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25382A -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25382A
CN112325382A CN202011379959.2A CN202011379959A CN112325382A CN 112325382 A CN112325382 A CN 112325382A CN 202011379959 A CN202011379959 A CN 202011379959A CN 112325382 A CN112325382 A CN 1123253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indoor unit
plate
wind wheel
chas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7995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雍文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7995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253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325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253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25Cross-flow or tangential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26Refrigerant piping
    • F24F1/32Refrigerant piping for connecting the separate outdoor units to in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空调室内机包括底盘、贯流风轮、电机总成、电控盒、以及电机压盖组件,底盘配置有蜗壳;贯流风轮转动地设置于蜗壳内;电机总成包括相互连接的电机以及安装件,电机设置于蜗壳内且与贯流风轮的轴向一端连接;电机压盖组件用于将安装件固定于底盘上且能够盛接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电控盒设置在换热器靠近电机总成的一侧,沿底盘的长度方向,电机压盖组件的一部分阻隔设置在电控盒和换热器之间。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由于电机设置于蜗壳中,电机不会额外占用底盘沿长度方向的安装空间,能够节省现有技术中的电机安装空间,在不牺牲风量的情况下,空调室内机的结构更加紧凑,整机长度显著减小。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以壁挂式空调为例,请参阅图,内转子电机设置在蜗壳外部,内转子电机的电机轴穿过蜗壳的侧壁并伸入至风道中,以与贯流风轮驱动连接,电控盒设置在内转子电机远离蜗壳的一端,也就是说,蜗壳、内转子电机、电控盒沿壁挂式空调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壁挂式空调的整机长度至少大于蜗壳和电控盒之间的最大长度,现有技术中的壁挂式空调的整机长度较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整机长度相对较小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底盘、贯流风轮、电机总成、电控盒、以及电机压盖组件,所述底盘配置有蜗壳;所述贯流风轮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蜗壳内;所述电机总成包括相互连接的电机以及安装件,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蜗壳内且与所述贯流风轮的轴向一端连接;所述电机压盖组件将所述安装件固定于所述底盘上且能够盛接所述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所述电控盒设置在所述换热器靠近所述电机总成的一侧,沿所述底盘的长度方向,所述电机压盖组件的一部分阻隔设置在所述电控盒和所述换热器之间。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与所述换热器连接的进液管路和集气管路,所述底盘上设置有避让缺口,所述进液管路和所述集气管路从所述电控盒的上方经所述避让缺口绕设至所述底盘的后方。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底盘沿长度方向的外端面与所述避让缺口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避让缺口的宽度。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电机压盖组件包括电机压盖、位于所述电机压盖靠近所述电控盒一侧的接水板、以及位于所述电机压盖背离所述电控盒一侧的支撑板,所述换热器靠近所述电控盒的一端支撑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接水板阻隔设置在所述换热器和所述电控盒之间;所述电机压盖将所述安装件压靠在所述蜗壳沿长度方向一侧的侧板上。