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15412B - 一种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15412B
CN112315412B CN202011216890.1A CN202011216890A CN112315412B CN 112315412 B CN112315412 B CN 112315412B CN 202011216890 A CN202011216890 A CN 202011216890A CN 112315412 B CN112315412 B CN 1123154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ressure
endoscope
port
core
air leak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1689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15412A (zh
Inventor
吴东
施文
李佳宁
阮戈冲
何昆
陈国榕
宋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201121689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154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154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154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154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154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12Connection or coupling means
    • A61B1/00121Connectors, fasteners and adapters, e.g. on the endoscope handle
    • A61B1/00128Connectors, fasteners and adapters, e.g. on the endoscope handle mechanical, e.g. for tubes or pi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1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passag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B1/018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passag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for receiving instruments
    • A61M1/0023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包括:调节主体,在调节主体内部设置有圆柱形的转动腔,并且在形成转动腔的侧面的侧壁上设置有与转动腔连通的第一漏气口和第一负压连接口,在形成转动腔的一个底部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内窥镜连接口,在调节主体的侧壁远离转动腔的一面上,围绕第一负压连接口设置有负压连接管;和调节芯体,调节芯体包括设置于转动腔中的圆柱形的转动芯,在转动芯的侧面设置有第二漏气口和第二负压连接口,在转动芯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二内窥镜连接口,其中第二漏气口、第二负压连接口和第二内窥镜连接口在转动芯内部通过管路相互连通。本发明中的调节装置可以改变内窥镜负压接口中的负压。

Description

一种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上,内窥镜手术即在内镜下完成的手术治疗,与传统的外科手术不同,内镜手术无需开刀,通过内镜活检通道,可以放入活检钳,导丝,电刀,氩气管等各种内镜器械,完成治疗。内窥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在内窥镜手术中,一般来说需要进行负压吸引管路对手术过程中的血液或者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等进行抽吸,从而保证术野的暴露。
负压吸引过程中,一般是将抽负压结构与医院的负压系统连接,医院的负压系统的负压是一定的,因此抽负压时可能存在负压过大,容易将息肉吸破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研发一种可以在抽负压过程中,方便操作者进行负压调节的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临床上手术过程中,为了保证内窥镜手术中负压调节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
一种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包括:
调节主体,在所述调节主体内部设置有圆柱形的转动腔,并且在形成所述转动腔的侧面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转动腔连通的第一漏气口和第一负压连接口,在形成所述转动腔的一个底部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内窥镜连接口;和
调节芯体,所述调节芯体包括设置于所述转动腔中的圆柱形的转动芯,在所述转动芯的侧面设置有第二漏气口和第二负压连接口,在所述转动芯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二内窥镜连接口,其中所述第二漏气口、所述第二负压连接口和所述第二内窥镜连接口在所述转动芯内部通过管路相互连通;
其中,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通过第一内窥镜连接口与内窥镜上的负压接口连接,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通过第一负压连接口与负压源连接;所述第一内窥镜连接口与所述第二内窥镜连接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漏气口所述第二漏气口的正对面积为第一正对面积,所述第一负压连接口与所述第二负压连接口的正对面积为第二正对面积,通过所述转动芯在所述转动腔中的转动改变所述第一正对面积与所述第二正对面积的比值。
本发明中的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通过改变其中第一正对面积与第二正对面积的比值,从而改变负压源中的负压在第一漏气口和第一内窥镜连接口之间的分配比例,从而改变引导内窥镜负压接口中的负压。
