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379773B - 一种切换方法、第一输出设备及第二输出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切换方法、第一输出设备及第二输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379773B
CN109379773B CN201811160534.5A CN201811160534A CN109379773B CN 109379773 B CN109379773 B CN 109379773B CN 201811160534 A CN201811160534 A CN 201811160534A CN 109379773 B CN109379773 B CN 1093797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device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output
host
power consum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6053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379773A (zh
Inventor
杨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16053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3797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3797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797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3797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3797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切换方法、第一输出设备及第二输出设备,其中,所述方法包括:第一输出设备接收第二输出设备发送的主机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输出设备和所述主机设备建立有第二通信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基于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配置信息对设备状态进行配置;在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对设备状态配置完成后,通知所述第二输出设备与所述主机设备断开所述第二通信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基于所述主机设备的标识,建立自身与所述主机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切换方法、第一输出设备及第二输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涉及但不限于一种切换方法、第一输出设备及第二输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利用无线通信技术进行多设备组网通信时,若与主机设备相连的一个从设备因为各种原因不能与主机设备继续进行通信时,往往需要切换至另一从设备,而目前在切换时,往往需要先断开主机设备与源从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然后再选择一个目标从设备与主机设备建立通信连接,这样不能实现无缝切换。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切换方法、第一输出设备及第二输出设备,能够使得第一输出设备和第二输出设备能够无缝切换,从而避免多媒体数据的输出中断。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切换方法,包括:
第一输出设备接收第二输出设备发送的主机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输出设备和所述主机设备建立有第二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基于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配置信息对设备状态进行配置;
在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对设备状态配置完成后,通知所述第二输出设备与所述主机设备断开所述第二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基于所述主机设备的标识,建立自身与所述主机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切换方法,包括:
如果第二输出设备检测到切换指令,基于获取到的第一输出设备的标识,与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建立第三通信连接;
第二输出设备将获取的主机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配置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对自身的设备状态进行配置;所述主机设备的标识用于触发所述第一输出设备与所述主机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
如果第二输出设备接收到第一输出设备发送的用于使所述第二输出设备与所述主机设备断开连接的通知消息,与主机设备断开连接。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输出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切换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切换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其他实施例所述的切换方法的步骤。
再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输出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切换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切换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其他实施例所述的切换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切换方法、第一输出设备及第二输出设备,其中,首先第一输出设备接收第二输出设备发送的主机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输出设备和所述主机设备建立有第二通信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基于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配置信息对设备状态进行配置;在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对设备状态配置完成后,通知所述第二输出设备与所述主机设备断开所述第二通信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再基于所述主机设备的标识,建立自身与所述主机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如此,能够使得第一输出设备和第二输出设备能够无缝切换,从而避免通信数据的输出中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切换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另一种切换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耳机和音响中Pogo