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86395A - 触控屏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触控屏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86395A
CN112286395A CN202011194613.5A CN202011194613A CN112286395A CN 112286395 A CN112286395 A CN 112286395A CN 202011194613 A CN202011194613 A CN 202011194613A CN 112286395 A CN112286395 A CN 1122863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layer
area
etching
lea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9461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祖强
谢嘉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9461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863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2863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863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触控屏幕及电子设备,其中,触控组件(200)与显示模组(100)相连,触控组件(200)包括封装平坦层(210)、第一触控部件(220)、第二触控部件(230)和无机绝缘层(240),无机绝缘层(240)设于封装平坦层(210)内,触控屏幕包括可拉伸区域(A)和非拉伸区域(B),封装平坦层(210)与非拉伸区域(B)相对的区域为第一区域,第一触控部件(220)被封装于第一区域内、且设置于无机绝缘层(240)上,封装平坦层(210)与可拉伸区域(A)相对的区域为第二区域,无机绝缘层(240)上与第二区域相对的部位为挖空区域,第二触控部件(230)位于可拉伸区域(A)覆盖的区域内。本方案能够解决背景技术中的显示模组可拉伸性能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触控屏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屏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在人们的工作、生活、娱乐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
目前,用户对电子设备的显示模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众所周知的显示模组包括液晶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场效应显示器、电泳显示器等。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形态各异的显示器件,以丰富人们的生活。可拉伸显示模组由于其独特新颖的可拉伸性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可拉伸显示模组通常包括弹性衬底、设置在弹性衬底上的至少两个岛以及岛与岛之间连接的导线,岛上设置有发光元件及与发光元件连接的电极,其中,岛上的电极与弹性衬底上的导线电连接。在运行时,可以通过岛与岛之间的间隙进行屏幕的拉伸。
通常情况下,显示模组的触控面板会增加显示模组的厚度,从而不利于显示模组进行拉伸,导致显示模组的可拉伸性能较差。基于此,相关技术中有将触控电路设置于发光元件的基层上,为了提升显示模组具有可拉伸性能,需要将显示模组中的无机基层替换为有机基层。但是,由于有机基层与无机基层之间的厚度及其介电常数的差异较大,不仅影响显示模组的整体设计,而且,由于显示模组的制造设备需求不同,替换成有机基层需要新的制造设备,这不利于显示模组的成本控制。
发明内容
本申请公开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能够解决背景技术所述的显示模组可拉伸性能较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触控屏幕,包括显示模组和触控组件,所述触控组件与所述显示模组相连,所述触控组件包括封装平坦层、第一触控部件、第二触控部件和无机绝缘层,所述无机绝缘层设于所述封装平坦层内,所述触控屏幕包括可拉伸区域和非拉伸区域,所述封装平坦层与所述非拉伸区域相对的区域为第一区域,所述第一触控部件被封装于所述第一区域内、且设置于所述无机绝缘层上,所述封装平坦层与所述可拉伸区域相对的区域为第二区域,所述无机绝缘层上与所述第二区域相对的部位为挖空区域,所述第二触控部件位于所述可拉伸区域覆盖的区域内。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文所述的触控屏幕。
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触控屏幕通过对背景技术中所述的触控屏幕的结构进行改进,将第一触控部件设置在封装平坦层与非拉伸区域相对的第一区域以及将第二触控部件设置在封装平坦层与可拉伸区域相对的第二区域,从而使得可拉伸区域和非拉伸区域分别通过第一触控部件和第二触控部件实现触控,同时将触控组件中位于可拉伸区域的第一触控部件设计成无需有机绝缘层的结构,从而能够将可拉伸区域的厚度减薄,从而确保可拉伸区域能够被触控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减薄、强度也进一步降低,最终使得可拉伸区域的可拉伸性能进一步提升,进而能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显示模组可拉伸性能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