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段,所述连接段在所述调节主体的外壁上与所述第一内窥镜连接口对应设置,所述连接段用于所述第一内窥镜连接口与所述内窥镜上的负压接口的密封连接。此种设置中,通过设置连接段使得该调解装置可以与内窥镜上的负压接口进行密封连接,便于与现有的大部分具有下凹型的负压接口相适应。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段整体为中空的圆柱结构,所述中空依次与所述第一内窥镜连接口和所述第二内窥镜连接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段由弹性材质制成,在所述连接段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密封的第一环形凸起。此种设置中,其中连接段整体采用弹性材质,可以利用弹性材质的第一环形凸起形成密封效果,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优选的,其中的弹性材质可以为医用橡胶或者医用硅胶。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主体的外壁上,围绕所述第一内窥镜连接口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段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调节主体可拆卸连接。此种设置中,通过将连接端与调节主体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使得可以对各部分分别进行拆卸消毒,便于循环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为空心的圆柱结构,在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调节主体的一端附近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环形凸起,在所述连接段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环形凸起对应的环形容纳槽。此种设置中,连接部与和连接段之间通过第二环形凸起和环形容纳槽进行连接,结构简单便于拆卸。
进一步的,在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调节主体一端附近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拉动凸起,所述拉动凸起朝向远离所述调节主体的方向弯曲。此种设置中,通过设置拉动凸起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拉动其中的拉动凸起实现对于连接段的拆卸,使用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正对面积不变,所述第一正对面积随着所述转动芯的转动而改变。此种设置中,通过固定第二正对面积使得调节装置与内窥镜负压接口相连接的面积是不变的,增强稳定性;通过改变第一正对面积可以方便调节分配给第一漏气口的负压,当第一正对面积变大时,分配给第一漏气口的负压变大,此时内窥镜中的负压变小;当第一正对面积变小是时,分配给第一漏气口的负压变小,此时内窥镜中的负压变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负压连接口为围绕所述转动芯侧面局部设置,在所述转动芯的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负压连接口始终在第二负压连接口范围内。此种设置中,通过将第二负压连接口设置为围绕转动芯侧面的结构,使得在转动芯一定的转动范围内可以保持第二正对面积不变,结构简单,稳定性好。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漏气口通过单个漏气通道与所述第二负压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漏气口由单个漏气通道延伸至所述转动芯的侧面一个孔组成。此种设置中,通过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漏气口通过多个具有不同截面积的相互独立的漏气通道与所述第二负压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漏气口由多个漏气通道延伸至所述转动芯侧面的多个孔组成。此种设置中,通过设置多个具有不同截面积的相互独立的漏气通道和多个孔,使得可以根据需要将其中的第一漏气口中与其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孔相对应,因此可以选择固定的负压,当遇到需要固定的负压时,可以方便调节。
进一步的,多个漏气通道按照截面积的大小依次排列。此种设置中,通过漏气通道按照截面积的大小排列,在调节过程中可以逐级进行调节,使得调节过程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还包括保护滤网,所述保护滤网设置于所述调节主体的侧壁远离所述转动腔的一面,并且所述保护滤网覆盖所述第一漏气口设置,所述保护滤网上设置有多个贯通孔。此种设置中,通过设置保护滤网对其中的第一漏气口进行防护,避免杂物通过第一漏气口进入到内窥镜或者负压源中。
进一步的,在所述调节主体的侧壁远离所述转动腔的一面上,围绕所述第一漏气口设置有凸柱结构,所述保护滤网设置于所述凸柱结构上。此种设置中,凸柱结构的设置使得保护滤网与调节主体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在所述调节主体的侧壁远离所述转动腔的一面上,围绕所述第一负压连接口设置有负压连接管,所述负压连接管用于与所述负压源连接。此种设置中,负压连接管的设置使得调节装置与负压源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负压连接管的自由端为宝塔型接头。此种设置中,宝塔接头的设置使得负压连接管可以与负压源上的管路的连接操作更加方便,并且连接的稳定性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芯体还包括操作部,所述操作部设置于所述调节主体外侧并与所述转动芯连接,带动所述转动芯在所述转动腔中转动。此种设置中,通过设置操作部,使得转动芯的转动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部通过连接轴与所述转动芯固定连接,在所述调节主体形成所述转动腔的另一个底部的底壁上设置有允许所述连接轴穿过的轴孔。进一步的,在所述调节主体上设置有所述轴孔的底壁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漏气口位置的第一指示标;在所述操作部上设置有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漏气口位置的第二指示标,通过转动所述第一指示标与所述第二指示标的相对位置标识负压调节装置的档位。此种设置中,通过设置第一指示标和第二指示标,可以对负压调节装置的档位进行明确的标识,使得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进一步的,在所述调节主体上设置有所述轴孔的底壁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两个限位挡块;在所述操作部上还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伸入到两个限位挡块之间,两个限位挡块通过限制所述限位凸起的位置限定所述转动芯的转动角度。此种设置中,通过设置限位挡块和限位凸起,可以对转动芯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定,避免不必要的转动,提高操作效率。