pin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探针孔槽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耳机和音响接触时切换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耳机和音响分离时切换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切换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蓝牙设备A、B和主机设备之间通信连接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切换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输出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阐述。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切换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一输出设备,该切换方法所实现的功能可以通过第一输出设备中的处理器调用程序代码来实现,当然程序代码可以保存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可见,该第一输出设备至少包括处理器和存储介质。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切换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第一输出设备接收第二输出设备发送的主机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配置信息。
这里,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和第二输出设备可以是音频输出设备,还可以是音视频输出设备,例如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和第二输出设备可以是耳机、音响。所述主机设备可以是智能终端,例如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移动终端,还可以是具有计算能力和通信能力的台式计算机、桌面电脑等不便移动的设备。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和所述第二输出设备可以通过无线通信连接与所述主机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输出设备接收第二输出设备发送的主机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配置信息时,所述第二输出设备和所述主机设备建立有第二通信连接,并且利用第二通信连接输出所述主机设备的多媒体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连接可以是经典蓝牙连接,还可以是利用其他技术实现的无线通信连接,例如还可以是利用紫蜂(ZigBee)技术、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Near FieldCommunication,NFC)技术、超宽带(Ultra Wideband,UWB)技术实现的无线通信连接。
所述主机设备的标识可以是主机设备的名称,还可以是唯一表征该主机设备的序列码。
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配置信息可以是所述第二输出设备与所述主机设备建立第二通信连接时对自身设备状态的配置信息,例如,可以包括:是否打开语音输入功能,播放数据的码率等等。
步骤S102,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基于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配置信息对设备状态进行配置。
这里,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在接收到第二输出设备的配置信息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对自身的设备状态进行配置。
假设第一输出设备为蓝牙耳机,第二输出设备为车载蓝牙音响,当用户在驾车过程中,接到来电请求,通过车载蓝牙音响接通来电,但是可能车上有其他人,用户不想让通话内容被其他人听到,此时需要切换至蓝牙耳机,很显然,在接听来电时,蓝牙音响的语音输入功能是打开的,此时蓝牙耳机需要根据蓝牙音响的配置信息,将自身的语音输入功能打开,也就是打开话筒,从而与对方进行通话。
步骤S103,在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对设备状态配置完成后,通知所述第二输出设备与所述主机设备断开所述第二通信连接。
这里,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对设备状态配置完成后,说明第一输出设备已经完成了与主机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的准备工作,可以立即与所述主机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此时通知第二输出设备与所述主机设备断开第二通信连接。
步骤S104,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基于所述主机设备的标识,建立自身与所述主机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
这里,第一通信连接与第二通信连接是利用相同的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的通信连接,例如,第一通信连接和第二通信连接都是经典蓝牙连接,或者都是利用NFC技术实现的无线通信连接等。
由于第一输出设备已经按照第二输出设备的配置信息将设备状态配置完成,那么基于主机设备的标识就可以直接建立自身与所述主机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并利用第一通信连接输出所述主机设备的多媒体数据,从而实现第一输出设备到第二输出设备的无缝切换,避免造成多媒体数据的输出中断。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中,首先第一输出设备接收第二输出设备发送的主机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输出设备和所述主机设备建立有第二通信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基于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配置信息对设备状态进行配置;在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对设备状态配置完成后,通知所述第二输出设备与所述主机设备断开所述第二通信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再基于所述主机设备的标识,建立自身与所述主机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如此,能够使得第一输出设备和第二输出设备能够无缝切换,从而避免多媒体数据的输出中断。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切换方法,应用于第一输出设备、第二输出设备和主机设备组成的切换系统,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另一种切换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第二输出设备利用与主机设备之间的第二通信连接输出多媒体数据。
