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83688B - 摄像补光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智能终端 - Google Patents

摄像补光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智能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83688B
CN112383688B CN202011247620.7A CN202011247620A CN112383688B CN 112383688 B CN112383688 B CN 112383688B CN 202011247620 A CN202011247620 A CN 202011247620A CN 112383688 B CN112383688 B CN 1123836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ensation
light
reflectivity
determining
compensation amou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476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83688A (zh
Inventor
马宝兴
李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1124762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836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836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836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836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836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6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provided with illumina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4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scene brightness using illuminating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摄像补光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智能终端,其中,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对象的反光度;基于所述反光度确定补偿参数,所述补偿参数包括反光度补偿量以及所述反光度补偿量中的红外光补偿量的占有量;根据所述补偿参数确定红外光补偿量和可见光补偿量。只需通过被拍摄的目标对象的反光度,确定反光度的补偿量,对于反光度的补偿加入一定量的红外光,可以较为有效的基于对目标对象反光度的接收量对应量的红外光和白光,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单纯补充白光时白光衰减的问题,还可以通过针对反光度补充的红外光对白光进行补充,可以将精确的对摄像头拍摄目标对象所需要的最佳的光线进行针对性的补充,进而提高成像质量。

Description

摄像补光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智能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摄像补光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拥有智能终端,智能终端具有便携、拍摄等众多的优点,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用它来进行拍摄,所得的图像以多媒体的短信等形式发送给亲朋好友,即拍即发,方便快捷。
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通信工具,而是集休闲、娱乐和通信等功能的工艺品。与此同时,用户对拍摄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当用户使用智能终端进行拍摄时,特别是在暗环境下进行拍摄时,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些补光方法,例如打开闪光灯、打开补光灯、将智能终端屏幕的亮度调至最高、在屏幕上叠加一个纯色背景等等。然而基于闪光灯补光在成像时,由于白光的衰减比较快,随着补光距离的加长,白光衰减会很快,导致成像质量差。在自拍时采用前置补光灯、调高屏幕亮度的方案会产生强光,造成人眼不适,瞳孔迅速收缩,眼睛会条件反射地闭合或皱眉,拍摄出来的人像不自然,出片质量下降;而叠加纯色背景的方案,屏幕中间位置发射的光线会比屏幕边沿发射的光线强,从而造成拍摄补充的光线不均匀,成像质量不佳。
因此,如何提高智能终端的成像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摄像补光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智能终端,以至少解决如何提高智能终端的成像质量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补光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对象的反光度;基于所述反光度确定补偿参数,所述补偿参数包括反光度补偿量以及所述反光度补偿量中的红外光补偿量的占有量;根据所述补偿参数确定红外光补偿量和可见光补偿量。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反光度确定补偿参数包括:判断所述反光度是否小于预设反光度;当所述反光度小于预设反光度时,计算所述预设反光度与所述反光度的第一差值,得到补偿反光度;基于所述反光度补偿量所处的取值区间调取对应的所述占有量,所述占有量与所述反光度补偿量所处的取值区间一一对应。
可选地,基于所述反光度补偿量所处的取值区间查找对应的所述占有量包括:获取目标对象的背景光强度值;判断所述背景光强度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当所述背景光强度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确定反光度补偿量为红外光补偿量。
