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51215A - 测光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测光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51215A
CN112351215A CN202011021554.1A CN202011021554A CN112351215A CN 112351215 A CN112351215 A CN 112351215A CN 202011021554 A CN202011021554 A CN 202011021554A CN 112351215 A CN112351215 A CN 1123512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mode
shooting distance
metering mode
recommen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215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奕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Coolpad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Coolpad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Coolpad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Coolpad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2155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512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51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512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2Control of parameters via user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测光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该测光模式切换方法包括获取相机与待拍摄物体之间的目标拍摄距离;确定所述目标拍摄距离对应的推荐测光模式;生成并发送切换指令至所述相机;所述切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相机将当前测光模式切换成所述推荐测光模式。本方案实现了根据拍摄距离自动将相机的测光模式切换为适合当前拍摄距离的推荐测光模式,不需要用户手动选择测光模式,减少了用户拍摄时所需要的操作。同时,满足了对拍摄了解不深、分不清不同测光模式的区别的用户需求,使得该类用户能够拍出效果更好、更加满意的照片。

Description

测光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测光模式切换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测光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机测光是测合适曝光的过程,唯有通过测光使照片获得正确曝光,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照片,测光不当将导致拍到的照片出现过曝或欠曝等问题。现有技术一般手机上都会提供测光方式的手动选择项,让用户进行手动的选择。然而,对拍摄了解不深的用户可能并不清楚几种测光方式的区别,故无法选择合适的测光方式进行拍摄,导致用户无法拍出想要的画面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光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光模式切换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相机与待拍摄物体之间的目标拍摄距离;
确定所述目标拍摄距离对应的推荐测光模式;
生成并发送切换指令至所述相机;所述切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相机将当前测光模式切换成所述推荐测光模式。
可选地,所述获取相机与待拍摄物体之间的目标拍摄距离,包括:
获取所述相机中闭环马达的位置信息;
基于不同闭环马达的位置信息与不同拍摄距离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目标拍摄距离。
可选地,所述获取所述相机中闭环马达的位置信息,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闭环马达移动时,开始计时;
若在预设时长内所述闭环马达停止移动,则获取所述闭环马达的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用于表征所述闭环马达在停止移动时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获取相机与待拍摄物体之间的目标拍摄距离,包括:
根据所述相机中闭环马达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闭环马达与所述相机的感光元件之间的元件距离;
基于元件距离与拍摄距离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元件距离对应的目标拍摄距离。
可选地,所述获取相机与待拍摄物体之间的目标拍摄距离之前,还包括:
当接收到所输入的相机开启指令时,开启所述相机;
向所述相机发送第一对焦指令;所述第一对焦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相机对当前镜头中央的待拍摄物体对焦。
可选地,所述生成并发送切换指令至所述相机之后,还包括:
当接收到针对所述相机的显示界面上的目标位置输入的第二对焦指令时,根据所述第二对焦指令生成第二对焦信息;
将所述第二对焦信息发送至所述相机;所述第二对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相机对所述目标位置对焦并将当前测光模式切换为点测光模式。
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目标拍摄距离对应的推荐测光模式,包括:
当所述目标拍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确定所述推荐测光模式为平均测光模式;
当所述目标拍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时,确定所述推荐测光模式为中央测光模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光模式切换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相机与待拍摄物体之间的目标拍摄距离;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目标拍摄距离对应的推荐测光模式;
