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33713B - 5g自组网系统、自组网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5g自组网系统、自组网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33713B
CN112333713B CN202011165999.7A CN202011165999A CN112333713B CN 112333713 B CN112333713 B CN 112333713B CN 202011165999 A CN202011165999 A CN 202011165999A CN 112333713 B CN112333713 B CN 1123337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hcp
module
service
nat
sd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6599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33713A (zh
Inventor
王琪
王春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Priority to CN20201116599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337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337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37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337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37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04Traffic adaptive resource part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5G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5G自组网系统、自组网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终端发起DHCP数据流,进行引导至本地DHCP服务,完成整套DHCP交互流程,得到DHCP服务分配网段IP地址;后续的业务终端基于以太网会话,使用分配的IP,进行互联网业务访问;基站对DHCP分配网段内的IP业务流进行分流,引导至NAT模块转换后,借助Eth2宽带接入点提供联网的互通服务。本发明的基站予以业务流引导、本地DHCP服务支撑、分配网段IP分流、NAT地址转换、宽带接入联网等服务配合,共同完成自组织网络系统的构件,为灵活的业务分流、宽带接入网络的复用提供全新的思路。

Description

5G自组网系统、自组网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5G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5G自组网系统、自组网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在5G移动通信技术领域,随着支持业务类型的扩展,极大地满足的终端客户的各种业务需求,同时也拉进了与传统以太网、互联网的差距。在4G通信系统中,终端无法进行传统以太网业务,比如,ARP、DHCP业务等,而这些在5G系统中均得到了支持,随着而来新的优化方法,也应运而生。
但是,现有5G基站并无直接具备对以太网会话业务的响应能力,包括ARP、DHCP等,仅仅处于转发相应业务报文的工作模式;部分境外厂商对以太网业务的支持多建立在代理与配合的角度,而非直接地、独立地支持。同时,现有5G基站对以太网会话的业务数据,并不进行深度分析,更不进行大数据的DHCP/NAT下的自组网,此外还牵扯到数据的本地分流。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1)在4G通信系统中,终端无法进行传统以太网业务。
(2)现有5G基站并无直接具备对以太网会话业务的响应能力,仅仅处于转发相应业务报文的工作模式;部分境外厂商对以太网业务的支持多建立在代理与配合的角度,而非直接地、独立地支持。
(3)现有5G基站对以太网会话的业务数据,并不进行深度分析,更不进行大数据的DHCP/NAT下的自组网,此外还牵扯到数据的本地分流。
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本发明只需要将当前计算机网络的DHCP功能和NAT功能在基站上的DHCP协议层和NAT协议层实现即可。
本发明提供的“自组网”:因DHCP模块分配IP地址功能,基站就将接入在自己上的使用以太网会话流交互的手机就组成了一个局域网,这些手机不需要每个都分配一个外部地址。
“分流”:本来全部数据都需要从SDAP开始,再经GTP、5G核心网模块去到互联网服务器,本发明具有DHCP模块分配的内部IP地址的手机就可以从SDAP开始,直接经NAT模块、eth2口直接去到互联网,路径缩短,还可降低GTP协议栈和核心网的负载。
本发明创造性的将DHCP和NAT服务引入基站,使基站具有IP地址分配、自组网、NAT地址转换等功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5G自组网系统、自组网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以太网会话的5G自组网系统及自组网方法。
本发明只需要将当前计算机网络的DHCP功能和NAT功能在基站上的DHCP协议层和NAT协议层实现即可。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以太网会话的5G自组网系统,所述基于以太网会话的5G自组网系统包括:
