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99295A - 入盒检测方法、充电方法、无线耳机、充电盒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入盒检测方法、充电方法、无线耳机、充电盒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99295A
CN112399295A CN201910763477.8A CN201910763477A CN112399295A CN 112399295 A CN112399295 A CN 112399295A CN 201910763477 A CN201910763477 A CN 201910763477A CN 112399295 A CN112399295 A CN 1123992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box
power supply
wireless headset
wireless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6347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99295B (zh
Inventor
刘绍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6347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992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992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92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992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92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25Accumulators or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91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R1/1008 - H04R1/1083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Details of 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earphones or monophonic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入盒检测方法、充电方法、无线耳机、充电盒及存储介质,其中,所述入盒检测方法应用于无线耳机,包括:检测所述无线耳机的第一电源引脚上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在所述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通知所述无线耳机的充电盒所述无线耳机已被放入所述充电盒。

Description

入盒检测方法、充电方法、无线耳机、充电盒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技术,涉及但不限于入盒检测方法、充电方法、无线耳机、充电盒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真无线立体声(True Wireless Stereo,TWS)耳机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TWS耳机是无线耳机中较为典型的一种智能化与无线化趋势良好结合的产品,这类无线耳机产品往往需要配备一个具有收纳和充电功能的充电盒。一般情况下,在用户将TWS耳机放入充电盒内时,充电盒需要及时地检测到耳机已入盒,然后给耳机充电,并与耳机进行一系列的信息交互。
常见的入盒检测方法主要是:在充电盒内设置感应器,以在耳机被放入充电盒内时,充电盒能够通过内置的感应器检测到耳机已入盒;然而,这种方法需要在充电盒内或者耳机内增加额外的器件和检测电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入盒检测方法、充电方法、无线耳机、充电盒及存储介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入盒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无线耳机,所述方法包括:检测所述无线耳机的第一电源引脚上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在所述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通知所述无线耳机的充电盒所述无线耳机已被放入所述充电盒。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无线耳机的充电盒,所述方法包括:控制所述充电盒的第二电源引脚以第一输出状态输出电压;在检测到所述无线耳机通知已被放入所述充电盒时,给所述无线耳机的电池模块进行充电;其中,所述无线耳机是在确定自身的第一电源引脚上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通知所述充电盒所述无线耳机已被放入所述充电盒的。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入盒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充电盒控制所述充电盒的第二电源引脚以第一输出状态输出电压;无线耳机检测所述无线耳机的第一电源引脚上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在所述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无线耳机通知所述充电盒所述无线耳机已被放入所述充电盒。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耳机,包括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一电源引脚;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模块,配置为检测所述第一电源引脚上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在所述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通知所述无线耳机的充电盒所述无线耳机已被放入所述充电盒。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盒,包括第二控制模块、供电模块和第二电源引脚;其中,所述第二控制模块,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二电源引脚以第一输出状态输出电压;在检测到无线耳机通知已被放入所述充电盒时,控制所述供电模块给所述无线耳机的电池模块进行充电;其中,所述无线耳机是在确定自身的第一电源引脚上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通知所述充电盒所述无线耳机已被放入所述充电盒的。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耳机,包括第一存储器和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一存储器存储有可在第一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第一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入盒检测方法中的步骤。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盒,包括第二存储器和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二存储器存储有可在第二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第二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第二方面所述的充电方法中的步骤。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入盒检测方法中的步骤,或者,实现第二方面所述的充电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入盒检测方法,无线耳机检测自身的第一电源引脚上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在所述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通知所述无线耳机的充电盒所述无线耳机已被放入所述充电盒;如此,既不需要在充电盒内增加感应器件和对应的电路,也不需要在无线耳机内增加用于配合所述感应器件进行入盒检测的其他器件,从而降低无线耳机和充电盒的生产成本、以及空间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入盒检测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入盒检测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示意图;
