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74737A - 一种医用鼻吸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医用鼻吸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74737A
CN112274737A CN201910631417.0A CN201910631417A CN112274737A CN 112274737 A CN112274737 A CN 112274737A CN 201910631417 A CN201910631417 A CN 201910631417A CN 112274737 A CN112274737 A CN 1122747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cal
liquid
nasal inhalation
housing
aerosol gen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3141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74737B (zh
Inventor
丁毅
杜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Gew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L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3141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747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747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747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747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747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1/00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 A61M11/04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operated by the vapour pressure of the liquid to be sprayed or atomised
    • A61M11/041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operated by the vapour pressure of the liquid to be sprayed or atomised using heaters
    • A61M11/042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operated by the vapour pressure of the liquid to be sprayed or atomised using heaters electric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5/00Inhalators
    • A61M15/0001Details of inhalato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5/00Inhalators
    • A61M15/08Inhaling devices inserted into the nos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用鼻吸设备,包括:壳体,其表面上设有用于鼻吸的鼻吸部;雾化腔,位于所述壳体中,容纳医用液体;气雾发生器,所述气雾发生器将所述医用液体蒸发,所述蒸发的医用液体逸出至所述鼻吸部,而为用户所吸入;电源,向所述气雾发生器提供电力使其工作以蒸发医用液体。本发明利用电源所提供的电力来对医用液体进行加热,使其产生相变而蒸发,蒸发的医用液体将逸出至鼻吸部以供患者吸入鼻腔。由于蒸发的气雾其以相对缓和的速度逸出,并且患者采用主动吸入的方式获取该气雾,因此对用户来说有比较友好的用户体验;并且气雾发生器通过设备自身电源供电,利用加热蒸发原理产生气雾,结构简单,功能易于实现,体积小。

Description

一种医用鼻吸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医用鼻吸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医疗设备不断更新,目前的医疗设备不仅仅是以注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而出现了以喷射、压缩或超声方式通过口腔或鼻腔吸入进行治疗的医用雾化设备,例如治疗或缓解支气管炎、喉炎或哮喘的雾化器。对于喷射式的医用雾化设备,通常会设计成喷射式的手握雾化器,这种雾化器具主要是将药物液体以小液滴的方式喷射到人体鼻腔。为了实现雾化,需要利用外力例如用手按压雾化器上的盒盖向药物液体施压,使其高速通过雾化口,而雾化口是设有很多微孔的,液体被微孔打碎为小液滴后以一定的速度进入口腔或鼻腔。
这种雾化器具的缺点在于,药物液滴在加压作用下高速喷出,患者在使用时只能被动接收液滴,而不能掌控。虽然患者可以控制施压的大小,但是在使用尤其是初次使用时患者需要承受以何种力道对器具施压以使药液喷出的不确定感,影响用户体验。而药液以较高的速度喷出,也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刺激,敏感的患者例如鼻腔本身有一定损伤的患者可能会进一步引起不适。
另一种雾化器常见于医院或诊所,是非携带式雾化设备,其体积一般都较大,一种是超声雾化设备,雾化时需要用震荡晶片及其配套的电路,还有一种常用的是压缩式雾化设备,雾化时需要压缩机对气体进行压缩,这些结构导致它们无法显著缩小尺寸,尺寸一般都在20cm×20cm×20cm以上,这对有便携需求的患者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但对这些雾化技术依赖的设备生产商来说,要将上述医用鼻吸雾化设备做到足够小以能够便携甚至手掌能握住的尺寸,是非常困难的。对现有技术来说,要将尺寸做小,只能引向前述的喷射式雾化器,但该技术下的产品所存在的问题前面已阐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申请保护一种医用鼻吸设备,旨在实现医用雾化设备的结构简单化、功能实现简单化、体积缩小化、携带便捷化,提高用户体验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用鼻吸设备,包括:
壳体,其表面上设有用于鼻吸的鼻吸部;
雾化腔,位于所述壳体中,容纳医用液体;
气雾发生器,所述气雾发生器将所述医用液体蒸发,所述蒸发的医用液体逸出至所述鼻吸部,而为用户所吸入;
电源,向所述气雾发生器提供电力使其工作以蒸发医用液体。
优选地,所述医用液体为液体的治疗成分或者治疗成分溶解或分散于载体成分中所形成的液体。
优选地,所述气雾发生器对所述医用液体进行加热,使其产生相变而蒸发。
优选地,所述气雾发生器通过电阻生热、感应生热、相变反应生热或化学反应生热的方式对所述医用液体进行加热。
优选地,所述气雾发生器包括电阻丝和导液芯,所述电阻丝位于所述导液芯外围或者内侧,所述导液芯将所述医用液体引导至所述电阻丝,所述电阻丝在接通所述电源后生热以将其附近的医用液体蒸发。
优选地,所述导液芯为纤维束,所述纤维束为棉线束或玻璃纤维束;或者,所述导液芯为多孔陶瓷,或者为具有不同导液能力的多层导液纤维体或陶瓷体。
优选地,所述气雾发生器包括导液体和设置与所述导液体上的导电轨迹,所述导电轨迹位于所述导液体表面或者至少部分地嵌入到所述导液体内。
优选地,所述气雾发生器包括感应单元和磁场发生器。
优选地,所述医用液体被所述气雾发生器蒸发形成气体后,经冷凝以气溶胶的形式逸出至所述鼻吸部。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设有气道,所述气道从所述壳体外部引入空气至所述医用液体蒸发后的流经路径上,从而对所述医用液体冷凝以形成气溶胶。
优选地,所述气溶胶包含空气和医用液体的冷凝液滴,所述冷凝液滴的粒径范围为5~500微米,优选为200~450微米.
优选地,所述气雾发生器每将所述医用液体蒸发至预设量后即自动停止工作,直至达到一预设条件后再次启动工作。
优选地,所述预设条件为间隔时间达到一预设间隔值,或者接收到启动工作的信号或动作,例如按键开关或者鼻吸动作。
优选地,所述鼻吸部位于所述壳体的端部或者外侧表面上,或者所述鼻吸部为孔状或可容纳一定量的蒸发的医用液体的腔体状。
优选地,所述鼻吸部设有供所述医用液体逸出的出气口,所述壳体上还形成有供空气进入的进气口,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的气道。
优选地,所述进气口与出气口在所述壳体上具有同步开启或同步关闭两个状态。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位于所述外壳体上,所述气道位于所述内壳体上,所述外壳体可相对于所述内壳体位移使得所述气道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同步对齐或者分离。
优选地,所述内壳体相对于所述外壳体位移使得所述气道的进口和出口隐藏于所述外壳体中或被同时显露于所述外壳体的轮廓空间之外。
优选地,所述内壳体相对于所述外壳体位移使得形成进气口且同时形成所述出气口或者使所述气道的出口显露出于所述出气口。
优选地,所述外壳体至少部分包覆所述内壳体,所述雾化腔和气雾产生器位于所述内壳体内,所述外壳体其整体相对于所述内壳体产生位移从而使所述外壳体上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在位移后分别于所述气道的进口和出口连通或断开。
优选地,所述内壳体相对于所述外壳体旋转或者直线移动。
