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46200A -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46200A
CN112346200A CN202011421500.4A CN202011421500A CN112346200A CN 112346200 A CN112346200 A CN 112346200A CN 202011421500 A CN202011421500 A CN 202011421500A CN 112346200 A CN112346200 A CN 1123462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carrier
optical element
frame
driv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42150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仁德
鲍和平
林聪�
彭坤
刘富泉
吕新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Hozel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Hoze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Hozel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Hoze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42150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462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462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462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包括框架、第一载体、第二载体以及驱动该第一载体的第一驱动机构和驱动该第二载体的第二驱动机构,该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设置于该框架内并用于安装至少两个光学元件,该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分别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该第一载体的第一侧部和该第二载体的第一侧部位于该框架的同一侧并与该框架可滑动连接,该第一载体的第二侧部与该第一驱动机构配合,以及该第二载体的第二侧部与该第二驱动机构配合,其中该第一驱动机构和该第二驱动机构沿该框架的高度方向依次布置。本发明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能够在取得更大变焦范围的同时,整体上降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体积。

Description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传动的镜头驱动装置的电机通常安装在手机摄像模组内并且通常采用磁石与线圈的电磁组合进行驱动,产生磁场干扰诸如手机内部的其他电子元器件。此外,还通常采用悬丝、簧片等辅助,本身存在金属疲劳,受到冲击后会产生金属变形等不可逆的形变问题。
此外,对于如何实现更大倍数的变焦范围和更好的成像效果,同时又不用额外增加驱动装置占用的空间,一直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学元件驱动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所述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包括框架、第一载体、第二载体以及驱动所述第一载体的第一驱动机构和驱动所述第二载体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设置于所述框架内并用于安装至少两个光学元件,
所述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分别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载体的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载体的第一侧部位于所述框架的同一侧并与所述框架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载体的第二侧部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配合,以及所述第二载体的第二侧部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配合,其中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沿所述框架的高度方向依次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压电驱动机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轴和所述第二驱动轴布置于沿所述框架的高度方向延伸的同一竖直面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压电驱动器和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轴沿所述框架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载体的第二侧部配合,所述第一压电驱动器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轴的后方以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轴沿轴向运动,以及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压电驱动器和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二驱动轴沿所述框架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二载体的第二侧部配合,所述第二压电驱动器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轴的后方以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