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83619B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83619B
CN112383619B CN202011266435.2A CN202011266435A CN112383619B CN 112383619 B CN112383619 B CN 112383619B CN 202011266435 A CN202011266435 A CN 202011266435A CN 112383619 B CN112383619 B CN 1123836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ommunication protocol
preset communication
acquired
p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6643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83619A (zh
Inventor
吴光军
董占峰
勇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lod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lod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lod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lod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6643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836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83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836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836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836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6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le transfer, e.g.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212/00Encapsulation of pack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其中,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数据发射装置接收各个数据源装置的采集数据;对各个采集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各个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基于各个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确定采集数据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利用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对相应的采集数据进行封包处理,得到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发送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控制装置接收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对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处理,确定处理结果。通过实施本发明,保证了后续处理的数据包的通信协议是统一的,实现了数据的规范传输,减少了数据的处理量,使得数据能够通畅流转,进而保证了数据和信息处理的及时性。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数据传输技术越来越快,然而在复杂的项目现场往往需要安置多种硬件设备以支撑项目数据管理,但是,硬件设备过多,增加了安装部署的复杂度以及安装成本,且对于复杂的现场环境不仅需要空中走线,还需要地面走线,增加了线路故障的排查难度;对于信号强度弱的区域,无法及时获取硬件设备的采集数据等。因此,如何在类似建筑施工现场等复杂环境中突破各类硬件协议不统一、通讯传递不规范、信息流转不通畅的障碍,并及时、无损、全面地获得各种硬件设备采集的信息和数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复杂环境各类硬件协议不统一、通讯传递不规范、信息流转不通畅,无法及时获得各种硬件设备采集的信息和数据的问题。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接收各个数据源装置的采集数据;对各个所述采集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各个所述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所述数据类型包括业务数据或指令状态数据;基于各个所述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确定所述采集数据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利用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对相应的采集数据进行封包处理,得到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发送所述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以对所述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接收各个数据源装置的采集数据,通过分析各个采集数据,确定各个采集数据对应的数据类型,基于各个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确定其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利用预设通信协议对采集数据进行封包处理,得到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并发送该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以对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处理。通过对各个数据源装置的采集数据的通信协议进行统一处理,保证了所得到的数据包的通信数据是统一的,然后将该数据包发送出去以进行处理,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后续处理的数据包的通信协议是统一的,实现数据的规范传输,使得数据能够通畅流转,突破了各个数据源装置协议不统一、通讯传递不规范、信息流转不通畅的障碍;而且,由于后续处理的数据包中的数据均是统一通信协议的数据,能够减少数据的处理量,进而保证了数据和信息的及时处理;同时,由于数据和信息能够被及时处理,避免了因数据和信息的处理不及时而难以全面无损获取,保证了数据和信息的及时性、全面性和无损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各个所述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确定所述采集数据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包括:当所述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为所述业务数据时,确定所述采集数据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为第一预设通信协议;当所述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为所述指令状态数据时,确定所述采集数据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为第二预设通信协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获取不同类型的采集数据对应的通信协议,以根据不同的预设通信协议进行采集数据的封装,实现了不同通信协议的采集数据的统一处理,进而保证了数据包的通信协议的统一。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所述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以对所述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处理,包括:当所述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为所述业务数据时,利用数据信道发送所述第一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以对所述第一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中的数据进行展示;当所述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为所述指令状态数据时,利用指令信道发送所述第二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以对所述第一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处理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利用不同的传输信道对不同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发送,以对不同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相应处理,保证了数据能够规范传输;根据不同通信协议的数据包确定与其对应的传输信道,实现了数据包的通畅流转,避免了数据和信息流转不通畅的问题。