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99651A - 一种加热电器的电磁铁驱动控制电路及加热电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热电器的电磁铁驱动控制电路及加热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99651A
CN112399651A CN202011197936.XA CN202011197936A CN112399651A CN 112399651 A CN112399651 A CN 112399651A CN 202011197936 A CN202011197936 A CN 202011197936A CN 112399651 A CN112399651 A CN 1123996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magnet
module
resistor
control chip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9793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再平
苏钦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alanz Enterprises Co Ltd
Guangdong Galanz Microwav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alanz Enterprises Co Ltd
Guangdong Galanz Microwav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alanz Enterprises Co Ltd, Guangdong Galanz Microwav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alanz Enterpris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9793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996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99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96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1/00Details of electric heating devices
    • H05B1/02Automatic switch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apparatus ; Control of hea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lectric Stoves And Ranges (AREA)

Abstract

一种加热电器的电磁铁驱动控制电路,包括电磁铁驱动模块、电磁铁开关模块、电磁铁供电模块、控制芯片供电模块和控制芯片U2,电磁铁驱动模块分别与控制芯片U2、电磁铁开关模块连接,电磁铁供电模块分别与电磁铁开关模块、控制芯片供电模块连接,电磁铁开关模块连接市电。本发明的电磁铁驱动控制电路能够保持电磁铁闭合,同时缩短电磁铁开通时间,使得电磁铁线圈的输入电源电压波动小,而且此电路延长了输入至三极管的驱动脉冲的上升沿时间,降低了三极管的开启速度,使得电磁铁线圈在通过高频脉冲的情况下不发出噪声,同时不会超过EMC传导测试的限值,降低驱动控制电路对电网的传导干扰。

Description

一种加热电器的电磁铁驱动控制电路及加热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铁驱动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热电器的电磁铁驱动控制电路及加热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加热电器中,很多都是采用电磁铁来实现电源导通,例如多士炉,多士炉(Toaster),又称为烤面包机、面包烘烤器或吐司机,它是一种专门用于将切成片状面包重新烘烤的电热炊具。参见图5,现有的多士炉包括壳体2,壳体2内设有用于加热面包的加热腔体1,壳体2内还设有操控机构,操控机构包括手柄4(手柄4的操作端位于壳体2外),手柄4的下方依次设有弹簧3、磁吸片5和开关启动块7,手柄4的一端与弹簧3的第一端连接;弹簧3的第二端(第二端与第一端相对)与磁吸片5连接,磁吸片5与开关启动块7的第一端连接,磁吸片5下方设有电磁铁6,磁吸片5与电磁铁6间隔设置。开关启动块7向下移动时,能够挤压弹片9,使得弹片9与连接电源电路10的触点8接通。
多士炉的工作过程为:按下手柄4后,弹簧3压缩且带动磁吸片5向下移动,使得磁吸片5跟电磁铁6紧贴在一起;同时磁吸片5带动开关启动块7向下移动,进而开关启动块7挤压弹片9,使得弹片9与触点8相接触,从而使多士炉的电源电路10瞬间导通,通过电源电路10向加热控制板提供电压,使得加热控制板工作,进而电磁铁6两端导通,产生吸力,吸住上面的磁吸片5,让手柄4不会弹回去。
现有多士炉的电磁铁控制电源采用低成本的阻容降压得到,他的电压受外部输入市电的电压波动影响比较大,在市电电压比较低时,如果连续开通电磁铁6的线圈会导致线圈两端电压偏低,导致电磁铁6的吸合力小于多士炉手柄4的回弹力时,电磁铁6会断开,且手柄4会回弹,进而使多士炉不工作;此外,驱动电磁铁线圈时,若驱动频率过低(如低于20K),电磁铁线圈会有高频噪声,造成电磁噪声污染,若驱动频率过高(高于20K),即频繁的驱动开关切换,会引发EMC的传导测试超限值。
