所述距离信息确定所述预设时间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传感器用于检测发射光信号与接收光信号之间的时间差,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轮廓信息,确定所述多个目标测距传感器中处于第一边缘位置的第一测距传感器,并获取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一时间差;
基于所述轮廓信息,确定所述多个目标测距传感器中处于第二边缘位置的第二测距传感器,并获取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检测到的第二时间差;
基于所述第一时间差、所述第二时间差、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的高度和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的高度,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的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时间差、所述第二时间差、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的高度和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的高度,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的高度,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时间差和所述第二测距传感器的高度,确定所述受风对象与所述送风设备之间的距离信息;
基于所述第一时间差、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的高度和所述距离信息,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条件包括:受风对象的身高位于第一高度范围时,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类型为第一类型;受风对象的身高位于第二高度范围时,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类型为第二类型;
所述姿态信息用于确定所述第一高度范围和所述第二高度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种姿态信息包括站立姿态、坐卧姿态、平躺姿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轮廓信息和所述目标检测条件,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类型,包括:
基于所述轮廓信息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的身高;
基于所述受风对象的身高和所述目标检测条件,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类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风吹人模式、风避人模式;
所述基于所述受风对象类型,确定所述送风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
若所述受风对象类型为第一类型,确定所述工作模式为风吹人模式;
若所述受风对象类型为第二类型,确定所述工作模式为风避人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距传感器为飞行时间传感器。
12.一种送风设备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设备设有阵列式测距传感器;所述装置包括: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阵列式测距传感器向目标送风区域发射光信号,并接收由所述目标送风区域反射的反射光信号;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阵列式测距传感器接收到的反射光信号,确定所述目标送风区域中受风对象的轮廓信息;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受风对象的轮廓信息,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的目标姿态信息;基于预设的至少一种姿态信息和检测条件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姿态信息对应的目标检测条件;基于所述轮廓信息和所述目标检测条件,确定所述受风对象类型;
所述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受风对象类型,确定所述送风设备的工作模式。
13.一种送风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设备包括:处理器和配置为存储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CN202011271176.2A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送风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4138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71176.2A CN112413844B (zh)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送风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71176.2A CN112413844B (zh)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送风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13844A CN112413844A (zh) 2021-02-26
CN112413844B true CN112413844B (zh) 2022-03-18

Family

ID=74832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71176.2A Active CN112413844B (zh)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送风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138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51645A (zh) * 2021-06-11 2021-08-13 海尔(深圳)研发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移动空调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移动空调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80606A (zh) * 2017-11-28 2018-06-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CN109974216A (zh) * 2019-03-12 2019-07-0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79150A (zh) * 2019-11-14 2020-02-11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毫米波的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EP3176514B1 (en) * 2015-12-04 2020-09-16 LG Electronics Inc.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11720980A (zh) * 2020-06-11 2020-09-2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76514B1 (en) * 2015-12-04 2020-09-16 LG Electronics Inc. Air conditio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CN108180606A (zh) * 2017-11-28 2018-06-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CN109974216A (zh) * 2019-03-12 2019-07-0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运行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779150A (zh) * 2019-11-14 2020-02-11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毫米波的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1720980A (zh) * 2020-06-11 2020-09-2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13844A (zh) 2021-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42465B2 (en) Robot clean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2283906B (zh)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装置、控制设备、空调、存储介质
CN112413844B (zh) 一种送风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448225B (zh) 一种清扫策略的调整方法、系统及清洁设备
US10344991B2 (en) Air suction apparatus and air suction method
CN108826607A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控制器及存储介质
CN109489187B (zh)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空气调节装置
CN108398947A (zh) 一种充电座识别方法
CN112485779B (zh) 雷达功率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0513827B (zh) 一种滤网脏堵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2418039B (zh) 吹风设备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7504641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US20230297115A1 (en) Robot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WO2023078323A1 (zh) 自移动设备、自移动设备的障碍物检测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1966099A (zh) 基于雷达的室内目标跟踪方法、节能方法及系统
CN112922878B (zh) 风扇控制方法、风扇及存储介质
CN114305260A (zh) 一种清洁机器人的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和清洁机器人
TWI418790B (zh) 紅外線人體活動感測器架構及偵側人體活動量的方法
CN112241009A (zh) 人体方位识别方法、装置及温度调控设备
CN113586497B (zh) 循环扇控制方法、循环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064806B (zh) 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WO2023142710A1 (zh) 机器人导航方法、装置、机器人及存储介质
WO2023197822A1 (zh) 机器人控制方法、装置、机器人及存储介质
CN113586501B (zh) 循环扇控制方法、循环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886626B (zh) 一种基于微波雷达的马桶座圈控制方法、装置及智能马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