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58151A - 一种河道清淤用淤泥收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河道清淤用淤泥收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58151A
CN112358151A CN202011403818.XA CN202011403818A CN112358151A CN 112358151 A CN112358151 A CN 112358151A CN 202011403818 A CN202011403818 A CN 202011403818A CN 112358151 A CN112358151 A CN 1123581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rring
rod
spiral
sludge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0381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祥龙
宋春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140381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581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581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5815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12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 C02F11/121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by mechanical de-watering
    • C02F11/125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by mechanical de-watering using screw fil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1/00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 C02F11/12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 C02F11/14Treatment of sludge; Devices therefor by de-watering, drying or thickening with addition of chemical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3/00Nature of the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to be treated
    • C02F2103/007Contaminated open waterways, rivers, lakes or pon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淤泥清理技术领域,包括收集箱体,所述收集箱体的内部开有收集槽,所述收集箱体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收集箱体并固定连接有上转动结构,所述上转动结构的二号固定块嵌设于下限位体内且与所述下限位体通过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下限位体下方的收集槽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密封环,所述下限位体向下运动并与所述密封环相挤压接触,所述收集槽内的空间被所述下限位体和所述密封环分为上下两个独立的部分;本发明能有效提高絮凝剂添加的均匀性,提高淤泥絮凝效果,能同时对泥水中的淤泥进行絮凝及絮凝后淤泥的脱水,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河道清淤用淤泥收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利清淤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河道清淤用淤泥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清淤装置是对河道、下水道等内的淤泥进行清理的装置,现在很多清理装置为绞吸式清理装置,通过绞动机构把淤泥搅起形成泥水,通过水泵抽走,抽走的泥水经过后续处理分离出淤泥。在抽取泥水后,为了加快淤泥与水的分离速度,过滤出淤泥,先把泥水先储存到箱体内,向箱体内加入絮凝剂,并持续进行搅拌,使泥水里面的淤泥、固体小颗粒、污染物等絮凝沉降,沉降后泥水中的固体与水相分离,实现对淤泥的外排。