种触控屏幕的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二触控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图4和图5分别为本申请不同实施例中可拉伸区域的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二种触控屏幕的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三种触控屏幕的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触控屏幕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图6和图7均示意的是触控屏幕未拉伸变形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显示模组、110-薄膜晶体管背板、120-有机发光二极体、130-有机发光二极体封装层、
200-触控组件、
210-封装平坦层、
220-第一触控部件、221-第一电极、222-第二电极、223-桥接走线、
230-第二触控部件、231-自电容电极、232-第一触控引线层、2321-触控引线、2321a-第一触控引线、2321b-第二触控引线、2321c-第二蚀刻间隙、2321d-第三触控引线、2321e-第四触控引线、2321f-第三蚀刻间隙、2322-第一蚀刻间隙、
240-无机绝缘层、
250-触控基板、
300-光学胶层、
400-设备壳体、
A-可拉伸区域、
B-非拉伸区域、B1-第一子区域、B2-第二子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触控屏幕,所公开的触控屏幕适用于电子设备,触控屏幕具有显示功能和触控功能,从而实现用户观看电子设备呈现的内容或对电子设备进行触控。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触控屏幕包括显示模组100和触控组件200。触控组件200与显示模组100相连,具体的,触控组件200的至少部分构件(例如后文所述的封装平坦层210)与显示模组100固定相连。
其中,显示模组100是触控屏幕的显示部分,显示模组100可以为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模组,AMOLED显示模组具有响应速度快、自发光、广视角、显示效果好以及较低电能消耗等优点,从而能够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当然,显示模组100还可以为其它种类的显示器件,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显示模组100的具体种类。
触控组件200是触控屏幕的触控部分,当然,触控组件200的至少部分可以叠置在显示模组100上,从而供用户进行触控。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触控组件200包括封装平坦层210、第一触控部件220、第二触控部件230和无机绝缘层240。
第一触控部件220和第二触控部件230均为触控组件200的触控主体结构,无机绝缘层240为第一触控部件220的安装基础,同时也为第一触控部件220中需要绝缘的构件之间进行绝缘。封装平坦层210是触控组件200的封装部分,封装平坦层210能够将触控组件200的其它构件中的至少部分封装形成整体式结构,进而实现装配的同时,也能够为被封装的器件提供防护。在通常情况下,封装平坦层210可以为绝缘透光胶层,例如光学胶(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无机绝缘层240设于封装平坦层210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触控屏幕包括可拉伸区域A和非拉伸区域B,可拉伸区域A能够在安装的过程中通过拉伸来实现多维角度的变形,非拉伸区域B则无法被拉伸,当然,非拉伸区域B可以发生变形,从而形成曲面显示区域。可拉伸区域A与非拉伸区域B相连。
封装平坦层210与非拉伸区域B相对的区域为第一区域。封装平坦层210与可拉伸区域A相对的区域为第二区域。第一触控部件220被封装于第一区域内。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操控第一触控部件220,从而实现对非拉伸区域B的触控。第一触控部件220设置于无机绝缘层240上,进而能够通过无机绝缘层240对其(即第一触控部件220)需要绝缘的构件实施绝缘隔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无机绝缘层240上与第二区域相对的部位为挖空区域,也就是说,无机绝缘层240在第二区域并不存在。
第二触控部件230位于可拉伸区域A覆盖的区域内,从而能够使得第二触控部件230与可拉伸区域A配合,进而能够使得第二触控部件230在被用户触发的情况下实现用户在可拉伸区域A对电子设备实施控制。具体的,第二触控部件230可以与可拉伸区域A相对设置,也可以位于可拉伸区域A之内。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触控屏幕通过对背景技术中所述的触控屏幕的结构进行改进,将第一触控部件220设置在封装平坦层210与非拉伸区域B相对的第一区域以及将第二触控部件230设置在封装平坦层210与可拉伸区域A相对的第二区域,从而使得可拉伸区域A和非拉伸区域B分别通过第二触控部件230和第一触控部件220进行触控,同时将触控组件200中位于可拉伸区域A的第一触控部件220设计成无需有机绝缘层240的结构,从而能够将可拉伸区域A的厚度减薄,从而确保可拉伸区域A能够被触控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减薄、强度也进一步降低,最终使得可拉伸区域A的可拉伸性能进一步提升,能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显示模组可拉伸性能较差的问题。
