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45975B - 导线的识别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导线的识别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45975B
CN112345975B CN201910659032.5A CN201910659032A CN112345975B CN 112345975 B CN112345975 B CN 112345975B CN 201910659032 A CN201910659032 A CN 201910659032A CN 112345975 B CN112345975 B CN 1123459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terminal
identification
analog
connecting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5903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45975A (zh
Inventor
蒋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reation Unlimit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reation Unlimit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reation Unlimit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reation Unlimit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5903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459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45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459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459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459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导线的识别系统和方法,其中,该导线的识别系统包括:多条导线,任一导线内包括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的一端分别形成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另一端相互连接形成有一标识回路,所述标识回路内设有预设型号的被动元器件;以及电器元件,内置有识别电路,所述识别电路具有供所述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分别连接的第三接线端和第四接线端,且所述识别电路内具有模数转换器;其中,基于所述第一接线端与第三接线端相连、第二接线端与第四接线端相连,所述模数转换器用以获取所述被动元器件的参数值,以识别所连导线的类型。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实现对不同导线的识别,以及对实验操作顺序的获取。

Description

导线的识别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器件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线的识别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接触各式各样的实验课程,动手操作各式各样的实验器具;可以理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类型的导线(不同导线所需对应连接的电器元件可能不同),但是从外观上,难以对各种导线进行区分,如此导致学生往往无法分辨不同导线,继而导致将错误的导线接到电器元件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导线的识别系统,旨在实验过程中实现对不同导线的识别。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导线的识别系统,包括:
多条导线,任一导线内包括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的一端分别形成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另一端相互连接形成有一标识回路,所述标识回路内设有预设型号的被动元器件;以及
电器元件,内置有识别电路,所述识别电路具有供所述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分别连接的第三接线端和第四接线端,且所述识别电路内具有模数转换器;其中,
基于所述第一接线端与第三接线端相连、第二接线端与第四接线端相连,所述模数转换器用以获取所述被动元器件的参数值,以识别所连导线的类型。
可选地,所述被动元器件为电阻,所述模数转换器用以获取所述电阻的电阻值,以识别所连导线的类型。
可选地,所述被动元器件为电容,所述模数转换器用以获取所述电容的电容量,以识别所连导线的类型。
可选地,所述被动元器件为电感,所述模数转换器用以获取所述电感的电感值,以识别所连导线的类型。
可选地,任一导线内的一端具有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另一端具有第五连接线和第六连接线,所述第五连接线和第六连接线的一端各自形成一接线端,而另一端相互连接形成另一标识回路。
可选地,任一所述导线还包括一电连接线,所述电连接线具有电连接端,所述电器元件具有供所述电连接端相连的接电端,所述电器元件具有供所述导线相连的端子座,所述端子座内设有所述识别电路以及所述接电端。
可选地,所述电器元件设有多个,所述导线的识别系统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以依次接收各所述电器元件的模数转换器发送的识别结果,以判断各导线的连接顺序。
可选地,所述端子座呈插孔结构设置,所述导线的接线端呈适配所述插孔结构的柱状。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导线的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于电器元件处内置有识别电路,所述识别电路内具有数模转换器,于各所述导线的连接端内置标识回路,所述标识回路内设有预设型号的被动元器件;
步骤S2、将任一所述导线与所述电器元件相接,所述模数转换器获取所述被动元器件的参数值,以识别所连导线的类型。
可选地,所述被动元器件为电阻、电容或电感。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于导线的接线端设置标识回路,该标识回路内具有预设型号的被动元器件,并于需要连接的电器元件内设置识别电路,该识别电路内设有用以获取被动元器件的参数值的模数转换器,以实现对不同导线的识别。特别地,相较于传统导线的接线端,仅需将导线内的两条连接线互连即可形成该标识回路,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对导线的结构改动,从而降低改良成本。基于以上方案,本发明还通过处理器依次接收各所述电器元件的模数转换器发送的识别结果,以判断各导线的连接顺序,从而获取到整个实验的连接顺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导线的识别系统一实施例中电器元件和导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器元件和导线中的部分电路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导线的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导线的识别系统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导线 1 第一连接线
