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65079A - 一种基于量化模型的旅游景区导向系统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量化模型的旅游景区导向系统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65079A
CN112365079A CN202011319507.5A CN202011319507A CN112365079A CN 112365079 A CN112365079 A CN 112365079A CN 202011319507 A CN202011319507 A CN 202011319507A CN 112365079 A CN112365079 A CN 1123650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board
types
evaluation
directional
layo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1950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湛
张文颖
黄浩
吕通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1950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650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65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650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06Q10/047Optimisation of routes or paths, e.g. travelling salesman probl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7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14Travel agenci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量化模型的旅游景区导向系统评价方法,解决了目前进去导向系统优化难度大、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将标识牌分为三种类型,对不同类型的标识牌分为对应内容和分布两个衡量层次;对不同类型标识牌的内容所对应的内容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及专家调查法进行评价计算;对不同类型标识牌的布局所对应的布局模型采用布局衡量指标进行拓扑指标运算;对计算结果进行整合;设定导向系统总体服务水平的分级与边界;得到导向系统总体服务水平及园区待改进具体因素,本发明的一种基于量化模型的旅游景区导向系统评价方法,可了解具体服务水平,帮助管理人员科学规划设计和改进提高旅游景区导向系统,提高旅游景区服务水平。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量化模型的旅游景区导向系统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旅游景区导向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量化模型的旅游景区导向系统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标识系统关注导向标示牌自身属性的设计范畴,是旅游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标识导向系统是针对特定空间环境而设置的标准指示体系。旅游景区内标识导向系统的规划是引导人流或车流并解释旅游要素的景区详细规划之一,合理的景区标识导向系统能够有效帮助获取行人路径信息和目的点等信息,减少游客迷失感,避免交通拥堵,从而使人流在园区内按秩序流动。
根据相关国家标准,旅游标识导向系统受诸多规定约束,例如是否有标识元素的缺失、尺寸大小和位置是否合规等等。然而这些规定大多是定性的、软性的要求,缺乏严格定量的衡量标准,因此比较多个标识导向系统设计优劣主要依靠主观经验和问询判断,造成了景区标识系统优化难度较大、前期设置后期调整的资源浪费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量化模型的旅游景区导向系统评价方法,可以了解到旅游景区导向系统的具体服务水平,还可以得到具体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帮助管理人员科学规划设计和改进提高旅游景区导向系统,提高旅游景区服务水平。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基于量化模型的旅游景区导向系统评价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
将标识牌分为三种类型,对不同类型的标识牌分为对应内容和分布两个衡量层次;
对不同类型标识牌的内容所对应的内容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及专家调查法进行评价,得到计算结果;
对不同类型标识牌的布局所对应的布局模型采用布局衡量指标进行拓扑指标运算,得到计算结果;
