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83654A - 一种腕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腕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83654A
CN112383654A CN202011374040.4A CN202011374040A CN112383654A CN 112383654 A CN112383654 A CN 112383654A CN 202011374040 A CN202011374040 A CN 202011374040A CN 112383654 A CN112383654 A CN 1123836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wrist
mounting hole
equipment body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7404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83654B (zh
Inventor
张声远
梁亮
张永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Gol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7404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8365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836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836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836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836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54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comprising one or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detachable modules
    • H04M1/0258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comprising one or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detachable modules for a headset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91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R1/1008 - H04R1/1083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腕戴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其设有耳机安装孔;耳机,其可拆卸且可转动的安装于耳机安装孔,耳机与设备本体通信连接,以实现两者之间的音频传输;设于设备本体内的传感器和控制器,传感器用于感应耳机转动,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以使控制器根据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腕戴设备。该腕戴设备将分离式的耳机和手表集成于一体,使耳机可拆卸的安装于设备本体,以方便用户携带,并通过耳机与设备本体的通信连接,使用户可随时随地利用耳机接听电话或听音乐,方便用户使用,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耳机成为设备本体的一部分,作为设备本体的旋转功能键使用,以利用耳机的旋转来控制腕戴设备,提升了耳机与设备本体的交互性,节约了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腕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穿戴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腕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腕戴设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智能腕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以随身佩戴,方便用户随时随地的监测用户的运动状态,或者辅助用户进行健康管理等。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腕戴设备,当用户想要利用其佩戴的腕戴设备接听电话,或者,当用户在运动、走路、坐地铁时,想要利用其佩戴的腕戴设备听音乐,则只能使声音外放,或者通过插入耳机,来接听电话或听音乐。
显然,声音外放时,听觉效果差,不利于隐私保护;而通过插入耳机来接听电话或听音乐的话,则需要单独额外的携带适配的耳机,耳机存放不便。
可见,以上这两种方式,均给用户的使用造成诸多不便,用户体验差。
因此,本发明欲将耳机与智能腕戴设备结合,将耳机以可拆卸的方式装配于智能腕戴设备上,然而,将耳机装配于智能腕戴设备后,无疑将额外占用智能腕戴设备的空间,导致智能腕戴设备的空间体积增大。
综上所述,如何在将耳机集成于智能腕戴设备后,尽可能的减小智能腕戴设备的整体体积,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腕戴设备,以便于将耳机装配于腕戴设备的设备本体上,同时尽可能的节约空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腕戴设备,包括:
设备本体,其设有耳机安装孔;