本发明中提供的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通过改变其中第一正对面积与第二正对面积的比值,从而改变负压源中的负压在第一漏气口和第一内窥镜连接口之间的分配比例,从而改变引导内窥镜负压接口中的负压;通过设置连接段使得该调解装置可以与内窥镜上的负压接口进行密封连接,便于与现有的大部分具有下凹型的负压接口相适应;通过将连接端与调节主体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使得可以对各部分分别进行拆卸消毒,便于循环使用;通过将第二负压连接口设置为围绕转动芯侧面的结构,使得在转动芯一定的转动范围内可以保持第二正对面积不变,结构简单,稳定性好;通过设置保护滤网对其中的第一漏气口进行防护,避免杂物通过第一漏气口进入到内窥镜或者负压源中;通过设置操作部,使得转动芯的转动更加方便通过设置第一指示标和第二指示标,可以对负压调节装置的档位进行明确的标识,使得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俯视状态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中的转动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中的转动芯的另一个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中的调节主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中的连接段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中的转动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中的调节主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调节主体;101、转动腔;102、第一漏气口;103、第一负压连接口;104、第一内窥镜连接口;105、轴孔;110、凸柱结构;120、保护滤网;130、负压连接管;131、宝塔型接头;140、第一指示标;150、限位挡块;160、连接部;161、第二环形凸起;200、调节芯体;210、转动芯;201、第二漏气口;202、第二负压连接口;203、第二内窥镜连接口;220、操作部;230、连接轴;240、第二指示标;250、限位凸起;300、连接段;310、第一环形凸起;320、拉动凸起;330、环形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中的实施例进行具体的说明,部分结构未采用附图示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内容得出。
本发明仅仅对进行了具体改进的部分做了详细的阐述,例如各部分的材质只要符合本发明的要求,可以采用市场上所可用的医用材料来制作,因此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本发明中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现有技术直接得到的部分在此不做具体阐述。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一种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
图1为本实施例中的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包括:调节主体100,在所述调节主体100内部设置有圆柱形的转动腔101,并且在形成所述转动腔101的侧面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转动腔101连通的第一漏气口102和第一负压连接口103,在形成所述转动腔101的一个底部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内窥镜连接口104;还包括调节芯体200,所述调节芯体200包括设置于所述转动腔101中的圆柱形的转动芯210,在所述转动芯210的侧面设置有第二漏气口201和第二负压连接口202,在所述转动芯210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二内窥镜连接口203,其中所述第二漏气口201、所述第二负压连接口202和所述第二内窥镜连接口203在所述转动芯210内部通过管路相互连通;其中,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通过第一内窥镜连接口104与内窥镜上的负压接口连接,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通过第一负压连接口103与负压源连接;所述第一内窥镜连接口104与所述第二内窥镜连接口203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漏气口102所述第二漏气口201的正对面积为第一正对面积,所述第一负压连接口与所述第二负压连接口的正对面积为第二正对面积,通过所述转动芯210在所述转动腔101中的转动改变所述第一正对面积与所述第二正对面积的比值。
本实施例中的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通过改变其中第一正对面积与第二正对面积的比值,从而改变负压源中的负压在第一漏气口102和第一内窥镜连接口104之间的分配比例,从而改变引导内窥镜负压接口中的负压。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的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俯视状态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中的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其中第二正对面积不变,第一正对面积随着所述转动芯210的转动而改变。通过固定第二正对面积使得调节装置与内窥镜负压接口相连接的面积是不变的,增强稳定性;通过改变第一正对面积可以方便调节分配给第一漏气口102的负压,当第一正对面积变大时,分配给第一漏气口102的负压变大,此时内窥镜中的负压变小;当第一正对面积变小是时,分配给第一漏气口102的负压变小,此时内窥镜中的负压变大。
图5为本实施例中的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中的转动芯21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施例中的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中的转动芯210的另一个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5-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负压连接口为围绕转动芯210侧面局部设置,在转动芯210的转动过程中,第一负压连接口始终在第二负压连接口范围内。通过将第二负压连接口设置为围绕转动芯210侧面的结构,使得在转动芯210一定的转动范围内可以保持第二正对面积不变,结构简单,稳定性好。