GTP模块、SDAP模块、RLC模块、MAC模块和PHY模块组成的5G基站的协议栈层次;手机终端将DHCP数据流以空口传输方式传输给所述协议栈层次;
所述协议栈层次的SDAP模块将所述DHCP数据流发给5G基站的DHCP模块,所述DHCP模块对所述DHCP数据流进行处理,给所述手机终端分配IP地址,对所述手机终端分配IP地址通过与所述SDAP模块连接的NAT模块进行业务分流功能/基站分流,将所述手机终端分配IP地址转换成外部IP,并直接通过Eth2口达到互联网服务器,所述互联网服务器下来的需要发给所述手机终端的下行数据直接通过所述Eth2口再经由SDAP模块、PDCP模块、RLC模块、MAC模块、PHY模块到达所述手机终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所述基于以太网会话的5G自组网系统的基于以太网会话的5G自组网方法,所述基于以太网会话的5G自组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基于基站对以太网会话,通过SDAP模块监控业务数据。
步骤二,针对终端发起DHCP数据流,进行引导至本地DHCP服务,完成整套DHCP交互流程,令终端得到DHCP服务分配网段IP地址。
步骤三,后续的业务终端基于以太网会话、使用所述分派的IP,进行互联网业务访问。
步骤四,基站对DHCP分配网段内的IP业务流进行分流、引导至NAT模块转换后,借助Eth2宽带接入点提供联网的互通服务。
进一步,步骤二中,所述DHCP环节的上行步骤包括:
(1)接收来自PDCP的上行数据,转(2);
(2)判断是否为以太网会话,若是,则转(3);若否,则转(5);
(3)判断是否为DHCP业务流,若是,则转(4);若否,则转(5);
(4)引导业务流至本地DHCP服务,执行DHCP流程;
(5)SDAP协议处理报文,发往GTP模块。
进一步,步骤二中,所述DHCP环节的下行步骤包括:
(I)接收来自DHCP服务的下行数据,转(II);
(II)根据以太网头部选择对应SDAP实体,转(III);
(III)SDAP协议处理报文后发往PDCP模块。
进一步,所述下行数据报文含有以太网头/IP头信息;在处理相应上行数据引导环节时,存在并记录SDAP实体的关联性,所以此处可选出具体实体。
进一步,步骤四中,所述分流NAT环节的上行步骤包括:
1)接收来自PDCP的上行数据,转2);
2)判断是否为以太网会话,若是,则转3);若否,则转5);
3)判断分组源IP是否为DHCP分派,若是,则转4);若否,则转5);
4)引导业务流至本地NAT服务,执行NAT流程,转6);
5)SDAP协议处理报文,发往GTP模块;
6)经过NAT转换,由Eth2转发。
进一步,步骤四中,所述分流NAT环节的下行步骤包括:
(i)接收来自NAT服务的下行数据,转(ii);
(ii)根据以太网头部选择对应SDAP实体,转(iii);
(iii)SDAP协议处理报文后发往PDCP模块。
其中,所述下行数据报文含有以太网头/IP头信息;在处理相应上行数据引导环节时,存在并记录SDAP实体的关联性,所以此处可选出具体实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
基站与以太网会话,并通过SDAP模块监控业务数据;
终端发起DHCP数据流,进行引导至本地DHCP服务,完成整套DHCP交互流程,得到DHCP服务分配网段IP地址;
后续的业务终端基于以太网会话,使用所述分配的IP,进行互联网业务访问;
所述基站对DHCP分配网段内的IP业务流进行分流,引导至NAT模块转换后,借助Eth2宽带接入点提供联网的互通服务。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储存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所述的基于以太网会话的5G自组网方法。
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以太网会话的5G自组网系统及自组网方法,基于基站对以太网会话,在SDAP模块中监控其业务数据,针对终端发起DHCP数据流,进行引导至本地DHCP服务,从而完成整套DHCP交互流程,使得终端得到DHCP服务分配网段IP地址;后续的业务终端基于以太网会话、使用所述分派的IP,进行互联网业务访问;而基站对DHCP分配网段内的IP业务流进行分流、引导至NAT模块转换后、借助Eth2宽带接入点,提供联网的互通服务,从而提供一套业务分流的自组网系统。
本发明基于以太网会话的5G自组网系统,在终端以太网会话基础上,结合终端主动配合、基站业务引导分流、本地DHCP/NAT服务支撑,共同构建了一种自组网系统,系统满足自主IP分配、网段管理、NAT地址转换、宽带网络衔接等,从而极大提高组网的灵活性,提升定制需求下的客户体验。
本发明融合基站对传统会话业务数据的处理与传统局域网DHCP/NAT技术,在5G基站中支持对以太网业务的自组网服务,从而提升了分流业务的客户体验。本发明在终端基于以太网会话并发起DHCP请求的基础上,基站予以业务流引导、本地DHCP服务支撑、分配网段IP分流、NAT地址转换、宽带接入联网等服务配合,共同完成自组织网络系统的构件,为灵活的业务分流、宽带接入网络的复用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且实际体验效果也是显著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以太网会话的5G自组网系统结构框图;
