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24278A - 建筑外窗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建筑外窗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24278A
CN112324278A CN202010142950.3A CN202010142950A CN112324278A CN 112324278 A CN112324278 A CN 112324278A CN 202010142950 A CN202010142950 A CN 202010142950A CN 112324278 A CN112324278 A CN 1123242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ow
frame
building
upright post
out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4295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24278B (zh
Inventor
王强
朱宁
潘鹏
王福林
何之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14295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242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242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242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242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242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1/00Border constructions of openings i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Frames to be rigidly mounted in such openings
    • E06B1/56Fastening frames to the border of openings or to similar contiguous frames
    • E06B1/60Fastening frames to the border of openings or to similar contiguous frames by mechanical means, e.g. anchoring means
    • E06B1/6015Anchoring mea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7/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measures in connection with doors or windows
    • E06B7/14Measures for draining-off condensed water or water leaking-in frame members for draining off condensation water, throats at the bottom of a sash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7/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measures in connection with doors or windows
    • E06B7/28Other arrangements on doors or windows, e.g. door-plates, windows adapted to carry plants, hooks for window cleaner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外窗结构,包括:通过第一连接耳板安装在窗洞口顶部的第一框架,通过第二连接耳板安装在所述窗洞口底部的第二框架,以及嵌入至所述窗洞口内的左立柱、右立柱;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均朝建筑室外侧延伸并与左立柱、右立柱之间配合形成窗体安装位;第一框架与窗洞口处的建筑墙体之间设置有朝建筑室外侧延伸的防水保温窗楣板;第二框架的室外侧上设置有室外设备安装位,室外设备安装位通过窗台板分隔在所述窗体安装位的下方。上述建筑外窗结构,既便于窗体的安装,也可增大室内使用面积,也无需支搭脚手架等辅助装置,也有效避免雨水渗漏室内的现象。

Description

建筑外窗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外窗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既有一般民用建筑所使用的外窗,通常安装在外墙窗洞口中间或靠近室内的一侧,其窗洞口的水泥抹面在经过雨水冲刷后,会在安装窗框的窗台外侧出现凹槽,并经长期风吹、日晒及雨雪侵蚀后窗框下的密封胶遭到腐蚀,出现雨水渗漏室内的问题。尤其在既有建筑更换外窗的时候,剔凿原有安装窗框的窗台外侧而不重新垫高台面,导致更严重的雨水渗漏。
此外,既有建筑空调室外机等外挂设备的安装结构逐渐劣化,使得外挂设备的掉落风险极大。且一般利用膨胀螺栓将外挂设备挂装于外墙方式,无论是施工安装过程中,还是结构使用过程中,都存在安全隐患。
既有建筑改造多数是分户改造,在不支搭脚手架的条件下,目前的外窗安装体系不能进行室外作业;而支搭脚手架费用高、邻里干扰极大,经济成本、社会成本均非常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建筑外窗结构安装不便,且易出现雨水渗漏室内等问题,提供一种安装方便、有效防止雨水渗漏,且能够适于同时安装外挂设备的建筑外窗结构,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建筑外窗结构的安装方法。
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建筑外窗结构,包括:通过第一连接耳板安装在窗洞口顶部的第一框架,通过第二连接耳板安装在所述窗洞口底部的第二框架,以及嵌入至所述窗洞口内的左立柱、右立柱;