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下行数据;解析所述下行数据,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数据源装置;将所述下行数据发送至确定出的所述数据源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接收下行数据,对下行数据进行解析,能够确定与该下行数据对应的数据源装置,进而将经过解析的下行数据发送至对应的数据源装置。由于该数据传输方法不仅能够传输上行数据,还可以传输下行数据,进而保证了数据的全面传输。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接收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所述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是各个数据源装置的采集数据经过处理后得到的;对所述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处理,确定处理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接收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对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处理,确定处理结果。由于接收到的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对应的数据为统一通信协议,在对数据包进行处理时能够减少数据的处理量,进而能够保证数据和信息的及时处理,以能够及时得到处理结果。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所述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处理确定处理结果,包括:解析所述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确定所述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中的数据类型,所述数据类型包括业务数据或指令状态数据;基于所述数据类型对所述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处理,确定处理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对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解析,能够确定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中的数据所对应的数据类型,按照该数据类型对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处理结果。针对数据包所对应的数据类型对数据包进行处理,保证了数据处理的对应性和准确性,进而保证了数据处理结果的准确度。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数据类型对所述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处理,确定处理结果,包括:当所述数据类型为业务数据时,则将所述业务数据存储至数据分析库进行数据分析,展示所述业务数据对应的分析结果;当所述解析数据为指令状态数据时,则对所述指令状态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与其对应的处理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对不同数据类型的数据包采取不同的处理以得到与数据类型对应的处理结果,能够减少数据包的数据处理量,减少了数据的处理时间,进而提高了数据的处理效率,保证了数据包中的数据和信息的及时处理,以便能够及时、全面的确定处理结果。
根据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包括:控制装置、数据发射装置和数据源装置;所述数据发射装置,用于接收各个数据源装置的采集数据;对各个所述采集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各个所述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所述数据类型包括业务数据或指令状态数据;基于各个所述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确定所述采集数据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利用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对相应的采集数据进行封包处理,得到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发送所述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以对所述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处理;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接收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对所述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处理,确定处理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通过数据发射装置对各个数据源装置的采集数据的通信协议进行统一处理,得到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然后将该数据包发送出去以进行处理,保证了后续处理的数据包的通信协议是统一的,实现了数据的规范传输,使得数据能够通畅流转,突破了各个数据源装置协议不统一、通讯传递不规范、信息流转不通畅的障碍;通过控制装置对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数据的处理结果,减少了数据的处理量,进而保证了数据和信息的及时处理;同时,由于数据和信息能够被及时处理,避免了因数据和信息的处理不及时而难以全面无损获取,保证了数据和信息的及时性、全面性和无损性。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数据传输系统还包括:数据接收装置,与所述数据发射装置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发射装置发送的所述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包处理,得到解包数据,并发送所述解包数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数据接收装置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解包数据,执行与所述解包数据对应的数据处理,得到数据处理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通过数据接收装置对数据发射装置的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接收,并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解包处理,得到与数据包对应的解包数据,由控制装置对解包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对应的数据处理结果。通过数据接收装置对数据包进行转发,即使在复杂的环境中,也能够保证数据包的及时传输和及时处理,避免了因数据包的传输和处理不及时而导致数据包获取不全面的问题,进而保证了数据包的数据和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全面性。
根据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之间互相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从而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或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的另一结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尽管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数据传输越来越快,但是在复杂的项目现场仍然需要安置多种硬件设备以支撑项目数据传输以及数据分析管理。然而,硬件设备过多增加了安装部署的复杂度以及安装成本,对于复杂的项目现场,由于其现场环境的复杂性,为方便数据传输不仅需要空中走线,还需要地面走线,增加了线路故障的排查难度,且对于信号强度弱的区域,无法及时获取硬件设备的采集数据。基于多种硬件设备的通信协议不统一,进而导致硬件设备之间无法进行规范的数据通信和流畅的数据流转,因而,难以及时、无损、全面地获得各种硬件设备的采集数据。
