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71989A - 高效可控的纳米粉制取设备 - Google Patents

高效可控的纳米粉制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71989A
CN112371989A CN202011322798.3A CN202011322798A CN112371989A CN 112371989 A CN112371989 A CN 112371989A CN 202011322798 A CN202011322798 A CN 202011322798A CN 112371989 A CN112371989 A CN 1123719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
powder
crucible
feeding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2279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大梁
胡军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aroy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aroy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aroy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aroy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2279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719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71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719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FWORKING METALLIC POWDER; MANUFACTURE OF ARTICLES FROM METALLIC POWDER; MAKING METALLIC POWDER;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TALLIC POWDER
    • B22F9/00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 B22F9/02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physical processes
    • B22F9/12Making metallic powder or suspensions thereof using physical processes starting from gaseous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40/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纳米粉生产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高效可控的纳米粉制取设备,包括蒸发装置、连续加料装置和冷凝装置,蒸发装置包括第一舱体、蒸发管以及均设于第一舱体内的坩埚和感应线圈,感应线圈环绕坩埚的外壁设置,坩埚包括具有加热腔的坩埚本体和盖设于坩埚本体上的盖体,蒸发管的一端穿过盖体连通于加热腔且另一端连通于冷凝装置内,连续加料装置包括加料舱、进料管和第一进气管,进料管的一端与加料舱相连通且另一端穿过盖体连通于加热腔,第一进气管与进料管相连接形成通路,上述纳米粉制取设备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而且可有效实现对纳米粉的粒径进行控制,使纳米粉制取设备可针对不同应用领域制备出相应粒径大小的纳米粉,通用性能好。

Description

高效可控的纳米粉制取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粉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一种高效可控的纳米粉制取设备。
背景技术
纳米粉是指粒径范围在1nm~100nm内的超细粒子,其在冶金、机械、化工、电子、国防、核技术、航空航天等研究领域呈现出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目前,制备纳米粉的方法包含多种,如蒸发冷凝法、电爆法等,其中,蒸发冷凝法是通过将原料加热蒸发成气态,然后对蒸气进行快速冷却即可制得纳米粉,采用蒸发冷凝法制得的纳米粉具有纯度高、粒形好、粒度分布范围窄等特点。
