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43679A - 一种机组深度调峰和停机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组深度调峰和停机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43679A
CN112343679A CN202011225687.0A CN202011225687A CN112343679A CN 112343679 A CN112343679 A CN 112343679A CN 202011225687 A CN202011225687 A CN 202011225687A CN 112343679 A CN112343679 A CN 1123436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ulating valve
pressure
pressure bypass
bypass regulating
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2568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43679B (zh
Inventor
尤慧飞
周景
聂冶
郭洪涛
司文波
章万青
陈磊
曾志攀
张健
梅领
闫凯
白培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huan Power Plant Huaneng Power International Inc
Original Assignee
Yuhuan Power Plant Huaneng Power International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huan Power Plant Huaneng Power International Inc filed Critical Yuhuan Power Plant Huaneng Power International Inc
Priority to CN20201122568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436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436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436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436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436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3/00General layout or general methods of operation of complete plants
    • F01K13/02Controlling, e.g. stopping or star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D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MACHINES OR ENGINES, e.g. STEAM TURBINES
    • F01D17/00Regulating or controlling by varying flow
    • F01D17/10Final actu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KSTEAM ENGINE PLANTS; STEAM ACCUMULATORS; ENGINE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NGINES USING SPECIAL WORKING FLUIDS OR CYCLES
    • F01K11/00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s being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boilers or condensers
    • F01K11/02Pla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s being structurally combined with boilers or condensers the engines being turb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35/00Control systems for steam boil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 Y02P80/15On-site combined power, heat or cool generation or distribution, e.g.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CHP] supp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ntrol Of Steam Boilers And Waste-Gas Boi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组深度调峰和停机的控制方法,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机组在深度调峰和停机过程中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的问题。本机组深度调峰和停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机组进入深度调峰,打开低压旁路调节阀和高压旁路调节阀,并控制低压旁路调节阀和高压旁路调节阀的开度,维持冷再压力为1.2~2.0MPa,该机组进入低负荷运行;b、将汽机打闸,调整并降低引风机小机的转速和送风机的送风量,调整低压旁路调节阀和高压旁路调节阀的开度来提高冷再压力;c、停止往锅炉内输送燃料,锅炉MFT,关闭低压旁路调节阀和高压旁路调节阀,利用锅炉内的余汽进行吹扫,充分利用了资源,使机组运行经济性增加。