图2C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输出状态与第二输出状态的对比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无线耳机30和充电盒31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无线耳机30与充电盒31建立通信链路的示意图;
图3C为本申请实施例无线耳机30与充电盒31建立充电链路的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无线耳机40和充电盒41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二电源引脚415上连续地输出电压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无线耳机50和充电盒51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为相关技术中耳机入盒检测的实现示意图;
图7为相关技术中耳机入盒检测的另一实现示意图;
图8为相关技术中耳机入盒检测的再一实现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充电盒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充电盒和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充电盒和耳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充电盒和耳机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无线耳机的一种硬件实体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充电盒的一种硬件实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需要指出,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为了便于对如下实施例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先提供一种应用场景,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入盒检测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该应用场景中,包括无线耳机11和充电盒12;其中,无线耳机11包括左耳机和右耳机,充电盒12内集成有移动电源,用于在无线耳机11被放入充电盒12内后,通过充电盒12内的供电接口给无线耳机11充电。如图1所示,在充电盒12的底部设置有供电接口121和供电接口122,供电接口121和供电接口122的结构相同。以供电接口121为例,其上具有第二电源引脚1211(例如VBUS引脚)和接地(GND)引脚。在无线耳机11被放入充电盒12内时,左耳机上的第一电源引脚和GND引脚与供电接口121中的引脚对应连接,右耳机上的第一电源引脚和GND引脚与供电接口122中的引脚对应连接;这样,充电盒12通过从两个第二电源引脚上输出电压,以给无线耳机11中的两支耳机进行充电。
配置有充电盒的无线耳机通常为TWS耳机,这种耳机具有以下优点:1、完全摒弃有线烦恼,运动更自由;2、使用方式多样,既可独享,又可分享,还可一机当作两机;3、充电盒内部集成了移动电源,耳机没电时,用户只要把耳机放入盒内即可实现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无线耳机11还可以仅包括一支耳机,例如仅包括左耳机、或者右耳机。对应地,充电盒12中可以仅包括一个供电接口。另外,所述的左耳机和右耳机中的“左”和“右”,仅仅是为了区别两支不同的耳机。在实际中,左耳机不仅可以佩戴在用户的左耳朵上,还可以佩戴在用户的右耳朵上;同样地,右耳机不仅可以佩戴在用户的右耳朵上,还可以佩戴在用户的左耳朵上。当然,无线耳机11还可以包括多支耳机,例如包括3支耳机或者4支耳机等。在无线耳机11包括多支耳机时,其充电盒12的供电接口数目可以与无线耳机11的耳机数目匹配,充电盒12也可以具有更多的供电接口。
结合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示意图,以下对入盒检测方法、充电方法、无线耳机、充电盒及存储介质的各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入盒检测方法,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入盒检测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2A所示,所述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S201和步骤S202:
步骤S201,所述无线耳机检测自身的第一电源引脚上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
这里,无线耳机可以检测自身任一耳机上的第一电源引脚的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在实现时,无线耳机包括一支耳机时,检测该耳机上的第一电源引脚的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无线耳机包括左耳机和右耳机时,检测左耳机或者右耳机上的第一电源引脚的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电参数值的参数类型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参数类型为第一电源引脚上的电压、电流、功率等。第一电源引脚一般为VBUS引脚,VBUS引脚可以是POPO PIN。
步骤S202,在所述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无线耳机通知所述无线耳机的充电盒所述无线耳机已被放入所述充电盒。
可以通过如下实施例的步骤S302或者与步骤S302并列的其他实施例,确定所述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无线耳机实施入盒通知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无线耳机可以以通知消息的形式通知充电盒耳机已入盒。例如,无线耳机可以通过如下实施例中的步骤S503和步骤S504、或者步骤S803,将通知消息发送给充电盒;或者,无线耳机还可以以其他方式通知充电盒耳机已入盒,例如在实现时,无线耳机可以通过如下实施例步骤S903通知充电盒耳机已入盒,即,无线耳机控制第一电源引脚间歇性地接地K次;这样,使得充电盒检测到与所述第一电源引脚接触连接的第二电源引脚被接地K次时,确定耳机已入盒。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入盒检测方法,无线耳机通过检测自身的第一电源引脚上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即可确定自身是否已被放入充电盒内,而不需要通过在充电盒内增加感应器件和对应的电路来实现耳机入盒检测,更不需要在无线耳机内增加用于配合所述感应器件进行入盒检测的其他器件;如此,可以降低无线耳机和充电盒的生产成本、以及空间体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入盒检测方法,所述方法至少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301至步骤S303:
步骤S301,所述无线耳机检测自身的第一电源引脚上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
步骤S302,所述无线耳机确定所述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是否包括N个第一子状态;如果是,执行步骤S303;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301。
其中,N为预先设置的大于0的整数,所述第一子状态为所述电参数值增大。例如,无线耳机在检测到所述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为N次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时,则确定所述无线耳机已被放入充电盒。所述第一子状态可以为电参数值出现上升沿。例如,无线耳机检测到第一电源引脚上的电压N次出现上升沿时,则确定所述无线耳机已被放入充电盒。在实现时,可以将N设置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例如,N为2,这样可以降低误检测的概率。