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电机压盖密封地抵靠在所述蜗壳的所述侧板的顶侧,所述支撑板和所述侧板共同构成所述贯流风轮所需风道的一部分。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蜗壳的所述侧板的顶侧设置有第一安装缺口,所述电机压盖的底侧具有第二安装缺口,所述第二安装缺口和所述第一安装缺口共同围设成安装孔;所述安装件包括沿所述贯流风轮轴向延伸的支撑柱体,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支撑柱体靠近所述贯流风轮的一端,所述支撑柱体固定地穿设于所述安装孔中。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底盘设置有接水通道,所述电机压盖组件设置有排水孔,所述电机压盖组件盛接的冷凝水经所述排水孔进入所述接水通道内。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电机压盖连接于所述支撑板的底端和所述接水板的底端之间,所述接水板具有至少一个台阶面,所述台阶面用于将所述接水板盛接的冷凝水引流至位于所述电机压盖前侧的排水孔。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接水板的顶端朝向所述电控盒一侧弯折以形成凸台结构,所述凸台结构遮盖所述电控盒的上表面的一部分。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底盘设置有卡接孔,所述电机压盖组件包括凸出于所述接水板的后侧且斜向上延伸的卡筋,所述卡筋卡入所述卡接孔中,所述电机压盖的前侧设置有连接孔,螺钉穿过所述连接孔并拧入所述底盘内。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板包括竖向子板以及从所述竖向子板的边缘向背离所述电机压盖一侧延伸的凸缘,所述凸缘和所述竖向子板围设出弧形避让区,所述贯流风轮的端部伸入所述弧形避让区内;所述换热器靠近所述电机压盖组件的一端具有连接板,所述换热器通过所述连接板支撑于所述凸缘上。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凸缘背离所述贯流风轮的外表面形成有凸筋,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凸筋朝向所述接水板的一侧。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贯流风轮包括沿长度方向相互连接的送风段以及轴端安装段,所述轴端安装段包括与所述送风段连接的环形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环形壳体内且靠近所述送风段一端的径向间隔板,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轴段安装段内,所述径向间隔板设置有驱动孔,所述动力输出轴穿设于所述驱动孔中以驱动所述贯流风轮转动。
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电机为外转子电机,所述外转子电机包括动力输出轴、外转子以及定子,所述动力输出轴与所述贯流风轮连接,所述安装件与所述定子连接背离所述贯流风轮的一侧固定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上述任一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外机和所述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由于电机设置于蜗壳中,因此,沿底盘的长度方向,换热器和电控盒之间不再间隔电机,电机不会额外占用底盘沿长度方向的安装空间,能够节省现有技术中的电机安装空间,在使用相同尺寸的贯流风轮的情况下,即在不牺牲风量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更加紧凑,整机长度显著减小,不仅能够显著地降低生产成本,也能减小包装尺寸,减小运输、库存存放空间,还能为用户节省安装空间,提升用户体验感,提升产品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底盘和电机总成的配合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结构与换热器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结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结构省略部分底盘后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换热器的连接板与电机总成、电控盒的配合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结构与贯流风轮的配合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贯流风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机压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虚线和箭头示意冷凝水流动方向;