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可实现对电磁铁的保持力不变、可使电磁铁线圈的输入电源电压波动小、可降低驱动控制电路对电网的传导干扰、实用性强的加热电器的电磁铁驱动控制电路及加热电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加热电器的电磁铁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铁驱动模块、电磁铁开关模块、电磁铁供电模块、控制芯片供电模块和控制芯片U2,所述电磁铁驱动模块分别与控制芯片U2、电磁铁开关模块连接,所述电磁铁供电模块分别与电磁铁开关模块、控制芯片供电模块连接,电磁铁开关模块连接市电;控制芯片U2通电后,控制芯片U2的DCT端产生高频脉冲驱动信号,高频脉冲驱动信号作用在电磁铁驱动模块上,电磁铁驱动模块驱动电磁铁开关模块,以使电磁铁开关模块通电并产生磁吸力。
所述电磁铁驱动模块包括三极管Q1和一个以上的电阻,所述的电阻为2个以上时相互并联连接,电磁铁开关模块包括电磁铁K1,控制芯片U2的DCT端通过对应的所述的电阻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电磁铁K1的一端与电源的VDC端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
所述电阻设置2个,包括电阻值不同的电阻R1和电阻R2,控制芯片U2的DCT1端和电阻R1的一端连接,控制芯片U2的DCT2端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和电阻R2的另一端均接入三极管Q1的基极;控制芯片U2通电后,控制芯片U2的各DCT端先后输出高电平、随后均输出低电平,反复周期性作用三极管Q1的基极。
所述电阻设置1个,包括电阻R1,控制芯片U2的DCT1端和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接入三极管Q1的基极,控制芯片U2的内部设有上拉电阻,电阻R1的阻值小于上拉电阻的阻值;控制芯片U2通电后,单个的DCT端依次设置为输入状态和输出状态、并输出高电平,随后输出低电平,反复周期性作用三极管Q1的基极。
所述电磁铁驱动模块还包括按键KEY,按键KEY的一端接入三极管Q1的基极,按键KEY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磁铁K1的第一输入触点连接市电ACN,电磁铁K1的第二输入触点连接市电ACL,电磁铁开关模块和电磁铁供电模块之间连接有发热丝RH1,电磁铁K1的第二输出触点与发热丝RH1的一端连接。
所述电磁铁供电模块包括电阻R3、二极管D1和电容C1,发热丝RH1的中间抽头连接电阻R3的一端或二极管D1的输入端,电阻R3与二极管D1相互连接。
所述控制芯片供电模块包括稳压模块U1和电容C2,电阻R3的另一端或二极管D1的输出端与稳压模块U1的输入端连接,电容C1连接在电阻R3的另一端或二极管D1的输出端与稳压模块U1的输入端之间,稳压模块U1的输出端、电容C2的正极均接入电源的VCC端。
还包括定时电路模块,定时电路模块包括滑动电阻器R5,滑动电阻器R5的中间抽头连接控制芯片U2的AD端,滑动电阻器R5的一端接入电源的VCC端。
还包括指示灯模块,指示灯模块包括电阻R4和发光二极管LED1,电阻R4的一端接入电源的VCC端、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连接控制芯片U2的LED端。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加热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的加热电器的电磁铁驱动控制电路。
本发明的加热电器的电磁铁驱动控制电路通过高频方波,让电磁铁线圈放电时间减少,使得电磁铁线圈驱动电源电压不会被持续的放电,避免在市电电压比较低时,电磁铁的线圈两端电压偏低,从而既能实现对加热电器电磁铁的保持力不变,又能实现电磁铁线圈输入电源电压波动小;而且此电路延长了输入至三极管的驱动脉冲的上升沿时间,即优化了驱动脉冲的上升斜率,降低三极管的开启速度,使得电磁铁线圈在通过高频脉冲时不发出噪声,同时不会超过EMC传导测试的限值,降低驱动控制电路对电网的传导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电磁铁驱动控制的电路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电磁铁驱动控制电路的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电磁铁驱动控制的电路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电磁铁驱动控制电路的原理图。
图5为现有的多士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图2,本加热电器的电磁铁驱动控制电路,以多士炉为例,包括电磁铁驱动模块A,电磁铁开关模块B,定时电路模块E、指示灯模块F、电磁铁供电模块C、控制芯片供电模块D和控制芯片U2,控制芯片U2分别连接电磁铁驱动模块A、定时电路模块E和指示灯模块F,电磁铁驱动模块A连接电磁铁开关模块B,电磁铁开关模块B用于控制市电的通断,电磁铁供电模块C连接在市电与控制芯片供电模块D之间,电磁铁供电模块C用于向电磁铁开关模块B提供电能,控制芯片供电模块D用于向控制芯片U2提供电能;通过对电磁铁驱动模块A提供高频的脉冲驱动信号,即对电磁铁K1的驱动使用高频的脉冲驱动信号,让电磁铁线圈放电时间减少,使得电磁铁线圈的驱动电源电压不会被持续的放电。
电磁铁驱动模块A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1和电阻R2的阻值不相同)、三极管Q1和按键KEY(按键KEY可用来控制电路系统的中断,当按键KEY闭合时,电路系统导通工作,当按键KEY断开时,电路系统不工作),电磁铁开关模块B包括电磁铁K1,定时电路模块E包括滑动电阻器R5,指示灯模块F包括发光二极管LED1和电阻R4,电磁铁供电模块C包括电阻R3、整流二极管D1和电解电容C1,控制芯片供电模块D包括稳压模块U1和电解电容C2。
