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90311A - 连接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90311A
CN112290311A CN202011302654.1A CN202011302654A CN112290311A CN 112290311 A CN112290311 A CN 112290311A CN 202011302654 A CN202011302654 A CN 202011302654A CN 112290311 A CN112290311 A CN 1122903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conductive terminal
hole
terminal
connector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026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90311B (zh
Inventor
曾志坚
李学广
蒙炳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unke Zhil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c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c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c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0265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903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903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903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903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903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结构,包括:下壳体,可拆卸式固定在所述下壳体上的上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下壳体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下壳体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下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过线孔。上壳体和下壳体围合形成容置腔以放置导电端子或导线,下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可以分别插设线束,由于第一通孔内的线束和第二通孔内的线束分别位于下壳体的相对两端,第一通孔内的线束和第二通孔内的线束之间不容易相互干扰;导线可以通过过线孔进入到容置腔内。

Description

连接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连接器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代生活中,新能源汽车(比如电动车)中需要用到各样的连接器(连接器:用于导通/断开电路以供电流传递)。连接器通常需要安装多种线束(比如:分别进行通信和供电的线束),可是不同线束之间的线路很容易相互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同线束之间的线路很容易相互干扰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连接器结构包括:下壳体,可拆卸式固定在所述下壳体上的上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下壳体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下壳体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下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过线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孔内插设有加热输电机构,所述第二通孔内插设有信息输送机构。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的下壳体上的定位座、第一导电端子,以及第二导电端子;所述定位座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卡入的第一装配孔,所述定位座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卡入的第二装配孔;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用于插设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内的第三导电端子和用于插设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内的第四导电端子;所述第三导电端子和所述第四导电端子相互导电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过流保护器;所述第三导电端子通过所述过流保护器与所述第四导电端子导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一导电片间隔设置的第二导电片、第一加强板,以及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贴设在所述第一导电片上,所述第二加强板贴设在所述第二导电片上;所述第一加强板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电片上,所述第二加强板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导电片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片为弹性片,所述第二导电片为弹性片。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通过紧固机构固定在所述下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机构包括:通过枢轴枢接在所述上壳体上的把手;所述下壳体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一端为入口,所述把手上设置有用于滑入所述滑槽内并沿所述滑槽滑动的杆体。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入口的边缘具有用于引导所述杆体滑入所述滑槽内的引导面。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位于所述杆体绕所述枢轴转动的转动路径上的限位件。
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结构,上壳体和下壳体围合形成容置腔以放置导电端子或导线,下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可以分别插设线束,由于第一通孔内的线束和第二通孔内的线束分别位于下壳体的相对两端,第一通孔内的线束和第二通孔内的线束之间不容易相互干扰;导线可以通过过线孔进入到容置腔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壳体盖设在下壳体上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壳体盖设在下壳体上(隐藏把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把手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壳体与下壳体分离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下壳体的立体装配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壳体的立体装配示意图一;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导电端子的立体装配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壳体的立体装配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壳体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1-下壳体;111-第一通孔;113-过线孔;12-上壳体;13-容置腔;21-加热输电机构;22-信息输送机构;311-第一导电片;3111-第一缺口;3112-第一凸起部;312-第二导电片;3121-第二缺口;3122-第二凸起部;321-第一加强板;322-第二加强板;33-基座;42-定位座;421-第一装配孔;422-第二装配孔;5-过流保护器;641-第三导电端子;642-第四导电端子;651-第一导电端子;652-第二导电端子;66-导电螺钉;71-把手;72-枢轴;73-滑槽;731-引导面;74-杆体;75-限位件;81-缓冲件;82-定位板;821-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0,现对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结构进行说明。连接器结构包括:下壳体11,可拆卸式固定在下壳体11上的上壳体12,上壳体12与下壳体11围合形成容置腔13;下壳体11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通孔111,下壳体11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下壳体11上开设有与容置腔13连通的过线孔113。