轴沿轴向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包括驱动侧部,所述第一压电驱动器和所述第二压电驱动器设置于所述驱动侧部的相对两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轴和所述第二驱动轴分别布置在所述驱动侧部的上部和下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还包括与所述驱动侧部相对的导向侧部,所述光学元件驱动装置还包括侧面电路板,所述侧面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导向侧部的外侧,其中,所述侧面电路板设有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以检测所述第一载体和所述第二载体的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载体的第二侧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驱动轴配合的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二载体的第二侧部设有与所述第二驱动轴配合的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轴与所述第一驱动部以及所述第二驱动轴与所述第二驱动部摩擦配合,从而驱动所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部设有第一驱动轴配合部以与所述第一驱动轴接触配合,所述第二驱动部设有第二驱动轴配合部以与所述第二驱动轴接触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所述第一摩擦片固定于所述第一驱动部并将所述第一驱动轴限定在所述第一摩擦部和所述第一摩擦片之间,所述第二摩擦片固定于所述第二驱动部并将所述第二驱动轴限定在所述第二摩擦部和所述第二摩擦片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元件驱动装置还包括导向件,所述第一载体设有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二载体设有第二导向部,所述导向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可滑动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沿光轴方向延伸并具有前端和后端,所述前端设有固定镜头安装孔以安装固定镜头,以及所述后端设有向后凸出的腔室,所述光学元件驱动装置还包括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腔室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学元件驱动装置还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分别设置于所述框架的上方和下方并对所述至少两个光学元件进行封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为光栅传感器,所述第一载体的第一侧部设有第一光栅尺,所述第二载体的第一侧部设有第二光栅尺,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光栅尺和所述第二光栅尺配合以检测所述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的位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固定卡扣,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固定卡扣,所述第一固定卡扣与所述第二固定卡扣分别将所述第一压电驱动器和第一质量块以及第二压电驱动器和第二质量块固定于所述框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载体,所述载体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中部形成光学元件安装槽,所述光学元件安装槽的两端开放并在两侧形成导向侧部和驱动侧部,所述导向侧部与所述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导向件配合,所述驱动侧部设有驱动部以与所述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驱动机构配合,其中所述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驱动机构的为压电驱动机构,以及所述驱动部与所述压电驱动机构通过摩擦配合的方式驱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设置在所述驱动侧部的外壁上并向外凸出形成,所述驱动部设有驱动轴配合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轴,所述驱动轴配合部与所述驱动轴摩擦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为凸出块,所驱动轴配合部为设置于所述凸出块上的驱动凹槽内,所述驱动凹槽内设有摩擦部,所述摩擦部与所述驱动轴接触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侧部的外侧壁向外伸出导向凸出部,所述导向凸出部上形成导向槽,所述导向件安装于所述导向槽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部设置于所述导向侧部的上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设置于所述驱动侧部的上部,所述驱动凹槽的下方伸出延长部,所述延长部与所述驱动机构的摩擦片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于,所述驱动部设置于所述驱动侧部的下部,所述驱动凹槽的上方伸出延长部,所述延长部与所述驱动机构的摩擦片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侧部的下部还设有定位件安装槽以安装定位件,通过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传感器配合检测所述载体的位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体在所述光学元件安装槽的前部和后部还设有挡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体在所述光学元件安装槽的底部还设有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框架