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32274U - 一种供能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供能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32274U
CN219932274U CN202321657070.5U CN202321657070U CN219932274U CN 219932274 U CN219932274 U CN 219932274U CN 202321657070 U CN202321657070 U CN 202321657070U CN 219932274 U CN219932274 U CN 2199322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pipeline
power generation
exhaust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5707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伟
陈云菲
苏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shine Hui Carbon Technology Co ltd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shine Hui Carbon Technology Co ltd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shine Hui Carbon Technology Co ltd,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shine Hui Carb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5707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322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322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322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供能系统。该系统包括:汽轮机发电系统、换热系统和新能源加热系统。汽轮机发电系统包括废气排出管路、乏汽排出管路和蒸汽供给管路。换热系统包括废气接入管路、乏汽接入管路和第一蒸汽排出管路。换热系统采用汽轮机发电系统排出的废气对其排出的乏汽进行第一次加热。新能源加热系统包括蒸汽接入管路和第二蒸汽排出管路。新能源加热系统对第一蒸汽排出管路中的蒸汽进行第二次加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利用低温废气,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减少能源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供能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碳节能减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能系统。
背景技术
在供能系统中会产生低温废气,例如,余热发电系统会产生大量的低温废气,造成了比较严重的能源浪费和环境热污染。具体地,对于水泥厂而言,其低温废气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来自水泥生产线的窑头,另一部分由(从窑尾传入)生料烘干过程导出。窑头、窑尾余热发电系统的余热锅炉利用之后,从余热锅炉出口排出温度在100~200℃的废气,通常都是直接排放入大气环境中。因此,现有的供能系统存在比较严重的能源浪费和环境热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供能系统,以解决低温废气直接排入大气造成能源浪费和热污染的问题。
一种供能系统,包括:
汽轮机发电系统,汽轮机发电系统包括废气排出管路、乏汽排出管路和蒸汽供给管路;
换热系统,换热系统包括废气接入管路、乏汽接入管路和第一蒸汽排出管路;废气接入管路与汽轮机发电系统的废气排出管路连通,乏汽接入管路与汽轮机发电系统的乏汽排出管路连通;换热系统采用汽轮机发电系统排出的废气对其排出的乏汽进行第一次加热;
新能源加热系统,新能源加热系统包括蒸汽接入管路和第二蒸汽排出管路;蒸汽接入管路与换热系统的第一蒸汽排出管路连通,第二蒸汽排出管路与汽轮机发电系统的蒸汽供给管路连通;新能源加热系统对第一蒸汽排出管路中的蒸汽进行第二次加热。
可选地,换热系统包括废气源热泵,废气源热泵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压缩机和膨胀阀;
其中,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流通换热介质,压缩机和膨胀阀均连接于换热介质的流通管路中;
第一换热器还与汽轮机发电系统的废气排出管路连通,第一换热器用于将废气的热量传递给换热介质;第二换热器还与乏汽接入管路连通,第二换热器用于将换热介质的热量传递给乏汽。
可选地,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一蒸汽储气装置、第一蒸汽泵和第一蒸汽调节阀;
第一蒸汽储气装置、第一蒸汽泵和第一蒸汽调节阀连接于废气源热泵和第一蒸汽排出管路之间。
可选地,换热系统还包括:烟气切换挡板,烟气切换挡板连接于汽轮机发电系统的废气排出管路和换热系统的废气接入管路之间。