如此,上壳体12和下壳体11围合形成容置腔13以放置导电端子或导线,下壳体1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内可以分别插设线束,由于第一通孔111内的线束和第二通孔内的线束分别位于下壳体11的相对两端,第一通孔111内的线束和第二通孔内的线束之间不容易相互干扰;导线可以通过过线孔113进入到容置腔13内;第一通孔111内的线束和第二通孔内的线束不容易干扰进入容置腔13内的导线。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10,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通孔111内插设有加热输电机构21,第二通孔内插设有信息输送机构22。如此,加热输电机构21设置在第一通孔111内,信息输送机构22设置在第二通孔内;加热输电机构21和信息输送机构22分别位于下壳体11的相对两端,减少了加热输电机构21和信息输送机构22之间相互干扰。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电端子上连接有与所述第一供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第一加热件;或所述第二供电端子上连接有与所述第二供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第二加热件。如此,第一加热件通电后发热并对外部物体(比如:汽车电池)进行加热;第二加热件通电后发热并对外部物体(比如:汽车电池)进行加热。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热件为发热电阻,和/或所述第二加热件为发热电阻。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信息输送机构22包括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第一信号端子插设在第二通孔的一端内,第二信号端子插设在第二通孔的另一端内;第一信号端子与第二信号端子导电连接。如此,第一信号端子插入第二通孔的一端,第二信号端子插设在第二通孔的另一端内,第一信号端子与第二信号端子相互插接即可导通电路。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上的热量可通过下壳体11进行传导散发,从而加热下壳体11。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10,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设置在容置腔13内的下壳体11上的定位座42、第一导电端子651、第二导电端子652、第三导电端子641,以及第四导电端子642;定位座42上开设有供第一导电端子651卡入的第一装配孔421,定位座42上开设有供第二导电端子652卡入的第二装配孔422;上壳体12上设置有用于插设在第一导电端子651内的第三导电端子641和用于插设在第二导电端子652内的第四导电端子642;第三导电端子641和第四导电端子642相互导电连接。如此,下壳体11上设置有第一导电端子651和第二导电端子652,上壳体12上设置有第三导电端子641和第四导电端子642;第三导电端子641和第四导电端子642导电连接,外部线缆能够通过下壳体11上的过线孔113连接在第一导电端子651上;当上壳体12合拢在下盖体上时,第三导电端子641插设在第一导电端子651内,第四导电端子642插设在第二导电端子652内,第一导电端子651通过第三导电端子641、第四导电端子642以及第二导电端子652形成电流回路;当上壳体12从下盖体上分离时,第一导电端子651与第三导电端子641断开,第二导电端子652与第四导电端子642断开;即通过上壳体12和下壳体11的合拢/分离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电流路径的通断。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10,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过流保护器5;第三导电端子641通过过流保护器5与第四导电端子642导电连接。如此,电流经过第三导电端子641和第四导电端子642时,过流保护器5能够对电路进行保护。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过流保护器5为熔断器。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导电端子641为导电板,和/或第四导电端子642为导电板。如此,采用板体状的第三导电端子641与第一导电端子651接触更加牢固耐用,采用板体状的第四导电端子642与第二导电端子652接触更加牢固耐用。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导电端子641呈L状,和/或第四导电端子642呈L状。如此,L状的第三导电端子641不容易形变;L状的第四导电端子642不容易形变。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端子651上设置有固定在下壳体11上的导电螺柱,导电螺柱上设置有与导电螺柱螺纹连接的导电螺钉66。如此,外部线缆能够通过导电螺钉66固定在导电螺柱上形成电连接。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10,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导电端子651包括第一导电片311、与第一导电片311间隔设置的第二导电片312、第一加强板321,以及第二加强板322;第一加强板321贴设在第一导电片311上,第二加强板322贴设在第二导电片312上;第一加强板321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在第一导电片311上,第二加强板322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在第二导电片312上。如此,第一导电片311和第二导电片312间隔设置以夹持外部物体实现导电连接;第一加强板321贴设在第一导电片311上以增强第一导电片311的抗弯折强度;第二加强板322贴设在第二导电片312上以增强第二导电片312的抗弯折强度;第一加强板321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在第一导电片311上,使得第一加强板321与第一导电片311之间接触更加紧密;第二加强板322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在第二导电片312上,使得第二加强板322与第二导电片312之间接触更加紧密。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10,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导电片311为弹性片,第二导电片312为弹性片。如此,第一导电片311和第二导电片312与外部物体接触时接触更加紧密。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片311为铜片,第二导电片312为铜片。如此,铜的导电性好。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片311开设有第一缺口3111,和/或第二导电片312上开设有第二缺口3121。如此,第一缺口3111能够释放第一导电片311的应力,第二缺口3121能够释放第一导电片311的应力。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板321上开设有第三缺口,第二加强板322上开设有第四缺口。如此,第三缺口能够释放第一加强板321的应力,第四缺口能够释放第一加强板321的应力。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缺口3111与第三缺口重合。