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93888A - 柔性显示屏体的测试系统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柔性显示屏体的测试系统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93888A
CN112393888A CN202011182667.XA CN202011182667A CN112393888A CN 112393888 A CN112393888 A CN 112393888A CN 202011182667 A CN202011182667 A CN 202011182667A CN 112393888 A CN112393888 A CN 1123938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flexible display
carrier
display screen
scree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8266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93888B (zh
Inventor
张治超
葛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8266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938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93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38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938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938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3/00Testing of machine par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柔性显示屏体的测试系统以及显示装置。该测试系统包括载体组件,载体组件用于可移动地装载柔性显示屏体并使柔性显示屏体的至少部分弯曲。该测试系统还包括拉扯件,拉扯件可滑动地装载于载体组件且用于连接柔性显示屏体。该测试系统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拉扯件相对于驱动组件移动,以带动柔性显示屏体在载体组件上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变化柔性显示屏体的弯曲位置。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实现柔性显示屏体的滑移形态,并且能够进行相应的测试工作。

Description

柔性显示屏体的测试系统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显示屏体的测试系统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柔性显示屏体是指可弯曲、变形的显示设备,其能够通过弯曲、变形而具有不同于常规显示设备的形状、构造,柔性显示屏体广泛地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中,能够满足用户对电子产品更多样化的需求。
随着柔性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继柔性显示屏体应用于折叠显示、曲面显示以及卷曲显示等显示技术之后,柔性显示屏体即将应用于滑移显示技术,而目前未有对应的滑移机构以及滑移测试机构的设计,无法实现柔性显示屏体的滑移形态,并且无法进行相应的测试工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柔性显示屏体的测试系统以及显示装置,能够实现柔性显示屏体的滑移形态,并且能够进行相应的测试工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柔性显示屏体的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包括载体组件,载体组件用于可移动地装载柔性显示屏体并使柔性显示屏体的至少部分弯曲。该测试系统还包括拉扯件,拉扯件可滑动地装载于载体组件且用于连接柔性显示屏体。该测试系统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拉扯件相对于驱动组件移动,以带动柔性显示屏体在载体组件上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变化柔性显示屏体的弯曲位置。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载体组件包括转动轴、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的各一端通过转动轴连接,以使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至少能够相对转动至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展开并形成一平整面,用于铺展柔性显示屏体,在第二状态下,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折叠并形成一非平整面,以使得柔性显示屏体跟随弯曲,弯曲位置对应转动轴。
优选地,在第二状态下,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的各另一端朝向驱动组件的驱动端,拉扯件绕设于驱动组件的驱动端,拉扯件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柔性显示屏体两端,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拉扯件带动柔性显示屏体绕折叠后的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移动。
