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90931A - 基于化合物半导体的逻辑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基于化合物半导体的逻辑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290931A CN112290931A CN202011413237.4A CN202011413237A CN112290931A CN 112290931 A CN112290931 A CN 112290931A CN 202011413237 A CN202011413237 A CN 202011413237A CN 112290931 A CN112290931 A CN 11229093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istor
- resistor
- logic control
- voltage
- compound semicondu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9/0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 H03K19/003—Modifications for increasing the reliability for protection
- H03K19/00315—Modifications for increasing the reliability for protection 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9/0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 H03K19/003—Modifications for increasing the reliability for protection
- H03K19/00346—Modifications for eliminating interference or parasitic voltages or currents
- H03K19/00361—Modifications for eliminating interference or parasitic voltages or currents i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9/0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 H03K19/0175—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H03K19/0185—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usin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nly
- H03K19/018507—Interface arrangements
- H03K19/018521—Interface arrangements of complementary type, e.g. CMO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ogic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化合物半导体的逻辑控制电路,涉及半导体器件领域,包括反相器电路、晶体管Q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和电阻R4,反相器包括耗尽型晶体管Q2和增强型晶体管Q3,逻辑控制电压流经晶体管Q1,得到反相器电路的输入电压;若反相器电路的输入电压小于预设开关电压,则反相器电路输出高电平;若反相器电路的输入电压大于预设开关电压,则反相器电路输出低电平,减少所需晶体管的数目,并减小芯片中逻辑电路的占用面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化合物半导体的逻辑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半导体器件由于其自身特性优势,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在当前半导体芯片的逻辑控制电路中,一般采用数量较多的晶体管来实现,从而会导致该逻辑控制电路占用半导体芯片较大面积,甚至需要增大半导体芯片本身的面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半导体芯片的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化合物半导体的逻辑控制电路,减少所需晶体管的数目,并减小芯片中逻辑电路的占用面积。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化合物半导体的逻辑控制电路,包括反相器电路、晶体管Q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和电阻R4,所述反相器包括耗尽型晶体管Q2和增强型晶体管Q3;
逻辑控制电压接入所述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晶体管Q1的漏极相连接,所述晶体管Q1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3、所述电阻R4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晶体管Q1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为所述晶体管Q3的栅极,输出端为所述晶体管Q3的漏极,所述晶体管Q3的源极接地;
所述晶体管Q2的栅极分别和所述晶体管Q2的源极、所述晶体管Q3的漏极相连接,所述晶体管Q2的漏极接入电源电压;
