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81007U - 一种电子雾化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雾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81007U
CN210581007U CN201921092643.8U CN201921092643U CN210581007U CN 210581007 U CN210581007 U CN 210581007U CN 201921092643 U CN201921092643 U CN 201921092643U CN 210581007 U CN210581007 U CN 2105810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housing
shell
outer housing
inner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9264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毅
杜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L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D Grou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D Group Ltd filed Critical ALD Grou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9264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810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810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810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保护一种电子雾化设备,包括:雾化腔,其具有容纳雾化液的腔体;气雾产生器,对所述雾化液进行加热以使其雾化;电源,为所述气雾产生器加热提供电力;内壳体,其收容所述雾化腔和气雾产生器;外壳体,至少部分地包覆在所述内壳体上;功能实现机构,使得所述外壳体相对于所述内壳体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电子雾化设备从第一功能状态切换至第二功能状态。通过使包覆内壳体的外壳体相对于内壳体进行位置移动,即可实现电子雾化设备的功能切换;本实用新型的外壳体的移动,用户可单手操作实现,而外壳体的表面积相对较大,对用户来说更为方便地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雾化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还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设备是一种通过对气溶胶产生器供电使其工作、以对气溶胶产生材料进行加热使其生发产生烟雾效果的电子设备。常见的电子雾化设备例如含尼古丁成分的电子气溶胶产生设备。设备表面上通常设置有按钮,通过按住按钮来启动气溶胶产生器(又称雾化器)进行工作。另外一种启动方案是在电子气溶胶产生设备里设有气流传感器,用户需要使用时,在气溶胶的出口处稍微用力吸气,则气流传感器感应到气流,则接通电源,使得雾化器工作。
但是,对于气溶胶产生设备来说,这些设备一般设计得较为小巧,当设置按钮时按钮的尺寸也相对较小,这对通常是男性的用户来说,按压按键就会显得不太好用,因为对他们的手指来说按钮太小了,不容易有手感。
对于采用气流传感器的雾化设备来说,虽然免掉了启动雾化器的按钮,但是作为电子产品,仍然存在具有其他电子功能的需求,例如显示/指示功能、雾化量调节等功能,因此还是有设置按钮或其他控制方法的需求。
因此,需要在电子雾化设备这样尺寸较小、设计空间有限的条件下设计出能替代按钮、用户体验更好、如果能集成更多功能则更佳的设计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保护一种电子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雾化腔,其具有容纳气溶胶产生材料的腔体;
气溶胶产生器,对所述气溶胶产生材料进行加热以使其形成气溶胶;
电源,为所述气溶胶产生器加热提供电力;
内壳体,其收容所述雾化腔和气溶胶产生器;
外壳体,至少部分地包覆在所述内壳体上;
功能实现机构,使得所述外壳体相对于所述内壳体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电子雾化设备从第一功能状态切换至第二功能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内壳体与所述雾化腔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实现机构包括气道,所述气道位于所述内壳体上用于供所述气溶胶形成及流经,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气道的进口和出口均被所述外壳体关闭而与大气阻隔,使得所述电子雾化设备处于气道关闭的第一功能状态;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气道的进口和出口均与大气连通,使得所述电子雾化设备处于气道打开的第二功能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上设有进气口和/或出气口,所述内壳体上的进口和/或出口在所述外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进气口和/或出气口错开而与大气阻隔,在所述外壳体移动至第二位置时与所述进气口和/或出气口对位而与大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仅包覆所述内壳体的部分区域,所述内壳体上的进口和/或出口在所述外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位于所述外壳体的包覆区域内而与大气阻隔,在所述外壳体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移出所述外壳体的包覆区域而与大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包括用于形成进气口和/或出气口的构造区域,所述构造区域具有面向所述内壳体的进口和/或出口、且与之存在连通空间的内壁面,还具有连接所述内壁面和所述外壳体的外表面的侧向壁面,所述内壳体上的进口和/或出口在所述外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构造区域的侧向壁面被封堵而与大气阻隔,在所述外壳体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构造区域的侧向壁面离开封堵与大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为管状,所述内壳体位于管状外壳体内;所述外壳体至少一端为相对于轴向倾斜的斜面,所述功能实现机构使得所述外壳体绕轴向做旋转运动,所述内壳体上气道的进口和/出口位于所述斜面的旋转轨迹围合的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内壳体上也设有斜面,该斜面在所述外壳体处于第一位置时容纳于所述外壳体内部,当所述外壳体在功能实现机构的配合下达到第二位置,该斜面移动至与所述外壳体的斜面共面。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的内表面与所述内壳体的外表面之间的间距小于0.3mm,或者采用不同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的进气口与内壳体的进口之间、所述外壳体的出气口与内壳体的出口之间、所述外壳体的包覆区域的一个端面与内壳体的进口之间、所述外壳体的包覆区域的另一个端面与内壳体的出口之间四者之一至少设有密封件。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或者相对于所述内壳体自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沿轴向拼合并整体形成封闭曲面或者与所述内壳体的部分表面共同形成封闭曲面从而使得所述内壳体的气道与大气阻隔;
