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83100A - 一种基于快充协议的锂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快充协议的锂电池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383100A CN112383100A CN202011120299.6A CN202011120299A CN112383100A CN 112383100 A CN112383100 A CN 112383100A CN 202011120299 A CN202011120299 A CN 202011120299A CN 112383100 A CN112383100 A CN 11238310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pack
- series
- charging
- parallel
- volt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36—Charger exchanging data with battery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02J7/0014—Circuits for equalisation of charge between batteries
- H02J7/0016—Circuits for equalisation of charge between batteries using shunting, discharge or bypass circui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快充协议的锂电池包,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所述锂电池包包括电压检测装置、快充协议控制装置、降压型变换器、充电装置和锂电池包本体;所述电压检测装置的信号输入端与电能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压检测装置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快充协议控制装置的电压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快充协议控制装置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降压型变换器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降压型变换器的电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充电装置的电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充电装置的电信号输入端与所述锂电池包本体的电信号输入端相连。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快充协议的锂电池包,属于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锂电池充电器应用越来越广泛,锂电池已经在手机和数码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动力锂电池方的批量应用是最近几年才启动的。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城市内快速短距离通行的需求的增加,轻量化、使用方便的电动自行车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电动自行车的动力来源来自电池,现有的电动自行车铅蓄电池具有重量大、衰竭快、充电慢的问题。间接导致人们出行移动的效率下降。而锂电池作为具有可循环无污染和高能量等众多优点的电池类型,逐渐被广泛应用到电动自行车中。由于制造工艺和技术的限制,动力电池组中各单体电池在容量、电压和内阻等方面存在不可避免的差异,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这种差异逐渐加大,最终将导致电池组提前报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快充协议的锂电池包,用以解决现有电动出行工具的充电速度和效率较低,以及,由于单体电池的电压、容量等差异导致充电过程中存在充电不均的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快充协议的锂电池包,所述锂电池包包括电压检测装置、快充协议控制装置、降压型变换器、充电装置和锂电池包本体;所述电压检测装置的信号输入端与电能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压检测装置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快充协议控制装置的电压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快充协议控制装置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降压型变换器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降压型变换器的电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充电装置的电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充电装置的电信号输入端与所述锂电池包本体的电信号输入端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锂电池包的快充过程包括:
步骤1、所述电压检测装置实时检测输入电压的电压值,判断所述输入电压的电压是否存在波动,当所述输入电压出现电压波动时,获取电压波动变化值,并将电压波动变化值输入至快充协议控制装置中;其中,所述快充协议控制装置为以PD协议芯片为核心的电路模组装置;
步骤2、所述快充协议控制装置根据电压波动变化值调整协议Source-cap值,并将所述Source-cap值对应数据发送至所述充电装置;
步骤3、所述充电装置根据所述锂电池包本体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并结合快充协议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降压型变换器对所述输入电压进行降压调节,使所述降压型变换器输出与所述锂电池包本体充电所需电压对应的输出电压;
步骤4、所述降压型变换器将输出电压输入至充电装置中,所述充电装置对所述锂电池包本体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锂电池包本体包括第一并联电池组、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并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与所述第一串联电池组并联连接;所述第一串联电池组和第二串联电池组串联连接;所述第二串联电池组和所述第三串联电池组串联连接;所述第三串联电池组和所述第二并联电池组并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包括两个单体锂电池;所述两个单体锂电池并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串联电池组包括三个单体锂电池;所述三个单体锂电池串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并联电池组包括三个单体锂电池;所述三个单体锂电池并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串联电池组包括第一单体锂电池、第二单体锂电池和第三单体锂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单体锂电池和第二单体锂电池串联于所述第一串联电池组的一端;所述第三单体锂电池串联于所述第一串联电池组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串联电池组包括两个单体锂电池,所述两个单体锂电池串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装置包括第一电量计、第二电量计、第三电量计、第四电量计、第五电量计、电池组充电装置和电源管理电路;