可选地,根据所述补偿参数确定红外光补偿量和可见光补偿量包括:基于反光度补偿量和所述占有量确定所述红外光补偿量;计算所述反光度补偿量与所述红外光补偿量的第二差值,得到所述可见光补偿量。
可选地,所述获取目标对象的反光度包括:获取待拍摄场景预览图像;基于对焦信息在所述待拍摄场景预览图像中确定目标对象所在区域;根据所述目标对象所在区域的像素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反光度。
可选地,在所述根据所述补偿参数确定红外光补偿量和可见光补偿量之后包括:基于所述红外光补偿量和可见光补偿量获取目标对象的反馈反光度;基于所述反馈反光度对所述补偿参数进行调整。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摄像补光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反光度;补偿参数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反光度确定补偿参数,所述补偿参数包括反光度补偿量以及所述反光度补偿量中的红外光补偿量的占有量;补偿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补偿参数确定红外光补偿量和可见光补偿量。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通过运行所述存储器上所存储的所述计算机程序来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包括:红外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可见光补偿装置以及上述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在执行摄像补光方法时,基于所述红外光补偿量控制所述红外生物特征识别装置按照所述红外光补偿量补偿红外光,基于所述可见光补偿量控制所述可见光补偿装置按照可见光补偿量补偿可见光。
在本申请在获取被拍摄的目标对象的反光度后,基于所述反光度确定补偿参数,所述补偿参数包括反光度补偿量以及所述反光度补偿量中的红外光补偿量的占有量;根据所述补偿参数确定红外光补偿量和可见光补偿量,只需通过被拍摄的目标对象的反光度,确定反光度的补偿量,对于反光度的补偿加入一定量的红外光,可以较为有效的基于对目标对象反光度的接收量对应量的红外光和白光,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单纯补充白光时白光衰减的问题,还可以通过针对反光度补充的红外光对白光进行补充,可以将精确的对摄像头拍摄目标对象所需要的最佳的光线进行针对性的补充,进而提高成像质量。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摄像补光方法的硬件环境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摄像补光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的摄像补光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智能终端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的智能终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目前针对拍摄需要补光的问题,相关技术中的补光方法对成像质量均存在较大的弊端,现有技术中,通常存在通过添加红外光发射装置补偿红外光以实现夜视等功能。然而,在智能终端中额外加装与摄像头配套的红外发射装置通常需要更改智能终端结构,并且,添加额外的配置会导致成本增加。而发明人发现当下智能终端设备中,红外生物特征识别模块、摄像头的功能已经是标配。例如,红外人脸识别模块,红外指纹识别模块等,但是红外生物识别模块通常只适用于识别用户的生物特征,以用于解锁,支付,简单的指令操作应用场景中。红外生物特征识别模块由光束的反射来收集指纹、人脸、虹膜等特征与数据库中的图案进行对比。基于此,发明人利用红外生物特征识别模块发射的红外光纤在拍摄时对目标对象进行补光以提升拍摄质量,具体的可以参见下述实施例中摄像补光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补光方法。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摄像补光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硬件环境中。如图1所示,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补光方法。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摄像补光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由终端102和服务器104所构成的硬件环境中。如图1所示,服务器104通过网络与终端102进行连接,可用于为终端或终端上安装的客户端提供服务,可在服务器上或独立于服务器设置数据库,用于为服务器104提供数据存储服务,还可以用于处理云服务,上述网络包括但不限于:广域网、城域网或局域网,终端102并不限定于PC、手机、平板电脑等。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补光方法可以由服务器104来执行,也可以由终端102来执行,还可以是由服务器104和终端102共同执行。其中,终端102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摄像补光方法也可以是由安装在其上的客户端来执行。
以由终端102和/或服务器104来执行本实施例中的摄像补光方法为例,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摄像补光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的流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2,获取目标对象的反光度。
步骤S204,基于所述反光度确定补偿参数,所述补偿参数包括反光度补偿量以及所述反光度补偿量中的红外光补偿量的占有量。
步骤S206,根据所述补偿参数确定红外光补偿量和可见光补偿量。
通过上述步骤S202至步骤S206,在获取被拍摄的目标对象的反光度后,基于所述反光度确定补偿参数,所述补偿参数包括反光度补偿量以及所述反光度补偿量中的红外光补偿量的占有量;根据所述补偿参数确定红外光补偿量和可见光补偿量,只需通过被拍摄的目标对象的反光度,确定反光度的补偿量,对于反光度的补偿加入一定量的红外光,可以较为有效的基于对目标对象反光度的接收量对应量的红外光和白光,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单纯补充白光时白光衰减的问题,还可以通过针对反光度补充的红外光对白光进行补充,可以将精确的对摄像头拍摄目标对象所需要的最佳的光线进行针对性的补充,进而提高成像质量。
