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11423B - 增补电源电路、电路装置和用于提供增补电源电压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增补电源电路、电路装置和用于提供增补电源电压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11423B
CN112311423B CN202010686200.2A CN202010686200A CN112311423B CN 112311423 B CN112311423 B CN 112311423B CN 202010686200 A CN202010686200 A CN 202010686200A CN 112311423 B CN112311423 B CN 1123114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circuit
near field
field communication
magnitu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8620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11423A (zh
Inventor
克里斯托夫·斯特凡
杰拉尔德·霍尔韦格
大卫·卢吉奇
约翰尼斯·施魏格霍费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Original Assignee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filed Critical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Publication of CN1123114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114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114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114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2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techniqu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H04B5/24Inductive coupling
    • H04B5/26Inductive coupling 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7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B5/79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data transfer in combination with power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7/00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8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exchange of data, concerning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transmitting devices and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06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out control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2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techniqu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H04B5/24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4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ear-field transmission
    • H04B5/48Transcei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文描述了能够从NFC天线获取能量的增补电源电路、电路装置和用于提供增补电源电压的方法。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增补电源电路包括:整流器电路,其被配置成耦接至NFC天线以接收天线电压;滤波器,其被耦接至整流器电路的输出端并且被配置成提供经整流和平滑的天线电压作为增补电源电压;以及电流限制装置,其耦接在滤波器与输出节点之间并且被配置成根据控制信号来限制在输出节点处提供的输出电流。此外,电源电路包括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被配置成接收增补电源电压和参考电压,并且根据参考电压与增补电源电压之间的差来生成控制信号。

