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44540B - 空气调节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44540B
CN112344540B CN202011136610.6A CN202011136610A CN112344540B CN 112344540 B CN112344540 B CN 112344540B CN 202011136610 A CN202011136610 A CN 202011136610A CN 112344540 B CN112344540 B CN 1123445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et
control factor
air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value
in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3661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44540A (zh
Inventor
柯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CL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3661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4454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445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445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445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445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4Activity of occupa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调节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空气调节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室内系统中的目标控制因子,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因子获取所述室内系统的预设空气温度值,并获取所述室内系统所在区域的实际空气温度值;计算所述实际空气温度值和所述预设空气温度值的环境差值;将所述环境差值与预设差值进行比较,并对所述预设空气温度值进行动态调整,直至所述环境差值等于预设差值,并输出动态调整后的预设空气温度值。本发明可以基于室内设备自动调节室内空气。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调节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室内空气的好坏严重影响到处于室内用户的身体健康,如室内空气的空气湿度对室内用户的身体健康就有很大影响,如果室内湿度太低,容易干燥引发用户的支气管炎症等病状态,如果室内湿度太高,容易引起用户的冠心病等病状,因此需要合理的调节室内空气,而目前都是用户手动调节相应设备(如加湿器,空气净化装置等),以调整室内空气,如调整室内湿度,但是室内湿度会随着人员的流动,智能设备的增加和减少不断变化的,而目前无法做到智能地调节室内湿度,需要人为手动调节,及其繁琐。因此,如何基于室内设备自动调节室内空气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解决如何基于室内设备自动调节室内空气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控制方法,所述空气调节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室内系统中的目标控制因子,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因子获取所述室内系统的预设空气温度值,并获取所述室内系统所在区域的实际空气温度值;
计算所述实际空气温度值和所述预设空气温度值的环境差值;
将所述环境差值与预设差值进行比较,并对所述预设空气温度值进行动态调整,直至所述环境差值等于预设差值,并输出动态调整后的预设空气温度值。
可选地,所述动态调整包括增加调整,
所述对所述预设空气温度值进行动态调整,直至所述环境差值等于预设差值,并输出动态调整后的预设空气温度值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环境差值大于预设差值,则对所述预设空气温度值进行增加调整,直至所述环境差值等于预设差值,并输出增加调整后的预设空气温度值。
可选地,计算所述实际空气温度值和所述预设空气温度值的环境差值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室内系统所在室内的室内图像,计算所述室内图像中白色像素和所述室内图像中所有像素的比例,并基于所述环境差值和所述比例对所述室内系统所在室内的窗户模式进行调整。
可选地,基于所述环境差值和所述比例对所述室内系统所在室内的窗户模式进行调整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比例大于预设比例,则确定所述室内系统所在室内的窗户模式为预开窗模式,并在所述环境差值大于预设差值时,将所述预开窗模式调整为开窗模式;或,
