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87443A - 一种结构楼板的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结构楼板的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87443A
CN112287443A CN202011191866.7A CN202011191866A CN112287443A CN 112287443 A CN112287443 A CN 112287443A CN 202011191866 A CN202011191866 A CN 202011191866A CN 112287443 A CN112287443 A CN 1122874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ph
line segment
enclosing
generating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9186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87443B (zh
Inventor
尤勇敏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uling Jiangsu Digita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uling Jiangsu Digita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uling Jiangsu Digita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uling Jiangsu Digita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9186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8744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874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874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874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874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G06T11/20Drawing from basic elements, e.g. lines or circles
    • G06T11/206Drawing of charts or graph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结构楼板的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通过在制图界面的编辑区域展示预设模拟建筑模型,所述预设模拟建筑模型包括多层墙梁结构,获取所述多层墙梁结构中指定层对应的墙梁围合区域,并根据所述墙梁围合区域确定第一围合图形,获取针对所述指定层绘制的预设大小的模拟楼板,并根据所述模拟楼板确定第二围合图形,根据所述第一围合图形和所述第二围合图形的位置关系生成目标结构楼板。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根据墙梁围合区域和所述模拟楼板的位置关系,可以自动生成目标结构楼板,无需设计人员手动设计每个结构楼板,可以减少设计人员的工作量,能够提升软件模型中生成结构楼板的自动化程度,从而提高设计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结构楼板的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楼板的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工业化及住宅产业化政策的不断推进,装配式建筑技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不断应用于建筑工程各方面。其中,BIM技术具有的可视化、信息参数化、协同化的优点,大大提高了工程设计的效率及质量。目前,在建筑中设计时,经常会采用BIM软件预先生成模型,通过BIM软件快速生成立体模型模拟目标建筑的预计效果,方便依据客户需求设计多套方案以供比较选择。
然而,现有的BIM软件无法关于自动生成结构楼板方面的方案研究较少,目前还未有相关研究。现有的生成结构楼板的方式为:设计人员在每层的墙梁围合区域一个一个的设计结构楼板,但是上述方式会耗费设计人员大量的时间,导致运行的自动化程度低,降低效率,且设计人员手动设计结构楼板的位置可能存在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构楼板的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能够提升软件模型中生成结构楼板的自动化程度,提高设计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结构楼板的生成方法,包括:
在制图界面的编辑区域展示预设模拟建筑模型,所述预设模拟建筑模型包括多层墙梁结构;
获取所述多层墙梁结构中指定层对应的墙梁围合区域,并根据所述墙梁围合区域确定第一围合图形;
获取针对所述指定层绘制的预设大小的模拟楼板,并根据所述模拟楼板确定第二围合图形;
根据所述第一围合图形和所述第二围合图形的位置关系生成目标结构楼板。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结构楼板生成装置,包括:
展示单元,用于在制图界面的编辑区域展示预设模拟建筑模型;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预设模拟建筑模型的指定层对应的墙梁围合区域,确定第一围合图形,用于获取预设大小的模拟楼板,确定第二围合图形;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围合图形和所述第二围合图形的位置关系生成目标结构楼板。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围合图形所在的第一平面;
获取所述第二围合图形所在的第二平面。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围合图形、所述第二围合图形、及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生成目标结构楼板。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是否平行且共面。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围合图形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的重叠区域;
根据所述重叠区域生成目标结构楼板。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围合图形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是否存在交点。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若所述第一围合图形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存在交点,则确定所述第一围合图形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具有重叠区域;