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二框架均朝建筑室外侧延伸并与所述左立柱、所述右立柱之间配合形成窗体安装位;
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窗洞口处的建筑墙体之间设置有朝所述建筑室外侧延伸的防水保温窗楣板;
所述第二框架的室外侧上设置有室外设备安装位,所述室外设备安装位通过窗台板分隔在所述窗体安装位的下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框架包括:设有所述室外设备安装位的支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架的顶部并相对分布的第一安装杆、第二安装杆;
所述第一安装杆和所述第二安装杆的自由端穿过所述窗洞口的底部并通过对应的第二连接耳板固定在所述建筑室内侧;
所述窗台板覆设在所述支架的顶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杆和所述第二安装杆均为一字型结构或L型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多个横杆和多个竖杆;
多个所述横杆和多个所述竖杆配合围设形成立方状的镂空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室外设备安装位包括:空调室内机安装位、空调室外机安装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架包括:顺次垂直连接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以及中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连接的第四连接杆;
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两端均通过对应的第一连接耳板固定在所述建筑室内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建筑外窗结构与所述窗洞口处的建筑墙体之间填充有防水保温材料;
所述左立柱与所述建筑墙体及安装在所述窗体安装位的窗体之间均设置有防水密封条;所述右立柱与所述建筑墙体及安装在所述窗体安装位的窗体之间均设置有防水密封条;
所述窗台板与所述第二框架之间设置有保温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水保温窗楣板与所述建筑墙体交界处设有第一滴水槽;
和/或,所述防水保温窗楣板的室外侧的边沿设有第二滴水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左立柱、所述右立柱上均由下至上间隔设置有多个L形连接片,每个L形连接片用于连接安装在所述窗体安装位的窗体;
且,所述窗体的上下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二框架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在所述窗体安装位的窗体的下侧边沿处形成有第三滴水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窗洞口处设置有窗套板,所述窗套板与所述建筑外窗结构及所述建筑墙体之间的空间填充有保温材料,并预留有用于管线安装的通道。
一种建筑外窗结构的安装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200、于室内侧将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左立柱以及右立柱安装于窗洞口;
步骤S300、将所述第二框架的室外设备安装位作为作业面,将窗体安装于所述左立柱、所述右立柱、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之间所配合形成的窗体安装位内,并安装防水保温窗楣板;
步骤S400、于室内侧,将窗台板安装在所述第二框架上,以使所述室外设备安装位与所述窗体安装位相分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200之前,所述安装方法还包括:
步骤S100、在所述窗洞口的建筑墙体上抹保温抗裂砂浆,以形成与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二框架、所述左立柱以及所述右立柱贴合的找平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00还包括:
在所述左立柱、所述右立柱与所述建筑墙体之间,均夹装防水密封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00还包括:
在所述左立柱、所述右立柱与所述窗体之间,夹装防水密封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400还包括:
于室内侧,在所述窗洞口处内安装窗套板;
于所述窗套板、所述建筑外窗结构和建筑墙体形成的空腔内填充保温材料,并预留有用于管线安装的通道。
上述建筑外窗结构,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均朝建筑室外侧延伸并与左立柱、右立柱之间配合形成窗体安装位,这不仅便于窗体的安装,而且也可将窗体的安装位置由窗洞向室外平移,从而增大室内使用面积,且利用第二框架的室外设备安装位安装室外设备,使得室外设备的安装使用更加方便可靠。同时,室外设备安装位可作为室外作业的作业平台,无需支搭脚手架等辅助装置。此外,在建筑外窗的上方位置设置防水保温窗楣板,能够有效地将雨水等引导至远离建筑墙体的方向,从而有效避免雨水渗漏室内的现象,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第一框架被雨水侵蚀的现象。以及,在窗体安装位与室外设备安装位之间设置窗台板,可以保证建筑外窗结构对室内的密封效果。
上述建筑外窗结构的安装方法,尤其适用于既有建筑进行分户改造更换外窗。该方法无需支搭室外脚手架,而是可以借助第二框架的外挂空间作为作业面,既节省施工措施费,又减小了对邻里的干扰,且结构简单,安装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外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外窗结构的安装应用主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结构的第一框架与建筑墙体、窗体连接构造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B-B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的A-A剖视示意图;