图10为图9所示结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结构再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机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14为图13所示结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1所示电机压盖组件与图12所示电机总成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电机总成1;电机11;动力输出轴111;外转子112;定子113;螺钉孔113a;安装件12;支撑柱体121;止挡面121a;容纳槽121c;减振套122;环槽122a;挡盖123;贯通孔123b;锥台1231;挡板1232;端盘124;底盘3;蜗壳31;侧板311;避让缺口3a;卡接孔3c;换热器4;连接板41;端头421;贯流风轮5;送风段51;轴端安装段52;环形壳体521;径向间隔板522;驱动孔522a;电控盒6;电机压盖组件7;电机压盖71;第二安装缺口71a;排水孔71b;连接孔71c;接水板72;凸台结构721;挡边722;台阶面72a;支撑板73;竖向子板731;凸缘732;弧形避让区73a;凸筋7321;卡筋74;进液管路81;集气管路82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长度方向”、“轴向”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2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中,“前”指的是图2中垂直纸面向外的方向,“后”指的是图2中垂直纸面向里的方向。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中,换热器4的长度方向、底盘3的长度方向、蜗壳31的长度方向、以及贯流风轮5的轴向,指代的方向均一致,均为沿图2的左右方向。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请参阅图1至图5,空调室内机包括底盘3、换热器4、电控盒6、贯流风轮5、电机总成1以及电机压盖组件7。
请参阅图2,底盘3配置有蜗壳31,蜗壳31具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蜗壳31和贯流风轮5均沿底盘3的长度方向延伸,贯流风轮5转动地设置于蜗壳31内。换热器4罩设在进风口的上方,经换热器4换热后的气流能够在贯流风轮5的作用下经进风口进入蜗壳31内,再经出风口排出蜗壳31。
换热器4作为热泵系统的热交换介质,当空调室内机需要制冷时,换热器4为热泵系统的蒸发器,当空调室内机需要制热时,换热器4为热泵系统的冷凝器。电控盒6用于容纳空调室内机的电子元器件,例如,主控板、电源、控制电路、接线板等。
电机总成1包括相互连接的电机11以及安装件12,电机11设置于蜗壳31内且与贯流风轮5的轴向一端连接;电机压盖组件7用于将安装件12固定于底盘3上且能够盛接换热器4产生的冷凝水。可以理解的是,电机压盖组件7主要承接的是换热器4的端部产生的冷凝水。电控盒6设置在换热器4靠近电机总成1的一侧,也就是说,电控盒6和电机总成1设置在底盘3沿长度方向的同一侧,例如,均设置于底盘3的右侧。沿底盘3的长度方向,电机压盖组件7的一部分阻隔设置在电控盒6和换热器4之间。
所述的电机压盖组件7的一部分阻隔设置在电控盒6和换热器4之间指的是,电机压盖组件7不透气、不透水,冷凝水不会穿过电机压盖组件7而溅到电控盒6上。
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由于电机11设置于蜗壳31中,因此,沿底盘3的长度方向,换热器4和电控盒6之间不再间隔电机,电机不会额外占用底盘3沿长度方向的安装空间,能够节省现有技术中的电机安装空间,在使用相同尺寸的贯流风轮5的情况下,即在不牺牲风量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更加紧凑,整机长度显著减小,不仅能够显著地降低生产成本,也能减小包装尺寸,减小运输、库存存放空间,还能为用户节省安装空间,提升用户体验感,提升产品竞争力。
此外,贯流风轮5转动过程中,部分气流流经电机11表面,电机11产生的热量被气流带出蜗壳31,对电机11起到较好的散热作用,无需在底盘3上单独开设散热孔,提升底盘3的结构强度。需要说明的是,壁挂式的空调室内机依靠底盘安装在墙体上,因此,底盘作为受力结构件,需要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现有技术中,为了对电机进行散热,而在底盘上开设散热孔,如此容易造成开孔处应力集中,降低底盘的结构强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机压盖组件7不仅起到安装电机总成1的作用,还起到盛接冷凝水、对电控盒6起到防水、防潮的保护作用。
请参阅图3至图5,空调室内机包括与换热器4连接的进液管路81和集气管路82,进液管路81中的液态冷媒流入换热器4,从换热器4排出的气态冷媒进入集气管路82。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图4,底盘3上设置有避让缺口3a,进液管路81和集气管路82从电控盒6的上方经避让缺口3a绕设至底盘3的后方。也就是说,电控盒6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进液管路81和集气管路82的下方,能够充分利用进液管路81和集气管路82下方的空间。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底盘3沿长度方向的端面与避让缺口3a之间的最小距离L2小于避让缺口3a的宽度L1。由于电控盒6可以占用避让缺口3a所在宽度范围内的底盘3的安装空间,因此,能够显著降低上述的L2的尺寸。