控制芯片U2(可以是单片机)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口DCT1(第一信号输出端口DCT1用于输出驱动控制信号)和电阻R1的一端连接,控制芯片U2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口DCT2(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口DCT2用于输出驱动控制信号)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和按键KEY的第一端均接入三极管Q1的基极(B极),按键KEY的第二端接地,电磁铁K1线圈的一端与电源的VDC端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C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E极)接地。
市电的ACN(零线)与电磁铁K1的第一输入触点连接,电磁铁K1的第一输出触点接地,市电的ACL(火线)和电磁铁K1的第二输入触点连接,电磁铁K1的第二输出触点与发热丝RH1的一端连接,发热丝RH1的另一端接地,发热丝RH1的中间抽头(中间抽头可用来调节发热丝RH1的发热功率)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整流二极管D1的输入端连接(电阻R3和整流二极管D1的顺序可以交换位置),整流二极管D1的输出端与稳压模块U1的输入端连接,电解电容C1的正极连接在整流二极管D1的输出端与稳压模块U1的输入端(Vin)之间,电解电容C1的负极接地,稳压模块U1的输出端(Vout)、电解电容C2的正极均接入电源的VCC端,电解电容C2的负极接地,电阻R4的一端接入电源的VCC端、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连接在控制芯片U2的LED端口上,滑动电阻器R5的一端接入电源的VCC端、另一端接地,滑动电阻器R5的中间抽头接入控制芯片U2的AD端。
稳压模块U1可以是线性稳压模块(例如78L05或者LM1117-3.3),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稳压电路(例如,可能是串联一个电阻后,后端接一个稳压二极管组成的稳压电路),电源VDC可以但不限于是12V或24V,电源VCC可以但不限于是5V或3.3V。
参见图2,控制芯片U2通电后,控制信号的输出端口DCT1和DCT2上产生高低交替脉宽相同的高频方波DCT,频率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选择合适的参数,以确保电磁铁线圈不被释放,一般采用20KHz或以上的频率,避免电磁铁线圈发出高频噪音,高频方波DCT作用在三极管Q1的基极,让电磁铁K1的线圈通过高频的电流,线圈通电产生磁力,使电磁铁K1保持磁吸状态,需要断开时,控制芯片U2上输出持续一段时间的低电平,电磁铁K1的线圈无电流通过而释放磁吸片5,电磁铁K1的触点断开与市电的连接。通过高频方波,让电磁铁线圈放电时间减少,使得电磁铁线圈驱动电源电压(VDC)不会被持续的放电,避免在市电电压比较低时,电磁铁的线圈两端电压偏低,从而既能实现对多士炉电磁铁的保持力不变,又能实现电磁铁线圈输入电源电压波动小。
参见图1,假设电阻R1的电阻值大于电阻R2的电阻值,控制芯片U2通电后,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口DCT1上输出高电平,等待第一预设时间(第一预设时间是根据控制芯片U2的内部时钟和输出能力响应来限制的,不同的芯片输出延迟不一样)后,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口DCT2输出高电平,当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口DCT2的高电平输出时间(高电平输出时间根据输出的控制频率而确定,一般控制频率采用20KHz或以上的频率,避免电磁铁线圈发出高频噪音)到达后,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口DCT1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口DCT2均变为低电平,反复周期性的作用在三极管Q1的基极,即先让驱动能力弱(电阻R1的一路)的驱动(即驱动电流小的驱动控制信号),再让驱动能力强(电阻R2的一路)的驱动(即驱动电流大的驱动控制信号),让电磁铁线圈通电,线圈通电产生磁力并维持住电磁铁K1的磁吸片5的吸合功能;这样可延长输入至三极管Q1的驱动脉冲的上升沿时间,即优化了驱动脉冲的上升斜率,降低三极管Q1的开启速度,使得电磁铁线圈在通过高频脉冲时不发出噪声,同时不会超过EMC传导测试的限值,降低多士炉驱动控制电路对电网的传导干扰。
参见图2,先让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口DCT1输出高电平,等待第一预设时间(即图2中的第1节点),再让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口DCT2输出高电平,在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口DCT2输出高电平后,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口DCT1的输出可以提前去掉(由于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口DCT2的输出的驱动能力强,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口DCT1的驱动能力弱,即在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口DCT1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