这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假设第二输出设备为蓝牙耳机,主机设备为智能手机,蓝牙耳机与智能手机之间建立的第二通信连接为蓝牙连接。在步骤S201中,蓝牙耳机通过与智能手机之间的蓝牙耳机输出的多媒体数据为音频数据,也可以认为是用户在利用蓝牙耳机听音乐的场景。
步骤S202,第二输出设备判断是否检测到切换指令。
这里,如果所述第二输出设备检测到切换指令,进入步骤S203;如果所述第二输出设备没有检测到切换指令,则结束流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输出设备可以通过至少以下两种方式判断是否检测到切换指令:
第一种方式:判断自身与所述第一输出设备的位置关系是否满足第二条件,且自身处于第一功耗状态。其中,所述第二输出设备具有第一功耗状态和第二功耗状态,所述第一功耗状态高于所述第二功耗状态的功耗;
第二种方式:判断是否接收到预设的触控操作。
如果第二输出设备检测到自身与所述第一输出设备的位置关系满足第一条件,且自身为处于第一功耗状态,则确定检测到切换指令,或者,如果第二输出设备检测到预设的触控操作,确定检测到切换指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二输出设备与第一输出设备的位置关系满足由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或者当第二输出设备与第一输出设备的位置关系满足由第二状态转换为第一状态时,认为第二输出设备与第一输出设备的位置关系满足第一条件,其中,第一状态可以认为是接触状态,或者是两者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定阈值;第二状态可以是分离状态,或者是两者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者于一定阈值。
步骤S203,第二输出设备发送建立第三通信连接的请求消息。
这里,所述第三通信连接可以是与第一通信连接和第二通信连接不同类型的通信连接,还可以是与第二通信连接不同类型的通信连接,例如,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和第一通信连接可以都是经典蓝牙连接,所述第三通信连接可以是低功耗蓝牙(Bluetooth LowEnergy,BLE)连接。
为便于理解,对蓝牙标准、传统蓝牙和BLE进行说明。蓝牙4.0标准包括传统蓝牙部分和低功耗蓝牙模块部分。低功耗蓝牙是建立在传统蓝牙基础之上继而发展的,并有别于传统蓝牙模块。经典蓝牙模块(Blue Tooth,BT)泛指支持蓝牙协议在4.0以下的模块,一般用于数据量比较大的传输。低功耗蓝牙模块(BLE)是指支持蓝牙协议4.0或更高的模块,最大的特点是功耗的降低,但是目前BLE不支持传输音频数据,一般用于数据量较小的传输。这样,由于第一输出设备和第二输出设备需要分别利用第一通信连接和第二通信连接输出多媒体数据,因此第一通信连接和第二通信连接可以是经典蓝牙连接,而第一输出设备和第二输出设备之间需要通过第三通信连接传输配置信息,数据量较小且不是音频数据,因此第三通信连接可以是BLE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203之前,所述第二输出设备还可以先判断以下是否与第一输出设备建立有第三通信连接,如果第二输出设备已经与第一输出设备建立有第三通信连接,那么就可以直接进入步骤S207;如果没有与第二输出设备建立有第三通信连接的第一输出设备,此时进入步骤S203。
步骤S204,如果第二输出设备接收到至少一个建立第三通信连接的响应消息,基于所述响应消息,获取发送所述响应消息的各个输出设备与自身之间的距离。
这里,当没有与第二输出设备建立有第三通信连接的输出设备时,第二输出设备会广播建立第三通信连接的请求消息,接收到该请求消息的其他设备可以向第二输出设备返回响应消息,也就是说,第二输出设备可能会接收到多个响应消息,此时,第二输出设备需要基于距离从多个返回响应消息的输出设备中选取一个,作为第一输出设备。
步骤S205,第二输出设备基于所述各个输出设备与自身之间的距离,确定第一输出设备的标识。
这里,所述步骤S205在实现时,可以是将各个输出设备中与第二输出设备之间的距离最小的一个输出设备确定为第一输出设备,并获取所述第一输出设备的标识。
步骤S206,所第二输出设备基于所述第一输出设备的标识,与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建立第三通信连接。
步骤S207,第二输出设备将获取的主机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输出设备。
这里,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配置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对自身的设备状态进行配置;所述主机设备的标识用于触发所述第一输出设备与所述主机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
步骤S208,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基于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配置信息对设备状态进行配置。
这里,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在接收到第二输出设备发送的主机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配置信息后,基于所述配置信息对自身的设备状态进行配置,以做好与主机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的准备。
步骤S209,在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对设备状态配置完成后,通知所述第二输出设备与所述主机设备断开所述第二通信连接。
步骤S210,第二输出设备基于接收到的用于使所述第二输出设备与所述主机设备断开连接的通知消息,与主机设备断开第二通信连接。
这里,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在与主机断开第二通信连接之后,还可以控制自身进入第二功耗状态,其中,当第二输出设备进入第二功耗状态时,可以认为第二输出设备的功耗接近与0,类似于关机状态,以降低第二输出设备的功耗,从而延长续航时间。
步骤S211,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基于所述主机设备的标识,建立自身与所述主机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并通过利用所述第一通信连接输出所述主机设备的所述多媒体数据。