在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触控屏幕中,第二触控部件230指的是能够实现用户在可拉伸区域A进行触控的构件,第二触控部件230的种类可以有至少两种。一种可选的方案中,第二触控部件230可以为自电容触控组件。具体的,第二触控部件230封装于第二区域之内,从而能够得到封装平坦层210的防护。自电容触控组件具有结构简单的优势。
自电容触控组件的结构可以有至少两种,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在第二触控部件230为自电容触控组件时,第二触控部件230可以包括自电容电极231和第一触控引线层232,第一触控引线层232与自电容电极231电连接,从而实现自电容电极231的通电。自电容电极231可以在用户触控后与用户的手指形成电容,因此自电容电极231无需与其它电极共同形成电容,也就无需采用无机绝缘层240来实施电容的极板之间的绝缘隔离。
具体的,自电容电极231可以为至少两个,第一触控引线层232包括至少两根触控引线2321,至少两个自电容电极231可以呈阵列分布。例如图5所示,至少两个自电容电极231可以呈行列分布。每个自电容电极231与一根触控引线2321电连接,此种结构设计能够使得每个自电容电极231由独立的一根触控引线2321进行供电,在某个自电容电极231或相应的触控引线2321发生损坏时,仅仅需要更换或维修上文所述的自电容触控组件中较小的局部即可,无需进行大面积的维修。与此同时,在某个自电容电极231或相应的触控引线2321发生损坏时,由于其较好的独立性及占用的区域较小,因此对可拉伸区域A的操控影响较小。
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触控引线层232的厚度可以大于自电容电极231的厚度,第一触控引线层232的面电阻可以小于或等于自电容电极231的面电阻,有利于减少损耗。具体的,自电容电极231的厚度可以大于或等于200A,自电容电极231的面电阻可以小于或等于100Ohm/sq。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触控引线层232的结构可以有至少两种。第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如图3所示,第一触控引线层232可以为第一蚀刻层,第一蚀刻层包括至少两根蚀刻形成的触控引线2321,相邻的两根触控引线2321之间形成第一蚀刻间隙2322,从而实现相邻的两根触控引线2321的相互独立。在此种情况下,第一触控引线层232可以由一个导电材料层(例如金属、有机材料、金属氧化物等)通过蚀刻一次加工而成。此种结构的第一触控引线层232具有工艺简单、加工方便的优势。
在蚀刻的过程中,受限于蚀刻工艺,在蚀刻同一层导电材料以形成至少两根触控引线2321的过程中,相邻的两根触控引线2321的间隙无法突破蚀刻工艺限制而变得更小,进而较容易导致第一触控引线层232占用的面积较大,这不利于线路更密集的集成。基于此,请参考图4所示,在第二种可选的方案中,第一触控引线层232可以包括第二蚀刻层和第三蚀刻层,至少两根触控引线2321包括至少两根第一触控引线2321a和至少两根第二触控引线2321b,第二蚀刻层包括所述至少两根第一触控引线2321a,第三蚀刻层包括所述至少两根第二触控引线2321b,任意相邻的两根第一触控引线2321a之间均设置有一根第二触控引线2321b,相邻的第一触控引线2321a与第二触控引线2321b之间形成第二蚀刻间隙2321c。此种方案将第一触控引线层232通过两层导电材料分两次蚀刻分别形成第二蚀刻层和第三蚀刻层来实现,由于第一蚀刻层和第二蚀刻层在单独蚀刻的过程中相互之间的影响较小,因此能够使得相邻的第一触控引线2321a和第二触控引线2321b之间的第二蚀刻间隙2321c变得更小,从而使得最终形成的第一触控引线层232的触控引线2321的布局更加紧凑,进而能够减小第一触控引线层232的占用面积。
请参考图5,在第三种可选的方案中,第一触控引线层232包括第四蚀刻层和第五蚀刻层,至少两根触控引线2321包括至少两根第三触控引线2321d和至少两根第四触控引线2321e,第四蚀刻层包括所述至少两根第三触控引线2321d,第五蚀刻层包括所述至少两根第四触控引线2321e,第五蚀刻层叠置在第四蚀刻层上,且每一根第四触控引线2321e叠置在一根第三触控引线2321d上,且形成一根触控引线2321,相邻的两根触控引线2321之间形成第三蚀刻间隙2321f。在此种情况下,第一触控引线层232通过两层导电材料分两次蚀刻分别形成第四蚀刻层和第五蚀刻层,并使得每一根触控引线2321包括叠置在一起的一根第四触控引线2321e和一根第三触控引线2321c,最终能够使得每一根触控引线2321的横截面积增大,进而能够减小触控引线2321的电阻,最终能够减低第二触控部件230的线路损耗。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触控部件230可以设于封装平坦层210之内,也可以位于封装平坦层210之外,只要不影响第二触控部件230的正常功能即可。一种可选的方案中,第二触控部件230设于显示模组100背离封装平坦层210的一侧,且可拉伸区域A覆盖第二触控部件230。在此种情况下,由于第二触控部件230位于第二区域之外,因此能够有利于降低可拉伸区域A的强度,进而进一步有利于提升其可拉伸变形性能。
如上文所述,第二触控部件230的种类可以有至少两种,例如,第二触控部件230可以是自电容触控组件。当然,第二触控部件230为压力感测器,压力感测器设于封装平坦层210的一侧,在第二区域受到用户的按压时,压力感测器会感应可拉伸区域A的压力变化,进而触发相应的控制功能。
第二触控部件230可以为光学感测器,在此种情况下,可拉伸区域A为透光,在用户触碰第二区域时,光学感测器能够通过光路进行感应,进而触发相应的控制功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触控部件220指的是能够实现用户在非拉伸区域B进行触控的构件。第一触控部件220的种类可以有至少两种。一种可选的方案中,第一触控部件220可以为互电容触控组件,具体的,在第一触控部件220为互电容触控组件的情况下,第一触控部件220可以包括第一电极221、第二电极222和桥接走线223,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221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电极222,位于第二电极222两侧的两个第一电极221通过桥接走线223电连接,相邻的第一电极221与第二电极222形成互电容,第一电极221和第二电极222设于无机绝缘层240,桥接走线223设于无机绝缘层240内。无机绝缘层240能够较好地隔离第一电极221与第二电极222,同时也能够为桥接走线223提供安装位置。