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接入所述电源电压、所述电阻R2、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逻辑控制电压流经所述晶体管Q1,得到所述反相器电路的输入电压;若所述反相器电路的输入电压小于预设开关电压,则所述反相器电路输出高电平;若反相器电路的输入电压大于预设开关电压,则所述反相器电路输出低电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调节所述电阻R1和所述电阻R2的比值关系,调整反相器电路的输入电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阻R1和所述电阻R2用于限制流经所述晶体管Q1的电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源电压通过所述电阻R3、所述电阻R4为所述晶体管Q1的栅极提供偏置电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阻R3和所述电阻R4还用于限制电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晶体管Q1处于恒定导通状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化合物半导体包括砷化镓GaAs半导体材料。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化合物半导体的逻辑控制电路,逻辑控制电压Vlogic在晶体管Q1、电阻R1、电阻R2的作用下,生成反相器电路输入电压,而反相器电路输入电压与预设开关电压的不同比较情况,使得反相器电路输出不同的高低电平,进而能够实现逻辑控制功能,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反相器电路同时使用了增强型和耗尽型的赝调制掺杂异质结场效应晶体管PHEMT,减少了单个反相器电路所需晶体管的数目,并减小半导体芯片中该逻辑电路的占用面积。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外加CMOS逻辑电路示意图;
图2为一种耗尽型PHEMT反相电路示意图;
图3为一种增强型PHEMT反相电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化合物半导体的逻辑控制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的化合物半导体工艺的逻辑控制电路一般包括以下三种:
第一种,通过额外的硅基CMOS芯片实现逻辑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在封装基板上面除了化合物半导体工艺芯片外,还需要额外的硅基CMOS芯片为其提供逻辑控制电路。
第二种,通过单独使用耗尽型化合物 PHEMT晶体管实现逻辑控制电路,如图2所示,其中Vdd端为电源端,Vin为输入端,Vout为输出端,Vss为接地端。
第三种,通过单独使用增强型化合物 PHEMT晶体管实现逻辑控制电路,如图3所示,其中Vdd端为电源端,Vin为输入端,Vout为输出端。
其中,如图1所示的外加CMOS芯片实现逻辑控制的方案中使用了硅基和化合物半导体两种互不兼容的工艺技术,增加芯片的设计难度,增大了产品的研发周期,额外的硅基CMOS芯片需要占用很大的基板面积,不利于芯片的小型化设计,该方案的制造成本较高。
如图2和图3所示的单独使用一种化合物半导体 PHEMT工艺实现的逻辑控制电路虽然只使用了的单一的半导体工艺,但是该方案中的逻辑电路有两个明显的劣势:其一是实现上述单一逻辑电路所需的器件数量很多,这使得逻辑电路本身占用了很大的芯片面积;其二是该方案中具有数量较多器件的逻辑电路在工作时需要消耗很大的电流,会造成很多额外的功率消耗。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化合物半导体的逻辑控制电路,通过设置包括耗尽型晶体管和增强型晶体管的反相器电路,实现逻辑控制功能,减少所需晶体管的数目,并减小半导体芯片中该逻辑电路的占用面积。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化合物半导体的逻辑控制电路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该逻辑控制电路,包括反相器电路(图4中虚线框所示)、晶体管Q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和电阻R4,所述反相器包括耗尽型晶体管Q2和增强型晶体管Q3,其中,晶体管Q1的栅极端为A点,反相器电路输入端为B点;
逻辑控制电压Vlogic接入所述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晶体管Q1的漏极相连接,所述晶体管Q1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3、所述电阻R4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晶体管Q1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为所述晶体管Q3的栅极,输出端Vout为所述晶体管Q3的漏极,所述晶体管Q3的源极接地,其中,Vout端口为偏置电压输出端口;
所述晶体管Q2的栅极分别和所述晶体管Q2的源极、所述晶体管Q3的漏极相连接,所述晶体管Q2的漏极接入电源电压Vdd;
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接入所述电源电压、所述电阻R2、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
在实际应用的优选实施例中,逻辑控制电压Vlogic在晶体管Q1、电阻R1、电阻R2的作用下,生成反相器电路输入电压,而反相器电路输入电压与预设开关电压的不同比较情况,使得反相器电路输出不同的高低电平,进而能够实现逻辑控制功能,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反相器电路同时使用了增强型和耗尽型的赝调制掺杂异质结场效应晶体管PHEMT,减少了单个反相器电路所需晶体管的数目,并减小半导体芯片中该逻辑电路的占用面积。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电路可以通过单一半导体工艺实现,不需要额外的工艺,可以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同时单一的工艺有利于芯片的小型化设计,减小芯片的研发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晶体管Q1也可PHEMT晶体管。
其中,图4中晶体管Q1、Q2、Q3的引脚1对应D漏极、引脚2对应G栅极、引脚3对应S源极。晶体管Q2的栅极和源极相连接,即栅极相对于源极的电压Vgs为0V,此时晶体管Q2等效为一个特定阻值的电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逻辑控制电压流经所述晶体管Q1,得到所述反相器电路的输入电压;若所述反相器电路的输入电压小于预设开关电压,则所述反相器电路输出高电平;若反相器电路的输入电压大于预设开关电压,则所述反相器电路输出低电平。