耳机,所述耳机可拆卸且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耳机安装孔,所述耳机安装于所述耳机安装孔后,作为所述设备本体的旋转功能键使用;所述耳机与所述设备本体通信连接,以实现两者之间的音频传输;
设于所述设备本体内的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耳机转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以使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腕戴设备。
优选地,所述耳机至少伸出所述设备本体的一侧,以便于对所述耳机施加轴向力和旋转力。
优选地,所述耳机设有限位槽,所述设备本体内设有可沿所述耳机安装孔的径向伸缩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朝向所述耳机安装孔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限位槽卡接的卡接件;
当所述耳机插入所述耳机安装孔时,所述耳机挤压所述卡接件,使所述第一弹性件收缩;当所述限位槽对准所述卡接件时,所述第一弹性件驱使所述卡接件弹入所述限位槽,以卡住所述耳机。
优选地,所述耳机安装孔为通孔,所述耳机远离其耳塞部的一端伸出所述设备本体,以作为取出所述耳机时的按键,按压所述按键时,所述耳机挤压所述卡接件,使所述第一弹性件收缩,以使所述卡接件脱离所述限位槽。
优选地,所述卡接件包括弹珠或滑块,所述滑块朝向所述耳机安装孔的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倒角。
优选地,所述设备本体设有可沿平行于所述耳机安装孔的轴线方向伸缩的第二弹性件,所述耳机插入所述耳机安装孔后,所述耳机压紧所述第二弹性件,以使所述第二弹性件辅助外力取下所述耳机。
优选地,所述设备本体内用于对准所述耳机的部位设有开口槽,所述传感器嵌设于所述开口槽内。
优选地,所述耳机包括:
耳塞部和与所述耳塞部固定连接的耳机杆;
与所述耳机杆转动连接的旋转按钮,所述旋转按钮伸出所述设备本体的一侧,以作为所述旋转功能键。
优选地,所述设备本体和所述耳机分别设有蓝牙模块。
优选地,所述设备本体设有用于与外部充电器连接的充电器件,所述耳机设有用于与所述充电器件电连接的充电触点。
本发明提供的腕戴设备,将现有技术中分离式的耳机和手表,集成于一体,使耳机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设备本体,以方便用户携带耳机,同时,通过耳机与设备本体之间的通信连接,使用户可随时随地利用耳机来接听电话或听音乐,方便用户使用,提升了用户体验。
另外,由于耳机在可拆卸的同时可转动的安装于耳机安装孔内,因此,耳机安装于耳机安装孔内后,耳机就成了设备本体的一部分,作为设备本体的旋转功能键使用,当耳机在耳机安装孔内转动时,利用传感器检测耳机的转动信号,并使腕戴设备的控制器根据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应用程序切换或屏幕滑动等。
因此,避免再单独设计设备本体的旋转功能键,本发明巧妙的利用耳机的旋转,来控制腕戴设备,提升了耳机与设备本体的交互性,当将耳机安装于设备本体后,使耳机辅助设备本体实现一定的智能控制,还可以最大化的节约结构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腕戴设备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右视图;
图4为图1的左视图;
图5为图1所示腕戴设备的内部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腕戴设备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耳机插入或拔出设备本体的耳机安装孔的剖视图;
图8为耳机装入耳机安装孔后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腕戴设备的电路设计原理框图。
图1至图8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为设备本体、11为第一弹性件、12为卡接件、13为第二弹性件、14为传感器、15为功能按键、2为耳机、21为耳塞部、22为耳机杆、221为限位槽、23为旋转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腕戴设备,方便用户接听电话或听音乐,且方便用户携带耳机。
请参考图1-图9,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腕戴设备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图;图3为图1的右视图;图4为图1的左视图;图5为腕戴设备的内部示意图;图6为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耳机插入或拔出设备本体的耳机安装孔的剖视图;图8为耳机装入耳机安装孔后的剖视图;图9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腕戴设备的电路设计原理框图。
本发明提供一种腕戴设备,主要包括设备本体1、耳机2、传感器14和控制器等。
需要说明的是,设备本体1的主体结构及其主要功能与现有技术中常规腕戴设备的结构及其功能相同,本文不再赘述。
例如,设备本体1内设有SIM卡,用于使该腕戴设备可独自接打电话,优选地,该SIM卡为嵌入式SIM卡。
另外,耳机2优选为无线耳机。
具体地,设备本体1设有耳机安装孔,耳机2可拆卸且可转动的安装于耳机安装孔内,且耳机2与设备本体1通信连接,以实现两者之间的音频传输。
也即,耳机2与设备本体1可拆卸连接,当耳机2处于非使用状态时,可以将耳机2安装于设备本体1的耳机安装孔中,以便于用户携带;当用户需要接听电话或听音乐时,将耳机2从设备本体1拆卸下来,并通过耳机2与设备本体1之间的通信连接,使耳机2与设备本体1之间可以进行音频传输,进而可利用耳机2接听电话或听音乐。
也就是说,本发明将现有技术中分离式的耳机2和手表,集成于一体,使耳机2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设备本体1,以方便用户携带耳机2,同时,通过耳机2与设备本体1之间的通信连接,使用户可随时随地利用耳机2来接听电话或听音乐,方便用户使用,提升了用户体验。