在步骤S202的技术方案中,所称的目标对象可以为被拍摄物体或者摄像头聚焦后的物体。作为示例性的实施例,目标对象可以包括单独的个体也可以包括具有多个个体的场景。所称反光度可以通过反射式测光表技术对目标物体的反射光进行测量,其中反光度可以反射率亮度作为度量单位,测量目标对象的反射光所述的反光度的值,具体的可以包括10%度灰、8%度灰、12%度灰、18%度灰等反光度。
在步骤S204的技术方案中,基于反光度确定补偿参数,摄像头的测光表技术多为反射式测光,即测量主体反射的光线。镜头大部分按大约18%灰的反光度作为标准。因此,在检测到目标对象的发光度达不到18%灰的反光度,此时需要对反光度进行补偿,具体的,在获取到反光度的值之后,可以基于当前的目标对象的反光度的值确定对应的补偿参数,即对应的反光度补偿量以及反光度补偿量中的红外光补偿量的占比,通常,通过红外光的反射获取目标对象的细节轮廓的灰度图像,并通过可见光获取色彩,通过红外光和可见光的融合得到目标对象的拍摄图像。由于智能终端的摄像装置所接受到的目标对象的反光度与目标对象所处的环境光亮度、目标对象与摄像装置的距离以及目标对象与周围环境(背景)的光亮对比度相关,因此,目标对象不同的反光度所需的红外光和可见光的补偿量不同,示例性的,反光度为10%灰的反光度,为了还原场景的目标对象拍摄清晰需要按照反光度标准用红外光、可见光光线补偿这8%灰的光线。为了防止过曝光或欠曝光,可以基于需要补偿的反光度的大小,确定反光度补偿量中具体的红外光补偿量和可见光补偿量的占比。
在步骤S206的技术方案中,在确定反光度补偿量之后,可以基于反光度补偿量和当前反光度补偿量对应的红外光补偿量的占比确定需要补偿的红外光补偿量和可见光补偿量。示例性的,反光度补偿量为8%灰,红外光的占比可以为70%,控制可见光补偿量的占比为30%的补偿量进行补偿。示例性的,可以基于反光度补偿量以及红外光的占有量和白光的占有量计算对应的红外光补偿量和可见光补偿量。
在获取被拍摄的目标对象的反光度后,基于所述反光度确定补偿参数,所述补偿参数包括反光度补偿量以及所述反光度补偿量中的红外光补偿量的占有量;根据所述补偿参数确定红外光补偿量和可见光补偿量,只需通过被拍摄的目标对象的反光度,确定反光度的补偿量,对于反光度的补偿加入一定量的红外光,可以较为有效的基于对目标对象反光度的接收量对应量的红外光和白光,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单纯补充白光时白光衰减的问题,还可以通过针对反光度补充的红外光对白光进行补充,可以将精确的对摄像头拍摄目标对象所需要的最佳的光线进行针对性的补充,进而提高成像质量。
作为示例性的实施例,在确定反光度补偿参数时可以基于预设反光度确定需要补偿的反光度,具体的,现有的镜头大部分按大约18%灰的反光度作为曝光标准。目标对象在反射的18%灰的反光度色彩度还原度最近原色。示例性的,反光度为10%灰的反光度,为了还原场景的目标对象拍摄清晰需要按照反光度标准用红外光、可见光光线补偿这8%灰的光线。为了防止过曝光或欠曝光,可以基于需要补偿的反光度的大小,确定反光度补偿量中具体的红外光补偿量和可见光补偿量的占比。可以预先将反光度补偿量划定多个取值区间,并预设每个取值区间对应的红外光补偿量在反光度补偿量中的占有量。在基于反光度标准确定反光度补偿量之后,可以按照反光度补偿量所处的取值区间,调取与该取值区间对应的红外光补偿量所占的比例。作为示例性的实施例,当摄像头拍摄遇见的场景的光线较暗(黑夜),反光度将小于18%灰,此时摄像头将检测到的反光度与预存的标准泛光度进行比较,比较出目标对象的反光度小于标准反光度时,主控芯片将控制红外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发射红外光线介入,根据与标准反光度比较差值得出需要补偿的红外光线补偿量。比如当前的反射光线的反光度为10%灰,为了还原场景的物体拍摄清晰我们需要用红外、白光线补偿8%灰的光线。8%灰的反光度对应的红外线和可见光两种光线所对应的占用量为提前预设号,示例性的,红外光线需要补偿70%的反射度。控制可见光补偿量需要30%的反光度,通过这两种光线混合将所拍摄的照片接近到了原色标准。
作为示例性的实施例,在目标对象的背景光较亮时,例如,逆光或者目标对象为景深且与背景的反光度差别较大的目标对象,如白天拍摄洞穴内部,或者光强较强的环境下拍摄类需要加背景的管道/具有深槽结构物体的深槽内部的图像时,可能获取的拍摄环境光的光强较大,但是目标对象的反射度较小,造成目标对象的成像质量较差,因此,需要获取目标对象的背景光强度值;判断所述背景光强度值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当所述背景光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占有量小于100%。在遇到逆光或者拍摄环境光的光强较大,但是目标对象的反射度较小的情况,需要补偿的反射度的补偿量全部或者大部分为红外光。通过红外光在目标物体上的反射可以提高目标对象的反射光纤。具体的,红外光的补偿量可以基于逆光度确定,其中,逆光场景和非逆光场景的灰度直方图分布是完全不同的。逆光场景的灰度直方图分布是极亮和极暗灰度级上的像素分布高,而非逆光场景的像素主要集中在中间的灰度级上。通过图像的灰度分布可以计算逆光程度。
作为示例性的实施例,获取目标对象的反光度可以采用获取待拍摄场景预览图像;基于对焦信息在所述待拍摄场景预览图像中确定目标对象所在区域;根据所述目标对象所在区域的像素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反光度。具体的,可以基于待拍摄场景预览图像的像素值得待拍摄场景预览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基于灰度直方图的分布目标对象所在区域,通过计算目标对象所在区域的灰度值得到目标对象的反光度。作为可选的实施例,目标物体的发光度还可以基于测光表技术进行测量。
作为示例性的实施例,在得到红外光补偿量和白光补偿量之后,还可以通过反馈调节调整红外光补偿量和白光补偿量最终得到合适反光度补偿量,具体的,基于所述红外光补偿量和可见光补偿量得到反馈预览图像,基于反馈预览图像目标对象的像素信息确定目标对象的反馈反光度,并通过反馈反光度对补偿参数进行调整。进而可以更为精准的得到最佳的光线状态,提升成像质量。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调整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基于反光度确定补偿参数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上述摄像补光方法的摄像补光装置。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摄像补光装置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
(1)获取模块302,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反光度;
(2)补偿参数确定模块304,与获取模块302相连,用于基于所述反光度确定补偿参数,所述补偿参数包括反光度补偿量以及所述反光度补偿量中的红外光补偿量的占有量;