但是在上述过程中,现有的泥水沉降装置在沉降分离淤泥与水时,一般先沉降,然后把水外排,排水完成后再排除淤泥,一方面添加絮凝剂不均匀,絮凝效果一般;而且排水和排淤泥不能同时进行,造成处理效率较低;另一方面排出的絮凝后的污泥含水量较大,不利于后期快速的硬化和清理,还需另外采用脱水装置进行脱水处理或者晒场晾晒,影响处理效率,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淤泥处理装置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河道清淤用淤泥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箱体,所述收集箱体的内部开有收集槽,所述收集箱体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收集箱体并固定连接有上转动结构,所述上转动结构包括一号连接杆,所述一号连接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支撑杆,若干个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内部为空腔结构的一号固定块,所述一号固定块的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柔性材质的一号搅拌杆,所述一号固定块的下端外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柔性材质的二号搅拌杆,所述二号搅拌杆内部为空腔结构且其空腔与所述一号固定块内的空腔相连通;所述二号搅拌杆上设有多个内部为空腔结构的搅拌头,所述搅拌头的空腔与所述二号搅拌杆内部的空腔相连通;所述一号搅拌杆的下端与所述二号搅拌杆的下端共同固定连接有二号固定块,所述二号固定块嵌设于下限位体内且与所述下限位体通过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下限位体下方的收集槽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密封环,所述下限位体向下运动并与所述密封环相挤压接触,所述收集槽内的空间被所述下限位体和所述密封环分为上下两个独立的部分;所述密封环下方通过压缩弹簧与所述收集槽内壁上的限位块相连接;所述转动轴贯穿并伸出下限位体的部分接有下转动结构,所述下转动结构包括螺旋转杆,所述螺旋转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搅拌转辊,所述搅拌转辊上固定有多组螺旋叶片;所述收集箱体上部设有吸收控制器,所述吸收控制器与收集箱体内部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的固定底座与支撑板相连接,所述支撑板与两端的电动升降杆相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一号固定块的空腔通过管路与外部的加药系统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一号连接杆的上端与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若干个所述一号搅拌杆均位于若干个二号搅拌杆的内部且均不与二号搅拌杆接触。
优选的,所述上转动结构和下转动结构均位于收集槽内且均不与收集槽接触,所述上转动结构的二号固定块上设有螺旋推板。
优选的,所述螺旋转杆下端与所述收集箱体底部中间的转动轴承相连接,所述螺旋转杆为柔性材质,向下挤压所述螺旋转杆,所述螺旋转杆的螺距变小。
优选的,所述螺旋转杆为锥形螺旋转杆,所述螺旋转杆的锥形由上到下逐渐变小,所述螺旋转杆上的搅拌转辊的长度由上到下逐渐变长。
优选的,所述下限位体下方设有卡块,所述密封环上设有与所述卡块相匹配的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在收集箱体的收集槽内设置上转动结构,并在上转动结构上设置通过内部空腔相互连通的一号固定块、二号搅拌杆和搅拌头,转动的二号搅拌杆和搅拌头能实现动态多点均匀添加絮凝剂,把絮凝剂均匀的加入到泥水中;同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上转动结构上下往复运动,实现二号搅拌杆反复处于被压缩形变、恢复形变的状态,进而使其上方的搅拌头动态的改变喷射絮凝剂方向,保证絮凝剂更加均匀的加入到收集槽内的泥水中,进一步提高淤泥絮凝沉淀效果。
2.本发明通过设置下转动结构,在驱动电机通过上转动结构带动下转动结构上下往复运动时,下转动结构上的螺旋螺杆被反复的压缩、释放,在螺旋螺杆反复的压缩、释放的过程中,螺旋转杆、搅拌转辊、螺旋叶片相互靠近的同时对絮凝后的淤泥进行挤压脱水,提高絮凝后淤泥的脱水效果;另一方面絮凝淤泥团被螺旋转杆、搅拌转辊、螺旋叶片反复挤压后,挤压的水先经过滤网过滤从排渣口排出;待絮凝的淤泥团被挤压的水排尽后打开排渣口,螺旋转杆、搅拌转辊、螺旋叶片共同作用把挤压脱水后的絮凝淤泥团从排渣口排出,从而完成一个周期的泥水中淤泥絮凝沉淀、絮凝后淤泥团的脱水工作。