,其所述框架的内部形成用于安装至少两个光学元件的空间,环绕所述空间形成前端和后端以及相对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前端设有用于安装固定镜头的固定镜头安装孔,所述第二侧部设有第一驱动机构安装部和第二驱动机构安装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安装部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安装部分别布置于所述第二侧部的两端并沿所述框架的高度方向上下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间靠近前端的位置设有向外凸出的用于与所述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第一载体的第一驱动部配合的第一凹槽,所述空间靠近后端的位置设有向外凸出的与所述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第二载体的第二驱动部配合的第二凹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部的上部和下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安装部包括第一质量块安装部和第一压电元件安装槽,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质量块安装部和第二压电元件安装槽,所述第一质量块安装部和第一压电元件安装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前端的外侧壁,所述第二质量块安装部和第二压电元件安装槽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后端的外侧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质量块安装部和第一压电元件安装槽的前方还设有第一凸出块以与所述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第一驱动电路板配合,以及所述第二质量块安装部和第二压电元件安装槽的前方还设有第二凸出块以与所述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第二驱动电路板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出块的上方设有第一凸出部以与所述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第一固定卡扣配合,以及所述第二凸出块的上方设有第二凸出部抑郁所述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第二固定卡卡扣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的第一侧部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面向所述第一载体布置,所述第二开口面向所述第二载体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的内壁上靠近第二侧壁的位置设有第一导向件安装孔和第二导向件安装孔,以安装所述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导向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的后端设有向后凸出的腔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设置,以及所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凹槽相对设置。
本发明的通过将第一驱动轴和第二驱动轴在框架的高度方向上错开布置并布置在同一个竖直面上,使得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需要的空间大大减小,从而整体上降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体积,这对于目前手机等智能设备小型化、轻薄化要求越来越高的市场需求显得尤其重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镜头驱动机构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机构的框架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机构的另一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机构的第一驱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机构的第一载体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机构的第二载体的立体图。
图8-图9分别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机构的不同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
在下文的描述中,出于说明各种公开的实施例的目的阐述了某些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各种公开实施例的透彻理解。但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在无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个或多个细节的情况下来实践实施例。在其它情形下,与本申请相关联的熟知的装置、结构和技术可能并未详细地示出或描述从而避免不必要地混淆实施例的描述。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的提及表示结合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包括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的出现无需全都指相同实施例。另外,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何方式组合。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清楚展示本发明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外”、“内”、“向外”、“向内”、“上”、“下”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