优选地,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下,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均沿竖直方向延伸。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的驱动端设有第一驱动轮,拉扯件绕设于第一驱动轮,测试系统还包括第二驱动轮,第二驱动轮与转动轴同轴设置,在第二状态下,柔性显示屏体弯曲于第二驱动轮;在柔性显示屏体的移动过程中,第一驱动轮表面的线速度等于第二驱动轮表面的线速度。
优选地,第一驱动轮的直径等于第二驱动轮的直径,且在柔性显示屏体的移动过程中,第一驱动轮与第二驱动轮同步转动。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测试系统还包括第一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载体以及第一弹性件,第一连接件载体连接拉扯件,第一连接件可移动地装载于第一连接件载体且通过第一弹性件与第一连接件载体连接,第一连接件用于连接柔性显示屏体。
优选地,第一弹性件连接于第一连接件载体靠近驱动组件的端部和第一连接件之间,或第一弹性件连接于第一连接件载体远离驱动组件的端部和第一连接件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紧固件,第一紧固件设于第一连接件载体,用于在柔性显示屏体的装载过程中与载体组件配合固定第一连接组件。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测试系统还包括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以及第三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用于连接柔性显示屏体,第三连接组件连接拉扯件,第二连接组件的数量为多个且各第二连接组件分别连接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三连接组件,各第二连接组件分别用于调节各自所在位置处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三连接组件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载体组件上设有导向件,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三连接组件分别与导向件滑动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紧固件,第二紧固件分别与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三连接组件螺纹配合。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测试系统还包括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分别连接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三连接组件且处于拉伸状态;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三紧固件,第三紧固件与第一连接组件螺纹配合且抵接第三连接组件或第三紧固件与第三连接组件螺纹配合且抵接第一连接组件。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固定件、支撑件以及第三弹性件,固定件设于第三连接组件,支撑件连接第一连接组件且通过第三弹性件连接固定件,第三弹性件处于拉伸状态;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第四紧固件和调节块,第四紧固件分别穿设于支撑件和调节块且与调节块螺纹配合,调节块卡设于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三连接组件之间,调节块靠近支撑件的端部的尺寸小于调节块远离支撑件的端部的尺寸。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屏体。该显示装置还包括载体组件,柔性显示屏体可移动地装载于载体组件,并且柔性显示屏体的至少部分弯曲。该显示装置还包括拉扯件,拉扯件可滑动地装载于载体组件。该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拉扯件相对于驱动组件移动,以带动柔性显示屏体在载体组件上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变化柔性显示屏体的弯曲位置。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一种柔性显示屏体的测试系统以及显示装置。该测试系统的载体组件用于可移动地装载柔性显示屏体,即装载后的柔性显示屏体能够在载体组件上移动。该测试系统的拉扯件用于连接柔性显示屏体,在拉扯件连接柔性显示屏体后驱动组件驱动拉扯件相对于驱动组件移动,能够带动柔性显示屏体在载体组件上移动。其中,装载于载体组件的柔性显示屏体其至少部分是弯曲的,并且在移动过程中柔性显示屏体的弯曲位置是变化的,即实现了柔性显示屏体的滑移形态。也就是说,本申请能够实现柔性显示屏体的滑移形态,并且基于柔性显示屏体的滑移形态可以进行滑移显示技术的相应测试工作。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此外,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图1是本申请柔性显示屏体的测试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测试系统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载体组件与柔性显示屏体在第一状态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载体组件与柔性显示屏体在第二状态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第一连接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第一连接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第一连接组件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第二连接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第二连接组件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第二连接组件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所示第二连接组件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为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实现柔性显示屏体的滑移形态以及无法进行相应测试工作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屏体的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包括载体组件,载体组件用于可移动地装载柔性显示屏体并使所述柔性显示屏体的至少部分弯曲。