同时,由于耳机2可转动的安装于耳机安装孔内,且传感器14和控制器分别设于设备本体1内,传感器14用于感应耳机2转动,传感器14与控制器相连,以使控制器根据传感器14的检测信号控制腕戴设备,例如控制应用程序切换等。
也就是说,本发明中的耳机2不仅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设备本体1,同时,当耳机2安装于设备本体1后,耳机2就成为了设备本体1的一部分,作为设备本体1的旋转功能键使用。
当耳机2在耳机安装孔内转动时,传感器14检测到耳机2的转动信号,进而将该转动信号发送至腕戴设备的控制器,可以使腕戴设备的控制器根据该转动信号控制应用程序切换或屏幕滑动等。
因此,避免了再单独设计设备本体1的旋转功能键,充分利用耳机2,提升耳机2与设备本体1的交互性,当将耳机2安装于设备本体1后,使耳机2辅助设备本体1实现一定的智能控制,以最大化的节约结构空间。
在此基础上,可仅在设备本体1设置功能按键15,以实现应用进入与返回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耳机安装孔的具体设置位置不做限定,优选地,耳机安装孔设于设备本体1的屏幕下方,并沿垂直于设备本体1的表带方向贯穿设备本体1的表壳。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耳机2与设备本体1之间具体的可拆卸和可转动的连接结构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实现两者的可拆卸连接且可保证耳机2相对耳机安装孔转动即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耳机2设有限位槽221,设备本体1内设有可沿耳机安装孔的径向伸缩的第一弹性件11,第一弹性件11朝向耳机安装孔的一端设有用于与限位槽221卡接的卡接件12。
当耳机2插入耳机安装孔时,耳机2挤压卡接件12,使第一弹性件11收缩;当限位槽221对准卡接件12时,第一弹性件11驱使卡接件12弹入限位槽221,以卡住耳机2。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利用第一弹性件11和卡接件12的共同作用,配合限位槽221,实现耳机2与耳机安装孔的卡接。
由于第一弹性件11可沿耳机安装孔的径向伸缩,因此,在将耳机2插入耳机安装孔的过程中,当耳机2移动至卡接件12的位置时,耳机2开始挤压卡接件12,进而使卡接件12挤压第一弹性件11,使第一弹性件11产生变形,带动卡接件12向远离耳机安装孔的方向移动,使卡接件12让位耳机2的移动;当耳机2上的限位槽221移动至对准卡接件12的位置时,在第一弹性件11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将卡接件12弹入限位槽221内,实现卡接件12与限位槽221的卡接,进而达到固定耳机2的效果,使耳机2卡在耳机安装孔内。
同理,当需要使用耳机2时,通过对耳机2施加外力,使耳机2挤压卡接件12,强制使限位槽221与卡接件12脱离,即可将耳机2从耳机安装孔内拔出。
显然,为了实现耳机2在耳机安装孔内的转动,该限位槽221为分段的弧形槽或封闭的环形槽。
可以理解的是,当限位槽221为分段的弧形槽时,耳机2可转动的角度范围受弧形槽的弧长限制;当限位槽221为封闭的环形槽时,则耳机2可360度的整圈旋转。
进一步地,本发明对第一弹性件11的具体数量不做限定,例如,第一弹性件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只要能够卡住耳机2即可。
优选地,第一弹性件1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两个以上的第一弹性件11优选的沿耳机安装孔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可以理解的是,当限位槽221为弧形槽时,第一弹性件11与弧形槽一一对应设置。
当限位槽221为环形槽时,则第一弹性件11可沿耳机安装孔的圆周方向上任意设置。
另外,本实施例对卡接件12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优选地,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卡接件12包括弹珠或滑块,滑块朝向耳机安装孔的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倒角。
可以理解的是,当卡接件12为弹珠时,由于弹珠为球形体,方便对弹珠施加挤压力,使弹珠挤压第一弹性件11。
当卡接件12为滑块时,为了便于通过滑块对第一弹性件11施加挤压力,需要在滑块的两端分别开设倒角,以当耳机2挤压滑块时,能够在沿耳机安装孔的径向上对滑块产生分力。
优选地,滑块朝向耳机安装孔的一侧为弧形,以贴合耳机2的外周部,提高两者卡接的稳定性。
另外,为了避免耳机2与耳机安装孔卡的过紧,取下耳机2时太费力,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设备本体1设有可沿平行于耳机安装孔的轴线方向伸缩的第二弹性件13,耳机2插入耳机安装孔后,耳机2压紧第二弹性件13,以使第二弹性件13辅助外力取下耳机2。
可以理解的是,在耳机2插入耳机安装孔的过程中,耳机2对第二弹性件13施加挤压力,使第二弹性件13发生弹性形变,因此,当耳机2卡入耳机安装孔后,第二弹性件13始终对耳机2产生沿平行于耳机安装孔的轴线方向的弹性力,使耳机2具有脱离耳机安装孔的趋势,显然,第二弹性件13对耳机2产生的弹性力小于耳机2受到的卡接力,也即,在第二弹性件13的单独作用下,无法使耳机2与耳机安装孔脱离,确保耳机2在耳机安装孔内的卡紧状态。
当用户需要使用耳机2时,对耳机2施加外力,配合着第二弹性件13的弹性力,共同克服耳机2受到的卡接力,将耳机2从耳机安装孔中拔出即可。
由此可见,第二弹性件13的存在,可以减小用户取下耳机2时对耳机2施加的作用力,进而使耳机2便于取下。
需要说的是,本实施例对第二弹性件13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例如,第二弹性件13可以为弹性块或弹簧等。
为了便于传感器14能够检测到耳机2转动,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设备本体1内对准耳机2的部位设有开口槽,传感器14嵌设于开口槽内。