若所述比例小于或等于预设比例,则确定所述室内系统所在室内的窗户模式为预关窗模式,并在所述环境差值小于预设差值时,将所述预关窗模式调整为关窗模式。
可选地,获取室内系统中的目标控制因子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室内系统中的初始控制因子,若所述室内系统中的设备数量已转换为调整设备数量,则基于所述初始控制因子确定所述调整设备数量对应的调整控制因子,并根据所述调整控制因子确定所述室内系统中的目标控制因子。
可选地,根据所述调整控制因子确定所述室内系统中的目标控制因子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室内系统侦测预设时间内的用户心跳数,若所述用户心跳数大于预设心跳值,则确定所述用户心跳数对应的设备数量,并计算所述设备数量和预设倍数的乘积,将所述乘积作为所述室内系统中的新增控制因子;
计算所述新增控制因子和所述调整控制因子的和值,将所述和值作为所述室内系统中的目标控制因子。
可选地,若所述设备数量已转换为调整设备数量,则基于所述初始控制因子确定所述调整设备数量对应的调整控制因子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室内系统中的设备数量增加至调整设备数量,则根据所述调整设备数量将所述初始控制因子增加至调整控制因子;或,
若所述室内系统中的设备数量减少至调整设备数量,则根据所述调整设备数量将所述初始控制因子减少至调整控制因子。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气调节控制装置,所述空气调节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室内系统中的目标控制因子,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因子获取所述室内系统的预设空气温度值,并获取所述室内系统所在区域的实际空气温度值;
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实际空气温度值和所述预设空气温度值的环境差值,并检测所述环境差值是否大于预设差值;
调整单元,用于将所述环境差值与预设差值进行比较,并对所述预设空气温度值进行动态调整,直至所述环境差值等于预设差值,并输出动态调整后的预设空气温度值。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气调节控制设备;
所述空气调节控制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空气调节控制程序,所述空气调节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空气调节控制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计算机存储介质;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空气调节控制程序,所述空气调节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空气调节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空气调节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根据室内系统中的目标控制因子获取室内系统的预设空气温度值,并获取室内系统所在区域的实际空气温度值,并将实际空气温度值和预设空气温度值的环境差值和预设差值进行比较,对预设空气温度值进行动态调整,直至环境差值等于预设差值,从而实现了根据室内系统智能调节室内空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手动调节才能实现对室内空气调节控制的现象发生,实现了基于室内设备自动调节室内空气,提高了调节室内空气的智能性,并且会主动输出动态调整后的预设空气温度值,让用户可以直观地知道当前的空气温度值,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空气调节控制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空气调节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空气调节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空气调节控制方法步骤S30之后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空气调节控制方法步骤S50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空气调节控制方法步骤S10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空气调节控制方法步骤S11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空气调节控制方法步骤S11的又一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空气调节控制装置的装置模块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空气调节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空气调节控制设备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空气调节控制设备包括如手机等视频终端设备。