该测试系统还包括拉扯件,拉扯件可滑动地装载于所述载体组件且用于连接所述柔性显示屏体。该测试系统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拉扯件相对于所述驱动组件移动,以带动所述柔性显示屏体在所述载体组件上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变化所述柔性显示屏体的弯曲位置。以下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柔性显示屏体的测试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测试系统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展示了在方向Y、Z所定义平面方向上的结构,图2展示了在方向X、Y所定义平面方向上的结构,方向X、Y、Z相互垂直。
在一实施例中,测试系统10应用于柔性显示屏体20的测试工作,具体可以是基于滑移显示技术的柔性显示屏体20的相应测试工作等。
柔性显示屏体20的滑移形态可以理解为通过滑移弯曲的柔性显示屏体20,使得柔性显示屏体20保持着弯曲的状态移动且弯曲位置处于变化状态。如图1所示,柔性显示屏体20保持着弯曲的状态沿图1中箭头α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柔性显示屏体20上的弯曲位置处于变化状态。上述方式可以应用于调整弯曲位置两侧的柔性显示屏体20的显示面积等,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地,测试系统10包括载体组件30,载体组件30用于可移动地装载柔性显示屏体20,即装载于载体组件30的柔性显示屏体20能够在载体组件30上移动。并且,载体组件30使得装载于其上的柔性显示屏体20的至少部分弯曲,即柔性显示屏体20装载于载体组件30后其至少部分屏体处于弯曲状态。
测试系统10还包括拉扯件40,拉扯件40可移动地装载于载体组件30,即装载于载体组件30的拉扯件40能够在载体组件30上移动。拉扯件40还用于连接柔性显示屏体20,以当拉扯件40在载体组件30上移动时,能够带动柔性显示屏体20在载体组件30上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变化柔性显示屏体20的弯曲位置。
测试系统10还包括驱动组件50,驱动组件50用于驱动拉扯件40相对于载体组件30移动,以带动拉扯件40在载体组件30上移动,进而带动柔性显示屏体20在载体组件30上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变化柔性显示屏体20的弯曲位置。
以上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测试系统能够实现柔性显示屏体的滑移形态。并且基于柔性显示屏体的滑移形态可以进行滑移显示技术的相应测试工作,包括测试柔性显示屏体的滑移可靠性等,例如测试在柔性显示屏体结构可靠的情况下柔性显示屏体的最大滑移次数等。
请参阅图3和图4,图3是本申请载体组件与柔性显示屏体在第一状态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载体组件与柔性显示屏体在第二状态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和图4展示了在方向Y、Z所定义平面方向上的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载体组件30包括转动轴31、第一载板32和第二载板33。第一载板32和第二载板33的各一端通过转动轴31连接,即第一载板32和第二载板33通过转动轴31实现二者之间的转动连接,并且使得第一载板32和第二载板33至少能够相对转动至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在第一状态下,第一载板32和第二载板33展开并形成一平整面,用于铺展柔性显示屏体20,如图3所示,有利于柔性显示屏体20铺展平整,能够避免柔性显示屏体20由于铺展平整度不足,造成柔性显示屏体20受力不均而产生不良等结构可靠性问题。
在第二状态下,第一载板32和第二载板33折叠并形成一非平整面,以使得柔性显示屏体20跟随弯曲,如图4所示。也就是说,柔性显示屏体20跟随第一载板32和第二载板33的折叠动作而发生弯曲,并且第一载板32和第二载板33二者绕转动轴31相对转动而发生折叠动作。如此一来,柔性显示屏体20的弯曲位置对应转动轴31,即柔性显示屏体20对应转动轴31的部分跟随第一载板32和第二载板33的折叠动作而发生弯曲。
具体地,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4,在第二状态下,第一载板32和第二载板33的各另一端(即二者各自远离转动轴31的端部)朝向驱动组件50的驱动端。拉扯件40绕设于驱动组件50的驱动端,驱动组件50的驱动端能够驱动拉扯件40相对于载体组件30移动。拉扯件40的两端还一一对应连接柔性显示屏体20两端,即拉扯件40的一端连接柔性显示屏体20对应的一端,拉扯件40的另一端连接柔性显示屏体20对应的另一端。驱动组件50用于驱动拉扯件40带动柔性显示屏体20绕折叠后的第一载板32和第二载板33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状态下可以理解为第一载板32和第二载板33之间的夹角为180°,而第二状态下可以理解为第一载板32和第二载板33之间的夹角为0°。显然,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载板32和第二载板33可以相对转动至二者之间的夹角为0°至180°之间的其它角度,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下,第一载板32和第二载板33均沿竖直方向延伸。也就是说,第一状态下第一载板32和第二载板33展开并形成一平整面,此时第一载板32和第二载板33均沿竖直方向延伸,柔性显示屏体20在第一载板32和第二载板33上铺展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使得柔性显示屏体20具有足够的铺展平整度;第二状态下,柔性显示屏体20跟随第一载板32和第二载板33的折叠动作而发生弯曲,柔性显示屏体20铺展于第一载板32和第二载板33的部分分别位于折叠后的第一载板32和第二载板33相互背离的表面,此时第一载板32和第二载板33均沿竖直方向延伸,方便测试人员从第一载板32和第二载板33相互背离的表面观察柔性显示屏体20的装载以及测试情况,并且方便测试人员进行相应的操作。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4。进一步地,驱动组件50的驱动端设有第一驱动轮51,拉扯件40绕设于第一驱动轮51。其中,拉扯件40可以是履带等形式。测试系统10还包括第二驱动轮52,第二驱动轮52与转动轴31同轴设置,即二者的中心轴重合,并且在第二状态下柔性显示屏体20弯曲于第二驱动轮52。