图中:1、DHCP模块;2、GTP模块;3、PDCP模块;4、SDAP模块;5、5GC核心网;6、RLC模块;7、MAC模块;8、PHY模块;9、NAT模块。10、手机终端;11、Eth2口;12、互联网服务器。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以太网会话的5G自组网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DHCP环节上行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DHCP环节下行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流NAT环节上行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分流NAT环节下行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以太网会话的5G自组网系统及自组网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以太网会话的5G自组网系统包括:DHCP模块1、GTP模块2、PDCP模块3、SDAP模块4、PDAP模块5、RLC模块6、MAC模块7和PHY模块8、NAT模块9、手机终端10、Eth2口11互联网服务器12。
DHCP/NAT模块1、GTP模块2、PDCP模块3、SDAP模块4中,每个模块都要执行3GPP规定的对应层的协议,即每个模块都是一个协议栈,GTP模块2、SDAP模块4、RLC模块6、MAC模块7和PHY模块8是协议规定的5G基站的协议栈层次,在此层次基础上引入DHCP模块1和NAT模块9,并对现有的SDAP模块4进行改造,使其具有3GPP协议所规定的功能外,还具有处理手机终端10上来的DHCP数据流而将该DHCP数据流发给基站的DHCP模块1实现DHCP服务(即给终端分配IP地址),以及因手机终端有了基站的DHCP模块1分配的IP地址的基础上而可以由基站的NAT模块9实现特定网段分流功能(即业务分流功能/基站分流)功能(即若终端上来的上行数据的源IP是基站自己的DHCP模块分配的IP,那就执行NAT功能,将其转换成外部IP,并直接通过Eth2口11达到互联网服务器,而不需要经由传统的GTP模块及5GC核心网5到达互联网服务器12;互联网服务器下来的需要发给终端的下行数据也可直接通过基站的Eth2口11再经由SDAP->PDCP->RLC->MAC->PHY到达手机终端10,也不需要经由5G核心网和基站的GTP模块去转)。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以太网会话的5G自组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基于基站对以太网会话,通过SDAP模块监控业务数据。
S2,针对终端发起DHCP数据流,进行引导至本地DHCP服务,完成整套DHCP交互流程,令终端得到DHCP服务分配网段IP地址。
S3,后续的业务终端基于以太网会话、使用所述分派的IP,进行互联网业务访问。
S4,基站对DHCP分配网段内的IP业务流进行分流、引导至NAT模块转换后,借助Eth2宽带接入点提供联网的互通服务。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1)本发明融合以太网会话流监控、基站分流、DHCP、NAT等传统技术要点,为客户提供自组织网络部署于5G基站的服务,同时融合了传统以太网、互联网的对接。
(2)基于以太网会话的5G自组网系统,其包括DHCP/NAT单元、以太网会话监控单元、特定网段分流单元。其中融合基站以太网会话下的组网地址分配、实际IP业务分流、NAT对接互联等处理体系为发明核心。
实施例2
如图3-图6所示,本发明的基站优化方法的流程,实施方案包含以下步骤:
DHCP环节步骤(上行):
步骤S101,接收来自PDCP的上行数据,转S102;
步骤S102,判断是否为以太网会话,若是转S103,否则转S105;
步骤S103,判断是否为DHCP业务流,若是转S104,否则转S105;
步骤S104,引导业务流至本地DHCP服务,执行DHCP流程;
步骤S105,SDAP协议处理报文,发往GTP模块。
DHCP环节步骤(下行):
步骤S201,接收来自DHCP服务的下行数据,转S202;
步骤S202,根据以太网头部选择对应SDAP实体,转S203;
其中,所述下行数据报文含有以太网头/IP头信息;在处理相应上行数据引导环节时,存在并记录SDAP实体的关联性,所以此处可选出具体实体。
步骤S203,SDAP协议处理报文后发往PDCP模块。
分流NAT环节步骤(上行):
步骤S301,接收来自PDCP的上行数据,转S302;
步骤S302,判断是否为以太网会话,若是转S303,否则转S305;
步骤S303,判断分组源IP是否为DHCP分派,若是转S304,否则转S305;
步骤S304,引导业务流至本地NAT服务,执行NAT流程,转S306;
步骤S305,SDAP协议处理报文,发往GTP模块;
步骤S306,经过NAT转换,由Eth2转发。
分流NAT环节步骤(下行):
步骤S401,接收来自NAT服务的下行数据,转S402;
步骤S402,根据以太网头部选择对应SDAP实体,转S403;
其中,所述下行数据报文含有以太网头/IP头信息;在处理相应上行数据引导环节时,存在并记录SDAP实体的关联性,所以此处可选出具体实体。
步骤S403,SDAP协议处理报文后发往PDCP模块。
实施例3
本发明区分以太网会话中采用用户数据报格式。
数据包格式可以是以太网格式也可以是IEEE802格式,具体是哪种格式,可通过帧头来区别的,802定义的有效长度值与以太网的有效类型值是不一样的,这样可以区分不同的帧格式。
本发明根据以太网头部选择对应SDAP实体中,基站会有多个SDAP实体处理基站上下行数据,由于数据包格式可以是以太网格式也可以是IEEE802格式(目前网络上的以太网会话占绝大多数),故基站需要分配很大一部分SDAP实体去处理以太网格式的数据包,即用于处理以太网会话,还需要分配另一部分SDAP实体去处理IEEE802格式的数据包。
本发明根据以太网头部选择对应SDAP实体中,通过第1点的方法可以知道基站收到的数据是否是以太网会话,若是以太网会话,那就选择对应的用于处理以太网格式会话的SDAP实体。
在本发明中,DHCP环节的DHCP数据包格式:如下表:
帧头 IP头 UDP头 DHCP数据 帧尾
NAT环节的用户数据包格式,如下表。
帧头 IP头 UDP头 用户数据 帧尾
在本发明中,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是一个局域网的网络协议,使用UDP协议工作。DHCP通常被用于局域网环境,主要作用是集中的管理、分配IP地址,使client动态的获得IP地址、Gateway地址、DNS服务器地址等信息,并能够提升地址的使用率。简单来说,DHCP就是一个不需要账号密码登录的、自动给内网机器分配IP地址等信息的协议。