发送模块,用于生成并发送切换指令至所述相机;所述切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相机将当前测光模式切换成所述推荐测光模式。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相机中闭环马达的位置信息;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不同闭环马达的位置信息与不同拍摄距离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目标拍摄距离。
可选地,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包括:
计时元件,用于当检测到所述闭环马达移动时,开始计时;
获取元件,用于若在预设时长内所述闭环马达停止移动,则获取所述闭环马达的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用于表征所述闭环马达在停止移动时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相机中闭环马达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闭环马达与所述相机的感光元件之间的元件距离;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元件距离与拍摄距离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元件距离对应的目标拍摄距离。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开启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输入的相机开启指令时,开启所述相机;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相机发送第一对焦指令;所述第一对焦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相机对当前镜头中央的待拍摄物体对焦。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当接收到针对所述相机的显示界面上的目标位置输入的第二对焦指令时,根据所述第二对焦指令生成第二对焦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二对焦信息发送至所述相机;所述第二对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相机对所述目标位置对焦并将当前测光模式切换为点测光模式。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目标拍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确定所述推荐测光模式为平均测光模式;
当所述目标拍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时,确定所述推荐测光模式为中央测光模式。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光模式切换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方法。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获取相机与待拍摄物体之间的目标拍摄距离;确定所述目标拍摄距离对应的推荐测光模式;生成并发送切换指令至所述相机;所述切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相机将当前测光模式切换成所述推荐测光模式。用户终端首先将获取用户终端上的相机与待拍摄物体之间的目标拍摄距离,不同的拍摄距离适合相机中不同的测光模式,用户终端将根据获取到的目标拍摄距离确定当前距离下适合的推荐测光模式,并生成切换指令发送至相机来使相机将当前测光模式切换成推荐测光模式。以此实现了根据拍摄距离自动将相机的测光模式切换为适合当前拍摄距离的推荐测光模式,不需要用户手动选择测光模式,减少了用户拍摄时所需要的操作。同时,满足了对拍摄了解不深、分不清不同测光模式的区别的用户需求,使得该类用户能够拍出效果更好、更加满意的照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光模式切换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光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测光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测光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光模式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测光模式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下述介绍中,术语“第一”、“第二”仅为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下述介绍提供了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替换或者合并组合,因此本申请也可认为包含所记载的相同和/或不同实施例的所有可能组合。因而,如果一个实施例包含特征A、B、C,另一个实施例包含特征B、D,那么本申请也应视为包括含有A、B、C、D的一个或多个所有其他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尽管该实施例可能并未在以下内容中有明确的文字记载。
下面的描述提供了示例,并且不对权利要求书中阐述的范围、适用性或示例进行限制。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内容的范围的情况下,对描述的元素的功能和布置做出改变。各个示例可以适当省略、替代或添加各种过程或组件。例如所描述的方法可以以所描述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可以添加、省略或组合各种步骤。此外,可以将关于一些示例描述的特征组合到其他示例中。
需要说明的是,测光模式是指测定被摄对象反射回来的光亮度,即相机的测光系统一般是测定被摄对象反射回来的光亮度,也称之为反射式测光。
相机的测光模式一般分为三种:平均测光模式、点测光模式、中央测光模式。
平均测光模式为相机中最主要的测光模式,其都是在画面中纵横等分64或128个区域,按平均为18%的灰度认为是正确的曝光,而给出的光圈和快门速度的结果。其原理非常简单,相机自动假设所测光区域的反光率都是18%,通过这个比例进行测光随后确定光圈和快门的数值,光圈和快门是有相关联系的,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光圈值越大,则快门值越小,而如果光圈值越小,快门值则越大。18%这个数值来源是根据自然景物中中间调(灰色调)的反光表现而定,如果取景画面中白色调居多,那么反射光线将超过18%,如果是全白场景,可以反射大约90%的入射光,而如果是黑色场景,可能反射率只有百分之几。该测光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轻易获得均衡的画面,不会出现局部的高光过曝,整个画面的直方图均衡,一般适合拍摄距离相机较远的物体。