Description

一种机组深度调峰和停机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机组深度调峰和停机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高效汽轮发电机组的应用成为电力优化配置的重点,而严格的节能减排指标要求关停各企业的小型自备电厂和供热锅炉,使大型常规燃煤电厂需要同时具备调峰和供热能力的要求。对于燃煤常规火力发电厂供热机组,主要热力系统包括再热系统、抽汽系统、供热系统和引风机系统。再热系统是指主汽轮机高压缸做功完成后的排汽进入锅炉再热器再次加热,进入主汽轮机中压缸继续做功,提高热力系统效率。抽汽系统是指从主汽轮机汽缸各部位分压力级抽汽至除氧器或高低压加热器内,对凝结水和给水加热,提高机组运行效率。供热系统是指从汽轮机汽缸中间或排汽进行抽汽对外供热。引风机系统是指通过驱动装置带动引风机对锅炉排烟升压,以克服锅炉排烟过程中设备和烟道的阻力。
现有的常规火力发电厂供热机组,如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810472896.1)公开了一种热电联产机组旁路供热调峰运行装置和运行方法,该装置包括锅炉、高压缸、中压缸、低压缸、高压旁路调节阀、低压旁路调节阀、减温器和凝汽器,锅炉内设有供热系统和包含多级再热器的再热系统,供热系统的出汽口分别连接高压缸和高压旁路调节阀的入口,高压旁路调节阀和高压缸的出口分别连接再热系统的一级再热器入口,再热系统的末级再热器出口分别连接中压缸和低压旁路调节阀的入口,中压缸的出口连接低压缸的入口,低压旁路调节阀的出口连接凝汽器。一般锅炉还有送风机用于锅炉燃烧供氧,同时还设有汽动引风机,汽动引风机的驱动装置为单缸、单轴、冲动式、上排汽背压式引风机驱动汽轮机(以下简称“引风机小机”),引风机小机连接在一级再热器出口处,经过一级再热器的部分蒸汽通过引风机小机的进气调门推动引风机小机的汽轮转动实现引风,同时引风机小机还与相邻机组的引风机小机的供汽母管之间通过联络管道连通。在往锅炉中持续送燃料的过程中,送风机会自动根据燃料的送入量计算所需的送风量,引风机则通过引风机小机转速调节炉膛微负压。引风机小机的进汽调门开度能够自动调整来实现计算得到的转速。
上述的装置在机组正常运行时,锅炉来的主蒸汽经过汽轮机高压缸做功后,通过管道进入锅炉尾部的再热器继续加热,然后进入汽轮机中压缸和低压缸继续做功。机组需要进入深度调峰和停机时,具体控制过程为:打开高压旁路调节阀和低压旁路调节阀,减少进入高压缸、中压缸和低压缸的蒸汽量,达到降低电负荷的目的,锅炉产生的多余的蒸汽通过高压旁路调节阀和低压旁路调节阀进入凝汽器中,然后通过关闭高压缸和中压缸的各主汽们和调门,汽轮机跳闸,然后停止往锅炉内输送燃料,锅炉MFT(即主燃料跳闸),锅炉MFT后锅炉内无法再产生蒸汽驱动引风机小机,因此一般在机组进入低负荷运行时就进行引风机小机的汽源切换,将引风机小机的供气切换至由相邻机组供汽,然后,在锅炉MFT后,也由相邻机组供汽继续驱动引风机小机完成锅炉吹扫,一般吹扫10分钟。
现有的如上述的机组在深度调峰和停机过程中均存在以下缺陷:引风机小机的供汽由相邻的机组来完成,连接的管路较长,而且管路在刚切换的过程中温度相对蒸汽是较低的,因此,蒸汽在刚开始经过该管路时容易凝结产生水珠,水珠随着蒸汽进入引风机小机容易造成损坏。而且外来蒸汽的接入,也容易导致本机的凝汽器水位不断上升,增加了工质损失和操作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领域的常规做法是,在管路切换前进行暖管,同时将凝汽器开管放水,但是由于要充分暖管,切换要缓慢,不能适应快速深度调峰和快速停机的要求,而且切换过程中仍然会存在引风机小机带水的风险,同时暖管操作量大,暖管时间较长,导致大量工质、热量浪费,临机供汽耗量大,资源浪费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机组深度调峰和停机的控制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机组在深度调峰和停机过程中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机组深度调峰和停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机组进入深度调峰,打开低压旁路调节阀和高压旁路调节阀,并控制低压旁路调节阀和高压旁路调节阀的开度,维持冷再压力为1.2~2.0MPa,该机组进入低负荷运行;
b、然后将汽机打闸,调整并降低引风机小机的转速和送风机的送风量,调整低压旁路调节阀和高压旁路调节阀的开度来提高冷再压力;
c、停止往锅炉内输送燃料,锅炉MFT,然后关闭低压旁路调节阀和高压旁路调节阀,利用锅炉内的余汽进行吹扫。
本方法通过改进设计,在机组进入深度调峰时,在打开高压旁路调节阀和低压旁路调节阀后对低压旁路调节阀和高压旁路调节阀的开度进行了控制,从而实现对蒸汽流向和流速的控制,继而实现对通向引风机小机的蒸汽流速的控制,使得引风机小机处的冷再压力维持在1.2~2.0MPa内,因为冷再压力过低,会导致即使引风机小机的进气调门全开,转速还是上不去,而冷再压力过高,又会导致引风机小机的进气调门开度过小,使得转速的控制精度较低,从而导致炉膛内的负压波动不稳定,造成燃烧不稳或设备损坏。通过维持合适的冷再压力能够保证引风机小机始终保持较佳的运行工况,维持炉膛内保持稳定的负压,避免蒸汽外泄。同时在汽机打闸后,将引风机小机和送风机的控制切为手动并降低引风机小机的转速和送风机的送风量,从而适当提高炉膛内的负压,再配合控制低压旁路调节阀和高压旁路调节阀的开度来提高冷再压力,从而能够将汽机打闸后多余的蒸汽收集在炉膛内存储,从而使得在锅炉MFT,关闭低压旁路调节阀和高压旁路调节阀后,保证锅炉内有足够的余汽能够驱动引风机小机运行完成锅炉受热面吹扫。