与此同时,第一电极221和第二电极222可以位于共层设置,有利于降低第一触控部件220的厚度。
当然,第一触控部件220还可以为其它种类,例如,第一触控部件220可以包括由无机绝缘层240隔离开的至少两层的压电材料结构层,在用户触控的过程中,用户通过按压使得第一触控部件220的压电材料结构层发生变形产生的电流或电阻变化,进而触发相应的功能。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第一触控部件220的具体种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00的种类可以有至少两种,例如micro-LEDdisplay显示装置。为了方便制造及装配,显示模组100整体可以为可拉伸显示模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显示模组100包括依次叠置的薄膜晶体管背板110、有机发光二极体120和有机发光二极体封装层130。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触控部件220和无机绝缘层240设于有机发光二极体封装层130上,封装平坦层210封装在有机发光二极体封装层130上,此种情况下,触控组件200与显示模组100可以封装为整体式结构,从而实现整体式的安装或拆卸,有利于提高拆装效率。
在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触控组件200还可以包括触控基板250,触控基板250是触控组件200的安装基础,第一触控部件220、第二触控部件230和无机绝缘层240设于触控基板250上。封装平坦层210封装在触控基板250上以形成触控封装模组,在此种情况下,触控组件200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构件产品。触控基板250与显示模组100可以通过光学胶层(例如OCA胶层)300粘接固定,从而实现触控组件200与显示模组100之间的固定装配。此种结构方便生产厂商直接通过成品构件组装,从而得到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触控屏幕,无需配置专门的封装设备,进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触控屏幕中,非拉伸区域B可以包括第一子区域B1和至少两个第二子区域B2,第一子区域B1朝向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也是触控屏幕的主显示区域,在触控屏幕安装于电子设备的设备壳体400上后,主显示区域通常也朝向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也是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主要朝向用户的区域。第二子区域B2位于触控屏幕的侧面。例如在电子设备为手机的情况下,第二子区域B2可以充当手机的至少部分边框。所述的至少两个第二子区域B2依次通过可拉伸区域A相连,从而使得电子设备的四周侧面由可拉伸区域A和第二子区域B2构成,如图8所示,所述显示模组包括至少两个角部,可拉伸区域A位于所述角部,角部需要较大的拉伸变形,可拉伸区域A位于角部,能够较好地实现触控屏幕的变形。很显然,配置有该种结构的电子设备具有较大的屏幕占比。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触控屏幕,本申请实施公开一种电子设备,所公开的电子设备包括上文实施例所述的触控屏幕。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游戏机、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当然,电子设备还可以为其它种类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电子设备的具体种类。
本申请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触控屏幕,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模组(100)和触控组件(200),所述触控组件(200)与所述显示模组(100)相连,所述触控组件(200)包括封装平坦层(210)、第一触控部件(220)、第二触控部件(230)和无机绝缘层(240),所述无机绝缘层(240)设于所述封装平坦层(210)内,所述触控屏幕包括可拉伸区域(A)和非拉伸区域(B),所述封装平坦层(210)与所述非拉伸区域(B)相对的区域为第一区域,所述第一触控部件(220)被封装于所述第一区域内、且设置于所述无机绝缘层(240)上,所述封装平坦层(210)与所述可拉伸区域(A)相对的区域为第二区域,所述无机绝缘层(240)上与所述第二区域相对的部位为挖空区域,所述第二触控部件(230)位于所述可拉伸区域(A)覆盖的区域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部件(230)封装于所述第二区域之内,所述第二触控部件(230)包括自电容电极(231)和第一触控引线层(232),所述第一触控引线层(232)与所述自电容电极(231)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电容电极(231)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一触控引线层(232)包括至少两根触控引线(2321),每个所述自电容电极(231)与一根所述触控引线(2321)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引线层(232)为第一蚀刻层,所述第一蚀刻层包括至少两根蚀刻形成的所述触控引线(2321),相邻的两根所述触控引线(2321)之间形成第一蚀刻间隙(232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引线层(232)包括第二蚀刻层和第三蚀刻层,所述至少两根触控引线(2321)包括至少两根第一触控引线(2321a)和至少两根第二触控引线(2321b),所述第二蚀刻层包括所述至少两根第一触控引线(2321a),所述第三蚀刻层包括所述至少两根第二触控引线(2321b),任意相邻的两根所述第一触控引线(2321a)之间均设置有一根所述第二触控引线(2321b),相邻的所述第一触控引线(2321a)与所述第二触控引线(2321b)之间形成第二蚀刻间隙(2321c)。