优选地,所述外壳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至少其中的第一部分相对于所述内壳体位移,从而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形成所述进气口,并且与所述内壳体之间形成所述出气口,并使得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与所述内壳体上的气道的进口和出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外壳体的第一部分做螺旋运动,从而在相对于所述内壳体直线位移的同时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做旋转并相对远离所述第二部分,从而形成进气口。
优选地,所述壳体整体为柱状,具有沿轴向延伸的侧表面和位于所述侧表面两端的端面,所述侧表面的轴向延伸的长度大于所述端面的径向尺寸。
优选地,所述壳体为圆柱形、方柱形或者多棱柱形,所述端面为平面或者曲面。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轴向长度是所述壳体垂直于轴向的横截面的径向尺寸的三倍以上。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轴向长度大于40mm,小于120mm,优选在50~80mm范围;或者所述壳体的横截面的径向尺寸在10~30mm之间,优选在12~20范围。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外壳体和位于所述外壳体内部的内壳体,所述外壳体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旋转。
优选地,所述第一部分外表面具有手持部,所述手持部具有突起或凹陷的曲面以便于捏握。
优选地,所述鼻吸部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端面上,且所述鼻吸部的用于逸出所述蒸发的医用液体的孔口最大径向尺寸小于18mm。
优选地,所述壳体为鼻烟壶的形状。
优选地,所述蒸发的医用液体逸出至所述鼻吸部处的温度低于55摄氏度。或者优选地,所述鼻吸部处的温度低于55摄氏度。
优选地,所述气雾产生器的发热面到所述鼻吸部的距离为0.5~3cm。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采用的气雾发生器,是利用电源所提供的电力来对医用液体进行加热,使其产生相变而蒸发,蒸发的医用液体将逸出至鼻吸部以供患者吸入鼻腔。由于蒸发的气雾其以相对缓和的速度逸出,并且患者采用主动吸入的方式获取该气雾,因此对用户来说有比较友好的用户体验;并且气雾发生器通过设备自身电源供电,利用加热蒸发原理产生气雾,结构简单,功能易于实现,体积小,甚至与现有的手握式或手持式鼻吸药剂瓶相比更小,容易携带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用户使用本申请医用鼻吸设备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a本申请医用鼻吸设备第一实施例在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本申请医用鼻吸设备第一实施例在打开状态下的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c本申请医用鼻吸设备第一实施例在打开状态下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本申请医用鼻吸设备第二实施例在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b本申请医用鼻吸设备第二实施例在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本申请医用鼻吸设备第三实施例在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本申请医用鼻吸设备第三实施例在打开状态下的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c本申请医用鼻吸设备第三实施例在打开状态下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a本申请医用鼻吸设备第四实施例在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b本申请医用鼻吸设备第四实施例在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a本申请医用鼻吸设备第五实施例在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b本申请医用鼻吸设备第五实施例在打开状态下的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c本申请医用鼻吸设备第五实施例在打开状态下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a本申请医用鼻吸设备第六实施例在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b本申请医用鼻吸设备第六实施例在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内壳体;11、端部;12、鼻吸部;13、凸起结构;14、斜面;15、进口;16、出口
20、外壳体;21、第一部分;22、第二部分;23、第一拼合面;24、第二拼合面;25、第一斜切面;26、第二斜切面;27、进气口;28、环形气隙;29、出气口;
31、拼合面;32、分离区域;33、落差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鼻吸设备,用作将药物通过鼻吸的方式送到人体内以起到治疗作用,如图1示意用户正在使用医用鼻吸设备。本申请医用鼻吸设备基本结构包括壳体、雾化腔、气雾发生器和电源。其中,壳体为该医用鼻吸设备的整体结构件,其上设有鼻吸部,该鼻吸部位于壳体表面上,以便用户能直接靠近;雾化腔位于该壳体上,于其腔体内容纳有医用液体,该医用液体能够起到医用治疗作用;气雾发生器则用于将该医用液体加热蒸发,蒸发的医用液体将逸出至鼻吸部,此时用户将鼻子靠近该鼻吸部即可吸取该医用液体;电源是用来为气雾发生器提供电力使其进行加热工作的。
这里的壳体是一个结构件,用于容纳或连接或支撑其它部件,其可以是具有内腔而成壳形的结构件,也可以不具有内腔而为仅起到支撑或连接其他部件的结构件,例如其可以具有槽形结构以放置雾化腔、电源等部件,或者具有分别与雾化腔、电源等部件连接的连接端部,或者其他可能的形状或结构。
另外,本文的壳体并不必然为单一一个结构件,其可以是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零部件的组合,例如其可以包括内外嵌套、部分叠套、并排拼合或者其他方式组合的两个或多个壳形结构,也可以是用于连接多个不同部件的多个连接件的组合,且这些连接件不必然存在彼此相连的连接关系。
同时,本文对壳体的材质和形状在无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不做限制。例如,本发明的壳体可以采用金属或合金、塑料、陶瓷或其他材料或者复合材料。为了环保,壳体还可以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例如包括多肽、聚氨基酸、聚酯、聚乳酸、甲壳素、骨胶原/明胶等高分子材料。当壳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零部件组成的,不同零部件可采用不同的材料。另外,壳体的形状可以是各种形状,例如圆柱形、多边棱柱形、椭球形等;或者壳体还可以为拟物的形状,例如苹果形、樱桃形、芒果形等水果形状,或者小汽车/赛车、打火机、口红、鼻烟壶等产品形状,或者壳体为其他具有内腔或者不具有内腔的不规则形状。
雾化腔为容纳医用液体的腔体,当壳体为具有内腔的壳形结构时,雾化腔位于壳体的内腔中;当壳体为不具有内腔的一个或多个结构件时,雾化腔位于这些结构件组成的壳体结构中,即本文不对雾化腔的具体结构和位置做限定。
雾化腔的腔体内具有容纳空间,以容纳医用液体。这里的医用液体是指含有治疗成分的液体,其可以是液态治疗成分本身,也可以是治疗成分的溶液。治疗成分的溶液是指将治疗成分溶解或分散于载体成分中所形成的液体。由于该医用液体给用户通常是患者鼻吸吸入,因此载体成分应该是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明显副作用、并且在从鼻腔进入患处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刺激的成分,一般采用生理盐水、纯水等,一般不同的治疗成分都有对应常用的载体成分。
例如,在治疗少儿病毒感染导致喉咙发炎的过程中,一般采用含有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等治疗成分的溶液对少儿进行药物雾化治疗,载体成分可选择为生理盐水。
又如,在治疗哮喘时,患者可以通过将含有丙酸氟替卡松等治疗成分的医用液体进行雾化喷入鼻腔以扩张支气管,达到迅速缓解哮喘的效用。
又如,在治疗癫痫时,患者可以通过定期定量地吸入含有大麻二酚(CBD)作为治疗成分的医用液体来有效抑制癫痫发作。
另外,在戒烟人群中,烟瘾人士可以通过摄入含尼古丁为治疗成分的医用液体并将其雾化为气溶胶来吸取以缓解烟瘾,以逐步戒烟,其载体成分通常为甘油。
又如,在缓解慢性鼻炎、感冒性鼻塞等情况下,鼻塞患者可吸入含有薄荷精油或者以桉树精油等为主要治疗成分的液体精油,能够迅速通鼻。
其它可例举的应用还有很多。本文中的医用液体即为上述示例但不限于上述示例的各种含具有治疗功效或疗愈、缓解人体不适的治疗成分、治疗成分本身或者形成溶液后可被加热雾化的液体。一般来说,现有的用来通过鼻腔吸收以进行治疗的医用雾化器具或雾化设备,手持式的喷鼻器一般是喷射式器具,相对大一些的雾化器一般采用压缩式或超声雾化式设备或者采用其他技术的雾化设备,这些设备中所使用的治疗性液体,包括但不限于处方药、非处方药、保健性药物、保健品等,都适用于应用在本医用鼻吸设备中,它们所采用的治疗性药液均属于本发明的医用液体的范畴。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的喷射式、压缩式或超声式雾化设备相比,其创造性的改进在于,采用对医用液体加热蒸发的方式来将治疗成分递送到患者鼻腔,这在现有的医用鼻吸设备中是一种开创性的应用。