可选地,新能源加热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集热器连接于换热系统的第一蒸汽排出管路和新能源加热系统的第二蒸汽排出管路之间。
可选地,新能源加热系统还包括第二蒸汽储气装置、第二蒸汽泵和第二蒸汽调节阀;
第二蒸汽储气装置、第二蒸汽泵和第二蒸汽调节阀连接于太阳能集热器和第二蒸汽排出管路之间。
可选地,供能系统还包括:用户侧供热管路和第三蒸汽调节阀;用户侧供热管路与换热系统的第一蒸汽排出管路连通,第三蒸汽调节阀用于调节用户侧供热管路中蒸汽的流量。
可选地,供能系统还包括:附加废气管路,附加废气管路与换热系统的废气接入管路连通。
可选地,供能系统还包括:乏汽蒸汽泵和乏汽调节阀;乏汽蒸汽泵和乏汽调节阀均连接于汽轮机发电系统的乏汽排出管路中。
可选地,供能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控制汽轮机发电系统、换热系统和/或新能源加热系统中的调节阀和泵。
可选地,汽轮机发电系统为水泥窑余热发电系统。
可选地,水泥窑余热发电系统包括:窑头余热锅炉和窑尾余热锅炉;
窑头余热锅炉的乏汽内循环管路、窑尾余热锅炉的乏汽内循环管路均与汽轮机发电系统的乏汽内循环管路连通;
窑头余热锅炉的废气排出管路、窑尾余热锅炉的废气排出管路均与汽轮机发电系统的废气排出管路连通;窑头余热锅炉和窑尾余热锅炉用于对乏汽内循环管路中的乏汽进行加热,并提供给汽轮机。
可选地,水泥窑余热发电系统还包括:生料烘干装置,生料烘干装置连接于窑尾余热锅炉的废气排出管路和汽轮机发电系统的废气排出管路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换热系统利用汽轮机发电系统排出的废气对其排出的乏汽进行第一次加热,新能源加热系统对第一蒸汽排出管路中的蒸汽进行第二次加热,二次加热后的蒸汽为汽轮机发电系统供能。解决了低温废气直接排入大气造成能源浪费和热污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利用低温废气,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减少能源浪费。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供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供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供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供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供能系统包括:汽轮机发电系统1、换热系统2和新能源加热系统3。
汽轮机发电系统1包括废气排出管路110、乏汽排出管路120和蒸汽供给管路130。
换热系统2包括废气接入管路210、乏汽接入管路220和第一蒸汽排出管路230。废气接入管路210与汽轮机发电系统1的废气排出管路110连通,乏汽接入管路220与汽轮机发电系统1的乏汽排出管路120连通。换热系统2采用汽轮机发电系统1排出的废气对其排出的乏汽进行第一次加热。
新能源加热系统3包括蒸汽接入管路310和第二蒸汽排出管路320。蒸汽接入管路310与换热系统2的第一蒸汽排出管路230连通,第二蒸汽排出管路320与汽轮机发电系统1的蒸汽供给管路130连通。新能源加热系统3对第一蒸汽排出管路230中的蒸汽进行第二次加热。
其中,乏汽在该供能系统中是可以循环利用的气体。高温高压的蒸汽高速流动推动汽轮机转子转动,释放出热势能后,变成低温低压的乏汽,从汽轮机下部的排气口排出。乏汽的温度例如在30-40摄氏度范围内。
该汽轮机发电系统1为利用废气余热进行发电的系统,因此,该汽轮机发电系统1还包括废气排出管路110,该废气排出管路110排出的废气为低温废气,例如,其温度在100℃~200℃范围内。
示例性地,该供能系统能够利用低温废气的工作过程为:汽轮机发电系统1产生的低温废气通过废气接入管路210(废气排出管路110)流入换热系统2。同时,汽轮机发电系统1产生的乏汽通过乏汽排出管路120(乏汽接入管路220)流入换热系统2。在换热系统2中,采用低温废气的热量对乏汽进行第一次加热,例如,加热后温度在100℃左右,实现了对低温废气的利用。
然而,由于低温废气的能量不足以将乏汽的温度加热到汽轮机发电系统1所需要的蒸汽温度,不能直接导入汽轮机发电系统1,所以需要对其进行二次加热。经第一次加热的乏汽通过第一蒸汽排出管路230(蒸汽接入管路310)流入新能源加热系统3。新能源加热系统3利用新能源产生的热量对乏汽进行第二次加热,例如,加热后温度在300℃左右,以使乏汽的温度达到汽轮机发电系统1的要求。经两次加热后的乏汽变化为汽轮机发电系统1所需的蒸汽,通过第二蒸汽排出管路320(蒸汽供给管路130)进入汽轮机发电系统1,为汽轮机发电系统1提供汽轮机所需的蒸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换热系统2利用汽轮机发电系统1排出的废气对其排出的乏汽进行第一次加热,新能源加热系统3对第一蒸汽排出管路230中的蒸汽再进行第二次加热,经二次加热后的乏汽循环进入汽轮机发电系统1,为其提供汽轮机所需的蒸汽。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了低温废气直接排入大气造成能源浪费和热污染的问题,以及通过有效利用低温废气的能量,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减少能源浪费,提升供能系统的经济性。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新能源加热系统3作为乏汽加热的补充方案,能够使得循环使用的乏汽温度达标,从而提升了该供能系统的实用性。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汽轮机发电系统1、换热系统2和新能源加热系统3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下面就其中的几种进行具体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供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换热系统2为废气源热泵201,废气源热泵201包括:第一换热器21、第二换热器22、压缩机23和膨胀阀24。