这里,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在自身的设备状态配置完成后,即开始尝试与主机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直至第一通信连接建立成功,不需要等待第二输出设备给第一输出设备发送已经与主机设备断开第二通信连接的通知消息,也就是说步骤S210和步骤S211的执行顺序是不定的,这样就能保证在能够与主机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时就第一时间建立成功,从而实现无缝切换。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中,首先第二输出设备利用与主机设备之间的第二通信连接输出多媒体数据,如果所述第二输出设备检测到切换指令,第二输出设备发送建立第三通信连接的请求消息,如果第二输出设备接收到至少一个建立第三通信连接的响应消息,基于所述响应消息,获取发送所述响应消息的各个输出设备与自身之间的距离,并基于所述各个输出设备与自身之间的距离,确定第一输出设备的标识,进而所述第二输出设备基于所述第一输出设备的标识,与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建立第三通信连接;并将获取的主机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输出设备;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在接收到配置信息后,基于所述配置信息对设备状态进行配置;并在对设备状态配置完成后,通知所述第二输出设备与所述主机设备断开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并切换至第二功耗状态;第二输出设备基于接收到的用于使所述第二输出设备与所述主机设备断开连接的通知消息,与主机设备断开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基于所述主机设备的标识,建立自身与所述主机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并利用第一通信连接输出主机设备的多媒体数据,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在输出多媒体数据时从第二输出设备无缝切换至第一输出设备,还能降低第二输出设备的功耗,延长续航时间。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切换方法,应用于至少包括第一输出设备、第二输出设备和主机设备的切换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1,如果所述第一输出设备检测到与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位置关系满足第一条件,获取自身与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电源状态。
这里,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和所述第二输出设备具有各自的第一功耗状态和第二功耗状态,所述第一功耗状态高于所述第二功耗状态的功耗。
所述步骤31在实现时,可以是第一输出设备如果检测到与第二输出设备的位置关系满足由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或者当第二输出设备与第一输出设备的位置关系满足由第二状态转换为第一状态时,认为第二输出设备与第一输出设备的位置关系满足第一条件,其中,第一状态可以认为是接触状态,或者是两者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定阈值;第二状态可以是分离状态,或者是两者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者于一定阈值。
步骤32,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判断所述第二输出设备是否处于其第一功耗状态。
这里,如果所述第二输出设备处于其第一功耗状态,所述第二输出设备为正常的开机状态,此时进入步骤33;如果所述第二输出设备处于其第二功耗状态,所述第二输出设备可以认为是关机状态,此时结束流程。
步骤33,第一输出设备判断自身是否处于其第二功耗状态。
这里,如果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处于其第二功耗状态,可以认为第一输出设备处于关机状态,此时进入步骤34;如果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处于其第一功耗状态,可以认为第一输出设备处于正常开机状态,此时进入步骤35。
步骤34,所述第一输出设备控制自身切换至其第一功耗状态。
这里,所述步骤34在实现时,可以认为是控制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开机。
步骤35,所述第一输出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输出设备发送的建立第三通信连接的请求消息。
步骤36,如果所述第一输出设备没有与所述主机设备建立有第一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二输出设备发送建立所述第三通信连接的响应消息。
这里,所述第二输出设备向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发送建立第三通信连接的请求消息,可以认为是需要通过第三通信连接向第一输出设备发送与主机建立第一通信连接所需要的配置信息,因此,如果所述第一输出设备没有与所述主机设备建立有第一通信连接,才需要向所述第二输出设备发送建立所述第三通信连接的响应消息;如果所述第一输出设备与主机建立有第一通信连接,那么就不需要再接收第二输出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此时结束流程。
步骤37,第二输出设备将获取的主机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输出设备。
这里,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配置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对自身的设备状态进行配置;所述主机设备的标识用于触发所述第一输出设备与所述主机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
步骤38,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基于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配置信息对设备状态进行配置。
步骤39,在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对设备状态配置完成后,通知所述第二输出设备与所述主机设备断开所述第二通信连接。
步骤310,所述第二输出设备在接收第一输出设备发送的用于使所述第二输出设备与所述主机设备断开连接的通知消息,与主机设备断开第二通信连接。
步骤311,所述第二输出设备切换至其第二功耗状态。
步骤312,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基于所述主机设备的标识,建立自身与所述主机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