若所述第一围合图形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没有交点,则确定所述第一围合图形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没有重叠区域。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还用于:
获取构成所述第一围合图形的所有原始线段,得到第一线段集合;
获取构成所述第二围合图形的所有原始线段,得到第二线段集合;
根据所述交点与所述交点所在原始线段的端点生成分割线段;
获取所述第一线段集合中的不存在所述交点的原始线段和分割线段,得到第三线段集合;
获取所述第二线段集合中的不存在所述交点原始线段和分割线段,得到第四线段集合。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三线段集合和所述第四线段集合生成所述重叠区域。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从所述第三线段集合中筛选出位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内的所有线段,确定第一目标线段集合;
从所述第四线段集合中筛选出位于所述第一围合图形内的所有线段,确定第二目标线段集合;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线段集合中的各个线段与所述第二目标线段集合中的各个线段形成围合图形,得到所述重叠区域。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的相对位置确定位置调整参数;
根据所述位置调整参数将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的位置关系调整为平行。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处理器加载所述指令以执行如上所述的结构楼板生成方法的步骤。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处理器进行加载,以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一项所述的结构楼板生成方法中的步骤。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公开了一种结构楼板生成方法,首先,在制图界面的编辑区域展示预设模拟建筑模型,所述预设模拟建筑模型包括多层墙梁结构,然后,获取所述多层墙梁结构中指定层对应的墙梁围合区域,并根据所述墙梁围合区域确定第一围合图形,接着,获取针对所述指定层绘制的预设大小的模拟楼板,并根据所述模拟楼板确定第二围合图形,最后,根据所述第一围合图形和所述第二围合图形的位置关系生成目标结构楼板。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根据墙梁围合区域和所述模拟楼板的位置关系,可以自动生成目标结构楼板,无需设计人员手动设计每个结构楼板,可以减少设计人员的工作量,能够提升软件模型中生成结构楼板的自动化程度,从而提高设计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结构楼板的生成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结构楼板的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设模拟建筑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共面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平行但不共面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交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围合图形和第二围合图形共面且有重叠区域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结构楼板的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结构楼板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模块,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模块,本发明实施例中所出现的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上的划分,实际应用中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可以结合成或集成在另一个系统中,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的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他类似的形式,本发明实施例中均不作限定。并且,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或子模块可以是也可以不是物理上的分离,可以是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或者可以分布到多个电路模块中,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结构楼板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提高设计效率。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结构楼板生成方法,主要应用于目标结构楼板设计场景,采用建筑设计软件进行目标结构楼板设计。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终端来执行结构楼板生成方法。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等,但并不限于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结构楼板生成方法的应用环境图可以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结构楼板生成方法的应用环境图。其中,图中的终端100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显示屏,处理器可以运行建筑设计软件,该建筑设计软件可以以计算机程序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该存储器还为建筑设计软件提供运行环境,且该存储器可以存储建筑设计软件的运行信息。Revit系列软件是为建筑信息模型(BIM)构建的,可帮助建筑设计师设计、建造和维护质量更好、能效更高的建筑。具体的,显示屏可以显示建筑设计软件的设计界面,用户可以通过设计界面输入信息,进行建筑设计。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结构楼板生成方法进行介绍,请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结构楼板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为例进行说明。该结构楼板生成方法的具体流程可以如下:
101、在制图界面的编辑区域展示预设模拟建筑模型,所述预设模拟建筑模型包括多层墙梁结构。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在通过建筑设计软件进行建筑设计中,可以利用终端安装的设计软件来进行设计,用户会根据实际需要生成预设模拟建筑模型,并在制图界面的编辑区域展示预设模拟建筑模型,其中,所述预设模拟建筑模型包括多层墙梁结构,所述模拟建筑模型可以为一层结构、两层结构或多层结构。
例如,请参阅图3,图3为预设模拟建筑模型2的示意图,所述预设模拟建筑模型2中包括多层墙梁结构,以指定层21为例,所述指定层21包括多个剪力墙211和多条托梁212,所述剪力墙211和所述托梁212围合成多个墙梁围合区域3。
102、获取所述多层墙梁结构中指定层对应的墙梁围合区域,并根据所述墙梁围合区域确定第一围合图形。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可以指定所述模拟建筑模型的某一层作为所述多层墙梁结构中指定层,获取所述多层墙梁结构中指定层对应的墙梁围合区域,并根据所述墙梁围合区域确定第一围合图形,其中,获取第一围合图形所在的第一平面,即第一围合图形的无线延伸面,并且,还获取构成所述第一围合图形的所有原始线段,得到第一线段集合。
其中,所述墙梁围合区域由所述多层墙梁结构中指定层中的剪力墙和连梁围合形成的区域,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或抗震墙、结构墙。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重力)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破坏。它分平面剪力墙和筒体剪力墙。平面剪力墙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升板结构、无梁楼盖体系中。筒体剪力墙用于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悬吊结构中。连梁指在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连接墙肢与墙肢,在墙肢平面内相连的梁,连梁一般具有跨度小、截面大,与连梁相连的墙体刚度又很大等特点;一般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连梁的内力往往很大,在内力计算中一般对连梁进行刚度折减,但是进行位移计算时一般不做折减,连梁是两个墙(剪力墙)中间有洞口或断开,但受力要求又要连在一起而增加的受力构件。
103、获取针对所述指定层绘制的预设大小的模拟楼板,并根据所述模拟楼板确定第二围合图形。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获取针对所述指定层绘制的预设大小的模拟楼板,所述模拟楼板可以是用户自行在模型内输入指定参数得到的预设大小的模拟楼板,所述模拟楼板具有一定厚度,该厚度也可以是用户自行在模型内输入指定参数得到的具有预设厚度的模拟楼板,其中,获取第二围合图形所在的第二平面,即第二围合图形的无线延伸面,并且,还获取构成所述第二围合图形的所有原始线段,得到第二线段集合。
104、根据所述第一围合图形和所述第二围合图形的位置关系生成目标结构楼板。
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通过获取所述第一围合图形所在的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围合图形所在的第二平面,接着,根据所述第一围合图形、所述第二围合图形、及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生成目标结构楼板。
其中,所示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存在下列情形,请参阅图4,图4为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共面的示意图。通过两条不平行的围合线段,求叉积,可得平面法向量,取线段上任意一点,也可看作是平面上的任意一点。如图4所示,可以得到第一平面401上的任意一点记为P1,法向量为fn1,第二平面402上的任意一点记为P2,法向量为fn2。计算fn1和fn2的叉积,记为u,如果u是零向量,那么fn1平行于fn2,则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平行或共面;接着判断P1和P2连成的直线是否与fn1垂直,若是垂直,那么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共面,如图4所示,即第一围合图形与第二围合图形共面;否则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平行,如图5所示,图5为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平行但不共面的示意图,即第一围合图形与第二围合图形平行但不共面,则返回结果为第一平面,即没有得到可生成目标墙面的区域。如果u不是零向量,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相交,如图6所示,图6为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交的示意图,则返回结果为第一平面,即没有得到可生成目标墙面的区域。
例如,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平行且共面,确定所述第一围合图形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的重叠区域,根据所述重叠区域生成目标结构楼板。在确定所述第一围合图形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的重叠区域之前,还需要判断所述第一围合图形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是否存在交点,
本发明实施例具体有如下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可选的,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第一围合图形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存在交点,则确定所述第一围合图形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具有重叠区域。在确定具有重叠区域后,继续进行以下步骤:
1)获取原始线段集合:
获取构成所述第一围合图形的所有原始线段,得到第一线段集合,同时,获取构成所述第二围合图形的所有原始线段,得到第二线段集合;
所述原始线段具有位置信息,获取原始线段的第一位置信息,其中,第一位置信息包括原始线段的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每一条原始线段可以包括两个端点,也即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
2)根据所述交点与所述交点所在原始线段的端点生成分割线段:
获取所述第一线段集合中的原始线段和分割线段,得到第三线段集合;获取所述第二线段集合中的原始线段和分割线段,得到第四线段集合;