也就是说,开口槽的开口处与耳机安装孔连通,因此在转动耳机2时,开口槽能够让位传感器14的检测光线,以使传感器14能够检测到耳机2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传感器14的具体型号及其检测原理等不做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见现有技术。
例如,传感器14可以是用于检测耳机2旋转的任何合适类型的传感器14,如激光传感器14、霍尔传感器14等。优选地,在一些情况下,耳机2的外周部可以做成粗糙表面,也即,耳机2的外周部具有一定的粗糙度,以协助传感器14检测。
考虑到对耳机2拆卸的方便性及转动耳机2的方便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耳机2至少伸出设备本体1的一侧,以便于对耳机2施加轴向力和旋转力。
也即,耳机2的至少一端突出于设备本体1的侧部,以便于在拆卸耳机2或转动耳机2时,通过对耳机2的伸出端施加轴向力或旋转力,使耳机2从耳机安装孔中拔出或使耳机2在耳机安装孔中旋转。
例如,为了方便拆卸耳机2,在采用上述限位结构固定耳机2时,优选地,耳机安装孔为通孔,耳机2远离其耳塞部21的一端伸出设备本体1,以作为取出耳机2时的按键,按压按键时,耳机2挤压卡接件12,使第一弹性件11收缩,以使卡接件12脱离限位槽221。
也就是说,该优选实施例中,耳机2远离其耳塞部21的一端作为受力部,取出耳机2时,从耳机安装孔的一端按压按键,以克服卡接件12与限位槽221之间的卡接力,使卡接件12与限位槽221脱离,解除耳机21的固定状态,并使耳塞部21充分伸出耳机安装孔的另一端,此时,可通过拿取耳塞部21将耳机2从耳机安装孔内抽出。
可见,该优选实施例避免了直接对耳塞部21施加作用力,以克服卡接件12与限位槽221之间的卡接力,通过按压按键使卡接件12与限位槽221脱离后,再拿取耳塞部21将耳机2取出,此时耳塞部21受力较小,避免耳塞部21因受力过大而损坏。
另一方面,通过按压按键,还可以使耳塞部21充分裸露于耳机安装孔之外,尤其适用于耳塞部21沉入设备本体1内的情况,以方便通过拿取耳塞部21将耳机2取出。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耳塞部21随耳机2一起转动,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耳机2包括耳塞部21、耳机杆22和旋转按钮23,耳机杆22与耳塞部21固定连接,旋转按钮23与耳机杆22转动连接,旋转按钮23伸出设备本体1的一侧,以作为取出耳机2时的按键和旋转耳机2时的旋转功能键。
也就是说,当需要切换腕戴设备的应用程序等时,通过转动旋转按钮23,使旋转按钮23相对耳机杆22转动,可使传感器14感应到耳机2的转动信号,进而可使控制器根据传感器14的检测信号来控制腕戴设备。
显然,本实施例可避免耳塞部21随旋转按钮23一起转动,进而可以节约耳塞部21的转动空间,使设备本体1整体结构更紧凑;同时,本实施例避免了耳机2整体转动,可减小施加到旋转按钮23上的旋转力,以便通过较小的旋转外力,即可驱动旋转按钮23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旋转按钮23还可以作为取下耳机2的按键,也即,当需要使用耳机2接听电话或听音乐时,通过按压旋转按钮23,可以解除卡接件12的卡接作用,比如使卡接件12与限位槽221分离,从而可将耳机2从耳机安装孔中抽出。
另外,考虑到在卡接件12卡住耳机2的情况下,对耳机2进行旋转所需的外力太大,使旋转不灵敏,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如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限位槽221设于耳机杆22。
也即,当耳机2插入耳机安装孔后,卡接件12卡接耳机杆22,使耳机杆22与耳塞部21的位置保持不变,此时,旋转按钮23可作为独立的旋转功能键使用。
另外,考虑到耳机2与设备本体1建立通信连接的方便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设备本体1和耳机2分别设有蓝牙模块。
也即,耳机2与设备本体1通过蓝牙模块建立通信连接。
在使用智能设备时,首先取下耳机2,打开耳机2和设备本体1的蓝牙,使两者的蓝牙配对,建立通信连接,以便于后期使用过程中的音频传输;然后再将耳机2装回设备本体1备用即可。
优选地,设备本体1内设有马达,当来电话时,马达振动,用户可以通过按压旋转按钮23将耳机2取下,实现电话接听,接打完电话后,将耳机2放入设备本体1内即可。
当然,用户也可以通过点击功能按键15实现电话接听与挂断。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本发明对设备本体1的主体结构及其功能不做具体限定,例如,设备本体1可以通过屏幕正常显示时间、步数、日期等信息。
另外,考虑到充电的方便性,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设备本体1设有用于与外部充电器连接的充电器件,耳机2设有用于与充电器件电连接的充电触点。
例如,充电器件设有两个充电pin,耳机2上的充电触点为两个充电pin,当耳机2上的两个充电pin与充电器件的两个充电pin接触时,在给设备本体1充电的同时,可对耳机2进行同步充电,也即,无需单独在耳机2内设置充电器件。
如图9所示,给出了上述腕戴设备的一种电路设计原理框图,以便于实现耳机2与设备本体1的通信连接、耳机2作为设备本体1的旋转功能键以及同步充电等功能。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腕戴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本体(1),其设有耳机安装孔;
耳机(2),所述耳机(2)可拆卸且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耳机安装孔,所述耳机(2)安装于所述耳机安装孔后,作为所述设备本体(1)的旋转功能键使用;所述耳机(2)与所述设备本体(1)通信连接,以实现两者之间的音频传输;