11 第一接线端 2 第二连接线
21 第二接线端 3 被动元器件
4 第五连接线 5 第六连接线
6 电连接线 61 电连接端
200 电器元件 7 端子座
71 第三接线端 72 第四接线端
73 模数转换器 74 接电端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导线的识别系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该导线的识别系统包括:
多条导线100,任一导线100内包括第一连接线1和第二连接线2,第一连接线1和第二连接线2的一端分别形成第一接线端11和第二接线端21,另一端相互连接形成有一标识回路,标识回路内设有预设型号的被动元器件3;以及
电器元件200,内置有识别电路,识别电路具有供第一接线端11和第二接线端21分别连接的第三接线端71和第四接线端72,且识别电路内具有模数转换器73;其中,
基于第一接线端11与第三接线端71相连、第二接线端21与第四接线端72相连,模数转换器用以获取被动元器件3的参数值,以识别所连导线100的类型。
可以理解,被动元器件3不限于电阻、电容、电感等,只要模数转换器73能对其参数进行有效的获取,以识别对应的导线100。预存有各类型导线100与不同型号被动元器件3的对照表,则在模数转换器获取到当前所连导线100内被动元器件3的参数值后,即可判断当前所连导线100的类型。不失一般性,为了尽量简化识别电路的结构,本实施例中,该识别电路为单片机电路。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任一导线100的一端由三条连接线组成,即除了第一连接线1和第二连接线2,任一导线100还包括一电连接线6,电连接线6具有电连接端61,电器元件200具有供电连接端61相连的接电端74;以实现导线100的传电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导线100的一端还可具有多于三条连接线。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于导线100的接线端设置标识回路,该标识回路内具有预设型号的被动元器件3,并于需要连接的电器元件200内设置识别电路,该识别电路内设有用以获取被动元器件3的参数值的模数转换器73,以实现对不同导线100的识别。特别地,相较于传统导线100的接线端,仅需将导线100内的两条连接线互连即可形成该标识回路,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对导线100的结构改动,从而降低改良成本。
本实施例中,被动元器件3为电阻,模数转换器用以获取电阻的电阻值,以识别所连导线100的类型;可以理解,电阻是现有技术中广泛使用的被动元器件3,具有价格便宜、容易获得等优点。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另一实施例中,被动元器件3为电容,模数转换器用以获取电容的电容量,以识别所连导线100的类型。再一实施例中,被动元器件3为电感,模数转换器用以获取电感的电感值,以识别所连导线100的类型。
可选地,任一导线100内的一端具有第一连接线1和第二连接线2、另一端具有第五连接线4和第六连接线5,第五连接线4和第六连接线5的一端各自形成一接线端,而另一端相互连接形成另一标识回路。可以理解,如此设置,用户不仅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导线100进行区分,即使是对于同一导线100的两端也可进行有效的识别,更好的保证实验中接线顺序的正确性。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为了降低系统的成本,也可仅在导线100的一端设置该标识回路。
可选地,电器元件200设有多个,导线的识别系统还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以依次接收各电器元件200的模数转换器发送的识别结果,以判断各导线的连接顺序。可以理解,如此设置,能够有效获取到整个实验的操作顺序,从而方便老师对学生操作顺序是否正确进行判断。
可选地,电器元件200具有供导线100相连的端子座7,端子座7内设有识别电路以及接电端74。可以理解,如此设置,将电连接和识别的两个过程结合在一个结构上实现,有效简化了用户的操作过程以及系统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端子座7内形成有该接电端74,但是单品机电路与端子座7相互独立设置。
可选地,端子座7呈插孔结构设置,导线100的接线端呈适配插孔结构的柱状。可以理解,如此设置,能够有效提高导线100与端子座7连接与拆除的便捷性,方便用户操作,提升用户体验。需要说明的是,本设计不限于此,于其他实施例中,导线100的接线端与端子座7还可通过其他方式连接。
参照图4,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导线的识别方法,该导线的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于电器元件200处内置有识别电路,识别电路内具有数模转换器,于各导线100的连接端内置标识回路,标识回路内设有预设型号的被动元器件3;
步骤S2、将任一导线100与电器元件200相接,模数转换器获取被动元器件3的参数值,以识别所连导线100的类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导线的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条导线,任一导线内包括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的一端分别形成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另一端相互连接形成有一标识回路,所述标识回路内设有预设型号的被动元器件;以及
电器元件,内置有识别电路,所述识别电路具有供所述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分别连接的第三接线端和第四接线端,且所述识别电路内具有模数转换器;其中,
基于所述第一接线端与第三接线端相连、第二接线端与第四接线端相连,所述模数转换器用以获取所述被动元器件的参数值,以识别所连导线的类型;
任一导线内的一端具有所述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另一端具有第五连接线和第六连接线,所述第五连接线和第六连接线的一端各自形成一接线端,而另一端相互连接形成另一标识回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的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元器件为电阻,所述模数转换器用以获取所述电阻的电阻值,以识别所连导线的类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的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元器件为电容,所述模数转换器用以获取所述电容的电容量,以识别所连导线的类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的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元器件为电感,所述模数转换器用以获取所述电感的电感值,以识别所连导线的类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的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元件设有多个,所述导线的识别系统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以依次接收各所述电器元件的模数转换器发送的识别结果,以判断各导线的连接顺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的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导线还包括一电连接线,所述电连接线具有电连接端,所述电器元件具有供所述电连接端相连的接电端;所述电器元件具有供所述导线相连的端子座,所述端子座内设有所述识别电路以及所述接电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线的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座呈插孔结构设置,所述导线的接线端呈适配所述插孔结构的柱状。
