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33148B - 用户标签的确定方法、确定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用户标签的确定方法、确定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33148B
CN112333148B CN202011060965.1A CN202011060965A CN112333148B CN 112333148 B CN112333148 B CN 112333148B CN 202011060965 A CN202011060965 A CN 202011060965A CN 112333148 B CN112333148 B CN 1123331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cation
user
login
target
behavior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609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33148A (zh
Inventor
王国彬
牟锟伦
李辉
符道文
倪子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inc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inc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inc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inc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6096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331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331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31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331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331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07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tickets, e.g. Kerbero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一种用户标签的确定方法、确定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用户在装企平台进行业务访问时的标识ID;确定标识ID的类型,标识ID的类型包括登录标识ID和未登录标识ID;根据标识ID的类型为标识ID分配对应的目标关联标识ID,以使根据目标关联标识ID获取用户的行为数据;根据用户的行为数据确定用户的目标标签。本发明用户标签的确定方法可以实现针对同一用户通过登录以及未登录的方式访问装企平台时,可以根据目标关联标识ID可以更加全面地获取同一用户的全部行为数据,以根据用户的全部行为数据确定用户的目标标签,以使根据用户的实际标签进行个性化的业务推荐,提高装企的运营效率。

Description

用户标签的确定方法、确定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企运营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标签的确定方法、确定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用户在不同端进行页面浏览时会携带对应不同的标识ID;其中,用户访问装企平台时通过会以游客(匿名用户)的身份进行未登录访问或者以注册用户的身份进行登录访问,具体地,当用户未登录而访问装企平台时,装企平台会根据当前用户的具体设备或者具体客户端而分配临时的未登录标识ID,例如针对PC端、H5端、安卓系统和IOS系统分配first_id,针对第三方的小程序分配union_id、或分配open_id、或分配Swan_id以及分配anonymous_open_id等;而当用户注册并登录平台时,装企平台会根据用户的注册信息而为当前用户分配对应的登录标识ID。
可见,同一个用户在装企平台进行访问时可能携带了两种不同的标识ID,而装企平台根据两种不同的标识ID默认当前为两个用户,如此会出现当同一个用户在未登陆和登陆的情况下,并且在不同端(APP,小程序等)留下的行为事件无法串联起来,从而使得装企平台无法准确追踪同一用户的行为轨迹和偏好,从而全面和准确地确定用户的标签,以使根据用户的目标标签进行个性化的业务推荐。
因此,当同一用户以登录状态和未登录状态访问装企平台时如何确定同一用户的唯一标识ID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同一用户在登录和未登录的状态下无法根据对应的登录标识ID和未登录的标识ID确定对应的用户为同一个用户,从而无法准确确定用户标签;提供一种用户标签的确定方法、确定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用于实现同一用户通过多种途径登录平台时确定用户的目标标识ID,以使根据用户的目标标识准确确定用户标签。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户标签的确定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在装企平台进行业务访问时的标识ID;
确定所述标识ID的类型,所述标识ID的类型包括登录标识ID和未登录标识ID,其中,所述登录标识ID是指根据所述用户的注册信息而分配的标识ID,所述未登录标识ID是指根据所述用户的登录系统而分配的标识ID;