对不同类型标识牌的内容模型和布局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整合;
设定导向系统总体服务水平的分级与边界;
得到导向系统总体服务水平及园区待改进具体因素。
作为优选,具体步骤如下:
将旅游景区导向标识根据国家规定划分为三类导向标识牌类型,分别为指向型标识牌、定位型标识牌及其他类型标识牌,对每种基本类型标识牌的数量与分布坐标进行统计;
对不同类型的标识牌分别进行对应的内容模型与布局模型的量化评价;
根据专家调查法设定的权重与基准分数确定评价指标;
选取评价指标在不同服务水平的临界值,获取对旅游景区三类标识牌的导向系统标识在内容与布局方面的具体评价。
作为优选,其特征是,
对不同类型的标识牌层次分析法的指标设定为:文字内容、位置评价、排版设计;
所述文字内容的评估要素包括有信息准确性、信息简洁性、统一标准以及明确分类;所述位置评价的评估要素包括有视距、高度;所述排版设计的评价指标包括有颜色、大小;所述个性化的评估因素包括有距离指认、比例大小以及人文关怀;
所述定位型标识牌还包括有人文关怀考量的个性化指标,所述其他类型标识牌还包括有比例大小及人文关怀考量的个性化指标。
作为优选,内容模型的量化计算具体为:
Figure BDA0002792382480000031
其中,D为三种类型标识牌;Q为每一项的具体内容指标数值;φi为每一项经由层次分析法计算出的固定系数值。
作为优选,布局模型的量化计算具体为:
A1、设定布局衡量拓扑指标,具体包括有4个分别为
1)目的点指引平均吸引程度C:
Figure BDA0002792382480000032
其中,Cj为指向性标识牌所指向的特定目的点j所具有的吸引程度;F为0-1变量,具体计算方法为排查统计矩阵中指示地点,对每一个i所对应的j记录的目的点系数进行计算累加;N为指向性标识牌总数量,N(N+1)为图论拓扑中提出的固定系数;
目的点j的吸引程度为:
Figure BDA0002792382480000033
其中Aj为特定项调整的吸引系数,y为当前年份,y-5是五年前,即统计五年内的统计量;mj为景点在规划中的相对重要系数,rj为景点的年游客数量占比;
2)目的点指引平均最短距离倒数L:
Figure BDA0002792382480000034
其中,L衡量的为指向性标识牌信息的平均引导距离;dij为指向性标识牌距离其指示目的点位置的直线距离;F为0-1变量,具体计算方法为排查统计矩阵中指示地点,对每一个i及其对应的j记录的距离取倒数;N为指向性标识牌总数量,N(N+1)为图论拓扑中提出的固定系数;
3)道路指引平均分布指数K:
K=μK1+λK2
其中,系数μ和λ分别指的是景区内指向性标识牌在指向性标识牌和定位性标识牌中所占比例、景区内定位性标识牌在指向性标识牌和定位性标识牌中所占比例;
K1为道路指向性平均分布指数
Figure BDA0002792382480000041
M为标识牌物理层的概念,M代表总的标识牌桩数,wk代表道路k的权重,解释为在道路K上涉及到的景点j的平均吸引程度,这一权重的估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792382480000042
q(o)为0-1变量,代表标识牌o在这条道路上是否存在
K2为道路定位性平均分布指数
Figure BDA0002792382480000043
同理,其中X为定位性标识牌数量,同时具有调整系数,保证K1与K2在同一数量级上可以得到乘以系数后的计算;
4)道路覆盖程度T代替聚类系数:
Figure BDA0002792382480000044
优化部分对有效性E进行计算:
Figure BDA0002792382480000051
A2、获得布局模型,根据布局衡量指标进行拓扑计算:
Figure BDA0002792382480000052
其中,a、b、c为与景区规模大小、景区资源特点与类型相关的系数,a为指向性标识牌与目的点拓扑网络计算系数;b为标识牌物理层与道路拓扑网络计算系数;c为标识牌物理层自身拓扑网络计算系数;a+b+c=1。
作为优选,导向系统总体服务水平的获取具体为:
设定得到导向系统总体服务水平的影响力指数模型
II=αXS+βYW+γZT+ε;
其中,XS为内容模型、YW为布局模型、ZT为主观优化部分量化模型ZT=φ∑i=1Zn、ε为测算误差项,α、β、γ为系数。
作为优选,对导向系统总体服务水平的分级与边界具体为:
对总体服务水平划分设置为五个分级区间,根据影响力指数从低至高依次划分对应评价结论为需要强烈干预、需要援助、需要警告、需要提示和没有风险。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将旅游景区内导向系统标识牌按照分类标准,分别从其内容与布局方面进行量化模型的考量,通过层次分析法、拓扑指标计算及专家调查法得到评价结果,从而为科学合理规划旅游景区导向系统、能提高现有导向系统的具体内容与指标要素调整、旅游景区服务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我国目前针对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规定的有较多定性规定,缺乏定量评价标准。人们对于标识系统具有诸多诉求,例如:便利性,指导向系统作用中人群能否快捷、方便地看到导向系统标识牌;易识别,指标识牌文字及其标注要素易于阅读、理解;连续性,指整个导向系统网络信息传达是否连续、有无信息缺失;准确性,针对标识牌内容是否与事实相符。
目前针对景区标识导向系统的研究较为缺失,对交通的标识导向系统研究则主要分为行人和交通工具两部分研究,缺乏系统的、主客观结合的旅游景区导向系统模型,缺乏对于寻路路径与途中标示牌自身特性结合统一的分析评价标准;缺乏对导向标示牌拓扑网络分布的规定标准和测定准则。