如图1所示,该空气调节控制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网络接口1004,用户接口1003,存储器1005,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可选地,空气调节控制设备还可以包括摄像头、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传感器、音频电路、WiFi模块等等。其中,传感器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屏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终端设备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屏和/或背光。当然,空气调节控制设备还可配置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空气调节控制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空气调节控制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空气调节控制程序。
在图1所示的空气调节控制设备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连接后台服务器,与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连接客户端(用户端),与客户端进行数据通信;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空气调节控制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室内系统中的目标控制因子,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因子获取所述室内系统的预设空气温度值,并获取所述室内系统所在区域的实际空气温度值;
计算所述实际空气温度值和所述预设空气温度值的环境差值,并检测所述环境差值是否大于预设差值;
将所述环境差值与预设差值进行比较,并对所述预设空气温度值进行动态调整,直至所述环境差值等于预设差值,并输出动态调整后的预设空气温度值。
参照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调节控制方法,在空气调节控制方法一实施例中,空气调节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获取室内系统中的目标控制因子,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因子获取所述室内系统的预设空气温度值,并获取所述室内系统所在区域的实际空气温度值;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如图10所示,通过室内系统中的动态环境湿度抽样模块,以便室内系统可以根据移动人群(即用户),摄像头门窗的开关抽样环境湿度控制参数,并通过CPU处理模块进行相应处理,再通过灵动环境设备动态控制模块根据开关抽样环境湿度控制参数对室内系统中进行空气调节的设备进行调整,如智能加湿器、智能空气净化器等,并通过呈现多终端最佳空气湿度模块进行动态显示。也就是在本实施例中,需要先获取室内系统中的目标控制因子,而目标控制因子可以根据连接至室内系统中的设备确定,可以目标加湿控制因子,也可以是目标净化控制因子。在室内系统中创建移动人群体征模式和无线设备接入模式两种,并根据这两种模式俩确定目标净化控制因子,并且无线设备接入模式又包括增加人员模式和减少人员模式这两种,在增加人员模式中,若每隔一定时间内增加一个无线设备(如无线手环、无线手机等)至室内系统中,室内系统就增加一个控制因子,并累计保存到存储器中。在减少人员模式中,若每隔一定时间内减少一个无线设备(如无线手环、无线手机等)至室内系统中,室内系统就减少一个控制因子,并累计保存到存储器中。
当存储器中的控制因子的数值大于1时,可以根据移动人群体征模式来确定目标净化控制因子,即室内系统可以先开启无线心跳提测模式,并在侦测到有用户的心跳在预设时间内大于平均心率时,可以增加10个控制因子,保存到存储器中,并且室内系统可以每隔一定的时间段(如30分钟)就获取存储器中的控制因子和存储器中的控制因子,并进行相加,得到其和值,保存到存储器中,而存储器中的控制因子则可以作为目标控制因子。
当获取到目标控制因子后,可以检测目标控制因子是否大于1,若大于1,则确定室内系统所在室内环境中存在用户通过无线设备接入室内系统。此时室内系统可以创建无线网络来搜寻最佳空气调整设备,若最佳空气调整设备是加湿器,则可以获取加湿器的当前加湿温度,也就是室内系统的预设空气温度值,将其保存到存储器中,并且室内系统还会根据自身的检测装置直接获取室内系统所在区域的实际空气温度值,将其保存到存储器中。若最佳空气调整设备是净化器,则可以获取净化器的当前净化温度,也就是室内系统的预设空气温度值,将其保存到存储器中,并且室内系统还会根据自身的检测装置直接获取室内系统所在区域的实际空气温度值,将其保存到存储器中。其中,预设空气温度值可以是室内系统中用户设置在空气调节设备上的空气温度值。实际空气温度值可以是室内空气系统所在室内实际的空气温度值。
步骤S20,计算所述实际空气温度值和所述预设空气温度值之间的环境差值;
当获取到实际空气温度值和预设空气温度值后,可以将存储器中的实际空气温度值减去存储器中的预设空气温度值,得到差值,即环境差值,并将此环境差值保存至存储器中。然后再对存储器中的环境差值进行判断,确定此环境差值是否大于预设差值(可以是用户提前设置的任意值,如1),当经过判断发现环境差值小于预设差值时,室内系统会根据目标控制因子减少加湿器加湿功率和电量,或是根据目标控制因子减少净化器加湿功率和电量,以减少预设空气温度值,直至环境差值和预设差值相等,并将此时的预设空气温度值作为最佳空气温度值进行保存并输出,如通过电视屏幕进行显示等。