当Client传送给封包给Server时,采用的是UDP 67Port,从Server传送给Client则是使用UDP 68Port。
在本发明中,识别DHCP业务流中,检查UDP头所携带的端口号字段,若端口号是67和68,就说明是DHCP业务数据。
在本发明中,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是指将用户端的某个IP地址(又称本地地址)或其端口转换为另一个IP地址(又称全局地址)或其端口的技术,NAT技术还能够有效地避免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隐藏并保护网络内部的计算机。
NAT一般在私有地址和公有地址之间转换(当然也可以在公有地址和公有地址之间或者私有地址和私有地址之间),私有地址(10.0.0.0~10.255.255.255、172.16.0.0~172.16.255.255、192.168.0.0~192.168.255.255)使用时不需向IP地址管理部门申请即可直接使用,不同的局域网中可以使用相同的私有IP地址。正是由于私有IP地址的非唯一性,私有地址只能用于内部私有网络中,不能直接接入Internet。如果要想让私有地址也能够接入Internet,必须将私有IP地址转换成公有IP地址。
本发明的NAT环节可以采用动态NAT技术,也可以采用端口NAT技术,是通过在基站内建立NAT映射表来实现的,根据NAT表可将终端的私有IP地址或端口映射到外部(即通向Internet的接口)的可用IP或端口(即公有IP地址或端口)。
在本发明中,DHCP环节和NAT环节的联系中,基站的DHCP服务层建立有一个全局地址池,里面有若干个全局地址,即通过网络规划基站有若干个公有地址。
终端接入基站时,会向基站发起DHCP流程,用于获取IP地址,基站处理终端的DHCP流程后会分配一个私有地址给终端。
终端得到私有地址后若需要发送数据给基站,就使用该私有地址发送用户数据给基站,再由基站将该用户数据传送给互联网服务器。
对于互联网服务器等外部网络设备来说,是不能识别终端的私有IP地址的,外部网络设备只会处理公有IP地址包,对于私有IP数据包是会丢弃处理的。为了让互联网服务器能正常接收该数据包,需在基站处对终端上来的使用私有IP地址发送的上行数据包里的源IP地址(即私有IP地址)做转换,将其转换成公有IP地址,这就需要用到NAT服务。
本发明的NAT环节可以采用动态NAT技术,也可以采用端口NAT技术,都是通过在基站的NAT服务层建立NAT映射表来实现的:
采用动态NAT技术的映射表实施例:
Figure BDA0002745807020000101
Figure BDA0002745807020000111
在本发明中,采用端口NAT技术的映射表实施例:
网络地址端口转换(简称端口NAT)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NAT,它将本地/私有地址的端口映射到全局/公有地址的端口。
本地地址 本地端口 全局地址 全局端口 NAT类型
终端1 192.168.1.3 2311 202.3.34.66 4501 端口NAT(动态)
终端2 192.168.1.4 2312 202.3.34.66 4502 端口NAT(动态)
终端3 192.168.1.5 2313 202.3.34.66 4503 端口NAT(动态)
上行数据,需要查表并将私有地址转为公有地址,下行数据需要查表并将共有地址转为私有地址。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或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State Disk(SSD))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以太网会话的5G自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以太网会话的5G自组网方法包括:
基站与以太网会话,并通过SDAP模块监控业务数据;所述基站包括DHCP模块、NAT模块和SDAP模块,且SDAP模块将DHCP数据流发给DHCP模块实现DHCP服务,以及因终端有了基站的DHCP模块分配的IP地址的基础上而可以由基站的NAT模块实现特定网段分流功能;
终端发起DHCP数据流,SDAP模块将所述DHCP数据流进行引导至本地DHCP服务,完成整套DHCP交互流程,得到DHCP服务分配网段IP地址;
后续的业务终端基于以太网会话,使用所述分配的IP,进行互联网业务访问;
所述基站中NAT模块对DHCP分配网段内的IP业务流进行分流,引导至NAT模块转换后,借助Eth2宽带接入点提供联网的互通服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以太网会话的5G自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HCP环节的上行包括:
(1)接收来自PDCP的上行数据,转(2);
(2)判断是否为以太网会话,若是,则转(3);若否,则转(5);
(3)判断是否为DHCP业务流,若是,则转(4);若否,则转(5);
(4)引导业务流至本地DHCP服务,执行DHCP流程;
(5)SDAP协议处理报文,发往GTP模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以太网会话的5G自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HCP环节的下行包括:
(I)接收来自DHCP服务的下行数据,转(II);
(II)根据以太网头部选择对应SDAP实体,转(III);