可以理解地,在实际中,无线耳机即使没有被放入充电盒内,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静电干扰、灰尘、用户将耳机放入盒子中又立即拿出等),第一电源引脚上可能在某个时刻也会有电压。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N设置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可以降低误检测的概率;其中,误检测指的是在耳机没有入盒的情况下,却错误地确定耳机已入盒。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无线耳机还可以确定所述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是否包括M个第二子状态;如果是,执行步骤S303;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301;其中,M为预先设置的大于0的整数,所述第二子状态为所述电参数值减小。例如,无线耳机在检测到所述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为M次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则确定所述无线耳机已被放入充电盒。所述第二子状态可以为电参数值出现下降沿。例如,无线耳机检测到第一电源引脚上的电压M次出现下降沿时,则确定所述无线耳机已被放入充电盒。同样地,为了降低误检测的概率,可以将M设置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无线耳机还可以确定所述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是否包括N个第一子状态和M个第二子状态;如果是,执行步骤S303;否则,返回执行步骤S301。
以第一子状态为电参数值出现上升沿、第二子状态为电参数值出现下降沿为例,如图2B所示,假设虚线表示无线耳机被放入充电盒的时刻,在无线耳机检测到第一电源引脚上的电压的变化状态包括2个下降沿和2个上升沿时,确定耳机已入盒。也就是说,在无线耳机检测到第一电源引脚上的电压2次出现下降沿和2次出现上升沿时,确定耳机已入盒。
步骤S303,在所述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无线耳机通知所述无线耳机的充电盒所述无线耳机已被放入所述充电盒。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所述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包括N个第一子状态和/或M个第二子状态,确定所述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满足预设条件,这样可以降低无线耳机的误检测概率,提高入盒检测方法的可靠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方法,所述方法至少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401至步骤S404:
步骤S401,所述充电盒控制所述充电盒的第二电源引脚以第一输出状态输出电压。
在实现时,可以通过所述充电盒中的第二控制模块实现步骤S401。
第一输出状态可以是多种输出状态。例如,第一输出状态为间歇性的输出状态,即充电盒控制从第二电源引脚上间歇性地进行电压输出,如图2B所示,充电盒控制从第二电源引脚上周期性地输出电压;在另一示例中,充电盒控制从第二电源引脚上连续性地输出电压。在输出电压相同的条件下,周期性地输出电压更加节约充电盒的功耗。
在实现时,所述充电盒在检测到所述充电盒的盖子被开启时,控制所述第二电源引脚以第一输出状态输出电压。换句话说,充电盒的盖子在被开启之前,第二电源引脚上是没有电压输出的,即输出电压为0。充电盒在检测到充电盒的盖子被开启时,才控制从第二电源引脚上输出电压,这样可以节约充电盒的功耗。
步骤S402,所述无线耳机检测自身的第一电源引脚上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
可以理解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充电盒控制所述第二电源引脚以第一输出状态输出电压,这样才能够使无线耳机在被放入充电盒时检测到自身的第一电源引脚上的电压出现变化。换句话说,使得无线耳机能够实现入盒检测的必要条件是:充电盒的第二电源引脚上必须有电压输出,即从第二电源引脚输出的电压处于第一输出状态。
步骤S403,在所述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无线耳机通知所述无线耳机的充电盒所述无线耳机已被放入所述充电盒。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401至步骤S403实现的是一种入盒检测方法。可以通过无线耳机中的第一控制模块实现步骤S402和步骤S403。
步骤S404,所述充电盒在检测到所述无线耳机通知已被放入所述充电盒时,给所述无线耳机的电池模块进行充电。
在实现步骤S404时,所述充电盒在检测到所述无线耳机通知已被放入所述充电盒时,控制所述充电盒的第二电源引脚以第二输出状态输出电压,以给所述无线耳机的电池模块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输出状态可以与第一输出状态相同,也可以不同。不同时,如图2C所示,第二输出状态中有电压输出的占空比大于第一输出状态中有电压输出的占空比,这样,可以提高无线耳机的充电效率。另外,第二电源引脚上有电压输出时,第二输出状态中的电压值大于或等于第一输出状态中的电压值。第二输出状态可以是电压连续输出状态,也可以是间歇性的电压输出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充电方法,所述方法至少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501至步骤S507:
步骤S501,所述充电盒控制所述充电盒的第二电源引脚以第一输出状态输出电压。
步骤S502,所述无线耳机检测自身的第一电源引脚上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
步骤S503,在所述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无线耳机建立自身与所述充电盒之间的通信链路。
在实现时,通信链路可以是有线通信链路,也可以是无线通信链路。通信链路是有线通信链路时,可以通过如下实施例中的步骤S603实现有线通信链路的建立;通信链路是无线通信链路时,可以通过如下实施例中的步骤S803实现无线通信链路的建立。
步骤S504,所述无线耳机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发送通知消息给所述充电盒;其中,所述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充电盒所述无线耳机已被放入所述充电盒。
在实现时,通知消息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无线耳机可以按照与充电盒之间的通信协议,将通知消息以充电盒可以识别的格式和内容发送给充电盒,例如,通知消息为001或者110等。
步骤S505,所述充电盒通过与所述无线耳机之间的通信链路,接收所述无线耳机发送的通知消息。
步骤S506,所述充电盒根据所述通知消息,确定所述无线耳机已被放入所述充电盒。
步骤S507,所述充电盒给所述无线耳机的电池模块进行充电。
在实现时,所述充电盒在给无线耳机的电池模块进行充电之前,可以先获取电池模块的当前电量;在当前电量小于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再给电池模块进行充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无线耳机在确定已被放入充电盒内时,建立自身与充电盒之间的通信链路,从而将通知消息通过通信链路发送给充电盒,以通知充电盒所述无线耳机已入盒。
为了便于对如下实施例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先提供一种无线耳机和充电盒,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无线耳机30和充电盒31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3A所示,其中:
无线耳机30包括:第一控制模块301、电池模块302、第一开关303、第一导线304和接地引脚305;第一导线304的一端与第一开关303连接,第一导线304的另一端作为第一电源引脚306。
需要说明的是,无线耳机30中仅示出了一支耳机的电路结构,对应地,充电盒31中也仅示出了与该支耳机配合工作的电路结构。无线耳机30包括两支耳机时,另一支耳机的电路结构可以与图3A所示的耳机电路结构相同,也可以不同。在实现时,在入盒检测方法中,通过图3A所示的一支耳机的电路结构,即可实现无线耳机的入盒检测。
充电盒31包括:第二控制模块311、供电模块312、第三开关313、第二导线314和接地引脚315;第二导线314的一端与第三开关313连接,第二导线314的另一端作为第二电源引脚316。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充电方法,所述方法至少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601至步骤S607:
步骤S601,充电盒31控制充电盒31的第二电源引脚316以第一输出状态输出电压。
实现时,充电盒31可以通过第二控制模块311控制第二电源引脚316的电压输出状态。
步骤S602,无线耳机30检测自身的第一电源引脚306上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
步骤S603,在所述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如图3B所示,无线耳机30通过第一开关303导通第一电源引脚306与第一控制模块301之间的连接,以在第一电源引脚306与充电盒31的第二电源引脚316接触连接的情况下,建立通信链路321。