以物料运输为例,在建筑施工现场等复杂项目环境中,通过在项目现场入口关键位置安装地磅、工控机或一体机、打印机、扫码设备、读写卡设备、红外、摄像头、道闸、红绿灯等大量硬件设备来支撑物料运输工作的规范性。由于硬件设备较多,其安装部署复杂,接线繁杂,导致成本大幅上升;基于复杂的现场环境,硬化路面需要挖槽布线后再硬化,有排水沟的区域则需要深挖,从沟下进行钻洞布线,对于不具备地面走线条件的,则需要从空中走线;由于线路过多,当出现传输故障时,增加了线路的排查难度;地磅等核心设备搬迁复杂,随着施工的进行,地磅或其它硬件设备的迁移伴随着重新布线以及重新安装部署,无异于重新安装,使得使用成本直线上升;对于较大的建筑项目通常会包括多个验收区域,为了方便数据的传输和分析,则需要将多个验收区域进行组网,对于信号强度弱的场地由于难于实现组网导致难以实时获取各个硬件设备的采集信息。
基于上述数据传输的问题,通过将数据发送装置、控制装置和各个数据源装置进行通信连接,并将数据发送装置采集到的各个数据源装置的采集数据进行通信协议的统一,以生成对应于统一的通信协议的数据包,将该数据包发送至控制装置,由控制装置根据该数据包对各个数据源装置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系统的实施例,可用于复杂的项目环境,如图1所示,该数据传输系统包括:控制装置11、数据发射装置12和数据源装置13。其中,数据发射装置11用于接收各个数据源装置13的采集数据,对各个采集数据进行处理,确定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发送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以对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处理;控制装置11用于接收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对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处理,确定处理结果。具体地,对各个采集数据进行处理,确定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包括:对各个采集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各个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数据类型包括业务数据或指令状态数据;基于各个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确定采集数据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利用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对相应的采集数据进行封包处理,得到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
数据发射装置11与数据源装置13进行连接,响应数据源装置13的采集数据。具体地,数据源装置13可以通过有线与数据发射装置11进行连接,也可以通过无线与数据发射装置11进行连接。数据发射装置11可以支持多种接口的通信协议,例如485、232、I/O、Ethernet或WIFI BT等通信协议。数据发射装置11还可以对不同接口的通信协议接收到的采集数据进行通信协议转换处理以得到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其中,预设通信协议为数据发射装置对应的统一的通信协议,即可以将各种通信协议的数据转换为同一种通信协议。
数据发射装置11将经过通信协议转换得到数据进行封装,得到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并将该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发送至控制装置11,以使控制装置11对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处理。数据发射装置11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发射装置11的设置数量可根据项目环境进行确定,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数据发射装置11可以对数据源装置13的采集数据进行封装,其封装格式如下:
其中,包头即为数据包的起始位,即数据开始帧;数据长度为当前数据源装置13对应的采集数据的长度;数据内容则为采集数据的具体内容;校验位用于对数据内容进行完整性校验,防止数据传输过程出现干扰,造成中断,出现乱码等现象。具体地,基于嵌入式终端设备通常均支持硬件CRC32校验,此处可以采用CRC32校验,该校验方法不仅效率高,且不占用CPU资源,保证了数据封包速率。当然,此处也可以采用其他数据封装方式或校验方式,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定,只要能将采集数据封装为数据包即可。
当存在多个数据源装置13时,可以将多个数据源装置按照同一种通信协议对多个采集数据进行封装,具体地,统一的数据封装协议如下:
其中,起始帧为单字节0x3C,用于当传输多个采集数据传输或有乱码存在时,区分各个数据包的起始位;源地址数据源装置13的标识号,其包括两个字节,具体地,数据源装置13可以是环境监测设备,也可以是脚手架形变监测设备,还可以为其他硬件设备,此处不作具体限定;目标地址为接收数据包的装置标识号,也包括两个字节;结束帧为单字节0x41,结束帧作为完整数据包的结尾,用于当存在多个数据包传输时,作区分隔离;转发数据1、转发数据2……分别为各个数据源装置13对应的数据包。
数据发射装置11将生成的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发送至控制装置11,由控制装置11对该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处理,得到相应的处理结果。具体地,当控制装置11接收到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之后,可以对该数据包进行解析,提取数据包中包含的数据。控制装置11根据获取的数据执行相应的操作指令,进而得到处理数据包所对应的处理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通过数据发射装置对各个数据源装置的采集数据的通信协议进行统一处理,得到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然后将该数据包发送出去以进行处理,保证了后续处理的数据包的通信协议是统一的,实现了数据的规范传输,使得数据能够通畅流转,突破了各个数据源装置协议不统一、通讯传递不规范、信息流转不通畅的障碍;通过控制装置对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数据的处理结果,减少了数据的处理量,进而保证了数据和信息的及时处理;同时,由于数据和信息能够被及时处理,避免了因数据和信息的处理不及时而难以全面无损获取,保证了数据和信息的及时性、全面性和无损性。
可选地,如图2所示,上述数据传输系统还可以包括:数据接收装置14。数据接收装置14与数据发射装置12连接,用于接收数据发射装置12发送的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对数据包进行解包处理,得到解包数据,并发送解包数据;控制装置11与数据接收装置14连接,用于接收解包数据,执行与解包数据对应的数据处理,得到数据处理结果。
具体地,数据接收装置14与数据发射装置12连接,可以按照与数据发射装置12所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接收数据包,并根据预设通信协议规定中的起始帧和结束帧,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解包处理。基于每个数据源装置13的封装数据包的封装协议可能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对数据包进行数据解析,以提取数据包中包含的采集数据,即解包数据。
数据接收装置14与数据发射装置12可以形成组网,便于施工现场中的数据包传输。数据接收装置14与数据发射装置12可以采用两种无线通讯:(1)LORA通讯:该通讯方式为窄带通讯,支持组网,支持点对点通讯,主要用于传输指令状态数据;(2)WIFI通讯:该通讯方式为宽带通讯,支持无线热点扩展,主要用于传输业务数据。
在数据发射装置12与数据接收装置14进行数据包传输时可以采用加密处理,例如AES128加密处理,可以采用动态密钥管理,确保数据包的传输安全。数据接收装置14的无线通讯可以采用WIFI频段或433M频段,这两个频段属于免费授权频段,可以避免频谱干扰。
控制装置11可以与数据接收装置14进行连接,控制装置可以电脑、可以是移动手机、也可以是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还可以是其他的架构终端,此处不作具体限定。当数据接收装置14对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解包后,将获取的解包数据发送至控制装置11,由控制装置11执行与解包数据对应的数据处理,得到数据处理结果。在复杂的环境中,可以设置多个数据接收装置14与数据发射装置12进行连接,由多个数据接收装置14将数据发射装置12的数据包转发至控制装置11,从而保证了数据包能够及时传输和及时处理。