第一驱动轮51绕其中心轴自转,带动拉扯件40在载体组件30上移动,从而带动柔性显示屏体20在载体组件30上移动。其中,拉扯件40同样呈现保持着弯曲的状态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拉扯件40的弯曲位置处于变化状态。并且,第一驱动轮51为主动轮,可以通过额外的驱动装置(例如电机等)驱动第一驱动轮51转动。
在第一驱动轮51驱动拉扯件40带动柔性显示屏体20在载体组件30上移动的过程中,第二驱动轮52同样绕其中心轴自转,并且第一驱动轮51表面的线速度等于第二驱动轮52表面的线速度,使得柔性显示屏体20和第二驱动轮52之间不存在相对运动,即二者保持相对静止。也就是说,第二驱动轮52同样为主动轮,同样可以通过额外的驱动装置驱动第二驱动轮52转动。
通过上述方式,能够降低由于柔性显示屏体20和第二驱动轮52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导致二者之间存在摩擦作用而引起柔性显示屏体20损坏的风险,有利于保证柔性显示屏体20的结构可靠性。
更进一步地,第一驱动轮51的直径等于第二驱动轮52的直径,且在柔性显示屏体20的移动过程中,第一驱动轮51与第二驱动轮52同步转动,即二者的转速相同,使得第一驱动轮51表面的线速度等于第二驱动轮52表面的线速度,进而使得柔性显示屏体20和第二驱动轮52之间保持相对静止,降低柔性显示屏体20因摩擦而损坏的风险。
当然,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驱动轮51的直径与第二驱动轮52的直径可以差异设置,只需对第一驱动轮51的转速以及第二驱动轮52的转速做对应的差异设置,即可保证二者表面的线速度相等,进而保证柔性显示屏体20和第二驱动轮52之间保持相对静止。
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5,图5是本申请第一连接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展示了在方向Y、Z所定义平面方向上的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测试系统10还包括第一连接组件60。第一连接组件60包括第一连接件61、第一连接件载体62以及第一弹性件63。第一连接件载体62连接拉扯件40,第一连接件61可移动地装载于第一连接件载体62且通过第一弹性件63与第一连接件载体62连接,即第一连接件61能够相对于第一连接件载体62移动。第一连接件61用于连接柔性显示屏体20。
通过上述方式,拉扯件40用于拉动柔性显示屏体20的作用力会受到第一弹性件63的弹性作用的缓冲,而不会直接施加于柔性显示屏体20,能够保证柔性显示屏体20的结构可靠性,避免柔性显示屏体20因瞬间受到较大的作用力而损坏的问题。
可选地,第一连接件61可以通过夹持、真空吸附、磁性吸附等方式连接柔性显示屏体20,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2以及图6至图7,图6是本申请第一连接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第一连接组件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展示了在方向X、Y所定义平面方向上的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为方便柔性显示屏体20在载体组件30上的装载,在第一连接组件60的第一连接件61连接柔性显示屏体20后,第一连接组件60需要固定其在载体组件30上的相对位置,具体地第一连接件载体62与载体组件30相对固定。
测试系统10至少包括两组第一连接组件60,用于一一对应连接柔性显示屏体20的两端,使得拉扯件40两端施加于柔性显示屏体20的作用力均能够受到第一弹性件63的缓冲作用。在柔性显示屏体20的两端连接对应的第一连接组件60后以及在柔性显示屏体20跟随载体组件30的第一载板32和第二载板33的折叠动作而弯曲的过程中,第一连接组件60在载体组件30上的相对位置均保持固定,而在弯曲后柔性显示屏体20存在相对于第一载板32和第二载板33的运动,其中柔性显示屏体20相对于第一载板32和第二载板33的运动量即由第一弹性件63的形变量提供。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5,第一弹性件63可以连接于第一连接件载体62靠近驱动组件50的端部和第一连接件61之间。当拉扯件40拉动柔性显示屏体20时,对应第一连接组件60的第一弹性件63被拉伸而对拉扯件40施加于柔性显示屏体20的作用力起到缓冲作用。并且在柔性显示屏体20跟随载体组件30的第一载板32和第二载板33的折叠动作而弯曲的过程中,第一弹性件63被拉伸而向柔性显示屏体20相对于第一载板32和第二载板33的运动提供运动量。
或者,第一弹性件63连接于第一连接件载体62远离驱动组件50的端部和第一连接件61之间(未图示)。当拉扯件40拉动柔性显示屏体20时,对应第一连接组件60的第一弹性件63被压缩而对拉扯件40施加于柔性显示屏体20的作用力起到缓冲作用。并且在柔性显示屏体20跟随载体组件30的第一载板32和第二载板33的折叠动作而弯曲的过程中,第一弹性件63被压缩而向柔性显示屏体20相对于第一载板32和第二载板33的运动提供运动量。
可选地,第一弹性件63可以是弹簧等,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6和图7,第一连接组件60还包括第一紧固件64,第一紧固件64设于第一连接件载体62,用于在柔性显示屏体20的装载过程中与载体组件30配合固定第一连接组件60。
具体地,第一紧固件64可以是螺钉等,第一紧固件64与第一连接件载体62螺纹配合,以在拧转第一紧固件64至第一紧固件64抵接载体组件30或是嵌入载体组件30上对应的孔结构中后,使得第一连接件载体62相对固定于载体组件30,进而使得第一连接组件60相对固定于载体组件30,即第一连接组件60相对固定于对应的第一载板32或第二载板33上。