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或者相对于所述内壳体产生轴向分离,从而形成分离区域,以允许大气自所述外壳体进入而与所述内壳体的气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或者所述内壳体做绕轴向旋转或者沿轴向直线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的内表面与所述内壳体的外表面之间间隔有间距,间距大于 0.3mm。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实现机构还包括引导所述外壳体自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为滑槽滑轨、键合、齿轮、凸轮或连杆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实现机构包括与气溶胶产生器连接的开关,所述外壳体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开关断电,所述电子雾化设备处于电路断开的第一功能状态;所述外壳体达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开关接电,所述电子雾化设备处于电路接通的第二功能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为轻触开关、电磁开关、光电开关、延迟开关或接近感应式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内壳体或外壳体上设有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外壳体相对于所述内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开关接触或经过所述第一触点,使所述开关断电;所述外壳体相对于所述内壳体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开关接触或经过所述第二触点,使所述开关接电。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位于所述内壳体上,所述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位于所述外壳体上;或者所述开关位于所述外壳体上,所述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位于所述内壳体上;所述第一和第二触点位于所述开关随所述外壳体相对于所述内壳体移动的相对移动轨迹上。
进一步地,当所述外壳体相对于所述内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时,所述电子雾化设备处于所述第一功能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实现机构使得所述外壳体的相对移动是自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为起点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电子雾化设备仍保持第一功能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实现机构还包括位置检测组件,其检测判断所述外壳体的相对移动的起点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实现机构还包括时间检测元件,其检测判断本次所述外壳体相对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时间点距离上一次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时间点的时间间隔。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实现机构使得所述外壳体相对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时间点距离上一次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的时间点的时间间隔小于预设时间间隔时,所述电子雾化设备仍保持第一功能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实现机构包括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使得所述外壳体相对于所述内壳体自所述第二位置离开时,所述外壳体能自动复位至所述第一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功能实现机构包括指示所述电子雾化设备工作状态的显示元件,所述外壳体相对于所述内壳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显示元件的有效显示区域被遮蔽,所述电子雾化设备处于不显示工作状态的第一功能状态;所述外壳体相对于所述内壳体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显示元件的有效显示区域被显露,所述电子雾化设备处于显示工作状态的第二功能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元件为标识区域,所述标识区域具有边界,所述外壳体相对于所述内壳体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标识区域的边界被显露,表明相对移动已完成。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元件为显示屏元件,所述显示屏元件通过电气元件获取与所述电子雾化设备工作状态相关的参数,并显示在屏幕上。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元件为灯光元件,所述灯光元件所发出的灯光的开断或颜色随所述电子雾化设备的工作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所述灯光元件的有效显示区域为其发出的至少部分灯光。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或所述内壳体沿轴向进行分离移动;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外壳体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相拼合;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外壳体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相分离产生分离区域,且所述第一部分的一端离开所述内壳体而产生落差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灯光元件的灯光被引导至所述分离区域或所述落差区域,使得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灯光被遮蔽,在第二位置时所述灯光得以在所述分离区域或所述落差区域显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使包覆内壳体的外壳体相对于内壳体进行移动,使其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即可实现电子雾化设备从第一功能状态切换至第二功能状态,实现功能切换;本实用新型的外壳体的移动,用户可单手操作实现,而外壳体的表面积相对较大,对用户来说更为方便地操作。另外该壳体的移动即有机械结构上的变化,还可带动电气功能的切换,因此容易达到多功能的同步实现,更有利于进一步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雾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设备的外壳体在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图2a所示实施例的外壳体在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c为图2a所示实施例的外壳体在第二位置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设备的外壳体在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图3a所示实施例的外壳体在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设备的外壳体在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图4a所示实施例的外壳体在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雾化设备,如图1所示,其至少包括雾化腔40、气溶胶产生器和电源30,以实现电子雾化的功能。雾化腔40具有腔体,用来容纳气溶胶产生材料,气溶胶产生材料可以是任何能够被雾化的液体,例如水、牛奶、精油、皮肤保湿用的爽肤水或保湿乳,或者治疗性药物,例如治疗少儿咳嗽的氨溴索、糜蛋白酶,或者缓解烟瘾或替烟用的含尼古丁成分的烟油等等。气溶胶产生材料还可以是固体,其具有可被加热而蒸发雾化的一种或多种成分,例如可以为烟膏(膏状的还有尼古丁成分的材料),也可以是烟草叶、烟草粉末或烟草颗粒等,或者其他固体的可被加热形成烟雾或气溶胶的材料,本文不做限制。
气溶胶产生器在电源30的电力供应下接电工作,用以对气溶胶产生材料进行加热使其蒸发气化,形成气溶胶。气溶胶发生器的加热蒸发原理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电阻生热、电磁感应生热、微波加热、光照加热、相变反应生热或者化学反应生热等。