在实现时,无线耳机30可以在第二电源引脚316上无电压输出的时间段内,通过第一开关303导通第一电源引脚306与第一控制模块301之间的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第二电源引脚316上无电压输出的这个时间段定义为间隙时间。以第一输出状态为周期性输出状态为例,如图2B所示,无线耳机30可以在间隙时间内建立通信链路321;这样,可以避免因为在第二电源引脚316上有电压输出时导通通信链路321,所导致的电能流失问题;这是因为,在建立通信链路321之前,实际上无线耳机30已经被放入充电盒31,无线耳机30中的第一电源引脚306与充电盒31中的第二电源引脚316已经接触连接,第二电源引脚316上有电压输出时,实际上已在通过第一电源引脚306为无线耳机30的电池模块302进行充电。
步骤S604,无线耳机30通过通信链路321发送通知消息给充电盒31;其中,所述通知消息用于通知充电盒31无线耳机30已被放入充电盒31。
步骤S605,如图3B所示,充电盒31通过第三开关313导通第二电源引脚316与第二控制模块311之间的连接,以在第二电源引脚316与无线耳机30的第一电源引脚306接触连接的情况下,通过与无线耳机30之间的通信链路321接收所述通知消息。
在实现时,充电盒31在第二电源引脚316上无电压输出的情况下,通过第三开关313导通第二电源引脚316与第二控制模块311之间的连接。也就是,充电盒31在间隙时间,通过第三开关313导通第二电源引脚316与第二控制模块311之间的连接。
步骤S606,充电盒31根据所述通知消息,确定无线耳机30已被放入充电盒31。
步骤S607,充电盒31给无线耳机30的电池模块302进行充电。
在实现时,充电盒31通过第二控制模块311控制供电模块312给无线耳机30的电池模块302进行充电。需要说明的是,无线耳机30可以通过第一控制模块301实现步骤S602至步骤S604。充电盒31可以通过第二控制模块311实现步骤S601、步骤S605至步骤S607。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无线耳机的第一电源引脚与电池模块、第一控制模块之间设置第一开关,在充电盒的第二电源引脚与供电模块、第二控制模块之间设置第三开关,以通过控制第一开关和第三开关的工作状态,实现充电链路与通信链路之间的切换。另外,通过有线通信链路(即通信链路321)可以实现通知消息的可靠性传输。
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充电方法,所述方法至少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701至步骤S709:
步骤S701,充电盒31控制第二电源引脚316以第一输出状态输出电压。
步骤S702,无线耳机30检测第一电源引脚306上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
步骤S703,在所述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如图3B所示,无线耳机30通过第一开关303导通第一电源引脚306与第一控制模块301之间的连接,以在第一电源引脚306与充电盒31的第二电源引脚316接触连接的情况下,建立通信链路321。
步骤S704,无线耳机30通过通信链路321发送通知消息给充电盒31;其中,所述通知消息用于通知充电盒31无线耳机30已被放入充电盒31。
步骤S705,如图3B所示,充电盒31通过第三开关313导通第二电源引脚316与第二控制模块311之间的连接,以在第二电源引脚316与无线耳机30的第一电源引脚306接触连接的情况下,通过与无线耳机30之间的通信链路321接收所述通知消息。
步骤S706,在通过通信链路321发送通知消息给充电盒31之后,如图3C所示,无线耳机30通过第一开关303导通第一电源引脚306与无线耳机30的电池模块302之间的连接,以使充电盒31在第一电源引脚306与充电盒31的第二电源引脚316接触连接的情况下,给电池模块302进行充电。
步骤S707,充电盒31根据所述通知消息,确定无线耳机30已被放入充电盒31。
步骤S708,如图3C所示,充电盒31通过第三开关313导通第二电源引脚316与充电盒31的供电模块312之间的连接。
在实现时,充电盒31在接收到所述通知消息之后,就导通第二电源引脚316与充电盒31的供电模块312之间的连接,以建立充电链路322,从而使得充电盒31通过充电链路322给无线耳机30的电池模块302进行充电。
步骤S709,在第二电源引脚316与无线耳机30的第一电源引脚306接触连接的情况下,充电盒31通过供电模块312给无线耳机30的电池模块302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无线耳机30可以通过第一控制模块301实现步骤S702至步骤S706。充电盒31可以通过第二控制模块311实现步骤S701、步骤S707至步骤S709。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无线耳机和充电盒中分别设置第一开关和第三开关,以实现两者之间的通信链路和充电链路之间的来回切换。在完成通知消息的交互之后,切回充电链路,以便充电盒继续给无线耳机进行充电,这样可以提高无线耳机的充电效率。
为了便于对如下实施例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无线耳机和充电盒,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无线耳机40和充电盒41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4A所示,其中:
无线耳机40包括:第一控制模块401、电池模块402、第一导线403和接地引脚404;第一导线403的一端与电池模块402连接,第一导线403的另一端作为第一电源引脚405;第一控制模块401上集成有第一通信部件406。
充电盒41包括:第二控制模块411、供电模块412、第二导线413和接地引脚414;第二导线413的一端与供电模块412连接,第二导线413的另一端作为第二电源引脚415;第二控制模块411上集成有第二通信部件416。
需要说明的是,无线耳机40与充电盒41之间可以通过第一通信部件406和第二通信部件416建立无线通信链路。第一通信部件406和第二通信部件416可以是用于实现短距离无线通信的芯片。例如,第一通信部件406和第二通信部件146为蓝牙芯片、紫蜂协议(Zigbee)芯片或无线局域网(WiFi)芯片等。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充电方法,所述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S801至步骤S807:
步骤S801,充电盒41控制第二电源引脚415以第一输出状态输出电压。
步骤S802,无线耳机40检测第一电源引脚405上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
步骤S803,在所述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无线耳机40通过自身的第一通信部件406,建立第一通信部件406与充电盒中的第二通信部件416之间的无线通信链路。
例如,第一通信部件406和第二通信部件416均为蓝牙芯片,无线耳机40在确定已入盒的情况下,触发第一通信部件406通过自动蓝牙配对,与第二通信部件416建立蓝牙连接。
步骤S804,无线耳机40通过无线通信链路发送通知消息给充电盒41;其中,所述通知消息用于通知充电盒41无线耳机40已被放入充电盒41。
步骤S805,充电盒41通过无线通信链路,接收所述通知消息。
步骤S806,充电盒41根据所述通知消息,确定无线耳机40已被放入充电盒41。
步骤S807,充电盒41给无线耳机40的电池模块402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无线耳机40可以通过第一控制模块401实现步骤S802至步骤S804。充电盒41可以通过第二控制模块411实现步骤S801、步骤S805至步骤S807。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无线耳机40中的第一通信部件406和充电盒中的第二通信部件416,建立两者之间的无线通信链路,从而实现信息交互;如此,在发送通知消息时,无需通过第一电源引脚405与第二电源引脚415,从而给充电盒41快速给无线耳机40充电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例如图4B所示,在实现步骤S807时,充电盒41可以从第二电源引脚415上连续地输出电压。
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充电方法,所述方法至少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901至步骤S905:
步骤S901,所述充电盒控制所述充电盒的第二电源引脚以第一输出状态输出电压。
步骤S902,所述无线耳机检测自身的第一电源引脚上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
步骤S903,在所述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无线耳机控制所述第一电源引脚间歇性地接地K次,以使所述充电盒中与所述第一电源引脚接触连接的第二电源引脚被接地所述K次,从而通知所述充电盒所述无线耳机已被放入所述充电盒,K为预先设置的大于0的整数。
步骤S904,所述充电盒在检测到所述第二电源引脚被间歇性地接地K次,确定所述无线耳机已被放入所述充电盒。