而且室内系统会创建摄像头监测室内系统所在室内的门窗和窗帘关闭比例模式,即确定是预开窗模式还是预关窗模式。室内系统会通过摄像头获取室内图像,并确定该室内图像的白色像素,检测白色像素在室内图像所有像素的比例,如当白色像素在室内图像所有像素的比例大于预设比例(如所有像素的一半)时,则可以确定为预开窗模式,并根据室内图像所在位置开启红外探测模式,通过红外探测的反馈值来确定室内是否为开窗模式,即若检测到红外探测的反馈值为0(无反射全穿透),则可以确定是开窗模式。并且若白色像素在室内图像所有像素的比例小于或等于预设比例时,则可以确定为预关窗模式,并根据室内图像所在位置开启红外探测模式,通过红外探测的反馈值来确定室内是否为关窗模式,即若检测到红外探测的反馈值为100(全反射无穿透),则可以确定是关窗模式。因此当环境差值小于预设差值时,为了提高减少预设空气温度值的效率,可以将室内系统所在环境设置为关窗模式。而当环境差值大于预设差值时,可以将室内系统所在环境设置为开窗模式。
步骤S30,将所述环境差值与预设差值进行比较,并对所述预设空气温度值进行动态调整,直至所述环境差值等于预设差值,并输出动态调整后的预设空气温度值。
当获取到实际空气温度值和预设空气温度值的环境差值后,需要将环境差值和预设差值进行比较,并在环境差值和预设差值不相等时,需要对预设空气温度值进行动态调整,以便环境差值等于预设差值,并会输出动态调整后的预设空气温度值。也就是当经过判断发现环境差值大于预设差值时,可以根据目标控制因子对预设空气温度值进行增加调整,即室内系统会根据目标控制因子增加加湿器加湿功率和电量,或是根据目标控制因子增加净化器加湿功率和电量,以增加预设空气温度值,直至环境差值和预设差值相等,并将此时的预设空气温度值作为最佳空气温度值进行保存并输出,如通过电视屏幕进行显示等。或者是,当经过判断发现环境差值小于预设差值时,室内系统会根据目标控制因子减少加湿器加湿功率和电量,或是根据目标控制因子减少净化器加湿功率和电量,以减少预设空气温度值,直至环境差值和预设差值相等,并将此时的预设空气温度值作为最佳空气温度值进行保存并输出,如通过电视屏幕进行显示等。也就是输出减小调整后的预设空气温度值。其中,预设差值可以是用户提前设置的任意差值。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根据室内系统中的目标控制因子获取室内系统的预设空气温度值,并获取室内系统所在区域的实际空气温度值,并将实际空气温度值和预设空气温度值的环境差值和预设差值进行比较,对预设空气温度值进行动态调整,直至环境差值等于预设差值,从而实现了根据室内系统智能调节室内空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手动调节才能实现对室内空气调节控制的现象发生,实现了基于室内设备自动调节室内空气,提高了调节室内空气的智能性,并且会主动输出动态调整后的预设空气温度值,让用户可以直观地知道当前的空气温度值,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进一步地,参照图3,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本发明空气调节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步骤S30,对所述预设空气温度值进行动态调整,直至所述环境差值等于预设差值,并输出动态调整后的预设空气温度值的步骤的细化,包括:
步骤S31,若所述环境差值大于预设差值,则对所述预设空气温度值进行增加调整,直至所述环境差值等于预设差值,并输出增加调整后的预设空气温度值。
在本实施例中,动态调整包括增加调整。当将环境差值与预设差值进行比较,且环境差值大于预设差值时,可以根据目标控制因子对预设空气温度值进行增加调整,即室内系统会根据目标控制因子增加加湿器加湿功率和电量,或是根据目标控制因子增加净化器加湿功率和电量,以增加预设空气温度值,直至环境差值和预设差值相等,并将此时的预设空气温度值作为最佳空气温度值进行保存并输出,如通过电视屏幕进行显示等。
而且,为了更好地体现空气调节效果,动态调整还可以包括减小调整。当经过判断发现环境差值小于预设差值时,室内系统会根据目标控制因子减少加湿器加湿功率和电量,或是根据目标控制因子减少净化器加湿功率和电量,以减少预设空气温度值,直至环境差值和预设差值相等,并将此时的预设空气温度值作为最佳空气温度值进行保存并输出,如通过电视屏幕进行显示等。也就是输出减小调整后的预设空气温度值。其中,预设差值可以是用户提前设置的任意差值。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环境差值大于预设差值时,对预设空气温度值进行增加调整,以便环境差值等于预设差值,并输出增加调整后的预设空气温度值,从而保障了空气调节的调节效果,提高了空气调节的智能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4,计算所述实际空气温度值和所述预设空气温度值的环境差值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步骤S50,获取所述室内系统所在室内的室内图像,计算所述室内图像中白色像素和所述室内图像中所有像素的比例,并基于所述环境差值和所述比例对所述室内系统所在室内的窗户模式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室内系统会创建摄像头监测室内系统所在室内的门窗和窗帘关闭比例模式,即确定是预开窗模式还是预关窗模式。因此可以让室内系统通过摄像头来获取室内系统所在室内的室内图像,并确定该室内图像的白色像素,检测白色像素在室内图像所有像素的比例,确定该比例是否大于预设比例,以便根据不同的检测结果确定室内系统所在室内的窗户模式,再根据环境差值对窗户模式进行调整。其中,预设比例可以是用户提前设置的任意值,如所有像素的一半,即0.5。窗户模式可以是室内窗户的状态模式,如预开窗模式,开窗模式,预关关窗模式,关窗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室内系统所在室内的室内图像,并计算室内图像中白色像素和所有像素的比例,根据比例和环境差值对室内系统所在室内的窗户模式进行调整,从而提高了对室内空气调节的效率。
具体地,参照图5,基于所述环境差值和所述比例对所述室内系统所在室内的窗户模式进行调整的步骤,包括:
步骤S51,若所述比例大于预设比例,则确定所述室内系统所在室内的窗户模式为预开窗模式,并在所述环境差值大于预设差值时,将所述预开窗模式调整为开窗模式;或,