所述第一电量计,用于检测第一并联电池组两端的电压值,并将实时检测到的电压值输入值电池组充电装置中;
所述第二电量计,用于检测第一串联电池组两端的电压值,并将实时检测到的电压值输入值电池组充电装置中;
所述第三电量计,用于检测第二并联电池组两端的电压值,并将实时检测到的电压值输入值电池组充电装置中;
所述第四电量计,用于检测第二串联电池组两端的电压值,并将实时检测到的电压值输入值电池组充电装置中;
所述第五电量计,用于检测第三串联电池组两端的电压值,并将实时检测到的电压值输入值电池组充电装置中;
所述电池组充电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并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的两端的电压值,对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并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进行选择式充电;
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用于检测是否存在未充满电的电池组,并根据未充满电的电池组的两端电压,将充电信息输入至快充协议控制装置,使所述快充协议控制装置对充电电压进行调整,对未充满电的电池组进行快速充电直至充电完成。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装置的充电过程包括:
第一步、在充电过程中,利用第一电量计、第二电量计、第三电量计、第四电量计和第五电量计分别对应实时测量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并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的电量;
第二步、当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电量充至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的电池容量的30%时,暂停对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的充电;
第三步、当所述第二并联电池组电量充至所述第二并联电池组的电池容量的38%时,暂停对所述第二并联电池组的充电;
第四步、当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的电量均充至或超过其对应电池容量的52%时,重新启动第一并联电池组和第二并联电池组的充电动作;
第五步、当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的电量均充至或超过其对应电池容量的75%时,降低所述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的充电速度,并提高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电量和第二并联电池组的充电速度;
第六步、当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电量的电量充至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的电池容量的88%时,调整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电量的充电速度与当前所述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的充电速度相同;
第七步、当所述第二并联电池组电量的电量充至所述第二并联电池组的电池容量的90%时,调整所述第二并联电池组电量的充电速度与当前所述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的充电速度相同;
第八步,保持当前第一并联电池组、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并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的充电速度,直至所有电池组充电完毕,并利用所述电源管理电路检测是否存在未充满电的电池组。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快充协议的锂电池包通过电压检测装置、快充协议控制装置、降压型变换器等电路结构能够有效提高锂电池包的充电速率,通过快充协议控制装置的PD协议实现所述锂电池包的快速充电,大幅度减少锂电池包充电所用时间。同时,通过电池包本体的单体电池组成结构,能够在有效提高电池包容量的同时,结合充电装置的结构和对应的充电方式,使每个单体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均保持彼此充电均匀,避免因单体电池的电压、容量等差异导致充电过程中存在充电不均的问题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电池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电池包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和“竖着”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亦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多组”、“多根”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以下实施方式中所用材料、仪器和方法,未经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常规材料、仪器和方法,均可通过商业渠道获得。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快充协议的锂电池包,如图1所示,所述锂电池包包括电压检测装置、快充协议控制装置、降压型变换器、充电装置和锂电池包本体;所述电压检测装置的信号输入端与电能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压检测装置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快充协议控制装置的电压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快充协议控制装置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降压型变换器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降压型变换器的电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充电装置的电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充电装置的电信号输入端与所述锂电池包本体的电信号输入端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所述电压检测装置检测充电的输入电压,并将电压幅值信号发送至所述快充协议控制装置中,所述快充协议控制装置通过电压幅值信号控制所述降压型变换器,调整所述降压型变换器输入至充电装置的输出功率。本实施例中,所述快充协议控制装置采用以PD协议芯片为核心的装置结构。所述充电装置根据其充电方式对所述电池包本体进行充电。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通过电压检测装置、快充协议控制装置、降压型变换器等电路结构能够有效提高锂电池包的充电速率,通过快充协议控制装置的PD协议实现所述锂电池包的快速充电,大幅度减少锂电池包充电所用时间。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锂电池包的快充过程包括:
步骤1、所述电压检测装置实时检测输入电压的电压值,判断所述输入电压的电压是否存在波动,当所述输入电压出现电压波动时,获取电压波动变化值,并将电压波动变化值输入至快充协议控制装置中;其中,所述快充协议控制装置为以PD协议芯片为核心的电路模组装置;
步骤2、所述快充协议控制装置根据电压波动变化值调整协议Source-cap值,并将所述Source-cap值对应数据发送至所述充电装置;