其中,第一换热器21和第二换热器22之间流通换热介质,压缩机23和膨胀阀24均连接于换热介质的流通管路中。
第一换热器21还与汽轮机发电系统1的废气排出管路连通,第一换热器21用于将废气的热量传递给换热介质。第二换热器22还与乏汽接入管路连通,第二换热器22用于将换热介质的热量传递给乏汽。
可选地,换热介质可以为制冷剂。
示例性地,该换热系统2采用低温废气将乏汽进行第一次加热的工作过程为:换热介质在其流通管路中循环流通,进入第一换热器21的换热介质为低温低压液体。低温废气进入第一换热器21中,通过换热介质将废气的热量回收。热量被回收后的废气经过除尘后排入大气。换热介质与低温废气进行换热后变为高温低压气体,再通过压缩机23的升温升压后,变为高温高压气体进入第二换热器22。同时,乏汽进入第二换热器22中,吸收换热介质的热量,以进行第一次加热。换热介质与乏汽进行换热后变为中温高压液体,再通过膨胀阀24的节流变为低温低压液体。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换热系统2中设置废气源热泵201,利用其中的第一换热器21、第二换热器22、压缩机23和膨胀阀24完成对废气热量的回收,并利用回收的热量对乏汽进行第一次加热,产生的蒸汽经过再次加热后可以为发电系统供能。这样设置,可以有效利用低温废气,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减少能源浪费,且废气源热泵201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有利于降低系统成本。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供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换热系统2还包括:第一蒸汽储气装置25、第一蒸汽泵26和第一蒸汽调节阀27。
第一蒸汽储气装置25、第一蒸汽泵26和第一蒸汽调节阀27连接于废气源热泵201和第一蒸汽排出管路之间。
其中,第一蒸汽储气装置25可以为蒸汽储气罐。第一蒸汽泵26可以是蒸汽往复泵或蒸汽喷射泵等。第一蒸汽调节阀27可以是气动调节阀或手动调节阀等,用于调节第一蒸汽排出管路中蒸汽的流量。
示例性地,第一蒸汽储气装置25、第一蒸汽泵26和第一蒸汽调节阀27的工作原理为:由废气源热泵201输出的经第一次加热的乏汽,进入第一蒸汽储气装置25进行存储。通过调节第一蒸汽泵26和第一蒸汽调节阀27的开度,能够控制第一蒸汽排出管路中蒸汽的流量。例如,在不需要该管路中的蒸汽的时候,第一蒸汽泵26和第一蒸汽调节阀27关闭,蒸汽储存在第一蒸汽储气装置25中;在需要该管路中的蒸汽时,第一蒸汽泵26和第一蒸汽调节阀27打开,第一蒸汽储气装置25通过第一蒸汽排出管路排出蒸汽,以给汽轮机发电系统1提供动力。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换热系统2中设置第一蒸汽储气装置25、第一蒸汽泵26和第一蒸汽调节阀27,能够存储蒸汽,柔性调节第一蒸汽排出管路中的蒸汽流量。这样设置,能够进一步地有效利用低温废气,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减少能源浪费。
继续参见图3,可选地,换热系统2还包括:烟气切换挡板28,烟气切换挡板28连接于汽轮机发电系统1的废气排出管路和换热系统2的废气接入管路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烟气切换挡板28,能够在废气进入第一换热器21前,将其中的颗粒物去除,防止汽轮机发电系统1的废气中的颗粒物进入第一换热器21造成堵塞或损坏第一换热器21,影响换热效率。这样设置,能够进一步提升对低温废气的有效利用,进而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减少能源浪费。
继续参见图3,可选地,新能源加热系统3为太阳能集热器31,太阳能集热器31连接于换热系统2的第一蒸汽排出管路和新能源加热系统3的第二蒸汽排出管路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新能源加热系统3中设置太阳能集热器31,有效利用了清洁能源对蒸汽进行二次加热,以使其温度达到为汽轮机发电系统1供能所需的温度。示例性地,该蒸汽的温度可以是300℃。这样设置,有利于对低温废气的有效利用,进而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减少能源浪费,且太阳能集热器31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进一步地,由于工业园区的太阳资源较为丰富,设置太阳能集热器31的成本较低,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供能系统的成本。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供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新能源加热系统3还包括第二蒸汽储气装置32、第二蒸汽泵33和第二蒸汽调节阀34;第二蒸汽储气装置32、第二蒸汽泵33和第二蒸汽调节阀34连接于太阳能集热器31和第二蒸汽排出管路之间。
其中,第二蒸汽储气装置32可以为蒸汽储气罐。第二蒸汽泵33可以是蒸汽往复泵或蒸汽喷射泵等。第二蒸汽调节阀34可以是气动调节阀或手动调节阀等,用于调节第二蒸汽排出管路中蒸汽的流量。