这里,当反相器电路的输入端为低电平时,即反相器电路的输入电压小于预设开关电压,则晶体管Q3为关断状态。因此,流经晶体管Q2的电流很小,即晶体管Q2的压降很小,此时反相器电路的输出端口为高电平;反之,当输入端为高电平时,即反相器电路的输入电压大于预设开关电压,则晶体管Q3导通。因此,晶体管Q3的漏源电压Vds很小,此时反相器电路的输出端口为低电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晶体管Q1处于恒定导通状态。电源电压通过所述电阻R3、所述电阻R4为所述晶体管Q1的栅极提供偏置电压。逻辑控制信号通过晶体管Q1的漏极进入反相器电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阻R3和所述电阻R4还用于限制电流。
为了能够更好地限制电流,电阻R3和电阻R4需要选取较大阻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调节所述电阻R1和所述电阻R2的比值关系,调整反相器电路的输入电压。
假设晶体管Q3的预设开关电压为,反相器电路的输入电压为Vh;当逻辑控制
电压时,Vout输出高电平,此时有,所以,因此可以通过调节电阻R1和电阻R2阻值的大小、两者的阻值比例关
系,来实现想要的Vh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阻R1和所述电阻R2用于限制流经所述晶体管Q1的电流。
需要说明的是,当晶体管Q1的漏源电压Vds小于栅源电压Vgs时,晶体管Q1源端电压接近漏源电压Vds;当晶体管Q1的漏源电压Vds大于晶体管Q1的栅源电压Vgs时,晶体管Q1源端电压不再由漏源电压Vds决定,而是取决于栅源电压Vgs与器件预设开关电压Vth的差值。因此,此时晶体管Q1源端电压不再随逻辑控制电压Vlogic电压增大而明显增大,流经反相器电路输入端B点的电流也不再增大,这就实现了限制电流的作用。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电路中晶体管Q1的存在还可以限制逻辑控制电压较高时晶体管Q1源极的电压,从而限制流经反相器电路输入端B点的电流,降低逻辑控制电路的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化合物半导体包括砷化镓GaAs半导体材料。
本发明的实现工艺包括但不限于GaAs半导体,任何包含增强型PHEMT器件或耗尽型PHEMT器件的化合物半导体工艺都可以采用该电路设计方案,如氮化镓GaN化合物半导体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化合物半导体的逻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反相器电路、晶体管Q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和电阻R4,所述反相器包括耗尽型晶体管Q2和增强型晶体管Q3;
逻辑控制电压接入所述电阻R1的一端,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晶体管Q1的漏极相连接,所述晶体管Q1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3、所述电阻R4的一端相连接,所述晶体管Q1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电阻R2的一端、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反相器的输入端为所述晶体管Q3的栅极,输出端为所述晶体管Q3的漏极,所述晶体管Q3的源极接地;
所述晶体管Q2的栅极分别和所述晶体管Q2的源极、所述晶体管Q3的漏极相连接,所述晶体管Q2的漏极接入电源电压;
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接入所述电源电压、所述电阻R2、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化合物半导体的逻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控制电压流经所述晶体管Q1,得到所述反相器电路的输入电压;若所述反相器电路的输入电压小于预设开关电压,则所述反相器电路输出高电平;若反相器电路的输入电压大于预设开关电压,则所述反相器电路输出低电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化合物半导体的逻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通过调节所述电阻R1和所述电阻R2的比值关系,调整反相器电路的输入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基于化合物半导体的逻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1和所述电阻R2用于限制流经所述晶体管Q1的电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化合物半导体的逻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压通过所述电阻R3、所述电阻R4为所述晶体管Q1的栅极提供偏置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化合物半导体的逻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3和所述电阻R4还用于限制电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化合物半导体的逻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管Q1处于恒定导通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化合物半导体的逻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半导体包括砷化镓GaAs半导体材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13237.4A CN112290931A (zh) | 2020-12-07 | 2020-12-07 | 基于化合物半导体的逻辑控制电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13237.4A CN112290931A (zh) | 2020-12-07 | 2020-12-07 | 基于化合物半导体的逻辑控制电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90931A true CN112290931A (zh) | 2021-01-29 |
Family