根据所述标识ID的类型为所述标识ID分配对应的目标关联标识ID,以使根据所述目标关联标识ID获取所述用户的行为数据;
根据所述用户的行为数据确定所述用户的目标标签。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标识ID的类型为所述标识ID分配对应的目标关联标识ID,以使根据所述目标关联标识ID获取所述用户的行为数据,包括:
若确定所述用户的标识ID为所述未登录标识ID时,为所述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分配第一关联标识ID;
获取所述用户登录时的登录标识ID;
建立和存储所述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第一关联标识ID和登录标识ID的关联关系;
将所述第一关联标识ID作为所述目标关联标识ID,以使根据所述目标关联标识ID获取与所述第一关联标识ID关联的未登录标识ID和登录标识ID的行为数据。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标识ID的类型为所述标识ID分配对应的目标关联标识ID,以使根据所述目标关联标识ID获取所述用户的行为数据,包括:
若确定所述用户的标识ID为所述登录标识ID时,为所述用户的登录标识ID分配第二关联标识ID;
获取所述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
建立和存储所述用户的登录标识ID、第二关联标识ID和未登录标识ID的关联关系;
将所述第二关联标识ID作为所述目标关联标识ID,以使根据所述目标关联标识获取与所述第二关联标识关联的登录标识ID和未登录标识ID的行为数据。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标识ID的类型为所述标识ID分配对应的目标关联标识ID,以使根据所述目标关联标识ID获取所述用户的行为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标识ID的类型和所述标识ID的优先级为所述标识ID分配对应的目标关联标识ID,以使根据所述目标关联标识ID获取所述用户的行为数据。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标识ID的类型和所述标识ID的优先级分配对应的目标关联标识ID,以使根据所述目标关联标识ID获取所述用户的行为数据,包括:
若确定所述用户的标识ID为所述登录标识ID和所述未登录标识ID时,获取预先为所述用户的登录标识ID分配的第三关联标识ID以及为所述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分配的第四关联标识ID;
获取根据不同类型的标识ID预设的标识ID优先级,其中,所述登录标识ID的优先级大于所述未登录标识ID的优先级;
获取所述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登录标识ID以及优先级较高的标识ID对应的关联标识ID;
创建并存储所述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登录标识ID以及所述优先级较高的标识ID对应的关联标识ID的关联关系;
将所述优先级较高的标识ID对应的关联标识ID作为所述目标关联标识ID,以使根据所述目标关联标识ID获取与所述优先级较高的标识ID关联的未登录标识ID和登录标识ID的行为数据。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的行为数据确定所述用户的目标标签,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的行为数据获取用于确定用户的目标标签的标签因子;
根据所述标签因子在标签因子数据库中获取对应的标签;
将所述对应的标签作为所述用户的目标标签。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户标签的确定装置,其中,所述确定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在装企平台进行业务访问时的标识ID;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标识ID的类型,所述标识ID的类型包括登录标识ID和未登录标识ID,其中,所述登录标识ID是指根据所述用户的注册信息而分配的标识ID,所述未登录标识ID是指根据所述用户的登录系统而分配的标识ID;
第一分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标识ID的类型为所述标识ID分配对应的目标关联标识ID,以使根据所述目标关联标识ID获取所述用户的行为数据;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行为数据确定所述用户的目标标签。
可选地,所述第一分配模块还用于:
若确定所述用户的标识ID为所述未登录标识ID时,为所述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分配第一关联标识ID;
获取所述用户登录时的登录标识ID;
建立和存储所述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第一关联标识ID和登录标识ID的关联关系;
将所述第一关联标识ID作为所述目标关联标识ID,以使根据所述目标关联标识ID获取与所述第一关联标识ID关联的未登录标识ID和登录标识ID的行为数据。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确定方法。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确定方法。