3.本发明通过设置密封环、压缩弹簧、限位块等,当驱动电机带动上转动结构向下运动时,上转动结构的下限位体与密封环相接触并向下挤压限位环,当下限位体与密封环相挤压接触时,压缩弹簧先被压缩,通过对压缩弹簧的弹力系数的控制,在压缩弹簧倍压缩到一定程度且未被压缩的极限位置时,由于压缩弹簧的反作用力,使下限位体与密封环连为一体。在下限位体与密封环连为一体后,收集槽内的空间被下限位体和密封环分为上下两个独立且不相连通的部分,以便后续同时进行絮凝淤泥与淤泥脱水的功能,提高淤泥的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上转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下转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正视部分剖示结构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图4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收集箱体;2、收集槽;3、驱动电机;4、上转动结构;41、一号连接杆;42、支撑杆;43、一号固定块;44、一号搅拌杆;45、二号搅拌杆;46、二号固定块;47、搅拌头;5、下转动结构;51、螺旋转杆;52、搅拌转辊;53、螺旋叶片;6、下限位体;7、吸收控制器;8、密封环;9、压缩弹簧;10、限位块;11、卡块;12、凹槽;13、转动轴;14、支撑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河道清淤用淤泥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箱体1,收集箱体1下方设有支撑腿14,收集箱体1的内部开有收集槽2,收集箱体1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贯穿收集箱体1并固定连接有上转动结构4。驱动电机3的固定底座与支撑板相连接,支撑板与两端的电动升降杆相固定连接,可通过电动升降杆伸长或缩短带动支撑板上的驱动电机上移或下移,进而实现驱动电机3通过输出端带动上转动结构4向上或向下移动;通过控制电动升降杆伸长或缩短的长度,进而控制驱动电机3通过输出轴带动上转动结构4上升或下降的高度,保证上转动结构4在不同的高度位置能实现不同的功能。
上转动结构4包括一号连接杆41,一号连接杆41上端与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相连接,以实现驱动电机3通过一号连接杆41带动整个上转动结构4转动;一号连接杆4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支撑杆42,支撑杆42能增强一号连接杆41和一号固定块43连接的紧固性。若干个支撑杆42的下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内部为空腔结构的一号固定块43,一号固定块43的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柔性材质的一号搅拌杆44,一号固定块43的下端外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柔性材质的二号搅拌杆45,二号搅拌杆45内部为空腔结构且其空腔与一号固定块43内的空腔相连通;二号搅拌杆45上设有多个内部为空腔结构的搅拌头47,搅拌头47的空腔与二号搅拌杆45内部的空腔相连通;一方面一号固定块43的空腔通过管路与外部的加药系统相连接,外部的加药系统的加压泵能通过管路把絮凝剂溶液加到一号固定块43内,絮凝剂再通过一号固定块43的空腔进入到二号搅拌杆45内部,最后通过搅拌头47加到收集槽2内,对收集槽2内泥水中的淤泥进行絮凝沉淀;搅拌头47设有多个,搅拌头47随着二号搅拌杆45转动不仅能起到搅拌作用,而且搅拌头47随着二号搅拌杆45转动,对收集槽2内的泥水能实现多点添加絮凝剂,利于絮凝剂均匀的加入到收集槽2内的泥水中;另一方面,由于二号搅拌杆45为柔性材质,当驱动电机带动上转动结构4向下运动时,由于密封环8的阻挡,限制上转动结构4向下运动,使上转动结构4上的二号搅拌杆45被挤压发生形变,二号搅拌杆45发生形变的过程中使其上方的搅拌头47的角度发生改变,进而使由搅拌头47喷出的絮凝剂的方向发生改变,在二号搅拌杆45带动搅拌头47转动的同时,改变搅拌头47喷出絮凝剂的方向和地点,更利于絮凝剂均匀的分散到收集槽2内的泥水中,提高絮凝剂的絮凝效果。
一号搅拌杆44的下端与二号搅拌杆45的下端共同固定连接有二号固定块46,二号固定块46嵌设于下限位体6内且与下限位体6通过转动轴13转动连接,下限位体6下方的收集槽2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密封环8,下限位体6向下运动并与密封环8相挤压接触,收集槽2内的空间被下限位体6和密封环8分为上下两个独立的部分;在收集槽2内分成上下两个部分后能使收集槽2上、下部分实现不同的功能;其中,上部分空间可以继续处理泥水,下部分处理絮凝剂絮凝沉淀过的淤泥,能增加装置的功能性,提升装置处理泥水的效率。
密封环8下方通过压缩弹簧9与收集槽2内壁上的限位块10相连接;当驱动电机带动上转动结构4向下运动时,上转动结构4的下限位体6与密封环8相接触并向下挤压限位环8,下限位体6下方设有卡块11,密封环8上设有与卡块11相匹配的凹槽12,当下限位体6与密封环8相挤压接触时,压缩弹簧9先被压缩,通过对压缩弹簧9的弹力系数的控制,在压缩弹簧9被压缩到一定程度且未被压缩的极限位置时,由于压缩弹簧9的反作用力,使卡块11卡入凹槽12内;卡块11采用弹性材料,卡块11的尺寸大于凹槽12的尺寸,可保证卡块11被挤压后紧固的卡入凹槽12内,使下限位体6与密封环8连为一体,而由于二号固定块46嵌设于下限位体6内且与下限位体6转动连接,在下限位体6与密封环8连为一体后,二号固定块46仍能与其上方的机构一起转动,不影响上转动结构4的正常工作。在下限位体6与密封环8连为一体后,收集槽2内的空间被下限位体6和密封环8分为上下两个独立且不相连通的部分,以便后续同时进行絮凝淤泥与淤泥脱水的功能。