电阻生热是利用电流通过电阻体的热效应、对物料进行电加热的方法。例如气溶胶发生器包括具有一定阻值的电阻丝,还包括导液芯。导液芯将气溶胶产生材料引导至电阻丝,电阻丝在接通电源后生热,即可将被引导至其上的气溶胶产生材料加热直至蒸发。导液芯也可以不需要,直接将电阻体插入到气溶胶产生材料中加热即可,尤其在气溶胶产生材料为固体时。
电阻丝为螺旋线圈,也可以为蛇形弯曲结构,或者为网状、条状、棒状、片状等其他形状和结构。
导液芯接触甚至浸入气溶胶产生材料,同时具有靠近电阻丝的一端或者表面,从而将气溶胶产生材料引导至电阻丝,这里的“引导至”可以是使气溶胶产生材料直接与电阻丝接触,也可以使靠近电阻丝而隔有间距。导液芯可以为纤维束,例如棉线束、玻璃纤维束,导液芯也可以是其他柱状或块状结构,例如导油棉、多孔陶瓷环或者陶瓷块等。导液芯可以位于电阻丝上下左右等外表面上,也可以整体或部分地位于电阻丝内侧。例如,棉线束制成的导液芯一端套有螺旋线圈结构的电阻丝或者一端盖有网状电阻丝,另一端浸入到气溶胶产生材料中;或者陶瓷环结构的导液芯内侧侧壁上或者外侧环壁上套有螺旋线圈,等等,本文不做限制。
电磁感应生热是利用电磁感应的方法使被加热的材料的内部产生电流,依靠这些涡流的能量达到加热目的的加热方式。基于电磁感应生热原理的气溶胶发生器一般包括感应单元和磁场发生器,磁场发生器通过一定方式接通电源后产生交变磁场,使得位于磁场中的感应单元内部产生涡流而生热,这些热量能够对气溶胶产生材料进行加热。感应单元可以为多个分离的小元件散布于气溶胶产生材料中,也可以为感应线圈等结构套设或者靠近气溶胶产生材料或者靠近雾化腔。
微波加热和光照加热是另外两种可行的加热方式,一种是利用微波的能量特征、对物体进行加热的方法,一种是利用具有较高能量密度的光源例如LED、LD对液体进行照射以进行加热的方法。另外可能的加热方式还有相变反应生热和化学反应生热,相变反应生热是利用相变材料在固液气态之间转换而储热或放热的方法。化学反应生热则是依靠化学反应的放热来对气溶胶产生材料进行加热的方法,在现有技术中均有描述,具体的本文不再赘述。
无论是采用以上哪一种加热方式,或者其他加热方式,只要是该气溶胶发生器通过对气溶胶产生材料加热、使气溶胶产生材料或者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成分加热而蒸发并最终形成气溶胶,这样的加热方式即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雾化设备还包括内壳体20、外壳体10和功能实现机构,内壳体20收容前述雾化腔40和气溶胶产生器,其中气溶胶产生器可能整体或部分地位于雾化腔40内,雾化腔40可位于具有内腔的内壳体20内,也可以雾化腔40的腔体壁面即构成内壳体20壁面的一部分,例如雾化腔40底部连接装有电源30的电源壳或电源固定框,则雾化腔40的腔体壁面和电源壳或电源固定框的表面层共同构成内壳体20。外壳体10设置于内壳体20的外围,且至少部分地包覆内壳体20的表面。或者雾化腔40的腔体外壁直接延伸至容纳电源的内腔,即内壳体20即为与雾化腔40一体的一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外壳体10可相对于内壳体20进行移动,从而使外壳体10的相对位置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具体的,可以是外壳体10运动而内壳体20静止,也可以是内壳体20运动而外壳体10静止,或者二者均可运动但不同步导致具有相对位移,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以内壳体20为相对静止状态来进行说明,但并不表明内壳体20绝对静止。运动的方式可以是外壳体10的整体或部分相对于内壳体10沿特定的运动轨迹在内壳体20上或在该电子雾化设备的其余部分上运动,该位移运动有特定的起点、终点和运动轨迹,且该位移并不导致外壳体10脱离本电子雾化设备整体结构本身,这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外壳体10与传统电子产品的、可拆卸下来或者翻开的盒盖是有本质区别的。
另外,本文的外壳体10,应区别于按钮,因为这里的外壳体10是一个呈包覆内壳体20的环面或近似环面的结构,才能成包覆的状态;另外,本文的外壳体10作为整个电子雾化设备的外观结构,其包覆的区域应显著于内壳体20,例如包覆内壳体的表面区域超过50%以上,或者说其构成了本设备的主体外观特征。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点在于,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功能实现机构,通过外壳体10相对于内壳体20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使得电子雾化设备的与该功能实现机构相关的功能从第一功能状态切换至第二功能状态。
例如,电子雾化设备的功能实现机构包括气道,供空气进入以冷却被蒸发的气溶胶产生材料冷却并形成气溶胶后逸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雾化设备通过外壳体10相对于内壳体20移动后,使得气道从关闭而与大气隔绝的第一功能状态切换至打开并于大气连通的第二功能状态;
或者,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雾化设备的功能实现机构包括开关,该开关连接气溶胶产生器和电源30,当本设备的外壳体10位于第一位置时,该开关断开,使得电子雾化设备处于电路断开的第一功能状态;当外壳体10相对于内壳体位于第二位置时,该开关接通,使得电子雾化设备处于电路接通的第二功能状态;
又或者,电子雾化设备的功能实现机构包括指示灯,该指示灯的亮灭、闪烁或者灯光颜色变化可以向用户指示该设备的运行状态,当本设备的外壳体位于第一位置10时,指示灯关闭或者其灯光被遮蔽,而使本设备处于运行无状态指示的第一功能状态;而当外壳体10相对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指示灯被打开或者显露出来,而使本设备处于进行运行状态指示的第二功能状态;类似的,该功能实现机构还可以是显示屏,第一位置时显示屏被遮挡或者关闭,第二位置时显示屏被打开并且显示相关信息。
又或者,
因此,本电子雾化设备、通常为单手可操作的电子设备,通过手部操作可轻易实现将外壳体相对于内壳体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例如旋扭、轻推、拉拔等动作即可实现,从而增加了对设备的把玩性;而在操作的同时,还可实现一定的功能切换,该功能的切换可进一步增加把玩的必要性,并同时减少操作步骤。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和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雾化设备进行阐述,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需要说明的是,各个实施例以及没有列明的实施例中所相通、可共同的技术特征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在未明确相反说明或矛盾的情况上,上文中的所有内容均可适用到下面各个具体实施例中,而不能认为上述技术特征和内容只能独立于实施例存在。并且,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不能视为对本实施例的必要限制。
实施例一:
图2a至图2c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a至图2c所示,该电子雾化设备包括壳体、雾化腔40、气溶胶发生器和电源30。雾化腔40具有容纳气溶胶产生材料的腔体,气溶胶产生材料是含有尼古丁或者其他需要雾化的药物等成分的液体,气溶胶产生器接通电源30后可以工作以对气溶胶产生材料进行加热,使其气化后与空气混合而雾化形成气溶胶。气溶胶从壳体逸出后可以被用户的口部或鼻部吸入,从而被人体吸取而气道一定的作用,例如缓解烟瘾、治疗哮喘或癫痫、缓解咳嗽等。
其中壳体包括内壳体20和外壳体10,本实施例中气溶胶发生器位于雾化腔40内部而未显示,雾化腔40和电源30位于内壳体20内或者外壁为与内壳体一体结构而未显示。雾化腔40上设有气道,即为本实施例中的功能实现机构。气道位于内壳体20上且经过雾化腔40,至少包括进口和出口以及进口和出口之间的空气流道。当然这里的出口、进口和空气流道并不必然有具体的结构,只要雾化腔上有允许空气进入并接触气溶胶产生材料、空气可以在其中流动并逸出的位置或区域,例如仅通过空气自身的存在和渗透而在雾化腔内外流动,也认为雾化腔上具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道,且气道具有进口和出口。当雾化腔40位于内壳体20中,则相应的内壳体上有允许空气进入和逸出雾化腔的进口和出口。本文对其位置和形态不做限定。
如图2a所示,本实施例中,内壳体20为圆柱状,外壳体10也为相似的圆柱状,包括圆柱形的侧表面17和两端的端部16,整体包覆住整个内壳体20,且外壳体10包括第一部分12和第二部分14,第一部分12和第二部分14沿壳体的轴向L相向拼合,拼合面13为与轴向L成一定夹角的平面或曲面,这里的夹角在0至90度之间,即拼合面13相对于轴向L是倾斜设置的。此时外壳体10尤其外壳体10的第一部分12相对于内壳体20位于第一位置。