本发明涉及装企运营的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户标签的确定方法、用户标签的确定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的用户标签的确定方法,通过获取用户在装企平台进行业务访问时的标识ID,考虑到实际过程中当前用户可能处于登录以及未登录的状态而确定当前用户的标识ID类型,以根据用户的标识ID的类型为标识ID分配对应的目标关联标识ID,以使根据目标关联标识ID获取用户的行为数据;从而实现针对同一用户通过登录以及未登录的方式访问装企平台时,可以更加全面地获取同一用户的全部行为数据,以根据用户的全部行为数据确定用户的目标标签,以使根据用户的实际标签进行针对性的业务推荐,提高装企的运营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确定方法步骤S10-S40的一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确定方法步骤S301A-S304A的一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确定方法步骤S301B-S304B的一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确定装置的一架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标签的确定方法,该确定方法具体可以应用于装企运营中,可以理解,企业可以根据实际装企的业务需求建立装修公司与用户的装企平台,该装企平台可以为例如装企购物平台。具体地,用户在装企平台进行业务访问时,装企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登录状态而为用户分配对应的标识ID,以使用户进行业务访问时可以根据分配的标识ID而将用户的行为数据进行绑定,从而实现根据用户的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和确定用户的标签,以使根据用户的标签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以及进行相应的业务推荐。但此过程中存在同一用户可能通过登录和未登录等多种方式访问装企平台,而对于装企平台而言,同一用户在登录和未登录的状态下涉及到两个不同的标识ID,也即装企平台根据不同的标识ID会认为此为不同的用户,而实际就是一个用户,如此可能导致出现获取用户的数据不准确而无法准确给用户标注标签,鉴于上述的问题,便产生了本发明用户标签的确定方法的发明构思。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装企平台具体可以包括装企公司开发的app应用程序,或者开发的小程序,或者开发web端的平台或者开发的SCRM(Social Customer RelationshipManagement)社会关系管理平台等,下面统一以装企平台作描述,此处并不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用户标签的确定方法,具体地,如图1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10:获取用户在装企平台进行业务访问时的标识ID。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用户可以通过未登录的方式或者登录的方式在装企平台上进行业务访问,则装企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具体登录状态而获取到用户进行业务访问时对应的标识ID。
S20:确定标识ID的类型,标识ID的类型包括登录标识ID和未登录标识ID,其中,登录标识ID是指根据用户的注册信息而分配的标识ID,未登录标识ID是指根据用户的登录系统而分配的标识ID。
该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用户可能通过未登录的方式或者登录的方式在装企平台上进行业务访问,装企平台对应地会分配不同的标识ID,具体地,用户进行注册登录时,此时装企平台可以为用户分配对应的登录标识ID,该登录标识ID可以为user-id,用户以游客身份进行业务访问时,此处为未登录的状态,则装企平台可以根据用户使用的登录系统而对应分配未登录标识ID,该未登录标识ID可以为针对终端设备分配的标识ID,例如device-id,或者,实际场景中涉及到多种不同的登录系统,例如针对PC客户端系统、H5客户端系统、安卓系统和IOS系统等,对应地可以分配first-id,或者还可以针对第三方小程序而分配union-id、或者分配open-id、或者分配Swan-id以及分配anonymous_open-id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定义的id根据不同第三方商家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此处并不限定。此时装企平台可以根据实际上分配不同的标识ID而确定标识ID类型。
S30:根据标识ID的类型为标识ID分配对应的目标关联标识ID,以使根据目标关联标识ID获取用户的行为数据。
在确定用户的标识ID类型之后,可以根据标识ID的类型为标识ID分配对应的目标关联标识ID,以使根据目标关联标识ID获取用户的行为数据。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0中,也即根据用户的标识ID的类型为标识ID分配对应的目标关联标识ID,具体地,如图2所示,可以包括:
S301A:若确定用户的标识ID为未登录标识ID时,为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分配第一关联标识ID。
当前若确定用户的标识ID为未登录标识ID,说明用户当前未登录,装企平台根据用户的登录系统或者终端设备而为用户分配的未登录标识ID,此时可以为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分配第一关联标识ID,示例性地,该第一关联标识ID可以为distinct-id1,具体地,可以将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和第一关联标识ID建立关联绑定并存储。
S302A:获取用户登录时的登录标识ID。
基于步骤S301中,用户的标识ID为未登录标识ID时,在用户注册时,装企平台会根据用户的注册信息为用户分配对应的登录标识ID,则在用户登录装企平台时,可以获取用户登录时的登录标识ID。实际操作时,可以提醒用户进行注册操作,以获取用户的注册信息,从而根据用户的注册信息而对用户分配登录标识ID。
