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94631A - 可穿戴式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穿戴式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394631A CN112394631A CN202011270724.XA CN202011270724A CN112394631A CN 112394631 A CN112394631 A CN 112394631A CN 202011270724 A CN202011270724 A CN 202011270724A CN 112394631 A CN112394631 A CN 11239463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functional module
- bracket
- wearable electronic
- electronic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7/00—Structural details; Housings
- G04G17/02—Component assemblies
-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7/00—Structural details; Housings
- G04G17/08—Housing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式电子设备,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式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功能模组、支架、基座、弹性部件、卡接部件、伸缩部件;壳体设有开口,功能模组可通过开口至少部分伸出至壳体之外,或者缩回壳体之内;当功能模组伸出壳体时,弹性部件处于自然状态或者压缩状态,当功能模组缩入壳体时,卡接部件与支架卡接。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功能模组设置为伸缩结构,避免对显示区域的占用,提高屏占比;进一步地,功能伸出的驱动力主要由弹性部件提供,缩回时则可以通过手动方式,从而极大减少功能模组升降所需的电量,提高可穿戴式电子设备的续航时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穿戴式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
近年来可穿戴式电子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多,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加入了摄像头,使得可穿戴式电子设备越来越智能,用户可以通过摄像头进行拍照、视频聊天等。
尽管可穿戴式电子设备上的摄像头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但是由于设备本身的体积轻量,外观极致等要求,摄像头通常与显示屏并排着放置,增加了整个设备的面积,也使得整个设备看上去很宽,而显示区显得很小,屏占比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穿戴式电子设备,能够解决因增加摄像头导致可穿戴式电子设备屏占比减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式电子设备,包括: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功能模组、支架、基座、弹性部件、卡接部件、伸缩部件;
所述功能模组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壳体设有开口,所述功能模组可通过所述开口至少部分伸出至所述壳体之外,或者缩回所述壳体之内;
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基座连接;
当所述功能模组伸出所述壳体时,所述弹性部件处于自然状态或者压缩状态,当所述功能模组缩入所述壳体时,所述卡接部件与所述支架卡接;
所述伸缩部件的伸缩端沿第一方向伸长并驱动所述支架脱离所述卡接部件,或者沿第二方向缩短。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功能模组设置为伸缩结构,在需要使用时伸出壳体,其他时候缩入壳体,从而避免对显示区域的占用,提高屏占比;进一步地,在具体功能模组伸出过程中,伸缩部件驱动支架脱离卡接部件,解除对支架的移动限制,弹性部件提供后续功能模组伸出壳体的驱动力,而当需要将功能模组缩入壳体时,用户只需手动将功能模组按入壳体,并通过卡接部件卡主支架,整体操作简单,且极大减少功能模组升降所需的电量,提高可穿戴式电子设备的续航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式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式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0、以及位于壳体10内的功能模组11、支架12、基座13、弹性部件14、卡接部件15、伸缩部件16;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可穿戴式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眼镜、智能手套、智能手表、智能服饰及智能鞋等,例如图1和图2示出了可穿戴式电子设备为智能手表的场景,本申请实施例对可穿戴式电子设备的类别不做具体限定。
功能模组11与支架12固定连接,壳体10设有开口,功能模组11可通过开口至少部分伸出至壳体10之外,或者缩回壳体10之内,具体地,以图1和图2所示场景为例,功能模组11可随支架12沿第一方向移动并伸出壳体10,或者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缩入壳体10,第一方向为图中竖直朝上的方向,第二方向为图中竖直朝下的方向,图1示出的是功能模组11伸出壳体10的场景,图2示出的是功能模组11缩入壳体10的场景。
弹性部件14的一端与支架12连接,另一端与基座13连接;其中,弹性部件14主要用于提供功能模组11伸出壳体10的驱动力,具体地,弹性部件14对支架施加弹力驱动支架12运动,功能模组11随支架12沿第一方向移动并伸出壳体10;
可以理解的是,基座13是固定在壳体10内部的,这样可以提供一个固定的支撑起点,从而实现通过弹性部件14推动支架12运动。
可选地,上述弹性部件14可以是弹簧,本申请实施例对弹性部件14的具体种类不做限定。