具体地,当解包数据为环境监测传感器的采集数据时,控制装置11可以将环境监测传感器的采集数据存放至数据分析库,由数据分析库对该采集数据进行分析,以用于执行风险预判,如温度预警;当解包数据为数据源装置13的请求数据或者状态反馈数据时,控制装置11可以根据请求数据或者状态反馈数据作出对应的决策,并根据数据源装置13的执行结果作反馈闭环,如当数据源装置13发送用于降低灰尘的喷淋请求数据时,控制器可以将喷淋请求信息对应的喷淋指令下发至发送该喷淋请求数据的数据源装置13。待数据源装置13收到该喷淋指令时,可以执行喷淋操作,在喷淋操作执行完成后,向控制装置11反馈执行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系统,通过数据接收装置对数据发射装置的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接收,并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解包处理,得到与数据包对应的解包数据,由控制装置对解包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对应的数据处理结果。通过数据接收装置对数据包进行转发,即使在复杂的环境中,也能够保证数据包的及时传输和及时处理,避免了因数据包的传输和处理不及时而导致数据包获取不全面的问题,进而保证了数据包的数据和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全面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可用于上述数据传输系统中的数据发射装置,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21,接收各个数据源装置的采集数据。
数据源装置可以为施工现场的任意感知类硬件设备,例如环境监测传感器、脚手架形变监测传感器等。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采集数据为对应与数据源装置的监测数据。以环境监测传感器为例,采集数据可以为温度数据、湿度数据等。数据发射装置与各个数据源装置进行连接,可以对各个数据源装置的采集数据进行接收。数据发射装置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现场环境进行设置,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S22,对各个采集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各个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包括业务数据或指令状态数据,业务数据为数据源装置的监测数据,用于提供环境预判信息,例如温度预警;指令状态数据为数据源装置所发起的请求信息,用于执行相应的指令操作。各个采集数据的数据源装置不同,不同的采集数据携带有数据源装置的标识码。通过识别采集数据中的标识码可以确定采集数据对应的数据源装置,根据数据源装置的自身属性可以确定各个采集数据所对应的数据类型。例如,若数据源装置为环境监测传感器,则其对应的采集数据为业务数据;若数据源装置为喷淋装置,则其对应的采集数据为指令状态数据。
S23,基于各个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确定采集数据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
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不同,其对应的封装协议不同。根据各个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确定封装采集数据的封装协议,即预设通信协议。在对采集数据进行封装时,需要确定其对应的封装协议,根据其封装协议对采集数据进行封装。为了保证采集数据能够以预设通信协议进行封装,可以将与预设通信协议不一致的封装协议进行协议转换,使其与预设通信协议一致。具体地,在确定预设通信协议时,可以根据各个采集数据的封装协议进行确定,若各个采集数据中对应某一封装协议的采集数据占多数,则以该多数的封装协议作为预设通信协议,减少了通信协议的转化次数,提高了数据封装效率。
S24,利用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对相应的采集数据进行封包处理,得到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
根据上述确定的预设通信协议对各个采集数据进行相应的封包处理,得到与采集数据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对封包处理的详细说明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25,发送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以对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处理。
数据发射装置将其封装的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发送至控制装置,由控制装置对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处理,获取数据包中包含的采集数据,以根据该采集数据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详细说明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接收各个数据源装置的采集数据,通过分析各个采集数据,确定各个采集数据对应的数据类型,基于各个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确定其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利用预设通信协议对采集数据进行封包处理,得到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并发送该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以对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处理。通过对各个数据源装置的采集数据的通信协议进行统一处理,保证了所得到的数据包的通信数据是统一的,得到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然后将该数据包发送出去以进行处理,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后续处理的数据包的通信协议是统一的,实现了数据的规范传输,使得数据能够通畅流转,突破了各个数据源装置协议不统一、通讯传递不规范、信息流转不通畅的障碍;而且,由于后续处理的数据包中的数据均是统一通信协议的数据,能够减少数据的处理量,进而保证了数据和信息的及时处理;同时,由于数据和信息能够被及时处理,避免了因数据和信息的处理不及时而难以全面无损获取,保证了数据和信息的及时性、全面性和无损性。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可用于上述数据传输系统中的数据发射装置,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31,接收各个数据源装置的采集数据。详细内容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步骤S21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32,对各个采集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各个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详细内容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步骤S22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33,基于各个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确定采集数据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
具体地,上述步骤S33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331,当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为业务数据时,确定采集数据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为第一预设通信协议。
第一预设通信协议为业务数据对应的封装协议。当数据发射装置识别到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为业务数据时,则按照第一预设通信协议对业务数据进行封装,得到业务数据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
S332,当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为指令状态数据时,确定采集数据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为第二预设通信协议。
第二预设通信协议为指令状态数据对应的封装协议。当数据发射装置识别到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为指令状态数据时,则按照第二预设通信协议对指令状态数据进行封装,得到指令状态数据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
S34,利用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对相应的采集数据进行封包处理,得到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详细内容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步骤S24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35,发送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以对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处理。