设于所述设备本体(1)内的传感器(14)和控制器,所述传感器(14)用于感应所述耳机(2)转动,所述传感器(14)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以使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传感器(14)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腕戴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2)至少伸出所述设备本体(1)的一侧,以便于对所述耳机(2)施加轴向力和旋转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2)设有限位槽(221),所述限位槽(221)为分段的弧形槽或封闭的环形槽;所述设备本体(1)内设有可沿所述耳机安装孔的径向伸缩的第一弹性件(11),所述第一弹性件(11)朝向所述耳机安装孔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限位槽(221)卡接的卡接件(12);
当所述耳机(2)插入所述耳机安装孔时,所述耳机(2)挤压所述卡接件(12),使所述第一弹性件(11)收缩;当所述限位槽(221)对准所述卡接件(12)时,所述第一弹性件(11)驱使所述卡接件(12)弹入所述限位槽(221),以卡住所述耳机(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安装孔为通孔,所述耳机(2)远离其耳塞部(21)的一端伸出所述设备本体(1),以作为取出所述耳机(2)时的按键,按压所述按键时,所述耳机(2)挤压所述卡接件(12),使所述第一弹性件(11)收缩,以使所述卡接件(12)脱离所述限位槽(22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12)包括弹珠或滑块,所述滑块朝向所述耳机安装孔的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倒角。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1)设有可沿平行于所述耳机安装孔的轴线方向伸缩的第二弹性件(13),所述耳机(2)插入所述耳机安装孔后,所述耳机(2)压紧所述第二弹性件(13),以使所述第二弹性件(13)辅助外力取下所述耳机(2)。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1)内用于对准所述耳机(2)的部位设有开口槽,所述传感器(14)嵌设于所述开口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2)包括:
耳塞部(21)和与所述耳塞部(21)固定连接的耳机杆(22);
与所述耳机杆(22)转动连接的旋转按钮(23),所述旋转按钮(23)伸出所述设备本体(1)的一侧,以作为所述旋转功能键。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1)和所述耳机(2)分别设有蓝牙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1)设有用于与外部充电器连接的充电器件,所述耳机(2)设有用于与所述充电器件电连接的充电触点。
CN202011374040.4A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腕戴设备 Active CN1123836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74040.4A CN112383654B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腕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74040.4A CN112383654B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腕戴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83654A true CN112383654A (zh) 2021-02-19
CN112383654B CN112383654B (zh) 2022-04-22

Family

ID=74588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74040.4A Active CN112383654B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腕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8365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85086A (zh) * 2021-06-30 2021-10-0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114236165A (zh) * 2021-11-02 2022-03-25 佛山市顺德区金泰德胜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安装结构及具有该安装结构的电机速度传感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407813U (zh) * 2016-03-21 2016-07-27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耳机的智能手表
CN206021148U (zh) * 2016-07-14 2017-03-15 广州利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蓝牙耳机的智能穿戴设备
CN206686175U (zh) * 2017-03-22 2017-11-28 佳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可穿戴通话设备
CN206725973U (zh) * 2017-06-01 2017-12-08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安装有两个蓝牙耳机的智能手表
CN209462560U (zh) * 2019-02-04 2019-10-01 西安坛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蓝牙耳机和电子设备
CN110893037A (zh) * 2019-11-22 2020-03-20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腕戴设备