本发明的镜头驱动机构被作为自动对焦式小型摄像头使用,自动对焦式小型摄像头被应用于诸如手机和智能电话等电子设备中。
图1示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机构的立体图,图2示出图1的镜头驱动机构的剖视图。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镜头驱动机构具有一个沿光轴方向延伸的框架10,在框架10内分别设置第一载体21和第二载体22,第一载体21用于承载第一光学元件41,第二载体22用于承载第二光学元件42,第一载体21和第二载体22分别由不同的光学元件驱动,例如,第一载体21由第一驱动机构31驱动,第二载体22由第二驱动机构32驱动。第一光学元件41也称为变焦光学元件,第二光学元件42也称为对焦官学元件,通过第一光学元件41和第二光学元件42的组合可以实现更大的光学变焦倍数和更高的成像质量。
其中,第一驱动机构31和第二驱动机构32布置于框架10沿长度方向的同一侧,并沿框架的高度方向依次布置,也就是说,第一驱动机构31布置于第二驱动机构32的上方。第一驱动机构31和第二驱动机构32在框架10的高度方向上叠加起来的高度部超过框架10的高度,因此,第一驱动机构31和第二驱动机构32在框架10的宽度方向仅仅占据一个驱动机构的位置,不用因为设置两个驱动机构而另外增加框架10沿宽度方向的空间,此外,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在框架10的高度方向上也没有超过框架10的高度,因此,在高度上也不需要另外增加空间,从而本发明在实现更大变焦倍数和更高质量的成像效果的同时,节约了空间。
具体地,第一载体21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部211和第二侧部212,第二载体22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部221和第二侧部222。第一载体21的第一侧部211和第二载体22的第一侧部221与框架10可滑动连接,也就是说,第一载体21和第二载体22可在框架10内滑动。第一载体21的第二侧部212与第一驱动机构31配合,第二载体22的第二侧部222与第二驱动机构32配合。通过第一驱动机构31驱动第一载体21并进而驱动第一光学元件41沿光轴方向运动,通过第二驱动机构32驱动第二载体22并进而驱动第二光学元件42沿光轴方向运动,从而实现镜头的变焦功能。
参照图2,本发明的第一驱动机构31包括第一驱动轴311,第二驱动机构32包括第二驱动轴321,第一驱动轴311和第二驱动轴321沿框架10的高度方向依次布置。定义平行于框架10的高度方向的平面为竖直面,垂直于框架10的高度方向的平面为水平面,则第一驱动轴311和第二驱动轴321位于同一个竖直面上。通过将第一驱动轴311和第二驱动轴321在框架10的高度方向上错开布置并布置在同一个竖直面上,使得第一驱动机构31和第二驱动机构32需要的空间大大减小,从而整体上降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体积,这对于目前手机等智能设备小型化、轻薄化要求越来越高的市场需求显得尤其重要。
从图2中可以清楚看出,布置第一驱动机构31和第二驱动机构32并不需要额外增加框架10的高度,只需要在框架10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出安装一个驱动机构的位置,即可以实现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的布置安装,节约了空间。
继续参照图2,本发明的第一驱动机构31还包括第一压电驱动器312和第一质量块313,第二驱动机构32包括第二压电驱动器322和第二质量块323。第一压电驱动器312设置于第一驱动轴311的端部并用于驱动第一驱动轴311沿轴向运动,第一质量块313紧邻第一压电驱动器312设置并对第一压电驱动器321进行一个方向的限位。第二压电驱动器322设置于第二驱动轴321的端部并用于驱动第二驱动轴321沿轴向运动,第二质量块323紧邻第二驱动器322设置并对第二压电驱动器322进行一个方向的限位。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质量块313和第二质量块323靠近框架10的两端设置,第一驱动轴311和第二驱动轴321部分重叠。
第一压电驱动器312和第二压电驱动器322由压电元件组成,例如,由压电陶瓷组成,其通过施加脉冲电压实现不断伸缩运动,从而推动第一驱动轴311和第二驱动轴321沿轴向运动。
图3是框架10的立体图。如图3所示,框架10整体上形成矩形框结构并具有沿光轴方向延伸的长度,框架10的内部形成安装第一载体21和第二载体22的空间S1,围绕空间S1形成前端11和后端12以及相对的第一侧部13和第二侧部14。其中,第二侧部14也称为驱动侧部,其用于安装第一驱动机构31和第二驱动机构32。前端11设有用于安装固定镜头43的固定镜头安装孔111,第一载体21和第二载体22可活动地安装于空间S1内,且第一载体21靠近前端设置,第二载体22靠近后端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框架10的后端12设有向后凸出的腔室121,腔室121例如用于安装图像传感器等。驱动侧部14设有第一驱动机构安装部141和第二驱动机构安装部142,第一驱动机构安装部141和第二驱动机构安装部142分别位于驱动侧部14的两端并沿框架10的高度方向布置于上方和下方。第一驱动机构安装部141包括第一质量块安装部1411和第一压电元件安装槽1412。空间S靠近前端的位置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一凹槽143,第一凹槽143与第一载体21的第一驱动部211配合,第一驱动部211能够在第一凹槽143内沿轴向运动,第一凹槽143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各设有一个第一驱动轴安装孔1431,第一驱动轴311的两端分别伸入所述第一驱动轴安装孔1431并在一端与第一压电驱动器312接触配合,并能够在第一驱动轴安装孔1431内滑动。第一质量块安装部141和第一压电元件安装槽142设置于第一凹槽143的前端的外侧壁。类似地,第二驱动机构安装部142包括第二质量块安装部1421和第二压电元件安装槽1422,空间S靠近后端的位置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二凹槽144,第二凹槽144与第二载体22的第二驱动部221配合,第二驱动部221能够在第二凹槽144内沿轴向运动,第二凹槽144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各设有一个第二驱动轴安装孔1441,第二驱动轴的两端穿过第二驱动轴安装孔1441并在一端与第二压电元件322接触配合,并能够在第二驱动轴安装孔1441内滑动。第二质量块安装部1421和第二压电元件安装槽1422设置于第二凹槽144的后端的外侧壁。
如图2所示,第一驱动机构31和第二驱动机构32安装好以后,第一驱动轴311与第二驱动轴321在框架10的中部存在部分重叠并分别位于上方和下方。