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量化模型的旅游景区导向系统评价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有以下步骤:
将标识牌分为三种类型,对不同类型的标识牌分为对应内容和分布两个衡量层次;
对不同类型标识牌的内容所对应的内容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及专家调查法进行评价,得到计算结果;
对不同类型标识牌的布局所对应的布局模型采用布局衡量指标进行拓扑指标运算,得到计算结果;
对不同类型标识牌的内容模型和布局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整合;
设定导向系统总体服务水平的分级与边界;
得到导向系统总体服务水平及园区待改进具体因素。
具体的,步骤包括有:
将旅游景区导向标识根据国家规定划分为三类导向标识牌类型,分别为指向型标识牌、定位型标识牌及其他类型标识牌,对每种基本类型标识牌的数量与分布坐标进行统计;指向性标识牌,即园区内对于少量目的地进行方向及距离指引的标识;定位型标识牌,即园区内对于大量周边目的地进行整体展示与方向确认的标识;其他类型标识牌,通常为目的地附近出现的无方向性景点标识;
对不同类型的标识牌分别进行对应的内容模型与布局模型的量化评价;对不同类型的标识牌首先根据每一类型对应的内容衡量指标进行层次分析法与专家调查法的评价,得到与基础分数对比的百分比;对不同类型的标识牌再次根据每一类型对应的布局衡量指标进行拓扑指标的运算,得到与基础分数对比的百分比;
根据专家调查法设定权重,根据专家评分基准分数确定评价指标;
选取评价指标在不同服务水平的临界值,获取对旅游景区三类标识牌的导向系统标识在内容与布局方面的具体评价。
针对三类导向系统标识牌的特点,使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在后续两个评价模型中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在后续计算中采取的基准值也不相同,针对导向系统标识牌的内容部分确定具体衡量指标,进行层次分析法计算,模型得到各指标重要性排序及其计算系数,针对导向系统标识牌的布局部分进行具体拓扑指标的计算,模型得到各指标具体数值,从而整合成整体得分用于与专家调查法确定的基准分数对比。
对不同类型的标识牌层次分析法的指标设定为:文字内容、位置评价、排版设计。如下表1所示:
Figure BDA0002792382480000071
Figure BDA0002792382480000081
表1
文字内容的评估要素包括有信息准确性、信息简洁性、统一标准以及明确分类;位置评价的评估要素包括有视距、高度;排版设计的评价指标包括有颜色、大小;个性化的评估因素包括有距离指认、比例大小以及人文关怀;
定位型标识牌还包括有人文关怀考量的个性化指标,其他类型标识牌还包括有比例大小及人文关怀考量的个性化指标。
内容模型的量化计算具体为:
Figure BDA0002792382480000082
Xs:Signature,即标识系统评分值;Qi::每一项的具体标识系统评分数值;φi:每一项经由AHP计算出的固定系数值;因标识牌种类D不同,其中p和q分别代表指向性标识牌与定位型标识牌,可以取值1或0,以判断园区整体组成标识牌系统中是否具有这两类标识牌(省略时默认为1,即园区内两类标识牌都存在)。因此可以进一步整理为以下形式:
Figure BDA0002792382480000091
其中,D为三种类型标识牌;Q为每一项的具体内容指标数值;φi为每一项经由层次分析法计算出的固定系数值。
根据专家调查法打分的权重与层次分析法的计算,上述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如下:
Figure BDA0002792382480000092
表2
布局模型的量化计算具体为:
A1、设定布局衡量拓扑指标,具体包括有4个分别为
1)目的点指引平均吸引程度C:
Figure BDA0002792382480000093
C衡量的是指向性标识牌信息的平均诱导水平,其中,Cj为指向性标识牌所指向的特定目的点j所具有的吸引程度;F为0-1变量,具体计算方法为排查统计矩阵中指示地点,对每一个i所对应的j记录的目的点系数进行计算累加;N为指向性标识牌总数量,N(N+1)为图论拓扑中提出的固定系数;
目的点j的吸引程度为:
Figure BDA0002792382480000101
其中Aj为特定项调整的吸引系数,y为当前年份,y-5是五年前,即统计五年内的统计量;mj为景点在规划中的相对重要系数,rj为景点的年游客数量占比;
2)目的点指引平均最短距离倒数L:
Figure BDA0002792382480000102
Figure BDA0002792382480000103
其中,L衡量的为指向性标识牌信息的平均引导距离;dij为指向性标识牌距离其指示目的点位置的直线距离;F为0-1变量,具体计算方法为排查统计矩阵中指示地点,对每一个i及其对应的j记录的距离取倒数;N为指向性标识牌总数量,N(N+1)为图论拓扑中提出的固定系数;在标识导向系统的实际应用中,由于计算后取值容易过大或过小,因此对于标识导向系统特别引入系数Δ1(取值根据N值进行规定),从而调整L至可以与C在同一评分(归一化之后)计算层次中,共同组成与目的点拓扑网络的衡量定量值
3)道路指引平均分布指数K:
K=μK1+λK2
其中,系数μ和λ分别指的是景区内指向性标识牌在指向性标识牌和定位性标识牌中所占比例、景区内定位性标识牌在指向性标识牌和定位性标识牌中所占比例。
K1为道路指向性平均分布指数
Figure BDA0002792382480000111
M为标识牌物理层的概念,M代表总的标识牌桩数,wk代表道路k的权重,解释为在道路K上涉及到的景点j的平均吸引程度,这一权重的估算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2792382480000112