当功能模组11伸出壳体10时,弹性部件14处于自然状态或者压缩状态,需要说明的是,通过选取合适的弹性部件14以及对基座13的位置选择,使得当功能模组11伸出壳体10时,弹性部件14能够处于自然状态,即此时弹性部件14不再提供弹力,或者弹性部件14处于小量的压缩状态,这样在功能模组11伸出壳体10并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防止因受到外部轻微磕碰而导致功能模组11缩回壳体10内,避免影响功能模组11的正常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当功能模组11使用完毕后,用户可以通过手动方式将功能模组11直接按入壳体10,不仅操作简单,同时来省去驱动功能模组11收回的电量消耗,利于延长设备续航。
当功能模组11缩入壳体10时,卡接部件15与支架12卡接,这样,通过卡接部件15与支架12卡接,实现对支架12的锁止,即通过卡接部件15与支架12之间的作用力抵消掉弹性部件14压缩所产生的弹力,在不需要使用功能模组11的时候阻止功能模组11随支架12移动;
伸缩部件16的伸缩端沿第一方向伸长至与支架12相抵并驱动支架12脱离卡接部件15,或者沿第二方向缩短。具体地,伸缩部件16主要用于为支架12提供一个脱离卡接部件15锁止的驱动力,可以理解的是,当伸缩部件16驱动支架12脱离卡接部件15之后,即可缩回初始长度,后续支架12继续上升的驱动力则由弹性部件14来提供。这样,在为支架12提供上升驱动力的过程中,驱动力主要由弹性部件14提供,伸缩部件16只提供支架12脱离卡接部件15锁止的力,如此可以省去一部分对伸缩部件16进行控制的电量消耗,利于延长设备续航。
可选地,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设置一个伸缩部件16和两个弹性部件14,两个弹性部件14分别设置在伸缩部件16的两侧,确保力的传递稳定。
可选地,当可穿戴式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较小时,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在基座13的中部挖去一部分,用于容纳伸缩部件16。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功能模组设置为伸缩结构,在需要使用时伸出壳体,其他时候缩入壳体,从而避免对显示区域的占用,提高屏占比;进一步地,在具体功能模组伸出过程中,伸缩部件驱动支架脱离卡接部件,解除对支架的移动限制,弹性部件提供后续功能模组伸出壳体的驱动力,而当需要将功能模组缩入壳体时,用户只需手动将功能模组按入壳体,并通过卡接部件卡主支架,整体操作简单,且极大减少功能模组升降所需的电量,提高可穿戴式电子设备的续航时间。
继续参见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卡接部件15包括:两个卡接件;
当功能模组11缩入壳体10时,两个卡接件分别与支架12的两端卡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支架12的两端分别设置卡接件,从两端对支架12进行卡接,能够提高对支架12的锁止效果。
进一步地,该夹持件为弹片,即具有弹性的片状结构;两个弹片上均设置凸部150,且两个弹片上的凸部150的凸出方向相对;两个凸部150之间的距离小于支架12长度方向的距离,即两个凸部150之间的距离窄于支架1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选择片状结构能够减少占据设备内部空间,两个弹片上的凸部150可以由多种实现方式,例如:图1和图2示出的将弹片的中部弯折以形成凸部150,又例如:在制造弹片时,直接在弹片中部加工出一个凸出结构作为凸部150,本申请实施例对凸部150的实现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将两个弹片上的凸部150的凸出方向相对,且两个凸部150之间的距离窄于支架12,这样在用户将功能模组11按入壳体10的过程中,首先支架12的底边缘先与两侧弹片的凸部15接触,并将凸部15推开(弹片具有弹性可进行少量形变),然后当支架12的顶边缘移动至低于凸部150时,两侧弹片的凸部15恢复至初始位置,并分别与支架12的两端卡接,从而完成对支架12的锁止。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凸部150的形状可以是三角形、矩形、圆形等,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产品需求选取合适的凸部150的形状。
再进一步地,支架12的两端分别设置与凸部150配合的凹部120;当功能模组11缩入壳体10时,支架12两端的凹部120分别与两个弹片上的凸部150卡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弹片对支架12的锁止效果,在支架12的两端加工出凹部120,该凹部120的形状与凸部150的形状相适配,这样在用户将功能模组11按入壳体10的过程中,首先支架12的底边缘先与两侧弹片的凸部15接触,并将凸部15推开(弹片具有弹性可进行少量形变),然后当支架12两端的凹部120移动至与两侧弹片的凸部150相对时,两侧弹片的凸部15恢复至初始位置,并分别与支架12两端的凹部120卡接,从而完成对支架12的锁止。
继续参见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穿戴式电子设备还包括位于壳体内的导向柱17;导向柱17的一端与基座13固定连接;支架12套设在导向柱17上,并可沿导向柱17移动并带动功能模组11通过开口至少部分伸出至壳体10之外,或者缩回壳体10之内,即支架12可沿导向柱17朝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移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基座13上增加导向柱17,并将支架12套设在导向柱17上,通过导向柱17在支架12升降的过程中进行导向,确保移动方向准确且稳定,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设置两个导向柱17,并分别设置在支架12的两端,以提高导向精度和稳定性。
继续参见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穿戴式电子设备还包括位于壳体10内的套筒18,套筒18套设在伸缩部件16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伸缩部件16外侧套设一个套筒18,通过套筒18对伸缩部件16的伸缩进行导向,使其能够正对支架12伸长,进而驱动支架12脱离卡接部件15的锁止。