如此,第一导电片311与第一加强板321的形变程度容易保持一致。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缺口3121与第四缺口重合。如此,第二导电片312与第二加强板322的形变程度容易保持一致。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基座33,基座33夹持在第一导电片311与第二导电片312之间。如此,基座33能够对第一导电片311和第二导电片312进行支撑,且基座33夹持在第一导电片311和第二导电片312之间,有利于保持第一导电片311和第二导电片312的稳定。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片311上具有凸向第二导电片312的第一凸起部3112;第二导电片312上具有凸向第一导电片311的第二凸起部3122。如此,外部物体卡入第一导电片311和第二导电片312之间时,外部物体很容易与第一凸起部3112接触以增强外部物体与第一导电片311的接触紧密度,外部物体很容易与第二凸起部3122接触以增强外部物体与第二导电片312的接触紧密度。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位第一铆钉,第二紧固件位第二铆钉。如此,铆钉比较牢固。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10,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壳体12通过紧固机构固定在下壳体11上。如此,上壳体12通过紧固机构能够与下壳体11之间连接/分离,从而实现电路的通断。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10,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紧固机构包括:通过枢轴72枢接在上壳体12上的把手71;下壳体11上开设有滑槽73,滑槽73的一端为入口,把手71上设置有用于滑入滑槽73内并沿滑槽73滑动的杆体74。如此,上壳体12合拢在下壳体11上后,通过枢轴72枢接在上壳体12上的把手71能够转动,且把手71上设置有杆体74;下壳体11上设置有供杆体74滑入的滑槽73,把手71转动过程中,杆体74沿着滑槽73滑动;当杆体74滑入滑槽73内后即可增强上壳体12与下壳体11之间的锁定。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10,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滑槽73入口的边缘具有用于引导杆体74滑入滑槽73内的引导面731。如此,滑槽73的入口具有引导面731,便于杆体74沿着引导面731从入口滑入滑槽73内。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10,作为本发明提供的连接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下壳体11上设置有位于杆体74绕枢轴72转动的转动路径上的限位件75。如此,限位件75能够在杆体74转动过程中对杆体74进行限位。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包括:上壳体12、设置在上壳体12上的第三导电端子641,以及设置在上壳体12上的第四导电端子642;第三导电端子641与第四导电端子642之间通过流保护器5导电连接;过流保护器5与上壳体12之间设置有缓冲件81。如此,第三导电端子641和第四导电端子642之间通过过流保护器5导电连接,电流在第三导电端子641和第四导电端子642之间进行流动,过流保护器5避免第三导电端子641和第四导电端子642之间电流过大;过流保护器5与上壳体12之间通过缓冲件81以减少过流保护器5的震动,从而保护了过流保护器5。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过流保护器5具有预定电流阈值。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过流保护器5为熔断器。如此,电流达到电流阈值则熔断器断开。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缓冲件81为硅胶块。如此,硅胶块成本低廉,弹性好,绝缘性好。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上壳体12上设置有定位板82,定位板82上开设有安装孔821,缓冲件81穿设在安装孔821内。如此,缓冲件81穿设在定位板82上的安装孔821内,保障了缓冲件81自身位置的稳定。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孔821为矩形孔。如此,矩形孔容易加工,且矩形的缓冲件81穿设在矩形孔内不容易发生转动。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缓冲件81的截面为矩形,且缓冲件81的截面与安装孔821相同。如此,缓冲件81不容易在安装孔821内晃动。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缓冲件81抵贴在过流保护器5上。如此,缓冲件81与过流保护器5之间接触紧密,提升了过流保护器5的稳定性。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缓冲件81与过流保护器5的中央区域接触。如此,缓冲件81对过流保护器5施加外力时,缓冲件81能够更有效地支撑过流保护器5并保持过流保护器5的稳定。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板82与上壳体12之间间隔设置,和/或定位板82与过流保护器5之间间隔设置。如此,定位板82与上壳体12之间间隔设置以释放缓冲件81/定位板82形变,定位板82与过流保护器5之间间隔设置以释放缓冲件81/定位板82形变。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导电端子641呈板体状,第四导电端子642呈板体状。如此,板体状的第一导电端子便于与外部元件导电连接,板体状的第二导电端子便于与外部元件导电连接。
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孔821开设在定位板82的中央区域。如此,位于安装孔821内的缓冲件81/对定位板82施加外力时,定位板82的形状能够保持稳定。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板82的中央区域呈架空状态。如此,当定位板82遇到振动过程中容易释放振动。
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导电端子641和第四导电端子642分别呈L状。如此,第三导电端子641和第四导电端子642抗弯折。
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导电端子641朝背离壳体的方向延伸弯折,第四导电端子642朝背离壳体的方向延伸弯折。如此,便于第三导电端子641和第四导电端子642与壳体外侧的其他端子导电配合。
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过流保护器5位于第三导电端子641和第四导电端子642之间。如此,第三导电端子641和第四导电端子642能够保护过流保护器5。
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板82离上壳体12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定位板82离过流保护器5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如此,减少定位板82在振动过程中撞到壳体。
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过流保护器5具有第一平面,缓冲件81具有第二平面,第二平面抵贴在第一平面上。如此,缓冲件81与过流保护器5之间接触紧密。
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导电端子641抵贴支撑在定位板82上,第四导电端子642抵贴支撑在定位板82上。如此,第三导电端子641上的振动能够有效传递到定位板82上进行抵消,第四导电端子642上的振动能够有效传递到定位板82上进行抵消。
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下壳体11上设置有与引导面731连接的支撑面。当上壳体11盖在下壳体12上的过程中,杆体74触碰到支撑面时,上壳体11上的导电端子与下壳体12的导电端子导电连接。