具体地,上述步骤S35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351,当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为业务数据时,利用数据信道发送第一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以对第一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中的数据进行展示。
若数据发射装置识别到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为业务数据,基于业务数据的大宽带需求,以及业务数据对时延的要求较低,此时可以采用数据信道(即无线热点链路或无线路由器链路)将第一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传输至控制装置,以便控制装置能够对第一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中的数据进行展示。
S352,当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为指令状态数据时,利用指令信道发送第二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以对第一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处理结果。
若数据发射装置识别到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为指令状态数据,基于指令状态数据的低时延需求以及即时性需求,此时可以采用更为可靠、抗干扰能力较强的指令信道将第二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传输至控制装置,以便控制装置能够及时接收第二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并对其进行解包处理,对解包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与其对应的处理结果,详细内容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将各个采集数据按照预设通信协议进行统一处理,保证了所得到的数据包的通信数据是统一的,进而保证了数据的规范传输以及数据的流转通畅;通过获取不同类型的采集数据对应的通信协议,以根据不同的预设通信协议进行采集数据的封装,实现了不同通信协议的采集数据的统一处理,进而保证了数据包的通信协议的统一;通过利用不同的传输信道对不同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发送,以对不同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相应处理,保证了数据能够规范传输;根据不同通信协议的数据包确定与其对应的传输信道,实现了数据包的通畅流转,避免了数据和信息流转不通畅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可用于上述数据传输系统中的数据发射装置,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41,接收各个数据源装置的采集数据。详细内容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步骤S31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42,对各个采集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各个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详细内容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步骤S32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43,基于各个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确定采集数据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详细内容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步骤S33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44,利用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对相应的采集数据进行封包处理,得到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详细内容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步骤S44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45,发送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以对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处理。详细内容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步骤S35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上述数据传输方法,还包括:
S46,接收下行数据。
下行数据为控制装置下发至数据源装置的数据。当控制装置需要向数据源装置下发数据时,可以先将下发数据发送至数据发射装置,由数据发射装置对该下发数据进行转发。
S47,解析下行数据,确定下行数据对应的数据源装置。
数据发射装置对其接收到的下行数据进行解析,提取下行数据所携带的标识码信息,根据标识码信息确定与该下行数据对应的数据源装置。
S48,将下行数据发送至确定出的数据源装置。
当确定数据源装置后,数据发射装置则发起数据转发流程,将其接收到的下行数据发送至与其对应的数据源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接收下行数据,对下行数据进行解析,能够确定与该下行数据对应的数据源装置,进而将经过解析的下行数据发送至对应的数据源装置。由于该数据传输方法不仅能够传输上行数据,还可以传输下行数据,进而保证了数据的全面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可用于上述数据传输系统中的控制装置,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51,接收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
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是各个数据源装置的采集数据经过处理后得到的。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可以是数据发射装置发送的,也可以是数据发射装置发送给数据接收装置,由数据接收装置转发的等等,此处不作具体限定。数据发射装置可以将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发送至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则可以对该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接收。
S52,对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处理,确定处理结果。
控制装置对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解包处理,解析获取解包数据中包含的采集数据,根据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确定与其相对应的处理结果,详细内容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接收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对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处理,确定处理结果。由于接收到的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对应的数据为统一通信协议,在对数据包进行处理时能够减少数据的处理量,进而能够保证数据和信息的及时处理,以能够及时得到处理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可用于上述数据传输系统中的控制装置,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61,接收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其中,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是各个数据源装置的采集数据经过处理后得到的。详细内容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步骤S51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62,对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处理,确定处理结果。