(3)补偿量确定模块306,与补偿参数确定模块304相连,用于根据所述补偿参数确定红外光补偿量和可见光补偿量。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的获取模块302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步骤S202,该实施例中的补偿参数确定模块304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步骤S204,该实施例中的补偿量确定模块306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步骤S206。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块与对应的步骤所实现的示例和应用场景相同,但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块作为装置的一部分可以运行在如图1所示的硬件环境中,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其中,硬件环境包括网络环境。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实施上述摄像补光方法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服务器、终端、或者其组合。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包括处理器402、通信接口404、存储器406和通信总线408,其中,处理器402、通信接口404和存储器406通过通信总线408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其中,
存储器406,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402,用于执行存储器406上所存放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
S1,获取目标对象的反光度;
S2,基于所述反光度确定补偿参数;
S3,根据所述补偿参数确定红外光补偿量和可见光补偿量。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通信总线可以是PCI(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总线、或EISA(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总线等。该通信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6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通信接口用于上述电子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存储器可以包括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地,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作为一种示例,如图4所示,上述存储器406中可以但不限于包括上述摄像补光装置中的获取模块302、补偿参数确定模块304以及补偿量确定模块306。此外,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摄像补光装置中的其他模块单元,本示例中不再赘述。
上述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可以包含但不限于: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NP(Network Processor,网络处理器)等;还可以是DSP(Digital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4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实施上述多摄像补光方法的设备可以是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等)、平板电脑、掌上电脑以及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s,MID)、PAD等终端设备。图4其并不对上述电子装置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终端设备还可包括比图4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如网络接口、显示装置等),或者具有与图4所示的不同的配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终端设备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闪存盘、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用于执行摄像补光方法的程序代码。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上述实施例所示的网络中的多个网络设备中的至少一个网络设备上。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存储介质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获取目标对象的反光度;
S2,基于所述反光度确定补偿参数;
S3,根据所述补偿参数确定红外光补偿量和可见光补偿量。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中对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ROM、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终端,如图5-6所示,该智能终端可以包括:红外生物特征识别装置10、可见光补偿装置20以及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30;其中红外生物特征识别装置10、可见光补偿装置20分别与电子设备30电连接,所述电子设备30在执行摄像补光方法时,基于所述红外光补偿量控制所述红外生物特征识别装置10按照所述红外光补偿量补偿红外光,基于所述可见光补偿量控制所述可见光补偿装置20按照可见光补偿量补偿可见光。其中,红外生物特征识别装置10可以为红外人脸识别模块,红外指纹识别模块、虹膜识别模块等。可见光补偿装置可以包括闪光灯、补光灯或屏幕。在本实施例可以以红外生物特征识别装置10为红外指纹识别模块为例,以可见光补偿装置可以为闪光灯,以电子设备为主控芯片为例进行说明。红外指纹识别模块可以放置在智能终端背面位置,如图5。当红外指纹识别模块放在智能终端背面上时,那么红外指纹识别模块与智能终端产品的后摄像头配合进行场景的补光作用。红外指纹识别模块可以放置在智能终端正面(屏正视)位置,如图6。当红外指纹识别模块放在终端正面时,红外指纹识别模块与智能终端产品的前摄像头配合进行场景的补光作用。比如自拍场景。当摄像头开始拍照时,检测到反光度不足,摄像头将光线方向、反光度等信息反馈给智能终端的主控芯片,主控芯片将收集到的反光度与摄像头设定的拍照所需要的标准反光度进行对比,得出此次摄像头拍摄照片所需要的光线补偿量是多少。在将该补偿值分配到闪光灯产生白光,红外指纹识别模块产生红外光线,将这两种补偿光线进行融合以达到摄像头所需要的最佳拍照状态中所需要的光线。当摄像头按下拍照的快门时,主控芯片同时驱动闪光灯和红外光线,使得两者融合的光线和摄像头的镜头的补捉能同时到达该目标对象,将目标对象的光线调整到摄像头所需要的最佳的光线状态。