本发明采用的气雾发生器,是利用电源所提供的电力来对医用液体进行加热,使其产生相变而蒸发,蒸发的医用液体将逸出至鼻吸部,患者可以在鼻吸部将医用液体吸入鼻腔。
由于蒸发的气雾其以相对缓和的速度逸出,并且患者采用主动吸入的方式获取该气雾,因此对用户来说有比较友好的用户体验;并且加热蒸发原理的气雾发生器,其只需要具有加热芯即可工作,体积和尺寸可以做到很小,甚至完全可以比现有的手握式或手持式鼻吸药剂瓶更小,因此非常容易实现便携。这对于不确定发病时间、需要便携雾化药剂的患者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里所设计的手握式,是指单个手掌捏合可基本上握住设备整体的方式,优选壳体整体为柱状,即其具有沿轴向延伸的侧表面和位于侧表面两端的端面,一般来说侧表面的沿轴向延伸的长度大于端面的径向尺寸。柱状壳体可以为圆柱形、方柱形、多棱柱形或者其他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的柱体。
鉴于手掌捏合的方便,壳体优选为长柱形,例如壳体的轴向长度为壳体横截面径向尺寸的3倍以上。壳体的横截面是指在壳体上对其沿垂直于轴向所截的截面;当壳体沿轴向的各个横截面不恒定的,取处于面积为平均值的横截面,该横截面有多个的,取靠近轴向长度中点的横截面。横截面为正方形的,其径向尺寸为该横截面的边长;横截面为圆形的,其径向尺寸为该圆的直径;横截面非正方形也非圆形的,径向尺寸取横截面面积的平方根。另外,为避免设备过于细长而不利于捏握,优选壳体的轴向长度小于横截面径向尺寸的8倍以下。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对用户手掌大小和患者使用习惯的充分调研,最终将壳体的轴向长度设计在40~120mm之间,优选50~80mm范围内;该长度一方面允许患者的大拇指和食指对本设备上端的夹捏,另一方面又使得设备的下端大致处于手掌下部,既能够与手掌接触摩擦,还能恰好抵停在手掌上,给用户以掌控感。另外,手掌捏握围合的直径范围一般在10~30mm之间,因此在设计本医用鼻吸设备时优选径向尺寸在12~20mm之间,例如14~18mm范围内。
并外,为了更好地捏握,在壳体表面可以设计手持部,手持部上具有突起或凹陷或起伏的曲面,增大与手掌的摩擦力。
当然,本发明的医用鼻吸设备在应用时未必必然制造成上述手握式设备的尺寸及形状相关的限制,以上只是最佳实施方案,在各种应用场景和产品设计空间允许的范围内,本医用鼻吸设备可以做得体积尺寸相对较大。无论尺寸体积大小如何,只要让用户通过鼻吸方式吸入药用液体、且该药用液体是通过被加热蒸发的方式从设备中逸出以给用户吸入这样的设备,即为本发明所要保护的医用鼻吸设备。
加热蒸发是指将液体加热使其气化的方式,气雾发生器的加热蒸发原理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电阻生热、电磁感应生热、微波加热、光照加热、相变反应生热或者化学反应生热等。
电阻生热是利用电流通过电阻体的热效应、对物料进行电加热的方法。例如气雾发生器包括具有一定阻值的电阻体,例如电阻丝或电阻膜,还包括导液芯。导液芯将医用液体引导至电阻体,电阻体在接通电源后生热,即可将被引导至其上的医用液体加热直至蒸发。
当电阻体是电阻丝时,电阻丝可以为螺旋线圈,也可以为蛇形弯曲结构,或者为网状、条状、棒状、片状等其他形状和结构。电阻丝的材料可以是铁铬铝合金、镍铬合金或不锈钢等金属材质中的至少一种。
当电阻体是电阻膜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电阻膜设计成适当形状的电阻轨迹,例如可以为S形、直线形、折线形、波浪形、锯齿形、螺旋形、圆形、方形或其他形状,电阻膜的材料可以是金、银、钯银、不锈钢、镍铬、钨等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或合金。
导液芯接触甚至浸入医用液体,同时具有靠近电阻丝的一端或者表面,从而将医用液体引导至电阻丝,这里的“引导至”可以是使医用液体直接与电阻丝接触,也可以使靠近电阻丝而隔有间距。导液芯可以为纤维束,例如棉线束、玻璃纤维束,导液芯也可以是其他柱状或块状结构,例如导油棉、多孔陶瓷环或者陶瓷块等。导液芯可以位于电阻丝上下左右等外表面上,也可以整体或部分地位于电阻丝内侧。例如,棉线束制成的导液芯一端套有螺旋线圈结构的电阻丝或者一端盖有网状电阻丝,另一端浸入到医用液体中;或者陶瓷环结构的导液芯内侧侧壁上或者外侧环壁上套有螺旋线圈,等等,本文不做限制。
电磁感应生热是利用电磁感应的方法使被加热的材料的内部产生电流,依靠这些涡流的能量达到加热目的的加热方式。基于电磁感应生热原理的气雾发生器一般包括感应单元和磁场发生器,磁场发生器通过一定方式接通电源后产生交变磁场,使得位于磁场中的感应单元内部产生涡流而生热,这些热量能够对医用液体进行加热。感应单元可以为多个分离的小元件散布于医用液体中,也可以为感应线圈等结构套设或者靠近医用液体或者靠近雾化腔。
微波加热和光照加热是另外两种可行的加热方式,一种是利用微波的能量特征、对物体进行加热的方法,一种是利用具有较高能量密度的光源例如LED、LD对液体进行照射以进行加热的方法。另外可能的加热方式还有相变反应生热和化学反应生热,相变反应生热是利用相变材料在固液气态之间转换而储热或放热的方法。化学反应生热则是依靠化学反应的放热来对医用液体进行加热的方法,具体的本文不再赘述。
本发明优选采用电阻生热加热方案,具体地,气雾发生器包括电阻体和导液芯。
电阻体优选为具有至少一条电阻轨迹的电阻膜,电阻膜为电阻薄膜或电阻厚膜,电阻膜的形状和材质等参照前述。
导液芯的形状可以是非圆柱体形,例如其可以是板状,且横截面形状可以设计为圆形片状、方形片状或其他异形片状结构或其拼接组合成的形状等,例如导液芯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一个圆形片状连接一个呈“B”形的片状(如呈“OB”形状,且O和B之间可以紧密相连或者通过“-”等形状连在一起)。导液芯是硬质可导油材料制成,例如可以是多孔陶瓷材料制成,多孔陶瓷材料可以是二氧化硅、氧化铝、碳化硅、氮化硅或其他陶瓷材料。
导液芯为多面体,至少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在一种实施例中,导液芯的第一面和第二面可以相对或者相邻,优选地,导液芯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相对设置。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导液芯的第二面可以是一个面,也可以是多个面。电阻轨迹设置在导液芯的第一面,电阻轨迹的两个末端为电接触端,电接触端用于接通电源,此时导液芯的第一面作为发热面。
具体可以采用薄膜工艺或厚膜工艺在导液芯的第一面上形成至少一条电阻轨迹。一种具体实现中,电阻轨迹是采用电阻浆料,通过印刷、涂覆、浸泡或喷涂等方式在导液芯的第一面上固定电阻浆料。电阻浆料的固定方式可以是在600℃-1400℃烧结固定好的电阻浆料。电阻浆料可按设计好的形状固定,该形状可以是S形、直线形、折线形、波浪形、锯齿形、螺旋形、圆形、方形或其他形状。所形成的电阻轨迹的电阻值可以是0.1-20欧姆的范围内连续可调。
导液芯的第二面用于与医用液体接触,将导液芯的第二面医用液体从引导至导液芯的第一面,此时导液芯的第二面作为导油面。导液芯的第二面上具有用于接触医用液体的部位,具体可以具有槽状结构,用于容纳从液体储存容器中流下的医用液体,具体可以采用激光、机械、高压水等方式实现导液芯的第二面上具有接触医用液体的部位。一种示例中,采用砂轮加工出一个贯通的槽状结构,该槽状结构即为前述部位,槽的横截面可以为长方形或其他形状。
当导液芯的第一面上的电接触端接通电源时,电源提供电力使得电阻轨迹发热,进而可医用液体受热蒸发而形成气雾,为气溶胶形态。
具体可以通过控制电阻轨迹的形状面积,从而使特定位置的线路电阻变小,以此作为电接触端的位置,或者也可不选择控制电阻轨迹的形状面积,而是在特定位置选取电阻率小的金属材料,以此作为电接触端的位置。电阻轨迹的位置可以是在任何一个面或多个面,电接触位置也可以是在任何一个面或多个面。借此,可以解决现有含引线的雾化芯存在的引线易折断、雾化芯在雾化器中难装配的问题。
无论是采用以上哪一种加热方式,或者其他加热方式,只要是该气雾发生器通过对医用液体加热、使医用液体升温至沸腾而气化从而蒸发,即使得医用液体从液相变为气相,这样的加热方式即属于本发明的加热蒸发的范畴。需要说明的是,医用液体一般是多成分组合而成的,因此在涉及到其升温沸腾时,是指其主要成分或者主要成分之一或者治疗成分达到沸点气化,主要成分是指质量百分比达到20%以上的成分。或者换句话说,只要一气雾产生器在该医用鼻吸设备工作中温度可升高至上述主要成分或主要成分之一或者治疗成分的沸点,则该气雾产生器即属于本发明的将医用液体加热蒸发的范畴。当有多个主要成分或治疗成分而有多个沸点的,该医用鼻吸设备工作中至少应当使得该气雾产生器温度可升高至其中最低沸点对应的温度。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在气雾发生器上或附近,医用液体被蒸发而气化,但是很快冷凝并与空气混合形成气溶胶,并以气溶胶的形态逸出至鼻吸部,以供患者或用户以鼻吸的方式吸入。气溶胶,是一种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具体到本发明中,气溶胶是以空气为分散介质、治疗成分和载体成分以及可能的其他添加剂等成分的小质点为液态分散相的分散体系。
相对于现有的喷射式鼻吸器、压缩式或者超声雾化器,本发明的医用鼻吸设备雾化所产生的气雾特征与前者相比是有很大差异的。一方面,现有的鼻吸设备的雾化并没有经历液态转气态的相变过程,而是通过外部物理能量的作用而直接产生液体微粒的,因此其成形的液体微粒的直径通常在1.0~12微米之间,而本发明中的医用液体则经历了液态转气态、气态转气溶胶的气化和冷凝的相变过程,成形的气溶胶中的冷凝液滴的微粒尺寸要小得多,直径在5~500纳米之间,范围会比较广,分布含量较多的微粒的粒径在200~450纳米之间,可以通过激光衍射粒径测量仪或者电子低压冲压仪来测得。
对于患者来说,尽可能地减少对医用药物的接触性感知,能有效减少刺激;同时冷凝液滴的尺寸大小也会影响到其自鼻腔进入人体内所能达到的距离,进而影响治疗效果。本发明的医用鼻吸设备通过对医用液体加热蒸发的方式所产生的气溶胶状态的医用液体,其微粒直径在几到几百个纳米之间,一方面不会对患者产生刺激,例如不会让患者感知到有液滴粘腻地停留在鼻腔、咽喉等位置而产生不适感;另一方面,该直径范围的液体,大部分都能通过支气管达到肺部,而根据不同的治疗需要,患者可以自行控制鼻吸速度或力度,得以掌控。