并且,外壳体10的内壁与内壳体20的外壁之间设有间距,该间距至少大于0.3mm,从而使得空气可在该间距空间内流动,该气体与内壳体20上的气道连通。第一部分12 的端部设有通气孔11,该通气孔11在第一部分12位于第一位置时,被内壳体20相应的端部设置的凸起结构22所封堵,同时第一部分12和第二部分14相向拼合,使得整个外壳体10配合内壳体20的端部围合成封闭壳体,将外壳体10外的大气与其内部的大气阻隔,气道无法与外部大气连通,因此在第一部分12位于第一位置时,电子雾化设备处于气道关闭的第一功能状态。
由于内壳体20和外壳体10为圆柱形,而拼合面13倾斜,因此拼合面13为近似的倾斜椭圆形面。本实施例中,如图2b、图2c所示,第二部分14和内壳体20相对静止地固定一体,第一部分12可相对于第二部分14也即可相对于内壳体20进行相对位移,本实施例中为绕轴旋转同时轴向位移最终产生的是螺旋运动。这里的螺旋形并不必然为几何学上严格意义上的螺旋形,即圆周运动同时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形。在本实用新型中,只要部件在旋转的同时具有轴向位移,即可理解为螺旋形。第一部分12旋转至一预定的第二位置后,第一部分12的拼合面18和第二部分14的拼合面19之间形成分离区域,该区域构成了进气口21,与外壳体10内部的空气连通而形成进气通道。
同时,因为第一部分12相对于第二部分14有轴向位移,使得第一部分12端部的通气孔11因上移远离内壳体20的端部而不再被封堵而成为出气口15,使得外壳体10 外部大气通过出气口15与外壳体10内部大气连通,成为出气通道。此时,第一部分12 移动至第二位置,电子雾化设备处于气道打开得第二功能状态。
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2相对于内壳体20位于第一位置时,外壳体为封闭空间,内部的雾化气道的进口和出口均被关闭;通过相对位移运动至第二位置时,外壳体10上形成进气口21和出气口15,并与内部气道的进口和出口通过内壳体20与外壳体10之间的间隙大气连通,即气道打开。显然,进气口21和出气口15的位置是可以互换的。
将气道的进口和出口在动作前均关闭,直到用户在使用时进行手部动作后才均打开,这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带来非常大的有益效果。因为对于加热蒸发的雾化设备来说,气道是必不可少的结构,通过气道引入空气才能在气溶胶产生器的蒸汽下游迅速冷却蒸汽,使其冷凝标称气溶胶。但是无论是液体还是气体,只要有物理空隙存在,就有可能导致漏液漏气等问题,使用者对液体或液滴的吸入感受是非常糟糕的,应当尽量的避免;另外,在设备的运输途中,由于气道的存在,当气道连接的雾化腔内气压与环境气压不一致时例如在空运途中,很容易导致漏液情况,影响产品的使用。而本实用新型中,使用前气道完全被关闭、与大气隔离,就完全避免了这些情况的发生。
因此,本实用新型保护这样的电子雾化设备,其构成外壳体10的第一部分12在第一位置时外壳体10形成封闭空间,或者配合内壳体20的部分区域形成封闭空间,在第二位置时形成进气口21和出气口15使得内部气道与大气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功能实现机构除了气道,还包括引导第一部分12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的传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的限位,使得第一部分12始终沿着第二部分14 的拼合面19移动,也即第一部分12上有至少一点保持与第二部分14的拼合面19相接触,从而保持结构的紧凑性和用户的手感。这样的传动机构在结构设计是可以实现的,例如通过弹簧抵压、滑槽滑轨限位、平键配合、齿轮或拖轮或连杆机构等方式,本文不做限定。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拼合面13可以为平面,即该拼合面13存在一投影面使其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为一条直线。此时第一部分12相对于内壳体20所作的运动即为标准的螺旋形。当一个拼合面13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为曲线时,则这样的拼合面实际上是一个曲面,优选拼合面为具有对称面的曲面,则该对称面可以为该拼合面的投影面。此时相对运动为广义上的螺旋形。
在本实施例的圆柱形壳体结构中,拼合面13优选为其向对称面所成的投影为一条曲线,且该曲线为旋转对称曲线,该曲线两端的端部曲线其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大于或小于其中部曲线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也即曲线两端相对于中部倾斜程度不同。这样的结构,使得第一部分12在沿轴向分离时的轴向位移相对减小,即用户在使用时操作的动作不用太大,这样有利于体积的小型化,也方便操作。用户在手持第二部分,同时大拇指和食指夹捏第一部分,对其施力旋转,手指不会被上推太远而导致手感上的不自然,用户体验好。为了类似的原因,优选拼合面相对于轴向的倾斜角大于45度小于90度,例如60度。另外,两端曲线的变化,也有利于设计位移后围合的分离区域的轮廓形状。
上述第一部分12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除了实现气道开闭的功能状态切换外,也可以实现其他的功能状态的切换。例如,该第一部分12相对于内壳体20的移动,可以用作启动本电子雾化设备的动作判断。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设备具有如上面实施例的结构,例如第一部分12和第二部分14、内壳体20、气溶胶产生器和雾化腔40等,上述实施例的结构特征全部可以引用至本实施例中,下面不再赘述。
与上述实施例的结构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功能实现机构为开关,开关设置在电源 30与气溶胶产生器之间。在第一部分12相对于第二部分14位于第一位置时,开关断开,气溶胶产生器处于电路断开的状态而无法工作的第一功能状态;在第一部分12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开关接通,使得气溶胶产生器开始工作或者进入待工作的第二功能状态。
实现这种功能状态切换的开关有多种,例如轻触开关、电磁开关、光电开关、延迟开关、接近感应式开关等等,结合开关的种类设计相应的传动机构即可实现上述开关切换的功能,例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采用轻触开关,在内壳体20或外壳体10上设有触点,在第一位置时开关不与该触点接触,开关断开;在第二位置时开关移动至与触点连接,从而开关接通,气溶胶产生器开始工作。又或者,在另一实施方案中采用光电开关,在第一位置时第一部分12遮挡住该光电开关,导致不能接收到光线,该光电开关断开,在第二位置时第一部分12不再遮挡,该光电开关接通,则气溶胶产生器开始工作或进入待工作状态,等等。本文不再赘述。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并不需要同时形成有气道开闭的功能状态的切换,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的端部并不必然需要通气孔11。同时,第一部分12位于第一位置时,也并不必然与第二部分14形成封闭空间,或者说第一部分12并不必然需要与第二部分14无缝拼接;同样的,第一部分12移动至第二位置时,也不必然与第二部分14产生分离区域,而可以移动后仍然与第二部分14成无缝拼合或者部分交叠嵌套的结构,或者其他结构。
当然,在采用图2a至图2c所示的外壳体结构时,可以同步实现气道开闭和气溶胶产生器是否工作的功能切换,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可以显著减少用户的操作步骤,同时也避免了气道常开导致的漏液问题,具有非常好的用户体验和实际效果。
因此,本实用新型还保护这样的电子雾化设备,其外壳体10相对于内壳体20处于第一位置时,外壳体10整体或配合内壳体20形成封闭空间使得电子雾化设备内部的空气与外壳体10外部的大气隔离,且此时气溶胶产生器断电;外壳体10相对于内壳体20 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外壳体10上或者外壳体10与内壳体20之间形成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与内壳体20上的气道大气连通,且此时气溶胶产生器开始工作或者进入待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为了避免误操作,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雾化设备的外壳体10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本设备从气溶胶产生器断电的第一功能状态切换至接电的第二功能状态;当外壳体10自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时,气溶胶产生器将切换至断电的第一功能状态,即当外壳体10相对于内壳体20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以及处于第一位置时,本设备均处于断电的第一功能状态。而本实施例的功能实现机构也即开关具有以下功能,即:当外壳体10的相对移动是自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为起点来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本电子雾化设备仍保持断电的第一功能状态。也即,当且仅当外壳体的运动是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本电子雾化设备才会从第一功能状态切换至第二功能状态。