然而,由于现有应用蒸发冷凝法的纳米粉制取设备的生产方式是非连续性生产方式,在完成每一炉次的生产后都需要进行清理工作,而由于纳米粉的活性高、粘附性强,使得每次清理工作耗时较长,导致生产效率较低;同时,在完成每一炉次的生产后纳米粉制取设备的坩埚会冷却,多次冷热循环后坩埚会出现破裂情况,导致需要频繁更换坩埚,增加生产成本;加之,现有的纳米粉制取设备在制备过程中难以对纳米粉的粒径进行控制,导致无法针对各种不同应用领域制备出相应粒径大小的纳米粉,通用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可控的纳米粉制取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纳米粉制取设备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以及难以对纳米粉的粒径进行控制,通用性能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可控的纳米粉制取设备,包括蒸发装置、连续加料装置和冷凝装置,所述蒸发装置包括第一舱体、蒸发管以及均设于所述第一舱体内的坩埚和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环绕所述坩埚的外壁设置,所述坩埚包括具有加热腔的坩埚本体和盖设于所述坩埚本体上的盖体,所述蒸发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盖体连通于所述加热腔且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冷凝装置内,所述连续加料装置包括加料舱、进料管和第一进气管,所述进料管的一端与所述加料舱相连通且另一端穿过所述盖体连通于所述加热腔,所述第一进气管与所述进料管相连接形成通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效可控的纳米粉制取设备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工作时,将原料加入坩埚本体中,感应线圈通电并产生电磁感应对坩埚本体或对坩埚本体中的金属原料进行加热,当坩埚本体的内部温度或金属原料的温度达到预定温度值时,原料开始蒸发成气态,此时持续向第一进气管通入惰性气体,惰性气体经进料管进入坩埚本体的加热腔内,将蒸气带入蒸发管内,蒸气通过蒸发管进入冷凝装置内,并在冷凝装置内快速冷却形成纳米粉。在上述过程中,连续加料装置的加料舱内的原料经进料管输入坩埚本体内,以实现对原料的补充,实现纳米粉制取设备的连续生产,免除了以往需要停机加料的麻烦,既节省了对设备内部的清理时间,也可以避免坩埚经过多次冷热循环后出现破裂的情况,生产效率高且生产成本低;另外,通过对感应线圈的加热功率和第一进气管内的气体流速进行调节,可有效控制原料的蒸发速度,从而达到对纳米粉的粒径进行控制的目的,使上述纳米粉制取设备能够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制备出相应粒径大小的纳米粉,有效提高上述纳米粉制取设备的通用性能。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凝装置包括第二舱体和与所述第二舱体相连通的第二进气管,所述坩埚通过所述蒸发管与所述第二舱体相连通,所述蒸发管连通于所述第二舱体,所述第二进气管用于向所述第二舱体内输送冷却介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凝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舱体内且内部形成进气腔的环形冷凝喷头,所述第二进气管连通于所述环形冷凝喷头的所述进气腔,所述环形冷凝喷头沿周壁开设有喷气口,所述喷气口的喷气方向与所述环形冷凝喷头的轴线成锐角设置,所述蒸发管的出口端与所述环形冷凝喷头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凝装置设于所述蒸发装置上。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凝装置与所述蒸发装置之间设有第一隔热件。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连续加料装置还包括输料机构,所述输料机构设于所述加料舱和所述进料管之间。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纳米粉制取设备还包括与所述冷凝装置相连通的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包括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一冷凝件和滤布,所述滤布包覆在所述第一冷凝件上。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收集装置还包括过滤舱,与所述过滤舱相连通的第一收集舱,以及与所述第一收集舱相连通的第四进气管,所述过滤组件设于所述过滤舱内,所述第一收集舱内设有第二冷凝件。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纳米粉制取设备还包括旋风分离装置,所述旋风分离装置连通于所述冷凝装置和所述收集装置之间。