具体地,上述步骤S62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621,解析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确定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中的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包括业务数据或指令状态数据,对业务数据和指令状态数据的详细说明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由于在按照预设通信协议封装采集数据时,携带有采集数据对应的数据类型,因此,控制装置接收到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之后,通过解析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可以确定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中的数据类型。
S622,基于数据类型对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处理,确定处理结果。
不同数据类型的预设通信协议不同,根据数据类型可以确定其封装的预设通信协议。按照预设通信协议对应的解包协议可以对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解包处理,得到数据包中包含的采集数据,进而根据采集数据确定与其对应的数据处理结果。
具体地,上述步骤S622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当数据类型为业务数据时,则将业务数据存储至数据分析库进行数据分析,展示业务数据对应的分析结果。
当数据类型为业务数据时,控制装置会将业务数据存储至数据分析库,由数据分析库对该业务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业务数据对应的变化趋势。以该业务数据对项目现场进行预判,并将业务数据对应的分析结果进行展示,例如温度预警、湿度预警等。
(2)当解析数据为指令状态数据时,则对指令状态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与其对应的处理结果。
当解析数据为指令状态数据时,控制装置可以对该指令状态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指令状态数据对应的控制指令,并将该控制指令发送至数据源装置,以使数据源装置进行与控制指令相对应的操作。当数据源装置完成对应的操作时,数据源装置可以会将数据处理结果反馈至控制装置,进而使得控制装置得到与指令状态数据对应的处理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对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解析,能够确定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中的数据所对应的数据类型,按照该数据类型对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处理结果。针对数据包所对应的数据类型对数据包进行处理,保证了数据处理的对应性和准确性,进而保证了数据处理结果的准确度;对不同数据类型的数据包采取不同的处理以得到与数据类型对应的处理结果,能够减少数据包的数据处理量,减少了数据的处理时间,进而提高了数据的处理效率,保证了数据包中的数据和信息的及时处理,以便能够及时、全面的确定处理结果。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可用于上述数据传输系统,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S70,数据发射装置接收各个数据源装置的采集数据。详细内容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71,数据发射装置对各个采集数据进行处理,确定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详细内容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72,数据发射装置发送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详细内容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73,数据接收装置接收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详细内容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74,数据接收装置对数据包进行解包处理,得到解包数据。详细内容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75,数据接收装置发送解包数据。详细内容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76,控制装置接收解包数据。详细内容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77,控制装置执行与解包数据对应的数据处理,得到处理结果。详细内容参见上述实施例对应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78,控制装置将得到的处理结果发送至数据源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数据发射装置接收各个数据源装置的采集数据,对各个采集数据进行处理,确定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并发送该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通过数据接收装置接收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对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解包处理,将解包处理得到的解包数据发送至控制器,由控制器执行与解包数据对应的数据处理,得到处理结果。通过对各个数据源装置的采集数据的通信协议进行统一处理,得到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然后将该数据包发送出去以进行处理,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后续处理的数据包的通信协议是统一的,实现了数据的规范传输,使得数据能够通畅流转,突破了各个数据源装置协议不统一、通讯传递不规范、信息流转不通畅的障碍;而控制装置后续处理的数据包中的数据均是统一通信协议的数据,能够减少数据的处理量,进而保证了数据和信息的及时处理;同时,由于数据和信息能够被及时处理,避免了因数据和信息的处理不及时而难以全面无损获取,保证了数据和信息的及时性、全面性和无损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具有上述图1和图2所示的数据传输系统。
请参阅图9,图9是本发明可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81,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至少一个通信接口83,存储器84,至少一个通信总线82。其中,通信总线8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通信接口8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键盘(Keyboard),可选通信接口8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存储器84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易挥发性随机存取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84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81的存储装置。其中处理器81可以结合图1和图2所描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存储器84中存储应用程序,且处理器81调用存储器84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以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方法步骤。
其中,通信总线82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通信总线82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9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其中,存储器84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英文: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access memory,缩写: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英文: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快闪存储器(英文:flash memory),硬盘(英文:hard disk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英文:solid-state drive,缩写:SSD);存储器84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其中,处理器8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缩写:CPU),网络处理器(英文:network processor,缩写: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