Description

增补电源电路、电路装置和用于提供增补电源电压的方法
技术领域
下面的公开内容涉及近场通信(NFC)领域,并且特别地涉及与近场通信(NFC)结合使用的电路和设备。
背景技术
近场通信(NFC)表示用于使用电磁耦接电感器跨相对短的距离(例如,几厘米)进行非接触式数据交换的标准化的数据传输技术。NFC基于众所周知的RFID技术,并且允许数百kBits/s的数据速率。当前,NFC主要用于“小额支付”(少量非现金支付)领域以及访问控制领域。其他应用包括例如在经由例如蓝牙、无线LAN等建立通信链路的过程中认证数据的发送。近来,已经开发了允许例如通过移动设备使用NFC检索测量数据的传感器应用。NFC在ISO/IEC 18092(近场通信接口和协议1)和ISO/IEC 21481(近场通信接口和协议2)中被标准化。
关于上述支付功能,许多移动设备例如智能电话都配备有NFC收发器(NFC读取器/写入器)。这样的设备通常称为NFC使能设备。NFC芯片——通常称为NFC标签或NFC应答器——通常不具有其自己的能量供应,而是从用于NFC的电磁场(NFC场)中获取其操作所需的电能。NFC场通常由NFC使能设备(例如智能电话)生成。也就是说,能量经由NFC场从NFC使能设备传送至NFC芯片/应答器,而双向数据传输是可能的。许多NFC使能设备无法控制NFC场的功率,并且以可能取决于NFC使能设备的类型和制造商的预设传输功率进行操作。
NFC使能设备和NFC芯片/应答器的天线通常是可以形成在例如印刷电路板(PCB)上的简单的导体回路。在天线电路中,这样的导体回路代表相应的电感器,这些电感器与对应的电容器连接形成谐振电路。为了从NFC使能设备到NFC应答器进行有效的能量传送,对应的天线电路通常以相同的谐振频率操作,这导致电磁耦接达到最大。因此,在NFC应答器的天线中感应的电压达到最大值。对于标准应用,谐振频率通常为13.56MHz。
如果NFC使能设备的天线与NFC应答器的对应天线之间的电感耦接良好(例如,当将NFC应答器被放置在与NFC使能设备非常接近的位置时),则可能发生比NFC应答器正常操作所需更多的能量传送至NFC应答器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下,需要使多余的能量在NFC应答器中例如在并联晶体管中消散。
在某些应用中,可能不希望使多余的能量在NFC应答器中消散,因为该能量可以用于数据传输以外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文描述了一种能够从NFC天线获取能量的电源电路。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该电路包括:整流器电路,其被配置成耦接至NFC天线以接收天线电压;滤波器,其耦接至整流器电路的输出并且被配置成将经整流和平滑的天线电压提供作为电源电压;以及电流限制装置,其耦接在滤波器与输出节点之间并且被配置成根据控制信号来限制在输出节点处提供的输出电流。此外,电源电路包括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被配置成接收电源电压和参考电压并且根据参考电压与电源电压之间的差来生成控制信号。
此外,本文描述了一种电路装置,根据一个实施方式,该电路装置包括NFC天线和连接至NFC天线的NFC电路,其中,NFC电路包括被配置成为NFC电路生成DC电源电压的电源电路。该电路装置还包括上面提到的用于供应另外的电路系统的电源电路中的一个或更多个。
此外,本文描述了一种用于提供电源电压的方法。根据一个实施方式,该方法包括通过对从NFC天线接收到的天线电压进行整流和平滑来生成电源电压,并且向负载提供相应的输出电流。此外,该方法包括根据参考电压与电源电压之间的差来控制输出电流。
附图说明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将参照附图。附图形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且出于说明的目的,示出了如何使用和实现本发明的示例。应当理解,除非另外特别指出,否则本文所述的各种实施方式的特征可以彼此组合。
图1示出了NFC芯片/应答器与NFC使能设备例如智能电话等的耦接。
图2示出了一种通用的NFC应用,其中,NFC芯片和NFC天线被布置在印刷电路板上。
图3示出了耦接至NFC天线的NFC芯片的一般示例。
图4示出了耦接至NFC天线的NFC芯片和从NFC天线获取其能量的增补电源电路的一个示例。
图5示出了图4的电源电路的一种示例性实现方式。
图6至图8示出了可以如何使用图4和图5的电源电路的另外的示例。
图9是示出可以如何控制图4和图5的电源电路中包括的电流限制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NFC电路可以如何调整图7和图8的电源电路中包括的电流限制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近场通信(NFC)是用于在NFC使能设备2(例如平板计算机、智能电话或任何其他移动设备)与NFC芯片1(其可以用作NFC应答器、RFID标签或简单地用作允许其他电路(例如,传感器电路)与NFC使能设备2通信的NFC通信接口)之间进行能量和数据传输的标准化技术。图1示出了这种情况。通常,NFC不仅用于(例如,双向的)数据传输,而且还用于从NFC使能设备2到NFC芯片1的能量(单向)传输。NFC芯片1和NFC使能设备2的天线通常使用导体回路(即扁平线圈)来实现,并且数据传输以及能量传输基于两个天线的电感耦接。