图6A为图1所示结构的应用施工示意图一;
图6B为图1所示结构的应用施工示意图二;
图6C为图1所示结构的应用施工示意图三;
图6D为图1所示结构的应用施工示意图四。
其中:
100-第一框架,110-第一连接耳板;
200-第二框架,210-第二连接耳板;
300-左立柱,400-右立柱,340-L形连接片;
500-建筑墙体,510-找平层,520-防水密封条;
600-防护保温窗楣板,610-第一滴水槽;620-第二滴水槽;
700-窗台板;
800-窗体,810-第三滴水槽;
910-空调室内机,920-空调室外机;
1000-窗套板,1010-顶板,1020-底板,1030-侧板,1040-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建筑外窗结构及其安装方法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外窗结构,包括:通过第一连接耳板110安装在窗洞口顶部的第一框架100,通过第二连接耳板210安装在窗洞口底部的第二框架200,以及嵌入至窗洞口内的左立柱300、右立柱400;第一框架100、第二框架200均朝建筑室外侧延伸并与左立柱300、右立柱400之间配合形成窗体安装位;第一框架100与窗洞口处的建筑墙体500之间设置有朝建筑室外侧延伸的防水保温窗楣板600;第二框架200的室外侧上设置有室外设备安装位,室外设备安装位通过窗台板700分隔在窗体安装位的下方(参见图5)。
可以理解的是,窗体安装位用于安装窗体800,室外设备安装位用于安装室外设备,例如空调室内机910、空调室外机920(参见图2)。
上述建筑外窗结构,第一框架100、第二框架200均朝建筑室外侧延伸并与左立柱300、右立柱400之间配合形成窗体安装位,这不仅便于窗体800的安装,而且也可将窗体800的安装位置由窗洞向室外平移,从而增大室内使用面积,且利用第二框架200的室外设备安装位安装室外设备,使得室外设备的安装使用更加方便可靠。同时,室外设备安装位可作为室外作业的作业平台,无需支搭脚手架等辅助装置。此外,在建筑外窗的上方位置设置防水保温窗楣板600,能够有效地将雨水等引导至远离建筑墙体的方向,从而有效避免雨水渗漏室内的现象,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第一框架100被雨水侵蚀的现象。以及,在窗体安装位与室外设备安装位之间设置窗台板700,可以保证建筑外窗结构对室内的密封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框架200包括:设有室外设备安装位的支架,以及设置在支架的顶部并相对分布的第一安装杆、第二安装杆;第一安装杆和第二安装杆的自由端穿过窗洞口的底部并通过对应的第二连接耳板210固定在建筑的室内侧;窗台板700覆设在支架的顶部上。
可选地,第一安装杆、第二安装杆均为一字型结构或L型结构(参见图1)。第一安装杆、第二安装杆均可通过方管制备,第一安装杆、第二安装杆可与对应的第二连接耳板210焊接连接。在安装第二框架200时,先在窗洞口底部的建筑墙体500的左右两侧各开设一个槽口(参见图3),将第一安装杆、第二安装杆的自由端各自穿过对应的槽口,并采用紧固件(例如膨胀螺栓)将第一安装杆、第二安装杆的自由端处的第二连接耳板安装在建筑室内侧,以实现第二框架200的固定。
可选地,如图1所示,支架包括:多个横杆和多个竖杆;多个横杆和多个竖杆配合围设形成立方状的镂空结构。其中,每个横杆和每个竖杆均通过方管制备,且每个横杆可与对应的横杆或竖杆焊接。另外,该镂空结构的每个面均设置有加强横杆,以提高支架的整体强度,那么在安装第二框架时,在室内侧,先利用第一安装杆、第二安装杆将支架除了每个面所设置的加强横杆的部分固定,然后在室内侧并增高作业面,安装支架中每个面上的加强横杆。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室外设备安装位包括:空调室内机安装位、空调室外机安装位。可以理解的是,空调室内机安装位用于安装空调室内机910,并通过特定的出风通道向室内通风,举例来说在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与窗台板700之间连通有出气管道;空调室外机安装位用于安装空调室外机920。可选地,空调室内机安装位、空调室外机安装位可并排分布。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框架100包括:顺次垂直连接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以及中部与第一连接杆、第三连接杆连接的第四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的两端均通过对应的第一连接耳板110固定在建筑的室内侧。其中,每个连接杆均可通过方管制备获取,相邻两个连接杆之间通过焊接方式连接,第四连接杆的两端均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与对应的第一连接耳板110连接。在安装第一框架100时,先在窗洞口顶部的建筑墙体500的左右两侧各开设一个槽口,将第一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各自穿设于对应的槽口,然后采用紧固件(例如膨胀螺栓)将第四连接杆的两端处的第一连接耳板110安装在建筑室的内侧,以实现第一框架100的固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3所示,左立柱300、右立柱400上均由下至上间隔设置有多个L(例如2个)形连接片340,每个L形连接片340用于连接安装在窗体安装位的窗体800;且,窗体800的上下两侧边分别与第一框架100、第二框架200抵接。通过采用L形连接片340,可实现左立柱300、右立柱400对窗体800在宽度方向的尺寸的安装调节。这样,无需在制作窗体800时,对安装尺寸进行反复核对,而是允许窗体800宽度方向的尺寸存在一定范围内的误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在尺寸配合度好的情况下,可将窗体800与左立柱300、右立柱400直接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窗体800一般指的是常用的铝合金窗,其包括窗框和玻璃窗面。
可选地,L形连接片340的一端可采用紧固件(例如螺栓)与左立柱300或右立柱400连接,L形连接片340的另一端也可采用紧固件(例如螺栓)与窗体800窗框连接。