ID=74426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413237.4A Pending CN112290931A (zh) | 2020-12-07 | 2020-12-07 | 基于化合物半导体的逻辑控制电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290931A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81927A (zh) * | 2007-05-18 | 2010-03-24 | 佳能株式会社 | 反相器制造方法和反相器 |
CN101728383A (zh) * | 2008-10-31 | 2010-06-09 |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 逻辑电路 |
CN203537370U (zh) * | 2013-10-31 | 2014-04-09 | 福州大学 | 基于cmos运算放大器的阈值逻辑电路 |
CN103780235A (zh) * | 2012-10-22 | 2014-05-07 | 盛群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电源重置电路 |
CN109004927A (zh) * | 2018-10-18 | 2018-12-14 | 重庆线易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脉冲信号传输电路及脉冲信号刷新电路 |
CN111404539A (zh) * | 2020-03-28 | 2020-07-10 | 苏州芯通微电子有限公司 | 高压电平移位电路 |
-
2020
- 2020-12-07 CN CN202011413237.4A patent/CN11229093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81927A (zh) * | 2007-05-18 | 2010-03-24 | 佳能株式会社 | 反相器制造方法和反相器 |
CN101728383A (zh) * | 2008-10-31 | 2010-06-09 |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 逻辑电路 |
CN103780235A (zh) * | 2012-10-22 | 2014-05-07 | 盛群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 电源重置电路 |
CN203537370U (zh) * | 2013-10-31 | 2014-04-09 | 福州大学 | 基于cmos运算放大器的阈值逻辑电路 |
CN109004927A (zh) * | 2018-10-18 | 2018-12-14 | 重庆线易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脉冲信号传输电路及脉冲信号刷新电路 |
CN111404539A (zh) * | 2020-03-28 | 2020-07-10 | 苏州芯通微电子有限公司 | 高压电平移位电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686772B2 (en) | Voltage mode differential driver and method | |
US7764101B2 (en) | Schmitt-trigger-based level detection circuit | |
US7199623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 power-on reset signal | |
US7605636B2 (en) | Power gating structure, semiconductor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power gating | |
JPS63112893A (ja) | 半導体集積回路 | |
KR20010049227A (ko) | 레벨조정회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데이터 출력회로 | |
US9608617B2 (en) | Short circuit protection circuit,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electronic machine | |
CN109327218B (zh) | 一种电平移位电路和集成电路芯片 | |
CN108958344A (zh) | 基体偏压产生电路 | |
US8044696B2 (en) | Delay circuit having long delay time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 |
KR20070010729A (ko) | 멀티 파워 시스템에 사용되는 차동 회로, 출력 버퍼 회로및 반도체 집적 회로 | |
US20180287615A1 (en) | Level shifter and level shifting method | |
US6717456B2 (en) | Level conversion circuit | |
US7133487B2 (en) | Level shifter | |
CN112290931A (zh) | 基于化合物半导体的逻辑控制电路 | |
US20030076144A1 (en) | Schmitt trigger circuit consuming low power | |
US8230251B2 (en) | Time sequence control circuit | |
US6975168B2 (en) | Drive circuit | |
CN110058140B (zh) | 一种上电电压检测电路、电子器件以及物联网设备 | |
US20090284287A1 (en) | Output buffer circuit and integrated circuit | |
US6269042B1 (en) | I/O circuit of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device | |
US20040061526A1 (en) | Cascode SSTL output buffer using source followers | |
CN114442729B (zh) | 一种抑制过冲的分布式线性稳压器 | |
US11750098B2 (en) | Voltage conversion circuit having self-adaptive mechanism | |
CN111984103B (zh) | 供电控制电路及应用所述供电控制电路的电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