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引线层(232)包括第四蚀刻层和第五蚀刻层,所述至少两根触控引线(2321)包括至少两根第三触控引线(2321d)和至少两根第四触控引线(2321e),所述第四蚀刻层包括所述至少两根第三触控引线(2321d),所述第五蚀刻层包括所述至少两根第四触控引线(2321e),所述第五蚀刻层叠置在所述第四蚀刻层上,且每一根所述第四触控引线(2321e)叠置在一根所述第三触控引线(2321d)上,且形成一根所述触控引线(2321),相邻的两根所述触控引线(2321)之间形成第三蚀刻间隙(2321f)。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部件(230)设于所述显示模组(100)背离所述封装平坦层(210)的一侧,且所述可拉伸区域(A)覆盖所述第二触控部件(23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部件(230)为压力感测器,或者,所述第二触控部件(230)为光学感测器,所述可拉伸区域(A)为透光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部件(220)包括第一电极(221)、第二电极(222)和桥接走线(223),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极(221)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二电极(222),位于所述第二电极(222)两侧的两个所述第一电极(221)通过所述桥接走线(223)电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221)与所述第二电极(222)形成互电容,所述第一电极(221)和所述第二电极(222)设于所述无机绝缘层(240),所述桥接走线(223)设于所述无机绝缘层(240)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100)包括依次叠置的薄膜晶体管背板(110)、有机发光二极体(120)和有机发光二极体封装层(130),所述第一触控部件(220)和所述无机绝缘层(240)设于所述有机发光二极体封装层(130)上,所述封装平坦层(210)封装在所述有机发光二极体封装层(130)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组件(200)还包括触控基板(250),所述第一触控部件(220)、所述第二触控部件(230)和所述无机绝缘层(240)设于所述触控基板(250)上,且所述封装平坦层(210)封装在所述触控基板(250)上以形成触控封装模组,所述触控基板(250)与所述显示模组(100)通过光学胶层(300)粘接固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拉伸区域(B)包括第一子区域(B1)和至少两个第二子区域(B2),所述第一子区域(B1)朝向所述显示模组(100)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子区域(B2)位于所述触控屏幕的侧面,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子区域(B2)依次通过所述可拉伸区域(A)相连,所述触控屏幕包括至少两个角部,所述可拉伸区域(A)位于所述角部。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屏幕。
CN202011194613.5A 2020-10-30 2020-10-30 触控屏幕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22863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4613.5A CN112286395A (zh) 2020-10-30 2020-10-30 触控屏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4613.5A CN112286395A (zh) 2020-10-30 2020-10-30 触控屏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86395A true CN112286395A (zh) 2021-01-29

Family

ID=74353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94613.5A Pending CN112286395A (zh) 2020-10-30 2020-10-30 触控屏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8639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5050A (zh) * 2021-02-18 2021-06-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9754A (zh) * 2017-08-22 2017-12-1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触摸传感器和柔性触摸显示面板