其中,处理器81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硬件芯片。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缩写: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缩写: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缩写: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英文: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缩写:FPGA),通用阵列逻辑(英文:generic arraylogic,缩写:GAL)或其任意组合。
可选地,存储器84还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处理器81可以调用程序指令,实现如本申请图3至图8实施例中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方法的处理方法。其中,所述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Disk 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所述存储介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各个数据源装置的采集数据;
对各个所述采集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各个所述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所述数据类型包括业务数据或指令状态数据;其中,所述业务数据为所述数据源装置的监测数据,用于提供环境预判信息;所述指令状态数据为所述数据源装置所发起的请求信息,用于执行相应的指令操作;
基于各个所述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确定所述采集数据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当所述采集数据对应的封装协议与预设通信协议不一致时,对所述封装协议进行协议转换,以使用于封装各个所述采集数据的封装协议与所述预设通信协议一致;
利用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对相应的采集数据进行封包处理,得到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
发送所述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以对所述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处理;
其中,所述基于各个所述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确定所述采集数据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包括:
当所述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为所述业务数据时,确定所述采集数据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为第一预设通信协议;
当所述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为所述指令状态数据时,确定所述采集数据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为第二预设通信协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所述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以对所述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处理,包括:
当所述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为所述业务数据时,利用数据信道发送所述第一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以对所述第一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中的数据进行展示;
当所述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为所述指令状态数据时,利用指令信道发送所述第二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以对所述第一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处理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下行数据;
解析所述下行数据,确定所述下行数据对应的数据源装置;
将所述下行数据发送至确定出的所述数据源装置。
4.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所述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是各个数据源装置的采集数据经过处理后得到的,处理各个数据源装置的采集数据所采用的预设通信协议是一致的;其中,所述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包括业务数据或指令状态数据;其中,所述业务数据为所述数据源装置的监测数据,用于提供环境预判信息;所述指令状态数据为所述数据源装置所发起的请求信息,用于执行相应的指令操作;
对所述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处理,确定处理结果;其中,基于各个所述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确定所述采集数据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包括:当所述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为所述业务数据时,确定所述采集数据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为第一预设通信协议;当所述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为所述指令状态数据时,确定所述采集数据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为第二预设通信协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处理确定处理结果,包括:
解析所述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确定所述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中的数据类型,所述数据类型包括业务数据或指令状态数据;
基于所述数据类型对所述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处理,确定处理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数据类型对所述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处理,确定处理结果,包括:
当所述数据类型为业务数据时,则将所述业务数据存储至数据分析库进行数据分析,展示所述业务数据对应的分析结果;
当所述解析数据为指令状态数据时,则对所述指令状态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与其对应的处理结果。
7.一种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装置、数据发射装置和数据源装置;
所述数据发射装置,用于接收各个数据源装置的采集数据;对各个所述采集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各个所述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所述数据类型包括业务数据或指令状态数据;其中,所述业务数据为所述数据源装置的监测数据,用于提供环境预判信息;所述指令状态数据为所述数据源装置所发起的请求信息,用于执行相应的指令操作;基于各个所述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确定所述采集数据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当所述采集数据对应的封装协议与预设通信协议不一致时,对所述封装协议进行协议转换,以使用于封装各个所述采集数据的封装协议与所述预设通信协议一致;利用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对相应的采集数据进行封包处理,得到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发送所述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以对所述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处理;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接收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所述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是各个数据源装置的采集数据经过处理后得到的,处理各个数据源装置的采集数据所采用的预设通信协议是一致的;对所述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进行处理,确定处理结果;其中包括当所述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为所述业务数据时,确定所述采集数据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为第一预设通信协议;当所述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为所述指令状态数据时,确定所述采集数据对应的预设通信协议为第二预设通信协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数据接收装置,与所述数据发射装置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数据发射装置发送的所述预设通信协议的数据包,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包处理,得到解包数据,并发送所述解包数据;