换句话说,本方法通过在各步骤的精确控制和相互配合,能够在锅炉内存储足够的余汽,该余汽在锅炉MFT后,能够驱动引风机小机继续运行,无需切换至由相邻机组进行供汽,实现了自给自足,从而简化了操作,节约了引风机小机汽源切换时间,避免了引风机小机汽源切换过程中带水风险,使机组能够满足快速深度调峰和停机的要求。同时避免了引风机小机汽源切换前暖管造成的工质和热量损失,也避免了引风机小机汽源切换后,因凝汽器液位高而被迫放水操作,进一步减少工质、热量损失和操作风险,而且也降低了相邻机组的蒸汽耗量,提高了本机组的蒸汽使用效率,充分利用了资源,使机组运行经济性增加。
在上述的机组深度调峰和停机的控制方法中,在所述的步骤a中,低压旁路调节阀和高压旁路调节阀的具体控制过程为:先控制低压旁路调节阀打开一定开度,再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打开一定开度,依次交替操作,控制低压旁路调节阀的开度为50%~60%,最终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的开度为50%~60%。通过上述的交替操作,能够维持冷再压力稳定的变化,避免直接先开低压旁路调节阀到所需的开度而导致冷再压力过低,或者直接先开高压旁路调节阀到所需的开度导致冷却压力过高,从而避免造成炉内负压波动不稳定,造成燃烧不稳或设备损坏。
作为优选,在上述的机组深度调峰和停机的控制方法中,在所述的步骤a中,每次控制低压旁路调节阀的打开开度为3~7%,每次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的打开开度为3~7%。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冷再压力能够维持较为稳定的变化,避免造成炉内负压波动不稳定,造成燃烧不稳或设备损坏。
作为优选,在上述的机组深度调峰和停机的控制方法中,在所述的步骤a中,维持冷再压力为1.8~2.0MPa,同时控制高旁后温度为350~370℃。冷再压力维持在上述的范围内,能够保证引风机小机始终保持最佳的运行工况,维持炉膛内保持稳定的负压,避免蒸汽外泄。同时,控制高旁后的温度在上述的范围内,能够避免温度过高对高旁阀金属材料等造成损伤。
在上述的机组深度调峰和停机的控制方法中,在所述的步骤b中,在汽机打闸后,先通过微调低压旁路调节阀和高压旁路调节阀的开度来维持冷再压力为1.2~2.0MPa,同时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后的温度为350~370℃。在汽机打闸后,通过对调低压旁路调节阀和高压旁路调节阀的开度进行微调,能够维持冷再压力保持稳定。
在上述的机组深度调峰和停机的控制方法中,在所述步骤b中,调整引风机小机的转速为3000~4000r/min,调整送风机的送风量为1500~1800t/h。在汽机打闸后,锅炉MFT前,将送风机的送风量和引风机小机的转速调整降低至上述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增加炉膛内的负压,再配合提高冷再压力,能够更好的实现将余汽锁住存储在炉膛内,使得锅炉MFT后,炉膛内有足够的余汽能够驱动引风机小机的运行实现吹扫。
在上述的机组深度调峰和停机的控制方法中,在所述步骤b中,将冷再压力缓慢提高至3.0~3.5MPa,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后的温度为350~370℃。在汽机打闸后,锅炉MFT前,将冷再压力提高至上述的范围内,能够保证在炉膛内存储足够的余汽,能够供引风机小机在锅炉MFT后维持运行完成锅炉受热面吹扫。
在上述的机组深度调峰和停机的控制方法中,在所述步骤b中,先控制低压旁路调节阀关闭一定开度,再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关闭一定开度,依次交替操作,控制低压旁路调节阀的开度为5%~30%,最终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的开度为5%~30%。通过上述的交替操作,能够维持冷再压力稳定的变化,避免直接先关闭低压旁路调节阀到所需的开度而导致冷再压力过高,或者直接先关闭高压旁路调节阀到所需的开度导致冷却压力过低,从而避免造成炉内负压波动不稳定,造成大量的热量损失。
在上述的机组深度调峰和停机的控制方法中,在所述步骤b中,每次控制低压旁路调节阀的关闭开度为3~7%,每次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的关闭开度为3~7%。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冷再压力能够维持较为稳定的变化,避免造成炉内负压波动不稳定,造成大量的热量损失。
在上述的机组深度调峰和停机的控制方法中,在所述步骤c中,若在吹扫期间冷再压力下降至1.2MPa以下时,通过短时开启高压旁路调节阀至3%~7%的开度,维持冷再压力在1.0~1.2MPa之间。在吹扫期间,无特殊情况,一般不再通过开启低压旁路调节阀和高压旁路调节阀来维持冷再压力,如遇到冷再压力确实下降过快,在其下降至至1.2MPa以下时,那样会导致炉膛内的余汽消耗过快,无法支撑至完成吹扫,因此,可通过短时开启高压旁路调节阀来维持冷再压力在1.0~1.2MPa,保证余汽能够支撑引风机小机运行至完成吹扫。
在上述的机组深度调峰和停机的控制方法中,在所述步骤c中,控制吹扫风量为1300~1500t/h。