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蒸发装置还包括托盘和与所述感应线圈电性连接的漏炉警报器漏炉警报器,所述托盘设于所述第一舱体内且位于所述坩埚的下方,所述漏炉警报器设于所述托盘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高效可控的纳米粉制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高效可控的纳米粉制取设备中的蒸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高效可控的纳米粉制取设备中连续加料装置与坩埚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高效可控的纳米粉制取设备中的冷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冷凝装置中的环形冷凝喷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环形冷凝喷头的A-A向剖视图;
图7为图1所示高效可控的纳米粉制取设备中的第一隔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高效可控的纳米粉制取设备中的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收集装置中的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高效可控的纳米粉制取设备中的旋风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蒸发装置,11、第一舱体,111、第三进气管,112、第一真空监测器,113、第一观察窗,12、蒸发管,13、坩埚,131、坩埚本体,132、盖体,14、感应线圈,15、托盘,16、漏炉报警器,20、连续加料装置,21、加料舱,211、第二观察窗,22、进料管,23、第一进气管,24、输料机构,241、电机,242、螺旋轴,25、第一阀门,30、冷凝装置,31、第二舱体,32、第二进气管,33、环形冷凝喷头,331、进气腔,332、喷气口,333、第一进气口,334、第二进气口,40、第一隔热件,41、第一通孔,42、第二通孔,43、出气口,44、第二隔热件,50、收集装置,51、过滤组件,511、第一冷凝件,512、滤布,513、支撑筒,5131、气孔,52、过滤舱,53、第一收集舱,531、第二冷凝件,532、第二真空监测器,54、第四进气管,55、高压冲击机构,551、高压发生器,552、第五进气管,553、第二电磁阀,56、第二阀门,57、抽真空管,58、第一电磁阀,60、旋风分离装置,61、分离舱,62、第二收集舱,621、第六进气管,622、第三真空监测器,70、真空发生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结合图1至图3所示,一种高效可控的纳米粉制取设备,包括蒸发装置10、连续加料装置20和冷凝装置30,蒸发装置10包括第一舱体11、蒸发管12以及均设于第一舱体11内的坩埚13和感应线圈14,感应线圈14环绕坩埚13的外壁设置,坩埚13包括具有加热腔的坩埚本体131和盖设于坩埚本体131上的盖体132,蒸发管12的一端穿过盖体132连通于加热腔且另一端连通于冷凝装置30内。连续加料装置20包括加料舱21、进料管22和第一进气管23,进料管22的一端与加料舱21相连通且另一端穿过盖体132连通于加热腔,第一进气管23与进料管22相连接形成通路,第一进气管23与外部气源相连接,该外部气源用于向第一进气管23输送惰性气体,如氩气、氮气等。
上述纳米粉制取设备在工作时,将原料加入坩埚13的坩埚本体131中,感应线圈14通电并产生电磁感应对坩埚本体131或对坩埚本体131中的金属原料进行加热,当坩埚本体131的内部温度或金属原料的温度达到预定温度值时,原料开始蒸发成气态,此时持续向第一进气管23通入惰性气体,惰性气体经进料管22进入坩埚本体131的加热腔内,将蒸气带入蒸发管12内,蒸气通过蒸发管12进入冷凝装置30内,并在冷凝装置30内快速冷却形成纳米粉。在上述过程中,连续加料装置20的加料舱21内的原料经进料管22输入坩埚本体131内,以实现对原料的补充,实现纳米粉制取设备的连续生产,免除了以往需要停机加料的麻烦,既节省了对设备内部的清理时间,也可以避免坩埚13经过多次冷热循环后出现破裂的情况,生产效率高且生产成本低;另外,通过对感应线圈14的加热功率和第一进气管23内的气体流速进行调节,可有效控制原料的蒸发速度,从而达到对纳米粉的粒径进行控制的目的,使上述纳米粉制取设备能够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制备出相应粒径大小的纳米粉,有效提高上述纳米粉制取设备的通用性能。
再者,通过第一进气管23向进料管22输送惰性气体,一方面可对进料管22进行冷却降温,另一方面可防止坩埚13内产生的蒸气倒灌入进料管22内。