NFC芯片可以用于各种应用中。如今,NFC主要用于认证,例如支付系统或访问控制系统中的认证。近来,NFC也已开始在传感器应用中使用以提供传感器电子设备(例如,NFC芯片1中包括的电子设备)与NFC使能设备之间的通信链接,然后可将其用于数字后处理以及在NFC使能设备2的屏幕上显示由传感器电子设备提供的测量数据。另外地或者可替选地,NFC使能设备2可以经由例如局域网络或者因特网在传感器电子设备与连接至NFC使能设备2的主机之间形成“桥梁”。此外,NFC使能设备2可以用作传感器电子设备的输入设备。因此,NFC允许NFC使能设备充当传感器应用的人机界面。
图2示出了布置在电路板上的NFC芯片1的一个示例。如上所提及的,NFC芯片1可以包括传感器电子设备。可替选地,NFC芯片1可以是简单的RFID标签或者包括任何其他种类的专用电路。如图2所示,天线10由布置在还承载NFC芯片1的印刷电路板4上的导体线路形成。为了建立NFC链路,必须将NFC使能设备2放置地充分靠近NFC芯片1的天线10以确保充分的电磁耦接,这对于向NFC芯片供应能量是必要的。
图3示出了可以如何实现NFC芯片1的一个简单示例。相应地,NFC芯片1包括电容器CR,电容器CR与天线10的电感LR一起形成并联谐振电路R。并联谐振电路R连接至模拟前端11(AFE),模拟前端11(AFE)基本上包括射频(RF)前端(接收和发送通道)以及整流器电路和电压调节电路。稍后将参照图5讨论更多细节。在本示例中,模拟前端11与被称为控制器12的数字电路耦接。控制器12被配置成根据适用的数据传输协议来接收和发送数据并且处理所接收的信息。控制器12还可以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包括存储的信息,控制器12可以用于处理所接收的数据并且生成发送回至NFC使能设备的数据。例如,用于访问控制系统的NFC芯片可以包括用于存储允许标识携带NFC芯片的人的秘密数字密钥的存储器。应当理解,图3所示的NFC芯片1可以根据其实际目的和应用而包括各种其他电路和部件。
虽然从由NFC使能设备2产生的电磁场(NFC场)向NFC芯片1供应能量,但是大多数NFC使能设备不允许控制发送功率(单位时间的能量)。再次参照图2,在NFC芯片1处接收的对于NFC芯片中包括的电路的工作来说不需要的电功率通常被耗散并且因此被转换成热量。虽然在NFC芯片1中多余的能量被耗散,但是布置在电路板4上(并且不包括在NFC芯片1中)的其他电路可能仍然需要电力供应,例如安装在电路板4上的纽扣电池或经由线缆连接至电路板4的AC/DC适配器。
图4是示出耦接至NFC天线10的NFC芯片1的框图,其中,增补电源电路30耦接至NFC天线10并且被配置成用作负载5的电源。电源电路30在不干扰NFC芯片1的操作的情况下从NFC天线10获取能量。因此,电源电路30被配置成确保从NFC天线10获取的功率(单位时间的能量)不大于NFC芯片1的不需要的多余功率(如果不存在电源电路30,则该多余功率将被耗散)。注意,NFC芯片1包括另一电源电路,该另一电源电路从NFC天线10获取其能量并且供应包括在NFC芯片1中的电路。
根据图4,电源电路30包括整流器电路,该整流器电路耦接至NFC天线10并且被配置成对作为由NFC使能设备(未示出)提供的NFC场的结果而在天线中感应的电压VANT进行整流。在图4中表示为|VANT|的经整流的天线电压通过滤波器32进行平滑,滤波器32可以是低通滤波器。滤波器32本质上可以由耦接至整流器电路31的输出的电容器来实现。在滤波器32的输出处提供的经整流和平滑的电压被表示为VS
如上所提及的,为了防止电源电路30干扰NFC芯片1的工作,由电源电路30从NFC天线10获取的功率不应超过NFC芯片的不需要的多余功率。因此,电源电路30包括电流限制装置33,电流限制装置33可以是例如耦接在滤波器32(其提供电压VS)与(负载5可以被连接到的)电源电路30的输出端之间的一个简单的晶体管。电流限制装置33被控制成使得供应至负载5的输出电流iL保持足够低,以防止电压VS下降到阈值电压VREF以下。如果电源电路30允许负载5汲取更高的负载电流,则NFC天线10将变得过载。
NFC天线10变得过载意味着——由于负载电流iL变得太高——天线电压VANT(并且因此经整流和平滑的天线电压VS)下降到对于NFC芯片1的可靠工作而言太低的水平。所提及的参考电压VREF代表电压VS的下限。也就是说,当电压VS(经整流和平滑的天线电压)下降到阈值电压VREF或低于阈值电压VREF时,则必须将由电源电路30供应至负载5的负载电流iL减小到安全水平,例如,将其减小到满足条件VS>VREF的水平。为此,电源电路包括控制电路34,控制电路34耦接至滤波器32的输出以接收电压VS。控制电路34还接收阈值电压VREF并产生输出信号VG,输出信号VG通常可以被视为差VREF-VS的函数。如上所讨论的,当差VREF-VS变为正时(指示条件VS>VREF未满足),则控制电路34产生使电流限制装置33减小负载电流iL的输出信号VG。在一个示例中,调节负载电流iL使得近似满足条件VS=VREF。阈值电压VREF根据NFC芯片1的规格进行选择。实质上,阈值电压VREF表示NFC芯片1所需的最小电压,并且控制电路34与电流限制装置33一起确保天线将不会过载,并且可以向NFC芯片1提供足够的功率以用于包括在NFC芯片中的电源电路(图4中未示出),从而能够产生足够高的电压以用于NFC芯片1的工作。