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建筑外窗结构与窗洞口处的建筑墙体500之间填充有防水保温材料。具体地,第一框架100室内侧与建筑墙体500之间、左立柱300与建筑墙体500之间、右立柱400与建筑墙体500之间以及第二框架200的第一安装杆230、第二安装杆240与建筑墙体500之间均设置有防水保温材料。具体地,在第一框架100、第二框架200、左立柱300以及右立柱300安装至窗洞口前,需要先对窗洞口处的建筑墙体500用防水保温抗裂砂浆找平找方,形成找平层510(参见图2),便于左立柱300、右立柱400紧贴洞口安装。之后根据窗洞口找平后的尺寸,在工厂分别制作第一框架100、第二框架200(考虑重量影响安装便利程度,支架的每个面上均没有安装加强横杆)、左立柱300和右立柱400并焊接成型。进一步地,在第一框架100、第二框架200、左立柱300和右立柱400预计的安装位置处开设安装孔。在施工现场,分别利用膨胀螺栓将第一框架100、第二框架200、左立柱300和右立柱400固定安装于建筑墙体500上。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左立柱300与建筑墙体500及安装在窗体安装位的窗体800之间均设置有防水密封条520;右立柱400与建筑墙体500及安装在窗体安装位的窗体800之间均设置有防水密封条520。防水密封条520可采用工业级密封橡胶条,以提高建筑外窗的防水性能。在窗体800均安装完毕后,在工业级密封橡胶条外侧打防水密封胶。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建筑外窗结构的整体防水性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窗台板700与第二框架200之间设置有保温材料。具体地,窗台板700与第二框架200的支架顶部之间设置有保温材料。其中,窗台板700可采用焊接或紧固件固定在支架的顶部上。
如图4所示,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防水保温窗楣板600与建筑墙体500交界处设有第一滴水槽610;和/或,防水保温窗楣板600的室外侧的边沿设有第二滴水槽620。可以理解,第一滴水槽、第二滴水槽均能够防止雨水顺墙面向下流时进入窗台内或流到玻璃上。通过如此设计,本实施例的建筑外窗结构能够具有更好的防流水、防渗漏的效果。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如图4所示,窗体800的下侧边沿处形成有第三滴水槽810,能够进一步起到防流水、防渗漏的作用。
如图4和图5所示,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窗洞口处设置有窗套板1000;窗套板1000与建筑外窗结构及建筑墙体500之间的空间填充有保温材料,并预留有用于走线的通道1040。
其中,窗套板1000可包括顶板1010、底板1020和两个侧板1030,顶板1010对应第一框架100安装于窗洞口的室内侧,底板1020对应第二框架200装于窗洞口的室内侧,并与窗台板700无缝拼接(例如焊接或一体化成型),两个侧板1030分别对应左立柱300和右立柱400安装于窗洞口的室内侧。窗套板1000与第一框架100、第二框架200、左立柱300、右立柱400及建筑墙体500之间的空间填充有保温材料,以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并在填充有保温材料的空间内,预留有用于走线的通道1040,便于室外设备例如空调室外机的冷媒管、电源控制线、冷凝水管组成的集束管道从中穿过。该用于走线的通道1040可外露于窗体800与窗套板1000的侧板1030之间,待各电线、水管安装完毕后,利用挡板(例如铝板)进行遮挡,这样易于后期检修维护。另外,顶板1010、底板1020和两个侧板1030均通过螺钉进行固定。
安装人员在恰当的安全措施保护下,本发明的建筑外窗结构的安装,主要分成四个阶段:参见图6A,首先安装人员在室内安装第一框架100、第二框架200(处了支架各个面的加强横杆)、左立柱300和右立柱400。参见图6B,作业面提升,安装人员在室内安装第二框架200的支架各个面的加强横杆。然后,参见图6C,利用第二框架200的室外设备安装位作为作业面,安装人员在室外安装铝合金窗体800、防水保温窗楣板600,并安装玻璃。最后,参见图6D,安装人员转回室内作业,安装窗套板1000,并打胶嵌缝;之后,安装空调室外机920、空调室内机910,布置设备走线,最后再安装窗台板700。这样,最终完成了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建筑外窗结构的安装。本发明的建筑外窗结构所采取的安装方式,尤其适用于既有建筑进行分户改造更换外窗,无需支搭室外脚手架,既节省施工措施费,又减小了对邻里的干扰。
参见图6A至图6D,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建筑外窗结构的安装方法,包括:
步骤S200、于室内侧将第一框架100、第二框架200、左立柱300以及右立柱400安装于窗洞口;
步骤S300、将第二框架200的室外设备安装位作为作业面,将窗体800安装于左立柱300、右立柱400、第一框架100与第二框架200之间所配合形成的窗体安装位内,并安装防水保温窗楣板600;
步骤S400、将于室内侧,将窗台板700安装在第二框架200上,以使室外设备安装位与窗体安装位相分隔。
具体地,步骤S100可具体为,首先于室内侧安装第一框架100、第二框架200(处了支架各个面的加强横杆、左立柱300和右立柱400。然后于室内侧并提升作业面,安装第二框架200的支架各个面的加强横杆221。
进一步地,在步骤S200之前,该安装方法还包括步骤S100:在窗洞口的建筑墙体500上抹保温抗裂砂浆,以形成与第一框架100、第二框架200、左立柱300以及右立柱400贴合的找平层510。
进一步地,步骤S200还包括:左立柱300、右立柱400与建筑墙体500之间,均夹装防水密封条。这样,有效保障建筑外窗结构的防水保温性能。当然了,在施工时,也可以先在窗洞口处安装第一框架100、第二框架200、左立柱300以及右立柱400,然后在左立柱300、右立柱400与建筑墙体500之间,夹装防水密封条。
进一步地,步骤S300还包括步骤:在左立柱300、右立柱400与窗体800之间,夹装防水密封条。当然了,在施工时,也可以先在窗洞口处安装窗体800,,然后在,左立柱300、右立柱400与建筑墙体500之间,夹装防水密封条。
进一步地,步骤S400还包括:于室内侧,在窗洞口处内安装窗套板1000;
于窗套板1000、建筑外窗结构和建筑墙体500形成的空腔内填充保温材料,并预留有用于管线安装的通道1040。这样,有效保障建筑外窗结构的防水保温性能且便于室外设备的走线。当然了,在施工时,也可以先在第二框架200上安装窗台板700,然后再依次安装窗套板1000、保温材料。
本发明的建筑外窗结构的安装方法,尤其适用于既有建筑进行分户改造更换外窗。该方法无需支搭室外脚手架,既节省施工措施费,又减小了对邻里的干扰,且安装简便,使用可靠。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6)