S303A:建立和存储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第一关联标识ID和登录标识ID的关联关系。
S304A:将第一关联标识ID作为用户的目标标识ID,以使根据目标关联标识ID获取与第一关联标识ID关联的未登录标识ID和登录标识ID的行为数据。
步骤S303A和S304A中,在获取用户登录时的登录标识ID后,可以建立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第一关联标识ID和登录标识ID的关联关系,并将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第一关联标识ID和登录标识ID的关联关系进行存储,以及可以将第一关联标识ID作为用户的目标标识ID,从而可以根据目标关联标识ID获取与第一关联标识ID关联的未登录标识ID和登录标识ID的行为数据。
上述的实施例中,用户在登录进行业务访问时可以通过登录标识ID获取对应的行为数据,用户在未登录进行业务访问时可以通过未登录标识ID获取对应的行为数据,如此,通过将第一关联标识ID作为用户的目标标识ID,则可使装企平台根据第一关联标识获取当前用户登录或未登录时对应的行为数据,也即,第一关联标识可以将用户登录或未登录时的行为数据进行串联。从而实现更加全面地获取同一个用户的行为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0,也即根据用户的标识ID的类型确定用户的目标标识ID,具体地,如图3所示,还可以包括:
S301B:若确定用户的标识ID为登录标识ID时,为用户的登录标识ID分配第二关联标识ID。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装企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注册信息分配对应的登录标识ID,则在该用户登录后,装企平台可以获取到用户的标识ID,并可以确定用户的标识ID为登录标识ID,此时装企平台可以为用户的登录标识ID分配第二关联标识ID,示例性地,该第二关联标识ID可以为例如distinct-id2,并可以将用户的登录标识ID和第二关联标识ID进行关联绑定和存储。
S302B:获取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
基于用户的标识ID为登录标识ID,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可以获取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其中,用户通过某一终端设备登录时,对应可以获取该终端设备的IMEI(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信息,可以理解,该IMEI信息也即通常所说的“串号”,相当于终端设备的“身份证”。具体地,若确定用户的标ID为登录标识ID时,可以根据对应的终端设备的IMEI标识分配对应的未登录标识ID。
S303B:建立和存储用户的登录标识ID、第二关联标识ID和未登录标识ID的关联关系。
S304B:将第二关联标识ID作为用户的目标标识ID,以使根据目标关联标识获取与第二关联标识关联的登录标识ID和未登录标识ID的行为数据。
步骤S303B-步骤S304B中,在获取到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后,可以建立用户的登录标识ID、第二关联标识ID和未登录标识ID的关联关系,并将用户的登录标识ID、第二关联标识ID和未登录标识ID的关联关系进行存储,以及可以将第二关联标识ID作为用户的目标标识ID。
上述的实施例中,用户在登录进行业务访问时可以根据用户的登录ID标识获取登录访问时的行为数据,用户在未登录进行业务访问时可以根据用户的未登录ID标识获取未登录访问时的行为数据,通过将第二关联标识ID作为用户的目标标识ID,如此可以使装企平台根据第二关联标识ID获取对应登录标识ID对应的行为数据以及未登录标识ID对应的行为数据,也即通过第二关联标识ID可以将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和登录标识ID的行为数据进行串联,从而实现更加全面地获取同一个用户的行为数据。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在建立和存储用户的登录标识ID、第二关联标识ID和未登录标识ID的关联关系后,此后即便用户以未登录身份访问装企平台时,装企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获取用户对应的行为数据。也即,在建立和存储用户的登录标识ID、第二关联标识ID和未登录标识ID的关联关系后,可以根据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确定当前用户为与登录标识ID、第二关联标识ID进行关联绑定的同一用户。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0,也即根据用户的标识ID的类型确定用户的目标标识ID,可以包括:
S301:根据用户的标识ID的类型和标识ID的优先级确定用户的目标标识ID。
该实施例中,基于根据用户的标识ID的类型确定用户的目标标识ID,还可以根据标识ID的类型确定的不同标识ID对应的优先级,以使根据用户的标识ID的类型和标识ID的优先级确定用户的目标标识ID,具体地,步骤S301,也即,根据用户的标识ID的类型和标识ID的优先级确定用户的目标标识ID,具体地,可以包括:
在一个应用场景中,装企平台获取用户进行业务访问时的标识ID可以包括登录标识ID和未登录标识ID,若确定用户的标识ID为登录标识ID和未登录标识ID时,此时同一用户的登录标识ID和未登录标识ID处于尚未建立绑定的情况,还可以获取根据预设的标识ID优先级而确定用户的目标标识,具体地,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3011-S3015:
S3011:若确定用户的标识ID为登录标识ID和未登录标识ID时,获取预先为用户的登录标识ID分配的第三关联标识ID以及预先为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分配的第四关联标识ID。