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用户在使用后没有将外壳体重新推回第一位置,有可能是出现一些状况无心关闭,此时虽然外壳体离开第二位置、设备切换到断电不工作状态,但用户是否有明确需要来再次启动设备是待确定的,为了避免气溶胶产生材料浪费以及非正常使用下的设备损耗,迫使用户重新将外壳体推回至第一位置来确认使用的必要性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实现上述功能的实施方式有很多种,例如本实施例的功能实现机构包括开关、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开关位于内壳体上,两个触点位于外壳体10上,或者反之。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位于开关随外壳体10相对于内壳体20移动的相对移动轨迹上。
外壳体10例如第一部分12位于第一位置时,与第一触点接触或者接近,此时电路断电;然后外壳体10向第二位置移动时,经过第一触点,再经过或接触第二触点达到第二位置,此时电路通电,气溶胶产生器工作或待机。当外壳体10自第二位置回到第一位置时,判断是否再次经过第二触点或者再次与第二触点接触,即可判定外壳体是否回到了第一位置。如果没有回到第一位置而直接从中间的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设备即可确定起始位置不是第一位置,从而保持第一功能状态而非切换至第二功能状态。
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判断,可以依靠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的区别来判断,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的区别判断可以是两个触点每经过或接触一次则相应输出不同的电信号,或者利用与非门算法、或者需要二者共同作用才触发的第三开关来判断,这些在现有技术中式能够找到相应的技术方案的,本文不再赘述。
例如,一种可行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电子雾化设备还包括微处理器,其与所述开关连接,该开关经过第一触点发出第一电信号,经过第二触点发出第二电信号,微处理器接收该第一、第二电信号并存储和判断,当接收到第一电信号时,微处理器控制开关断开,设备处于第一功能状态;当接收到第二电信号时,微处理器判断该电信号之前收到的电信号为第二电信号时,设备仍保持第一功能状态。这样的设计,可以促使用户每次都能充分地把设备移动回第一位置。进一步可选地,当接收到第二电信号时,还判断该电信号之前收到的电信号如果为第一电信号,且收到该第一电信号与本次第二电信号的时间间隔在预设时间内的,则设备进入到第二功能状态,超出该预设时间内的,仍然保持第一功能状态。
另外,对外壳体10是否是从第一位置而非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为起点来移动至第二位置的,也可采用位置检测组件来实现,例如光感、红外、扫描等方式均可用来检测和判断外壳体当时的位置。
另一方面,为了防止每次雾化的气溶胶产生材料过量,尤其是气溶胶产生材料为尼古丁或者药物成分需要严格控制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雾化设备的功能实现机构还包括时间检测元件,该时间检测元件在外壳体移动至第二位置使得该设备启动雾化后开始计时,并在雾化时间达到一预设值后,设备停止雾化工作,即回到第一功能状态。例如在含尼古丁的电子雾化设备中,所述外壳体移动至第二位置、设备进入第二功能状态后10秒,设备将自动回到第一功能状态。此时,设备可以停止雾化,还可以进一步控制外壳体自动复位至第一位置。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时间检测元件可以用作其他时间检测,例如其检测本次外壳体相对移动至第二位置的时间点距离上一次移动至第二位置的时间点的时间间隔。如果时间间隔大于预设值,则本次移动至第二位置时设备切换至第二功能状态,则否,仍然保持第一功能状态。这是因为对于尼古丁或药物性气溶胶产生材料或者其他为了进入人体内的气溶胶产生材料来说,其在人体内可吸收的量是有上限的,而在每次吸入后又需要一定的代谢消解时间,因此应尽量避免连续不间断的、尤其是短时间内连续使用的情况,设置时间间隔有利于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对于电子雾化设备是电子烟的,优选时间间隔达到10秒以上。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时间检测元件还可以用作计算累计工作时间,即外壳体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后返回第一位置作为一个周期,计算各个周期的累计时间,具体计算点可以是周期的起始点和终点之间的时间为一个周期的有效时间,也可以是在第二位置的停留时间为有效时间,或者是设备在第二位置停留的时间内设备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的时间为有效时间等。当时间检测元件检测到累计时间小于一预设值时,外壳体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设备切换至第二功能状态,反之则即使外壳体移动至第二位置,设备仍维持第一功能状态。
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气溶胶产生材料的量是一定的,通常在气溶胶产生材料蒸发达到一定量后,有效成分含量降低或者整体剩余含量过低,可能导致雾化的气溶胶或气溶胶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可能因为干烧等原因造成负面的效果,因此采用上述方案可及早提醒用户更换雾化腔或更新/添加气溶胶产生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实现机构还可包括复位组件,在外壳体离开第二位置要向第一位置移动时,或者该电子雾化设备处于第一功能状态但外壳体相对于内壳体不处在第一位置时,复位组件可驱动外壳体复位回到第一位置。复位组件可以采用弹性元件抵顶、电磁吸附等方式实现,本文不再详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功能状态为电子雾化设备电路断开、气溶胶产生器不工作,第二功能状态为电子雾化设备电路接通、气溶胶产生器工作进行加热雾化;也可以是第一功能状态为电子雾化设备电路接电、但气溶胶产生器不工作即待工作状态,第二功能状态为电子雾化设备电路接通、气溶胶产生器进行加热雾化;或者也可以是,第一功能状态是电子雾化设备电路断开、气溶胶产生器不能工作,第二功能状态为电子雾化设备电路接电、但气溶胶产生器不工作还需进一步的触发例如口吸或鼻吸动作、指纹或人脸识别或其他身份识别等才能开始加热雾化,此时即为待工作状态。
在另一实施例中,继续采用图2a至图2c所示的结构图,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具有或者不具有气道开闭的功能切换,也可以具有或者不具有开关通断的功能切换,本实施例中通过外壳体相对于内壳体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可实现是否显示设备工作状态的功能切换。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功能实现机构包括指示电子雾化设备工作状态的显示元件,当外壳体相对于内壳体位于第一位置时,显示元件的有效显示区域被遮蔽,该电子雾化设备处于不显示工作状态的第一功能状态;当外壳体相对于内壳体处于第二位置时,显示元件的有效显示区域被显露,电子雾化设备处于显示设备工作状态的第二功能状态。
例如,该显示元件为标识区域,该区域位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拼接面处对应的内壳体表面上,即位于前文中第一部分相对于第二部分轴向分离所形成的分离区域上,标识可以是LOGO或图案等,该标识区域有边界。第一部分处于初始的第一位置时,与第二部分拼接,将该标识区域遮蔽,设备处于不显示该标识区域的第一功能状态;当外壳体相对于内壳体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标识区域的边界被显露,表明已到达第二位置,此时电子雾化设备处于显示该标识区域的第二功能状态。
或者该显示元件为显示屏元件,该显示屏元件通过电气元件获取与电子雾化设备工作状态相关的参数,例如气溶胶产生器的温度、气溶胶产生材料余量、剩余口数、电源的电量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显示在屏幕上。例如显示屏元件位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拼接面所对应的内壳体外表面处,即分离区域上。当外壳体的第一部分位于第一位置,其与第二部分相拼合,遮挡显示屏元件;第一部分运动至第二位置,其与第二部分相分离,显示屏元件显露,从而可显示设备的工作状态。