示例性地,第二蒸汽储气装置32、第二蒸汽泵33和第二蒸汽调节阀34的工作原理为:由太阳能集热器31输出的经过二次加热的蒸汽,进入第二蒸汽储气装置32进行存储。通过调节第二蒸汽泵33和第二蒸汽调节阀34的开度,能够控制第二蒸汽排出管路中蒸汽的流量。例如,在不需要该管路中的蒸汽的时候,第二蒸汽泵33和第二蒸汽调节阀34关闭,蒸汽储存在第二蒸汽储气装置32中。在需要该管路中的蒸汽时,第二蒸汽泵33和第二蒸汽调节阀34打开,第二蒸汽储气装置32通过第二蒸汽排出管路排出蒸汽,以给汽轮机发电系统1提供动力。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新能源加热系统3中设置第二蒸汽储气装置32、第二蒸汽泵33和第二蒸汽调节阀34,能够储存蒸汽,柔性调节第二蒸汽排出管路中的蒸汽流量。这样设置,能够进一步地有效利用低温废气,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减少能源浪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继续参见图4,供能系统还包括:用户侧供热管路和第三蒸汽调节阀4;用户侧供热管路与换热系统2的第一蒸汽排出管路连通,第三蒸汽调节阀4用于调节用户侧供热管路中蒸汽的流量。
其中,第三蒸汽调节阀4可以包括气动调节阀或手动调节阀等。虽然经第一次加热的乏汽温度不足以驱动汽轮机,但是能够用于提供用户侧热能。蒸汽通过用户侧供热管路能够向用户侧供暖,或者在用户侧末端液化成热水提供生活便利。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蒸汽排出管路上设置用户侧供热管路和第三蒸汽调节阀4,可以将经第一次加热的乏汽用于向用户侧供暖,或者在用户侧末端液化成热水提供生活便利。这样设置,提升了供能系统的柔性调节能力,能够进一步有效利用低温废气,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减少能源浪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继续参见图4,供能系统还包括:附加废气管路,附加废气管路与换热系统2的废气接入管路连通。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附加废气管路,将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其他低温废气也送进换热系统2,对乏汽进行加热。这样设置,可以有效利用低温废气,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减少能源浪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可选地,继续参见图4,供能系统还包括:乏汽蒸汽泵5和乏汽调节阀6。乏汽蒸汽泵5和乏汽调节阀6均连接于汽轮机发电系统1的乏汽排出管路120中。
其中,乏汽蒸汽泵5可以包括蒸汽往复泵或蒸汽喷射泵等。乏汽调节阀6可以包括气动调节阀或手动调节阀等,用于调节乏汽排出管路120中乏汽的流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乏汽蒸汽泵5和乏汽调节阀6,能够根据需求调节乏汽的流量。这样设置,可以有效利用低温废气,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减少能源浪费。
可选地,继续参见图4,汽轮机发电系统1为水泥窑余热发电系统。示例性地,水泥窑余热发电系统包括:窑头余热锅炉11和窑尾余热锅炉12。窑头余热锅炉11的乏汽内循环管路、窑尾余热锅炉12的乏汽内循环管路均与汽轮机发电系统1的乏汽内循环管路连通。
窑头余热锅炉11的废气排出管路、窑尾余热锅炉12的废气排出管路均与汽轮机发电系统1的废气排出管路连通。窑头余热锅炉11和窑尾余热锅炉12用于对乏汽内循环管路中的乏汽进行加热,并提供给汽轮机。
其中,汽轮机发电系统1产生乏汽有两条循环路径,第一条循环路径为前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的经换热系统2和新能源加热系统3的两级加热循环管路;第二条循环路径为本实施例所述的内循环管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两条循环路径对乏汽进行加热,能够有效利用余热进行发电,从而降低碳排放,减少能源浪费。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下面对内循环管路的具体设置方式进行说明。可选地,继续参见图4,水泥窑余热发电系统还包括:汽轮发电机19、冷凝器14、凝结水泵15、除氧器16、冷水调节阀17和给水泵18。其中,冷凝器14、凝结水泵15、除氧器16、冷水调节阀17和给水泵18依次连接,均连接于汽轮机发电系统1的乏汽内循环管路与窑头余热锅炉11的乏汽内循环管路、窑尾余热锅炉12的乏汽内循环管路之间。
示例性地,水泥窑余热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为:由汽轮发电机19产生的乏汽中的一部分进入内循环管路,通过冷凝器14凝结成低温水。低温水由凝结水泵15送入除氧器16除氧,再经给水泵18送入窑头余热锅炉11和窑尾余热锅炉12。将窑头和窑尾的高温废气分别导入到窑头余热锅炉11和窑尾余热锅炉12中,对其中的低温水加热,排出高温蒸汽。高温高压的蒸汽高速流动推动汽轮发电机19转动发电。经汽轮发电机19作用后的高温高压蒸汽变成低温低压的乏汽,示例性地,乏汽的温度在30-40℃范围内。乏汽中的一部分进入内循环管路参与内循环,另一部分通过乏汽接入管路(乏汽排出管路)进入换热系统2参与两级加热循环。另外,窑头余热锅炉11和窑尾余热锅炉12还产生低温废气,该废气通过汽轮机发电系统1的废气排出管路排出。其中,通过冷水调节阀17的开度可以调节内循环管路中低温水的流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水泥窑余热发电系统中设置汽轮发电机19、冷凝器14、凝结水泵15、除氧器16、冷水调节阀17、给水泵18、窑头余热锅炉11和窑尾余热锅炉12,可以实现乏汽的内循环。这样设置,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减少能源浪费。进一步地,由于水泥窑余热发电系统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不影响原有设备的安全性,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供能系统的成本。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地,继续参见图4,供能系统还包括:控制器7,控制器7用于控制汽轮机发电系统1、换热系统2和/或新能源加热系统3中的调节阀和泵。