口DCT2均输出高电平时,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口DCT2输出的驱动控制信号将覆盖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口DCT1输出的驱动控制信号,因此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口DCT1的输出可提前去掉)或者等待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口DCT2同时输出为低电平(即在图2中的第8节点时,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口DCT1和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口DCT2同时输出低电平)。
多士炉的工作原理:
参见图1、图2和图5,多士炉通过可滑动的手柄4来启动工作,通过人手滑动手柄4带动磁吸片5和电磁铁K1闭合,同时让电磁铁K1的触点闭合,控制芯片U2驱动三极管Q1让电磁铁K1通电,进而控制电磁铁K1的线圈通电产生电磁力,在电磁力的作用下,电磁铁K1持续保持与磁吸片5的吸合状态,使多士炉发热器可以通电加热;通过调整滑动电阻器R5,并通过滑动电阻器R5的分压,可以实现调整或确认多士炉加热的工作时间,当工作时间到达时,控制芯片U2停止驱动三极管Q1,让电磁铁K1的线圈切断电源,电磁铁K1的衔铁在弹簧3作用下恢复断开状态,磁吸片5复位而使触点8开路,使整个电路系统切断与市电的连通。使用2路或者多路不同(本实施例为电流大小不同的2路)的驱动控制信号分别驱动电磁铁线圈(各路的驱动控制信号的电压相同)时,基于驱动能力从弱至强的顺序,先让驱动能力弱的驱动(即驱动电流小的驱动控制信号,图1、图2中对应于DCT1、R1),再让驱动能力强(即驱动电流大的驱动控制信号,图1、图2中对应于DCT2、R2)的驱动,让电磁铁线圈通电,驱动控制信号作用在三极管Q1(开关管)的驱动电流大小存在至少2种或者多种,在一个周期内,先采用驱动电流小的驱动控制信号驱动三极管Q1,然后采用驱动电流大的驱动信号驱动三极管Q1,最后各路的驱动电流均为0,这样周期性的反复,从而优化了输入至三极管Q1的驱动脉冲(具体地,延长了驱动脉冲的上升沿时间),即优化了驱动脉冲的上升斜率(上升斜率根据控制芯片U2的内部时钟和输出能力响应来确定,不同的芯片输出延迟不一样),降低三极管Q1的开启速度,三极管Q1使得电磁铁线圈在通过高频脉冲时不发出噪声,同时不会超过EMC传导测试的限值,降低多士炉驱动控制电路对电网的传导干扰。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3-图4,本加热电器的电磁铁驱动控制电路,以多士炉为例,其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
电磁铁驱动模块A包括电阻R1、三极管Q1和按键KEY,控制芯片U2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口DCT1和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和按键KEY的第一端均接入三极管Q1的基极(B极),按键KEY的第二端接地,控制芯片U2(单片机)的内部设有上拉电阻,电阻R1的阻值小于上拉电阻的阻值。
在一个周期内,在电磁铁K1为闭合状态时,先把控制芯片U2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口DCT1设置为输入状态或者开漏输出状态(开漏是指没有输出高电平的能力,输出高电平需要上拉电阻实现;即具有输出低电平的能力),开启上拉电阻(使得相应的驱动电流较小,即驱动能力较弱),且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口DCT1设置为1(设置为1的目的是让控制芯片U2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口DCT1输出高电平),等待第一预设时间后,把控制芯片U2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口DCT1设置为输出状态(在输出状态下,上拉电阻断开,切换至电阻R1导通,使得相应的驱动电流较大,即驱动能力较强),并且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口DCT1设置为1,维持一段时间(即高电平输出时间,在图4中的第8节点)后,把控制芯片U2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口DCT1设置为0(设置为0的目的是让控制芯片U2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口DCT1输出低电平),周期性反复的重复操作,维持电磁铁K1吸合。
参见图4,控制芯片U2内部的上拉电阻相当于第一实施例的电阻R2,从外部控制看可认为只有一个驱动控制信号(即不需要电阻R2);控制芯片U2为具备斜率控制的输出芯片,能够控制输出高电平时,电压上升的斜率,即延长输入至三极管Q1的驱动脉冲的上升沿时间,同样达到三极管Q1开启缓慢的目的,改善对EMC传导的影响(即避免三极管Q1频繁的开关导致EMC传导的问题)。
参见图4,控制芯片U2通电后,控制信号的输出端口DCT1上产生高低交替脉宽相同的高频梯形波(梯形波的一端或两端为斜边)DCT,频率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选择合适的参数,以确保电磁铁线圈不被释放,一般采用20KHz或以上的频率,避免电磁铁线圈发出高频噪音,高频梯形波DCT作用在三极管Q1的基极,让电磁铁K1的线圈通过高频的电流,线圈通电产生磁力,使电磁铁K1保持磁吸状态,需要断开时,控制芯片U2上输出持续一段时间的低电平,电磁铁K1的线圈无电流通过而释放磁吸片5,电磁铁K1的触点断开与市电的连接。通过高频梯形波,让电磁铁线圈放电时间减少,使得电磁铁线圈驱动电源电压(VDC)不会被持续的放电,避免在市电电压比较低时,电磁铁的线圈两端电压偏低,从而既能实现对多士炉电磁铁的保持力不变,又能实现电磁铁线圈输入电源电压波动小。