又或者,该显示元件为灯光元件,该灯光元件所发出的灯光的开断、闪烁、亮暗或者颜色随电子雾化设备的工作状态的变化而变化,例如气溶胶产生器工作时灯光亮、未工作时不亮,气溶胶产生材料余量较少时闪烁等。在第一功能状态灯光元件的遮蔽与显露,可以是直接将灯光元件遮蔽或显露,使得不能显示其所指示的设备工作状态,也可以是遮蔽或显露灯光元件所发出的灯光,尤其是其灯光通过一定的导光元件导出的情况。即灯光元件的有效显示区域为其发出的至少部分灯光。例如,灯光元件可位于内壳体上端端面下方,灯光可通过侧向反射而从第一部分端部的通气孔处露出。因此,当第一部分相对第二部分轴向分离后位于第二位置时,该通气孔处不再被封堵,通气孔所在端部与内壳体端部之间形成落差区域,此时灯光元件的灯光即可显露在该落差区域上,以供显示设备的相应工作状态。
上述这些功能不必然分别在不同实施例中实现,其可能三两组合,通过一个结构方案即可实现,例如前述的第一部分相对于第二部分产生分离位移,即可将进气口和出气口同步打开,而同时触发开关使气溶胶产生器工作,并且位移所围合形成的分离区域可用作显示,例如提供LOGO或灯光等。因此,本文对该功能不做限定。
上述几个实施例中以壳体为圆柱形作为示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采用其他形状的结构来实现,例如其壳体外轮廓为三棱柱或者四棱柱形,但其内部的实际运动轨迹仍然是按照类似于本实施例通过旋转第一部分以进行螺旋移动的,仍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二:
图3a至图3b示处的是第二施例的电子雾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是,本实施例的壳体也包括内壳体20和外壳体10,且外壳体包括第一部分12和第二部分14,下文中没有描述到的其他结构和功能特征均可参照第一实施例以及前文描述,本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设备整体为长方形柱体,外壳体10的第一部分12和第二部分14沿轴向相拼合,拼合面13为曲面。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部分12相对于第二部分14和内壳体20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进行的时沿轴向的直线移动而非绕轴旋转或螺旋运动,其直接沿轴向相对于第二部分14做直线运动而与第二部分 14分离,从而形成分离区域。
内壳体10与外壳体20的相对运动可通过一定的传动机构来实现,例如键和键槽的机构、滑轨和滑槽的机构,或者不具有传动机构而仅通过一定的限位结构来实现,例如通过长方形主体的棱边构成的纵向限位约束加上壳体内部设置的距离限位点共同作用,等等,本处不做进一步阐述。
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第一部分12的端部设有通气孔11,在相对运动前,该通气孔11被内壳体上的凸起结构22封堵,而在相对位移后第一部分12的端部上移而远离凸起结构22,从而使得通气孔11与外壳体10的内外大气连通而成为出气口15。
与第一实施例相类似的,第一部分12处于第一位置时,其与第二部分14在相对移动前形成封闭空间,通气孔11被内壳体封堵,使得气溶胶产生器的气道被与大气阻隔,电子雾化设备处于气道关闭的第一功能状态;而在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部分12与第二部分14之间的分离区域形成进气口21,第一部分端部的孔形区域形成出气口15,且进气口21和出气口15与气道连通,电子雾化设备处于桥打开的第二功能状态。
并且,本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以及其他可行的实施例中,孔形区域设置在第一部分的一端端部,显然进气口和出气口也可以更换位置,例如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分离区域用于出气,则相应的进气口与出气口、气道的进口与出口的位置也相应调换即可。
与第一实施例类似的,上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分离区域、第一部分相对于内壳体位移后的落差区域还可以用作其他功能,例如显示功能,用以显示灯光、显示屏、标识等,或者也可以用作开关的启动/关闭的触发,或者其他基于位移检测所做的功能控制,参照第一实施例的描述。
实施例三:
图4a至图4b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电子雾化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壳体包括内壳体20和外壳体10,其中外壳体10为一体结构。
本实施例中,外壳体10为管状,其套设在内壳体20的外周面上从而部分地包覆内壳体20,雾化腔和气溶胶产生器位于内壳体中,或者雾化腔与内壳体是一体结构从而雾化腔的壁面是内壳体20的一部分。
图3a是本实施例的外壳体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状态。其中外壳体10一端具有斜切面110,该斜切面110使得外壳体10端部形成一个缺口,该缺口构成出气口。外壳体10 另一端开口且内壳体20的底部从此处露出。内壳体20上设有气道,气道具有进口和出口210。在该第一位置时,气道的进口和出口210均位于外壳体10的包覆区域内而与大气隔离,此时电子雾化设备处于气道关闭的第一功能状态。
当需要设备启动工作时,将外壳体10相对于内壳体20进行旋转,例如可捏住内壳体20的露出于外壳体10的底部作为手持部进行旋转,旋扭至第二位置,如图3b所示,内壳体一端具有斜面,且该斜面经旋转后与外壳体的斜切面110平齐,并且露出内壳体 20斜面上的出口210。此时气道内的气溶胶可通过该出口逸出,而被用户所用。
并且,外壳体10的下端也为斜切面111,该斜切面111与轴向的倾斜夹角在0至90度之间,该斜切面111在外壳体10上形成的缺口构成进气口。内壳体20上气道的进口处于该斜切面111的旋转轨迹所围合的空间内,在旋转之前进口位于外壳体10的包覆内而被隐藏从而与大气隔绝,在旋转之后进口显露于外壳体10的轮廓空间之外从而与进气口对齐并与大气连通。即在该第二位置时,电子雾化设备处于气道打开的第二功能状态。
因此,通过以上结构和外壳体相对于内壳体20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可使得气道的进口和出口210分别与外壳体10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同步对齐或分离,从而实现气道的打开和关闭,即实现电子雾化设备从第一功能状态到第二功能状态的切换。
本实施例中,出气口为斜切面110,但显然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通过旋转而露出新的区域的目的,这里的外壳体下端并不必然为斜切面111,只要该下端端面各个区域中存在部分区域到一垂直于轴向的横截面的距离不等于该下端端面其他区域到该横截面的距离,位于内壳体20上的气道进口和/或出口在外壳体移动至第二位置后从外壳体 10的包覆区域内旋转出从而显露出来,这样的结构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
另一种方式是,外壳体上10可设有孔形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内壳体20上也设有气道的进口和出口,当外壳体相对于内壳体位于第一位置时,进气口和出气口均与进口和出口错位,从而导致气道与外壳体外部空气阻隔,使得电子雾化设备处于气道关闭的第一功能状态;而当外壳体转动至第二位置时,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与气道的进口和出口对位,从而使得气道与外部大气连通,使得电子雾化设备处于气道打开的第二功能状态。
为了保证气密性,优选外壳体10的内表面和内壳体20的外表面之间的间距小于0.5mm,以减少空气的进入。或者,外壳体10可以采用塑胶、橡胶等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其直接面接触地套设在内壳体20上,这样可以保证气密性的要求。或者,在进气口和进口之间、出气口与出口之间设置密封件,以实现气道的密封。