由于本发明是应用于鼻吸的医用产品,其相对于口吸产品来讲,在产品构成上和用途上存在很大的区别,前文中已经对进行了充分了阐述。下面对本发明在使用上的特征和效用做进一步阐述,其相对于现有技术和近似产品的区别也将进一步释明。
作为鼻吸产品,尤其是为治疗作用使用时,需要给用户提供相较温和的气雾。另外,相对于口吸,鼻吸的吸力要小得多,一方面是因为嘴部能够充分包覆吸嘴部,便于形成相对密闭的空间,进而容易形成较大的负压,而鼻吸产品则很难做到与鼻孔的封闭,并且在一些病情下患者患病的状况可能不允许患者有充分的时间或精力来这么做;另一方面,相对于口腔,鼻腔本身的吸气能力也要弱得多。这导致在设计本医用鼻吸设备的工作参数和特性时,需要面临新的技术问题,因而需要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首先,蒸发的医用液体以气溶胶的形式逸出至鼻吸部,在鼻吸部处气溶胶的温度低于55摄氏度。该温度可通过将温度传感器放置在鼻吸部、在不影响正常抽吸的情况下测量得到。因为患者在身体不适或者发病的情况下对温度是比较敏感的,并且鼻腔对温度的容忍度比口腔对温度的容忍度要小得多,因此本发明中的鼻吸部处其工作温度低于55摄氏度,一般优选要低于48摄氏度,最佳则应低于42摄氏度。在本发明中,在使用中通过正常的抽吸动作,可以使得鼻吸部的温度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因为抽吸能带走一部分热量。因此,这里的鼻吸部的温度是在抽吸状态下测量得到的,测量是在吸烟循环模拟机(SCS)在标准模式(ISO模式)下、将温度传感器置于鼻吸部处测得的。但在本设备的实际设计中,对气雾发生器的温度或者鼻吸部的温度是有控制的,例如一般不会允许该气雾发生器持续工作很久而不抽吸导致其热量积累而温度过高,因此会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温度监控和智能调整功率,或者直接使得气雾发生器每工作一定时间即停止工作,直到下一次启动。故,优选地,本设备的鼻吸部的温度始终都不超过55摄氏度,无论是否在正常的抽吸状况下。则此时,测量是指本设备启动后,直接将温度传感器置于鼻吸部检测温度,该温度应当始终不超过55摄氏度。而对于口吸的雾化设备来说,是相区别的,因为口吸设备的吸嘴处其温度在正常抽吸时或者在未抽吸而气雾产生器工作时是至少存在温度高出该范围的,因为口吸对温度的容忍度相对较高。这里的温度传感器可以采用热电偶、铂电阻等适合测量小型设备的传感器。
另外,由于本发明采用加热蒸发原理,医用液体是自气雾发生器处被加热至沸点,通常会高达200摄氏度以上,然后在极短的时间和距离内被冷凝并与空气混合形成气溶胶,最后逸出至鼻吸部,因此仍会保持一定的温度,尤其是当本发明的医用鼻吸设备为手握式时,其小巧的体积使得降温路径更短,温度降低的程度有限。这也是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医用雾化产品的区别,该温度下限在25~30摄氏度。因此,优选气雾或气溶胶逸出至鼻吸部时的温度在25~55摄氏度之间,进一步地,优选控制在25~42摄氏度之间。显然,当气雾发生器不工作即不进行加热雾化时,鼻吸部的温度是可以低于25摄氏度或者低于30摄氏度的。
为实现小型化,气雾产生器的发热面到鼻吸部开孔的孔口所在表面的距离为0.5~3cm。此时也会导致医用液体的气溶胶自鼻吸部逸出时的温度不会太低,通过发明人调整不同距离大小,检测得出逸出温度均高于30摄氏度。这里的发热面是指气雾产生器的使医用液体蒸发气化的表面,例如发热丝所在表面,这样的表面有多个的,取距离鼻吸部最近的表面,该表面至鼻吸部距离有多个的,取距离最近的点计算。
另外,因为鼻吸部是为鼻腔设计的,而鼻腔的鼻孔尺寸比嘴部要小得多,因此鼻吸部上供气溶胶逸出的开孔尺寸应尽量小,优选径向尺寸小于20mm,以保证医用液体气溶胶能够不过分逸散,而浪费药效。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鼻吸部采用圆形或者椭圆形或其他类似形状的孔,孔径优选小于12mm。
本发明的鼻吸部为向鼻腔递送上述医用液体的气溶胶的部位,其可以设置于壳体的端部,也可以位于壳体的外侧表面上,例如位于柱状壳体的外侧表面的中部,也可以位于两端端面上,或者其他位置。鼻吸部通常为孔状,以允许气溶胶逸出,也可以成腔体状,该腔体内可以容纳一定量的医用液体气溶胶。该鼻吸部位于整个设备的外部表面的壳体区域上,也可以是壳体具有外壳体和内壳体,内壳体上的孔状区域伸出至外壳体以逸出气溶胶而形成鼻吸部,例如内壳体端部具有吸管状,其可从设备内部伸出至外壳体之外,以供用户靠近使用。
其次,口吸的雾化设备通常采用气流传感器来作为判断用户开始使用该产品的检测依据,当用户用嘴包住吸嘴吸气时,气流传感器感应到负压,从而导通,雾化器开始工作。对于这些气流传感器的气流负压阈值不能设置得过小,否则较小的气流扰动即自动开启而误操作。而在鼻吸设备中,经上面的阐述已经知道鼻吸的负压相对较小,并且在医用领域用户存在用药的迫切性而不能反复努力尝试增大鼻吸吸力,因此优选采用确定性更高的启动方式,故而本医用鼻吸设备优选不包含有气流传感器(俗称咪头)。这里的气流传感器是指通过感应气流的变化导通或断开气雾产生器与电源之间的电连接的电气元件。
当然,本发明并不完全排除采用气流传感器的方案,例如对于哮喘等呼吸沉重的患者,采用气流传感器可能对其并不会带来使用上的障碍,那么适用这类医用需求的医用鼻吸设备可以采用依靠气流传感器来启动气雾发生器的方案。
本发明的医用鼻吸设备优选采用手动启动气雾产生器的方式来使本设备开始工作。这里的手动启动气雾产生器,是指利用手部动作而非其他动作来启动气雾产生器使其工作或者使其进入待工作状态,手部动作可以是触碰、按压、旋扭、推/拉、点击等方式,该手部动作辅以相应设计的机械或电气机构以实现对气雾产生器的工作状态或待工作状态的启动。待工作状态是指气雾产生器已经接电、只要满足一定触发条件即可工作的状态,例如通过手部动作使得气雾产生器上电,但还需要经过面部识别、指纹识别或者瞳孔识别后才能解锁、气雾产生器才能工作,这种即属于待工作状态。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和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医用鼻吸设备进行阐述,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实施例以及没有列明的实施例中所相通、可共同的技术特征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在未明确相反说明或矛盾的情况上,上文中的所有内容均可适用到下面各个具体实施例中,而不能认为上述技术特征和内容只能独立于实施例存在。并且,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不能视为对本实施例的必要限制。
实施例一:
图2a至图2c示出的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医用鼻吸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a至图2c所示,该医用鼻吸设备包括壳体、雾化腔、气雾发生器和电源,其中壳体包括内壳体10和外壳体20,本实施例中气雾发生器位于雾化腔内部而未显示,雾化腔和电源位于内壳体10内而未显示。
当然,在实际设计中,气雾发生器并不必然位于雾化腔内部,例如作为电阻丝的线圈位于雾化腔外部,作为导液芯的纤维束一端位于雾化腔内,另一端伸出雾化腔而套设与线圈中,或者其他可能的结构。另外,雾化腔也可为内壳体10的一部分而非位于其内部,例如雾化腔与内置有电源的电源盒拼接,使得雾化腔的外壁和电源盒外壁共同构成内壳体10。此处描述在后面的实施例中同样适用,本文不再赘述。
如图2a所示,本实施例中,内壳体10为圆柱状,其具有圆柱面的侧表面和位于侧表面两端的端部11,并且两端有一定大小的倒圆角,使得径向尺寸减小。外壳体20也为相似的圆柱状,整体包覆住整个内壳体10,且外壳体20包括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沿壳体的轴向相向拼合,具体地,第一部分21具有第一拼合面23,第二部分22具有与第一拼合面23适配的第二拼合面24,拼合面23、24为与轴向成一定夹角的平面或曲面,这里的夹角在0至90度之间,即拼合面相对于轴向是倾斜设置的,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拼合形成拼合区域31,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时覆盖内壳体10的侧表面。
由于内壳体10和外壳体20为圆柱形,而拼合面倾斜,因此拼合面为倾斜的椭圆形面。本实施例中,如图2b和图2c所示,第二部分22和内壳体10相对静止地固定一体,第一部分21可相对于第二部分22也即可相对于内壳体10进行相对位移,本实施例中为绕轴旋转同时轴向位移最终产生的是螺旋运动。由于拼合面为倾斜面,第一部分21的第一拼合面23上的各点到垂直于轴向的横截面上的距离并不恒定,从而受到来自第二部分22的第二拼合面24的阻力,使其沿轴向产生分离位移,因此第二部分22的第二拼合面24的椭圆形边缘与旋转后的第一部分21的第一拼合面23的椭圆形边缘分离而围合成新的区域,即分离区域32,该分离区域32也是经相对位移后内壳体10所露出于外壳体20的部位,该区域可以作为功能使用区域。
在第一部分21旋转的过程中,通过传动机构的限位,使得第一部分21始终沿着第二部分22的第二拼合面24移动,也即第一部分21上有至少一点保持与第二部分22的第二拼合面24相接触,从而保持结构的紧凑性和用户的手感。这样的传动机构在结构设计是可以实现的,例如通过弹簧抵压、滑轨限位等方式,本文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21通过传动机构可实现相对于第二部分22或者内壳体10的旋转,且该旋转为螺旋形旋转。这里的螺旋形旋转并不必然为几何学上严格意义上的螺旋形,即圆周运动同时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形。在本发明中,只要部件在旋转的同时具有轴向位移,即可理解为螺旋形。