图5更详细地示出了电源电路30的一种示例性实现方式。相应地,用于平滑在整流器电路31的输出端处提供的经整流的天线电压的滤波器32是电容器32。整流器31可以是由四个二极管组成的普通桥式整流器。电容器32的电容可以在几微法的范围内,例如约10μF。电流限制装置33可以是可变电阻,其可以使用晶体管来实现。在当前示例中,电流限制装置33被实现为p沟道MOS晶体管。向MOS晶体管33提供控制信号VG(栅极电压)的控制电路34可以使用差分放大器例如运算放大器来实现,该放大器在第一(反相)输入端处接收电压VS,并且在第二(同相)输入端处接收阈值电压VREF。当差VREF-VS变为(略)正时,运算放大器34的输出电压VG也将为正,并且(由于运算放大器的高增益)将足够高以控制MOS晶体管的电导,使得差VREF-VS减小到近似零。只要差VREF-VS为负,则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将处于低电平并且MOS晶体管33将被完全导通。
图5还示出了包括在NFC芯片1中的模拟前端11的一个示例。相应地,NFC芯片1的模拟前端11包括类似于电源电路30的电源电路。相应地,模拟前端包括整流器电路111和用于平滑整流器输出电压的电容器112。经平滑的整流器输出电压被表示为VDC。模拟前端11还包括根据NFC标准操作以接收和发送数据的调制器/解调器电路。
模拟前端11还包括可控分流器110,该分流器110可以被视为电压调节器,分流器110提供了与天线并联连接并且旁路电源电路(整流器电路111、电容器112)的电流路径。分流器110被配置成向NFC天线10加载,使得天线电压不超过期望的幅度。例如,当天线电压VANT的幅度为1伏,但仅需要0.5伏来操作NFC芯片时,则分流器110将从天线汲取与幅度下降至0.5伏所需的电流一样多的电流,从而多余的电能以热的形式消散在分流器110中。从NFC天线10获取功率的电源电路30具有使少量的多余功率必须在分流器110中消散的效果,并且控制单元34(与电流限制装置33结合)确保电源电路30不会使天线10过载,并且天线可以向NFC芯片1提供足够的功率用于其工作。
图6和图7示出了上面讨论的增补电源电路的两个示例性应用。图6示出了包括NFC天线10和连接至NFC天线10的集成NFC电路1(NFC芯片)的电路装置的一个示例。NFC电路1包括被配置成产生用于操作NFC电路1的DC电源电压VDC的电源电路(参见例如图5附图标记110、111、112)。图6的电路装置还包括也耦接至NFC天线10并且可以如图4和图5所示实现的增补电源电路30。相应地,增补电源电路30包括整流器电路31,整流器电路31从天线接收电压VANT并且提供相应的经整流的电压。滤波器32(例如电容器)耦接至整流器电路31的输出端并且被配置成提供作为经平滑的整流天线电压的电源电压VS。增补电源电路30还包括电流限制装置33(例如,MOS晶体管),电流限制装置33耦接在滤波器32与输出节点NO之间并且被配置成根据控制信号VG来限制在输出节点NO处提供的输出电流iL。控制电路34(其可以包括差分放大器)被配置成接收经缩放的电源电压VS'和参考电压VREF并且根据差VREF-VS'=VREF-VS·R3/(R2+R3)来生成控制信号VG。在所描绘的示例中,参考电压VREF使用耦接在电源电压VS与地电势GND之间的齐纳二极管DZ与电阻器R1的串联电路生成,其中,齐纳二极管两端的电压降被用作参考电压VREF。在该示例中,参考电压VREF基本恒定。应当理解,齐纳二极管不一定是像这样的专用二极管。根据所使用的技术,可以替代地使用在功能上基本上等效于齐纳二极管的其他电路。这些等效电路也被称为“齐纳二极管”。另外要注意的是,当如图6所示使用分压器R2、R3对电源电压VS进行缩放时,可以将经缩放的值VREF·(R2+R3)/R3视为参考电压,并且在控制电路中处理经缩放的电源电压(分压器R2、R3可以被视为控制电路的一部分)。然后,参考电压与电源电压之间的差为VREF·(R2+R3)/R3-VS。这适用于处理经缩放的电源电压的所有实施方式。
在图6的示例中,齐纳二极管DZ被设计成使得齐纳二极管两端的电压降VREF(即参考电压)在按照通过由电阻器R2、R3组成的分压器确定的因子(R2+R3)/R3进行缩放时与由NFC电路1使用的电源电压VDC相匹配。也就是说,VREF·(R2+R3)/R3≈VDC。换句话说,参考电压VREF被选择为等于或略高于经缩放的电源电压VDC·R3/(R2+R3)。这样的电路设计防止了增补电源电路30使NFC天线10过载,其将导致天线电压VANT的幅度下降太多(这将防止NFC电路1保持其内部电源电压VDC)。
在图7的示例中,可以由NFC电路1主动地设置增补NFC电路30使用的参考电压VREF。为此,NFC电路1可以被配置成输出指示内部电源电压VREF的信号。在图7的示例中,该信号是电源电压VDC本身。NFC芯片1中包括的电源电路(参见例如图5附图标记110、111、112)可以被配置成根据应用的电流需求来调整电源电压VDC的电平以及将当前电源电压VDC通知给增补电源电路30。在该示例中,即使NFC电路1改变其内部电源电压VDC,也避免了NFC天线的过载。
图8的示例与图7的示例基本相同;然而,指示由NFC电路1使用的当前电源电压VDC的信号是脉冲宽度调制信号VPWM。应该理解的是,任何其他类型的调制诸如例如西格玛-德尔塔调制也是适用的。对经调制的信号VPWM进行低通滤波以获得参考电压VREF。在本示例中,使用了简单的RC低通滤波器(电阻RF、电容器CF)。当被适当地生成时,经低通滤波的信号等于(稳定状态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VPWM的平均水平。与先前的示例不同,运算放大器34接收参考电压和经缩放的电源电压VS'。如果分压器的电阻器R2、R3的电阻相等,则经缩放的电源电压VS'等于VS/2。在这种情况下,由NFC电路1(间接地经由低通RF、CF)提供的参考电压VREF可以指示内部电源电压VDC的一半,并且增补电源电路30将限制输出电流iL使得VS'=VS/2不会下降至VREF(代表VDC/2)以下。