继续参见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穿戴式电子设备还包括位于壳体10内的限位部件19;当功能模组11伸出壳体10时,支架12与限位部件19相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壳体10内设置限位部件19,通过限位部件19与支架12相抵,从而控制功能模组11伸出壳体10的距离,避免功能模组11伸出过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伸缩部件16为电致伸缩杆,即电致伸缩材料制成的伸缩杆,通电时该电致伸缩杆会伸长,断电时该电致伸缩杆回复至原长。
关于电致伸缩的原理:电致伸缩材料存在自发形成的分子集团(电畴),电畴具有一定的极化,并且沿极化方向的长度往往与其他方向的不同。当有外加电场作用时,这种电畴就会发生转动,使其极化方向尽量转到与外电场方向一致,因此这种材料沿外电场方向的长度会发生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是可逆的,这种现象称为电致伸缩效应。电致伸缩效应是电介质在电场中弹性形变的现象,它是压电现象的逆效应。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和图2中对应伸缩部件16的底部,画出了加在伸缩部件16上的供电,可理解的是,图中的正负号仅为示意,并不限定为伸缩部件16供电的正负极位置关系。可选地,该伸缩部件16的供电控制可以由主板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实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功能模组包括摄像头、听筒、扬声器、卡托(例如SIM卡卡托、存储卡卡托)中的至少一者。
继续参见图1和图2,可穿戴式电子设备还包括设置在壳体10上的穿戴件101;穿戴件101上设置用于容纳功能模组的容纳空间101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容纳空间1010用于在功能模组11伸出壳体10时容纳功能模组11,避免其与穿戴件101磕碰损坏。
具体地,对应不同种类的可穿戴式电子设备,穿戴件的种类也不同,例如:图1和图2示出可穿戴式电子设备为智能手表,相应地穿戴件为表带;又例如:可穿戴式电子设备为智能眼镜,相应地穿戴件为眼镜腿。本申请实施例对穿戴件的具体种类不做限定。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用户可以通过在设备触屏中单击相应的图标或者控件来控制功能模组伸出壳体,具体伸出过程如下:
第一步:用户触屏点击“拍照”图标或下拉选项,此时,主板IC给电致伸缩杆16通电,通电状态下杆件伸长,推动支架,提供功能模组伸出驱动力;
第二步:通电电致伸缩杆在套筒内伸长,推动支架竖直向上运动;
第三步:当支架运动至其左右凹部移出弹片凸部时,弹片对支架的夹持保持力(保持回退状态的弹力)得以消除;
第四步:弹片对支架的保持力消除后,此时在弹簧的恢复自然状态的弹力作用下,其推动支架向上运动,并带动功能模组一同向上运动,与此同时,主板IC给电致伸缩杆断电以使其恢复原长。
第五步:功能模组在支架的带动下向上运动,当运动至支架与限位部件接触时(也可以设计成此时弹簧恢复至自然状态),运动终止,此时完成功能模组的快速弹出。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用户页可以通过手动方式直接将控制功能模组按回壳体内,具体缩入过程如下:
功能模组的回退是通过用户直接手工推动功能模组实现。
第一步:用户手工推动功能模组,使其向下运动,此时弹簧被压缩,用户推动时需克服弹簧的弹力,并储备摄像头伸出时的驱动力;
第二步:功能模组向下侧运动,带动支架同步向下侧运动;
第三步:当支架运动至其左右凹部移入弹片的凸部时,弹片提供支架的夹持保持力(保持回退状态的弹力);运动终止,此时完成功能模组的回退。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穿戴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功能模组、支架、基座、弹性部件、卡接部件、伸缩部件;
所述功能模组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壳体设有开口,所述功能模组可通过所述开口至少部分伸出至所述壳体之外,或者缩回所述壳体之内;
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基座连接;
当所述功能模组伸出所述壳体时,所述弹性部件处于自然状态或者压缩状态,当所述功能模组缩入所述壳体时,所述卡接部件与所述支架卡接;
所述伸缩部件的伸缩端伸长至与所述支架相抵并驱动所述支架脱离所述卡接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件包括:两个卡接件;
当所述功能模组缩入所述壳体时,两个所述卡接件分别与所述支架的两端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为弹片;
两个所述弹片上均设置凸部,且两个所述弹片上的所述凸部的凸出方向相对;
两个所述凸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支架长度方向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凹部;
当所述功能模组缩入所述壳体时,所述支架两端的所述凹部分别与两个所述弹片上的所述凸部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式电子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导向柱;
所述导向柱的一端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
所述支架套设在所述导向柱上,并可沿所述导向柱移动并带动所述功能模组通过所述开口至少部分伸出至所述壳体之外,或者缩回所述壳体之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可穿戴式电子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套筒,所述套筒套设在伸缩部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可穿戴式电子设备还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限位部件;
当所述功能模组伸出所述壳体时,所述支架与所述限位部件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部件为电致伸缩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组包括摄像头、听筒、扬声器、卡托中的至少一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式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式电子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穿戴件;