电机压盖组件7的具体结构形式不限,示例性地,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至图11,电机压盖组件7包括电机压盖71、位于电机压盖71靠近电控盒6一侧的接水板72、以及位于电机压盖71背离电控盒6一侧的支撑板73,换热器4靠近电控盒6的一端支撑于支撑板73上,即支撑板73对换热器4起到支撑的作用;接水板72阻隔设置在换热器4和电控盒6之间。接水板72对电控盒6起到较好的防水、防潮作用。电机压盖71将安装件12压靠在蜗壳31沿长度方向一侧的侧板311上。电机11通过安装件12支撑在蜗壳31的侧板311上,也就是说,电机11悬空设置在蜗壳31内,即电机11呈悬臂支撑的受力状态。
一些实施例中,底盘3设置有接水通道,电机压盖组件7设置有排水孔71b,电机压盖组件7盛接的冷凝水经排水孔71b进入接水通道内。排水孔71b能够将电机压盖组件7内盛接的冷凝水集中排放至底盘3上的接水通道中,便于从底盘3集中排放。
排水孔71b的数量不限,只要能将电机压盖组件7盛接的冷凝水及时排出至接水通道内即可。示例性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机压盖71的前后前侧各设置有至少一个排水孔71b。
需要说明的是,电机压盖组件7并不仅仅依靠接水板72接水。具体地,电机压盖71也可以盛接冷凝水,并将冷凝水导引至排水孔71b。
需要说明的是,底盘3上的接水通道也用于盛接换热器4产生的冷凝水。例如,接水通道可以环绕蜗壳31的周围设置,以使得换热器4各个部位产生的冷凝水均能顺流至接水通道中。
一些实施例中,电机压盖71密封地抵接在蜗壳31的侧板311的顶侧,支撑板73和侧板311共同构成贯流风轮5所需风道的一部分,也就是说,贯流风轮5产生的气流会与支撑板73朝向贯流风轮5一侧的表面接触,电机压盖组件7不仅作为电机11安装部件,也共同形成风道的一部分,如此,可以使得电机压盖组件7尽量少占用底盘3沿长度方向的安装空间,使得空调室内机的结构更加紧凑。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底盘3设置有贯穿底盘3的卡接孔3c,请参阅图11,电机压盖71包括凸出于接水板72后侧且斜向上延伸的卡筋74,卡筋74卡入卡接孔3c中。由于卡筋74斜向上延伸,因此,当卡筋74卡入卡接孔3c中后,卡筋74对电机压盖组件7具有沿前后、左右方向的限位作用。电机压盖71的前侧设置有连接孔71c,螺钉穿过连接孔71c并拧入底盘3内。
装配过程中,将卡筋74卡入卡接孔3c中,随后再将螺钉从上至下穿过连接孔71c并拧入底盘3内即可,如此,只需要拧一个螺钉即可将电机压盖组件7与底盘3固定连接,装配工序简单,连接方式可靠。电机11工作过程中,当底盘3和电控盒6产生受迫振动时,卡筋74可以避免或减轻螺钉承受剪切力,改善螺钉的受力条件。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支撑板73包括竖向子板731以及从竖向子板731的边缘向背离电机压盖71一侧延伸的凸缘732,凸缘732和竖向子板731围设出弧形避让区73a,请参阅图7,贯流风轮5的端部伸入弧形避让区73a内。也就是说,支撑板73的形状大致与贯流风轮5的轴端适配,以使得结构更加紧凑。
请参阅图6和图7,换热器4靠近电机压盖组件7的一端具有连接板41,换热器4通过连接板41支撑于凸缘732上。具体地,连接板41上设置有很多通孔,换热器4的用于流通冷媒的管路迂回地穿过各个通孔,管路的端头421裸露在连接板41朝向电控盒6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板41底端的形状与凸缘732的形状适配,且尽可能地密封抵接,尽可能地避免冷凝水从连接板41和凸缘732的接触处渗漏至蜗壳31内。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和图10,凸缘732背离贯流风轮5的外表面形成有凸筋7321,凸筋7321沿凸缘732的轮廓延伸。连接板41位于凸筋7321朝向电机压盖71的一侧。一方面,凸筋7321能够形成迷宫式防水结构,防止冷凝水从连接板41和凸缘732的接触处渗入蜗壳31内;另一方面,凸筋7321对连接板41也起到止挡定位作用。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接水板72的顶端高于电控盒6的顶端,请参阅图9至图11,接水板72的顶端朝向电控盒6一侧弯折以形成凸台结构721,凸台结构721遮盖电控盒6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具体地,凸台结构721位于进液管路81的下方且位于电控盒6的上方。一方面,凸台结构721能够避让进液管路81和集气管路82,另一方面,凸台结构721充分利用电控盒6的顶部空间,在不额外占用底盘3沿长度方向的安装空间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增大接水面积,便于更好地盛接冷凝水,也能对电控盒6起到更好的防护作用。