其他未述部分同第一实施例,这里不再分析说明。
上述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加热电器的电磁铁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铁驱动模块(A)、电磁铁开关模块(B)、电磁铁供电模块(C)、控制芯片供电模块(D)和控制芯片U2,所述电磁铁驱动模块(A)分别与控制芯片U2、电磁铁开关模块(B)连接,所述电磁铁供电模块(C)分别与电磁铁开关模块(B)、控制芯片供电模块(D)连接,电磁铁开关模块(B)连接市电;控制芯片U2通电后,控制芯片U2的DCT端产生高频脉冲驱动信号,高频脉冲驱动信号作用在电磁铁驱动模块(A)上,电磁铁驱动模块(A)驱动电磁铁开关模块(B),以使电磁铁开关模块(B)通电并产生磁吸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加热电器的电磁铁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驱动模块(A)包括三极管Q1和一个以上的电阻,所述的电阻为2个以上时相互并联连接,电磁铁开关模块(B)包括电磁铁K1,控制芯片U2的DCT端通过对应的所述的电阻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电磁铁K1的一端与电源的VDC端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加热电器的电磁铁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设置2个,包括电阻值不同的电阻R1和电阻R2,控制芯片U2的DCT1端和电阻R1的一端连接,控制芯片U2的DCT2端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和电阻R2的另一端均接入三极管Q1的基极;控制芯片U2通电后,控制芯片U2的各DCT端先后输出高电平、随后均输出低电平,反复周期性作用三极管Q1的基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加热电器的电磁铁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设置1个,包括电阻R1,控制芯片U2的DCT1端和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接入三极管Q1的基极,控制芯片U2的内部设有上拉电阻,电阻R1的阻值小于上拉电阻的阻值;控制芯片U2通电后,单个的DCT端依次设置为输入状态和输出状态、并输出高电平,随后输出低电平,反复周期性作用三极管Q1的基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加热电器的电磁铁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驱动模块(A)还包括按键KEY,按键KEY的一端接入三极管Q1的基极,按键KEY的另一端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加热电器的电磁铁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K1的第一输入触点连接市电ACN,电磁铁K1的第二输入触点连接市电ACL,电磁铁开关模块(B)和电磁铁供电模块(C)之间连接有发热丝RH1,电磁铁K1的第二输出触点与发热丝RH1的一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加热电器的电磁铁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供电模块(C)包括电阻R3、二极管D1和电容C1,发热丝RH1的中间抽头连接电阻R3的一端或二极管D1的输入端,电阻R3与二极管D1相互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加热电器的电磁铁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供电模块(D)包括稳压模块U1和电容C2,电阻R3的另一端或二极管D1的输出端与稳压模块U1的输入端连接,电容C1连接在电阻R3的另一端或二极管D1的输出端与稳压模块U1的输入端之间,稳压模块U1的输出端、电容C2的正极均接入电源的VCC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加热电器的电磁铁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指示灯模块(F),指示灯模块(F)包括电阻R4和发光二极管LED1,电阻R4的一端接入电源的VCC端、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连接控制芯片U2的LED端。
10.一种加热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电器的电磁铁驱动控制电路。
CN202011197936.XA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加热电器的电磁铁驱动控制电路及加热电器 Pending CN1123996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7936.XA CN112399651A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加热电器的电磁铁驱动控制电路及加热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7936.XA CN112399651A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加热电器的电磁铁驱动控制电路及加热电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9651A true CN112399651A (zh) 2021-02-23