(III)SDAP协议处理报文后发往PDCP模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以太网会话的5G自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数据报文含有以太网头/IP头信息;在处理相应上行数据引导环节时,存在并记录SDAP实体的关联性,选出具体实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以太网会话的5G自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AT分流环节的上行包括:
1)接收来自PDCP的上行数据,转2);
2)判断是否为以太网会话,若是,则转3);若否,则转5);
3)判断分组源IP是否为DHCP分派,若是,则转4);若否,则转5);
4)引导业务流至本地NAT服务,执行NAT流程,转6);
5)SDAP协议处理报文,发往GTP模块;
6)经过NAT转换,由Eth2转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以太网会话的5G自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AT分流环节的下行包括:
(i)接收来自NAT服务的下行数据,转(ii);
(ii)根据以太网头部选择对应SDAP实体,转(iii);
(iii)SDAP协议处理报文后发往PDCP模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以太网会话的5G自组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数据报文含有以太网头/IP头信息;在处理相应上行数据引导环节时,存在并记录SDAP实体的关联性,选出具体实体。
8.一种基于以太网会话的5G自组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以太网会话的5G自组网系统包括:
GTP模块、SDAP模块、RLC模块、MAC模块和PHY模块组成的5G基站的协议栈层次;手机终端将DHCP数据流以空口传输方式传输给所述协议栈层次;
所述协议栈层次的SDAP模块将所述DHCP数据流发给5G基站的DHCP模块,所述DHCP模块对所述DHCP数据流进行处理,给所述手机终端分配IP地址,对所述手机终端分配IP地址通过与所述SDAP模块连接的NAT模块进行业务分流功能/基站分流,将所述手机终端分配IP地址转换成外部IP,并直接通过Eth2口达到互联网服务器,所述互联网服务器下来的需要发给所述手机终端的下行数据直接通过所述Eth2口再经由SDAP模块、PDCP模块、RLC模块、MAC模块、PHY模块到达所述手机终端。
9.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
基站与以太网会话,并通过SDAP模块监控业务数据;所述基站包括DHCP模块、NAT模块和SDAP模块,且SDAP模块将DHCP数据流发给DHCP模块实现DHCP服务,以及因终端有了基站的DHCP模块分配的IP地址的基础上而可以由基站的NAT模块实现特定网段分流功能;
终端发起DHCP数据流,SDAP模块将所述DHCP数据流进行引导至本地DHCP服务,完成整套DHCP交互流程,得到DHCP服务分配网段IP地址;
后续的业务终端基于以太网会话,使用所述分配的IP,进行互联网业务访问;
所述基站中NAT模块对DHCP分配网段内的IP业务流进行分流,引导至NAT模块转换后,借助Eth2宽带接入点提供联网的互通服务。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储存有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以太网会话的5G自组网方法。
CN202011165999.7A 2020-10-27 2020-10-27 5g自组网系统、自组网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3337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65999.7A CN112333713B (zh) 2020-10-27 2020-10-27 5g自组网系统、自组网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65999.7A CN112333713B (zh) 2020-10-27 2020-10-27 5g自组网系统、自组网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3713A CN112333713A (zh) 2021-02-05
CN112333713B true CN112333713B (zh) 2023-05-23

Family

ID=74296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65999.7A Active CN112333713B (zh) 2020-10-27 2020-10-27 5g自组网系统、自组网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337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68223B (zh) * 2021-02-24 2022-05-17 深圳市日海飞信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切片信息的本地分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810911B (zh) * 2021-10-14 2023-07-21 上海微波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 基于5g的新型一体化基站自组织网系统及方法
CN114641038B (zh) * 2022-05-18 2022-08-30 深圳国人无线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5g基站的局域网业务分流系统和方法