CN108376685A (zh) * 2018-02-11 2018-08-0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766977A (zh) * 2018-05-24 2018-11-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9377883A (zh) * 2018-11-30 2019-02-2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20200007372A (ko) * 2018-07-13 2020-01-22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CN111261679A (zh) * 2020-01-17 2020-06-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11276496A (zh) * 2020-02-17 2020-06-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背板和显示装置
CN111681547A (zh) * 2020-06-10 2020-09-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装配柔性显示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9754A (zh) * 2017-08-22 2017-12-1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触摸传感器和柔性触摸显示面板
CN108376685A (zh) * 2018-02-11 2018-08-0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766977A (zh) * 2018-05-24 2018-11-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KR20200007372A (ko) * 2018-07-13 2020-01-22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 표시 장치
CN109377883A (zh) * 2018-11-30 2019-02-2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261679A (zh) * 2020-01-17 2020-06-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11276496A (zh) * 2020-02-17 2020-06-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背板和显示装置
CN111681547A (zh) * 2020-06-10 2020-09-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装配柔性显示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5050A (zh) * 2021-02-18 2021-06-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2905050B (zh) * 2021-02-18 2024-04-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05457B (zh) 与oled结构集成的触摸激发传感器配置
TWI576745B (zh) 壓力感測輸入裝置
US9952693B2 (en) Touch panel
JP5370723B2 (ja) 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入力機能付き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10627943B2 (en) Touch panel, method of driving touch panel, and touch device
US20130229364A1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TW201137451A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US20190250746A1 (en) Sensing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1387772B (zh) 触控显示面板、显示器和手机
CN111580695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210072572U (zh) 触控模组、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US10318039B2 (en) Pressure-sensitive touch pane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touch display screen
US20150075960A1 (en) Touch panel
TW201812557A (zh) 具有壓力感測的觸控顯示系統
US20180203552A1 (en) Display 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JP2008027016A (ja) タッチパネル
US9188803B2 (en) Touch panel
CN112286395A (zh) 触控屏幕及电子设备
TWI416924B (zh) 觸控顯示面板、顯示器及行動電話
CN103218092B (zh) 触摸面板、显示装置、电子设备
CN113010042A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
US11775097B2 (en) Flexible display input device
EP4099141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0895943B2 (en) Display module with touch function
CN110321032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