在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图4所示,冷凝装置30包括第二舱体31和与第二舱体31相连通的第二进气管32,蒸发管12连通于第二舱体31,第二进气管32与外部气源相连通,该外部气源通过第二进气管32向第二舱体31内输送冷却介质,其中,冷却介质可为液氮,压缩氮气,氩气,二氧化碳、氢气等。通过调节冷却介质的流速和改变冷却介质的种类实现对对纳米粉的粒径进行控制,如此,通过将感应线圈14的加热功率调节技术手段、第一进气管23的气体流速调节技术手段、第二进气管32的气体流速调节技术手段和第二进气管32的进气种类调整技术手段相结合来实现对纳米粉的粒径进行控制,更有效提高纳米粉的粒径控制精确度,使上述纳米粉制取设备能够针对更多不同的应用领域制备出相应粒径大小的纳米粉,更有效地提高上述纳米粉制取设备的通用性能。
下面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举例说明。
例如,使用上述纳米粉制取设备制备纳米铜粉,将直径为4mm,长度为6mm的铜棒材倒入坩埚本体131和加料舱21中,开启真空发生装置70,将第一舱体11内的气压抽至10Pa以内,开启感应线圈14,并将感应线圈14的功率由小到大逐渐调节到20KW,同时通过第一进气管23向坩埚13通入氩气,流速为20L/min,待熔液开始大量挥发时,通过第二进气管32向第二舱体31通入液氮,同时控制第一舱体11内的真空度达到20KPa,最后制备出的纳米铜粉粒径主要分布在20nm-60nm,平均粒径为43nm,生产效率为400g/h。
又如,使用上述纳米粉制取设备制备纳米铜粉,将直径为4mm,长度为6mm的铜棒材倒入坩埚本体131和加料舱21中,开启真空发生装置70,将第一舱体11内的气压抽至10Pa以内,开启感应线圈14,并将感应线圈14的功率由小到大逐渐调节到22KW,同时通过第一进气管23向坩埚13通入氩气,流速为22L/min,待熔液开始大量挥发时,通过第二进气管32向第二舱体31通入二氧化碳,同时控制第一舱体11内的真空度达到15KPa,最后制备出的纳米铜粉粒径主要分布在30nm-80nm,平均粒径为52nm,生产效率为450g/h。
再如,使用上述纳米粉制取设备制备纳米铜粉,将直径为4mm,长度为6mm的铜棒材倒入坩埚本体131和加料舱21中,开启真空发生装置70,将第一舱体11内的气压抽至10Pa以内,开启感应线圈14,并将感应线圈14的功率由小到大逐渐调节到20KW,同时通过第一进气管23向坩埚13通入氩气,流速为18L/min,待熔液开始大量挥发时,通过第二进气管32向第二舱体31通入压缩氮气,同时控制第一舱体11内的真空度达到15KPa,最后制备出的纳米铜粉粒径主要分布在30nm-100nm,平均粒径为61nm,生产效率为380g/h。
再如,使用上述纳米粉制取设备制备纳米银粉,将粒径为2mm-4mm的水滴银倒入坩埚本体131和加料舱21中,开启真空发生装置70,将第一舱体11内的气压抽至10Pa以内,开启感应线圈14,并将感应线圈14的功率由小到大逐渐调节到18KW,同时通过第一进气管23向坩埚13通入氩气,流速为15L/min,待熔液开始大量挥发时,通过第二进气管32向第二舱体31通入液氮,同时控制第一舱体11内的真空度达到15KPa,最后制备出的纳米铜粉粒径主要分布在30nm-70nm,平均粒径为45nm,生产效率为910g/h。
具体地,请结合图2所示,第一舱体11上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第三进气管111,第三进气管111与外部气源相连通,由于感应线圈工作时所产生的热量会辐射到第一舱体11上,外部气源通过第三进气管111向第一舱体11内部输送冷却介质,可有效对第一舱体11进行冷却处理。
具体地,请结合图2所示,第一舱体11上设有第一真空监测器112,第一真空监测器112用于实时监测第一舱体11内的真空度。
具体地,请结合图2所示,第一舱体11上设有第一观察窗113,以便工作人员对第一舱体11的内部情况进行实时观察。
具体地,请结合图3所示,连续加料装置20还包括设于加料舱21与进料管22之间的输料机构24,输料机构24包括电机241和连接于电机241的动力输出端的螺旋轴242,加料舱21内的原料掉落至螺旋轴242所在空间内,通过控制电机241的转速可以控制驱动螺旋轴242的转动速度,以此准确地控制原料进入进料管22的速度,实现精准的向坩埚13连续输料,从而实现纳米粉的稳定连续生产。另外,加料舱21与输料机构24之间设有第一阀门25,如手动阀、电动阀等,以便根据实质生产需要控制加料舱21与输料机构24连通或断开。
具体地,请结合图3所示,加料舱21上设有第二观察窗211,以便工作人员对加料舱21内的原料使用情况进行实时观察。
具体地,请结合图4至图6所示,冷凝装置30还包括设于第二舱体31内且内部形成进气腔331的环形冷凝喷头33,第二进气管32连通于环形冷凝喷头33的进气腔331,环形冷凝喷头33沿周壁开设有喷气口332,喷气口332的喷气方向与环形冷凝喷头33的轴线成锐角设置,蒸发管12的出口端与环形冷凝喷头33相对设置。具体地,环形冷凝喷头33可沿周壁连贯开设环形喷气口332,也可沿周壁间隔开设多个喷气口332,冷却介质经第二进气管32进入环形冷凝喷头33的进气腔331内,并从喷气口332向外喷出,形成呈锥形的冷却介质屏障,这样可使冷却介质的喷射压力增大,喷射速度加快,可对蒸发管12喷出的所有蒸气进行快速冷却,这样制备出的纳米粉的粒径尺寸分布窄,更加易于控制纳米粉的粒径大小。