点测光模式是指对一个点进行测光,该点通常是整个画面中心,占全图9%左右大小进行测光,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根据摄影师的喜好,对某一个画面中,认为最适合地方进行测光,而不受其它影响,特别是场景中明暗对比强烈的时候,或者是被拍摄主体进行正确测光,而不会被附近的其他光线干扰了测光。例如当需要拍摄人像的时候,需要针对脸部进行点测;当拍摄大光比照片(比如一半天空,另一半在阴影里)的时候,需要对希望曝光正确的部分进行测光。
中央测光(中央重点测光)模式是以画面中央为测光的主要基准,再加上画面其他的部分平均计算而得。大多数相机的测光算法是重视画面中央三分之二的位置,对周围也给予某些程度的考虑。该测光模式一般适合用来对距离相机较近的拍摄物体拍摄时使用。
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光模式切换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测光模式切换系统可以包括服务器101、用户终端102、相机103。
用户终端102可以是具有显示屏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用户终端102可以通过通信链路与服务器101和相机103建立数据连接关系,例如通过数据链路获取相机103所拍摄的图片后,将图片上传至服务器101中进行存储。
可能地,相机103可以是集成在用户终端102上的摄像头或拍摄模块。用户终端102上可以安装有显示设备和摄像头,显示设备可以是各种能实现显示功能的设备,摄像头用于采集视频流。例如:显示设备可以是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athode ray tubedisplay,简称CR)、发光二极管显示器(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简称LED)、电子墨水屏、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等离子显示面板(Plasma displaypanel,简称PDP)等。用户可以利用用户终端102上的显示设备,来查看显示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
服务器101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可以但不限于是硬件服务器、虚拟服务器、云服务器等。具体的,服务器101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
可能地,当服务器101为硬件时,可以实现成多个服务器组成的分布式服务器集群,也可以实现成单个服务器。
可能地,当服务器101为软件时,可以实现成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也可以实现成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地,图1所示的测光模式切换系统架构中的用户终端102和服务器101的数目仅作为示例,在具体实现中,该测光模式切换系统可以包含任意数目的用户终端102和服务器101,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例如但不限于,服务器101可以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
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光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S201、获取相机与待拍摄物体之间的目标拍摄距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本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用户终端,具体可以是用户的手机终端。相机可以是集成在用户终端上的摄像头模块。由于不同的测光模式所适合的拍摄距离是不同的,因此用户终端将获取安装在其上的相机与用户想要拍摄的待拍摄物体之间的目标拍摄距离。以此来基于目标拍摄距离判断采用何种测光模式更加合适。
可能地,待拍摄物体为相机所拍摄的画面中间的物体。用户在进行照片拍摄时,会习惯性的将想要拍摄的物体置于相机的正中心处。
S202、确定所述目标拍摄距离对应的推荐测光模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在获取到目标拍摄距离后,将会根据目标拍摄距离所处的距离范围来确定该距离下最适合对待拍摄物体拍照的测光模式,并将该测光模式确定为此目标拍摄距离的推荐测光模式。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步骤S102包括:
当所述目标拍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确定所述推荐测光模式为平均测光模式;
当所述目标拍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时,确定所述推荐测光模式为中央测光模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相机预先设置有一预设距离(例如20cm),用户终端在确定了目标拍摄距离后,将目标拍摄距离与预设距离进行比对。当目标拍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用户终端即认为此时相机距离待拍摄物体的距离较远,在待拍摄物体距离相机较远时,用户一般是想要将包含背景在内的整体图像拍摄进来,故此时将推荐测光模式确定为平均测光模式。当目标拍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时,用户终端即认为此时相机距离待拍摄物体的距离较近,在待拍摄物体距离相机较近时,用户一般是想着重拍摄照片中间的物体,故此时将推荐测光模式确定为中央测光模式。
S203、生成并发送切换指令至所述相机;所述切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相机将当前测光模式切换成所述推荐测光模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将基于推荐测光模式,生成切换指令,并将切换指令发送至相机即摄像头模块。相机在接收到用户终端发送的切换指令后,便会将当前测光模式切换为推荐测光模式。
可能地,当前测光模式可以为相机的默认测光模式,默认测光模式为相机开启时的默认测光模式。默认测光模式可以中央测光模式,也可以是平均测光模式。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步骤S203之后,还包括:
当接收到针对所述相机的显示界面上的目标位置输入的第二对焦指令时,根据所述第二对焦指令生成第二对焦信息;