在上述的机组深度调峰和停机的控制方法中,在所述步骤c中,同时关掉低压旁路调节阀和高压旁路调节阀。通过上述操作能够将余汽困在锅炉内,防止余汽一下子泄掉,导致主蒸汽压力快速下降,受热面金属氧化皮脱落,受热面爆管的风险,同时也保证有足够的余汽能够支撑引风机小机完成吹扫。
在上述的机组深度调峰和停机的控制方法中,在所述步骤c中,若在吹扫期间锅炉内负压波动较大,引风机小机的转速快速上升,则开大汽动引风机的静叶。在吹扫期间,若锅炉内负压波动较大,引风机小机的转速快速上升,将会导致支撑引风机小机运行的供汽量也会增加,从而会导致炉膛内的余汽消耗过快,无法支撑至完成吹扫。通过开大汽动引风机的静叶,能够维持锅炉内稳定的负压波动,避免引风机小机转速快速上升,保证余汽能够供引风机小机完成吹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机组深度调峰和停机的控制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使得锅炉内存储的余汽能够供引风机小机运行完成吹扫,实现了自给自足,无需切换至由相邻机组进行供汽,从而简化了操作,节约了引风机小机汽源切换时间,避免了引风机小机汽源切换过程中带水风险,使机组能够满足快速深度调峰和停机的要求。
2、避免了引风机小机汽源切换前暖管造成的工质和热量损失。
3、避免了引风机小机汽源切换后,因凝汽器液位高而被迫放水操作,进一步减少工质、热量损失和操作风险。
4、无需相邻机组供汽,降低了相邻机组的蒸汽耗量,提高了本机组的蒸汽使用效率,充分利用了资源,使机组运行经济性增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机组深度调峰和停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机组进入深度调峰,先控制低压旁路调节阀打开3%的开度,再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打开3%的开度,依次交替操作,避免直接先开低压旁路调节阀到所需的开度而导致冷再压力过低,或者直接先开高压旁路调节阀到所需的开度导致冷却压力过高,从而避免造成炉内负压波动不稳定。直至控制低压旁路调节阀的开度为60%,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的开度为60%,维持冷再压力为1.2MPa,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后的温度为350℃,保证引风机小机始终保持较佳的运行工况,维持炉膛内保持稳定的负压,避免蒸汽外泄。此时,锅炉出来的主蒸汽大部分经高压旁路调节阀进入再热系统的一级再热器后,一部分流向引风机小机的供汽管道,为引风机小机的运行供汽,另一部分经过多级再热器后经低压旁路调节阀进入凝汽器中,锅炉出来的主蒸汽另一部分经过汽轮机高压缸做功后,通过管道进入多级再热器重新加热,然后进入汽轮机中压缸和低压缸继续做功,从而通过高压旁路调节阀和低压旁路调节阀的作用,减少了进入高压缸、中压缸和低压缸的蒸汽量,该机组进入低负荷运行;
b、关闭高压缸和中压缸的各主汽门、调门及各抽汽逆止门、电动门,汽机跳闸,汽机转速正常下降。通过微调低压旁路调节阀和高压旁路调节阀的开度来维持冷再压力为1.2MPa,同时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后的温度为350℃。
将引风机小机和送风机的控制切为手动,调整引风机小机的转速为3000r/min,调整送风机的送风量为1500t/h,关闭已经停运走空的磨煤机出口门,尽量减少一次风量,适当增加炉膛内的负压。然后先控制低压旁路调节阀关闭3%的开度,再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关闭3%的开度,依次交替操作,直至控制低压旁路调节阀的开度为30%,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的开度为30%,将冷再压力缓慢提高至3.0MPa,并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后的温度为350℃,能够保证在炉膛内存储足够的余汽。
c、停止往锅炉内输送燃料,锅炉MFT,机组进入停机过程。然后同时关闭低压旁路调节阀和高压旁路调节阀,将余汽存在锅炉内,防止余汽一下子泄掉,主蒸汽压力快速下降,受热面金属氧化皮脱落。关闭主汽机侧和再热汽机侧的疏水电动门、气动门,关闭炉侧一再出口、一过入口疏水电动门。然后利用锅炉内的余汽为引风机小机供汽完成锅炉受热面吹扫,在吹扫期间应密切监视引风机小机调门开度情况,并及时调整降低送风量,控制吹扫风量为1300t/h,若在吹扫期间锅炉内负压波动较大,引风机小机的转速快速上升,则开大汽动引风机的静叶,适当降低引风机小机转速,以减少引风机小机的耗汽量,避免引风机小机调门长时间处于全开状态。吹扫期间注意监视冷再压力的下降趋势,无特殊情况,一般不再通过开启低压旁路调节阀和高压旁路调节阀来维持冷再压力。若在吹扫期间冷再压力确实下降过快至1.2MPa以下时,通过短时开启高压旁路调节阀至3%的开度,维持冷再压力在1.0MPa。整个吹扫过程持续10分钟。
通过本方法控制机组的深度调峰和停机,能够在锅炉内存储足够的余汽,该余汽在锅炉MFT后,能够驱动引风机小机继续运行,无需切换至由相邻机组进行供汽,实现了自给自足,从而简化了操作,节约了引风机小机汽源切换时间,避免了引风机小机汽源切换过程中带水风险,使机组能够满足快速深度调峰和停机的要求。同时避免了引风机小机汽源切换前暖管造成的工质和热量损失,也避免了引风机小机汽源切换后,因凝汽器液位高而被迫放水操作,进一步减少工质、热量损失和操作风险,而且也降低了相邻机组的蒸汽耗量,提高了本机组的蒸汽使用效率,充分利用了资源,使机组运行经济性增加。
实施例二