步骤313,所述第一输出设备与所述主机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后,通过利用所述第一通信连接输出所述主机设备的所述多媒体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中,当第一输出设备与第二输出设备的位置关系满足第一条件时,且第二输出设备处于其自身的第一功耗状态时,可以认为是需要进行切换,此时,第一输出设备和第二输出设备之间建立起第三通信连接,并由第二输出设备利用第三通信连接向第一输出设备传输第二输出设备与主机设备之间建立的第二通信连接有关的配置信息,从而使得第一输出设备基于所述配置信息对自身的设备状态进行配置,进而在配置完成也就是完成与主机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的准备时通知第二输出设备与主机设备断开第二通信连接,并与主机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这样,能够实现无缝切换,避免出现多媒体数据输出中断的不良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切换方法,应用于第一输出设备、第二输出设备和主机设备组成的切换系统,其中第一输出设备可以为蓝牙耳机、第二输出设备可以为蓝牙音响、主机设备可以为手机,在所述切换方法中,利用弹簧针(Pogo pin)对蓝牙耳机与音箱之间状态进行侦测和控制,并结合BLE技术将上一个蓝牙连接的配置信息传递给下一个蓝牙设备(目标设备),下一个蓝牙设备接收到配置信息后,以配置信息中携带的参数来配置自身的蓝牙连接,根据信息自动回连Host端并且恢复原有的工作状态,这样可以给用户无缝切换体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耳机和音响中Pogo pin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音响301所示的位置,具有Pogo pin弹簧探针,相应地,在耳机302所示的位置有弹簧探针可卡合进入的探针孔槽。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探针孔槽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探针孔槽中有四个孔槽,分别为表征耳机状态的孔槽401、电源孔槽402、接地孔槽403和表征音响状态的孔槽404,当音响中的Pogo pin弹簧探针卡合在耳机上的探针孔槽中时,可通过各个Pogo pin弹簧探针来确定耳机的开关机状态、音响的开关机状态。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耳机和音响接触时切换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耳机放入音箱中。
这里,当音箱的Pogo pin弹簧探针与探针孔槽卡合在一起时,则认为是二年级放入音箱中。
步骤S502,音箱通过HS Pogo pin针判断耳机是否处于关机状态。
这里,可以通过判断表征耳机状态的HS Pogo pin针的电平来判断耳机是否处于关机状态,当HS Pogo pin针的电平为高电平时,可以认为耳机是处于开机状态,此时进入步骤S503;当HS Pogo pin针的电平为低电平时,可以认为耳机是处于关机状态;此时进入步骤S509,音箱保持关机状态。
步骤S503,控制音箱开机。
步骤S504,音箱通过BLE技术与耳机建立连接。
步骤S505,耳机将蓝牙连接信息通过BLE连接传递给音箱。
这里,耳机将自身与手机之间的蓝牙连接信息传递给音箱,以便音箱根据蓝牙连接信息对自身的设备状态进行配置。
步骤S506,判断耳机与音箱之间的信息是否交互完成,且耳机保持在音箱上。
这里,如果耳机与音箱之间的信息交互完成,且耳机保持在音箱上,进入步骤S507,如果耳机与音箱之间的信息没有交互完成,或者耳机没有保持在音箱上,此时,保持耳机通过蓝牙连接与手机相连。
步骤S507,耳机关机。
步骤S508,音箱回连手机。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步骤S507和步骤S508的执行顺序是不固定的,还可以是同时执行的。
步骤S509,音箱保持关机状态。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耳机和音响分离时切换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01,耳机从音箱中取下。
这里,当耳机的探针孔槽与音箱的Pogo pin弹簧探针为分离状态时,可以认为是耳机从音箱中取下。
步骤S602,耳机通过SS Pogo pin针判断音箱是否为关机状态。
这里,可以通过判断表征音箱状态的SS Pogo pin针的电平来判断音箱是否处于关机状态,当SS Pogo pin针的电平为高电平时,可以认为音箱是处于开机状态,此时进入步骤S603;当SS Pogo pin针的电平为低电平时,可以认为音箱是处于关机状态;此时进入步骤S609,耳机保持关机状态。
步骤S603,耳机开机。
步骤S604,音箱通过BLE技术与耳机建立连接。
步骤S605,音箱将蓝牙连接信息通过BLE连接传递给耳机。
步骤S606,判断耳机与音箱信息交互是否完成并且音箱上不在侦测到耳机。
这里,如果耳机与音箱信息交互完成并且音箱上不在侦测到耳机,说明耳机已经做好了连接手机的准备,并且,耳机已经与音箱分离,此时需要进行切换,进入步骤S607;如果耳机与音箱的信息没有交互完成或者音箱上仍然可以侦测到耳机,说明此时不具备切换条件,保持音箱与手机之间的蓝牙连接。
步骤S607,音箱关机。
步骤S608,耳机回连手机。
这里,当耳机回连手机后,可以通过耳机输出手机中的多媒体数据。
步骤S609,耳机保持关机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中,当耳机与音箱之间的位置关系发生改
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切换方法,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切换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701,与主机连接的蓝牙设备A接收到切换指令。
这里,当蓝牙设备A接收到预设的用于触发切换的操作时,可以认为接收到切换指令,例如当接收到连续两次按音量+/-键,可以认为是接收到切换指令。
步骤S702,蓝牙设备A通过BLE广播寻找目标设备B。
步骤S703,目标蓝牙设备B接收到广播指令后,应答蓝牙设备A,并与蓝牙设备A建立BLE连接。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蓝牙设备A、B和主机设备之间通信连接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蓝牙设备A和蓝牙设备B之间建立的是BLE连接801;蓝牙设备A和主机设备之间建立的是蓝牙连接802,蓝牙设备B和主机设备之间建立的是蓝牙连接803。
步骤S704,蓝牙设备A将自身的蓝牙连接信息,设备状态传递给目标蓝牙设备B。
步骤S705,蓝牙设备A与主机设备断开蓝牙连接,目标蓝牙设备B与主机建立蓝牙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中,利用BT的BLE技术让两个蓝牙设备在切换过程中,将上一个蓝牙连接的信息传递给下一个蓝牙设备,下一个蓝牙设备接收到蓝牙连接信息后,以蓝牙连接信息中携带的参数来配置自身的蓝牙连接,并自动回连Host端并且恢复原有的工作状态,这样可以给用户无缝切换的良好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切换装置,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切换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所述装置900至少包括:第一接收模块901、配置模块902、通知模块903和第一建连模块904,其中: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901,用于接收第二输出设备发送的主机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输出设备和所述主机设备建立有第二通信连接;
所述配置模块902,用于基于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配置信息对设备状态进行配置;