其中,所述分割线段由原始线段的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分别与所述交点形成。
3)根据所述第三线段集合和所述第四线段集合生成所述重叠区域:
从所述第三线段集合中筛选出位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内的所有线段,确定第一目标线段集合;从所述第四线段集合中筛选出位于所述第一围合图形内的所有线段,确定第二目标线段集合;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线段集合中的各个线段与所述第二目标线段集合中的各个线段形成围合图形,得到所述重叠区域。
4)根据重叠区域生成目标结构楼板:
根据所述重叠区域和模拟楼板的预设厚度生成目标结构楼板。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交点与所述原始线段的第一端点或第二端点重合时,所述分割线段则为该交点与相邻线段的一端点形成的线段。
具体的,请参阅图7,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平行且共面,确定所述第一围合图形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的重叠区域,根据所述重叠区域生成目标结构楼板,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获取构成所述第一围合图形501的所有原始线段,得到第一线段集合,所述第一线段集合包括线段AB、线段BC、线段CD、线段DE、线段EF和线段FA;
获取构成所述第二围合图形601的所有原始线段,得到第二线段集合,所述第二线段集合包括线段GH、线段HI、线段IJ和线段JG;
所述第一围合图形501和所述第二围合图形601的交点为交点E、交点F、交点K和交点M;
获取所述第一线段集合中的原始线段和分割线段,得到第三线段集合,所述第三线段集合包括线段AB、线段BM、线段MC、线段CD、线段DE、线段EF、线段FK和线段KA;
获取所述第二线段集合中的原始线段和分割线段,得到第四线段集合,所述第四线段集合包括线段GK、线段KH、线段HM、线段MI、线段IJ、线段JE、线段EF和线段FG;
从所述第三线段集合中筛选出位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内的所有线段,确定第一目标线段集合,所述第一目标线段集合包括线段MC、线段CD、线段DE、线段EF和线段FK;
从所述第四线段集合中筛选出位于所述第一围合图形内的所有线段,确定第二目标线段集合,所述第二目标线段集合包括线段KH、线段HM和线段EF;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线段集合中的各个线段与所述第二目标线段集合中的各个线段形成围合图形,即连接线段MC、线段CD、线段DE、线段EF和线段FK、线段KH和线段HM,得到所述重叠区域701由端点M、端点C、端点D、端点E、端点F、端点K、端点H、端点M围合而成。
4)根据重叠区域701生成目标结构楼板:
根据所述重叠区域701和模拟楼板的预设厚度生成目标结构楼板。
可选的,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第一围合图形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没有交点,则确定所述第一围合图形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没有重叠区域,则结束结构楼板生成流程。
综上所述,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公开了一种结构楼板生成方法,首先,在制图界面的编辑区域展示预设模拟建筑模型,所述预设模拟建筑模型包括多层墙梁结构,然后,获取所述多层墙梁结构中指定层对应的墙梁围合区域,并根据所述墙梁围合区域确定第一围合图形,接着,获取针对所述指定层绘制的预设大小的模拟楼板,并根据所述模拟楼板确定第二围合图形,最后,根据所述第一围合图形和所述第二围合图形的位置关系生成目标结构楼板。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根据墙梁围合区域和所述模拟楼板的位置关系,可以自动生成目标结构楼板,无需设计人员手动设计每个结构楼板,可以减少设计人员的工作量,能够提升软件模型中生成结构楼板的自动化程度,从而提高设计效率。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结构楼板生成方法进行介绍,请参考图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结构楼板生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为例进行说明。该结构楼板生成方法的具体流程可以如下:
201、在制图界面的编辑区域展示预设模拟建筑模型,所述预设模拟建筑模型包括多层墙梁结构。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在通过建筑设计软件进行建筑设计中,可以利用终端安装的设计软件来进行设计,用户会根据实际需要生成预设模拟建筑模型,并在制图界面的编辑区域展示预设模拟建筑模型,其中,所述预设模拟建筑模型包括多层墙梁结构,所述模拟建筑模型可以为一层结构、两层结构或多层结构。
202、获取所述多层墙梁结构中指定层对应的墙梁围合区域,并根据所述墙梁围合区域确定第一围合图形。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可以指定所述模拟建筑模型的某一层作为所述多层墙梁结构中指定层,获取所述多层墙梁结构中指定层对应的墙梁围合区域,并根据所述墙梁围合区域确定第一围合图形,其中,获取第一围合图形所在的第一平面,即第一围合图形的无线延伸面,并且,还获取构成所述第一围合图形的所有原始线段,得到第一线段集合。
其中,所述墙梁围合区域由所述多层墙梁结构中指定层中的剪力墙和连梁围合形成的区域,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或抗震墙、结构墙。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重力)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破坏。它分平面剪力墙和筒体剪力墙。平面剪力墙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升板结构、无梁楼盖体系中。筒体剪力墙用于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悬吊结构中。连梁指在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连接墙肢与墙肢,在墙肢平面内相连的梁,连梁一般具有跨度小、截面大,与连梁相连的墙体刚度又很大等特点;一般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连梁的内力往往很大,在内力计算中一般对连梁进行刚度折减,但是进行位移计算时一般不做折减,连梁是两个墙(剪力墙)中间有洞口或断开,但受力要求又要连在一起而增加的受力构件。
203、获取针对所述指定层绘制的预设大小的模拟楼板,并根据所述模拟楼板确定第二围合图形。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获取针对所述指定层绘制的预设大小的模拟楼板,所述模拟楼板可以是用户自行在模型内输入指定参数得到的预设大小的模拟楼板,所述模拟楼板具有一定厚度,该厚度也可以是用户自行在模型内输入指定参数得到的具有预设厚度的模拟楼板,其中,获取第二围合图形所在的第二平面,即第二围合图形的无线延伸面,并且,还获取构成所述第二围合图形的所有原始线段,得到第二线段集合。