将所述第二对焦信息发送至所述相机;所述第二对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相机对所述目标位置对焦并将当前测光模式切换为点测光模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用户想要对画面中的某个点进行对焦时,用户会点击相机显示界面上的该地方,这个点可能处于屏幕的中心,也可能不处于屏幕的中心。当用户点击显示界面上的目标位置时,用户终端将接收到第二对焦指令,并基于第二对焦指令生成第二对焦信息发送至相机。相机在接收到第二对焦指令后,将会对用户在显示界面上点击的目标位置对焦。同时,由于在这种具体对某一点进行对焦拍摄的情形下,最适合的测光模式为针对目标位置这一点进行的点测光模式,故相机还会将当前测光模式切换为点测光模式。
通过上述步骤,用户终端首先将获取用户终端上的相机与待拍摄物体之间的目标拍摄距离,不同的拍摄距离适合相机中不同的测光模式,用户终端将根据获取到的目标拍摄距离确定当前距离下适合的推荐测光模式,并生成切换指令发送至相机来使相机将当前测光模式切换成推荐测光模式。以此实现了根据拍摄距离自动将相机的测光模式切换为适合当前拍摄距离的推荐测光模式,不需要用户手动选择测光模式,减少了用户拍摄时所需要的操作。同时,满足了对拍摄了解不深、分不清不同测光模式的区别的用户需求,使得该类用户能够拍出效果更好、更加满意的照片。
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种测光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301、当检测到所述闭环马达移动时,开始计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相机内可以设置有闭环马达,当相机进行对焦时,闭环马达将会在规定的马达移动行程中移动。由于相机在默认的状态下会自动进行初始的对焦,闭环马达已经移动并停止在了马达移动行程中的某处。当相机进行移动,相机与待拍摄物体之间的距离发生了改变,此时相机为了能够继续对焦该待拍摄物体,闭环马达会开始移动。故当闭环马达开始移动时,用户终端即认为用户进行了移动,并开始计时。
S302、若在预设时长内所述闭环马达停止移动,则获取所述闭环马达的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用于表征所述闭环马达在停止移动时的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用户停止移动后,由于不需要调整对焦,闭环马达也将停止移动。用户想要进行拍摄时,一般都会停下脚步来保证相机画面的静止,而用户在移动的过程中并不会想要进行拍摄,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信息处理造成过多内存占用,用户终端只有在用户停止移动时才会获取闭环马达的位置信息来进行目标拍摄距离的判断。用户终端判断用户是否停止移动的具体方式是对闭环马达进行监控,若闭环马达在预设时长(如1s)内均停止移动,则用户终端认为用户停止移动。
S303、基于不同闭环马达的位置信息与不同拍摄距离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目标拍摄距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将基于不同闭环马达的位置信息与不同拍摄距离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拍摄距离。即可以在预先设置好的数据库中存储有闭环马达在马达移动行程不同的位置所对应的拍摄距离,不同的闭环马达的位置信息所对应的目标拍摄距离不同。
可能地,闭环马达的位置信息与拍摄距离的对应关系可以是简单比例的线性变化,也可以是依据经验设置的非线性变化。
S304、确定所述目标拍摄距离对应的推荐测光模式。
具体过程如步骤S202所述,故在此不再赘述。
S305、生成并发送切换指令至所述相机;所述切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相机将当前测光模式切换成所述推荐测光模式。
具体过程如步骤S203所述,故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步骤,用户终端首先将获取用户终端上的相机与待拍摄物体之间的目标拍摄距离,不同的拍摄距离适合相机中不同的测光模式,用户终端将根据获取到的目标拍摄距离确定当前距离下适合的推荐测光模式,并生成切换指令发送至相机来使相机将当前测光模式切换成推荐测光模式。具体的,由于在保证对焦的情况下,不同的目标拍摄距离下闭环马达处于不同的位置,故用户终端根据相机中闭环马达的位置来确定目标拍摄距离。以此实现了根据拍摄距离自动将相机的测光模式切换为适合当前拍摄距离的推荐测光模式,不需要用户手动选择测光模式,减少了用户拍摄时所需要的操作。满足了对拍摄了解不深、分不清不同测光模式的区别的用户需求,使得该类用户能够拍出效果更好、更加满意的照片。同时,若用户终端检测到用户进行移动时,将会等待用户停止移动后再进行推荐测光模式的判断,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占用。
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种测光模式切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401、当接收到所输入的相机开启指令时,开启所述相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用户进行用户终端的相机打开操作时,用户终端会接收到相机开启指令,并开启相机。
S402、向所述相机发送第一对焦指令;所述第一对焦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相机对当前镜头中央的待拍摄物体对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在开启相机后将会向相机发送第一对焦指令,使得相机在接收到第一对焦指令后,自动对当前镜头中央的待拍摄物体进行对焦。保证了相机开启之后有一个默认的对焦动作,不会使得相机开启之后由于没有对焦而导致整个相机的画面在初始状态下时模糊的。
S403、根据所述相机中闭环马达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闭环马达与所述相机的感光元件之间的元件距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闭环马达移动时,闭环马达与相机的感光元件之间的距离会发生改变。当待拍摄物体距离相机很近时,闭环马达会处于距离感光元件较远的位置,这样才能够拍摄清楚物体。当待拍摄物体距离相机很远时,闭环马达会处于距离感光元件较近的位置,这样才能够拍摄清楚物体。故用户终端在确定具体的目标拍摄距离前,将确定闭环马达与相机的感光元件之间的元件距离。
S404、基于元件距离与拍摄距离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元件距离对应的目标拍摄距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户终端将基于元件距离与拍摄距离的对应关系来确定目标拍摄距离。当元件距离变大时,拍摄距离将会变小。当元件距离变小时,拍摄距离将会变大。
可能地,元件距离与拍摄距离的对应关系可以是简单比例的线性变化,也可以是依据经验设置的非线性变化。
S405、确定所述目标拍摄距离对应的推荐测光模式。
具体过程如步骤S202所述,故在此不再赘述。