步骤S905,所述充电盒给所述无线耳机的电池模块进行充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无线耳机控制所述第一电源引脚间歇性地接地K次,来通知充电盒所述无线耳机已入盒;如此,就不需要在充电盒中设置第二通信部件,从而节约充电盒的生产成本。
为了便于对如下实施例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无线耳机和充电盒,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无线耳机和充电盒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其中:
无线耳机50包括:第一控制模块501、电池模块502、第一导线503、第二开关504和接地引脚505;第一导线503的一端与第二开关504的一端、以及电池模块502连接,第一导线503的另一端作为第一电源引脚506;第二开关504的另一端接地。
充电盒51包括:第二控制模块511、供电模块512、第二导线513和接地引脚514;第二导线513的一端与供电模块512连接,第二导线513的另一端作为第二电源引脚515。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充电方法,所述方法至少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01至步骤S106:
步骤S101,充电盒51控制第二电源引脚515以第一输出状态输出电压。
步骤S102,无线耳机50检测自身的第一电源引脚506上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
步骤S103,在所述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无线耳机50通过第一控制模块501,控制第二开关504间歇性地闭合K次,以使第一电源引脚506间歇性地接地K次,从而通知充电盒51无线耳机50已被放入充电盒51,K为预先设置的大于0的整数。
步骤S104,充电盒51在检测到第二电源引脚515被间歇性地接地K次,确定无线耳机50已被放入充电盒51。
步骤S105,无线耳机50在控制第二开关504间歇性地闭合K次之后,通过第一控制模块501,控制第二开关504断开与大地的连接。
步骤S106,充电盒51通过第二电源引脚515与第一电源引脚506之间的接触连接,给无线耳机50的电池模块502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无线耳机50可以通过第一控制模块501实现步骤S102、步骤S103和步骤S105。充电盒51可以通过第二控制模块511实现步骤S101、步骤S104和步骤S105。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一个第二开关504,即可将无线耳机50的第一电源引脚506多次接地,从而通知充电盒51无线耳机50已入盒。这种实现方式简单可行,且不需要在充电盒51中设置第二通信部件,从而节约了充电盒51的生产成本。
目前,关于耳机入盒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检测方式:
第一种检测方式是,使用红外接近传感器,实现耳机入盒检测。如图6所示,通过在耳机盒的侧壁上设置红外接近传感器,利用红外接近传感器实现耳机入盒和出盒的检测。
第二种检测方式是,通过耳机轻触微动开关,实现耳机入盒检测。如图7所示,当耳机放入耳机盒中之后,耳机底部轻触耳机盒底部的微动开关,使微动开关导通,从而确定耳机被放入耳机盒中,产生触发信号。
第三种检测方式是,使用霍尔(Hall)传感器,实现耳机入盒检测。如图8所示,在耳机上设置有磁铁,耳机盒中设置有Hall传感器,当耳机放入耳机盒内时,由于Hall传感器感应到磁场,因此确定耳机被放入耳机盒内,从而发出触发信号。
但是,上述几种检测方式具有以下缺点:1、需要外加器件,这样成本较高,如第一种检测方式,采用红外接近传感器的检测方式,需要在耳机盒中增加红外接近传感器和外围电路,而一颗红外接近传感器在3至4元人民币,用于放置左、右耳机的耳机盒内各需要一颗,这样成本可达6至8元人民币;2、占用空间体积比较大,需要在耳机或者耳机盒内增加器件,导致耳机或者耳机盒的体积大,影响用户体验;3、可靠性有待评估,例如第二种检测方式,使用微动开关的检测方式,存在接触不良或者容易进灰尘等问题。
基于此,下面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在一个实际的应用场景中的示例性应用。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耳机检测VBUS引脚(即第一电源引脚的一种示例)上的电压来进行耳机入盒检测,其原理是:耳机的充电盒输出电压,当耳机被放入充电盒内后,耳机的引脚(PIN)与充电盒的PIN对应连接上,此时耳机检测到自身的VBUS引脚上有电压,之后耳机告知充电盒已入盒,这样就实现了入盒检测。如图9所示,901和902分别为充电盒90中用于连接左、右耳机的供电接口,每一供电接口包括VBUS引脚和GND引脚。这样,当耳机上的这两个引脚和充电盒上的引脚对应连接后,充电盒给耳机充电;其中,VBUS引脚上可以是+4.7伏特(Volt,V)引脚、+4.8V引脚或+5V引脚等。另外,当耳机被放入充电盒之后,耳机感应到VBUS信号,这样耳机确定自身被放入充电盒中。
在充电盒的盖子被开启之后,充电盒上的VBUS引脚上周期性地输出电压,在无电压输出的这段时间,称为“间隙时间”,充电盒与耳机在VBUS引脚上有电压输出的这段时间是无法进行通信的,两者在所述间隙时间内进行通信。当耳机被放入充电盒中,耳机检测到自身的VBUS引脚上有电压,之后耳机在间隙时间内,将检测到这个信息发送给充电盒。
在实现时,耳机检测充电盒进入间隙时间的方法有以下3个:1、检测耳机的VBUS引脚的电压变化状态为从有电压到无电压,即检测耳机的VBUS引脚的电压出现下降沿后,确定充电盒进入间隙时间;2、检测所述电压变化状态为从无电压到有电压,此时再定时一段时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电压变化状态从有电压到无电压的时间),之后确定充电盒进入间隙时间;3、检测所述电压变化状态从无电压到有电压,之后再检测耳机的VBUS引脚有电压的状态维持一段时间(该时间固定),再在耳机的VBUS引脚的电压由高到低后,确定充电盒进入间隙时间;其中,第3种方案最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检测耳机是否入盒的准确性,耳机在检测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周期后再将表征耳机已入盒的信息发送给充电盒。这样做的目的是:1、耳机那边连续检测,这样可以防止误检测;2、第3种检测间隙时间的方法,有助于可靠地将该信息发送给充电盒。
为了在间隙时间实现耳机和充电盒之间的通讯,如图10所示,在充电盒的VBUS引脚(即所述第二电源引脚的一种示例)与芯片1(即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之间增加一个开关SW1(即所述第三开关),在耳机的电池模块与芯片2(即第一控制模块)之间增加一个开关SW2(即所述第一开关),这样就可以在充电与通讯之间切换。默认情况下,充电盒端的开关SW1的一端连接到供电模块,其VBUS引脚上的输出电压为+5V,开关SW1的另一端与引线连接,该引线作为充电盒的VBUS引脚;耳机端的开关SW2的一端连接到电池模块,开关SW2的另一端与引线连接,该引线作为耳机的VBUS引脚。这样,在充电状态时,导通供电模块与电池模块之间的连接;在需要通讯时,导通芯片1和芯片2之间的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耳机端进行VBUS电压的检测,从而确定耳机是否入盒,在检测到耳机入盒之后,告知充电盒端:耳机已放入充电盒;这样可以低成本且可靠性地实现了入盒检测。
在其他实施例中,耳机与充电盒之间的通讯方式可以采用蓝牙传输的方式。如图11所示,充电盒的芯片1上集成有一颗具有蓝牙功能的蓝牙芯片。当耳机检测到VBUS引脚上有电压时,通过与充电盒之间的蓝牙连接通道,将表征耳机已入盒的信息发送给充电盒,即耳机内的蓝牙芯片2将表征耳机已入盒的信息发送给充电盒内的蓝牙芯片1。
在其他实施例中,耳机与充电盒之间的通讯方式还可以是:耳机端通过POPO PIN反馈信息给充电盒端。如图12所示,充电盒输出VBUS电压,当耳机端检测到VBUS电压后,将该电压拉到地,充电盒端检测到此电压变为0V,即判断有耳机放入到盒子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可靠性,可以将开关导通和截止交替切换几次。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上述的入盒检测方法和充电方法,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无线耳机或者充电盒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这样,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对应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耳机,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无线耳机的一种硬件实体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无线耳机130的硬件实体包括:包括第一存储器1301和第一处理器1302,所述第一存储器1301存储有可在第一处理器13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第一处理器1302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入盒检测方法中的步骤。