步骤3、所述充电装置根据所述锂电池包本体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并结合快充协议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降压型变换器对所述输入电压进行降压调节,使所述降压型变换器输出与所述锂电池包本体充电所需电压对应的输出电压;
步骤4、所述降压型变换器将输出电压输入至充电装置中,所述充电装置对所述锂电池包本体进行充电。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在锂电池包的快充过程中,首先,所述电压检测装置实时检测输入电压的电压值,判断所述输入电压的电压是否存在波动,当所述输入电压出现电压波动时,获取电压波动变化值,并将电压波动变化值输入至快充协议控制装置中;其中,所述快充协议控制装置为以PD协议芯片为核心的电路模组装置;然后,所述快充协议控制装置根据电压波动变化值调整协议Source-cap值,并将所述Source-cap值对应数据发送至所述充电装置;随后,所述充电装置根据所述锂电池包本体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并结合快充协议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降压型变换器对所述输入电压进行降压调节,使所述降压型变换器输出与所述锂电池包本体充电所需电压对应的输出电压;最后,所述降压型变换器将输出电压输入至充电装置中,所述充电装置对所述锂电池包本体进行充电。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本实施例中,通过快充协议控制装置实现锂电池包的快速充电,同时,通过电压检测装置和快充协议控制装置配合进行降压变换器的输出功率的调节,能够有效提高快速充电过程的稳定性,使锂电池包的整个充电过程均能保持稳定且充足的电压输出,避免出现电压输出功率不稳,造成的快充过程不稳对电池的损坏。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锂电池包本体包括第一并联电池组、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并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与所述第一串联电池组并联连接;所述第一串联电池组和第二串联电池组串联连接;所述第二串联电池组和所述第三串联电池组串联连接;所述第三串联电池组和所述第二并联电池组并联连接。
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包括两个单体锂电池;所述两个单体锂电池并联连接。所述第一串联电池组包括三个单体锂电池;所述三个单体锂电池串联连接。所述第二并联电池组包括三个单体锂电池;所述三个单体锂电池并联连接。所述第二串联电池组包括第一单体锂电池、第二单体锂电池和第三单体锂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单体锂电池和第二单体锂电池串联于所述第一串联电池组的一端;所述第三单体锂电池串联于所述第一串联电池组的另一端。所述第三串联电池组包括两个单体锂电池,所述两个单体锂电池串联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效果为:通过锂电池包本体的结构设置,有效提高电池包本体的电池容量,并且,在提高锂电池包本体的容量的同时,该锂电池包本体的结构能够有效降低电池充电过程中,各单体锂电池之间的干扰,提高电池充电过程中的稳定充电性能,和充电效率,提高锂电池本体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充电装置包括第一电量计、第二电量计、第三电量计、第四电量计、第五电量计、电池组充电装置和电源管理电路;
所述第一电量计,用于检测第一并联电池组两端的电压值,并将实时检测到的电压值输入值电池组充电装置中;
所述第二电量计,用于检测第一串联电池组两端的电压值,并将实时检测到的电压值输入值电池组充电装置中;
所述第三电量计,用于检测第二并联电池组两端的电压值,并将实时检测到的电压值输入值电池组充电装置中;
所述第四电量计,用于检测第二串联电池组两端的电压值,并将实时检测到的电压值输入值电池组充电装置中;
所述第五电量计,用于检测第三串联电池组两端的电压值,并将实时检测到的电压值输入值电池组充电装置中;
所述电池组充电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并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的两端的电压值,对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并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进行选择式充电;
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用于检测是否存在未充满电的电池组,并根据未充满电的电池组的两端电压,将充电信息输入至快充协议控制装置,使所述快充协议控制装置对充电电压进行调整,对未充满电的电池组进行快速充电直至充电完成。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在充电过程中,通过第一电量计检测第一并联电池组两端的电压值,并将实时检测到的电压值输入值电池组充电装置中;通过第二电量计检测第一串联电池组两端的电压值,并将实时检测到的电压值输入值电池组充电装置中;通过所述第三电量计检测第二并联电池组两端的电压值,并将实时检测到的电压值输入值电池组充电装置中;通过所述第四电量计检测第二串联电池组两端的电压值,并将实时检测到的电压值输入值电池组充电装置中;通过所述第五电量计检测第三串联电池组两端的电压值,并将实时检测到的电压值输入值电池组充电装置中;
然后,利用所述电池组充电装置根据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并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的两端的电压值,对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并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进行选择式充电;在选择式充电过程中,通过检测第一并联电池组、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并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两端的电压值判断电池充电过程中的电量情况,第一并联电池组、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并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的电量的变化,对第一并联电池组、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并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的充电启停和充电速度进行调整。
最后,通过所述电源管理电路检测是否存在未充满电的电池组,并根据未充满电的电池组的两端电压,将充电信息输入至快充协议控制装置,使所述快充协议控制装置对充电电压进行调整,对未充满电的电池组进行快速充电直至充电完成。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通过实时监控第一并联电池组、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并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的两端的电压值,并根据第一并联电池组、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并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两端的电压值进行不同充电方式的变化,能够有效提高各电池组充电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电池组充电,能够保证第一并联电池组、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并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的均匀充电,同时,在多个电池组组合的情况时,能够保证每个电池组的充分充电。在保证扩大电池容量的前提下,通过充电方式的调整提高电池组充分充电率,提高电池包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充电装置的充电过程包括:
第一步、在充电过程中,利用第一电量计、第二电量计、第三电量计、第四电量计和第五电量计分别对应实时测量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并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的电量;
第二步、当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电量充至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的电池容量的30%时,暂停对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的充电;
第三步、当所述第二并联电池组电量充至所述第二并联电池组的电池容量的38%时,暂停对所述第二并联电池组的充电;
第四步、当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的电量均充至或超过其对应电池容量的52%时,重新启动第一并联电池组和第二并联电池组的充电动作;
第五步、当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的电量均充至或超过其对应电池容量的75%时,降低所述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的充电速度,并提高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电量和第二并联电池组的充电速度;
第六步、当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电量的电量充至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的电池容量的88%时,调整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电量的充电速度与当前所述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的充电速度相同;
第七步、当所述第二并联电池组电量的电量充至所述第二并联电池组的电池容量的90%时,调整所述第二并联电池组电量的充电速度与当前所述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的充电速度相同;
第八步,保持当前第一并联电池组、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并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的充电速度,直至所有电池组充电完毕,并利用所述电源管理电路检测是否存在未充满电的电池组。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在充电过程中,利用第一电量计、第二电量计、第三电量计、第四电量计和第五电量计分别对应实时测量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并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的电量;
然后根据第一并联电池组、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并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的充电电量情况,进行电池充电状态转换,具体为:
当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电量充至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的电池容量的30%时,暂停对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的充电;当所述第二并联电池组电量充至所述第二并联电池组的电池容量的38%时,暂停对所述第二并联电池组的充电;当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的电量均充至或超过其对应电池容量的52%时,重新启动第一并联电池组和第二并联电池组的充电动作;当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的电量均充至或超过其对应电池容量的75%时,降低所述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的充电速度,并提高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电量和第二并联电池组的充电速度;当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电量的电量充至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的电池容量的88%时,调整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电量的充电速度与当前所述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的充电速度相同;当所述第二并联电池组电量的电量充至所述第二并联电池组的电池容量的90%时,调整所述第二并联电池组电量的充电速度与当前所述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的充电速度相同;保持当前第一并联电池组、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并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的充电速度,直至所有电池组充电完毕,并利用所述电源管理电路检测是否存在未充满电的电池组。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在各单体锂电池之间存在电压和电容量的差异的情况时,电池在充电过程中和完成充电时会出现充电不均匀和某个单体锂电池充电不满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本实施例通过对锂电池包本体内部各串并联的单体电池组的结构设置以及针对各单体电池组的不同的充电方式的结合,使锂电池包在进行快速充电过程中,有效保证每个电池组及其内部的单体电池均为均匀充电,提高电池充电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降低电池充电过程中,各电池组之间的干扰,有效提高电池充电的效率和充电质量。并且,在充电完成之后,保证每个电池组均为满充状态,避免充电电量不足的问题发生。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快充协议的锂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包包括电压检测装置、快充协议控制装置、降压型变换器、充电装置和锂电池包本体;所述电压检测装置的信号输入端与电能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电压检测装置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快充协议控制装置的电压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快充协议控制装置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降压型变换器的控制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降压型变换器的电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充电装置的电信号输入端相连;所述充电装置的电信号输入端与所述锂电池包本体的电信号输入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锂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包的快充过程包括:
步骤1、所述电压检测装置实时检测输入电压的电压值,判断所述输入电压的电压是否存在波动,当所述输入电压出现电压波动时,获取电压波动变化值,并将电压波动变化值输入至快充协议控制装置中;其中,所述快充协议控制装置为以PD协议芯片为核心的电路模组装置;
步骤2、所述快充协议控制装置根据电压波动变化值调整协议Source-cap值,并将所述Source-cap值对应数据发送至所述充电装置;
步骤3、所述充电装置根据所述锂电池包本体的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并结合快充协议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降压型变换器对所述输入电压进行降压调节,使所述降压型变换器输出与所述锂电池包本体充电所需电压对应的输出电压;
步骤4、所述降压型变换器将输出电压输入至充电装置中,所述充电装置对所述锂电池包本体进行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锂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包本体包括第一并联电池组、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并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与所述第一串联电池组并联连接;所述第一串联电池组和第二串联电池组串联连接;所述第二串联电池组和所述第三串联电池组串联连接;所述第三串联电池组和所述第二并联电池组并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锂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包括两个单体锂电池;所述两个单体锂电池并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锂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串联电池组包括三个单体锂电池;所述三个单体锂电池串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锂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并联电池组包括三个单体锂电池;所述三个单体锂电池并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锂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串联电池组包括第一单体锂电池、第二单体锂电池和第三单体锂电池;其中,所述第一单体锂电池和第二单体锂电池串联于所述第一串联电池组的一端;所述第三单体锂电池串联于所述第一串联电池组的另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锂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串联电池组包括两个单体锂电池,所述两个单体锂电池串联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锂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包括第一电量计、第二电量计、第三电量计、第四电量计、第五电量计、电池组充电装置和电源管理电路;
所述第一电量计,用于检测第一并联电池组两端的电压值,并将实时检测到的电压值输入值电池组充电装置中;
所述第二电量计,用于检测第一串联电池组两端的电压值,并将实时检测到的电压值输入值电池组充电装置中;
所述第三电量计,用于检测第二并联电池组两端的电压值,并将实时检测到的电压值输入值电池组充电装置中;
所述第四电量计,用于检测第二串联电池组两端的电压值,并将实时检测到的电压值输入值电池组充电装置中;
所述第五电量计,用于检测第三串联电池组两端的电压值,并将实时检测到的电压值输入值电池组充电装置中;
所述电池组充电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并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的两端的电压值,对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并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进行选择式充电;
所述电源管理电路,用于检测是否存在未充满电的电池组,并根据未充满电的电池组的两端电压,将充电信息输入至快充协议控制装置,使所述快充协议控制装置对充电电压进行调整,对未充满电的电池组进行快速充电直至充电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锂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的充电过程包括:
第一步、在充电过程中,利用第一电量计、第二电量计、第三电量计、第四电量计和第五电量计分别对应实时测量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并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的电量;
第二步、当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电量充至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的电池容量的30%时,暂停对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的充电;
第三步、当所述第二并联电池组电量充至所述第二并联电池组的电池容量的38%时,暂停对所述第二并联电池组的充电;
第四步、当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的电量均充至或超过其对应电池容量的52%时,重新启动第一并联电池组和第二并联电池组的充电动作;
第五步、当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的电量均充至或超过其对应电池容量的75%时,降低所述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的充电速度,并提高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电量和第二并联电池组的充电速度;
第六步、当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电量的电量充至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的电池容量的88%时,调整所述第一并联电池组电量的充电速度与当前所述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的充电速度相同;
第七步、当所述第二并联电池组电量的电量充至所述第二并联电池组的电池容量的90%时,调整所述第二并联电池组电量的充电速度与当前所述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的充电速度相同;
第八步,保持当前第一并联电池组、第一串联电池组、第二并联电池组、第二串联电池组和第三串联电池组的充电速度,直至所有电池组充电完毕,并利用所述电源管理电路检测是否存在未充满电的电池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120299.6A CN112383100B (zh) | 2020-10-19 | 2020-10-19 | 一种基于快充协议的锂电池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120299.6A CN112383100B (zh) | 2020-10-19 | 2020-10-19 | 一种基于快充协议的锂电池包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383100A true CN112383100A (zh) | 2021-02-19 |
CN112383100B CN112383100B (zh) | 2023-02-21 |
Family