返回参照图1,第一驱动机构31还包括第一驱动电路板314,第一驱动电路板314与第一压电驱动器312电连接,从而为第一压电驱动器312供电。第二驱动机构32还包括第二驱动电路板324,第二驱动电路板324与第二压电驱动器322电连接,从而为第二压电驱动器322供电。
参照图3,第一质量块安装部1411和第一压电元件安装槽1412的前方还设有第一凸出块1413,第一凸出块1413的上方设有第一凸出部1414,第一驱动电路板314整体上呈L形并包括一体形成的第一部分3141和第二部分3142,第二部分3142中间形成第一电路板凹槽3143以卡入第一凸出块1413并与第一压电驱动器312接触,从而为第一压电驱动器312供电。类似地,第二质量块安装部1421和第二压电元件安装槽1422的前方还设有第二凸出块1423,第二凸出块1423的上方设有第二凸出部1424,第二驱动电路板324整体上呈L形并包括第一部分3241和第二部分3242,第二部分3242设有第二电路板凹槽3243以卡入第二凸出块1423并与第二压电驱动器322接触,从而为第二压电驱动器322供电。
参照图4,第一驱动机构31还包括第一驱动卡扣315,第一驱动卡扣315固定在第一凸出部1414上并对第一压电驱动器312、第一质量块313以及第一驱动电路板314进行保护和遮挡。类似地,第二驱动机构32还包括第二驱动卡扣325,第二驱动卡扣325固定在第二凸出部1424上并对第二压电驱动器322、第二质量块323以及第二驱动电路板324进行保护和遮挡。第一驱动卡扣315还设有两个第一卡扣凹槽3151,以帮助第一驱动电路板314散热。第二驱动卡扣325还设有两个第二卡扣凹槽3251,以帮助第二驱动电路板324散热。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驱动机构31的立体图。如图5所示,第一驱动机构31还包括第一摩擦片316,第一摩擦片316固定在第一载体21的第一驱动部211上,并与第一驱动轴311配合,从而通过第一驱动轴311的运动驱动第一摩擦片316运动,进而驱动第一载体21运动。具体地,第一驱动轴311为摩擦棒并与第一摩擦片316摩擦接触,第一压电驱动器312加上脉冲电压时,第一压电驱动器312不断振动,由于第一质量块313限制了第一压电驱动器312一个方向运动,第一压电驱动器312在振动过程中不断推动第一驱动轴311进行轴向运动,并通过第一驱动轴311不断推动第一载体21沿轴向运动。
参照图2,与第一驱动机构31类似,第二驱动机构32也包括第二摩擦片326,第二摩擦片326固定在第二载体22的第二驱动部221上,并与第二驱动轴321配合,从而通过第二驱动轴321的运动驱动第二摩擦片326运动,进而驱动第二载体22运动。具体地,第二驱动轴321为摩擦棒并与第二摩擦片326摩擦接触,第二压电驱动器322加上脉冲电压时,第二压电驱动器322不断振动,由于第二质量块323限制了第二压电驱动器322一个方向的运动,第二压电驱动器322在振动过程中不断推动第二驱动轴321进行轴向运动,并通过第二驱动轴321不断推动第二载体22沿轴向运动。
图6和图7分别是第一载体21和第二载体22的立体图。如图6所示,第一载体21整体上形成一个“U”形结构并包括第一主体211,第一主体211的中部形成第一光学元件安装槽212,第一主体211的两侧形成第一导向侧部213和第一驱动侧部214,第一驱动侧部214上形成第一驱动部215,第一驱动部215设置于第二驱动侧部214的外侧壁上,并从第二驱动侧部214的外侧壁向外凸出形成,第一驱动部215用于与框架10上的第一凹槽143配合并布置在第一凹槽143内,第一凹槽143沿光轴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一驱动部215沿光轴方向的长度,从而第一驱动部215能够在第一凹槽143内运动。第一驱动部215用于与第一驱动轴311配合。具体地,第一驱动部215设有第一驱动轴配合部216,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驱动部215为一个凸出块,第一驱动轴配合部216为设置于凸出块上的凹槽,在凹槽内设有第一摩擦部217,第一摩擦部217与第一摩擦片316配合对第一驱动轴311进行包围,从而增大与第一驱动轴311之间的摩擦力。第一导向侧部213的外侧壁设有第一导向部218,第一导向部218例如可以是第一导向槽,即在第一导向侧部213的外侧壁上向外伸出凸出部,在凸出部上形成开放的导向槽,从而与诸如导向柱等的导向件配合。
参照图8,第一导向部218设置于第一载体21的导向侧部213的外侧壁的上部,在第一导向部218的下方还设有定位件219,定位件219例如可以是光栅尺,通过与光栅传感器的配合检测第一载体21的位移。如图8所示,第一载体21的第一驱动部215设置于第一载体21的第一驱动侧部214的外侧壁的上部,并与第一导向部218位置大致相同的高度。
参照图7和图9描述第二载体22。与第一载体21类似,第二载体22整体上形成一个“U”形结构并包括第二主体221,第二主体221的中部形成第二光学元件安装槽222以安装第二光学元件42,第二主体221的两侧形成第二导向侧部223和第二驱动侧部224,第二驱动侧部224上形成第二驱动部225,第二驱动部225设置于第二驱动侧部224的外侧壁上,并从第二驱动侧部224的外侧壁向外凸出形成,第二驱动部225用于与框架10上的第二人凹槽144配合并布置在第二凹槽144内,第二凹槽144沿光轴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二驱动部225沿光轴方向的长度,从而第二驱动部225能够在第二凹槽144内运动。第二驱动部225用于与第二驱动轴321配合。具体地,第二驱动部225设有第二驱动轴配合部226,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二驱动部225为一个凸出块,第二驱动轴配合部226为设置于凸出块上的凹槽,在凹槽内设有第二摩擦部227,第二摩擦部227与第二摩擦片326配合对第二驱动轴321进行包围,增大第二驱动部与第二驱动轴321之间的摩擦力。第二导向侧部223的外侧壁设有第二导向部228,第二导向部228例如可以是第二导向槽,即在第二导向侧部223的外侧壁上向外伸出凸出部,在凸出部上形成开放的第二导向槽,从而与诸如导向柱等的导向件配合。
参照图9,第二导向部228设置于第二载体22的第二导向侧部223的外侧壁的上部,在第二导向部228的下方还设有第二定位件229,第二定位件229例如可以是光栅尺,通过与光栅传感器的配合检测第二载体22的位移。如图9所示,第二载体22的第二驱动部225设置于第二载体22的第二驱动侧部224的外侧壁的下部,并与定位件219的布置在大致相同的高度。
返回参照图3,框架10的第一侧部13设有第一开口131和第二开口132,第一开口131面向第一载体21布置,第二开口132面向第二载体22布置。镜头驱动装置100还包括侧面电路板50(参见图8-9),侧面电路板50设有第一传感器51和第二传感器52,第一传感器51和第二传感器52分别对应第一开口131和第二开口132布置,并通过第一开口131和第二开口132分别与第一载体21上的第一定位件219和第二载体22上的第二定位件229配合,从而检测第一载体21和第二载体22的位移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51和第二传感器52为光栅传感器,第一定位件219和第二定位件229为光栅尺。