第一存储器1301配置为存储由第一处理器1302可执行的指令和应用,还可以缓存待第一处理器1302以及无线耳机130中各模块待处理或已经处理的数据(例如,音频数据、语音通信数据等),可以通过闪存(FLASH)或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实现。
对应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盒,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充电盒的一种硬件实体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充电盒140的硬件实体包括:包括第二存储器1401和第二处理器1402,所述第二存储器1401存储有可在第二处理器14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第二处理器1402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充电方法中的步骤。
第二存储器1401配置为存储由第二处理器1402可执行的指令和应用,还可以缓存待第二处理器1402以及充电盒140中各模块待处理或已经处理的数据,可以通过闪存(FLASH)或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实现。
对应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入盒检测方法或者充电方法中的步骤。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存储介质和设备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申请存储介质和设备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申请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无线耳机或者充电盒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产品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产品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或设备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或设备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0)

1.一种入盒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无线耳机,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无线耳机的第一电源引脚上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
在所述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通知所述无线耳机的充电盒所述无线耳机已被放入所述充电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包括N个第一子状态和/或M个第二子状态,确定所述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满足预设条件;
其中,所述第一子状态为所述电参数值增大,所述第二子状态为所述电参数值减小,N和M为预先设置的大于0的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通知所述无线耳机的充电盒所述无线耳机已被放入所述充电盒,包括:
在所述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建立所述无线耳机与所述充电盒之间的通信链路;
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发送通知消息给所述充电盒,以通知所述充电盒所述无线耳机已被放入所述充电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耳机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第一开关和第一导线;其中,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连接,所述第一导线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第一电源引脚;
所述在所述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建立所述无线耳机与所述充电盒之间的通信链路,包括:
在所述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导通所述第一电源引脚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之间的连接,以在所述第一电源引脚与所述充电盒的第二电源引脚接触连接的情况下,建立所述通信链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导通所述第一电源引脚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之间的连接,包括:
在所述第二电源引脚上无电压输出的时间段内,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导通所述第一电源引脚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之间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发送通知消息给所述充电盒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开关导通所述第一电源引脚与所述无线耳机的电池模块之间的连接,以使所述充电盒在所述第一电源引脚与所述充电盒的第二电源引脚接触连接的情况下,给所述电池模块进行充电。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建立所述无线耳机与所述充电盒之间的通信链路,包括:
在所述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无线耳机中的第一通信部件,建立所述第一通信部件与所述充电盒中的第二通信部件之间的无线通信链路。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通知所述无线耳机的充电盒所述无线耳机已被放入所述充电盒,包括:
在所述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电源引脚间歇性地接地K次,以使所述充电盒中与所述第一电源引脚接触连接的第二电源引脚被接地所述K次,从而通知所述充电盒所述无线耳机已被放入所述充电盒,K为预先设置的大于0的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耳机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电池模块、第二开关和第一导线;其中,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电池模块连接、且与所述第二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导线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第一电源引脚,所述第二开关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控制所述第一电源引脚间歇性地接地K次,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二开关间歇性地闭合所述K次,以使所述第一电源引脚间歇性地接地K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所述第二开关间歇性地闭合所述K次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断开与大地的连接,以使所述充电盒通过所述第二电源引脚与所述第一电源引脚之间的接触连接,给所述无线耳机的电池模块进行充电。
11.一种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无线耳机的充电盒,所述方法包括:
控制所述充电盒的第二电源引脚以第一输出状态输出电压;
在检测到所述无线耳机通知已被放入所述充电盒时,给所述无线耳机的电池模块进行充电;其中,所述无线耳机是在确定自身的第一电源引脚上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通知所述充电盒所述无线耳机已被放入所述充电盒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充电盒的第二电源引脚以第一输出状态输出电压,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充电盒的盖子被开启时,控制所述第二电源引脚以第一输出状态输出电压。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第二电源引脚被间歇性地接地K次,确定所述无线耳机已被放入所述充电盒;