例如在本实施例中,拼合面23、24为平面,即该拼合面存在一投影面使其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为一条直线。此时第一部分21相对于内壳体10所作的运动即为标准的螺旋形。当一个拼合面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为曲线时,则这样的拼合面实际上是一个曲面,优选拼合面为具有对称面的曲面,则该对称面可以为该拼合面的投影面。此时相对运动为广义上的螺旋形。
在本实施例的圆柱形壳体结构中,拼合面优选为其相对称面所成的投影为一条曲线,且该曲线为旋转对称曲线,该曲线两端的端部11曲线其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大于或小于其中部曲线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也即曲线两端相对于中部倾斜程度不同。这样的结构,使得第一部分21在沿轴向分离时的轴向位移相对减小,即用户在使用时操作的动作不用太大,这样有利于体积的小型化,也方便操作。用户在手持第二部分22,同时大拇指和食指夹捏第一部分21,对其施力旋转,手指不会被上推太远而导致手感上的不自然,用户体验好。为了类似的原因,优选拼合面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大于45度小于90度,例如60度。另外,两端曲线的变化,也有利于设计位移后围合的分离区域32的轮廓形状。
因第一部分21相对于第二部分22有轴向位移,因此,除了在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的拼合面之间形成分离区域32而产生新的功能使用区域外,第一部分21的端部11因上移远离内壳体10的端部11而形成未包覆内壳体10的落差区域33,也可产生新的功能使用区域。
上述的功能使用区域可以作多种用途。例如,内壳体10上设有供气溶胶形成及流经的气道,气道经过雾化腔,气道具有为气雾产生器送气的入口和将产生的气溶胶送至鼻吸部12的出口,通过第一部分21与内壳体10的相对运动,使得内壳体10部分地移出外壳体20包覆的区域,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分离形成的分离区域32构成外壳体20外大气与内壳体10的气道连通的进气通道,第一部分21上端远离内壳体10而形成的端部11区域构成与内壳体10的气道连通的出气通道,因此这两个区域都以形成气道连通大气的功能使用区域。当雾化腔为内壳体10的壳体部分时,气道即直接设置于雾化腔上。或者进一步的,当雾化腔的结构相对简单,并未设计专门的气体流道而仅通过空气自身的存在和渗透而在雾化腔内外流动,也属于本发明的内壳体10上设有气道、气道具有进口和出口、只是进口和出口位置无法明确而已。此时只需要外壳体20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允许空气的流通即可。只要是从壳体外部引入空气至液体蒸发后的流经路径上从而使得蒸发液体形成气溶胶的,这样的结构即为本发明的气道。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可通过相对位移来实现同步开启和关闭。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的形式为形成进气口和出气口。通过第一部分21的旋转,其与第二部分22之间的分离区域32形成进气口,该进气口与气道的进口大气连通。而第一部分21的端部11设有鼻吸部12,鼻吸部12为孔,在相对位移前该孔被内壳体10的端部11例如为凸起结构13封堵,从而使得该孔处与壳体的出口隔离,即相对位移前外壳体20配合该凸起结构13形成一个气密的封闭空间;在相对位移后,第一部分21向上移动,孔离开凸起结构13而成为通孔,从而与气道的出口连通,形成出气口的功能使用区域。
采用本实施例结构的医用鼻吸设备,在第一部分21或者外壳体20相对于内壳体10位移前,其进气口和出气口均未形成,使得气道的进口和出口均被外壳体20封闭;而在相对位移后,进气口和出气口为同时形成的新的区域,并且与气道的进口和出口通过大气连通,相当于气道的进口和出口同步被打开而与大气连通,这里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即用作功能使用区域。
将气道的进口和出口在动作前均关闭,直到用户在使用时进行手部动作后才均打开,这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带来非常大的有益效果。因为对于加热蒸发的雾化设备来说,气道是必不可少的结构,通过气道引入空气才能在气雾产生器的蒸汽下游迅速冷却蒸汽,使其冷凝变成气溶胶。但是无论是液体还是气体,只要有气道的物理空隙存在,就有可能导致漏液漏气等问题,前面已经提过,用户对液体或液滴的吸入感受是非常糟糕的,应当尽量的避免;另外,在设备的运输途中,由于气道的存在,当气道连接的雾化腔内气压与环境气压不一致时例如在空运途中,很容易导致漏液情况,影响产品的使用。而本发明中,使用前气道完全被关闭、与大气隔离,就完全避免了这些情况的发生。
因此,本发明还保护这样的医用鼻吸设备,其构成外壳体20的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在分离位移前形成封闭空间,或者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配合内壳体10的部分区域形成封闭空间,在分离位移后所形成的分离区域32使得封闭空间与大气连通。
上述相对位移产生的区域除了用作形成出气口或进气口外,也可以作为其他用途的功能使用区域。例如,该外壳体20相对于内壳体10的位移,可以用作启动本医用鼻吸设备的动作判断。
具体地,在电源与气雾产生器之间连接有开关。在第一部分21相对于第二部分22做位移之前,开关断开,气雾产生器处于电路断开的状态而无法工作;在第一部分21做相对位移后,开关接通,使得气雾产生器开始工作或者进入待工作状态。
实现这种功能状态切换的开关有多种,例如轻触开关、电磁开关、光电开关、延迟开关、接近感应式开关等等,结合开关的种类设计相应的传动机构即可实现上述开关切换的功能,例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采用轻触开关,在内壳体10或外壳体20上设有触点,在相对位移前开关不与该触点接触,开关断开;在相对位移后开关移动至与触点连接,从而开关接通,气雾产生器开始工作。又或者,在另一实施方案中采用光电开关,在相对位移前第一部分21遮挡住该光电开关,导致不能接收到光线,导致该光电开关断开,在相对位移后第一部分21不再遮挡,该光电开关接通,则气雾产生器开始工作或进入待工作状态,等等。本文不再赘述。
因此,本发明还保护这样的医用鼻吸设备,其外壳体20可相对于内壳体10位移从而露出或形成新的区域,该区域可用作检测功能,用于检测判断该相对位移的启动或结束、位移距离或方向或速度、位移持续时间、位移时间间隔和其他位移相关的参数,或者利用所检测到的参数进行功能使用,例如用来控制对设备或者气雾产生器的启动/停止、显示设备工作状态的指示灯或者显示屏的启动/停止等。
另外,上述新的区域,除了用作检测功能,还可用作显示功能,例如在这些区域上设置LOGO或图形等标识,或者设置显示屏并且在显示屏上显示设备工作参数或者标语或者提醒等信息,或者设置指示灯或者引导至此的灯光比如具有炫彩或渐变色或者随工作状态变化的颜色或灯光形状等,也可以在此处设计有透明视窗以看到设备内部结构例如看到液体还剩多少或者内部关键器件的铭牌等,或者还可以将第一部分21的第一拼合面23和第二部分22的第二拼合面24边缘围合的分离区域32形状的轮廓做特别设计例如形成心形、星形等特定形状。
并且,上述新的区域除了如前所述可以形成进气口或出气口的通气孔外,还可以形成其他的结构功能,例如这些区域形成台阶面、环形槽或者其他的结构,这些结构有利于手持、增大摩擦等其他产品需求的实现。
上述这些功能不必然分别在不同实施例中实现,其可能三两组合,通过一个结构方案即可实现,例如前述的第一部分21相对于第二部分22产生分离位移,即可将进气口和出气口同步打开,而同时触发开关使气雾产生器工作,并且位移所围合形成的分离区域32可用作显示,例如提供LOGO或灯光等。因此,本文对该功能不做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医用鼻吸设备中,用户手握设备并旋扭第一部分21,使其相对于第二部分22和内壳体10旋转,使得第一部分21相对于第二部分22产生分离位移,从而形成进气口和出气口且分别与内壳体10的气道连通;同时触发开关打开或者旋扭后通过按键开关或者其他方式,使气雾产生器开始工作,对医用液体加热使其蒸发形成气溶胶,并逸出至出气口也即鼻吸部12,以供患者吸取治疗。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已经在前文中进行了充分阐述,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中以壳体为圆柱形作为示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采用其他形状的结构来实现,例如其壳体外轮廓为三棱柱或者四棱柱形,但其内部的实际运动轨迹仍然是按照类似于本实施例通过旋转第一部分21以进行螺旋移动的,仍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二:
图3a和图3b示处的是第二实施例的医用鼻吸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是,本实施例的壳体也包括内壳体10和外壳体20,且外壳体20包括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下文中没有描述到的其他结构和功能特征均可参照第一实施例以及前文描述,本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设备整体为长方形柱体,外壳体20的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沿轴向相拼合,拼合面为曲面。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发明的第一部分21相对于第二部分22和内壳体10做轴向移动而非绕轴旋转或螺旋运动,其直接沿轴向相对于第二部分22做直线运动而与第二部分22分离,从而形成分离区域32。
内壳体10与外壳体20的相对运动可通过一定的传动机构来实现,例如键和键槽的机构、滑轨和滑槽的机构,或者不具有传动机构而仅通过一定的限位结构来实现,例如通过长方形主体的棱边构成的纵向限位约束加上壳体内部设置的距离限位点共同作用,等等,本处不做进一步阐述。