S406、生成并发送切换指令至所述相机;所述切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相机将当前测光模式切换成所述推荐测光模式。
具体过程如步骤S203所述,故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步骤,用户终端首先将获取用户终端上的相机与待拍摄物体之间的目标拍摄距离,不同的拍摄距离适合相机中不同的测光模式,用户终端将根据获取到的目标拍摄距离确定当前距离下适合的推荐测光模式,并生成切换指令发送至相机来使相机将当前测光模式切换成推荐测光模式。用户终端具体将根据闭环马达与感光元件之间的距离确定目标拍摄距离。当相机开启时,用户终端会指示相机对此时镜头中央的物体进行对焦。以此实现了根据拍摄距离自动将相机的测光模式切换为适合当前拍摄距离的推荐测光模式,不需要用户手动选择测光模式,减少了用户拍摄时所需要的操作。满足了对拍摄了解不深、分不清不同测光模式的区别的用户需求,使得该类用户能够拍出效果更好、更加满意的照片。还保证了对于不太会使用相机功能的用户而言,若其打开相机时便将镜头正对待拍摄物体,相机将在开启时的自动对焦完成待拍摄物体的对焦,使得用户能够打开相机后立马看到自己想要拍摄画面的拍摄效果。
下面将结合附图5,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测光模式切换装置进行详细介绍。需要说明的是,附图5所示的测光模式切换装置,用于执行本申请图2-图4所示实施例的方法,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照本申请图2-图4所示的实施例。
请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测光模式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501,用于获取相机与待拍摄物体之间的目标拍摄距离;
确定模块502,用于确定所述目标拍摄距离对应的推荐测光模式;
发送模块503,用于生成并发送切换指令至所述相机;所述切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相机将当前测光模式切换成所述推荐测光模式。
可选地,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相机中闭环马达的位置信息;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不同闭环马达的位置信息与不同拍摄距离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目标拍摄距离。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包括:
计时元件,用于当检测到所述闭环马达移动时,开始计时;
获取元件,用于若在预设时长内所述闭环马达停止移动,则获取所述闭环马达的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用于表征所述闭环马达在停止移动时的位置。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所述获取模块501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相机中闭环马达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闭环马达与所述相机的感光元件之间的元件距离;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元件距离与拍摄距离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元件距离对应的目标拍摄距离。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开启模块,用于当接收到所输入的相机开启指令时,开启所述相机;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相机发送第一对焦指令;所述第一对焦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相机对当前镜头中央的待拍摄物体对焦。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当接收到针对所述相机的显示界面上的目标位置输入的第二对焦指令时,根据所述第二对焦指令生成第二对焦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二对焦信息发送至所述相机;所述第二对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相机对所述目标位置对焦并将当前测光模式切换为点测光模式。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502具体用于:
当所述目标拍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确定所述推荐测光模式为平均测光模式;
当所述目标拍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时,确定所述推荐测光模式为中央测光模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借助软件和/或硬件来实现。本说明书中的“单元”和“模块”是指能够独立完成或与其他部件配合完成特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其中硬件例如可以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 Array,FPGA)、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等。
本申请实施例的各处理单元和/或模块,可通过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模拟电路而实现,也可以通过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功能的软件而实现。
参见图6,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测光模式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测光模式切换装置可以用于实施图2-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方法。如图6所示,测光模式切换装置6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中央处理器601,至少一个网络接口604,用户接口603,存储器605,至少一个通信总线602。
其中,通信总线6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
其中,用户接口6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摄像头(Camera),可选用户接口6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
其中,网络接口6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