转动轴13贯穿并伸出下限位体6的部分接有下转动结构5,可保证下转动结构5通过转动轴13与上转动结构4同步转动,使下转动结构5具有对絮凝后的淤泥进行脱水的功能。上转动结构4和下转动结构5均位于收集槽2内且均不与收集槽2接触,上转动结构4的二号固定块46上设有螺旋推板。一方面在保证上转动结构4和下转动结构5能在收集槽2内正常转动,另一方面在上转动结构4的二号固定块46转动时,二号固定块46上的螺旋推板能把絮凝在其上方的淤泥团推到收集槽2的下部分,以便对絮凝后的淤泥团进行脱水。下转动结构5包括螺旋转杆51,螺旋转杆51下端与收集箱体1底部中间的转动轴承相连接,实现螺旋转杆51跟随上转动结构4同步转动。螺旋转杆51为柔性材质,向下挤压螺旋转杆51,螺旋转杆51的螺距变小。在驱动电机3带动上转动结构4向下运动时,上转动结构4向下运动带动下转动结构5向下运动,进而向下挤压螺旋转杆51使螺旋转杆51的螺距变小。由于螺旋转杆5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搅拌转辊52,搅拌转辊52上固定有多组螺旋叶片53,在螺旋转杆51的螺距变小的过程中,一方面螺旋转杆51能对絮凝后的淤泥进行挤压脱水;另一方面在螺旋转杆51的螺距变小时其上方的搅拌转辊52相互靠近,搅拌转辊52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对絮凝的淤泥进行挤压脱水;同时在搅拌转辊52相互靠近后,其上方的多组螺旋叶片53也相互靠近,螺旋叶片53在转动推动排出絮凝后淤泥的同时也能增强对絮凝后淤泥挤压的脱水效果;在对絮凝后淤泥脱水时,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上转动结构4和下转动结构5上下往复运动,进而通过下转动结构5实现螺旋螺杆52反复的压缩、释放,在螺旋螺杆52反复的压缩、释放的过程中,螺旋转杆51、搅拌转辊52、螺旋叶片53同时对絮凝后的淤泥进行挤压脱水,提高絮凝后淤泥的脱水效果。其中螺旋转杆51为锥形螺旋转杆,螺旋转杆51的锥形由上到下逐渐变小,螺旋转杆51上的搅拌转辊52的长度由上到下逐渐变长,以保证下部搅拌转辊52上的螺旋叶片53数量逐渐增多,进而提高螺旋叶片53的挤压脱水及螺旋排出絮凝后淤泥的效果。
收集箱体1上部设有吸收控制器7,吸收控制器7与收集箱体1内部相连通,可通过吸收控制器7把绞起的泥水抽入收到收集箱体1内。收集箱体1的上部设有带滤网的排水口,用以排出上层絮凝沉淀后的水。收集箱体1的下部设有带滤网的排渣口,一方面在下方絮凝淤泥团被螺旋转杆51、搅拌转辊52、螺旋叶片53反复挤压后,挤压的水先经过滤网过滤从排渣口排出;待絮凝的淤泥团内水排尽后打开排渣口,螺旋转杆51、搅拌转辊52、螺旋叶片53共同作用把挤压脱水后的絮凝淤泥团从排渣口排出。
在使用在装置时,通过电动升降杆精准控制驱动电机3下降的高度,使驱动电机3带动上转动结构4向下运动,上转动结构4的下限位体6与密封环8相接触并向下挤压限位环8,限位环8挤压压缩弹簧9,在压缩弹簧9的反作用力下使下限位体6下方卡块11卡入限位环8上的凹槽12内,下限位体6与密封环8连为一体,收集槽2内的空间被下限位体6和密封环8分为上下两个独立的部分。通过吸收控制器7把绞起的泥水抽入到收集箱体1上部分的收集槽2内,启动驱动电机3带动上转动结构4转动,上转动结构4带动一号固定块43、二号搅拌杆45转动,然后启动加药系统的加压泵把絮凝剂通过管路加压输送到一号固定块43空腔内,絮凝剂再从一号固定块43空腔进入到二号搅拌杆45的空腔内,再经搅拌头47的空腔排出到收集槽2上部分的泥水中,实现动态多点均匀添加絮凝剂,提高收集槽2内淤泥的絮凝效果。在转动上转动结构4和添加絮凝剂的同时,驱动电机3持续向下运动,在限位环8和压缩弹簧9的反作用下,二号搅拌杆45发生形变时使其上方的搅拌头47角度发生改变,进而改变搅拌头47喷射絮凝剂的方向,进一步促进絮凝剂分布和絮凝效果。在挤压压缩弹簧9保证限位体6与密封环8始终处于连为一体的情况下,再通过电动升降杆反复带动驱动电机3上下运动,反复挤压、释放压缩弹簧9,以使处于转动的二号搅拌杆45反复处于压缩形变、恢复形变的状态,进而使其上方的搅拌头47动态的改变喷射絮凝剂方向,保证絮凝剂更加均匀的加入到收集槽2内的泥水中。在完成收集槽2内泥水中淤泥的絮凝后,打开收集箱体1的上部的排水口,把上部沉淀净化后的水排出,然后通过电动升降杆精准控制驱动电机3上升的高度,使下限位体6的卡块11和限位环8上的凹槽12相脱离,并使下限位体6与限位环8相分离形成间隙,一方面絮凝的淤泥团能通过两者的间隙流到收集槽2的下半部分,同时驱动电机3带动二号固定块46转动的过程中,二号固定块46上的螺旋推板能把絮凝在其上方的淤泥团推到收集槽2的下部分,以便对絮凝后的淤泥团进行脱水。在絮凝的淤泥团都进入到收集槽2的下部后,通过电动升降杆精准控制驱动电机3下降的高度,使下限位体6与密封环8再次连为一体,进而使收集槽2内的空间被下限位体6和密封环8分为上下两个独立的部分。此时可向收集槽2上部分抽入泥水、加入絮凝剂进行下一个泥水絮凝净化过程,同时驱动电机3带动下转动结构5对进入收集槽2下部分的淤泥团进行脱水工作。