同样地,其他本实施例中未描述的结构和功能等特征均可参照上文所有相应描述,例如显露出来的内壳体斜面和外表面底部区域作为相对位移产生的新区域也可以用作显示功能、开关启动或其他控制有关的检测功能等,具体均可参阅以上实施例,本文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雾化设备的结构、功能和有益效果做了进一步阐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很容易基于上述结构和/或功能进行组合、替换和修改,只要其没有超出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雾化设备通过将外壳体相对于内壳体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使得该设备从第一功能状态切换到第二功能状态;这里的功能可以是电子雾化设备工作相关的任何功能,例如显示、气道、开关等,只要是通过内外壳体配合的位置转移来实现功能的切换,即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种电子雾化设备,在使用之前其外壳体处于第一位置,此时通过与内壳体配合将环境大气与壳体内大气隔离,使得外壳体内形成密闭空间,设备处于气道关闭的第一功能状态;而在需要使用时,外壳体移动至第二位置,此时在外壳体和/或内壳体上形成与气道大气连通的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采用本方案能有效避免漏油的状况发生,提高用户体验;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保护一种电子雾化设备,在外壳体处于第一位置时,电子雾化设备处于不进行雾化工作的第一功能状态,其可以是断电,也可以是接电状态;当外壳体相对于内壳体移动至第二位置时,设备进入雾化工作或者待雾化工作的第二功能状态。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雾化设备在切换雾化工作的功能状态时,还包括判断外壳体在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的位移起点是否为第一位置,如果是,则设备切换至第二功能状态,如果否,则设备保持第一功能状态。
进一步地,当外壳体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使得本电子雾化设备进入第二功能状态,且第二功能状态为气溶胶产生器进行雾化工作的状态时,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雾化设备还进一步包括时间检测元件,检测第二功能状态持续的时间,或者检测外壳体自到达第二位置起停留的时间,并在时间达到预设值时,停止雾化工作。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保护一种电子雾化设备,当外壳体位于第一位置时,其整体或者配合内壳体形成封闭空间使得电子雾化设备内部的空气与壳体外部的大气隔离,且此时气溶胶产生器不工作,此为设备的第一功能状态;当外壳体相对于内壳体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外壳体上或者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形成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该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使得内壳体的气道与大气连通,且此时气溶胶产生器开始工作或者进入待工作状态,此为设备的第二功能状态;采用本方案,患者只需一个动作即可打开气道的同时启动气溶胶产生器,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患者,减少使用操作。
进一步地,优选本发明的电子雾化设备为鼻吸雾化设备,即前述实施例中气溶胶自壳体逸出的、直接供用户鼻吸的区域为鼻吸部,即前文中的出口或出气口,用户的鼻腔凑近该出气口进行抽吸来吸取气溶胶。作为鼻吸产品,相对于口吸,在设计工作参数和特性时,需要面临新的技术问题,因而需要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首先,气溶胶逸出至鼻吸部,在鼻吸部处气溶胶的温度低于55摄氏度。该温度可通过将温度传感器放置在鼻吸部、在不影响正常抽吸的情况下测量得到。因为鼻腔对温度的容忍度比口腔对温度的容忍度要小得多,因此本发明中的鼻吸部处其工作温度低于 55摄氏度,一般优选要低于48摄氏度。在本发明中,在使用中通过正常的抽吸动作,可以使得鼻吸部的温度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因为抽吸能带走一部分热量。因此,这里的鼻吸部的温度是在抽吸状态下测量得到的,测量是在吸烟循环模拟机(SCS)在标准模式(ISO模式)下、将温度传感器置于鼻吸部处测得的。不过在实际设计中,优选对气雾发生器的温度或者鼻吸部的温度进行控制,例如不会允许该气雾发生器持续工作很久而不抽吸导致其热量积累而温度过高,因此会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温度监控和智能调整功率,或者直接使得气雾发生器每工作一定时间即停止工作,直到下一次启动。故,优选地,本设备的鼻吸部的温度始终都不超过55摄氏度,无论是否在正常的抽吸状况下。则此时,测量是指本设备启动后,直接将温度传感器置于鼻吸部检测温度,该温度应当始终不超过55摄氏度。而对于口吸的雾化设备来说,是相区别的,因为口吸设备的吸嘴处其温度在抽吸时或者在未抽吸时是至少存在温度高出该范围的,因为口吸对温度的容忍度相对较高。
另外,由于本发明采用加热蒸发原理,通常会高达200摄氏度以上,然后在极短的时间和距离内被冷凝并与空气混合形成气溶胶,最后逸出至鼻吸部,因此仍会保持一定的温度,尤其是当本发明的设备为手握式时,其小巧的体积使得降温路径更短,温度降低的程度有限,该温度下限在25~30摄氏度。
为实现小型化,气雾产生器的发热面到鼻吸部开孔的孔口所在表面的距离为 0.5~3cm,优选在0.8~2.0cm。逸出时的温度不会太低,通过发明人调整不同距离大小,检测得出逸出温度均高于30摄氏度。这里的发热面是指气雾产生器的使医用液体蒸发气化的表面,例如发热丝所在表面,这样的表面有多个的,取距离鼻吸部最近的表面,该表面至鼻吸部距离有多个的,取距离最近的点计算。
另外,因为鼻吸部是为鼻腔设计的,而鼻腔的鼻孔尺寸比嘴部要小得多,因此鼻吸部上供气溶胶逸出的开孔尺寸应尽量小,优选径向尺寸小于20mm,以保证气溶胶能够不过分逸散。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鼻吸部采用圆形或者椭圆形或其他类似形状的孔,孔径优选小于12mm。
鼻吸部为向鼻腔递送上述气溶胶的部位,其可以设置于壳体的端部,也可以位于壳体的外侧表面上,例如位于柱状壳体的外侧表面的中部,也可以位于两端端面上,或者其他位置。鼻吸部通常为孔状,以允许气溶胶逸出,也可以成腔体状,该腔体内可以容纳一定量的气溶胶。该鼻吸部位于整个设备的外部表面的壳体区域上,也可以是壳体具有外壳体和内壳体,内壳体上的孔状区域伸出至外壳体或外壳体之外而形成鼻吸部,例如内壳体端部具有吸管状,其可从设备内部伸出至外壳体之外,以供用户靠近使用。
另外,为了便携,优选本设备为手握式,即指单个手掌捏合可基本上握住设备整体的方式,优选壳体整体为柱状,即其具有沿轴向延伸的侧表面和位于侧表面两端的端面,一般来说侧表面的沿轴向延伸的长度大于端面的径向尺寸。柱状壳体可以为圆柱形、方柱形、多棱柱形或者其他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的柱体。
鉴于手掌捏合的方便,壳体优选为长柱形,例如壳体的轴向长度为壳体横截面径向尺寸的3倍以上。壳体的横截面是指在壳体上对其沿垂直于轴向所截的截面;当壳体沿轴向的各个横截面不恒定的,取处于面积为平均值的横截面,该横截面有多个的,取靠近轴向长度中点的横截面。横截面为正方形的,其径向尺寸为该横截面的边长;横截面为圆形的,其径向尺寸为该圆的直径;横截面非正方形也非圆形的,径向尺寸取横截面面积的平方根。另外,为避免设备过于细长而不利于捏握,优选壳体的轴向长度小于横截面径向尺寸的8倍以下。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对用户手掌大小和患者使用习惯的充分调研,最终将壳体的轴向长度设计在40~120mm之间,优选50~80mm范围内;该长度一方面允许用户的大拇指和食指对本设备上端的夹捏,另一方面又使得设备的下端大致处于手掌下部,既能够与手掌接触摩擦,还能恰好抵停在手掌上,给用户以掌控感。另外,手掌捏握围合的直径范围一般在10~30mm之间,因此在设计本医用鼻吸设备时优选径向尺寸在12~20mm 之间,例如14~18mm范围内。
并外,为了更好地捏握,在壳体表面可以设计手持部,手持部上具有突起或凹陷或起伏的曲面,增大与手掌的摩擦力。
当然,本发明的设备在应用时未必必然制造成上述手握式设备的尺寸及形状相关的限制,以上只是最佳实施方案,在各种应用场景和产品设计空间允许的范围内,本设备可以做得体积尺寸相对较大。无论尺寸体积大小如何,只要让用户通过鼻吸方式吸入气溶胶、且该气溶胶是通过被加热蒸发的方式从设备中逸出以给用户吸入这样的设备,即为本发明所要保护的电子雾化设备。
前述具体说明已参照各种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在不脱离本披露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正和改变。因此,对于本披露的考虑将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意义上的,并且所有这些修改都将被包含在其范围内。同样,有关于各种实施例的优点、其他优点和问题的解决方案已如上所述。然而,益处、优点、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任何能产生这些的要素,或使其变得更明确的解决方案都不应被解释为关键的、必需的或必要的。具有本领域技术的人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实施例的细节进行许多改变。以上修改和其他改变或修正将被包含在本文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雾化腔,其具有容纳气溶胶产生材料的腔体;