所述通知模块903,用于在对设备状态配置完成后,通知所述第二输出设备与所述主机设备断开所述第二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建连模块904,用于基于所述主机设备的标识,建立自身与所述主机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
在第二输出设备利用第二通信连接输出所述主机设备的多媒体数据时,所述第一输出设备接收所述主机设备的标识和第二输出设备的配置信息;
使得所述第一输出设备与所述主机设备建立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后能通过利用所述第一通信连接输出所述主机设备的所述多媒体数据。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如果检测到与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位置关系满足第一条件,获取自身与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电源状态,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和所述第二输出设备具有各自的第一功耗状态和第二功耗状态,所述第一功耗状态高于所述第二功耗状态的功耗;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如果所述第二输出设备处于其第一功耗状态,且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处于其第二功耗状态,控制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切换至其第一功耗状态。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输出设备发送的建立第三通信连接的请求消息;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如果自身没有与所述主机设备建立有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二输出设备发送建立所述第三通信连接的响应消息。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切换装置实施例项的描述,与上述方法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对于本申请切换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包括:第二建连模块、第二获取模块、第二发送模块、断开连接模块,其中:
所述第二建连模块,用于如果检测到切换指令,基于获取到的第一输出设备的标识,与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建立第三通信连接;
所述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的主机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配置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对自身的设备状态进行配置;所述主机设备的标识用于触发所述第一输出设备与所述主机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输出设备;
所述断开连接模块,用于如果第二输出设备接收到第一输出设备发送的用于使所述第二输出设备与所述主机设备断开连接的通知消息,与主机设备断开所述第二通信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如果检测到切换指令,发送建立第三通信连接的请求消息;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如果接收到至少一个建立第三通信连接的响应消息,基于所述响应消息,获取发送所述响应消息的各个输出设备与自身之间的距离;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各个输出设备与自身之间的距离,确定第一输出设备的标识。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如果检测到自身与所述第一输出设备的位置关系满足第二条件,且自身为处于第一功耗状态,确定检测到切换指令,其中,所述第二输出设备具有第一功耗状态和第二功耗状态,所述第一功耗状态高于所述第二功耗状态的功耗;或者还包括: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如果检测到预设的触控操作,确定检测到切换指令;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自身切换至第二功耗状态。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切换装置实施例项的描述,与上述方法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对于本申请切换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输出设备设备,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输出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第一输出设备1000包括存储器1001和处理器1002,其中:
所述存储器1001,用于存储切换程序;
所述处理器1002,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切换程序,以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第二输出设备发送的主机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输出设备和所述主机设备建立有第二通信连接;
基于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配置信息对设备状态进行配置;
在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对设备状态配置完成后,通知所述第二输出设备与所述主机设备断开所述第二通信连接;
基于所述主机设备的标识,建立自身与所述主机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出设备至少包括第一本体和设置在第一主体上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至少能够容纳第二输出设备的连接部件,所述容纳空间内包括连接接口,所述连接接口用于检测所述连接部件,来确定所述第一输出设备与第二输出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第一输出设备实施例项的描述,与上述方法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对于本申请第一输出设备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的步骤。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二输出设备,该第二输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切换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切换程序,以实现以下步骤:
如果检测到切换指令,基于获取到的第一输出设备的标识,与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建立第三通信连接;