如图5-6所示,其中第二内窥镜接口为圆形口,第二漏气口201为通过单个漏气通道与第二负压连接口连通,第二漏气口201由单个漏气通道延伸至转动芯210的侧面一个孔组成;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漏气口201为一个圆形口。
图7为本实施例中的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中的调节主体10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7-8所示,其中的第一漏气口102为也为圆形口,并且第一漏气口102的截面积与第二漏气口201的截面积相同;当第一漏气口102与第二口气口完全相对时,此时漏气量是最大的,因此内窥镜中的负压时最小的;随着转动芯210的转动,第一漏气口102与第二漏气口201之间的正对面积减小,漏气量减小,因此内窥镜中的负压增大;当第一漏气口102与第二漏气口201之间完全错开时,此时调节装置不会对外漏气,此时内窥镜中的负压与负压源中的负压相等,负压最大。
如图7-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负压调节装置还包括保护滤网120,该保护滤网120设置于调节主体100的侧壁远离转动腔101的一面,并且保护滤网120覆盖第一漏气口102设置,保护滤网120上设置有多个贯通孔。通过设置保护滤网120对其中的第一漏气口102进行防护,避免杂物通过第一漏气口102进入到内窥镜或者负压源中。
优选的,在调节主体100的侧壁远离转动腔101的一面上,围绕第一漏气口102设置有凸柱结构110,保护滤网120设置于所述凸柱结构110上。凸柱结构110的设置使得保护滤网120与调节主体100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
如图7-8所示,在调节主体100的侧壁远离转动腔101的一面上,围绕第一负压连接口103设置有负压连接管130,负压连接管130用于与负压源连接。负压连接管130的设置使得调节装置与负压源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
优选的,如图7-8所示,其中的负压连接管130的自由端为宝塔型接头131。宝塔接头的设置使得负压连接管130可以与负压源上的管路的连接操作更加方便,并且连接的稳定性更好。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调节芯体200还包括操作部220,该操作部220设置于调节主体100外侧并与转动芯210连接,带动转动芯210在转动腔101中转动。通过设置操作部220,使得转动芯210的转动更加方便。
优选的,如图5-6所示,其中的操作部220通过连接轴230与转动芯210固定连接,在调节主体100形成转动腔101的另一个底部的底壁上设置有允许连接轴230穿过的轴孔105。
优选的,如图1-8所示,在调节主体100上设置有轴孔105的底壁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指示第一漏气口102位置的第一指示标140;在操作部220上设置有用于指示第二漏气口201位置的第二指示标240,通过转动第一指示标140与第二指示标240的相对位置标识负压调节装置的档位。通过设置第一指示标140和第二指示标240,可以对负压调节装置的档位进行明确的标识,使得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优选的,在调节主体100上设置有轴孔105的底壁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两个限位挡块150;在操作部220上还设置有限位凸起250,使用时其中的限位凸起250伸入到两个限位挡块150之间,两个限位挡块150通过限制限位凸起250的位置限定转动芯210的转动角度。通过设置限位挡块150和限位凸起250,可以对转动芯210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定,避免不必要的转动,提高操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的负压调节装置还可以设置连接段300,图9为本实施例中的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中的连接段30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3和图9-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段300在调节主体100的外壁上与第一内窥镜连接口104对应设置,连接段300用于第一内窥镜连接口104与内窥镜上的负压接口的密封连接。通过设置连接段300使得该调解装置可以与内窥镜上的负压接口进行密封连接,便于与现有的大部分具有下凹型的负压接口相适应。
如图1-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段300整体为中空的圆柱结构,中空依次与所述第一内窥镜连接口104和第二内窥镜连接口203连通。进一步的,连接段300由弹性材质制成,在连接段300的外周壁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密封的第一环形凸起310。其中连接段300整体采用弹性材质,可以利用弹性材质的环形凸起形成密封效果,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优选的,其中的弹性材质可以为医用橡胶或者医用硅胶。如图7-8所示,在调节主体100的外壁上,围绕第一内窥镜连接口104设置有连接部160;其中的连接段300通过连接部160与调节主体100可拆卸连接。通过将连接端与调节主体100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使得可以对各部分分别进行拆卸消毒,便于循环使用。
具体的,如图9-10所示,连接部160为空心的圆柱结构,在连接部160远离调节主体100的一端附近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环形凸起161,在连接段300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第二环形凸起161对应的环形容纳槽330。连接部160与和连接段300之间通过第二环形凸起161和环形容纳槽330进行连接,结构简单便于拆卸。
优选的,在连接部160靠近调节主体100一端附近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拉动凸起320,拉动凸起320朝向远离调节主体100的方向弯曲。通过设置拉动凸起320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拉动其中的拉动凸起320实现对于连接段300的拆卸,使用更加方便。
实施例2一种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