在图6至图8所示的示例中,NFC电路1被集成在第一半导体芯片(NFC芯片)中,并且增补电源电路30被集成在与第一半导体芯片分离的第二半导体芯片中。第一半导体芯片和第二半导体芯片二者可以安装在一个电路板上,并且NFC天线10也可以形成在同一电路板上。由增补电源电路30提供的负载5也可以安装在电路板上。应当理解,增补电源电路30也可以包括在NFC芯片1中,然后增补电源电路30可以向外部连接至NFC芯片1的负载5提供输出电流iL
图9是示出用于基于由NFC天线提供的电压VANT来提供增补电源电压VS的方法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根据一个实施方式,该方法包括通过对从NFC天线10接收的天线电压VANT进行整流和平滑来产生电源电压VS以对负载5进行供应,并且向负载5提供相应的输出电流iL(参见图4和图5)。该方法还包括根据参考电压VREF与电源电压VS之间的差VREF-VS来控制输出电流iL。在图9中更详细地示出了输出电流控制/限制的一个示例。相应地,当差VREF-VS为负(等效于VS>VREF)时,允许负载电流iL增加(参见图9,步骤S1和S2),并且当差VREF-VS为零(等效于VS=VREF)时,负载电流iL保持不变(参见图9,步骤S3和S4)。否则,即,当差VREF-VS为正(等效于VS<VREF)时,负载电流iL减小(参见图9,步骤S5)。
应当理解,仅当连接至输出节点NO的负载5能够吸收负载电流iL时,负载电流控制才有效。换句话说,当负载5不能吸收更高的负载电流时,负载电流iL当然不会增加。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负载电流限制被增加至最大,例如通过在图6、图7或图8的示例中使晶体管33完全导通来增加至最大。在这种情况下运算放大器34的输出将变得饱和。然而,当差VREF-VS增至零伏或高于零伏(分别等效于VREF=VS或VS<VREF)时,电流控制/限制将自动被激活。
图10是示出图7的示例中的NFC芯片1的工作的流程图,其中,NFC芯片1将参考电压VREF提供至增补电源电路30。当启动时,NFC芯片通过将分流器(参见例如图5分流器110)两端的电压设置为合适的值来根据预设的初始值生成内部电源电压VDC。类似地,输出至电源电路30的参考电压VREF被设置为对应的初始值(参见图10,步骤S11)。然后,NFC芯片1可以监视场强指示器(代表天线电压VANT的幅度)或者从需要更高内部电源电压VDC的应用接收请求(参见图10,步骤S12)。当场强指示器的评估或接收到的请求指示电源电压VDC增加时,增加分流器110两端的电压,并且因此参考电压VREF相应地增加(参见图10,步骤S13和S15)。类似地,当场强指示器的评估或接收到的请求指示电源电压VDC减小时,分流器110两端的电压减小,并且因此参考电压VREF相应地减小(参见图10,步骤S13和S15)。

Claims (28)

1.一种电路装置,包括:
近场通信天线,其能够操作成产生天线电压;
近场通信电路,其连接至所述近场通信天线,所述近场通信电路包括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能够操作成从所述天线电压生成直流电压以为所述近场通信电路供电;和
增补电源电路,其耦接至所述近场通信天线,所述增补电源电路包括:
整流器电路(31),其耦接至所述近场通信天线以接收所述天线电压,所述整流器电路能够操作成从所述天线电压生成经整流的电压;
滤波器,其耦接至所述整流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滤波器能够操作成通过对所述经整流的电压进行滤波来产生电源电压;
电流限制装置,其耦接在所述滤波器与输出节点之间,所述电流限制装置能够操作成根据控制信号来限制在所述输出节点处提供的、至负载的输出电流;以及
控制电路,其能够操作成接收所述电源电压和参考电压,并且根据所述参考电压与所述电源电压之间的差来生成所述控制信号,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能够操作成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电源电压的幅值大于所述参考电压的幅值,增加至所述负载的所述输出电流的幅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装置,
其中,所述电流限制装置具有取决于所述控制信号的可控电阻,以及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能够操作成生成所述控制信号使得所述电源电压不下降到所述参考电压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装置,其中,所述电流限制装置包括晶体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装置,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差分放大器,所述差分放大器能够操作成对表示所述参考电压与所述电源电压之间的差的信号进行放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装置,