本机组深度调峰和停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机组进入深度调峰,先控制低压旁路调节阀打开7%的开度,再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打开7%的开度,依次交替操作,避免直接先开低压旁路调节阀到所需的开度而导致冷再压力过低,或者直接先开高压旁路调节阀到所需的开度导致冷却压力过高,从而避免造成炉内负压波动不稳定。直至控制低压旁路调节阀的开度为56%,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的开度为56%,维持冷再压力为1.8MPa,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后的温度为360℃,保证引风机小机始终保持较佳的运行工况,维持炉膛内保持稳定的负压,避免蒸汽外泄。此时,锅炉出来的主蒸汽大部分经高压旁路调节阀进入再热系统的一级再热器后,一部分流向引风机小机的供汽管道,为引风机小机的运行供汽,另一部分经过再热器后经低压旁路调节阀进入凝汽器中,锅炉出来的主蒸汽另一部分经过汽轮机高压缸做功后,通过管道进入多级再热器重新加热,然后进入汽轮机中压缸和低压缸继续做功,从而通过高压旁路调节阀和低压旁路调节阀的作用,减少了进入高压缸、中压缸和低压缸的蒸汽量,该机组进入低负荷运行;
b、关闭高压缸和中压缸的各主汽门、调门及各抽汽逆止门、电动门,汽机跳闸,汽机转速正常下降。通过微调低压旁路调节阀和高压旁路调节阀的开度来维持冷再压力为1.8MPa,同时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后的温度为360℃。
将引风机小机和送风机的控制切为手动,调整引风机小机的转速为3500r/min,调整送风机的送风量为1600t/h,关闭已经停运走空的磨煤机出口门,尽量减少一次风量,适当增加炉膛内的负压。然后先控制低压旁路调节阀关闭7%的开度,再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关闭7%的开度,依次交替操作,直至控制低压旁路调节阀的开度为21%,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的开度为21%,将冷再压力缓慢提高至3.2MPa,并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后的温度为360℃,能够保证在炉膛内存储足够的余汽。
c、停止往锅炉内输送燃料,锅炉MFT,机组进入停机过程。然后同时关闭低压旁路调节阀和高压旁路调节阀,将余汽存在锅炉内,防止余汽一下子泄掉,主蒸汽压力快速下降,受热面金属氧化皮脱落,受热面爆管的风险。然后利用锅炉内的余汽为引风机小机供汽完成锅炉受热面吹扫,在吹扫期间应密切监视引风机小机调门开度情况,并及时调整降低送风量,控制吹扫风量为1400t/h,若在吹扫期间锅炉内负压波动较大,引风机小机的转速快速上升,则开大汽动引风机的静叶,适当降低引风机小机转速,以减少引风机小机的耗汽量,避免引风机小机调门长时间处于全开状态。吹扫期间注意监视冷再压力的下降趋势,无特殊情况,一般不再通过开启低压旁路调节阀和高压旁路调节阀来维持冷再压力。若在吹扫期间冷再压力确实下降过快至1.2MPa以下时,通过短时开启高压旁路调节阀至5%的开度,维持冷再压力在1.1MPa。整个吹扫过程持续10分钟。
通过本方法控制机组的深度调峰和停机,能够在锅炉内存储足够的余汽,该余汽在锅炉MFT后,能够驱动引风机小机继续运行,无需切换至由相邻机组进行供汽,实现了自给自足,从而简化了操作,节约了引风机小机汽源切换时间,避免了引风机小机汽源切换过程中带水风险,使机组能够满足快速深度调峰和停机的要求。同时避免了引风机小机汽源切换前暖管造成的工质和热量损失,也避免了引风机小机汽源切换后,因凝汽器液位高而被迫放水操作,进一步减少工质、热量损失和操作风险,而且也降低了相邻机组的蒸汽耗量,提高了本机组的蒸汽使用效率,充分利用了资源,使机组运行经济性增加。
实施例三
本机组深度调峰和停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机组进入深度调峰,先控制低压旁路调节阀打开5%的开度,再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打开5%的开度,依次交替操作,避免直接先开低压旁路调节阀到所需的开度而导致冷再压力过低,或者直接先开高压旁路调节阀到所需的开度导致冷却压力过高,从而避免造成炉内负压波动不稳定。直至控制低压旁路调节阀的开度为50%,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的开度为50%,维持冷再压力为2.0MPa,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后的温度为370℃,保证引风机小机始终保持较佳的运行工况,维持炉膛内保持稳定的负压,避免蒸汽外泄。此时,锅炉出来的主蒸汽大部分经高压旁路调节阀进入再热系统的一级再热器后,一部分流向引风机小机的供汽管道,为引风机小机的运行供汽,另一部分经过再热器后经低压旁路调节阀进入凝汽器中,锅炉出来的主蒸汽另一部分经过汽轮机高压缸做功后,通过管道进入多级再热器重新加热,然后进入汽轮机中压缸和低压缸继续做功,从而通过高压旁路调节阀和低压旁路调节阀的作用,减少了进入高压缸、中压缸和低压缸的蒸汽量,该机组进入低负荷运行;
b、关闭高压缸和中压缸的各主汽门、调门及各抽汽逆止门、电动门,汽机跳闸,汽机转速正常下降。通过微调低压旁路调节阀和高压旁路调节阀的开度来维持冷再压力为2.0MPa,同时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后的温度为370℃。
将引风机小机和送风机的控制切为手动,调整引风机小机的转速为4000r/min,调整送风机的送风量为1800t/h,关闭已经停运走空的磨煤机出口门,尽量减少一次风量,适当增加炉膛内的负压。然后先控制低压旁路调节阀关闭5%的开度,再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关闭5%的开度,依次交替操作,直至控制低压旁路调节阀的开度为5%,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的开度为5%,将冷再压力缓慢提高至3.5MPa,并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后的温度为370℃,能够保证在炉膛内存储足够的余汽。