1.一种建筑外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第一连接耳板安装在窗洞口顶部的第一框架,通过第二连接耳板安装在所述窗洞口底部的第二框架,以及嵌入至所述窗洞口内的左立柱、右立柱;
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二框架均朝建筑室外侧延伸并与所述左立柱、所述右立柱之间配合形成窗体安装位;
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窗洞口处的建筑墙体之间设置有朝所述建筑室外侧延伸的防水保温窗楣板;
所述第二框架的室外侧上设置有室外设备安装位,所述室外设备安装位通过窗台板分隔在所述窗体安装位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外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架包括:设有所述室外设备安装位的支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架的顶部并相对分布的第一安装杆、第二安装杆;
所述第一安装杆和所述第二安装杆的自由端穿过所述窗洞口的底部并通过对应的第二连接耳板固定在所述建筑室内侧;
所述窗台板覆设在所述支架的顶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外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杆和所述第二安装杆均为一字型结构或L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外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多个横杆和多个竖杆;
多个所述横杆和多个所述竖杆配合围设形成立方状的镂空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建筑外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设备安装位包括:空调室内机安装位、空调室外机安装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外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包括:顺次垂直连接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以及中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连接的第四连接杆;
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两端均通过对应的第一连接耳板固定在所述建筑室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外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外窗结构与所述窗洞口处的建筑墙体之间填充有用于防水保温的找平层;
所述左立柱与所述建筑墙体及安装在所述窗体安装位的窗体之间均设置有防水密封条;所述右立柱与所述建筑墙体及安装在所述窗体安装位的窗体之间均设置有防水密封条;
所述窗台板与所述第二框架之间设置有保温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外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保温窗楣板与所述建筑墙体交界处设有第一滴水槽;
和/或,所述防水保温窗楣板的室外侧的边沿设有第二滴水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外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立柱、所述右立柱上均由下至上间隔设置有多个L形连接片,每个L形连接片用于连接安装在所述窗体安装位的窗体;
且,所述窗体的上下两侧边分别与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二框架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外窗结构,其特征在于,安装在所述窗体安装位的窗体的下侧边沿处形成有第三滴水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外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洞口处设置有窗套板,所述窗套板与所述建筑外窗结构及所述建筑墙体之间的空间填充有保温材料,并预留有用于管线安装的通道。
12.一种建筑外窗结构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0、于室内侧将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左立柱以及右立柱安装于窗洞口;
步骤S300、将所述第二框架的室外设备安装位作为作业面,将窗体安装于所述左立柱、所述右立柱、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之间所配合形成的窗体安装位内,并安装防水保温窗楣板;
步骤S400、于室内侧,将窗台板安装在所述第二框架上,以使所述室外设备安装位与所述窗体安装位相分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建筑外窗结构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00之前,所述安装方法还包括:
步骤S100、在所述窗洞口的建筑墙体上抹保温抗裂砂浆,以形成与所述第一框架、所述第二框架、所述左立柱以及所述右立柱贴合的找平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建筑外窗结构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0还包括:
在所述左立柱、所述右立柱与所述建筑墙体之间,均夹装防水密封条。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建筑外窗结构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00还包括:
在所述左立柱、所述右立柱与所述窗体之间,夹装防水密封条。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建筑外窗结构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00还包括:
于室内侧,在所述窗洞口处内安装窗套板;
于所述窗套板、所述建筑外窗结构和建筑墙体形成的空腔内填充保温材料,并预留有用于管线安装的通道。
CN202010142950.3A 2020-03-04 2020-03-04 建筑外窗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Active CN1123242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42950.3A CN112324278B (zh) 2020-03-04 2020-03-04 建筑外窗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42950.3A CN112324278B (zh) 2020-03-04 2020-03-04 建筑外窗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24278A true CN112324278A (zh) 2021-02-05
CN112324278B CN112324278B (zh) 2022-02-22

Family

ID=74302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42950.3A Active CN112324278B (zh) 2020-03-04 2020-03-04 建筑外窗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2427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4265A (zh) * 2001-04-28 2002-12-11 周锡裕 窗台-护栏
JP2014169528A (ja) * 2013-03-01 2014-09-18 Tokyo Metropolitan Univ 開口部装置
CN206873675U (zh) * 2017-07-10 2018-01-12 卢文量 一种镶入空调设备的带有门窗组合系统的集成墙体
CN207279846U (zh) * 2017-09-14 2018-04-27 深圳市现代城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安放空调外机的飘窗结构
CN208168643U (zh) * 2018-04-18 2018-11-30 宜昌泰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预制飘窗
CN209444202U (zh) * 2018-11-16 2019-09-27 深圳市德派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安放空调外机的窗户结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84265A (zh) * 2001-04-28 2002-12-11 周锡裕 窗台-护栏
JP2014169528A (ja) * 2013-03-01 2014-09-18 Tokyo Metropolitan Univ 開口部装置
CN206873675U (zh) * 2017-07-10 2018-01-12 卢文量 一种镶入空调设备的带有门窗组合系统的集成墙体
CN207279846U (zh) * 2017-09-14 2018-04-27 深圳市现代城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安放空调外机的飘窗结构
CN208168643U (zh) * 2018-04-18 2018-11-30 宜昌泰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预制飘窗
CN209444202U (zh) * 2018-11-16 2019-09-27 深圳市德派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安放空调外机的窗户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24278B (zh) 2022-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40195B1 (ko) 전선배관 일체형 단열 비노출형 커튼월 시스템
CN219281023U (zh) 一种遮阳装饰一体化的幕墙结构及幕墙立面
CN104912443B (zh) 空腹板飘窗
CN101922209B (zh) 一种中悬热辐射阻挡膜分割空气间层的建筑屋面
CN112324278B (zh) 建筑外窗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CN112780151A (zh) 一种既有建筑改造用外挂式被动窗安装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KR100996657B1 (ko) 복층유리 구조체
CN103206091A (zh) U型玻璃幕墙施工方法
JP2017517662A (ja) 建築物における改良
Marquis et al. Window wall and curtain wall: An objective review
CN110725424B (zh) 被动式钢结构房屋
CN214835705U (zh) 一种既有建筑改造用外挂式被动窗安装结构
CN207405889U (zh) 适用于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屋面变形缝结构
CN208456384U (zh) 一种断桥铝合金门窗安装结构
CN208456427U (zh) 一种断桥铝合金门窗安装结构
CN206143954U (zh) 装配式非承重墙体
CN218759000U (zh) 一种可重复利用的装配式建筑结构
CN210508822U (zh) 一种装配式节能窗安装节点
CN213087025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飘窗
KR20140063542A (ko) 공동주택 외단열을 위한 이중 외피구조 방식의 외장패널 유닛공법
CN211926166U (zh) 一种用于一体式集热器在阳台板上安装连接结构
CN211548265U (zh) 一种节能建筑幕墙
CN216196953U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厂房
CN209244455U (zh) 快装窗
EP2440731A1 (en) Method for installation of fixed window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