204、判断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是否平行且共面。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需要判断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本发明实施例具体有如下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可选的,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平行且共面,确定所述第一围合图形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的重叠区域,执行步骤205,根据所述第一围合图形和所述第二围合图形的位置关系生成目标结构楼板,根据所述重叠区域生成目标结构楼板。
可选的,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不平行且不共面,则执行步骤206:根据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的相对位置确定位置调整参数;接着,执行步骤207:根据所述位置调整参数将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的位置关系调整为平行;最后,执行步骤205。
205、根据所述第一围合图形和所述第二围合图形的位置关系生成目标结构楼板。
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通过获取所述第一围合图形所在的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围合图形所在的第二平面,接着,根据所述第一围合图形、所述第二围合图形、及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生成目标结构楼板。
例如,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平行且共面,确定所述第一围合图形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的重叠区域,根据所述重叠区域生成目标结构楼板。在确定所述第一围合图形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的重叠区域之前,还需要判断所述第一围合图形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是否存在交点,本发明实施例具体有如下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可选的,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第一围合图形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存在交点,则确定所述第一围合图形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具有重叠区域。在确定具有重叠区域后,继续进行以下步骤:
可选的,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第一围合图形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存在交点,则确定所述第一围合图形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具有重叠区域。在确定具有重叠区域后,继续进行以下步骤:
1)获取原始线段集合:
获取构成所述第一围合图形的所有原始线段,得到第一线段集合,同时,获取构成所述第二围合图形的所有原始线段,得到第二线段集合;
所述原始线段具有位置信息,获取原始线段的第一位置信息,其中,第一位置信息包括原始线段的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每一条原始线段可以包括两个端点,也即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
2)根据所述交点与所述交点所在原始线段的端点生成分割线段:
获取所述第一线段集合中的原始线段和分割线段,得到第三线段集合;获取所述第二线段集合中的原始线段和分割线段,得到第四线段集合;
其中,所述分割线段由原始线段的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分别与所述交点形成。
3)根据所述第三线段集合和所述第四线段集合生成所述重叠区域:
从所述第三线段集合中筛选出位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内的所有线段,确定第一目标线段集合;从所述第四线段集合中筛选出位于所述第一围合图形内的所有线段,确定第二目标线段集合;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线段集合中的各个线段与所述第二目标线段集合中的各个线段形成围合图形,得到所述重叠区域。
4)根据重叠区域生成目标结构楼板:
根据所述重叠区域和模拟楼板的预设厚度生成目标结构楼板。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交点与所述原始线段的第一端点或第二端点重合时,所述分割线段则为该交点与相邻线段的一端点形成的线段。
可选的,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第一围合图形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没有交点,则确定所述第一围合图形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没有重叠区域,则结束结构楼板生成流程。
综上所述,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公开了一种结构楼板生成方法,首先,在制图界面的编辑区域展示预设模拟建筑模型,所述预设模拟建筑模型包括多层墙梁结构,然后,获取所述多层墙梁结构中指定层对应的墙梁围合区域,并根据所述墙梁围合区域确定第一围合图形,接着,获取针对所述指定层绘制的预设大小的模拟楼板,并根据所述模拟楼板确定第二围合图形,之后,判断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是否平行且共面,最后,根据所述第一围合图形和所述第二围合图形的位置关系生成目标结构楼板。可见,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根据墙梁围合区域和所述模拟楼板的位置关系,可以自动生成目标结构楼板,当在自动生成结构楼板的过程中,发现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不是平行且共面的关系时,并不会直接结束生成结构楼板的流程,而是会根据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的相对位置确定位置调整参数,接着,根据所述位置调整参数将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的位置关系调整为平行且共面,保证自动生成结构楼板的流程继续执行,提高自动生成结构楼板的生成率,提高设计效率。