c、停止往锅炉内输送燃料,锅炉MFT,机组进入停机过程。然后同时关闭低压旁路调节阀和高压旁路调节阀,将余汽存在锅炉内,防止余汽一下子泄掉,主蒸汽压力快速下降,受热面金属氧化皮脱落,受热面爆管的风险。然后利用锅炉内的余汽为引风机小机供汽完成锅炉受热面吹扫,在吹扫期间应密切监视引风机小机调门开度情况,并及时调整降低送风量,控制吹扫风量为1500t/h,若在吹扫期间锅炉内负压波动较大,引风机小机的转速快速上升,则开大汽动引风机的静叶,适当降低引风机小机转速,以减少引风机小机的耗汽量,避免引风机小机调门长时间处于全开状态。吹扫期间注意监视冷再压力的下降趋势,无特殊情况,一般不再通过开启低压旁路调节阀和高压旁路调节阀来维持冷再压力。若在吹扫期间冷再压力确实下降过快至1.2MPa以下时,通过短时开启高压旁路调节阀至7%的开度,维持冷再压力在1.2MPa。整个吹扫过程持续10分钟。
通过本方法控制机组的深度调峰和停机,能够在锅炉内存储足够的余汽,该余汽在锅炉MFT后,能够驱动引风机小机继续运行,无需切换至由相邻机组进行供汽,实现了自给自足,从而简化了操作,节约了引风机小机汽源切换时间,避免了引风机小机汽源切换过程中带水风险,使机组能够满足快速深度调峰和停机的要求。同时避免了引风机小机汽源切换前暖管造成的工质和热量损失,也避免了引风机小机汽源切换后,因凝汽器液位高而被迫放水操作,进一步减少工质、热量损失和操作风险,而且也降低了相邻机组的蒸汽耗量,提高了本机组的蒸汽使用效率,充分利用了资源,使机组运行经济性增加。
实施例四
本机组深度调峰和停机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机组进入深度调峰,先控制低压旁路调节阀打开5%的开度,再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打开5%的开度,依次交替操作,避免直接先开低压旁路调节阀到所需的开度而导致冷再压力过低,或者直接先开高压旁路调节阀到所需的开度导致冷却压力过高,从而避免造成炉内负压波动不稳定。直至控制低压旁路调节阀的开度为55%,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的开度为55%,维持冷再压力为1.8MPa,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后的温度为350℃,保证引风机小机始终保持较佳的运行工况,维持炉膛内保持稳定的负压,避免蒸汽外泄。此时,锅炉出来的主蒸汽大部分经高压旁路调节阀进入再热系统的一级再热器加热后,一部分流向引风机小机的供汽管道,为引风机小机的运行供汽,另一部分经过多级再热器加热后经低压旁路调节阀进入凝汽器中,锅炉出来的主蒸汽另一部分经过汽轮机高压缸做功后,通过管道进入多级再热器重新加热,然后进入汽轮机中压缸和低压缸继续做功,从而通过高压旁路调节阀和低压旁路调节阀的作用,减少了进入高压缸、中压缸和低压缸的蒸汽量,该机组进入低负荷运行;
b、关闭高压缸和中压缸的各主汽门、调门及各抽汽逆止门、电动门,汽机跳闸,汽机转速正常下降。通过微调低压旁路调节阀和高压旁路调节阀的开度来维持冷再压力为1.8MPa,同时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后的温度为350℃。
将引风机小机和送风机的控制切为手动,调整引风机小机的转速为3300r/min,调整送风机的送风量为1500t/h,关闭已经停运走空的磨煤机出口门,尽量减少一次风量,适当增加炉膛内的负压。然后先控制低压旁路调节阀关闭5%的开度,再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关闭5%的开度,依次交替操作,直至控制低压旁路调节阀的开度为20%,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的开度为20%,将冷再压力缓慢提高至3.3MPa,并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后的温度为350℃,能够保证在炉膛内存储足够的余汽。
c、停止往锅炉内输送燃料,锅炉MFT。然后同时关闭低压旁路调节阀和高压旁路调节阀,将余汽存在锅炉内,防止余汽一下子泄掉,主蒸汽压力快速下降,受热面金属氧化皮脱落,受热面爆管的风险。然后利用锅炉内的余汽为引风机小机供汽完成锅炉受热面吹扫,在吹扫期间应密切监视引风机小机调门开度情况,并及时调整降低送风量,控制吹扫风量为1300t/h,若在吹扫期间锅炉内负压波动较大,引风机小机的转速快速上升,则开大汽动引风机的静叶,适当降低引风机小机转速,以减少引风机小机的耗汽量,避免引风机小机调门长时间处于全开状态。吹扫期间注意监视冷再压力的下降趋势,无特殊情况,一般不再通过开启低压旁路调节阀和高压旁路调节阀来维持冷再压力。若在吹扫期间冷再压力确实下降过快至1.2MPa以下时,通过短时开启高压旁路调节阀至5%的开度,维持冷再压力在1.1MPa。整个吹扫过程持续10分钟。
通过本方法控制机组的深度调峰和停机,能够在锅炉内存储足够的余汽,该余汽在锅炉MFT后,能够驱动引风机小机继续运行,无需切换至由相邻机组进行供汽,实现了自给自足,从而简化了操作,节约了引风机小机汽源切换时间,避免了引风机小机汽源切换过程中带水风险,使机组能够满足快速深度调峰和停机的要求。同时避免了引风机小机汽源切换前暖管造成的工质和热量损失,也避免了引风机小机汽源切换后,因凝汽器液位高而被迫放水操作,进一步减少工质、热量损失和操作风险,而且也降低了相邻机组的蒸汽耗量,提高了本机组的蒸汽使用效率,充分利用了资源,使机组运行经济性增加。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机组深度调峰和停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机组进入深度调峰,打开低压旁路调节阀和高压旁路调节阀,并控制低压旁路调节阀和高压旁路调节阀的开度,维持冷再压力为1.2~2.0MPa,该机组进入低负荷运行;