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电机压盖71连接于支撑板73的底端和接水板72的底端之间,接水板72呈台阶结构以形成至少一个台阶面72a,台阶面72a的高度低于凸台结构721,台阶面72a用于将接水板72盛接的冷凝水引流至位于电机压盖71前侧的排水孔71b,电机压盖组件7盛接的冷凝水的至少一部分经前侧的排水孔71b进入接水通道内。具体地,凸台结构721盛接的冷凝水顺着接水板72的表面流动至台阶面72a,再顺着台阶面72a流动至排水孔71b。台阶面72a能够缩短从凸台结构721流下来的冷凝水的流动高度,且对冷凝水起到导引作用,能够避免或降低冷凝水滴水产生的噪音。
台阶面72a的形成方式不限,例如,接水板72的部分结构朝向支撑板73一侧凸出以形成台阶面72a,如此,在接水板72背离支撑板73的一侧形成凹陷区域,该凹陷区域还可以避让其他安装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电机压盖组件7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例如,一体注塑成型的塑料件,或者,钣金件、铸造件等。
需要说明的是,挡水板72的边缘设置有挡边722,挡边722能够防止冷凝水溅出。
贯流风轮5的具体结构形式不限,只要能够送风且便于与电机11连接即可。示例性地,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贯流风轮5包括沿长度方向相互连接的送风段51以及轴端安装段52,其中,轴端安装段52包括与送风段51连接的环形壳体521以及设置于环形壳体521内且靠近送风段51一端的径向间隔板522,电机11设置于轴端安装段52内,径向间隔板522设置有驱动孔522a,动力输出轴111穿设于驱动孔522a中以驱动贯流风轮5转动。该实施例中,轴端安装段52对电机11起到较好的防水防潮作用,避免冷凝水滴入电机11中。
具体地,轴端安装段52伸入上述的弧形避让区73a中,且轴端安装段52的端面和竖向子板731之间间隔设置,避免轴端安装段52与竖向子板731之间产生摩擦,此外,也便于轴端安装段52内的空间与蜗壳31内的空间进行气流交换,及时带走电机11产生的热量,对电机11起到较好的散热作用。
示例性地,驱动孔522a为非圆形孔,动力输出轴111具有非圆形横截面,如此,即可实现动力输出轴111和驱动孔522a的驱动配合。可以理解的是,动力输出轴111和贯流风轮5也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
电机11的具体结构不限,只要能够安装在蜗壳31中且能够输出足够的扭矩即可。
一些实施例中,电机11为外转子电机,请参阅图12至图14,外转子电机包括动力输出轴111、外转子112以及定子113,动力输出轴111与贯流风轮5连接,安装件12与定子113连接且位于外转子电机背离贯流风轮5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外转子电机本身能够实现完整的电机功能。本申请实施例中,外转子电机为塑封电机,即采用塑料封装技术将定子铁芯、绕组等进行整体封装,可取消传统的电机定子绝缘处理工艺及普通电机的金属机壳,具有体积小、噪音低等优点。
用户对空调室内机的噪音比较敏感,噪音的大小成为空调室内机的性能指标之一。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原来的内转子电机11换成带有外转子电机的电机总成1后,能够明显地降低噪音,改善用户体验感。此外,在对贯流风轮5输出相同扭矩的情况下,外转子电机的尺寸明显比内转子电机的尺寸小,因此,即使将外转子电机设置在蜗壳31内,也不会额外增大蜗壳31的尺寸,保障蜗壳31结构紧凑。
安装件12的具体结构形式不限,示例性地,请参阅图13和图14,安装件12包括沿贯流风轮5轴向延伸的支撑柱体121,电机11设置于支撑柱体121靠近贯流风轮5的一端。蜗壳31沿长度方向一侧的侧板311的顶侧设置有第一安装缺口,示例性地,第一安装缺口可以是半圆形。请参阅图9和图11,电机压盖71的底侧具有第二安装缺口71a,示例性地,第二安装缺口71a可以是半圆形。第二安装缺口71a和第一安装缺口共同围设成安装孔,支撑柱体121固定穿设于安装孔中。
支撑柱体121的结构形式具有较高抗弯刚度和结构强度,提升安装件12的可靠性。具体地,电机在驱动贯流风轮转动过程中,会产生周期性振动,安装件和底盘都会产生受迫振动。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在电机的周向边缘设置薄板结构且通过薄板结构安装在底盘上,那么,当电机振动而带动薄板结构受迫振动时,薄板结构的刚度和结构强度不足,容易产生振动噪音,甚至会开裂,可靠性差。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至图14,安装件12包括减振套122,减振套122套设于支撑柱体121上且设置于安装孔内,减振套122密封地夹设在支撑柱体121和安装孔对应的壁面之间。具体地,减振套122的上半部分与电机压盖71密封接触,减振套122的下半部分与蜗壳31的侧板311密封接触。减振套122对电机总成1形成减振支撑,也就是说,支撑柱体121不会直接与蜗壳31的侧板311接触。具体地,外转子电机工作时,将电磁激励力传递给支撑柱体121,由于有减振套122的隔振作用,支撑柱体121不会直接将电磁激励力传递至蜗壳31,电磁激励力很大程度上被减振套122吸收,极大地降低了传递至蜗壳31的电磁激励力,能够有效地抑制蜗壳31及周边结构的受迫振动,抑制空调室内机向外辐射的噪音。再者,减振套122能够密封安装孔,防止冷凝水、潮气经安装孔进入蜗壳31内。