q(o)为0-1变量,代表标识牌o在这条道路上是否存在。
K2为道路定位性平均分布指数
Figure BDA0002792382480000113
同理,其中X为定位性标识牌数量,同时具有调整系数,保证K1与K2在同一数量级上可以得到乘以系数后的计算;
4)道路覆盖程度T代替聚类系数,作为网络覆盖度的衡量指标。T衡量的是导向标识牌在拓扑网络中对于道路路长的覆盖程度,即信息网络对道路覆盖程度。lik指的是在导向标示牌o的特定距离范围内覆盖的路径范围之和,该路径范围的半径划定在50m~300m之间,根据不同道路等级和人流量等级确定:
Figure BDA0002792382480000114
定义标识牌的辐射范围半径为r,共有k条道路,第i个牌子辐射范围内路长之和为lik,路权重为wk,乘积求和得到该牌子辐射范围中的道路因素之和,求和得到景区中所有的牌子与道路之作用的量化,除以牌子总数M(M+1)。其中辐射范围,客流集中的人行道,设置辐射半径为75m(规范标准为50~100m);针对其他客流较为疏松的道路,设置辐射半径为270m。根据人眼视距,可以判断出前方有标识牌的距离,从而达到导向系统的设置目的:减轻游客的迷失感。A2、获得布局模型,根据布局衡量指标进行拓扑计算:
Figure BDA0002792382480000121
其中,a、b、c为与景区规模大小、景区资源特点与类型相关的系数,a为指向性标识牌与目的点拓扑网络(点对点)计算系数;b为标识牌物理层与道路拓扑网络(点对线)计算系数;c为标识牌物理层自身拓扑网络(点对面)计算系数;a+b+c=1。对于不同旅游景区侧重点不同,给定的各部分计算系数比重也有所区别。例如人文景观类景区,将更加注重点对点拓扑指引的有效程度;而自然景观类景区则偏重于道路上标识桩的设置更加合理。如果在开发规划的初期阶段,可以给尚未完全确定的标识桩物理层次拓扑更高的比重,而在已经成型急需应用的时期,则可以偏重于调整指向性标识牌对应的目的点信息,从而更加经济、快捷地提高导向系统的服务水准
导向系统总体服务水平的获取具体为:
设定得到导向系统总体服务水平的影响力指数模型
II=αXS+βYW+γZT+ε;
其中,XS为内容模型、YW为布局模型、ZT为主观优化部分量化模型ZT=φ∑i=1Zn、ε为测算误差项,α、β、γ为用以调整权重的系数。
导向系统的影响力指数(WSS Influence Index),简称II,是景区标识导向系统设计评价模型得到的最终评分结果。影响力指数得到的值范围从1~10,其中数字越大,代表景区标识系统的影响力越高,即景区标识导向系统设计的更为合理
对总体服务水平划分设置为五个分级区间,根据影响力指数从低至高依次划分对应评价结论为需要强烈干预、需要援助、需要警告、需要提示和没有风险,对于影响力指数得到的区间范围具体为:需要强烈干预(0~2分),需要援助(2~4分),需要警告(4~6分),需要提示(6~8分),没有风险(8~10分)。需要强烈干预、援助和警告的导向系统是需要进一步优化并观测结果的,直至调整到需要提示与没有风险为止。
为表述清楚,现举一具体实例,采用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调研成果,具体如下:
1)标识牌数量及布局分类。
调查共发现指示性标志(a类)46个,定位性地图(b类)9个,墙上标识牌(c类)7个,商业立牌(d类)2个,公交车站(e类)7个,路名标识牌(f类)17个,盲文地图(p类)2个,整体指示标识牌(s类)6个。
2)确定不同类别标识牌的内容模型计算指标值,如下表3所示。
Figure BDA0002792382480000131
表3
得到导向标识牌内容评价模型得分百分比为100.29%,评价结果为:B-,需要提示。
3)确定不同类别标识牌的布局模型计算指标值。
由影响力指数模型
II=αXS+βYW+γZT
Figure BDA0002792382480000141
Figure BDA0002792382480000142
C:导向标识信息目的点指引平均吸引程度;空间诱导水平;
L:目的点指引平均最短距离倒数;空间引导距离;
K:标识牌线层拓扑网络函数;道路平均分布指数;
T:标识牌面层拓扑网络函数;信息网络对道路覆盖程度;
a:指向性标识牌与目的点拓扑网络(点对点)计算系数;
b:标识桩物理层与道路拓扑网络(点对线)计算系数;
c:标识桩物理层自身拓扑网络(点对面)计算系数(a+b+c=1);
上述每一项具体计算结果,计算Yw值和Xs指标层值分别如下表4所列,将计算结果与评价标准进行比对:
Figure BDA0002792382480000143
Figure BDA0002792382480000151
表4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7)

1.一种基于量化模型的旅游景区导向系统评价方法,其特征是,包括有以下步骤:
将标识牌分为三种类型,对不同类型的标识牌分为对应内容和分布两个衡量层次;
对不同类型标识牌的内容所对应的内容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及专家调查法进行评价,得到计算结果;
对不同类型标识牌的布局所对应的布局模型采用布局衡量指标进行拓扑指标运算,得到计算结果;
对不同类型标识牌的内容模型和布局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整合;
设定导向系统总体服务水平的分级与边界;
得到导向系统总体服务水平及园区待改进具体因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量化模型的旅游景区导向系统评价方法,其特征是,具体步骤如下:
将旅游景区导向标识根据国家规定划分为三类导向标识牌类型,分别为指向型标识牌、定位型标识牌及其他类型标识牌,对每种基本类型标识牌的数量与分布坐标进行统计;