在对收集槽2下部分的淤泥团进行脱水时,在挤压压缩弹簧9保证限位体6与密封环8始终处于连为一体的情况下,再通过电动升降杆反复带动驱动电机3上下运动,反复挤压、释放压缩弹簧9,通过驱动电机3带动上转动结构4和下转动结构5上下往复运动,一方面通过下转动结构5实现螺旋螺杆52反复的压缩、释放,在螺旋螺杆52反复的压缩、释放的过程中,螺旋转杆51、搅拌转辊52、螺旋叶片53同时对絮凝后的淤泥进行挤压脱水,提高絮凝后淤泥的脱水效果;另一方面实现二号搅拌杆45反复处于压缩形变、恢复形变的状态,进而使其上方的搅拌头47动态的改变喷射絮凝剂方向,保证絮凝剂更加均匀的加入到收集槽2内的泥水中,为淤泥充分絮凝做好准备。絮凝淤泥团被螺旋转杆51、搅拌转辊52、螺旋叶片53反复挤压后,挤压的水先经过滤网过滤从排渣口排出;待絮凝的淤泥团被挤压的水排尽后打开排渣口,螺旋转杆51、搅拌转辊52、螺旋叶片53共同作用把挤压脱水后的絮凝淤泥团从排渣口排出,从而完成一个周期的泥水中淤泥絮凝沉淀、絮凝后淤泥团的脱水工作。通过反复进行上述周期性的淤泥絮凝沉淀、絮凝后淤泥团的脱水完成对淤泥的收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河道清淤用淤泥收集装置,包括收集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体(1)的内部开有收集槽(2),所述收集箱体(1)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3),所述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贯穿收集箱体(1)并固定连接有上转动结构(4),所述上转动结构(4)包括一号连接杆(41),所述一号连接杆(4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支撑杆(42),若干个所述支撑杆(42)的下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内部为空腔结构的一号固定块(43),所述一号固定块(43)的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柔性材质的一号搅拌杆(44),所述一号固定块(43)的下端外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柔性材质的二号搅拌杆(45),所述二号搅拌杆(45)内部为空腔结构且其空腔与所述一号固定块(43)内的空腔相连通;所述二号搅拌杆(45)上设有多个内部为空腔结构的搅拌头(47),所述搅拌头(47)的空腔与所述二号搅拌杆(45)内部的空腔相连通;
所述一号搅拌杆(44)的下端与所述二号搅拌杆(45)的下端共同固定连接有二号固定块(46),所述二号固定块(46)嵌设于下限位体(6)内且与所述下限位体(6)通过所述转动轴(13)转动连接,所述下限位体(6)下方的收集槽(2)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密封环(8),所述下限位体(6)向下运动并与所述密封环(8)相挤压接触,所述收集槽(2)内的空间被所述下限位体(6)和所述密封环(8)分为上下两个独立的部分;所述密封环(8)下方通过压缩弹簧(9)与所述收集槽(2)内壁上的限位块(10)相连接;所述转动轴(13)贯穿并伸出下限位体(6)的部分接有下转动结构(5),所述下转动结构(5)包括螺旋转杆(51),所述螺旋转杆(5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搅拌转辊(52),所述搅拌转辊(52)上固定有多组螺旋叶片(53);所述收集箱体(1)上部设有吸收控制器(7),所述吸收控制器(7)与收集箱体(1)内部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清淤用淤泥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3)的固定底座与支撑板相连接,所述支撑板与两端的电动升降杆相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清淤用淤泥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固定块(43)的空腔通过管路与外部的加药系统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河道清淤用淤泥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连接杆(41)的上端与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若干个所述一号搅拌杆(44)均位于若干个二号搅拌杆(45)的内部且均不与二号搅拌杆(45)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清淤用淤泥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动结构(4)和下转动结构(5)均位于收集槽(2)内且均不与收集槽(2)接触,所述上转动结构(4)的二号固定块(46)上设有螺旋推板。