减振套122的材质不限,只要能够起到较好的阻尼减振效果即可,示例性地,包括但不限于橡胶、硅胶、树脂、纤维等。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和图14,减振套122设置有环绕减振套122周向的环槽122a。请参阅图15,蜗壳31的侧板311以及电机压盖71的一部分均嵌设于环槽122a中。一方面,环槽122a的结构形式能形成迷宫式的防水结构,增加密封可靠性,另一方面,也能便于电机压盖71、蜗壳31的侧板311装配在减振套122的预定位置,实现快速装配定位。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至图14,安装件12包括挡盖123,支撑柱体121的周向表面设置有止挡面121a,挡盖123与支撑柱体121远离电机11的一端连接,沿支撑柱体121的轴向,减振套122夹设在止挡面121a和挡盖123之间。
装配时,先将减振套122套在支撑柱体121上,将减振套122沿轴向推动,直至减振套122抵靠在止挡面121a上,再将挡盖123连接在支撑柱体121的端部,将减振套122夹在挡盖123和止挡面121a之间,实现对减振套122的轴向定位,防止减振套122轴向窜动。
为了便于挡盖123和支撑柱体121的可靠连接,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挡盖123的中间区域设置有贯通孔123b,螺钉1b从挡盖123的外侧穿过贯通孔123b并从支撑柱体121的轴向一端拧入支撑柱体121内。可以理解的是,贯通孔123b可以是沉孔,如此可以避免螺钉1b凸出于挡盖123的表面。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4,挡盖123包括挡板1232以及凸出于挡板1232朝向减振套122一侧的锥台1231,锥台1231靠近挡板1232的一端的外径大于远离挡板1232一端的外径。支撑柱体121朝向挡盖123的一端设置有容纳槽121c,锥台1231伸入容纳槽121c内。挡板1232压靠在支撑柱体121轴向一端,锥台1231插入容纳槽121c内,锥台1231能够承受沿垂直于动力输出轴111方向的作用力,减小或避免螺钉1b承受剪切力,使得螺钉1b主要承受轴应力,提升螺钉1b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一实施例中,支撑柱体121靠近挡盖123的一端为盲端,也就是说,容纳槽121c为盲槽,蜗壳31内的气流不会穿过支撑柱体121。一方面,能够避免气流对挡盖123产生轴向作用力;另一方面,支撑柱体121的盲端对外转子电机起着轴端密封的作用,防止灰尘、潮气沿安装座12的轴向进入外转子电机内。锥台1231大致位于挡盖123的中间区域,上述的贯通孔123b贯穿锥台1231和挡板1232。也就是说,螺钉1b大致位于动力输出轴111的轴线上,如此,只需要一个螺钉1b即可满足连接需求。
可以理解的是,在空调室内机本身结构紧凑的情况下,电机总成1的尺寸相对较小、且结构紧凑,因此,挡盖123的尺寸可以做得很小,只要挡板1232能够抵接减振套122的端面即可。而为了满足连接结构强度的需要,螺钉1b的外径需要有相对较为合理的外径,因此,可以通过一个相对较粗的螺钉1b实现挡盖123和支撑柱体121的连接,既能保障连接强度,又能兼顾结构紧凑。
一实施例中,锥台1231的最大外径大于减振套122的内径。具体地,锥台1231的最大外径为靠近挡板1232处的外径。同一批次或不同批次量产的减振套122均可能制造误差,无论减震套122沿轴向的实际长度大于还是小于设计长度,装配过程中,锥台1231楔入减振套122内,随着螺钉1b不断地拧紧,锥台1231不断地楔入减振套122内,并迫使减振套122发生弹性形变,使得减振套122始终能够被夹紧在挡盖123和支撑柱体121之间。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至图14,安装件12包括设置于支撑柱体121朝向外转子电机一侧的端盘124,支撑柱体121与端盘124连接且凸出于端盘124的背离定子113一侧的端面,支撑柱体121通过端盘124与定子113固定连接。端盘124能够增大安装件12与定子113的接触面积,提升安装件12与定子113的连接可靠性。具体地,请参阅图13,定子113上设置有螺钉孔113a,螺钉从端盘124背离定子113的一侧穿过端盘124并拧入螺钉孔113a内,如此即可将定子113和端盘124固定连接。
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端盘124和支撑柱体121为一体成型结构,以提升端盘124和支撑柱体121的交界处的结构可靠性,减少零部件数量,减少装配工序。示例性地,上述的端盘124和支撑柱体121为一体成型的塑料件,以降低安装座的整体重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3),所述底盘(3)配置有蜗壳(31);
贯流风轮(5),所述贯流风轮(5)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蜗壳(31)内;
电机总成(1),所述电机总成(1)包括相互连接的电机(11)以及安装件(12),所述电机(11)设置于所述蜗壳(31)内且与所述贯流风轮(5)的轴向一端连接;
电机压盖组件(7),所述电机压盖组件(7)将所述安装件(12)固定于所述底盘(3)上且能够盛接所述换热器(4)产生的冷凝水;