当经过判断发现室内图像中白色像素和室内图像中所有像素的比例大于预设比例,则可以确定室内系统所在室内的窗户模式为预开窗模式,此时可以根据室内图像所在位置开启红外探测模式,通过红外探测的反馈值来确定室内是否为开窗模式,即若检测到红外探测的反馈值为0(无反射全穿透),则可以确定是开窗模式。因此当环境差值大于预设差值时,为了提高减少预设空气温度值操作的效率,可以主动设置室内系统所在室内为预开窗模式,并根据预开窗模式开启室内系统所在室内的窗户窗帘等,以将预开窗模式调整为开窗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当室内系统所在室内的室内图像中白色像素和所有像素的比例大于预设比例时,可以确定室内系统所在室内为预开窗模式,并在环境差值大于预设差值时,将预开窗模式调整为开窗模式,从而提高了对室内空气调节的效率。
步骤S52,若所述比例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比例,则确定所述室内系统所在室内为预关窗模式,并在所述环境差值小于预设差值时,将所述预关窗模式调整为关窗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当经过判断发现室内图像中白色像素和室内图像中所有像素的比例小于或等于预设比例,则可以确定室内系统所在室内为预关窗模式。此时可以根据室内图像所在位置开启红外探测模式,通过红外探测的反馈值来确定室内的窗户模式是否为关窗模式,即若检测到红外探测的反馈值为100(全反射无穿透),则可以确定是关窗模式。因此当环境差值小于预设差值时,为了提高增加预设空气温度值的效率,可以主动设置室内系统所在室内为预关窗模式,并根据预关窗模式关闭室内系统所在室内的窗户窗帘等,以将预关窗模式调整为关窗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当室内系统所在室内的室内图像中白色像素和所有像素的比例小于或等于预设比例时,可以确定室内系统所在室内为预关窗模式,并在环境差值小于预设差值时,将预关窗模式调整为关窗模式,从而提高了对室内空气调节的效率。
进一步地,参照图6,获取室内系统中的目标控制因子的步骤,包括:
步骤S11,获取所述室内系统中的初始控制因子,若所述室内系统中的设备数量已转换为调整设备数量,则基于所述初始控制因子确定所述调整设备数量对应的调整控制因子,并根据所述调整控制因子确定所述室内系统中的目标控制因子。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一个控制因子对应一个无线设备,在进行空气调整控制时,需要先获取室内系统中的初始控制因子,确定室内系统所在室内是否存在有用户,即判断初始控制因子是否大于一,若大于一,则确定存在有无线设备接入室内系统,并且还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检测接入室内系统中的无线设备是否有增加或减少,也就是检测预设目标时间段内室内系统中的设备数量是否转换为调整设备数量,再根据不同的检测结果执行不同的操作。其中,预设目标时间段可以是用户提前设置的任意时间段,如30分钟,即可以每隔30分钟对接入室内系统中的无线设备的设备数量进行检测。调整设备数量是经过目标时间段后接入室内系统中的无线设备的数量。
当经过判断发现设备数量已转换为调整设备数量,则可以将设备数量转换为调整设备数量,如增加设备数量或减少设备数量。再根据初始控制因子确定调整设备数量对应的调整控制因子,即由于每个无线设备对应一个控制因子,因此在确定调整设备的数量后,就可以将此数量作为控制因子的值,即调整控制因子,再根据获取到的调整控制因子来确定室内系统中的目标控制因子。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室内系统中的设备数量转换为调整设备数量时,可以根据室内系统中的初始控制因子确定调整设备数量对应的调整控制因子,并根据调整控制因子确定室内系统中的目标控制因子,从而保障了获取到的目标控制因子的准确性。
具体地,参照图7,根据所述调整控制因子确定所述室内系统中的目标控制因子的步骤,包括:
步骤S111,基于所述室内系统侦测预设时间内的用户心跳数,若所述用户心跳数大于预设心跳值,则确定所述用户心跳数对应的设备数量,并计算所述设备数量和预设倍数的乘积,将所述乘积作为所述室内系统中的新增控制因子;
在确定目标控制因子时,需要根据室内系统确定处于室内的用户的数量,并根据接入室内系统的无线设备对用户的用户心跳数进行帧测,确定预设时间内用户心跳数是否大于预设心跳值(预设心跳值可以是用户提前设置的心跳值,如平均心率)。当经过判断发现用户心跳数大于预设心跳值时,可以在室内系统中添加新增控制因子,而添加新增控制因子的方式可以是在通过室内系统中的无线设备检测到用户心跳数大于预设心跳值时,先确定检测到用户心跳数大于预设心跳值的无线设备的数量,即用户心跳数对应的设备数量,并为了保障用户的舒适性,可以计算预设倍数和设备数量的乘积,如将将设备数量放大十倍,并将放大十倍后的数量(即乘积)作为新增控制因子。
步骤S112,计算所述新增控制因子和所述调整控制因子的和值,将所述和值作为所述室内系统中的目标控制因子。
当计算得到新增控制因子后,还需要计算新增控制因子和调整控制因子的和值,并将此和值直接作为室内系统中的目标控制因子,以便根据目标控制因子对预设空气温度值进行调整,避免了用户不适应当前的室内环境,室内设备不能及时进行调节的现象发生,保障了用户在室内环境下的舒适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根据室内系统侦测预设时间内的用户心跳数,并在用户心跳数大于预设心跳值时,在室内系统中添加新增控制因子,将新增控制因子和调整控制因子的和值作为室内系统中的目标控制因子,从而保障了获取到的目标控制因子的准确性。
具体地,参照图8,若所述设备数量已转换为调整设备数量,则基于所述初始控制因子确定所述调整设备数量对应的调整控制因子的步骤,包括:
步骤S113,若所述室内系统中的设备数量增加至调整设备数量,则根据所述调整设备数量将所述初始控制因子增加至调整控制因子;或,