图11为本实施例中的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11-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负压调节装置与实施例1中基本相同,包括:调节主体100,在所述调节主体100内部设置有圆柱形的转动腔101,并且在形成所述转动腔101的侧面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转动腔101连通的第一漏气口102和第一负压连接口103,在形成所述转动腔101的一个底部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内窥镜连接口104;还包括调节芯体200,所述调节芯体200包括设置于所述转动腔101中的圆柱形的转动芯210,在所述转动芯210的侧面设置有第二漏气口201和第二负压连接口202,在所述转动芯210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二内窥镜连接口203,其中所述第二漏气口201、所述第二负压连接口202和所述第二内窥镜连接口203在所述转动芯210内部通过管路相互连通;其中,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通过第一内窥镜连接口104与内窥镜上的负压接口连接,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通过第一负压连接口103与负压源连接;所述第一内窥镜连接口104与所述第二内窥镜连接口203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漏气口102所述第二漏气口201的正对面积为第一正对面积,所述第一负压连接口与所述第二负压连接口的正对面积为第二正对面积,通过所述转动芯210在所述转动腔101中的转动改变所述第一正对面积与所述第二正对面积的比值。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中的调节芯体200上的第二漏气口201的设置方式以及调节主体100上的第一漏气口102的位置不同。其中第一漏气口102的位置根据第二漏气口201的进行调节。下面主要就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进行叙述,本实施例中未涉及的具体结构的内容参见实施例1。
图13为本实施例中的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中的转动芯21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实施例中的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中的调节主体10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漏气口201通过多个具有不同截面积的相互独立的漏气通道与第二负压连接口连通,第二漏气口201由多个漏气通道延伸至所述转动芯210侧面的多个孔组成。通过设置多个具有不同截面积的相互独立的漏气通道和多个孔,使得可以根据需要将其中的第一漏气口102中与其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孔相对应,因此可以选择固定的负压,当遇到需要固定的负压时,可以方便调节。如图13所示,在转动芯210的侧面上有三个不同大小的孔,三个不同大小的孔对应的是三个不同大小的漏气通道。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多个漏气通道按照截面积的大小依次排列。通过漏气通道按照截面积的大小排列,在调节过程中可以逐级进行调节,使得调节过程更加方便。
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节主体,在所述调节主体内部设置有圆柱形的转动腔,并且在形成所述转动腔的侧面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转动腔连通的第一漏气口和第一负压连接口,在形成所述转动腔的一个底部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内窥镜连接口;和
调节芯体,所述调节芯体包括设置于所述转动腔中的圆柱形的转动芯,在所述转动芯的侧面设置有第二漏气口和第二负压连接口,在所述转动芯的底面上设置有第二内窥镜连接口,其中所述第二漏气口、所述第二负压连接口和所述第二内窥镜连接口在所述转动芯内部通过管路相互连通;
其中,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通过第一内窥镜连接口与内窥镜上的负压接口连接,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通过第一负压连接口与负压源连接;所述第一内窥镜连接口与所述第二内窥镜连接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漏气口与第二漏气口的正对面积为第一正对面积,所述第一负压连接口与所述第二负压连接口的正对面积为第二正对面积,通过所述转动芯在所述转动腔中的转动改变所述第一正对面积与所述第二正对面积的比值;所述调节芯体还包括操作部,所述操作部通过连接轴与所述转动芯固定连接,在所述调节主体形成所述转动腔的另一个底部的底壁上设置有允许所述连接轴穿过的轴孔,在所述调节主体上设置有轴孔的底壁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漏气口位置的第一指示标;在所述操作部上设置有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漏气口位置的第二指示标,通过转动所述第一指示标与所述第二指示标的相对位置标识负压调节装置的档位;还包括连接段,连接段在调节主体的外壁上与第一内窥镜连接口对应设置,连接段用于第一内窥镜连接口与内窥镜上的负压接口的密封连接;还包括保护滤网,所述保护滤网设置于所述调节主体的侧壁远离所述转动腔的一面,并且所述保护滤网覆盖所述第一漏气口设置,所述保护滤网上设置有多个贯通孔;所述调节主体的外壁上,围绕所述第一内窥镜连接口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为空心的圆柱结构,在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调节主体的一端附近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环形凸起,在所述连接段的内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环形凸起对应的环形容纳槽;所述连接段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调节主体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调节主体上设置有所述轴孔的底壁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两个限位挡块;在所述操作部上还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伸入到两个限位挡块之间,两个限位挡块通过限制所述限位凸起的位置限定所述转动芯的转动角度;通过改变其中第一正对面积与第二正对面积的比值,从而改变负压源中的负压在第一漏气口和第一内窥镜连接口之间的分配比例,从而改变引导内窥镜负压接口中的负压;通过设置连接段使得该调节装置可以与内窥镜上的负压接口进行密封连接,便于与具有下凹型的负压接口相适应;通过将连接段与调节主体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使得可以对各部分分别进行拆卸消毒;通过将第二负压连接口设置为围绕转动芯侧面的结构,使得在转动芯一定的转动范围内可以保持第二正对面积不变;通过设置保护滤网对其中的第一漏气口进行防护,避免杂物通过第一漏气口进入到内窥镜或者负压源中;通过设置第一指示标和第二指示标,对负压调节装置的档位进行明确的标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正对面积不变,所述第一正对面积随着所述转动芯的转动而改