对不同类型的标识牌分别进行对应的内容模型与布局模型的量化评价;
根据专家调查法设定的权重与基准分数确定评价指标;
选取评价指标在不同服务水平的临界值,获取对旅游景区三类标识牌的导向系统标识在内容与布局方面的具体评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量化模型的旅游景区导向系统评价方法,其特征是,
对不同类型的标识牌层次分析法的指标设定为:文字内容、位置评价、排版设计;
所述文字内容的评估要素包括有信息准确性、信息简洁性、统一标准以及明确分类;所述位置评价的评估要素包括有视距、高度;所述排版设计的评价指标包括有颜色、大小;所述个性化的评估因素包括有距离指认、比例大小以及人文关怀;
所述定位型标识牌还包括有人文关怀考量的个性化指标,所述其他类型标识牌还包括有比例大小及人文关怀考量的个性化指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量化模型的旅游景区导向系统评价方法,其特征是,内容模型的量化计算具体为:
Figure FDA0002792382470000021
其中,D为三种类型标识牌;Q为每一项的具体内容指标数值;φi为每一项经由层次分析法计算出的固定系数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量化模型的旅游景区导向系统评价方法,其特征是,布局模型的量化计算具体为:
A1、设定布局衡量拓扑指标,具体包括有4个分别为
1)目的点指引平均吸引程度C:
Figure FDA0002792382470000022
其中,Cj为指向性标识牌所指向的特定目的点j所具有的吸引程度;F为0-1变量,具体计算方法为排查统计矩阵中指示地点,对每一个i所对应的j记录的目的点系数进行计算累加;N为指向性标识牌总数量,N(N+1)为图论拓扑中提出的固定系数;
目的点j的吸引程度为:
Figure FDA0002792382470000023
其中Aj为特定项调整的吸引系数,y为当前年份,y-5是五年前,即统计五年内的统计量;mj为景点在规划中的相对重要系数,rj为景点的年游客数量占比;
2)目的点指引平均最短距离倒数L:
Figure FDA0002792382470000031
其中,L衡量的为指向性标识牌信息的平均引导距离;dij为指向性标识牌距离其指示目的点位置的直线距离;F为0-1变量,具体计算方法为排查统计矩阵中指示地点,对每一个i及其对应的j记录的距离取倒数;N为指向性标识牌总数量,N(N+1)为图论拓扑中提出的固定系数;
3)道路指引平均分布指数K:
K=μK1+λK2
其中,系数μ和λ分别指的是景区内指向性标识牌在指向性标识牌和定位性标识牌中所占比例、景区内定位性标识牌在指向性标识牌和定位性标识牌中所占比例;
K1为道路指向性平均分布指数
Figure FDA0002792382470000032
M为标识牌物理层的概念,M代表总的标识牌桩数,wk代表道路k的权重,解释为在道路K上涉及到的景点j的平均吸引程度,这一权重的估算公式如下:
Figure FDA0002792382470000033
q(o)为0-1变量,代表标识牌o在这条道路上是否存在
K2为道路定位性平均分布指数
Figure FDA0002792382470000034
同理,其中X为定位性标识牌数量,同时具有调整系数,保证K1与K2在同一数量级上可以得到乘以系数后的计算;
4)道路覆盖程度T代替聚类系数:
Figure FDA0002792382470000041
优化部分对有效性E进行计算:
Figure FDA0002792382470000042
A2、获得布局模型,根据布局衡量指标进行拓扑计算:
Figure FDA0002792382470000043
其中,a、b、c为与景区规模大小、景区资源特点与类型相关的系数,a为指向性标识牌与目的点拓扑网络计算系数;b为标识牌物理层与道路拓扑网络计算系数;c为标识牌物理层自身拓扑网络计算系数;a+b+c=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量化模型的旅游景区导向系统评价方法,其特征是,导向系统总体服务水平的获取具体为:
设定得到导向系统总体服务水平的影响力指数模型
II=αXS+βYW+γZT+ε;
其中,XS为内容模型、YW为布局模型、ZT为主观优化部分量化模型ZT=φ∑i=1Zn、ε为测算误差项,α、β、γ为用以调整权重的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量化模型的旅游景区导向系统评价方法,其特征是,对导向系统总体服务水平的分级与边界具体为:
对总体服务水平划分设置为五个分级区间,根据影响力指数从低至高依次划分对应评价结论为需要强烈干预、需要援助、需要警告、需要提示和没有风险。
CN202011319507.5A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基于量化模型的旅游景区导向系统评价方法 Pending CN1123650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19507.5A CN112365079A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基于量化模型的旅游景区导向系统评价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19507.5A CN112365079A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基于量化模型的旅游景区导向系统评价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65079A true CN112365079A (zh) 2021-02-12