电控盒(6),所述电控盒(6)设置在所述换热器(4)靠近所述电机总成(1)的一侧,沿所述底盘(3)的长度方向,所述电机压盖组件(7)的一部分阻隔设置在所述电控盒(6)和所述换热器(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与所述换热器(4)连接的进液管路(81)和集气管路(82),所述底盘(3)上设置有避让缺口(3a),所述进液管路(81)和所述集气管路(82)从所述电控盒(6)的上方经所述避让缺口(3a)绕设至所述底盘(3)的后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3)沿长度方向的外端面与所述避让缺口(3a)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避让缺口(3a)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压盖组件(7)包括电机压盖(71)、位于所述电机压盖(71)靠近所述电控盒(6)一侧的接水板(72)、以及位于所述电机压盖(71)背离所述电控盒(6)一侧的支撑板(73),所述换热器(4)靠近所述电控盒(6)的一端支撑于所述支撑板(73)上,所述接水板(72)阻隔设置在所述换热器(4)和所述电控盒(6)之间;所述电机压盖(71)将所述安装件(12)压靠在所述蜗壳(31)沿长度方向一侧的侧板(3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压盖(71)密封地抵靠在所述蜗壳(31)的所述侧板(311)的顶侧,所述支撑板(73)和所述侧板(311)共同构成所述贯流风轮(5)所需风道的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31)的所述侧板(311)的顶侧设置有第一安装缺口,所述电机压盖(71)的底侧具有第二安装缺口(71a),所述第二安装缺口(71a)和所述第一安装缺口共同围设成安装孔;所述安装件(12)包括沿所述贯流风轮(5)轴向延伸的支撑柱体(121),所述电机(11)设置于所述支撑柱体(121)靠近所述贯流风轮(5)的一端,所述支撑柱体(121)固定地穿设于所述安装孔中。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3)设置有接水通道,所述电机压盖组件(7)设置有排水孔(71b),所述电机压盖组件(7)盛接的冷凝水经所述排水孔(71b)进入所述接水通道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压盖(71)连接于所述支撑板(73)的底端和所述接水板(72)的底端之间,所述接水板(72)具有至少一个台阶面(72a),所述台阶面(72a)用于将所述接水板(72)盛接的冷凝水引流至位于所述电机压盖(71)前侧的排水孔(71b)。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板(72)的顶端朝向所述电控盒(6)一侧弯折以形成凸台结构(721),所述凸台结构(721)遮盖所述电控盒(6)的上表面的一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3)设置有卡接孔(3c),所述电机压盖组件(7)包括凸出于所述接水板(72)的后侧且斜向上延伸的卡筋(74),所述卡筋(74)卡入所述卡接孔(3c)中,所述电机压盖(71)的前侧设置有连接孔(71c),螺钉穿过所述连接孔(71c)并拧入所述底盘(3)内。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73)包括竖向子板(731)以及从所述竖向子板(731)的边缘向背离所述电机压盖(71)一侧延伸的凸缘(732),所述凸缘(732)和所述竖向子板(731)围设出弧形避让区(73a),所述贯流风轮(5)的端部伸入所述弧形避让区(73a)内;所述换热器(4)靠近所述电机压盖组件(7)的一端具有连接板(41),所述换热器(4)通过所述连接板(41)支撑于所述凸缘(732)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732)背离所述贯流风轮(5)的外表面形成有凸筋(7321),所述连接板(41)位于所述凸筋(7321)朝向所述接水板(72)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风轮(5)包括沿长度方向相互连接的送风段(51)以及轴端安装段(52),所述轴端安装段(52)包括与所述送风段(51)连接的环形壳体(521)以及设置于所述环形壳体(521)内且靠近所述送风段(51)一端的径向间隔板(522),所述电机(11)设置于所述轴段安装段内,所述径向间隔板(522)设置有驱动孔(522a),所述动力输出轴(111)穿设于所述驱动孔(522a)中以驱动所述贯流风轮(5)转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1)为外转子电机,所述外转子电机包括动力输出轴(111)、外转子(112)以及定子(113),所述动力输出轴(111)与所述贯流风轮(5)连接,所述安装件(12)与所述定子(113)背离所述贯流风轮(5)的一侧固定连接。
15.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外机和所述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连接。
CN202011379959.2A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Pending CN1123253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79959.2A CN112325382A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79959.2A CN112325382A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25382A true CN112325382A (zh) 2021-02-05

Family