CN114978854B (zh) * 2022-05-30 2023-10-31 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 一种国产网络资源动态感知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90548A (en) * 1996-04-18 1998-08-04 Bell Atlantic Network Services, Inc. Universal access multimedia data network
CN102172059A (zh) * 2008-10-01 2011-08-31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家用基站中本地突围业务的处理
CN102325197A (zh) * 2011-05-23 2012-01-1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内网设备与外网设备通信的方法和网络地址转换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90548A (en) * 1996-04-18 1998-08-04 Bell Atlantic Network Services, Inc. Universal access multimedia data network
CN102172059A (zh) * 2008-10-01 2011-08-31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家用基站中本地突围业务的处理
CN102325197A (zh) * 2011-05-23 2012-01-1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内网设备与外网设备通信的方法和网络地址转换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3713A (zh) 2021-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333713B (zh) 5g自组网系统、自组网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US9407495B2 (en) Combining locally addressed devices and wide area network (WAN) addressed devices on a single network
US6888834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wireless internet services
CN101022394B (zh) 一种实现虚拟局域网聚合的方法及汇聚交换机
WO2020248963A1 (zh) 一种建立端到端网络连接的方法、装置及网络系统
US20130058256A1 (en) Port mapp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706908B2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dia access control (MAC) address proxying
CN109156046B (zh) 一种家庭网关及其转发业务的方法
EP255781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wireless multicast data
WO2006122502A1 (fr) Méthode de transmission de message en couche 2 et dispositif d’accès
US20130089092A1 (en) Method for preventing address conflict, and access node
CN102098278B (zh) 用户接入方法、系统及接入服务器、接入设备
EP2218214B1 (en) Network location service
CN104168338A (zh) 一种网络地址转换装置和方法
CN103152444B (zh) 中继方式的网络地址转换及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10351772B (zh) 无线链路和虚拟局域网之间的映射
JP4825501B2 (ja) 無線lan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これを用いたipアドレスの管理方法並びに管理プログラム
CN112889255A (zh) 将公共wifi热点扩展到私有企业网络
CN112968965B (zh) Nfv网络节点的元数据服务方法、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KR20110120651A (ko) 멀티서비스 자동 식별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멀티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방법
EP2426966B1 (en) Wireless extension of broadband acces
WO2015037911A1 (ko) 오픈플로우를 이용하여 사용자 단말 장치와 로컬 호스트 사이의 통신을 지원하기 위한 방법, 장치, 시스템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CN113438705B (zh) 通信数据处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753135A (zh) 一种ip地址配置方法、配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07028232A (ja) 無線lan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