其中,中央处理器601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中央处理器601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6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605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605内的数据,执行终端6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的,中央处理器601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中央处理器601可集成中央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像中央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中央处理器601中,单独通过一块芯片进行实现。
其中,存储器605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可选的,该存储器605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605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605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上面各个方法实施例中涉及到的数据等。存储器605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中央处理器601的存储装置。如图6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6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程序指令。
在图6所示的测光模式切换装置600中,用户接口60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获取用户输入的数据;而处理器6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605中存储的测光模式切换应用程序,并具体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相机与待拍摄物体之间的目标拍摄距离;
确定所述目标拍摄距离对应的推荐测光模式;
生成并发送切换指令至所述相机;所述切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相机将当前测光模式切换成所述推荐测光模式。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任何类型的盘,包括软盘、光盘、DVD、CD-ROM、微型驱动器以及磁光盘、ROM、RAM、EPROM、EEPROM、DRAM、VRAM、闪速存储器设备、磁卡或光卡、纳米系统(包括分子存储器IC),或适合于存储指令和/或数据的任何类型的媒介或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服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进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公开的范围。即但凡依本公开教导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公开涵盖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记载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测光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相机与待拍摄物体之间的目标拍摄距离;
确定所述目标拍摄距离对应的推荐测光模式;
生成并发送切换指令至所述相机;所述切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相机将当前测光模式切换成所述推荐测光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相机与待拍摄物体之间的目标拍摄距离,包括:
获取所述相机中闭环马达的位置信息;
基于不同闭环马达的位置信息与不同拍摄距离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位置信息对应的目标拍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相机中闭环马达的位置信息,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闭环马达移动时,开始计时;
若在预设时长内所述闭环马达停止移动,则获取所述闭环马达的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用于表征所述闭环马达在停止移动时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相机与待拍摄物体之间的目标拍摄距离,包括:
根据所述相机中闭环马达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闭环马达与所述相机的感光元件之间的元件距离;
基于元件距离与拍摄距离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元件距离对应的目标拍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相机与待拍摄物体之间的目标拍摄距离之前,还包括:
当接收到所输入的相机开启指令时,开启所述相机;
向所述相机发送第一对焦指令;所述第一对焦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相机对当前镜头中央的待拍摄物体对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并发送切换指令至所述相机之后,还包括:
当接收到针对所述相机的显示界面上的目标位置输入的第二对焦指令时,根据所述第二对焦指令生成第二对焦信息;
将所述第二对焦信息发送至所述相机;所述第二对焦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相机对所述目标位置对焦并将当前测光模式切换为点测光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目标拍摄距离对应的推荐测光模式,包括:
当所述目标拍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时,确定所述推荐测光模式为平均测光模式;
当所述目标拍摄距离不大于预设距离时,确定所述推荐测光模式为中央测光模式。
8.一种测光模式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相机与待拍摄物体之间的目标拍摄距离;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目标拍摄距离对应的推荐测光模式;