为了更好地实施以上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提供一种结构楼板生成装置,该结构楼板生成装置具体可以集成在网络设备中,该网络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等设备。
例如,如图9所示,该结构楼板生成装置可以包括展示单元801、获取单元802、处理单元803,如下:
展示单元801,用于在制图界面的编辑区域展示预设模拟建筑模型。
获取单元802,用于获取所述预设模拟建筑模型的指定层对应的墙梁围合区域,确定第一围合图形,用于获取预设大小的模拟楼板,确定第二围合图形;例如,获取第一围合图形和第二围合图形,即绘制指定层的墙梁围合区域形成的围合图形作为第一围合图形,以及绘制与指定层的墙梁围合区域对应的模拟楼板形成的围合图形作为第二围合图形。第一围合图形和第二围合图形为多边形。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802还用于:
获取所述第一围合图形所在的第一平面;
获取所述第二围合图形所在的第二平面。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单元802还用于:
获取构成所述第一围合图形的所有原始线段,得到第一线段集合;
获取构成所述第二围合图形的所有原始线段,得到第二线段集合;
根据所述交点与所述交点所在原始线段的端点生成分割线段;
获取所述第一线段集合中的不存在所述交点的原始线段和分割线段,得到第三线段集合;
获取所述第二线段集合中的不存在所述交点原始线段和分割线段,得到第四线段集合。
处理单元80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围合图形和所述第二围合图形的位置关系生成目标结构楼板。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803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围合图形、所述第二围合图形、及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生成目标结构楼板。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803还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围合图形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的重叠区域;
根据所述重叠区域生成目标结构楼板。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803还用于:
若所述第一围合图形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存在交点,则确定所述第一围合图形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具有重叠区域;
若所述第一围合图形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没有交点,则确定所述第一围合图形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没有重叠区域。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803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三线段集合和所述第四线段集合生成所述重叠区域。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803还用于:
从所述第三线段集合中筛选出位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内的所有线段,确定第一目标线段集合;
从所述第四线段集合中筛选出位于所述第一围合图形内的所有线段,确定第二目标线段集合;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线段集合中的各个线段与所述第二目标线段集合中的各个线段形成围合图形,得到所述重叠区域。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单元803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的相对位置确定位置调整参数;
根据所述位置调整参数将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的位置关系调整为平行。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结构楼板生成装置还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是否平行且共面。
可选的,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
判断所述第一围合图形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是否存在交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结构楼板生成装置,该结构楼板生成装置包括:展示单元801在制图界面的编辑区域展示预设模拟建筑模型,所述预设模拟建筑模型包括多层墙梁结构,获取单元802获取所述多层墙梁结构中指定层对应的墙梁围合区域,处理单元803根据所述墙梁围合区域确定第一围合图形,获取单元802获取针对所述指定层绘制的预设大小的模拟楼板,处理单元803根据所述模拟楼板确定第二围合图形;处理单元803根据所述第一围合图形和所述第二围合图形的位置关系生成目标结构楼板。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根据墙梁围合区域和所述模拟楼板的位置关系,可以自动生成目标结构楼板,无需设计人员手动设计每个结构楼板,可以减少设计人员的工作量,能够提升软件模型中生成结构楼板的自动化程度,从而提高设计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0所示,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来讲: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901、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902、存储器(memory)903和通信总线904,其中,处理器901,通信接口902,存储器903通过通信总线9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901可以调用存储器903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如下方法:在制图界面的编辑区域展示预设模拟建筑模型,所述预设模拟建筑模型包括多层墙梁结构;获取所述多层墙梁结构中指定层对应的墙梁围合区域,并根据所述墙梁围合区域确定第一围合图形;获取针对所述指定层绘制的预设大小的模拟楼板,并根据所述模拟楼板确定第二围合图形;根据所述第一围合图形和所述第二围合图形的位置关系生成目标结构楼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自动生成目标结构楼板,无需设计人员手动设计每个结构楼板,可以减少设计人员的工作量,能够提升软件模型中生成结构楼板的自动化程度,从而提高设计效率。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903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例如包括:在制图界面的编辑区域展示预设模拟建筑模型,所述预设模拟建筑模型包括多层墙梁结构;获取所述多层墙梁结构中指定层对应的墙梁围合区域,并根据所述墙梁围合区域确定第一围合图形;获取针对所述指定层绘制的预设大小的模拟楼板,并根据所述模拟楼板确定第二围合图形;根据所述第一围合图形和所述第二围合图形的位置关系生成目标结构楼板。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结构楼板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结构楼板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制图界面的编辑区域展示预设模拟建筑模型,所述预设模拟建筑模型包括多层墙梁结构;