具体地,请结合图6所示,喷气口332的喷气方向与环形冷凝喷头33的轴线所成夹角a的大小为20°~70°,如夹角a为20°,又如夹角a为45°,再如夹角a为70°。
具体地,请结合图6所示,环形冷凝喷头33上对称地开设有第一进气口333和第二进气口334,第一进气口333和第二进气口334均用于与第二进气管32相连接,这样能够保持环形冷凝喷头33的整体进气压力一致,使从环形冷凝喷头33各处喷气口332喷出的冷却介质的喷射速度一致,实现对蒸发管12喷出的蒸气进行均匀地、快速地冷却。
在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图1所示,冷凝装置30设于蒸发装置10上,如将冷凝装置30安装在蒸发装置10的上方,又如将冷凝装置30安装在蒸发装置10的外侧,这样可最大限度的缩短冷凝装置30与蒸发装置10之间的设置距离,从而缩短蒸发管12的长度,避免蒸气长时间在蒸发管12内流动后冷却粘附在蒸发管12的内壁,有效防止蒸发管12堵塞。
具体地,请结合图1所示,冷凝装置30与蒸发装置10之间设有第一隔热件40。第一隔热件40可有效阻隔蒸发装置10中的热量传导至冷凝装置30内,从而确保冷凝装置30的冷却效果。
具体地,请结合图7所示,第一隔热件40上开设有用于供连续加料装置20的进料管22穿过的第一通孔41和用于供蒸发装置10的蒸发管12穿过第二通孔42,其中,第二通孔42的孔壁与蒸发管12之间设有第二隔热件44,以避免第一隔热件40与蒸发管12直接接触而导致蒸发管12上的热量被第一隔热件40吸收,从而导致蒸气在蒸发管12内冷却并粘附在蒸发管12内壁,有效防止蒸发管12堵塞。
具体地,请结合图7所示,第一隔热件40上还开设有出气口43,出气口43内设有过滤件(图中未示),冷却介质从第三进气管111进入第一舱体11后,再经出气口43排到冷凝装置30内,过滤件用于将第一舱体11内粉尘过滤,以防止对冷凝装置30内部造成污染。
具体地,第一隔热件40呈中空的盘状结构,第一隔热件40内容置有冷却介质,以阻隔蒸发装置10中的热量传导至冷凝装置30内。
在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图8和图9所示,纳米粉制取设备还包括与冷凝装置30相连通的收集装置50,收集装置50包括过滤组件51,过滤组件51包括第一冷凝件511和滤布512,滤布512包覆在第一冷凝件511上。具体地,过滤组件51还包括具有若干气孔5131的支撑筒513,第一冷凝件511为冷凝管且环绕支撑筒513的外壁设置,纳米粉被吸附在滤布512时,滤布512上的热量不断积聚,而第一冷凝件511可对滤布512进行有效冷却,以防止滤布512烧坏。
具体地,请结合图8所示,收集装置50还包括过滤舱52,与过滤舱52相连通的第一收集舱53,以及与第一收集舱53相连通的第四进气管54,过滤组件51设于过滤舱52内,第一收集舱53内设有第二冷凝件531。过滤组件51将纳米粉与气体分离后,纳米粉从过滤舱52掉落至第一收集舱53,由第四进气管54向第一收集舱53内通入惰性气体,直至第一收集舱53的真空度为一个大气压,以实现对纳米粉进行收集;另外,如需对第一收集舱53内的纳米粉进行表面微钝化处理,可通过第四进气管54向第一收集舱53缓慢通入干燥空气,同时,第二冷凝件531吸收纳米粉钝化时所产生的热量,避免第一收集舱53内的热量快速积聚而造成纳米粉自燃,有效实现对纳米粉进行缓慢钝化。
具体地,请结合图8所示,收集装置50还包括高压冲击机构55、抽真空管57和第一电磁阀58,外部真空发生器通过抽真空管57与过滤舱52相连通,第一电磁阀58设于抽真空管57上,高压冲击机构55包括高压发生器551,第五进气管552,以及第二电磁阀553,第五进气管552与过滤组件51相连通,第二电磁阀553设于第五进气管552上,当滤布512上的纳米粉聚集一定量时,会影响抽气速率,导致整个舱体内气压上升,当第一真空检测器112检测到第一舱体11的真空度达到设定值时,第二电磁阀553开启,同时第一电磁阀58关闭,此时高压发生器551的高压气体经第五进气管552进入过滤组件51内,高压气体对滤布512进行冲击,使滤布512上的纳米粉脱离并掉落至第一收集舱53中,以实现对纳米粉进行收集。
具体地,请结合图8所示,第一收集舱53上设有第二真空监测器532,过滤舱52与第一收集舱53之间设有第二阀门56,当纳米粉从滤布512上掉落时,第二阀门56打开,纳米粉掉落至第一收集舱53内,随后第二阀门56关闭,第二真空监测器532对第一收集舱53内的真空度进行实时监测。
具体地,请结合图1所示,纳米粉制取设备还包括旋风分离装置60,旋风分离装置60连通于冷凝装置30和收集装置50之间。经冷凝装置30冷却后的纳米粉进入旋风分离装置60内,旋风分离装置60可将粒径较大的纳米粉分离出来,而粒径较小的纳米粉则被收集装置50收集,有效缩小纳米粉的粒径分布范围。
具体地,请结合图10所示,旋风分离器包括分离舱61和第二收集舱62,分离舱61内部形成旋转气流,纳米粉随旋转气流流动,其中,粒径较大的纳米粉在重力作用下掉落至第二收集舱62内,而粒径较小的纳米粉则被收集装置50收集。
具体地,请结合图10所示,第二收集舱62上设有第六进气管621,第六进气管621与外部气源连接,该外部气源通过第六进气管621向第二收集舱62通入惰性气体或干燥空气,以对第二收集舱62内的纳米粉进行保护性收集或钝化处理。
具体地,请结合图10所示,第二收集舱62上设有第三真空监测器622,第三真空监测器622用于对第二收集舱62的真空度进行实时监测。