将获取的主机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配置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对自身的设备状态进行配置;所述主机设备的标识用于触发所述第一输出设备与所述主机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
如果接收到第一输出设备发送的用于使所述第二输出设备与所述主机设备断开连接的通知消息,与主机设备断开所述第二通信连接。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第一输出设备与第二输出设备均为切换设备。以上第二输出设备实施例项的描述,与上述方法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对于本申请第二输出设备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的步骤。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申请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切换方法,包括:
在第二输出设备利用第二通信连接输出主机设备的多媒体数据时,第一输出设备接收第二输出设备发送的主机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二输出设备和所述主机设备建立有第二通信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和所述第二输出设备通过无线通信连接与所述主机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基于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配置信息对设备状态进行配置;
在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对设备状态配置完成后,通知所述第二输出设备与所述主机设备断开所述第二通信连接;
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基于所述主机设备的标识,建立自身与所述主机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并利用所述第一通信连接输出所述主机设备的所述多媒体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输出设备检测到与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位置关系满足第一条件,获取自身与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电源状态,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和所述第二输出设备具有各自的第一功耗状态和第二功耗状态,所述第一功耗状态高于所述第二功耗状态的功耗;
如果所述第二输出设备处于其第一功耗状态,且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处于其第二功耗状态,控制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切换至其第一功耗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输出设备接收所述第二输出设备发送的建立第三通信连接的请求消息;
如果所述第一输出设备没有与所述主机设备建立有所述第二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二输出设备发送建立所述第三通信连接的响应消息。
4.一种切换方法,包括:
在第二输出设备利用第二通信连接输出主机设备的多媒体数据时,如果第二输出设备检测到切换指令,基于获取到的第一输出设备的标识,与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建立第三通信连接;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和所述第二输出设备通过无线通信连接与所述主机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第二输出设备将获取的主机设备的标识和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输出设备的配置信息用于触发所述第一输出设备对自身的设备状态进行配置;所述主机设备的标识用于触发所述第一输出设备与所述主机设备之间的第一通信连接;
如果第二输出设备接收到第一输出设备发送的用于使所述第二输出设备与所述主机设备断开连接的通知消息,与主机设备断开第二通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如果第二输出设备检测到切换指令,发送建立第三通信连接的请求消息;
如果第二输出设备接收到至少一个建立第三通信连接的响应消息,基于所述响应消息,获取发送所述响应消息的各个输出设备与自身之间的距离;
基于所述各个输出设备与自身之间的距离,确定第一输出设备的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中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如果第二输出设备检测到自身与所述第一输出设备的位置关系满足第二条件,且自身为处于第一功耗状态,确定检测到切换指令,其中,所述第二输出设备具有第一功耗状态和第二功耗状态,所述第一功耗状态高于所述第二功耗状态的功耗;或者,
如果第二输出设备检测到预设的触控操作,确定检测到切换指令,控制所述自身切换至第二功耗状态。
7.一种第一输出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切换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切换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中所述的切换方法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第一输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设备至少包括第一本体和设置在第一主体上的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至少能够容纳第二输出设备的连接部件,所述容纳空间内包括连接接口,所述连接接口用于检测所述连接部件,来确定所述第一输出设备与第二输出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
9.一种第二输出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切换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存储的切换程序,以实现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中所述的切换方法的步骤。
CN201811160534.5A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切换方法、第一输出设备及第二输出设备 Active CN1093797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60534.5A CN109379773B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切换方法、第一输出设备及第二输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60534.5A CN109379773B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切换方法、第一输出设备及第二输出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79773A CN109379773A (zh) 2019-02-22