上述实施例中的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上述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或多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在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客户端,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摄像补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对象的反光度;
基于所述反光度确定补偿参数,所述补偿参数包括反光度补偿量以及所述反光度补偿量中的红外光补偿量的占有量;
根据所述补偿参数确定红外光补偿量和可见光补偿量;
所述根据所述补偿参数确定红外光补偿量包括:
获取画面逆光度,并根据所述逆光度确定所述红外光补偿量;
获取目标对象的背景光强度值;判断所述背景光强度值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当所述背景光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占有量小于100%;
判断所述背景光强度值是否大于预设值;
当所述背景光强度值大于所述预设值时,确定反光度补偿量为红外光补偿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补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反光度确定补偿参数包括:
判断所述反光度是否小于预设反光度;
当所述反光度小于预设反光度时,计算所述预设反光度与所述反光度的第一差值,得到补偿反光度;
基于所述反光度补偿量所处的取值区间调取对应的所述占有量,所述占有量与所述反光度补偿量所处的取值区间一一对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补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补偿参数确定红外光补偿量和可见光补偿量包括:
基于反光度补偿量和所述占有量确定所述红外光补偿量;
计算所述反光度补偿量与所述红外光补偿量的第二差值,得到所述可见光补偿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补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对象的反光度包括:
获取待拍摄场景预览图像;
基于对焦信息在所述待拍摄场景预览图像中确定目标对象所在区域;
根据所述目标对象所在区域的像素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对象的反光度。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补光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补偿参数确定红外光补偿量和可见光补偿量之后包括:
基于所述红外光补偿量和可见光补偿量获取目标对象的反馈反光度;
基于所述反馈反光度对所述补偿参数进行调整。
6.一种摄像补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对象的反光度;
补偿参数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反光度确定补偿参数,所述补偿参数包括反光度补偿量以及所述反光度补偿量中的红外光补偿量的占有量;
补偿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补偿参数确定红外光补偿量和可见光补偿量;
所述根据所述补偿参数确定红外光补偿量包括:
获取画面逆光度,并根据所述逆光度确定所述红外光补偿量;
获取目标对象的背景光强度值;判断所述背景光强度值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当所述背景光强度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值时,确定所述占有量小于100%;
判断所述背景光强度值是否大于预设值;
当所述背景光强度值大于所述预设值时,确定反光度补偿量为红外光补偿量。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补光方法。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补光方法。
9.一种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可见光补偿装置以及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
所述电子设备在执行摄像补光方法时,基于所述红外光补偿量控制所述红外生物特征识别装置按照所述红外光补偿量补偿红外光,基于所述可见光补偿量控制所述可见光补偿装置按照可见光补偿量补偿可见光。
CN202011247620.7A 2020-11-10 2020-11-10 摄像补光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智能终端 Active CN1123836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47620.7A CN112383688B (zh) 2020-11-10 2020-11-10 摄像补光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智能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47620.7A CN112383688B (zh) 2020-11-10 2020-11-10 摄像补光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智能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83688A CN112383688A (zh) 2021-02-19
CN112383688B true CN112383688B (zh) 2023-03-24

Family