继续参照图3,框架10的前端11和后端12的内壁上靠近第二侧壁13的位置设有第一导向件安装孔112和第二导向件安装孔122,镜头驱动装置100还包括导向件60,在一个实施例中,导向件60为导向柱,导向柱与第一载体21的第一导向部218和第二载体22的第二导向部228配合并在两端分别安装于第一导向件安装孔112和第二导向件安装孔122内,从而将第一载体21和第二载体22的第一侧部托起并悬挂于框架10的空间S内。而第一载体21和第二载体22的第二侧部分别由第一驱动轴311和第二驱动轴321托起悬挂于空间S内,从而整个将第一载体21和第二载体22托起悬挂于框架10内的空间S内,并分别由第一驱动器312和第二驱动器322驱动并沿光轴方向进行往复运动。
结合图2、图8和图9,本发明的第一载体21和第二载体22结构和形状基本相同,区别仅在于第一载体21的第一驱动部215设置于驱动侧部的外侧壁的上部,而第二载体22的第二驱动部225设置于驱动侧部的外侧壁的下部,第一驱动轴311布置于第二驱动轴321的正上方。第一摩擦片316与第一摩擦部217设置在第一驱动轴311的两侧并将第一驱动轴311围住,第一压电驱动器312驱动第一驱动轴311沿轴向运动的过程中对第一摩擦片316和第一摩擦部217施加摩擦力,从而驱动第一载体21沿轴向运动。第二摩擦片326与第二摩擦部227设置在第二驱动轴321的两侧并将第一驱动轴321围住,第二压电驱动器322驱动第二驱动轴311沿轴向运动的过程中对第二摩擦片326和第二摩擦部227施加摩擦力,从而驱动第二载体22沿轴向运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安装本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设备的尺寸等的限制,如果仅仅使用一个光学元件,则无法在保持高质量的成像效果的同时具有更高倍数的光学变焦功能,而通过第一光学元件和第二光学元件的叠加,可以实现更高倍数的光学变焦,同时保持高质量的成像效果。另外,通过本发明巧妙的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的位置布置,使得整个镜头驱动装置不会额外占据更多的空间,使得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同时具有小型化和高精度成像的有益技术效果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还具有广阔的商业使用场景,可以广泛运用于各种的诸如手机和智能电话等的电子设备中。
以上已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到,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包括框架、第一载体、第二载体以及驱动所述第一载体的第一驱动机构和驱动所述第二载体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设置于所述框架内并用于安装至少两个光学元件,
所述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分别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载体的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载体的第一侧部位于所述框架的同一侧并与所述框架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载体的第二侧部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配合,以及所述第二载体的第二侧部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配合,其中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沿所述框架的高度方向依次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和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压电驱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轴和所述第二驱动轴布置于沿所述框架的高度方向延伸的同一竖直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压电驱动器和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轴沿所述框架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载体的第二侧部配合,所述第一压电驱动器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轴的后方以驱动所述第一驱动轴沿轴向运动,以及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压电驱动器和第二驱动轴,所述第二驱动轴沿所述框架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二载体的第二侧部配合,所述第二压电驱动器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轴的后方以驱动所述第二驱动轴沿轴向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驱动侧部,所述第一压电驱动器和所述第二压电驱动器设置于所述驱动侧部的相对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轴和所述第二驱动轴分别布置在所述驱动侧部的上部和下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还包括与所述驱动侧部相对的导向侧部,所述光学元件驱动装置还包括侧面电路板,所述侧面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导向侧部的外侧,其中,所述侧面电路板设有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以检测所述第一载体和所述第二载体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体的第二侧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驱动轴配合的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二载体的第二侧部设有与所述第二驱动轴配合的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