发送模块,用于生成并发送切换指令至所述相机;所述切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相机将当前测光模式切换成所述推荐测光模式。
9.一种测光模式切换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011021554.1A 2020-09-25 2020-09-25 测光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23512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21554.1A CN112351215A (zh) 2020-09-25 2020-09-25 测光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21554.1A CN112351215A (zh) 2020-09-25 2020-09-25 测光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51215A true CN112351215A (zh) 2021-02-09

Family

ID=74360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21554.1A Pending CN112351215A (zh) 2020-09-25 2020-09-25 测光模式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51215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5233A (zh) * 2003-02-27 2004-09-01 佳能株式会社 闪光灯拍摄系统
CN105578062A (zh) * 2014-10-14 2016-05-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测光模式的选择方法与其图像获取装置
WO2017015959A1 (zh) * 2015-07-30 2017-02-02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移动设备拍摄的方法、控制装置及控制系统
CN108521860A (zh) * 2017-06-22 2018-09-1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拍摄设备的控制方法、拍摄设备及系统
CN111263059A (zh) * 2020-01-19 2020-06-09 上海海鸥数码照相机有限公司 一种可交换镜头旁轴相机的手动对焦拍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5233A (zh) * 2003-02-27 2004-09-01 佳能株式会社 闪光灯拍摄系统
CN105578062A (zh) * 2014-10-14 2016-05-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测光模式的选择方法与其图像获取装置
WO2017015959A1 (zh) * 2015-07-30 2017-02-02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移动设备拍摄的方法、控制装置及控制系统
CN108521860A (zh) * 2017-06-22 2018-09-1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拍摄设备的控制方法、拍摄设备及系统
CN111263059A (zh) * 2020-01-19 2020-06-09 上海海鸥数码照相机有限公司 一种可交换镜头旁轴相机的手动对焦拍摄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18628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102381713B1 (ko) 촬영 방법, 촬영 장치, 및 이동 단말
CN108322646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933899B (zh) 全景拍摄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86282B (zh) 拍摄方法、装置、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0034737A1 (zh) 成像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071272B (zh) 相机补光灯亮度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US8248485B2 (en) Imaging apparatus and imaging method
JP2021530911A (ja) 夜景撮影方法、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記憶媒体
CN109218627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454077B (zh) 拍摄方法、拍摄装置和终端
CN110213494B (zh) 拍摄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29274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150099302A (ko) 전자 장치와, 그의 제어 방법
CN108040204B (zh) 一种基于多摄像头的图像拍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040523B (zh) 伪影消除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JP2012529831A (ja) フラッシュを用いた写真撮影のためのカメラ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6791451B (zh) 一种智能终端的拍照方法
CN109923850B (zh) 一种图像捕捉装置及方法
KR20180019708A (ko) 촬영 방법 및 장치
EP3836532A1 (en)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20220053121A1 (en) A method, software product, camera device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artificial lighting and camera settings
CN110868547A (zh) 拍照控制方法、拍照控制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05185B (zh) 一种摄像机变倍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51197B (zh) 一种拍摄参数调整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