Family

ID=74597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97936.XA Pending CN112399651A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加热电器的电磁铁驱动控制电路及加热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99651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47494A (en) * 1973-03-22 1976-08-25 Gen Electric Co Ltd Electric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nergising electromagnetic relays
CN101441956A (zh) * 2008-10-31 2009-05-27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开关电器电磁铁控制电路
CN102184807A (zh) * 2011-04-11 2011-09-14 李锦恭 一种超低功耗高效率电磁铁控制电路
CN203858947U (zh) * 2014-05-20 2014-10-01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一种电磁铁控制装置
CN204537794U (zh) * 2014-05-23 2015-08-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磁铁驱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47494A (en) * 1973-03-22 1976-08-25 Gen Electric Co Ltd Electric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nergising electromagnetic relays
CN101441956A (zh) * 2008-10-31 2009-05-27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开关电器电磁铁控制电路
CN102184807A (zh) * 2011-04-11 2011-09-14 李锦恭 一种超低功耗高效率电磁铁控制电路
CN203858947U (zh) * 2014-05-20 2014-10-01 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一种电磁铁控制装置
CN204537794U (zh) * 2014-05-23 2015-08-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磁铁驱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8217605B2 (en) Switching means for connecting a load to a power supply and its method of operation
US20180124893A1 (en) Two-level led security light with motion sensor
JP4123886B2 (ja) Led点灯装置
CN209882150U (zh) 用于控制从ac电源输送到电气装置的电力的负载控制装置
JP2011517024A (ja) 調光器トリガ回路、調光システムおよび調光可能デバイス
KR101659715B1 (ko) Triac 디머를 위한 led들을 갖는 파워 인터페이스
JP6067697B2 (ja) Ledストリップを有する光源
US8624706B2 (en) Control circuit for indicator light
CN112399651A (zh) 一种加热电器的电磁铁驱动控制电路及加热电器
EP2519080B1 (en) Illumina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EP2739123A2 (en) DALI power supply with reduced dissipation
TWI604753B (zh) 開關裝置及開關系統
JP6481925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CN103075810A (zh) 电源控制装置及热水器
CN112068616B (zh) 加热控制电路及加热装置
CN209767238U (zh) 一种智能式隔离开关
JP6723308B2 (ja) 自動のブリーダー回路制御を備えた発光ダイオード照明システム
CN210112320U (zh) 一种led直管灯系统
CN217689129U (zh) 一种弹片检测电路和加热设备
CN209733662U (zh) 料理机加热电路及料理机
WO2006035938A8 (ja) 振動磁界発生装置及び電磁石駆動回路、並びにそれらを用いるパーツフィーダー
CN214954716U (zh) 一种温控产品的继电器电路
CN210573250U (zh) 一种用于多士炉的控制系统
CN216494833U (zh) 一种用于热水壶的加热控制电路、加热装置及热水壶
CN214506876U (zh) 一种带暂停、复位功能的时间可调双路循环开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2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