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示的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负压连接口为围绕所述转动芯侧面局部设置,在所述转动芯的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负压连接口始终在第二负压连接口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示的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漏气口通过单个漏气通道与所述第二负压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漏气口由单个漏气通道延伸至所述转动芯的侧面一个孔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漏气口通过多个具有不同截面积的相互独立的漏气通道与所述第二负压连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漏气口由多个漏气通道延伸至所述转动芯侧面的多个孔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漏气通道按照截面积的大小依次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设置于所述调节主体外侧并与所述转动芯连接,带动所述转动芯在所述转动腔中转动。
CN202011216890.1A 2020-11-04 2020-11-04 一种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 Active CN1123154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16890.1A CN112315412B (zh) 2020-11-04 2020-11-04 一种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16890.1A CN112315412B (zh) 2020-11-04 2020-11-04 一种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15412A CN112315412A (zh) 2021-02-05
CN112315412B true CN112315412B (zh) 2022-03-18

Family

ID=74323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16890.1A Active CN112315412B (zh) 2020-11-04 2020-11-04 一种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1541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98302A (zh) * 2014-10-20 2015-03-11 周均洪 一种与输尿管鞘连接的负压调节装置
CN204501828U (zh) * 2015-03-20 2015-07-29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吸痰管
CN205127122U (zh) * 2015-11-27 2016-04-06 田雅丽 一种简便负压吸引外接装置
CN209916848U (zh) * 2019-05-13 2020-01-10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三门峡市儿童医院、三门峡市妇幼保健院) 负压治疗用连接装置及负压吸引器
CN111365487A (zh) * 2020-04-16 2020-07-03 上海欧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负压控制阀及相应的内窥镜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98302A (zh) * 2014-10-20 2015-03-11 周均洪 一种与输尿管鞘连接的负压调节装置
CN204501828U (zh) * 2015-03-20 2015-07-29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吸痰管
CN205127122U (zh) * 2015-11-27 2016-04-06 田雅丽 一种简便负压吸引外接装置
CN209916848U (zh) * 2019-05-13 2020-01-10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三门峡市儿童医院、三门峡市妇幼保健院) 负压治疗用连接装置及负压吸引器
CN111365487A (zh) * 2020-04-16 2020-07-03 上海欧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负压控制阀及相应的内窥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15412A (zh) 2021-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53141B2 (en) Handheld surgical endoscope
CA2168105C (en) Capping device for conduit connector
US5311864A (en) Tracheas evacuation and transmittal tube
JP4206116B2 (ja) 外科手術に使用する装置
JP4119127B2 (ja) トロカールアセンブリ
EP1551487B1 (en) Improved respiratory valve
EP2548600B1 (en) Openable helmet for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of patients
JP3029598B2 (ja) 手術用具
WO1993007919A1 (en) Cannula sealing mechanism
WO2012027107A1 (en) Improved respiratory valve
CN105944160A (zh) 易更换的负压引流系统
CN205569081U (zh) 切口保护牵开手助固定器
CN109998647A (zh) 一种密封罩体、切口保护套以及手术装置
CN112315412B (zh) 一种内窥镜负压调节装置
CN213850596U (zh) 一种用于内窥镜的负压调节组件
CN110292690A (zh) 喉罩的连接器、喉罩主体及喉罩
CN210784452U (zh) 高灵活性集中型单孔多通道手术穿刺器
WO2020233199A1 (zh) 一种内窥镜钳道密封件
CN210056181U (zh) 一种密封罩体、切口保护套以及手术装置
CN214761001U (zh) 内窥镜钳子管道开口阀
CN209018811U (zh) 一种腔镜手术通道器械
CN111513825A (zh) 一种关节镜辅助套管
CN109077761A (zh) 一种用于儿科腹腔镜手术的切口保护装置
CN218588265U (zh) 带有胃管的口罩
CN210019470U (zh) 一种封闭式单孔腹腔手术通道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