或者,通过与所述无线耳机之间的通信链路,接收所述无线耳机发送的通知消息,所述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充电盒所述无线耳机已被放入所述充电盒;根据所述通知消息,确定所述无线耳机已被放入所述充电盒。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盒包括第二控制模块、第三开关和第二导线;其中,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第二电源引脚;
所述通过与所述无线耳机之间的通信链路,接收所述无线耳机发送的通知消息,包括:
通过所述第三开关导通所述第二电源引脚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之间的连接,以在所述第二电源引脚与所述无线耳机的第一电源引脚接触连接的情况下,通过与所述无线耳机之间的通信链路接收所述通知消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三开关导通所述第二电源引脚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之间的连接,包括:
在所述第二电源引脚上无电压输出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三开关导通所述第二电源引脚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之间的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检测到所述无线耳机通知已被放入所述充电盒时,给所述无线耳机的电池模块进行充电,包括:
在接收到所述通知消息之后,通过所述第三开关导通所述第二电源引脚与所述充电盒的供电模块之间的连接;
在所述第二电源引脚与所述无线耳机的第一电源引脚接触连接的情况下,通过所述供电模块给所述无线耳机的电池模块进行充电。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与所述无线耳机之间的通信链路,接收所述无线耳机发送的通知消息,包括:
通过所述充电盒中的第二通信部件与所述无线耳机中的第一通信部件之间的无线通信链路,接收所述通知消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检测到所述无线耳机通知已被放入所述充电盒时,给所述无线耳机的电池模块进行充电,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无线耳机通知已被放入所述充电盒时,控制所述第二电源引脚以第二输出状态输出电压,以给所述无线耳机的电池模块进行充电。
19.一种入盒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充电盒控制所述充电盒的第二电源引脚以第一输出状态输出电压;
无线耳机检测所述无线耳机的第一电源引脚上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
在所述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无线耳机通知所述充电盒所述无线耳机已被放入所述充电盒。
20.一种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一电源引脚;其中,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配置为检测所述第一电源引脚上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在所述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通知所述无线耳机的充电盒所述无线耳机已被放入所述充电盒。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一导线;其中,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连接,所述第一导线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第一电源引脚;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配置为在所述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导通所述第一电源引脚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之间的连接,以在所述第一电源引脚与所述充电盒的第二电源引脚接触连接的情况下,建立所述无线耳机与所述充电盒之间的通信链路;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配置为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发送通知消息给所述充电盒,以通知所述充电盒所述无线耳机已被放入所述充电盒。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模块;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导通所述第一电源引脚与所述电池模块之间的连接,以使所述充电盒在所述第一电源引脚与所述充电盒的第二电源引脚接触连接的情况下,给所述电池模块进行充电。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模块、第二开关和第一导线;其中,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电池模块连接、且与所述第二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导线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第一电源引脚,所述第二开关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二开关间歇性地闭合K次,以使所述第一电源引脚间歇性地接地所述K次,从而使所述充电盒中与所述第一电源引脚接触连接的第二电源引脚被接地所述K次,以通知所述充电盒所述无线耳机已被放入所述充电盒,K为预先设置的大于0的整数。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二开关断开与大地的连接,以使所述充电盒通过所述第二电源引脚与所述第一电源引脚之间的接触连接,给所述电池模块进行充电。
25.一种充电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控制模块、供电模块和第二电源引脚;其中,所述第二控制模块,配置为:
控制所述第二电源引脚以第一输出状态输出电压;
在检测到无线耳机通知已被放入所述充电盒时,控制所述供电模块给所述无线耳机的电池模块进行充电;其中,所述无线耳机是在确定自身的第一电源引脚上电参数值的变化状态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通知所述充电盒所述无线耳机已被放入所述充电盒的。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充电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开关和第二导线;其中,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的另一端作为所述第二电源引脚;所述第二控制模块,配置为:
在检测到所述无线耳机通知已被放入所述充电盒时,控制所述第三开关导通所述第二电源引脚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之间的连接,以在所述第二电源引脚与所述无线耳机的第一电源引脚接触连接的情况下,通过与所述无线耳机之间的通信链路接收所述通知消息;其中,所述通知消息用于通知所述充电盒所述无线耳机已被放入所述充电盒;
根据所述通知消息,确定所述无线耳机已被放入所述充电盒。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模块,配置为:
在接收到所述通知消息之后,控制所述第三开关导通所述第二电源引脚与所述供电模块之间的连接;
在所述第二电源引脚与所述无线耳机的第一电源引脚接触连接的情况下,控制所述供电模块给所述无线耳机的电池模块进行充电。
28.一种无线耳机,包括第一存储器和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一存储器存储有可在第一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入盒检测方法中的步骤。
29.一种充电盒,包括第二存储器和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二存储器存储有可在第二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1至18任一项所述充电方法中的步骤。
3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入盒检测方法中的步骤,或者实现权利要求11至18任一项所述充电方法中的步骤。