图6和图7展示了第一紧固件64抵接载体组件30,使得第一连接组件60相对固定于载体组件30,并且第一连接件载体62上设有两个第一紧固件64。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由于在柔性显示屏体20的装载过程中,因柔性显示屏体20自身翘曲或是受测试人员的装载手法影响等,柔性显示屏体20或多或少会存在一定的偏位。
有鉴于此,测试系统10还包括第一连接组件60、第二连接组件70以及第三连接组件80。第一连接组件60用于连接柔性显示屏体20,其已在上述实施例中详细阐述,在此就不再赘述。第三连接组件80连接拉扯件40。第二连接组件70的数量为多个且各第二连接组件70分别连接第一连接组件60和第三连接组件80,各第二连接组件70分别用于调节各自所在位置处的第一连接组件60和第三连接组件80之间的距离。
当各第二连接组件70所在位置处的第一连接组件60和第三连接组件80之间的距离调节至相互匹配时,柔性显示屏体20的偏位即得到纠正,此时柔性显示屏体20处于摆正状态,进而使得柔性显示屏体20被拉扯平整。举例而言,若当第一连接组件60和第三连接组件80之间各个位置的距离相等时认为柔性显示屏体20处于摆正状态,则当各第二连接组件70所在位置处的第一连接组件60和第三连接组件80之间的距离调节至相等时,认为柔性显示屏体20的偏位得到纠正,柔性显示屏体20处于摆正状态。
进一步地,载体组件30上设有导向件34,第一连接组件60和第三连接组件80分别与导向件34滑动连接。导向件34沿靠近驱动组件50的方向延伸,在驱动组件50驱动拉扯件40移动时,在拉扯件40的拉动下,第一连接组件60和第三连接组件80沿导向件34滑动,进而引导柔性显示屏体20在载体组件30上移动。如此一来,通过设置导向件34,能够对柔性显示屏体20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
可选地,导向件34可以是滑轨等,在此不做限定。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第二连接组件所采用的具体设计进行阐述。
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第二连接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8展示了在方向X、Y所定义平面方向上的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组件70包括第二紧固件71。第二紧固件71分别与第一连接组件60和第三连接组件80螺纹配合。如此一来,通过拧转第二紧固件71,能够使得第二紧固件71所在位置处的第一连接组件60和第三连接组件80相互靠近或远离,即调节第二紧固件71所在位置处的第一连接组件60和第三连接组件80之间的距离。
并且,第二紧固件71与第一连接组件60和第三连接组件80之间的螺纹配合,能够保证拉扯件40拉扯动力的良好传递,拉扯件40拉动柔性显示屏体20的作用力依次通过第三连接组件80、第二连接组件70以及第一连接组件60传递至柔性显示屏体20,进而带动柔性显示屏体20。
可选地,第二紧固件71可以是螺钉等,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第二连接组件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9展示了在方向X、Y所定义平面方向上的结构。
在一替代实施例中,测试系统还包括第二弹性件11,第二弹性件11分别连接第一连接组件60和第三连接组件80且处于拉伸状态,使得第一连接组件60和第三连接组件80之间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
第二连接组件70包括第三紧固件72。第三紧固件72与第一连接组件60螺纹配合且抵接第三连接组件80或第三紧固件72与第三连接组件80螺纹配合且抵接第一连接组件60。图展示了第三紧固件72与第三连接组件80螺纹配合且抵接第一连接组件60的情况。如此一来,在第一连接组件60和第三连接组件80之间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的情况下,通过拧转第三紧固件72,能够使得第三紧固件72所在位置处的第一连接组件60和第三连接组件80相互靠近或远离,即调节第三紧固件72所在位置处的第一连接组件60和第三连接组件80之间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弹性件11可以是弹簧等,其弹性系数较大,以避免拉扯件40提供的拉扯力能够引起第二弹性件11产生明显的弹性形变,进而避免影响第一连接组件60和第三连接组件80之间各个位置的距离,即保持柔性显示屏体20摆正的状态,避免柔性显示屏体20偏位。
可选地,第三紧固件72可以是螺钉等,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10和图11,图10是本申请第二连接组件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所示第二连接组件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0展示了在方向X、Y所定义平面方向上的结构。
在另一替代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组件70包括固定件73、支撑件74以及第三弹性件75。固定件73设于第三连接组件80。支撑件74连接第一连接组件60,具体可以是支撑件74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组件60。并且支撑件74通过第三弹性件75连接固定件73,第三弹性件75处于拉伸状态,使得支撑件74和固定件73之间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进而使得第一连接组件60和第三连接组件80之间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
进一步地,支撑件74可以连接第一连接组件60的第一连接件载体62。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组件70还包括第四紧固件76和调节块77。第四紧固件76分别穿设于支撑件74和调节块77且与调节块77螺纹配合。调节块77卡设于第一连接组件60和第三连接组件80之间,具体可以是调节块77卡设于第一连接组件60的第一连接件载体62和第三连接组件80之间。