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河道清淤用淤泥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转杆(51)下端与所述收集箱体(1)底部中间的转动轴承相连接,所述螺旋转杆(51)为柔性材质,向下挤压所述螺旋转杆(51),所述螺旋转杆(51)的螺距变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河道清淤用淤泥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转杆(51)为锥形螺旋转杆,所述螺旋转杆(51)的锥形由上到下逐渐变小,所述螺旋转杆(51)上的搅拌转辊(52)的长度由上到下逐渐变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清淤用淤泥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限位体(6)下方设有卡块(11),所述密封环(8)上设有与所述卡块(11)相匹配的凹槽(12)。
CN202011403818.XA 2020-12-05 2020-12-05 一种河道清淤用淤泥收集装置 Withdrawn CN1123581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03818.XA CN112358151A (zh) 2020-12-05 2020-12-05 一种河道清淤用淤泥收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03818.XA CN112358151A (zh) 2020-12-05 2020-12-05 一种河道清淤用淤泥收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58151A true CN112358151A (zh) 2021-02-12

Family

ID=74535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03818.XA Withdrawn CN112358151A (zh) 2020-12-05 2020-12-05 一种河道清淤用淤泥收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5815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02296A (zh) * 2021-09-16 2021-12-17 王海波 一种再生涤纶丝的染色设备及染色工艺
CN117964208A (zh) * 2024-04-01 2024-05-03 山东地博土地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土地整治用污泥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02296A (zh) * 2021-09-16 2021-12-17 王海波 一种再生涤纶丝的染色设备及染色工艺
CN117964208A (zh) * 2024-04-01 2024-05-03 山东地博土地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土地整治用污泥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CN117964208B (zh) * 2024-04-01 2024-05-28 山东地博土地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一种土地整治用污泥处理装置及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58151A (zh) 一种河道清淤用淤泥收集装置
CN108585432B (zh) 一体化螺压污泥脱水机
CN201046362Y (zh) 全自动污水净化机
CN101058047A (zh) 固液分离机
CN208087431U (zh) 一种污水生化处理池
CN116161723A (zh) 一种智能化污水处理设备及工艺
CN208195042U (zh) 硅片清洗装置
CN108609834B (zh) 水力旋转滤网筒
CN117443083A (zh) 一种高效浓密机
CN115259608A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环保型污泥脱水装置
CN211688799U (zh) 污泥干化处理设备
CN210915588U (zh) 一种水玻璃污水循环利用系统
CN208594107U (zh) 一种污水处理沉降污泥的清理装置
CN212954798U (zh) 一种便于后期收集的污泥脱水机
CN208700870U (zh) 一体化螺压污泥脱水机
CN218221293U (zh) 一种生活垃圾处理用固液分离装置
CN112266061A (zh) 一种聚合氯化铝净化水装置及工作方法
CN110683668A (zh) 一种排水综合利用系统
CN220714966U (zh) 一种脱氮除磷废水处理达标排放集成设备
CN221680960U (zh) 一种具有收集功能的磁泥分离机
CN216855802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的污水多级处理装置
CN221655882U (zh) 一种高负荷沉淀池
CN118390628B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地下排水装置
CN221713809U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罐
CN221544210U (zh) 一种用于水处理系统的分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