ID=74578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47620.7A Active CN112383688B (zh) 2020-11-10 2020-11-10 摄像补光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智能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8368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85104B (zh) * 2022-05-06 2024-04-26 北京银河方圆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机自适应调节的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和导航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63038A (zh) * 2015-09-02 2015-12-16 移康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联动补光方法及其装置
CN108270966A (zh) * 2017-12-27 2018-07-1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补光亮度的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67131B2 (ja) * 2003-06-09 2008-10-15 株式会社モリテックス 照明装置
CN105487321B (zh) * 2015-12-28 2018-08-14 生迪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红外补光灯的控制方法及拍摄装置
CN108289164B (zh) * 2017-01-10 2020-07-03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红外补光灯的摄像机的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7645636B (zh) * 2017-08-31 2019-11-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0365878B (zh) * 2019-07-04 2022-05-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装置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63038A (zh) * 2015-09-02 2015-12-16 移康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联动补光方法及其装置
CN108270966A (zh) * 2017-12-27 2018-07-10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补光亮度的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83688A (zh) 2021-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22646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7948538B (zh) 成像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US726279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imulating fill flash in photography
CN106534714B (zh) 曝光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7888840B (zh) 高动态范围图像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10213494B (zh) 拍摄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313601B2 (en)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brightness adjusting method
US20090278922A1 (en) Image sensor with integrated region of interest calculation for iris capture, autofocus, and gain control
CN111614892B (zh) 一种人脸图像采集方法、拍摄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08197531A (ja) 撮像装置
US20210204123A1 (en) Iris recognition workflow
CN113065374B (zh) 一种二维码识别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9089041A (zh) 拍摄场景的识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6331505A (zh) 拍摄方法及拍摄装置
CN112312035B (zh) 曝光参数调节方法、曝光参数调节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3297675A (zh) 图像提取方法与相关图像提取系统
EP3836532A1 (en)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9618088B (zh) 具有光照识别与重现功能的智能化拍摄系统及方法
CN108093170B (zh) 用户拍照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6791451B (zh) 一种智能终端的拍照方法
CN112383688B (zh) 摄像补光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智能终端
US8090253B2 (en) Photographing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strobe
CN111127367A (zh) 人脸图像处理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875545B (zh) 确定人脸图像的光线状态的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13747008A (zh) 一种摄像机及补光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