该步骤中,当前若确定用户的标识ID为登录标识ID和未登录标识ID时,可以获取预先为用户的登录标识ID分配的第三关联标识ID以及预先为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分配的第四关联标识ID,示例性的,该第三关联标识可以例如distinct-id3,该第四关联标识可以例如distinct-id4。
S3012:获取根据不同类型的标识ID预设的标识ID优先级,其中,登录标识ID的优先级大于未登录标识ID的优先级。
该实施例中,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实际场景并根据不同类型的标识ID而预先设定标识ID的优先级。在一个应用场景中,一个终端设备可能被多个用户登录,此时对应不同的用户其注册登录所分配的登录标识ID(例如user-id)并不相同,但对于同一终端设备分配的未登录的标识ID则是相同的,可以理解,此时若两个不同用户在同一终端设备进行登录时,根据用户的登录标识优先级高则可以证明当前为两个用户登录,若根据未登录标识ID优先级高则只能证明当前为一个用户登录,实际上是两个用户登录。基于上述情况的考量,具体地,登录标识ID的优先级可以大于未登录标识ID的优先级。
S3013:获取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登录标识ID以及优先级较高的标识ID对应的关联标识ID。
该步骤中,获取根据不同类型的标识ID预设的标识ID优先级后,可以获取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登录标识ID以及优先级较高的标识ID对应的关联标识,具体地,鉴于用户登录标识ID的优先级可以大于未登录标识ID的优先级,优先级较高的标识ID对应的关联标识为登录标识ID对应的第三关联标识ID,也即可以获取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登录标识ID以及第三关联标识ID。
S3014:创建并存储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登录标识ID以及优先级较高的标识ID对应的关联标识ID的关联关系。
S3015:将优先级较高的标识ID对应的关联标识ID作为目标关联标识ID,以使根据目标关联标识ID获取与优先级较高的标识ID关联的未登录标识ID和登录标识ID的行为数据。
上述步骤S3014-S3015中,在创建并存储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登录标识ID以及优先级别较高的标识ID对应的关联标识ID的关联关系后,还可以将预先为未登录标识ID分配的第四关联标识ID替换为第三关联标识ID,并将优先级较高的标识ID对应的关联标识ID作为目标标识ID,也即可以将第三关联标识ID作为目标标识ID。如此可以使用户再次登陆装企平台进行业务访问时,装企平台可以根据第三关联标识ID获取关联绑定的登录标识ID和未登录标识ID,并根据登录标识ID和未登录标识ID获取对应的行为数据,也即通过第三关联标识可以将用户登录或未登录时的行为数据进行串联,从而实现更加全面地获取同一用户的行为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上述实施例中举例的未登录标识ID和登录标识ID的优先级外,具体还可以根据实际的登录系统,例如PC端、小程序端而设置具体的优先级,此处并不限定。
S40:根据用户的行为数据确定用户的目标标签。
该步骤中,基于上述步骤通过关联标识ID获取的目标标识,可以使同一用户在登录以及未登录的状态下可以通过关联标识ID进行关联起来,如此,可以更加全面地获取用户的行为数据,以使根据用户的行为数据确定用户的标签。
上述的实施例的步骤S10-S40,通过获取用户在装企平台进行业务访问时的标识ID,考虑到实际过程中用户可能处于登录以及未登录的状态而确定当前用户的标识ID类型,以根据用户的标识ID的类型为标识ID分配对应的目标关联标识ID,以使根据目标关联标识ID获取用户的行为数据;从而实现针对同一用户通过登录以及未登录的方式访问装企平台时,可以更加全面地获取同一用户的全部行为数据,以根据用户的全部行为数据确定用户的目标标签,以使根据用户的实际标签进行针对性的业务推荐,提高装企的运营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步骤S40中,也即根据用户的行为数据确定用户的目标标签,还可以包括:
S401:根据用户的行为数据获取用于确定用户的目标标签的标签因子。
该步骤中,在获取到用户的目标标识ID后,装企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目标标识ID获取用户的行为数据,具体地,例如用户的目标标识为distinct-id0,则可以查询到与目标标识为distinct-id0绑定的登录标识ID和未登录标识ID,该登录标识ID和未登录标识ID可以用于关联用户进行业务访问时的行为数据,则装企平台可以根据登录标识ID和未登录标识ID获取到用户的登录行为数据以及未登录的行为数据。也即,通过目标标识ID可以获取到用户的登录行为数据以及未登录的行为数据。
S402:根据标签因子在标签因子数据库中获取对应的标签。
该步骤中,可以根据用户行为数据确定用于确定用户目标标签的标签因子。具体地,用户进行业务访问时具体可以设计浏览、搜索、加入购物车或下单等行为,基于每一个行为可以构建出一个标签因子。
S403:将对应的标签作为用户的目标标签根据用户的标签因子在标签因子数据库中获取对应的标签。
该步骤中,在确定用户目标标签的标签因子后,可以根据标签因子在标签因子数据库中获取对应的标签,以使将对应的标签作为用户的目标标签。
上述的实施例中,通过步骤S401-S403,根据不同的用户行为预先设定了对应的标签因子和对应的标签,可以实现将标签因子与预设的标签存储在数据库中,当获取到用户的标签因子时可以将用户的标签因子与数据库中的标签因子进行匹配对比,从而找对与用户标签因子对应的标签,从而可以实现根据用户的行为数据而自动打标签,提高用户标签确认的效率。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户标签的确定装置,如图4所示,该确定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0、第一确定模块20、第一分配模块30和第二确定模块40。其中,各功能模块详细说明如下:
第一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用户在装企平台进行业务访问时的标识ID。
第一确定模块20,用于确定标识ID的类型,标识ID的类型包括登录标识ID和未登录标识ID,其中,登录标识ID是指根据用户的注册信息而分配的标识ID,未登录标识ID是指根据用户的登录系统而分配的标识ID。
第一分配模块30,用于根据标识ID的类型为标识ID分配对应的目标关联标识ID,以使根据目标关联标识ID获取用户的行为数据。
第二确定模块40,用于根据用户的行为数据确定用户的目标标签。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分配模块30还用于:
若确定用户的标识ID为未登录标识ID时,为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分配第一关联标识ID;
获取用户登录时的登录标识ID;
建立和存储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第一关联标识ID和登录标识ID的关联关系;
将第一关联标识ID作为目标关联标识ID,以使根据目标关联标识ID获取与第一关联标识ID关联的未登录标识ID和登录标识ID的行为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分配模块30还用于:
若确定用户的标识ID为登录标识ID时,为用户的登录标识ID分配第二关联标识ID;
获取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
建立和存储用户的登录标识ID、第二关联标识ID和未登录标识ID的关联关系;
将第二关联标识ID作为目标关联标识ID,以使根据目标关联标识获取与第二关联标识关联的登录标识ID和未登录标识ID的行为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分配模块30还用于:
根据用户的标识ID的类型和标识ID的优先级确定用户的目标标识ID。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分配模块30还用于:
若确定用户的标识ID为登录标识ID和未登录标识ID时,获取预先为用户的登录标识ID分配的第三关联标识ID以及为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分配的第四关联标识ID;
获取根据不同类型的标识ID预设的标识ID优先级,其中,登录标识ID的优先级大于未登录标识ID的优先级;
获取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登录标识ID以及优先级较高的标识ID对应的关联标识ID;
创建并存储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登录标识ID以及优先级较高的标识ID对应的关联标识ID的关联关系;
将优先级较高的标识ID对应的关联标识ID作为目标关联标识ID,以使根据目标关联标识ID获取与优先级较高的标识ID关联的未登录标识ID和登录标识ID的行为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40还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标识ID获取用户行为数据;
根据所述用户行为数据确定用于确定用户目标标签的标签因子;
根据所述用户的标签因子在标签因子数据库中获取对应的标签;
将所述对应的标签作为所述用户的目标标签。
关于上述的确定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确定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确定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6,包括存储器62、处理器6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62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6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63,处理器61执行计算机程序63时实现上述实施例确定方法中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或者,处理器61执行计算机程序63时实现上述的确定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的功能,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63,所述计算机程序63被处理器61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确定方法中的步骤,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或者,处理器61执行计算机程序63时实现上述的确定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的功能,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发明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子模块和单元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户标签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在装企平台进行业务访问时的标识ID;
确定所述标识ID的类型,所述标识ID的类型包括登录标识ID和未登录标识ID,其中,所述登录标识ID是指根据所述用户的注册信息而分配的标识ID,所述未登录标识ID是指根据所述用户的登录系统而分配的标识ID;
根据所述标识ID的类型为所述标识ID分配对应的目标关联标识ID,以使根据所述目标关联标识ID获取所述用户的行为数据;
根据所述用户的行为数据确定所述用户的目标标签;