在本实施例中,当经过判断发现室内系统中的设备数量有增加至调整设备数量,即有新的无线设备接入至室内系统,由于每一个无线设备都对应一个控制因子,因此可以直接根据调整设备数量确定室内系统中的控制因子,也就是根据调整设备数量将初始控制因子增加至调整控制因子。
步骤S114,若所述室内系统中的设备数量减少至调整设备数量,则根据所述调整设备数量将所述初始控制因子减少至调整控制因子。
当经过判断发现室内系统中的设备数量有减少至调整设备数量,即有无线设备退出室内系统,由于每一个无线设备都对应一个控制因子,因此可以直接根据调整设备数量确定室内系统中的控制因子,也就是根据调整设备数量将初始控制因子减少至调整控制因子。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室内系统中的设备数量增加至调整设备数量时,根据调整设备数量将初始控制因子增加至调整控制因子,或者是在室内系统中的设备数量减少至调整设备数量时,根据调整设备数量将初始控制因子减少至调整控制因子,从而保障了获取到的调整控制因子的准确性。
此外,参照图9,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空气调节控制装置,所述空气调节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A10,用于获取室内系统中的目标控制因子,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因子获取所述室内系统的预设空气温度值,并获取所述室内系统所在区域的实际空气温度值;
计算单元A20,用于计算所述实际空气温度值和所述预设空气温度值的环境差值,并检测所述环境差值是否大于预设差值;
调整单元A30,用于将所述环境差值与预设差值进行比较,并对所述预设空气温度值进行动态调整,直至所述环境差值等于预设差值,并输出动态调整后的预设空气温度值。
可选地,所述动态调整包括增加调整,所述调整单元A30,还用于:
若所述环境差值大于预设差值,则对所述预设空气温度值进行增加调整,直至所述环境差值等于预设差值,并输出增加调整后的预设空气温度值。
可选地,所述计算单元A20,用于:
获取所述室内系统所在室内的室内图像,计算所述室内图像中白色像素和所述室内图像中所有像素的比例,并基于所述环境差值和所述比例对所述室内系统所在室内的窗户模式进行调整。
可选地,所述计算单元A20,用于:
若所述比例大于预设比例,则确定所述室内系统所在室内的窗户模式为预开窗模式,并在所述环境差值大于预设差值时,将所述预开窗模式调整为开窗模式;或,
若所述比例小于或等于预设比例,则确定所述室内系统所在室内的窗户模式为预关窗模式,并在所述环境差值小于预设差值时,将所述预关窗模式调整为关窗模式。
可选地,所述获取单元A10,用于:
获取所述室内系统中的初始控制因子,若所述室内系统中的设备数量已转换为调整设备数量,则基于所述初始控制因子确定所述调整设备数量对应的调整控制因子,并根据所述调整控制因子确定所述室内系统中的目标控制因子。
可选地,所述获取单元A10,用于:
基于所述室内系统侦测预设时间内的用户心跳数,若所述用户心跳数大于预设心跳值,则确定所述用户心跳数对应的设备数量,并计算所述设备数量和预设倍数的乘积,将所述乘积作为所述室内系统中的新增控制因子;
计算所述新增控制因子和所述调整控制因子的和值,将所述和值作为所述室内系统中的目标控制因子。
可选地,所述获取单元A10,还用于:
若所述室内系统中的设备数量增加至调整设备数量,则根据所述调整设备数量将所述初始控制因子增加至调整控制因子;或,
若所述室内系统中的设备数量减少至调整设备数量,则根据所述调整设备数量将所述初始控制因子减少至调整控制因子。
其中,空气调节控制装置的各个功能模块实现的步骤可参照本发明空气调节控制方法的各个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气调节控制设备,所述空气调节控制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通信总线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空气调节控制程序:
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实现处理器和存储器之间的连接通信;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空气调节控制程序,以实现上述空气调节控制方法各实施例的步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所述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程序还可被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处理器执行以用于实现上述空气调节控制各实施例的步骤。
本发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空气调节控制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气调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室内系统中的目标控制因子,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因子获取所述室内系统的预设空气温度值,并获取所述室内系统所在区域的实际空气温度值,所述目标控制因子包括:目标加湿控制因子或/和目标净化控制因子;所述目标控制因子基于连接至室内系统中的设备确定;
计算所述实际空气温度值和所述预设空气温度值的环境差值;
将所述环境差值与预设差值进行比较,并对所述预设空气温度值进行动态调整,直至所述环境差值等于预设差值,并输出动态调整后的预设空气温度值;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因子获取所述室内系统的预设空气温度值的步骤包括:
检测所述目标控制因子是否大于1,若大于1,则获取所述室内系统的预设空气温度值,所述预设空气温度值包括加湿器的当前加湿温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调整包括增加调整,
所述对所述预设空气温度值进行动态调整,直至所述环境差值等于预设差值,并输出动态调整后的预设空气温度值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环境差值大于预设差值,则对所述预设空气温度值进行增加调整,直至所述环境差值等于预设差值,并输出增加调整后的预设空气温度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所述实际空气温度值和所述预设空气温度值的环境差值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室内系统所在室内的室内图像,计算所述室内图像中白色像素和所述室内图像中所有像素的比例,并基于所述环境差值和所述比例对所述室内系统所在室内的窗户模式进行调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调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环境差值和所述比例对所述室内系统所在室内的窗户模式进行调整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比例大于预设比例,则确定所述室内系统所在室内的窗户模式为预开窗模式,并在所述环境差值大于预设差值时,将所述预开窗模式调整为开窗模式;或,
若所述比例小于或等于预设比例,则确定所述室内系统所在室内的窗户模式为预关窗模式,并在所述环境差值小于预设差值时,将所述预关窗模式调整为关窗模式。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室内系统中的目标控制因子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室内系统中的初始控制因子,若所述室内系统中的设备数量已转换为调整设备数量,则基于所述初始控制因子确定所述调整设备数量对应的调整控制因子,并根据所述调整控制因子确定所述室内系统中的目标控制因子,其中,所述调整设备数量是经过目标时间段后接入室内系统中的无线设备的数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调整控制因子确定所述室内系统中的目标控制因子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室内系统侦测预设时间内的用户心跳数,若所述用户心跳数大于预设心跳值,则确定所述用户心跳数对应的设备数量,并计算所述设备数量和预设倍数的乘积,将所述乘积作为所述室内系统中的新增控制因子;
计算所述新增控制因子和所述调整控制因子的和值,将所述和值作为所述室内系统中的目标控制因子。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调节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设备数量已转换为调整设备数量,则基于所述初始控制因子确定所述调整设备数量对应的调整控制因子的步骤,包括:
若所述室内系统中的设备数量增加至调整设备数量,则根据所述调整设备数量将所述初始控制因子增加至调整控制因子;或,
若所述室内系统中的设备数量减少至调整设备数量,则根据所述调整设备数量将所述初始控制因子减少至调整控制因子。
8.一种空气调节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室内系统中的目标控制因子,基于所述目标控制因子获取所述室内系统的预设空气温度值,并获取所述室内系统所在区域的实际空气温度值,所述目标控制因子包括:目标加湿控制因子或/和目标净化控制因子;所述目标控制因子基于连接至室内系统中的设备确定;
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实际空气温度值和所述预设空气温度值的环境差值,并检测所述环境差值是否大于预设差值;
调整单元,用于将所述环境差值与预设差值进行比较,并对所述预设空气温度值进行动态调整,直至所述环境差值等于预设差值,并输出动态调整后的预设空气温度值;
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检测所述目标控制因子是否大于1,若大于1,则获取所述室内系统的预设空气温度值,所述预设空气温度值包括加湿器的当前加湿温度。
9.一种空气调节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控制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空气调节控制程序,所述空气调节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控制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空气调节控制程序,所述空气调节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011136610.6A 2020-10-21 2020-10-21 空气调节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3445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36610.6A CN112344540B (zh) 2020-10-21 2020-10-21 空气调节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36610.6A CN112344540B (zh) 2020-10-21 2020-10-21 空气调节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44540A CN112344540A (zh) 2021-02-09