其中,所述整流器电路包括桥式整流器,并且所述滤波器包括电容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装置,其中,所述参考电压是根据配置信号来被控制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装置,
其中,所述近场通信电路是布置在第一芯片中的集成电路;并且
其中,所述增补电源电路是布置在第二芯片中的集成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路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芯片、所述第二芯片和所述近场通信天线被布置在同一电路板上。
9.一种用于提供电源电压的方法,包括:
通过对从近场通信天线接收的天线电压进行整流和过滤来生成电源电压,所述天线电压用于产生用于向近场通信电路供电的直流电压;
通过所述电源电压,提供至负载的输出电流;
根据参考电压与所述电源电压之间的差控制通过所述电源电压提供的所述输出电流,对所述输出电流的控制维持所述直流电压的幅值,
其中,控制所述输出电流包括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电源电压的幅值大于所述参考电压的幅值,增加至所述负载的所述输出电流的幅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通过耦接至所述近场通信天线的所述近场通信电路来生成所述参考电压。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控制所述输出电流包括基于控制信号来限制提供至所述负载的所述输出电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参考电压和所述电源电压之间的差来产生所述控制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基于施加至电流限制器的相应的控制信号来控制所述输出电流,所述电流限制器提供所述电源电压与所述负载之间的传导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控制所述输出电流包括将所述控制信号施加至相应的开关。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控制所述输出电流包括基于所述电源电压的幅值来获得控制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控制所述输出电流包括将所述控制信号施加至用于控制所述电源电压至所述负载的传送的相应的开关。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参考电压被设为所述直流电压的期望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控制通过所述电源电压提供的至所述负载的所述输出电流确保来自所述天线电压的充足电力的可用性,以产生所述直流电压并且向所述近场通信电路供电。
1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参考电压的幅值表示向所述近场通信电路充分供电所需的直流电压的最小电压。
2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控制所述输出电流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电源电压的幅值小于所述参考电压的幅值,减小至所述负载的所述输出电流的幅值。
21.一种电路装置,包括:
电源电路,其能够操作成:
从接收自近场通信天线的天线电压生成电源电压,所述天线电压向耦接至所述近场通信天线的近场通信电路供电;
通过所述电源电压,提供至负载的输出电流,所述负载独立于所述近场通信电路;
根据参考电压的幅值与所述电源电压的幅值之间的差来控制通过所述电源电压提供的至所述负载的所述输出电流,
其中,所述电源电路还能够操作成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电源电压的幅值大于所述参考电压的幅值,增加至所述负载的所述输出电流的幅值。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路装置,其中,所述电源电路还能够操作成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电源电压的幅值小于所述参考电压的幅值,减小至所述负载的所述输出电流的幅值。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路装置,其中,根据所述参考电压的幅值与所述电源电压的幅值之间的差来控制通过所述电源电压提供的至所述负载的输出电流,确保从所述天线电压向所述近场通信电路供电的充足电力的可用性。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路装置,其中,所述参考电压的幅值表示向所述近场通信电路充分供电所需的最小电压。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路装置,