8.一种导线的识别方法,基于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线的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的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于电器元件处内置有识别电路,所述识别电路内具有模数转换器,于各所述导线的连接端内置标识回路,所述标识回路内设有预设型号的被动元器件;
步骤S2、将任一所述导线与所述电器元件相接,所述模数转换器获取所述被动元器件的参数值,以识别所连导线的类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线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元器件为电阻、电容或电感。
CN201910659032.5A 2019-07-22 2019-07-22 导线的识别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123459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59032.5A CN112345975B (zh) 2019-07-22 2019-07-22 导线的识别系统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59032.5A CN112345975B (zh) 2019-07-22 2019-07-22 导线的识别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45975A CN112345975A (zh) 2021-02-09
CN112345975B true CN112345975B (zh) 2022-08-26

Family

ID=74366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59032.5A Active CN112345975B (zh) 2019-07-22 2019-07-22 导线的识别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4597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5658A (zh) * 2016-06-30 2016-10-12 西安蓝钻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识别接线准确的接线端子
CN112563167A (zh) * 2016-12-08 2021-03-26 日月光封装测试(上海)有限公司 导线框架单元的识别方法、导线框架条及封装体
JP6596753B2 (ja) * 2016-12-28 2019-10-30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接続相認識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6847026B (zh) * 2017-04-21 2018-10-19 郑高睿 电学实验装置和系统
CN107357196B (zh) * 2017-06-15 2023-11-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导线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07632949B (zh) * 2017-09-30 2019-10-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线识别电路、方法和终端
CN207199894U (zh) * 2017-10-16 2018-04-06 王雨露 新型的电气设备二次线
CN208239505U (zh) * 2018-06-12 2018-12-14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电能表及电力系统
CN208368902U (zh) * 2018-07-26 2019-01-11 厦门美图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线及数据线识别系统
CN209045915U (zh) * 2018-10-08 2019-06-2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接线板组件、接线板及连接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便携式接触网导线几何参数检测系统;彭朝勇;《万方》;20110818;第1-40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45975A (zh) 2021-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47267A (zh) 连接器
CN112345975B (zh) 导线的识别系统和方法
JPH0520274U (ja) 電気接続用端子装置
US9933460B2 (en) Terminal block having integrated current transformers
US20140292353A1 (en) Line impedance stabilization network
CN205830156U (zh) 柔性线路板、连接器及电池信号采样装置
CN113933558A (zh) 一种可自动识别电流互感器规格并设置变比的仪表
JP2016114561A (ja) 電圧入力抵抗部の周波数特性補正構造
CN107785727B (zh) 一种防电火花接插件插座及防电火花接插件
CN211063597U (zh) 一种基于ad采样的按键扫描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07302841U (zh) 立式变压器及立式变压器的线架
CN216013474U (zh) 一种具有自动识别电流互感器功能的仪表
CN209029178U (zh) 一种阻值可调节电阻
CN208314081U (zh) 一种10kV开关柜二次核相仪
CN205508595U (zh) 可产生滤波功能的电子装置
CN207282838U (zh) 网络连接器
CN204045757U (zh) 接线端钮与分流器/连接片一体化连接结构
CN209513839U (zh) 一种具有阻止功能的高频变压器综合测试工装治具
CN207834751U (zh) 一种带sim卡的usb连接器
CN217444832U (zh) 一种台区智能融合终端预装式安装组件
CN217477113U (zh) 一种具有计量功能的充电桩
CN209544639U (zh) 一种具有桥接功能的弹片式接线端子
CN214410461U (zh) 一种元器件插拔式电子电路分析教具
CN211352344U (zh) 一种机顶盒前控板测试工装
CN207819591U (zh) 定子组件及包含该定子组件的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