CN210248686U (zh) * 2019-06-27 2020-04-07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CN111031428A (zh) * 2016-12-19 2020-04-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蓝牙耳机的可穿戴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407813U (zh) * 2016-03-21 2016-07-27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耳机的智能手表
CN206021148U (zh) * 2016-07-14 2017-03-15 广州利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蓝牙耳机的智能穿戴设备
CN111031428A (zh) * 2016-12-19 2020-04-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蓝牙耳机的可穿戴设备
CN206686175U (zh) * 2017-03-22 2017-11-28 佳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可穿戴通话设备
CN206725973U (zh) * 2017-06-01 2017-12-08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安装有两个蓝牙耳机的智能手表
CN209462560U (zh) * 2019-02-04 2019-10-01 西安坛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蓝牙耳机和电子设备
CN210248686U (zh) * 2019-06-27 2020-04-07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CN110893037A (zh) * 2019-11-22 2020-03-20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腕戴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85086A (zh) * 2021-06-30 2021-10-0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114236165A (zh) * 2021-11-02 2022-03-25 佛山市顺德区金泰德胜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安装结构及具有该安装结构的电机速度传感器
CN114236165B (zh) * 2021-11-02 2024-01-02 佛山市顺德区金泰德胜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安装结构及具有该安装结构的电机速度传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83654B (zh) 2022-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31428B (zh) 一种具有蓝牙耳机的可穿戴设备
CN112383654B (zh) 一种腕戴设备
EP3910450A1 (en) Wearable device and activity data acquisition method
CN103905585A (zh) 手表式移动终端装置、其穿戴方法及其来电接听方法
US8837766B2 (en) Ear-loop earphone
CN207782792U (zh) 电子设备的卡托
CN207410493U (zh) 降噪数码收音耳机
CN111785554A (zh) 可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CN216601885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11263998U (zh) 一种智能眼镜
CN111935928B (zh) 腕表式通讯终端
CN201210737Y (zh) 便携式蓝牙耳机
CN210377061U (zh) 一种背面带接口的分体式智能手表
CN113986184A (zh) 眼镜、眼镜的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16057446U (zh) 可伸缩智能蓝牙耳机
CN206324363U (zh) 骨传导戒指
CN216412914U (zh) 一种防水按键
KR101783940B1 (ko) 블루투스 기기
CN218352651U (zh) 设备套装和移动终端
CN215647260U (zh) Tws耳机充电结构及耳机
CN210431821U (zh) 一种新型防水蓝牙耳机
CN205407809U (zh) 具有可拆卸式通话装置的智能手表
KR101713108B1 (ko) 블루투스 기기
CN210075520U (zh) 耳机套装和设备套装
CN218106719U (zh) 一种结合耳机的指尖陀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06

Address after: 710000 floors 1-3, building D2, HUanpu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 211, Tiangu 8th Road, high tech Zone, Xi'an,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an gol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100 Room 308, Beizhai Street Investment Service Center,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OERTEK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