在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图2所示,蒸发装置10还包括托盘15和与感应线圈14电性连接的漏炉警报器,托盘15设于第一舱体11内且位于坩埚13的下方,漏炉警报器设于托盘15上。当坩埚13破裂时,熔液从坩埚13流到托盘15上,并与漏炉报警器16接触,从而触发漏炉报警器16动作,将感应线圈14的电源切断并发出报警,通知工作人员更换坩埚13。
具体地,托盘15呈锥形结构,漏炉报警器16设置在托盘15的中部位置,当坩埚13破裂时,溶液从坩埚13流到托盘15上并积聚在托盘15的中部位置,并与漏炉报警器16接触,以触发漏炉报警器16动作,从而使漏炉报警器16更加及时地发出报警。
具体地,请结合图1所示,上述纳米粉制取设备还包括真空发生装置70,蒸发装置10、冷凝装置30、旋风分离装置60和收集装置50均与真空发生装置70连通,真空发生装置70用于对蒸发装置10的内部、冷凝装置30的内部、旋风分离装置60的内部和收集装置50的内部进行抽真空,以保持蒸发装置10的真空度、冷凝装置30的真空度、旋风分离装置60的真空度和收集装置50的真空度达到标准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高效可控的纳米粉制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粉制取设备包括蒸发装置、连续加料装置和冷凝装置,所述蒸发装置包括第一舱体、蒸发管以及均设于所述第一舱体内的坩埚和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环绕所述坩埚的外壁设置,所述坩埚包括具有加热腔的坩埚本体和盖设于所述坩埚本体上的盖体,所述蒸发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盖体连通于所述加热腔且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冷凝装置内,所述连续加料装置包括加料舱、进料管和第一进气管,所述进料管的一端与所述加料舱相连通且另一端穿过所述盖体连通于所述加热腔,所述第一进气管与所述进料管相连接形成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可控的纳米粉制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装置包括第二舱体和与所述第二舱体相连通的第二进气管,所述蒸发管连通于所述第二舱体,所述第二进气管用于向所述第二舱体内输送冷却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可控的纳米粉制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舱体内且内部形成进气腔的环形冷凝喷头,所述第二进气管连通于所述环形冷凝喷头的所述进气腔,所述环形冷凝喷头沿周壁开设有喷气口,所述喷气口的喷气方向与所述环形冷凝喷头的轴线成锐角设置,所述蒸发管的出口端与所述环形冷凝喷头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可控的纳米粉制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装置设于所述蒸发装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可控的纳米粉制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装置与所述蒸发装置之间设有第一隔热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可控的纳米粉制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加料装置还包括输料机构,所述输料机构设于所述加料舱和所述进料管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可控的纳米粉制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粉制取设备还包括与所述冷凝装置相连通的收集装置,所述收集装置包括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一冷凝件和滤布,所述滤布包覆在所述第一冷凝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可控的纳米粉制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装置还包括过滤舱,与所述过滤舱相连通的第一收集舱,以及与所述第一收集舱相连通的第四进气管,所述过滤组件设于所述过滤舱内,所述第一收集舱内设有第二冷凝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可控的纳米粉制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粉制取设备还包括旋风分离装置,所述旋风分离装置连通于所述冷凝装置和所述收集装置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高效可控的纳米粉制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装置还包括托盘和与所述感应线圈电性连接的漏炉警报器漏炉警报器,所述托盘设于所述第一舱体内且位于所述坩埚的下方,所述漏炉警报器设于所述托盘上。