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第一部分21的端部11设有孔作为鼻吸部12,在相对位移前,该孔被内壳体10上的凸起结构13封堵,而在相对位移后第一部分21的端部11上移而形成不再包覆内壳体10的区域,并使得孔离开凸起结构13而成为通气孔。气雾产生器生成的气溶胶即可通过该通气孔逸出,而被用户鼻腔所吸取。
同样地,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在相对位移前形成封闭空间,鼻吸部12的通孔也被内壳体10封堵,使得气雾产生器的气路被与大气阻隔;而在相对位移后,第一部分21与第二部分22之间的分离区域32形成进气口,鼻吸部12处形成出气口,且进气口和出气口与气道连通,从而使气道与大气连通。
并且,本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以及其他可行的实施例中,鼻吸部12设置在第一部分21的一端端部11,显然鼻吸部12也可以更换位置,例如设置在第一部分21与第二部分22之间的分离区域32,则相应的进气口与出气口、气道的进口与出口的位置也相应调换即可。
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上述第一部分21与第二部分22之间的分离区域32、第一部分21相对于内壳体10位移后的未包覆区域还可以用作其他功能,例如显示功能,用以显示灯光、显示屏、标识等,或者也可以用作开关的启动/关闭的触发,或者其他基于位移检测所做的功能控制,参照第一实施例的描述。
实施例三:
图4a至图4c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医用鼻吸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壳体包括内壳体10和外壳体20,其中外壳体20为一体结构。
本实施例中,外壳体20为管状,其套设在内壳体10的外周面上从而部分地包覆内壳体10,雾化腔和气雾产生器位于内壳体10中,或者雾化腔与内壳体10是一体结构从而雾化腔的壁面是内壳体10的一部分。
图4a是本实施例的医用鼻吸设备未工作时的状态。其中外壳体20一端具有第二斜切面25,该第二斜切面使得外壳体20的端部11形成一个缺口,该缺口构成出气口。外壳体20另一端开口且内壳体10的底部从此处露出。内壳体10上设有气道,气道具有进口和出口。
当需要设备启动工作时,将外壳体20相对于内壳体10进行旋转,例如可捏住内壳体10的露出于外壳体20的底部作为手持部进行旋转,旋扭至如图4b合图4c所示,内壳体10一端具有斜面14,且该斜面14经旋转后与外壳体20的第一斜切面25平齐,并且露出内壳体10的斜面14上的气道出口16,此处即构成了鼻吸部12。此时气道内的气溶胶可通过该鼻吸部12逸出,用户鼻腔靠近该斜切面即可吸取气溶胶。
并且,外壳体20的下端具有第二斜切面26,该第二斜切面26在外壳体20上形成的缺口构成进气口。内壳体10上的气道进口15处于该第二斜切面26的旋转轨迹所围合的空间内,在旋转之前气道进口15位于外壳体20的包覆内而被隐藏从而与大气隔绝,在旋转之后气道进口15显露于外壳体20的轮廓空间之外,从而与出气口对齐并与大气连通。
因此,通过以上结构和相对位移,可使得气道的进口和出口分别与外壳体20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同步对齐或分离,从而实现气道的打开和关闭。
同样地,其他本实施例中未描述的结构和功能等特征均可参照上文所有相应描述,例如显露出来的鼻吸部12和内表面底部区域作为相对位移产生的新区域也可以用作显示功能、开关启动或其他控制有关的检测功能等,具体均可参阅以上实施例,本文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图5a和图5b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医用鼻吸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相似,区别在于外壳体20下部端面非斜切面,而是垂直于轴向的水平端面。则此时,即使外壳体20相对于内壳体10绕轴旋转,外壳体20下部包覆内壳体10的区域没有变化,不能导致其中的内壳体10下部区域在包覆或显露之间进行切换。这里的绕轴旋转,是指旋转的结构不做沿轴向的移动而仅有垂直于轴向的方向上的旋转。
本实施例中,进气口是通过外壳体20的进气通孔27与内壳体10上的结构配合形成的,图5a至图5b给出了其中可能的一种实施方式。在相对位移前,如图5a所示,进气通孔27被内壳体10的外壁封住,而不与内壳体10的气道进口相通,也不与外壳体20的内部空间相通;在相对位移后,如图5b所示,进气通孔27转动至与气道进口对齐,从而形成可进气口。
显然,本实施例中的出气口虽然采用的是如第三实施例类似的具有斜切面的鼻吸部12上开设出气口的方式,但是显然本实施例的出气口也可以同样采用类似与本实施例进气口相似的缺口结构、通过缺口结构与气道出口配合形成出气口的方式来实现,这里不再详述。
利用上述结构,使得在外壳体20相对于内壳体10位移前,进气口和出气口均关闭而将气道与外壳体20外部的大气隔绝;在相对位移后,进气口和出气口均打开而使得气道与外部的大气相通。另一方面,如前所述,该相对位移还可以作为气雾发生器启动工作或者进入待机状态的启动动作,即相对位移前,气雾发生器的电路断开而不能工作;相对位移后,气雾发生器的电路接通而启动或者电路上电而待启动。
实施例五:
图6a至图6c示出的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医用鼻吸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壳体包括内壳体10和外壳体20,其中外壳体20为管状,内壳体10可相对于外壳体20沿轴向移动。轴向移动可通过凸点与凹槽的配合、滑槽与滑轨的配合或其他结构件实现,本处不做具体限制。
通过手部动作例如按压,可使得柱状内壳体10轴向移动,使得一端的内壳体10部分区域伸出而显露,另一端的内壳体10部分区域进入外壳体20的覆盖范围而隐藏,进而在这两端的部分区域上分别形成或显露进气口和出气口。
例如,如图6a所示,内壳体10上端的鼻吸部12设有气道出口16,在轴向移动之前其位于外壳体20内部且被外壳体20的侧壁封堵而与大气隔离;内壳体10的下端设有环形槽,环形槽的上部外壁与外壳体20的侧壁相接触而与大气隔离。当内壳体10沿轴向上移后,如图6b和图6c所示,内壳体10上端的气道出口16自外壳体20中显露出来,从而与大气连通,并作为鼻吸部12可逸出气溶胶;内壳体10下端的环形槽上移,与外壳体20下端的侧壁错位而形成环形气隙28,该气隙构成进气口,而与内壳体10上的气道进口通过大气连通。
显然,本实施例的鼻吸部12也可采用与进气口类似的环形气隙的结构,或者进气与出气的结构或位置进行互换,这里不做限制。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显露产生的新区域还可以用作显示功能、开关/启动或其他位移相关的检测功能,已在前文中进行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六:
图7a和7b示出的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医用鼻吸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壳体包括内壳体10和外壳体20,外壳体20包括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
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如图7a所示,本实施例的出气口和进气口均位于壳体顶端端部11上,并在本实施例中均位于外壳体20的第一部分21处的顶端端部上。外壳体20的第一部分21处的端部11上分别设置有进气通孔27和出气通孔29,内壳体10的顶端端部对应进气通孔27的位置设置有气道进口15,对应出气通孔29的位置设置有气道出口16,气道进口15和气道出口16分别是单个大孔,或者是多个小孔。第一部分21可相对于第二部分22绕轴旋转,第二部分22和内壳体10相对静止。在内壳体10的顶端端部同样设置有两个孔,分别对应气雾产生器的空气进口和出口,进口和出口之间的位置关系与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对应,使得第一部分21在相对于内壳体10做绕轴旋转前,第一部分21上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与内壳体10上的进口和出口错位,从而与外壳体20共同构成一个封闭空间,即外壳体20内部与外壳体20外部的大气相隔离;而第一部分21做绕轴旋转后,如图7b所示,进气口和出气口同时与内壳体10的进口和出口对齐吻合,形成本实施例的出气口和进气口,从而使得内壳体10中的气道与外壳体20外的大气连通。
当然本实施例中,壳体顶端端部11进气口和出气口全部作为本实施例的出气口,而的气道进口15、进气通孔27可参照第四实施例作为本实施例的进气口,具体地,分别在外壳体20的第一部分21和内壳体10的侧表面设置有气道进口15、进气通孔27,使得二者在第一部分21绕轴旋转前闭合,而在第一部分21绕轴旋转后相通,使得内壳体10中的气道与外壳体20外的大气连通。
其他本处未描述的特征参照其他实施例,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医用鼻吸设备的结构、功能和有益效果做了进一步阐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很容易基于上述结构和/或功能进行组合、替换和修改,只要其没有超出本发明的发明构思,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本发明中:
气雾产生器采用加热蒸发的方式来使医用液体雾化,然后通过鼻吸部12逸出雾化后为气溶胶状态的的医用液体,从而为患者鼻腔所吸取而起到治疗性作用,其相较于传统超声或者压缩式医用鼻吸雾化器而言,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气雾温和等优点;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医用鼻吸设备通过内壳体10和外壳体20的相对位移来启动气雾产生器,从而使气雾产生器进入工作状态或者待工作状态,其相较于口吸启动来说更有利于患者的使用,避免给患者带来障碍,同时也方便用户掌控;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包括一种医用鼻吸设备,其壳体在使用之前将环境大气与壳体内大气隔离,使得壳体内形成密闭空间,而在需要使用时才会在壳体上形成与气道的进口和出口大气连通的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采用本方案能有效避免漏油的状况发生,提高用户体验;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保护一种医用鼻吸设备,其包括内壳体10和外壳体20,当内壳体10和外壳体20在相对位移之前,其整体形成封闭空间使得医用鼻吸设备内部的空气与壳体外部的大气隔离,且此时气雾产生器断电;在相对位移后,外壳体20上或者外壳体20与内壳体10之间形成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进气通道与气道进口大气连通,出气通道与气道出口大气连通,且此时气雾产生器开始工作或者进入待工作状态;采用本方案,患者只需一个动作即可打开气道的同时启动气雾产生器,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患者,减少使用操作;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保护一种医用鼻吸设备,其允许整体或部分包覆内壳体10的外壳体20可相对于内壳体10移动,该相对移动导致的位移可产生新的区域例如分离区域32、显露区域、不再包覆的区域等,这些新的区域可用作功能使用区域,例如用作显示功能或检测功能等,从而在有限的结构尺寸上实现更多的信息显示或功能应用;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保护一种医用鼻吸设备,其为具有沿轴向延伸的侧表面和位于侧表面两端的端面而整体为柱状,且轴向长度在40~120mm之间,径向尺寸在10~30mm之间,另外最大径向尺寸(即垂直于轴向的截面上最大的径向线段的长度)优选不超过50mm,采用这种结构的医用鼻吸设备符合人体工程学,并且非常适合于单手手握并操作,从而给用户带来好的体验。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医用鼻吸设备,其通过对医用液体加热蒸发的方式来雾化医用液体并通过壳体表面上的鼻吸部逸出,且医用液体所形成的气溶胶逸出至鼻吸部处的温度低于55摄氏度,即若在鼻吸部的用于气溶胶在壳体外表面上逸出壳体外部时所经过的孔口处检测温度,则所检测到的温度应始终低于55摄氏度。
为了进一步适用于鼻吸,本发明还保护一种鼻吸设备,其通过对医用液体加热蒸发的方式来雾化医用液体并通过壳体表面上的鼻吸部逸出,且鼻吸部的孔口径向尺寸小于20mm,优选采用圆孔、方孔、椭圆孔等长宽比小于5的孔,或者鼻吸部的孔口最大径向尺寸(即该孔上任意两点连线的线段中最长线段的长度)优选小于15mm。
另外,由于本发明的设备是用于治疗用,对有效成分的剂量通常是由严格限制的,一旦过量可能对患者或用户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保护一种医用鼻吸设备,其气雾发生器每将医用液体蒸发至预设量后即自动停止加热,直至达到一预设条件后才会再次启动。
这里的将医用液体蒸发至预设量,可以是定量的数值,也可以是定性的预估,例如: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设备启动后工作预定时间周期,即停止工作,该时间周期为15秒、8秒或者30秒等更长或更短的时间。通过预定时间周期的设定,说明该医用液体已经消耗至一定的剂量,从而有必要停止设备加热的工作。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检测该医用鼻吸设备的温度达到某预定值并在该预定值及以上温度维持满一定时间,即停止工作,例如通过温度传感器或者CTR电路来检测气雾发生器的电阻丝或导电轨迹的温度达到200摄氏度起开始计时,至其在200摄氏度及以上温度达到10秒或者12秒或其他时间的,即对气雾发生器断电使其停止工作。或者温度检测的对象是鼻吸部处的温度,则相应温度阈值为30度或40度,等等。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通过液体余量检测来判断是否要停止设备工作,例如检测到液面高度降低了一定高度,或者检测TPM消耗值达到一定量,即停止工作。
再次启动的预设条件可以有多种形式,并且可以与前述停止工作的实现方式自由组合。这里的预设条件可以是时间间隔,例如1分钟或者5分钟以上,一些药物例如一日三餐时间服用的,可以设为时间间隔大于6小时或8小时,而有些治疗成分在人体代谢速度相应较快的,时间间隔可以较短例如2小时或者更短;预设条件也可以是启动工作的信号或动作,例如用户再次对按键开关进行操作,或者有气流传感器的,可以判断再次鼻吸动作才予开启。优选的,再次启动的预设条件为时间组合信号或动作的方式,例如用户再次对开关进行操作且距离上一次使用时间已超过预定时间间隔的,设备才予以再启动以使气雾产生器工作。
前述具体说明已参照各种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在不脱离本披露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正和改变。因此,对于本披露的考虑将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意义上的,并且所有这些修改都将被包含在其范围内。同样,有关于各种实施例的优点、其他优点和问题的解决方案已如上所述。然而,益处、优点、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任何能产生这些的要素,或使其变得更明确的解决方案都不应被解释为关键的、必需的或必要的。具有本领域技术的人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实施例的细节进行许多改变。以上修改和其他改变或修正将被包含在本文的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医用鼻吸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上设有用于鼻吸的鼻吸部;
雾化腔,位于所述壳体中,容纳医用液体;
气雾发生器,所述气雾发生器将所述医用液体蒸发,所述蒸发的医用液体逸出至所述鼻吸部,而为使用者所吸入;
电源,向所述气雾发生器提供电力使其工作以蒸发医用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鼻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液体为含有治疗成分的液体或者为液体的治疗成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鼻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雾发生器对所述医用液体进行加热,使其产生相变而蒸发,所述气雾发生器通过电阻生热、感应生热、相变反应生热或化学反应生热的方式对所述医用液体进行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鼻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液体被所述气雾发生器蒸发形成气体后,经冷凝以气溶胶的形式逸出至所述鼻吸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鼻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雾发生器每将所述医用液体蒸发至预设量后即自动停止工作,直至达到一预设条件后再次启动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鼻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鼻吸部设有供所述医用液体逸出的出气口,所述壳体上还形成有供空气进入的进气口,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连通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的气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用鼻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与出气口在所述壳体上具有同步开启或同步关闭两个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用鼻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相对于所述外壳体位移使得所述气道的进口和出口隐藏于所述外壳体中或被同时显露于所述外壳体的轮廓空间之外。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用鼻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相对于所述外壳体位移使得形成进气口且同时形成所述出气口或者使所述气道的出口显露出。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医用鼻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至少其中的第一部分相对于所述内壳体位移,从而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形成所述进气口,并且与所述内壳体之间形成所述出气口,并使得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与所述内壳体上的气道的进口和出口通过大气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鼻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的医用液体逸出至所述鼻吸部处的温度低于55摄氏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鼻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雾产生器的发热面到所述鼻吸部的距离为0.5~3cm。