根据所述用户的行为数据确定所述用户的目标标签,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的行为数据获取用于确定用户的目标标签的标签因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标识ID的类型为所述标识ID分配对应的目标关联标识ID,以使根据所述目标关联标识ID获取所述用户的行为数据,包括:
若确定所述用户的标识ID为所述未登录标识ID时,为所述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分配第一关联标识ID;
获取所述用户登录时的登录标识ID;
建立和存储所述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第一关联标识ID和登录标识ID的关联关系;
将所述第一关联标识ID作为所述目标关联标识ID,以使根据所述目标关联标识ID获取与所述第一关联标识ID关联的未登录标识ID和登录标识ID的行为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标识ID的类型为所述标识ID分配对应的目标关联标识ID,以使根据所述目标关联标识ID获取所述用户的行为数据,包括:
若确定所述用户的标识ID为所述登录标识ID时,为所述用户的登录标识ID分配第二关联标识ID;
获取所述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
建立和存储所述用户的登录标识ID、第二关联标识ID和未登录标识ID的关联关系;
将所述第二关联标识ID作为所述目标关联标识ID,以使根据所述目标关联标识ID 获取与所述第二关联标识ID 关联的登录标识ID和未登录标识ID的行为数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标识ID的类型为所述标识ID分配对应的目标关联标识ID,以使根据所述目标关联标识ID获取所述用户的行为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标识ID的类型和所述标识ID的优先级为所述标识ID分配对应的目标关联标识ID,以使根据所述目标关联标识ID获取所述用户的行为数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标识ID的类型和所述标识ID的优先级分配对应的目标关联标识ID,以使根据所述目标关联标识ID获取所述用户的行为数据,包括:
若确定所述用户的标识ID为所述登录标识ID和所述未登录标识ID时,获取预先为所述用户的登录标识ID分配的第三关联标识ID以及为所述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分配的第四关联标识ID;
获取根据不同类型的标识ID预设的标识ID优先级,其中,所述登录标识ID的优先级大于所述未登录标识ID的优先级;
获取所述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登录标识ID以及优先级较高的标识ID对应的关联标识ID;
创建并存储所述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登录标识ID以及所述优先级较高的标识ID对应的关联标识ID的关联关系;
将所述优先级较高的标识ID对应的关联标识ID作为所述目标关联标识ID,以使根据所述目标关联标识ID获取与所述优先级较高的标识ID关联的未登录标识ID和登录标识ID的行为数据。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用户的行为数据确定所述用户的目标标签,包括:
根据所述标签因子在标签因子数据库中获取对应的标签;
将所述对应的标签作为所述用户的目标标签。
7.一种用户标签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在装企平台进行业务访问时的标识ID;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标识ID的类型,所述标识ID的类型包括登录标识ID和未登录标识ID,其中,所述登录标识ID是指根据所述用户的注册信息而分配的标识ID,所述未登录标识ID是指根据所述用户的登录系统而分配的标识ID;
第一分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标识ID的类型为所述标识ID分配对应的目标关联标识ID,以使根据所述目标关联标识ID获取所述用户的行为数据;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行为数据确定所述用户的目标标签;
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用户的行为数据获取用于确定用户的目标标签的标签因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配模块还用于:若确定所述用户的标识ID为所述未登录标识ID时,为所述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分配第一关联标识ID;
获取所述用户登录时的登录标识ID;
建立和存储所述用户的未登录标识ID、第一关联标识ID和登录标识ID的关联关系;
将所述第一关联标识ID作为所述目标关联标识ID,以使根据所述目标关联标识ID获取与所述第一关联标识ID关联的未登录标识ID和登录标识ID的行为数据。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确定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确定方法。
CN202011060965.1A 2020-09-30 2020-09-30 用户标签的确定方法、确定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3331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0965.1A CN112333148B (zh) 2020-09-30 2020-09-30 用户标签的确定方法、确定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0965.1A CN112333148B (zh) 2020-09-30 2020-09-30 用户标签的确定方法、确定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3148A CN112333148A (zh) 2021-02-05