调节块77靠近支撑件74的端部的尺寸小于调节块77远离支撑件74的端部的尺寸。通过拧转第四紧固件76,以调节支撑件74和调节块77之间的距离,当支撑件74和调节块77之间具有不同的距离时,调节块77尺寸不同的部分卡设于第一连接组件60和第三连接组件80之间,使得第一连接组件60和第三连接组件80之间具有不同的距离,即调节第二连接组件70所在位置处的第一连接组件60和第三连接组件80之间的距离。
上述尺寸定义为调节块77在第一连接组件60与第三连接组件80的相对方向上的长度。进一步地,调节块77的尺寸沿远离支撑件74的方向逐渐增大,如此当支撑件74和调节块77之间具有不同的距离时,调节块77尺寸不同的部分卡设于第一连接组件60和第三连接组件80之间,使得第一连接组件60和第三连接组件80之间具有不同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弹性件75可以是弹簧等,其弹性系数较大,以避免拉扯件40提供的拉扯力能够引起第三弹性件75产生明显的弹性形变,进而避免影响第一连接组件60和第三连接组件80之间各个位置的距离,即保持柔性显示屏体20摆正的状态,避免柔性显示屏体20偏位。
可选地,第四紧固件76可以是螺钉等,在此不做限定。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测试系统能够实现柔性显示屏体的滑移形态,并且基于柔性显示屏体的滑移形态可以进行滑移显示技术的相应测试工作。
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申请显示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90包括柔性显示屏体20。显示装置90还包括载体组件30,柔性显示屏体20可移动地装载于载体组件30,并且柔性显示屏体20的至少部分弯曲。显示装置90还包括拉扯件40,拉扯件40可滑动地装载于载体组件30;显示装置90还包括驱动组件50,驱动组件50用于驱动拉扯件40相对于驱动组件50移动,以带动柔性显示屏体20在载体组件30上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变化柔性显示屏体20的弯曲位置。
其中,上述载体组件30、拉扯件40以及驱动组件50具体实现柔性显示屏体20的滑移形态的原理,已在上述实施例中详细阐述,在此就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基于滑移形态的测试系统以及显示装置90可以具有相同的滑移机构设计(正如上述实施例所述),如此除了实现柔性显示屏体20在显示装置90等产品中滑移形态的实现,还能够通过对应的测试系统对柔性显示屏体20以及滑移机构的相关性能进行测试,保证测试结果对基于滑移形态的显示装置90的产品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此外,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层叠”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柔性显示屏体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载体组件,用于可移动地装载柔性显示屏体并使所述柔性显示屏体的至少部分弯曲;
拉扯件,可移动地装载于所述载体组件且用于连接所述柔性显示屏体;
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拉扯件相对于所述载体组件移动,以带动所述柔性显示屏体在所述载体组件上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变化所述柔性显示屏体的弯曲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体组件包括转动轴、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所述第一载板和所述第二载板的各一端通过所述转动轴连接,以使所述第一载板和所述第二载板至少能够相对转动至处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载板和所述第二载板展开并形成一平整面,用于铺展所述柔性显示屏体,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载板和所述第二载板折叠并形成一非平整面,以使得所述柔性显示屏体跟随弯曲,所述弯曲位置对应所述转动轴;
优选地,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载板和所述第二载板的各另一端朝向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端,所述拉扯件绕设于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端,所述拉扯件的两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柔性显示屏体两端,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拉扯件带动所述柔性显示屏体绕折叠后的所述第一载板和所述第二载板移动;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载板和所述第二载板均沿竖直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端设有第一驱动轮,所述拉扯件绕设于所述第一驱动轮,所述测试系统还包括第二驱动轮,所述第二驱动轮与所述转动轴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柔性显示屏体弯曲于所述第二驱动轮;
在所述柔性显示屏体的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一驱动轮表面的线速度等于所述第二驱动轮表面的线速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轮的直径等于所述第二驱动轮的直径,且在所述柔性显示屏体的移动过程中,所述第一驱动轮与所述第二驱动轮同步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系统还包括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载体以及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载体连接所述拉扯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可移动地装载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