CN201910631417.0A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医用鼻吸设备 Active CN1122747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31417.0A CN112274737B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医用鼻吸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31417.0A CN112274737B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医用鼻吸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74737A true CN112274737A (zh) 2021-01-29
CN112274737B CN112274737B (zh) 2023-05-05

Family

ID=74418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31417.0A Active CN112274737B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医用鼻吸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7473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27875A (zh) * 2021-09-19 2021-12-24 武汉左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鼻炎仪激光循环照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4746A (zh) * 1998-12-17 2002-02-06 电溶胶有限公司 鼻吸器
CN101554504A (zh) * 2003-09-04 2009-10-14 曼恩坎德公司 单位剂量的药筒和干粉吸入器
CN102264420A (zh) * 2008-10-23 2011-11-30 赫尔穆特·布赫贝格尔 吸入器
CN105307522A (zh) * 2013-07-03 2016-02-03 菲利普莫里斯生产公司 多次使用的气雾生成系统
CN205181937U (zh) * 2015-10-19 2016-04-27 成都神农堂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雾化装置
CN205728078U (zh) * 2016-06-30 2016-11-30 谭政辉 一种新型电子烟雾化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4746A (zh) * 1998-12-17 2002-02-06 电溶胶有限公司 鼻吸器
CN101554504A (zh) * 2003-09-04 2009-10-14 曼恩坎德公司 单位剂量的药筒和干粉吸入器
CN102264420A (zh) * 2008-10-23 2011-11-30 赫尔穆特·布赫贝格尔 吸入器
CN105307522A (zh) * 2013-07-03 2016-02-03 菲利普莫里斯生产公司 多次使用的气雾生成系统
CN205181937U (zh) * 2015-10-19 2016-04-27 成都神农堂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雾化装置
CN205728078U (zh) * 2016-06-30 2016-11-30 谭政辉 一种新型电子烟雾化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27875A (zh) * 2021-09-19 2021-12-24 武汉左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鼻炎仪激光循环照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74737B (zh) 2023-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4700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aerosol delivery with airflow regulation
US20220175036A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s
EP3102056B1 (en) Pulmonary delivery devices
US20230057288A1 (en) Pulmonary delivery devices
RU2656823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доставки аэрозоля, содержащее механизм для доставки аэрозоля объемного типа
CA3071911C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aerosol delivery with airflow regulation
US2022033853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producing an aerosol for inhalation by a person
WO1994009842A1 (en) Method and devices for delivering drugs by inhalation
EP3272380B1 (en) Handheld nebulizer
US20190054260A1 (en) Nebulizer devices and methods
US20220095681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extracting and aspirating active substances, especially from the cannabis plant
US20120048271A1 (en) Solid dosage at patient interface
EP3806940B1 (en) System for the molecular vaporization of a liquid substance
CN112273720A (zh) 一种电子雾化设备
CN112274737A (zh) 一种医用鼻吸设备
ES2640898T3 (es) Dispositivo nebulizador y máscara de inhalación de solución
CN211486064U (zh) 一种电子鼻吸设备
CN210581007U (zh) 一种电子雾化设备
US20040065324A1 (en) Thermal inhaler
WO2023123066A1 (zh) 调气组件及可吸入装置
EP3941286B1 (en) Aerosol-generation apparatus and aerosol delivery system
WO2024133260A1 (en) Pulmonary delivery devices
CN117482338A (zh) 用于递送药物气溶胶的精准递送装置及精准给药控制方法
WO2024137881A1 (en) Vaporizer device with hybrid heater
EP3941555A1 (en) Aerosol delivery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8100 workshop B, No.2, Gongye 3rd road, Langxi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Cilic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0 the 1st, 2nd, 3rd, 4th and 5th floors of workshop B, No.2, Gongye 3rd road, Langxi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re located in the workshop 4-3 of tongfuyu Industrial Zone, Aiqun Road, Shangwu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which is engaged in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activities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zhuolineng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17

Address after: 523330 Room 501, building 1, No. 19, North xiangxiyanhe Road, Shipai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Gewu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0 workshop B, No.2, Gongye 3rd road, Langxi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Cilico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