获取所述多层墙梁结构中指定层对应的墙梁围合区域,并根据所述墙梁围合区域确定第一围合图形;
获取针对所述指定层绘制的预设大小的模拟楼板,并根据所述模拟楼板确定第二围合图形;
根据所述第一围合图形和所述第二围合图形的位置关系生成目标结构楼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楼板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围合图形和所述第二围合图形的位置关系生成目标结构楼板,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围合图形所在的第一平面;
获取所述第二围合图形所在的第二平面;
根据所述第一围合图形、所述第二围合图形、及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生成目标结构楼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楼板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围合图形、所述第二围合图形、及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生成目标结构楼板,包括:
若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平行且共面,确定所述第一围合图形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的重叠区域;
根据所述重叠区域生成目标结构楼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楼板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围合图形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的重叠区域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围合图形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是否存在交点;
若所述第一围合图形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存在交点,则确定所述第一围合图形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具有重叠区域;
若所述第一围合图形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没有交点,则确定所述第一围合图形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没有重叠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楼板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第一围合图形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具有重叠区域之后,还包括:
获取构成所述第一围合图形的所有原始线段,得到第一线段集合;
获取构成所述第二围合图形的所有原始线段,得到第二线段集合;
根据所述交点与所述交点所在原始线段的端点生成分割线段;
获取所述第一线段集合中的不存在所述交点的原始线段和分割线段,得到第三线段集合;
获取所述第二线段集合中的不存在所述交点原始线段和分割线段,得到第四线段集合;
根据所述第三线段集合和所述第四线段集合生成所述重叠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楼板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三线段集合和所述第四线段集合生成所述重叠区域,包括:
从所述第三线段集合中筛选出位于所述第二围合图形内的所有线段,确定第一目标线段集合;
从所述第四线段集合中筛选出位于所述第一围合图形内的所有线段,确定第二目标线段集合;
根据所述第一目标线段集合中的各个线段与所述第二目标线段集合中的各个线段形成围合图形,得到所述重叠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楼板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不平行,则根据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的相对位置确定位置调整参数;
根据所述位置调整参数将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的位置关系调整为平行。
8.一种结构楼板的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象的生成装置包括:
展示单元,用于在制图界面的编辑区域展示预设模拟建筑模型;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预设模拟建筑模型的指定层对应的墙梁围合区域,确定第一围合图形,用于获取预设大小的模拟楼板,确定第二围合图形;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围合图形和所述第二围合图形的位置关系生成目标结构楼板。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楼板的生成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构楼板的生成方法。
CN202011191866.7A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结构楼板的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2874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1866.7A CN112287443B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结构楼板的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1866.7A CN112287443B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结构楼板的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87443A true CN112287443A (zh) 2021-01-29