Family

ID=74532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19507.5A Pending CN112365079A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种基于量化模型的旅游景区导向系统评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65079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37083A (ko) * 2007-10-11 2009-04-15 에스비프로모션(주) 관광지도
CN107798890A (zh) * 2017-11-22 2018-03-13 苏州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景区路牌装置报警等级的应急与引导系统
CN108108887A (zh) * 2017-12-18 2018-06-01 广东广业开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维数据的物联网旅游出行指数的智能评估模型
CN108960536A (zh) * 2018-08-17 2018-12-07 南京师范大学 一种景区路牌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09636150A (zh) * 2018-11-30 2019-04-16 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一种智慧城市“多规合一”评价体系的建立方法及其系统
WO2020119445A1 (zh) * 2018-12-13 2020-06-18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生物识别的自主导游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68395A (zh) * 2020-01-16 2020-07-03 清华大学 室外应急导向标识牌系统设计方法
CN111640164A (zh) * 2020-05-27 2020-09-08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量化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标识可见域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37083A (ko) * 2007-10-11 2009-04-15 에스비프로모션(주) 관광지도
CN107798890A (zh) * 2017-11-22 2018-03-13 苏州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景区路牌装置报警等级的应急与引导系统
CN108108887A (zh) * 2017-12-18 2018-06-01 广东广业开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维数据的物联网旅游出行指数的智能评估模型
CN108960536A (zh) * 2018-08-17 2018-12-07 南京师范大学 一种景区路牌配置方法及系统
CN109636150A (zh) * 2018-11-30 2019-04-16 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一种智慧城市“多规合一”评价体系的建立方法及其系统
WO2020119445A1 (zh) * 2018-12-13 2020-06-18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生物识别的自主导游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68395A (zh) * 2020-01-16 2020-07-03 清华大学 室外应急导向标识牌系统设计方法
CN111640164A (zh) * 2020-05-27 2020-09-08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量化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标识可见域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红霞;任家和;: "基于序关系和模糊综合评价的应急标识有效性研究",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no. 05, 30 September 2017 (2017-09-30), pages 106 - 111 *
王婧 钟林生 陈田: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标识牌解说效果研究——以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旅游科学, 30 October 2014 (2014-10-30), pages 20 - 30 *