所述穿戴件上设置用于容纳所述功能模组的容纳空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70724.XA CN112394631A (zh) | 2020-11-13 | 2020-11-13 | 可穿戴式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70724.XA CN112394631A (zh) | 2020-11-13 | 2020-11-13 | 可穿戴式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394631A true CN112394631A (zh) | 2021-02-23 |
Family
ID=74599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270724.XA Pending CN112394631A (zh) | 2020-11-13 | 2020-11-13 | 可穿戴式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394631A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965508A (zh) * | 2018-06-06 | 2018-12-07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208445589U (zh) * | 2018-05-07 | 2019-01-2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0460688A (zh) * | 2018-05-07 | 2019-11-1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210954652U (zh) * | 2020-01-07 | 2020-07-0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 |
CN111614813A (zh) * | 2020-05-15 | 2020-09-0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US20200304614A1 (en) * | 2017-09-27 | 2020-09-24 | Shenzhen Zhaowei Machinery & Electronics Co., Ltd. | Mobile phone camera extension-and-retraction device and mobile phone |
-
2020
- 2020-11-13 CN CN202011270724.XA patent/CN11239463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00304614A1 (en) * | 2017-09-27 | 2020-09-24 | Shenzhen Zhaowei Machinery & Electronics Co., Ltd. | Mobile phone camera extension-and-retraction device and mobile phone |
CN208445589U (zh) * | 2018-05-07 | 2019-01-2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0460688A (zh) * | 2018-05-07 | 2019-11-1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08965508A (zh) * | 2018-06-06 | 2018-12-07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210954652U (zh) * | 2020-01-07 | 2020-07-0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 |
CN111614813A (zh) * | 2020-05-15 | 2020-09-0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147626B (zh) | 柔性屏扩展机构、可扩展的柔性屏组件及终端 | |
CN111182186B (zh) | 摄像头模组升降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10658890A (zh) | 一种柔性显示结构及电子设备 | |
CN109218480B (zh) | 终端设备 | |
CN108600428B (zh) | 一种显示设备 | |
JP6644375B2 (ja) | 携帯端末のロック解除装置および携帯端末 | |
CN215120913U (zh) | 一种折叠屏手机保护壳 | |
CN100539310C (zh) | 特别用在sim卡或usim卡上的芯片卡接触装置 | |
CN103985315A (zh) | 柔性便携式终端 | |
CN217062679U (zh) | 一种卡托组件和电子设备 | |
CN112394631A (zh) | 可穿戴式电子设备 | |
CN112346518A (zh) | 可穿戴式电子设备 | |
US10116778B2 (en) | Mobile terminals and combined terminal equipment | |
WO2020207381A1 (zh) | 终端设备 | |
CN205691865U (zh) | 虚拟现实眼镜的手机夹 | |
CN109981849B (zh) | 一种移动终端 | |
CN114078362B (zh) | 显示屏幕和电子设备 | |
CN110324517B (zh) | 终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8068344B2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 |
CN113286026A (zh) | 电子设备 | |
CN112983941A (zh) | 支撑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
CN112558304A (zh) | 智能眼镜 | |
CN104064925A (zh) | 用户识别模块sim卡卡槽及移动终端 | |
US10481639B2 (en) | Expandable screen assembly of mobile device | |
CN214379078U (zh) | 卡托、卡托组件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23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