轴与所述第一驱动部以及所述第二驱动轴与所述第二驱动部摩擦配合,从而驱动所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设有第一驱动轴配合部以与所述第一驱动轴接触配合,所述第二驱动部设有第二驱动轴配合部以与所述第二驱动轴接触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所述第一摩擦片固定于所述第一驱动部并将所述第一驱动轴限定在所述第一摩擦部和所述第一摩擦片之间,所述第二摩擦片固定于所述第二驱动部并将所述第二驱动轴限定在所述第二摩擦部和所述第二摩擦片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驱动装置还包括导向件,所述第一载体设有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二载体设有第二导向部,所述导向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框架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可滑动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沿光轴方向延伸并具有前端和后端,所述前端设有固定镜头安装孔以安装固定镜头,以及所述后端设有向后凸出的腔室,所述光学元件驱动装置还包括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腔室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驱动装置还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分别设置于所述框架的上方和下方并对所述至少两个光学元件进行封装。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为光栅传感器,所述第一载体的第一侧部设有第一光栅尺,所述第二载体的第一侧部设有第二光栅尺,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光栅尺和所述第二光栅尺配合以检测所述第一载体和第二载体的位移。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固定卡扣,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固定卡扣,所述第一固定卡扣与所述第二固定卡扣分别将所述第一压电驱动器和第一质量块以及第二压电驱动器和第二质量块固定于所述框架。
CN202011421500.4A 2020-12-08 2020-12-08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Pending CN1123462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21500.4A CN112346200A (zh) 2020-12-08 2020-12-08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21500.4A CN112346200A (zh) 2020-12-08 2020-12-08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46200A true CN112346200A (zh) 2021-02-09

Family

ID=74428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21500.4A Pending CN112346200A (zh) 2020-12-08 2020-12-08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4620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11642A (zh) * 2021-05-31 2021-08-27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11642A (zh) * 2021-05-31 2021-08-27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76235A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apparatus
KR100899063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촬상 장치
CN113411484A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495339A (zh) 镜头驱动装置
CN213715579U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框架
CN112346200A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CN214097934U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的载体
CN114460709A (zh) 用于摄像模组的驱动装置和摄像模组
CN214097935U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CN215340502U (zh) 镜头驱动装置
US10809484B2 (en) Lens module
CN114137685A (zh) 镜头驱动装置
CN214311230U (zh) 一种驱动模块、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7769913U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CN113960740A (zh) 镜头驱动机构
CN217115899U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CN208158722U (zh) 光学系统
KR102541015B1 (ko) 렌즈구동장치 및 카메라장치
CN113556458A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CN216485738U (zh) 镜头驱动机构
CN216118172U (zh) 镜头驱动机构的载体
KR20100071565A (ko) 카메라모듈
CN217689580U (zh) 镜头驱动装置
CN216414197U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CN113629969A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