CN112344540B true CN112344540B (zh) 2023-05-23

Family

ID=743596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36610.6A Active CN112344540B (zh) 2020-10-21 2020-10-21 空气调节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44540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7397A (ja) * 1993-07-08 1995-01-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JP6242300B2 (ja) * 2014-06-25 2017-12-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KR20160043402A (ko) * 2014-10-13 2016-04-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칠러용 컨트롤러 및 칠러의 제어방법
CN105042785B (zh) * 2015-07-31 2018-10-1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舒适节能控制方法
CN105841290A (zh) * 2015-08-24 2016-08-10 福建福伦德电器有限公司 通过人体生理参数智能化控制空调运行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44540A (zh) 2021-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71804B (zh) 空调器及其参数调整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8489031B (zh) 空调机组的控制方法、空调机组及存储介质
CN108180605B (zh) 自动无风感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883539B (zh) 空调控制器、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CN109059179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电动窗帘的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EP3604958A1 (en) Wind-senseless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nd air conditioner
CN108759002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20080316372A1 (en) Video display enhancement based on viewer characteristics
JP6241708B2 (ja) 空調管理装置、空調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120022710A1 (en) Energy consump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energy consumption management apparatus
CN108061426B (zh) 冰箱的控制方法、冰箱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654682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终端以及空调器
CN111536676B (zh)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059183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36674A (zh) 空调器的高温杀菌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579003A (zh) 智能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2344540B (zh) 空气调节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80685B (zh) 一种设备节能控制方法、装置及家用电器
CN111609500B (zh) 室内负压控制方法、终端、负压隔离诊室及存储介质
CN109031960A (zh) 优先级的设定方法、智能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33541A (zh) 显示终端开关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443948A (zh) 多联机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9127862A1 (zh) 自动无风感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17108259A (ja) 機器制御システム、及び、機器制御方法
CN104503759B (zh) 一种基于图像的软件界面结果的显示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