其中,所述近场通信电路包括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能够操作成将所接收的天线电压转换成能够向所述近场通信电路供电的直流电压;和
其中,所述近场通信电路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能够操作成控制所述参考电压的幅值,所述参考电压的幅值指示所述直流电压的、用于向所述近场通信电路供电的期望幅值。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路装置,其中,通过所述电源电压提供的至所述负载的所述输出电流表示能够从所述天线电压获得的、不需要向所述近场通信电路供电的额外电力。
27.一种电路装置,包括:
电源电路,其能够操作成:
从接收自近场通信天线的天线电压生成电源电压,所述天线电压向耦接至所述近场通信天线的近场通信电路供电;
通过所述电源电压,提供至负载的输出电流,所述负载独立于所述近场通信电路;
根据参考电压的幅值与所述电源电压的幅值之间的差来控制通过所述电源电压提供的至所述负载的所述输出电流,
其中,所述近场通信电路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能够操作成控制所述参考电压的幅值。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电路装置,其中,所述参考电压的幅值表示向所述近场通信电路供电所需的直流电压。
CN202010686200.2A 2019-07-30 2020-07-16 增补电源电路、电路装置和用于提供增补电源电压的方法 Active CN1123114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9188995.5A EP3772155B1 (en) 2019-07-30 2019-07-30 Power supply circuit that sources energy from an nfc antenna
EP19188995.5 2019-07-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11423A CN112311423A (zh) 2021-02-02
CN112311423B true CN112311423B (zh) 2023-03-07

Family

ID=67539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86200.2A Active CN112311423B (zh) 2019-07-30 2020-07-16 增补电源电路、电路装置和用于提供增补电源电压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83487B2 (zh)
EP (1) EP3772155B1 (zh)
CN (1) CN1123114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10753B (zh) * 2020-01-23 2023-06-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驱动电路、显示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35467A (zh) * 2013-03-05 2014-09-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双向电压定位电路、电压转换器及其电源装置
US9124121B2 (en) * 2008-09-23 2015-09-01 Powermat Technologies, Ltd. Combined antenna and inductive power receiver
US9343950B2 (en) * 2012-11-28 2016-05-17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and operation method of the same
CN107026663A (zh) * 2015-12-22 2017-08-08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无线电调制器和天线驱动器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70004A (en) * 1994-01-03 1996-10-29 Seiko Instruments Inc. Supply voltage regulator and a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7505794B2 (en) * 2004-01-30 2009-03-17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non-contact type IC card and portable information terminal using the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WO2014198005A2 (de) * 2013-06-14 2014-12-18 Trisa Holding Ag Ladegerät und handgerät für mobiles elektrokleingerät