ID=74307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79959.2A Pending CN112325382A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25382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99191A2 (en) * 2009-09-10 2011-03-23 LG Electronics Inc.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CN204176767U (zh) * 2014-09-28 2015-02-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8920312U (zh) * 2018-09-30 2019-05-3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分体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及分体挂壁式空调器
CN209341374U (zh) * 2018-09-30 2019-09-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壁挂机
CN214198905U (zh) * 2020-11-30 2021-09-1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99191A2 (en) * 2009-09-10 2011-03-23 LG Electronics Inc.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CN204176767U (zh) * 2014-09-28 2015-02-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8920312U (zh) * 2018-09-30 2019-05-3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分体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及分体挂壁式空调器
CN209341374U (zh) * 2018-09-30 2019-09-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壁挂机
CN214198905U (zh) * 2020-11-30 2021-09-14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03349B2 (en) Driving motor
US7175398B2 (en) Integrally molded sound housing for blower motor
CN214198905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US20190006907A1 (en) Motor and blower using the motor
CN213983779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2361457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2325382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US20060233638A1 (en) Buffer and partition fixture for fans and fixture for rotating objects
CN114285207A (zh) 一种电机保护结构和出风装置
CN210397180U (zh) 离心风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JP5430211B2 (ja) 駆動モータ
US11605992B2 (en) Motor, motor assembly, and air conditioner
CN213990314U (zh) 一种电机总成、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US20120299423A1 (en) Assembly of driving device for brushless motor of air-conditioner
CN107101271B (zh) 天花机
US20200381976A1 (en) Motor and electrical device including same
KR100863301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조립용 모듈장치
CN106877614B (zh) 一种开放式电机
CN220570848U (zh) 弹性套以及电子设备
CN222256886U (zh) 空气处理装置
KR100442794B1 (ko) 룸 에어컨의 모터 장착구조
CN217380949U (zh) 风道装置、风道盖板和电气产品
CN219412969U (zh) 风机组件和塔扇
CN219754849U (zh) 风机装置以及冰箱
CN220124566U (zh) 一种降噪的食品加工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