CN112287443B CN112287443B (zh) 2022-06-17

Family

ID=74354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91866.7A Active CN112287443B (zh) 2020-10-30 2020-10-30 一种结构楼板的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8744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55554A (zh) * 2022-11-11 2022-12-09 成都云中楼阁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辅助设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计辅助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77988A (en) * 1995-12-29 1999-11-02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pping line segment intersections to machine representable points
CN110737944A (zh) * 2019-10-25 2020-01-31 厦门海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evit生成楼板的方法及生成装置
CN111737809A (zh) * 2020-08-06 2020-10-02 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模型生成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77988A (en) * 1995-12-29 1999-11-02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pping line segment intersections to machine representable points
CN110737944A (zh) * 2019-10-25 2020-01-31 厦门海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Revit生成楼板的方法及生成装置
CN111737809A (zh) * 2020-08-06 2020-10-02 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模型生成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55554A (zh) * 2022-11-11 2022-12-09 成都云中楼阁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辅助设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计辅助设备
CN115455554B (zh) * 2022-11-11 2023-02-03 成都云中楼阁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辅助设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计辅助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87443B (zh) 2022-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im et al. Interactive modeler for construction equipment operation using augmented reality
US10095817B2 (en) Determining wind loading of structures through wind flow simulation
CN113010937B (zh) 构件截面钢筋的参数化建模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6296779A (zh) 一种三维模型渲染显示方法及系统
CN112287443B (zh) 一种结构楼板的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2182727A (zh) 建筑工程的支撑件自动布设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199751A (zh) 一种墙体模型的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37844A (zh) 一种基于Web3D的编辑三维建筑模型系统及工作流程
CN111783203A (zh) 基于bim的楼板外轮廓体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2991161B (zh) 异形幕墙处理和分割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287432A (zh) 目标区域获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129427A (zh) 建筑模型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199753B (zh) 剪力墙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87652A (zh) 墙模型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12287427B (zh) 建筑墙体位置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046467B (zh) 一种户型参数化建模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378279A (zh) 一种建筑建模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199763A (zh) 一种墙体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置及存储介质
CN112058961A (zh) 整体壁板的滚压成形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0751715B (zh) 模型的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7576359B (zh) 基于Unity网页平台的3D模型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13987653A (zh) 三维模型的生成方法和装置
CN112258634B (zh) 虚拟建筑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592167A (zh) 墙面信息的确定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972635A (zh) 户型搭建方法、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