示例性地,换热系统2中的第一蒸汽泵26和第一蒸汽调节阀27,以及新能源加热系统中的第二蒸汽泵33和第二蒸汽调节阀34,均可以通过控制器进行控制。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控制器7还可以对汽轮机发电系统1中的乏汽蒸汽泵5和乏汽调节阀6,以及第三蒸汽调节阀4进行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控制器7以控制汽轮机发电系统1、换热系统2和/或新能源加热系统3中的调节阀和泵,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采用不同的控制策略控制乏汽或蒸汽的流通,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
可选地,继续参见图4,水泥窑余热发电系统还包括:生料烘干装置13,生料烘干装置13连接于窑尾余热锅炉12的废气排出管路和汽轮机发电系统1的废气排出管路之间。
其中,窑尾余热锅炉12排出的废气温度高于窑头余热锅炉11,采用该废气通过生料烘干装置13可以用来对生料进行烘干,生料烘干后的低温废气通过汽轮机发电系统1的废气排出管路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生料烘干装置13,利用窑尾余热锅炉12排出的低温废气对生料进行烘干,可以有效利用低温废气,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减少能源浪费。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供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可选地,参见图5,窑尾余热锅炉12排出的低温废气直接通过汽轮机发电系统1的废气排出管路排出,流入换热系统2对乏汽进行加热。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汽轮机发电系统,所述汽轮机发电系统包括废气排出管路、乏汽排出管路和蒸汽供给管路;
换热系统,所述换热系统包括废气接入管路、乏汽接入管路和第一蒸汽排出管路;所述废气接入管路与所述汽轮机发电系统的废气排出管路连通,所述乏汽接入管路与所述汽轮机发电系统的乏汽排出管路连通;所述换热系统采用所述汽轮机发电系统排出的废气对其排出的乏汽进行第一次加热;
新能源加热系统,所述新能源加热系统包括蒸汽接入管路和第二蒸汽排出管路;所述蒸汽接入管路与所述换热系统的第一蒸汽排出管路连通,所述第二蒸汽排出管路与所述汽轮机发电系统的蒸汽供给管路连通;所述新能源加热系统对所述第一蒸汽排出管路中的蒸汽进行第二次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包括废气源热泵,所述废气源热泵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压缩机和膨胀阀;
其中,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流通换热介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膨胀阀均连接于所述换热介质的流通管路中;
所述第一换热器还与所述汽轮机发电系统的废气排出管路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用于将所述废气的热量传递给所述换热介质;所述第二换热器还与所述乏汽接入管路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用于将所述换热介质的热量传递给所述乏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第一蒸汽储气装置、第一蒸汽泵和第一蒸汽调节阀;
所述第一蒸汽储气装置、所述第一蒸汽泵和所述第一蒸汽调节阀连接于所述废气源热泵和所述第一蒸汽排出管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还包括:烟气切换挡板,所述烟气切换挡板连接于所述汽轮机发电系统的废气排出管路和所述换热系统的废气接入管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加热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连接于所述换热系统的第一蒸汽排出管路和所述新能源加热系统的第二蒸汽排出管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加热系统还包括第二蒸汽储气装置、第二蒸汽泵和第二蒸汽调节阀;