CN202011322798.3A 2020-11-23 2020-11-23 高效可控的纳米粉制取设备 Pending CN1123719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22798.3A CN112371989A (zh) 2020-11-23 2020-11-23 高效可控的纳米粉制取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22798.3A CN112371989A (zh) 2020-11-23 2020-11-23 高效可控的纳米粉制取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71989A true CN112371989A (zh) 2021-02-19

Family

ID=745876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22798.3A Pending CN112371989A (zh) 2020-11-23 2020-11-23 高效可控的纳米粉制取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7198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01251A (zh) * 2021-05-12 2021-08-03 深圳市凌普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基光固化型纳米铝粉墨水及其加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01251A (zh) * 2021-05-12 2021-08-03 深圳市凌普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基光固化型纳米铝粉墨水及其加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414417U (zh) 一种等离子雾化制备增材制造用高性能粉末的装置
US7575711B2 (en)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nano-particles of silver
CN109304471A (zh) 一种适用于高熔点金属的等离子雾化制粉设备
CN106735279B (zh) 循环冷却连续量产高纯纳米级金属粒子的装置
CN109808049A (zh) 一种高温气体气雾化制备球形粉末的方法
CN108213451A (zh) 一种金属粉末球化的方法和装置
CN209288280U (zh) 一种适用于高熔点金属的等离子雾化制粉设备
CN103433499A (zh) 一种球形金属粉末的超声雾化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RU2708200C1 (ru) Плазменно-дуговой реактор с расходуемым катодом для получения порошков металлов, сплавов и их химических соединений
CN107127350B (zh) 一种金属离心雾化制粉用高速离心雾化装置
CN109967755B (zh) 一种球形微细金属粉体生产系统及其方法
CN108247074A (zh) 一种用于制备低成本高纯净度球形金属粉体的装置及方法
CN105284193B (zh) 使用等离子体系统的高产量粒子生产
CN112371989A (zh) 高效可控的纳米粉制取设备
CN110181066A (zh) 高球形度3d打印钽粉末、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1618294B (zh) 制备球形铼粉的装置和球形铼粉的制备方法
CN112570722A (zh) 一种等离子弧雾化法制备超细粉末的装置
CN107262728B (zh) 真空电弧制备金属粉末的装置及方法
CN107570719A (zh) 金属粉末制备方法及装置
CN214053655U (zh) 高效可控的纳米粉制取设备
CN205996204U (zh) 制备球形纯钛或钛合金粉末的等离子雾化设备
CN113145854A (zh) 一种真空电极感应熔化双流气体雾化金属粉末装置
CN114192790A (zh) 球形钛及钛合金粉末制备装置和方法
CN103182513B (zh) 惰性气体保护等离子体制备金属粉末的装置
CN108620597A (zh) 一种高能等离子焰流制备球形粉末的装置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