具体的,在一个实施例中,上壳体11和/或下壳体12采用铝合金制成起到屏蔽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体,可拆卸式固定在所述下壳体上的上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围合形成容置腔;所述下壳体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下壳体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下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过线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插设有加热输电机构,所述第二通孔内插设有信息输送机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置腔内的下壳体上的定位座、第一导电端子,以及第二导电端子;所述定位座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卡入的第一装配孔,所述定位座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卡入的第二装配孔;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用于插设在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内的第三导电端子和用于插设在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内的第四导电端子;所述第三导电端子和所述第四导电端子相互导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流保护器;所述第三导电端子通过所述过流保护器与所述第四导电端子导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一导电片间隔设置的第二导电片、第一加强板,以及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贴设在所述第一导电片上,所述第二加强板贴设在所述第二导电片上;所述第一加强板通过第一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导电片上,所述第二加强板通过第二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导电片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片为弹性片,所述第二导电片为弹性片。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通过紧固机构固定在所述下壳体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流导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机构包括:通过枢轴枢接在所述上壳体上的把手;所述下壳体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一端为入口,所述把手上设置有用于滑入所述滑槽内并沿所述滑槽滑动的杆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流导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入口的边缘具有用于引导所述杆体滑入所述滑槽内的引导面。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流导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位于所述杆体绕所述枢轴转动的转动路径上的限位件。
CN202011302654.1A 2020-11-19 2020-11-19 连接器结构 Active CN1122903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02654.1A CN112290311B (zh) 2020-11-19 2020-11-19 连接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02654.1A CN112290311B (zh) 2020-11-19 2020-11-19 连接器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90311A true CN112290311A (zh) 2021-01-29
CN112290311B CN112290311B (zh) 2022-09-16

Family

ID=74398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02654.1A Active CN112290311B (zh) 2020-11-19 2020-11-19 连接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90311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353518U (zh) * 2016-12-09 2017-07-25 深圳乔合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维修开关
CN208508146U (zh) * 2018-08-15 2019-02-1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高压连接器及电池产品
CN208849108U (zh) * 2018-08-13 2019-05-10 深圳市科泰德连接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互锁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353518U (zh) * 2016-12-09 2017-07-25 深圳乔合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维修开关
CN208849108U (zh) * 2018-08-13 2019-05-10 深圳市科泰德连接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互锁连接器
CN208508146U (zh) * 2018-08-15 2019-02-1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高压连接器及电池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90311B (zh) 2022-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27168B2 (en) Electrical center with vertical power bus bar
JP3104173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装置
JP6688762B2 (ja) 電池用温度センサ及びその取付構造
US20090209143A1 (en) Power source terminal structure
US8254126B2 (en) Electronic circuit device
US6065998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
CN112636094A (zh) 线缆连接器
CN112290311B (zh) 连接器结构
CN112290277B (zh) 连接器
CN102856119B (zh) 一种小型大电流pcb汽车继电器
CN117121305A (zh) 用于高功率计算系统的电连接器
CN109586121B (zh) 插头装置以及配电系统
CN208923460U (zh) 一种电线连接端子
CN217114908U (zh) 安全型电源插座
CN213660762U (zh) 电流导通结构
CN217903584U (zh) 一种侧面进线的接线端子
CN219979447U (zh) 一种电流继电器保险片连接装置
CN212783944U (zh) 一种Type-C连接器的固定结构
CN219416482U (zh) 温度检测模块和温度采集装置
CN210426593U (zh) 门把手传感器
US11735851B2 (en) Connector with a cable holder and socket for engaging the cable holder
CN213717202U (zh) 插线式软体汇流排
CN217087049U (zh) 线缆连接器
CN219917803U (zh) 温度检测模块、充电座引线框架、充电座引线框架组件和充电座
CN212694978U (zh) 电流互感器的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1316 workshop A1, A2 and A3, No. 9, Weisi Road, Zengjiang street, Zengcheng,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unke Zhili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1316 workshop A1, A2 and A3, No. 9, Weisi Road, Zengjiang street, Zengcheng,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ANCO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