b、然后将汽机打闸,调整并降低引风机小机的转速和送风机的送风量,调整低压旁路调节阀和高压旁路调节阀的开度来提高冷再压力;
c、停止往锅炉内输送燃料,锅炉MFT,然后关闭低压旁路调节阀和高压旁路调节阀,利用锅炉内的余汽进行吹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组深度调峰和停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步骤a中,低压旁路调节阀和高压旁路调节阀的具体控制过程为:先控制低压旁路调节阀打开一定开度,再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打开一定开度,依次交替操作,最终控制低压旁路调节阀的开度为50%~60%,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的开度为50%~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组深度调峰和停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步骤a中,每次控制低压旁路调节阀的打开开度为3~7%,每次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的打开开度为3~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组深度调峰和停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步骤a中,维持冷再压力为1.8~2.0MPa,同时控制高旁后温度为350~370℃。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机组深度调峰和停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步骤b中,在汽机打闸后,先通过微调低压旁路调节阀和高压旁路调节阀的开度来维持冷再压力为1.2~2.0MPa,同时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后的温度为350~370℃。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机组深度调峰和停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调整引风机小机的转速为3000~4000r/min,调整送风机的送风量为1500~1800t/h。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组深度调峰和停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将冷再压力缓慢提高至3.0~3.5MPa,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后的温度为350~37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组深度调峰和停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先控制低压旁路调节阀关闭一定开度,再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关闭一定开度,依次交替操作,最终控制低压旁路调节阀的开度为5%~30%,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的开度为5%~3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组深度调峰和停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每次控制低压旁路调节阀的关闭开度为3~7%,每次控制高压旁路调节阀的关闭开度为3~7%。
1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机组深度调峰和停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c中,若在吹扫期间冷再压力下降至1.2MPa以下时,通过短时开启高压旁路调节阀至3%~7%的开度,维持冷再压力在1.0~1.2MPa之间。
CN202011225687.0A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机组深度调峰和停机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123436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25687.0A CN112343679B (zh)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机组深度调峰和停机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25687.0A CN112343679B (zh)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机组深度调峰和停机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43679A true CN112343679A (zh) 2021-02-09
CN112343679B CN112343679B (zh) 2022-09-23

Family