载体且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载体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连接所述柔性显示屏体;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载体靠近所述驱动组件的端部和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或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载体远离所述驱动组件的端部和所述第一连接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载体,用于在所述柔性显示屏体的装载过程中与所述载体组件配合固定所述第一连接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系统还包括第一连接组件、第二连接组件以及第三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用于连接所述柔性显示屏体,所述第三连接组件连接所述拉扯件,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的数量为多个且各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各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分别用于调节各自所在位置处的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三连接组件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载体组件上设有导向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分别与所述导向件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三连接组件螺纹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试系统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三连接组件且处于拉伸状态;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三紧固件,所述第三紧固件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螺纹配合且抵接所述第三连接组件或所述第三紧固件与所述第三连接组件螺纹配合且抵接所述第一连接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固定件、支撑件以及第三弹性件,所述固定件设于所述第三连接组件,所述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且通过所述第三弹性件连接所述固定件,所述第三弹性件处于拉伸状态;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第四紧固件和调节块,所述第四紧固件分别穿设于所述支撑件和所述调节块且与所述调节块螺纹配合,所述调节块卡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所述第三连接组件之间,所述调节块靠近所述支撑件的端部的尺寸小于所述调节块远离所述支撑件的端部的尺寸。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显示屏体;
载体组件,所述柔性显示屏体可移动地装载于所述载体组件,并且所述柔性显示屏体的至少部分弯曲;
拉扯件,可滑动地装载于所述载体组件;
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拉扯件相对于所述驱动组件移动,以带动所述柔性显示屏体在所述载体组件上移动,并在移动过程中变化所述柔性显示屏体的弯曲位置。
CN202011182667.XA 2020-10-29 2020-10-29 柔性显示屏体的测试系统以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23938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82667.XA CN112393888B (zh) 2020-10-29 2020-10-29 柔性显示屏体的测试系统以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82667.XA CN112393888B (zh) 2020-10-29 2020-10-29 柔性显示屏体的测试系统以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3888A true CN112393888A (zh) 2021-02-23
CN112393888B CN112393888B (zh) 2022-12-06

Family

ID=74599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82667.XA Active CN112393888B (zh) 2020-10-29 2020-10-29 柔性显示屏体的测试系统以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93888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330366U (zh) * 2014-11-27 2015-05-13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可靠性测试装置
KR20150139135A (ko) * 2014-06-02 2015-12-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바이스의 테스트 장치
CN108225938A (zh) * 2018-01-31 2018-06-29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弯折测试装置及弯折测试方法
CN208173128U (zh) * 2018-03-12 2018-11-30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弯折组件与柔性显示装置