CN109379773B true CN109379773B (zh) 2021-07-16

Family

ID=65402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60534.5A Active CN109379773B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切换方法、第一输出设备及第二输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3797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9529A (zh) * 2019-03-18 2019-05-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任务切换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1182518A (zh) * 2019-12-31 2020-05-19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1132115B (zh) * 2019-12-31 2022-02-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扩展装置、处理设备及数据传输方法
CN113079428B (zh) * 2020-12-02 2023-05-12 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音频播放控制方法、蓝牙音箱、蓝牙音频套件、存储介质
CN115714967A (zh) * 2022-11-10 2023-02-24 如你所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实现连接切换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93983A (zh) * 2015-05-27 2015-10-2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网络硬件的系统
CN105094732A (zh) * 2015-06-29 2015-11-25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屏幕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8200572A (zh) * 2018-01-09 2018-06-22 西安万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15895A1 (en) * 2012-07-24 2014-01-30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Signaling a new information element for the mobility state estimate of moving relay user equipment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93983A (zh) * 2015-05-27 2015-10-21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共享网络硬件的系统
CN105094732A (zh) * 2015-06-29 2015-11-25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屏幕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8200572A (zh) * 2018-01-09 2018-06-22 西安万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379773A (zh) 2019-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79773B (zh) 一种切换方法、第一输出设备及第二输出设备
US1004518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luetooth connection
US969772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battery information, and user terminal therefor
KR101883960B1 (ko) 블루투스 연결 방법 및 장치
KR100703505B1 (ko) 무전 통신이 가능한 이동 통신 단말의 통신 수행 방법
US8897837B2 (en) Integral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9258672B2 (en) Short-rang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1425520B2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blocking of microphone and related products
US11903054B2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and related products
US20210120608A1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and related products
EP3131348B1 (en) Power consumption control method for wearable device, and wearable device
CN105657868A (zh) 移动终端及其接口控制方法
WO2015192310A1 (zh) 无线连接的切换方法,无线终端及其系统
CN108475097B (zh) 一种电量管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1182597B (zh) 一种处理方法及装置
JP2014011537A (ja)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2399295B (zh) 入盒检测方法、充电方法、无线耳机、充电盒及存储介质
CN109286544B (zh) 基于nan智能管理方法及相关产品
WO2023103732A1 (zh) 耳机设备的状态控制方法、装置、耳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426341A (zh) 一种无线音频/视频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9991866B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14205699A (zh) 无线耳机、控制无线耳机的方法及存储介质
US10057758B2 (en) Comb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4010017A (zh) 终端设备和用于其的信息处理方法
CN113382393B (zh) 蓝牙连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