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数据接收装置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解包数据,执行与所述解包数据对应的数据处理,得到数据处理结果。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和所述处理器之间互相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从而执行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或执行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方法。
CN202011266435.2A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3836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66435.2A CN112383619B (zh)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66435.2A CN112383619B (zh)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83619A CN112383619A (zh) 2021-02-19
CN112383619B true CN112383619B (zh) 2024-05-17

Family

ID=74583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66435.2A Active CN112383619B (zh)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8361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52826A (ja) * 2008-12-26 2010-07-08 Yokogawa Electric Corp 機器管理システム及び機器管理プログラム
CN206042045U (zh) * 2016-09-09 2017-03-22 深圳市智物联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设备的控制终端
CN110661820A (zh) * 2019-12-02 2020-01-07 武汉慧联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1163147A (zh) * 2019-12-24 2020-05-15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网关设备、多协议数据传输方法和计算机设备
CN111586120A (zh) * 2020-04-26 2020-08-25 上海锐至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物联网网关设备、数据传输方法、存储介质及安装方法
CN111601285A (zh) * 2020-05-19 2020-08-28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52826A (ja) * 2008-12-26 2010-07-08 Yokogawa Electric Corp 機器管理システム及び機器管理プログラム
CN206042045U (zh) * 2016-09-09 2017-03-22 深圳市智物联网络有限公司 一种工业设备的控制终端
CN110661820A (zh) * 2019-12-02 2020-01-07 武汉慧联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CN111163147A (zh) * 2019-12-24 2020-05-15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网关设备、多协议数据传输方法和计算机设备
CN111586120A (zh) * 2020-04-26 2020-08-25 上海锐至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物联网网关设备、数据传输方法、存储介质及安装方法
CN111601285A (zh) * 2020-05-19 2020-08-28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83619A (zh) 2021-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5949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apsulating /decapsulating data packets at a radio access node
CN112039824B (zh) 通信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2199054B1 (ko) 직렬 포트 기반 사이버 보안 취약점 점검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11628967B (zh) 日志数据的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7026764A (zh) 一种远程调试方法、设备、服务器及系统
CN111294235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网关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2761456A (zh) 一种获得移动终端浏览器性能参数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4468938A (zh) 一种信息采集处理方法以及相关装置、移动终端和服务器
CN110557785B (zh) 一种基于mec的数据分流方法及装置
CN103168450B (zh) 访问虚拟专用网络的方法、装置以及网关设备
US20160156752A1 (en) GRE message encapsulation method, decapsulation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devices
CN113438633B (zh) 通信数据处理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83619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2399446A (zh) 边缘网关通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5099822A (zh) 一种测量网络性能的方法和物理机
CN110474924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581792A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JP6925889B2 (ja) 中継装置、伝送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13973134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980100A (zh) 业务数据分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611892B (zh) 一种Modem短信上报的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和介质
CN109587087B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6112580B (zh) 一种电力低延时业务的硬件流水线gtp数据分流方法及装置
CN113630466B (zh)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Roberts et al. 4G Network performance analysis for real-time telemetry data transmitting to mobile agricultural robo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