CN112333148B true CN112333148B (zh) 2023-03-07

Family

ID=74313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60965.1A Active CN112333148B (zh) 2020-09-30 2020-09-30 用户标签的确定方法、确定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33148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97995A (zh) * 2019-07-04 2019-10-01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收藏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1415183A (zh) * 2019-01-08 2020-07-14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访问请求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7197B (zh) * 2017-09-29 2022-02-22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关联上报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15183A (zh) * 2019-01-08 2020-07-14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处理访问请求的方法和装置
CN110297995A (zh) * 2019-07-04 2019-10-01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收藏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33148A (zh) 2021-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99101B (zh) 资源调度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427613B (zh) 异常接口定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726134B (zh) 接口测试方法和系统
US10601675B2 (en) Simplified cloud-based enterprise mobility management provisioning
CN109254765B (zh) 定时任务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873958B (zh) 一种应用编程接口的调用方法及装置
CN110830481A (zh) 一种车载设备上网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2532687B (zh) kubernetes负载均衡器扩容方法和系统
US11102145B2 (en) Resource sharing method, computer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7748849A (zh) 一种基于网络文件系统的权限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9492856B (zh) 业务请求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2488579A (zh) 任务指派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3949579B (zh) 网站攻击防御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33192A (zh) 局域网ip地址分配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
CN112333148B (zh) 用户标签的确定方法、确定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0019449A1 (zh) 项目评估分配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696864B (zh) 虚拟号码请求和发送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992630A (zh) 一种网络资源冲突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941681B (zh) 电力系统的多租户数据处理系统、方法和装置
CN108345508B (zh) 接口调用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12671945A (zh) 管理ip代理池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004666A (zh) 物联网设备的注册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084021A (zh) 教育系统的界面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6028290A (zh) 一种固态硬盘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4070820B (zh) 一种域名重定向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