CN110160888A (zh) * 2019-06-18 2019-08-23 苏州弗士达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屏折叠测试装置
CN209416663U (zh) * 2019-03-12 2019-09-20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屏弯折夹具
US20200032952A1 (en) * 2017-09-14 2020-01-30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Ltd Flexible display auxiliary device and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CN111442912A (zh) * 2020-05-19 2020-07-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卷曲屏测试装置
CN111510538A (zh) * 2020-05-26 2020-08-0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211652401U (zh) * 2020-01-17 2020-10-09 广州市盛华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绕轴弯曲试验装置的驱动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139135A (ko) * 2014-06-02 2015-12-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바이스의 테스트 장치
CN204330366U (zh) * 2014-11-27 2015-05-13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可靠性测试装置
US20200032952A1 (en) * 2017-09-14 2020-01-30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Ltd Flexible display auxiliary device and foldable mobile terminal
CN108225938A (zh) * 2018-01-31 2018-06-29 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弯折测试装置及弯折测试方法
CN208173128U (zh) * 2018-03-12 2018-11-30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弯折组件与柔性显示装置
CN209416663U (zh) * 2019-03-12 2019-09-20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屏弯折夹具
CN110160888A (zh) * 2019-06-18 2019-08-23 苏州弗士达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屏折叠测试装置
CN211652401U (zh) * 2020-01-17 2020-10-09 广州市盛华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绕轴弯曲试验装置的驱动系统
CN111442912A (zh) * 2020-05-19 2020-07-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卷曲屏测试装置
CN111510538A (zh) * 2020-05-26 2020-08-0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建东等: "柔性显示屏弯曲扭曲光电特性测试系统的设计开发", 《电子测量技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93888B (zh) 2022-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84604B2 (en) Curling device and flexible screen curling apparatus
US20120330287A1 (en) Surgical instrument
WO2018188164A1 (zh) 曲率可调节的背板组件及曲面显示器
CN209356328U (zh) 一种弯折测试装置
CN204057452U (zh) 一种线材输送装置
WO2022213682A1 (zh) 支撑结构件以及显示设备
CN114076144A (zh) 转轴机构、可弯折支撑机构及柔性显示装置
US11206741B2 (en) Display
US10858869B2 (en) Hing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2393888B (zh) 柔性显示屏体的测试系统以及显示装置
CN110465903A (zh) 夹持机构
JPS62255091A (ja) グリツプ機構
CN112492184B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667772A (zh) 卷曲结构和显示装置
US7264289B2 (en) Articulated robotic serial mechanism and method
WO2023123539A1 (zh) 显示装置
US10634276B2 (en) Mount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13645331A (zh) 一种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3870707A (zh) 折叠机构及显示装置
CN210232631U (zh) 一种拉链抛光机的拉带组件
CN220972255U (zh) 一种磁吸工具
KR102359092B1 (ko) 초박형 글라스 폴딩장치
US5530253A (en) Sample stage for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 head
CN111677985A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可升降的人脸识别装置
CN213121465U (zh) 测试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