ID=74429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25687.0A Active CN112343679B (zh) 2020-11-05 2020-11-05 一种机组深度调峰和停机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4367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23288A1 (de) * 1978-06-08 1979-12-20 Tokyo Shibaura Electric Co Regeleinrichtung fuer eine dampfturbinenanlage
US4282708A (en) * 1978-08-25 1981-08-11 Hitachi, Ltd. Method for the shutdown and restarting of combined power plant
JP2003148111A (ja) * 2001-11-07 2003-05-2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蒸気タービンプラント
CN106969376A (zh) * 2017-04-10 2017-07-2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锅炉mft关键原因分析与现场改造措施方法与系统
CN111288531A (zh) * 2020-03-31 2020-06-16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高低压旁路联合供热的应急采暖供热系统及方法
CN111828110A (zh) * 2020-07-22 2020-10-27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再热机组锅炉mft后辅汽自动保汽的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23288A1 (de) * 1978-06-08 1979-12-20 Tokyo Shibaura Electric Co Regeleinrichtung fuer eine dampfturbinenanlage
US4282708A (en) * 1978-08-25 1981-08-11 Hitachi, Ltd. Method for the shutdown and restarting of combined power plant
JP2003148111A (ja) * 2001-11-07 2003-05-2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蒸気タービンプラント
CN106969376A (zh) * 2017-04-10 2017-07-2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锅炉mft关键原因分析与现场改造措施方法与系统
CN111288531A (zh) * 2020-03-31 2020-06-16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高低压旁路联合供热的应急采暖供热系统及方法
CN111828110A (zh) * 2020-07-22 2020-10-27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再热机组锅炉mft后辅汽自动保汽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43679B (zh) 2022-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54313B (zh) 一种灵活燃煤发电系统及运行方法
US4572110A (en) Combined heat recovery and emission control system
CN107747503B (zh) 一种燃煤发电机组超低负荷运行的系统与运行方法
CN111852597A (zh) 火电供热机组变参数多元梯级热电解耦系统及调整方法
CN113756898B (zh) 一种火电厂停炉的汽机定速备用运行方法
CN111042881A (zh) 一种部分汽缸可切除的宽负荷高效汽轮发电机组
CN113586188B (zh) 一种火电厂两机协调深度调峰方法
CN112833378B (zh) 一种可提高供热能力的再热系统
CN113803706A (zh) 一种基于热风再循环利用锅炉尾部烟气余热的发电系统
CN112343679B (zh) 一种机组深度调峰和停机的控制方法
CN111042879B (zh) 一种高中压缸分缸切除的宽负荷高效汽轮机组
CN217082504U (zh) 一种兼顾锅炉稳燃性能的宽负荷脱硝系统
CN114233403A (zh) 一种分轴布置的深度调峰高效汽轮发电系统
CN210889045U (zh) 一种高灵活性二次再热机组调峰热力系统
CN111156058A (zh) 一种回热汽轮机运行压力控制方法
EP3306044A1 (en) Fast frequency response systems with thermal storage for combined cycle power plants
CN111042880B (zh) 一种高压缸同轴分缸布置的宽负荷高效汽轮机组
CN114991893B (zh) 一种用于深度调峰的前置汽轮机系统及运行方法
WO2019042021A1 (zh) 可调式联合回热设备
CN113586184B (zh) 一种基于火电厂主再热汽联通的深度调峰方法
CN107524527A (zh) 一种可用于联合循环电站的燃气轮机变背压改造系统
CN113700622B (zh) 配置蒸汽储热罐的光热电站旁路蒸汽回收系统及运行方法
CN219932274U (zh) 一种供能系统
JPH0341654B2 (zh)
CN215672380U (zh) 一种回收汽轮机排汽废热进行供热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