董娅娜;: "旅游景区导向标识系统的优化设计研究",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no. 07, 25 July 2016 (2016-07-25), pages 34 - 3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varasetty et al. The value of travel time and reliability-evidence from a stated preference survey and actual usage
KR101668753B1 (ko) 대기 오염 관리 시스템
CN101908270B (zh) 事件判断装置
CN104700646A (zh) 一种基于在线gps数据的出租车异常轨迹实时检测方法
CN110288205B (zh) 交通影响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11815141A (zh) 获取互通式立交运行风险评估模型的方法及风险评估方法
Mukherjee et al. Evaluation of pedestrian satisfaction level at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in perspective of pedestrian fatality risk: an experience in Kolkata City, India
CN113724496B (zh) 一种全场景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方法以及排查系统
Yao et al. Traffic safety analysis at interchange exits using the surrogate measure of aggressive driving behavior and speed variation
CN110390144B (zh) 导向标识布设信息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65079A (zh) 一种基于量化模型的旅游景区导向系统评价方法
Scholtes et al. OMEGAFormat: A comprehensive format of traffic recordings for scenario extraction
Carrick et al.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to spatiotemporal optimization of rural freeway enforcement in Florida
Gupta et al. Effect of gradient on pedestrian flow characteristics under mixed flow conditions
Steele et al. Traffic sign retroreflectivity condition assessment and deterioration analysis using Lidar technology
Jo et al. Development of a safety index to identify differences in safety performance by postal delivery motorcyclists based either in different regional post offices or within the same regional office
Auerbach-Hafen et al. Road Safet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Manual. Deliverable D3. 8 of the EU FP6 project SafetyNet
Nye et al. Demonstr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Road Assessment (usRAP) as a Systematic Safety Tool for Two Lane Roadways and Highways in Kansas
Townsend Spatial Measurement of Transit Service Frequency in Canada
Zhang et al. Develop a Plan to Collect Pedestrian Infrastructure and Volume Data for Future Incorporation into Caltrans Accident Surveillance and Analysis System Database
JP3728417B2 (ja) 交通安全施設管理システム
Mathew et al. Systemic evaluation of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in travel time reliability due to a toll road over time
Song et al. Estimation of legibility distance for portable variable message signs
Safrilah et al. The development of driving behavior questionnaire to determine roadway capacity
Vaughan Assessment of Automated Sign Retroreflectivity Measur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