ID=74580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120299.6A Active CN112383100B (zh) | 2020-10-19 | 2020-10-19 | 一种基于快充协议的锂电池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383100B (zh)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70101496A (ko) * | 2006-04-11 | 2007-10-17 | 주식회사 프로파워 | 다병렬 및 다직렬 리튬 2차전지 팩의 충방전 모니터링시스템 |
US20080258683A1 (en) * | 2007-04-17 | 2008-10-23 | Chun-Chieh Chang | Rechargeable battery assembly and power system using same |
CN101779322A (zh) * | 2007-08-10 | 2010-07-14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能量存储器、尤其是蓄电池 |
CN101834325A (zh) * | 2010-05-17 | 2010-09-15 | 林道勇 | 二次电池组 |
CN101944641A (zh) * | 2009-07-06 | 2011-01-12 | 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多个电池单元的连接方案 |
TW201103220A (en) * | 2009-07-06 | 2011-01-16 | Shun-Hsing Wang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plural secondary batteries |
CN102332599A (zh) * | 2010-07-13 | 2012-01-25 | 苹果公司 | 具有容量不同的单元的电池组 |
CN202798104U (zh) * | 2012-08-31 | 2013-03-13 | 陈少忠 | 一种多功能便携式电源 |
CN103683439A (zh) * | 2014-01-09 | 2014-03-26 | 北京沃特优科技有限公司 | 锂电池组充电控制系统及方法 |
CN108512269A (zh) * | 2018-03-14 | 2018-09-07 | 深圳市爱克斯达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并联平衡装置及充放电控制方法 |
CN110380488A (zh) * | 2019-08-08 | 2019-10-25 | 珠海英集芯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载充电控制电路及方法 |
CN211018294U (zh) * | 2017-11-07 | 2020-07-14 | 株式会社Lg化学 | 充电控制装置,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池组 |
-
2020
- 2020-10-19 CN CN202011120299.6A patent/CN11238310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70101496A (ko) * | 2006-04-11 | 2007-10-17 | 주식회사 프로파워 | 다병렬 및 다직렬 리튬 2차전지 팩의 충방전 모니터링시스템 |
US20080258683A1 (en) * | 2007-04-17 | 2008-10-23 | Chun-Chieh Chang | Rechargeable battery assembly and power system using same |
CN101779322A (zh) * | 2007-08-10 | 2010-07-14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能量存储器、尤其是蓄电池 |
CN101944641A (zh) * | 2009-07-06 | 2011-01-12 | 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多个电池单元的连接方案 |
TW201103220A (en) * | 2009-07-06 | 2011-01-16 | Shun-Hsing Wang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plural secondary batteries |
CN101834325A (zh) * | 2010-05-17 | 2010-09-15 | 林道勇 | 二次电池组 |
CN102332599A (zh) * | 2010-07-13 | 2012-01-25 | 苹果公司 | 具有容量不同的单元的电池组 |
CN202798104U (zh) * | 2012-08-31 | 2013-03-13 | 陈少忠 | 一种多功能便携式电源 |
CN103683439A (zh) * | 2014-01-09 | 2014-03-26 | 北京沃特优科技有限公司 | 锂电池组充电控制系统及方法 |
CN211018294U (zh) * | 2017-11-07 | 2020-07-14 | 株式会社Lg化学 | 充电控制装置,电池管理系统和电池组 |
CN108512269A (zh) * | 2018-03-14 | 2018-09-07 | 深圳市爱克斯达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并联平衡装置及充放电控制方法 |
CN110380488A (zh) * | 2019-08-08 | 2019-10-25 | 珠海英集芯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载充电控制电路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383100B (zh) | 2023-02-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47851C (zh) | 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混合储能光伏系统 | |
CN103326439B (zh) | 电池组的均衡电路及方法 | |
CN108767909A (zh) | 一种标准的充电曲线及充电方法 | |
CN202840594U (zh) |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能量均衡系统 | |
CN101740803B (zh) | 具有自调节功能的铅酸蓄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的混合电池 | |
CN100570945C (zh) | 电动车用充电电池包 | |
CN102709981A (zh) | 一种串联锂离子电池组能量无损均衡充电装置 | |
CN101404346A (zh) | 恒压脉冲快速充电法 | |
CN104103857B (zh) | 一种铅酸蓄电池的配组方法 | |
CN201805258U (zh) | 锂电池组恒功率充电系统 | |
CN101944760A (zh) | 锂电池组恒功率充电系统及方法 | |
CN102118041A (zh) | 一种均衡充电方法、均衡充电电路及供电装置 | |
CN206023324U (zh) | 充电控制系统、充电装置及无人机 | |
CN201100922Y (zh) | 电池组 | |
CN101976744A (zh) | 二次电池的充电和放电方法 | |
CN101834325A (zh) | 二次电池组 | |
CN201860135U (zh) | 一种均衡充电的电池组充电装置 | |
CN101599560A (zh) | 锂二次电池组的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 | |
CN101964431B (zh) | 锂二次电池的多阶段恒压充电方法 | |
CN112383100B (zh) | 一种基于快充协议的锂电池包 | |
CN202014109U (zh) | 一种调整电池充电电压的电源 | |
CN103607002A (zh) | 一种电池均衡充电方法 | |
CN201532989U (zh) | 新型智能蓄电池均衡器 | |
CN201290017Y (zh) | 动力锂离子电池组充放电均衡装置 | |
CN102709614B (zh) | 锂二次电池的充电和放电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