CN201910763477.8A 2019-08-19 2019-08-19 入盒检测方法、充电方法、无线耳机、充电盒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3992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3477.8A CN112399295B (zh) 2019-08-19 2019-08-19 入盒检测方法、充电方法、无线耳机、充电盒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63477.8A CN112399295B (zh) 2019-08-19 2019-08-19 入盒检测方法、充电方法、无线耳机、充电盒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9295A true CN112399295A (zh) 2021-02-23
CN112399295B CN112399295B (zh) 2023-04-07

Family

ID=74603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63477.8A Active CN112399295B (zh) 2019-08-19 2019-08-19 入盒检测方法、充电方法、无线耳机、充电盒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9929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8331A (zh) * 2021-03-25 2021-06-25 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无线耳机出入盒的方法及装置
WO2023160664A1 (zh) * 2022-02-25 2023-08-31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组件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09696A (zh) * 2017-11-30 2018-03-16 成都必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与耳机盒建立交互的无线耳机
CN107887950A (zh) * 2017-12-11 2018-04-0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和通讯共线系统及耳机产品
CN108696946A (zh) * 2017-02-24 2018-10-23 北京小鸟听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充电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8769856A (zh) * 2018-06-12 2018-11-0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单线连接的方法、装置、无线耳机及充电盒
CN109413532A (zh) * 2018-11-30 2019-03-01 南昌与德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耳机充电电路及蓝牙耳机
US20190075385A1 (en) * 2017-09-01 2019-03-07 Cresyn Co., Ltd. Wireless earphone and charging case
CN109756808A (zh) * 2018-12-14 2019-05-14 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便携电子设备、充电装置、系统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6946A (zh) * 2017-02-24 2018-10-23 北京小鸟听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充电装置及移动终端
US20190075385A1 (en) * 2017-09-01 2019-03-07 Cresyn Co., Ltd. Wireless earphone and charging case
CN107809696A (zh) * 2017-11-30 2018-03-16 成都必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与耳机盒建立交互的无线耳机
CN107887950A (zh) * 2017-12-11 2018-04-0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和通讯共线系统及耳机产品
CN108769856A (zh) * 2018-06-12 2018-11-0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单线连接的方法、装置、无线耳机及充电盒
CN109413532A (zh) * 2018-11-30 2019-03-01 南昌与德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耳机充电电路及蓝牙耳机
CN109756808A (zh) * 2018-12-14 2019-05-14 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便携电子设备、充电装置、系统和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8331A (zh) * 2021-03-25 2021-06-25 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检测无线耳机出入盒的方法及装置
WO2023160664A1 (zh) * 2022-02-25 2023-08-31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9295B (zh) 2023-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51671B2 (en) Wireless power charging system
CN107408844B (zh) 生成无线功率接收器的负载的方法和无线功率接收器
US10581280B2 (en) Power transmitt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for power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storing program
KR101983145B1 (ko) 무선 충전 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5075066A (zh) 无线电力发送器、无线电力接收器、及其控制方法
US9331750B2 (en)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and host control interface thereof
US20130322010A1 (en) Portable device and peripheral extension dock
KR101216145B1 (ko) 휴대단말기의 배터리 충전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5075064A (zh) 无线电力发送单元、无线电力接收单元、以及控制方法
CN109379773B (zh) 一种切换方法、第一输出设备及第二输出设备
CN112399295B (zh) 入盒检测方法、充电方法、无线耳机、充电盒及存储介质
CN110191215B (zh) 终端及处理方法
CN109699195B (zh) 无线电力发送器、无线电力接收器及其操作方法
KR20220022707A (ko) 오디오 출력 장치의 충전 상태에 대한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그 오디오 출력 장치
CN110545499B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其芯片、待充电设备和系统
CN107276180B (zh) 充电控制方法、设备、系统和用户设备
KR20220054108A (ko) 고속 충전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
CN210579146U (zh) 一种低功耗电路及tws蓝牙耳机
EP362942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ging impedance of terminal included in connector
JP2015032976A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充電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KR20210015467A (ko) 전자 장치와 통신하는 무선 충전 장치 및 그 무선 충전 장치의 통신 방법
JP6220684B2 (ja) 携帯端末
JP6961369B2 (ja) 給電装置、給電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210089906A (ko) 무선 전력 공유 기능을 빠르게 실행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방법
WO2019090529A1 (zh) 无线充放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