TWI591952B (zh) * 2015-05-15 2017-07-11 立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諧振式無線電源接收電路及其控制電路與無線電源轉換方法
KR102469292B1 (ko) * 2015-11-25 2022-11-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전력 송신기 및 무선 전력 수신기
WO2017196571A1 (en) * 2016-05-07 2017-11-16 Mark Telefus High efficiency ac to dc converter and methods
CN111247712B (zh) * 2017-09-17 2024-01-16 毛恒春 模块化高效无线功率传输系统
CN107872101B (zh) * 2017-11-24 2019-11-15 深圳市文鼎创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nfc天线取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24121B2 (en) * 2008-09-23 2015-09-01 Powermat Technologies, Ltd. Combined antenna and inductive power receiver
US9343950B2 (en) * 2012-11-28 2016-05-17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and operation method of the same
CN104035467A (zh) * 2013-03-05 2014-09-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双向电压定位电路、电压转换器及其电源装置
CN107026663A (zh) * 2015-12-22 2017-08-08 英特尔Ip公司 用于无线电调制器和天线驱动器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11423A (zh) 2021-02-02
EP3772155B1 (en) 2021-09-01
US11283487B2 (en) 2022-03-22
US20210036740A1 (en) 2021-02-04
EP3772155A1 (en) 2021-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35839B1 (en) Near field rf communicators
JP4584373B2 (ja) 電磁誘導結合で作動する遠隔交信装置
US9197059B2 (en) Near field RF communicators having refined energy sharing characteristics utilizing improved shunt current control
US9661444B2 (en) Regulation and load modulation in a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JP6052149B2 (ja) 受電装置、受電制御方法、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機器
EP2340511B1 (en) Contactless interface with supply voltage regulating circuit
US10326193B2 (en) Method of monitoring the level of power transmitted by a contact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rresponding contact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JP3871667B2 (ja) 非接触icカード
US2013033775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NFC Tag Power Dissipation
CN107967435B (zh) 电子装置和功率管理方法
CN100438271C (zh) 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和使用它的非接触式ic卡以及便携式信息终端
US6954053B2 (en) Interface for shunt voltage regulator in a contactless smartcard
CN112311423B (zh) 增补电源电路、电路装置和用于提供增补电源电压的方法
CN110875759B (zh) Nfc设备的频率调整
KR100840035B1 (ko) 반도체 집적 회로 장치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비접촉형 ic카드 및 휴대 정보 단말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