所述第二蒸汽储气装置、所述第二蒸汽泵和所述第二蒸汽调节阀连接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和所述第二蒸汽排出管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户侧供热管路和第三蒸汽调节阀;所述用户侧供热管路与所述换热系统的第一蒸汽排出管路连通,所述第三蒸汽调节阀用于调节所述用户侧供热管路中蒸汽的流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附加废气管路,所述附加废气管路与所述换热系统的废气接入管路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乏汽蒸汽泵和乏汽调节阀;所述乏汽蒸汽泵和所述乏汽调节阀均连接于所述汽轮机发电系统的乏汽排出管路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汽轮机发电系统、所述换热系统和/或所述新能源加热系统中的调节阀和泵。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机发电系统为水泥窑余热发电系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窑余热发电系统包括:窑头余热锅炉和窑尾余热锅炉;
所述窑头余热锅炉的乏汽内循环管路、所述窑尾余热锅炉的乏汽内循环管路均与所述汽轮机发电系统的乏汽内循环管路连通;
所述窑头余热锅炉的废气排出管路、所述窑尾余热锅炉的废气排出管路均与所述汽轮机发电系统的废气排出管路连通;所述窑头余热锅炉和所述窑尾余热锅炉用于对所述乏汽内循环管路中的乏汽进行加热,并提供给汽轮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供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窑余热发电系统还包括:生料烘干装置,所述生料烘干装置连接于所述窑尾余热锅炉的废气排出管路和所述汽轮机发电系统的废气排出管路之间。
CN202321657070.5U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供能系统 Active CN2199322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57070.5U CN219932274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供能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57070.5U CN219932274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供能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32274U true CN219932274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86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57070.5U Active CN219932274U (zh) 2023-06-26 2023-06-26 一种供能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322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54313B (zh) 一种灵活燃煤发电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12855293B (zh) 集成储热的工业供汽热电联产调峰调频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08224535B (zh) 一种火电厂热电联产与压缩空气储能互补集成系统
WO2022056990A1 (zh) 一种火电厂耦合高效压缩式热泵储能调峰系统及方法
CN103206317A (zh) 一种内燃发电机组余热梯级回收利用系统
CN111577410A (zh) 燃气轮机进气温度控制装置及燃气轮机进气温度控制方法
CN203201684U (zh) 一种基于朗肯循环的内燃发电机组余热梯级回收利用系统
CN112611010B (zh) 一种多热源热电联产机组发电负荷灵活调节系统的调节方法
CN103967544A (zh)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余热利用系统
CN113623034A (zh) 一种带两级蒸汽喷射器的热电解耦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11271702A (zh) 汽轮机平行抽汽能级提升系统
CN213807777U (zh) 火力发电系统和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耦合系统
CN202869080U (zh) 一种回收余热发电系统低压蒸汽和冷却水余热的装置
CN101788141B (zh) 一种吸收式回热器在电厂回热循环系统中的应用
CN219932274U (zh) 一种供能系统
CN114776411B (zh) 一种集成储热的燃煤发电系统及工作方法
CN114233421B (zh) 一种集成蒸汽喷射器的热电协同系统及运行方法
CN215566146U (zh) 一种空气-蒸汽双介质耦合循环高效发电系统
CN214170638U (zh) 燃气轮机进气温度控制装置
CN216077238U (zh) 一种节能汽轮发电装置
CN214038333U (zh) 回收凝汽器余热用于lng气化的节能系统
CN111485963A (zh) 一种节能高效低排放汽轮发电装置
CN203809073U (zh)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余热利用系统
CN219283306U (zh) 一种用于锅炉启停过程的点火排汽回收利用系统
CN216788502U (zh) 一种利用导热油储热耦合纯凝火电机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