气溶胶产生器,对所述气溶胶产生材料进行加热以使其形成气溶胶;
电源,为所述气溶胶产生器加热提供电力;
内壳体,其收容所述雾化腔和气溶胶产生器;
外壳体,至少部分地包覆在所述内壳体上;
所述外壳体相对于所述内壳体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电子雾化设备从第一功能状态切换至第二功能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设备包括气道,所述气道位于所述内壳体上用于供所述气溶胶形成及流经,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气道被所述外壳体关闭而与大气阻隔,使得所述电子雾化设备处于气道关闭的第一功能状态;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气道与大气连通,使得所述电子雾化设备处于气道打开的第二功能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上设有进气口和/或出气口,所述内壳体上的进口和/或出口在所述外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进气口和/或出气口错开而与大气阻隔,在所述外壳体移动至第二位置时与所述进气口和/或出气口对位而与大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仅包覆所述内壳体的部分区域,所述内壳体上的进口和/或出口在所述外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位于所述外壳体的包覆区域内而与大气阻隔,在所述外壳体移动至第二位置时移出所述外壳体的包覆区域而与大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或者相对于所述内壳体自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沿轴向拼合并整体形成封闭曲面或者与所述内壳体的部分表面共同形成封闭曲面从而使得所述内壳体的气道与大气阻隔;
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或者相对于所述内壳体产生轴向分离,从而形成分离区域,以允许大气自所述外壳体进入而与所述内壳体的气道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或者所述内壳体做绕轴向旋转或者沿轴向直线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设备包括与气溶胶产生器连接的开关,所述外壳体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开关断电,所述电子雾化设备处于电路断开的第一功能状态;所述外壳体达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开关接电,所述电子雾化设备处于电路接通的第二功能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或外壳体上设有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外壳体相对于所述内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开关接触或经过所述第一触点,使所述开关断电;所述外壳体相对于所述内壳体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开关接触或经过所述第二触点,使所述开关接电。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外壳体相对于所述内壳体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时,所述电子雾化设备处于所述第一功能状态;所述外壳体的相对移动是自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为起点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电子雾化设备仍保持第一功能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雾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设备包括指示所述电子雾化设备工作状态的显示元件,所述外壳体相对于所述内壳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显示元件的有效显示区域被遮蔽,所述电子雾化设备处于不显示工作状态的第一功能状态;所述外壳体相对于所述内壳体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显示元件的有效显示区域被显露,所述电子雾化设备处于显示工作状态的第二功能状态。
CN201921092643.8U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电子雾化设备 Active CN2105810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92643.8U CN210581007U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电子雾化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92643.8U CN210581007U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电子雾化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81007U true CN210581007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683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92643.8U Active CN210581007U (zh) 2019-07-12 2019-07-12 一种电子雾化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810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27215A1 (zh) * 2021-04-25 2022-11-03 深圳市基克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装置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27215A1 (zh) * 2021-04-25 2022-11-03 深圳市基克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雾化装置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24486B1 (ko) 압력-기반 에어로졸 송달 기구를 구비하는 에어로졸 송달 장치
CN206314582U (zh) 吸入器装置
KR102132104B1 (ko) 전원 어셈블리, 비연소형 향미 흡인기, 및 비연소형 향미 흡인 시스템
US20150216234A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CN112273720A (zh) 一种电子雾化设备
US20140360517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vapor-producing device and method
AU2012292915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vapor-producing device and method
WO2013091203A1 (zh) 仿真烟
CN106998805A (zh) 一种雾化组件、电子烟及防止儿童误吸电子烟的方法
KR20120132005A (ko) 일회용 전자흡입기구
CN210581007U (zh) 一种电子雾化设备
CN112437615A (zh) 在嘴部件与液体筒体之间具有可渗透液体的过滤器的吸烟替代装置
CN112512350A (zh) 在电池与消耗品之间具有柔性密封件的吸烟替代装置
CN210609967U (zh) 一种手持电子设备
CN112274737B (zh) 一种医用鼻吸设备
KR20100011034U (ko) 액체 기화 흡입 장치
CN211486064U (zh) 一种电子鼻吸设备
CN209898297U (zh) 雾化器、烟弹和电子烟
EP3689165B1 (en) Smoking substitute device
EP3838025A1 (en) Aerosol delivery device
CN111728270A (zh) 一种气雾产生装置、气雾产生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20109091U (zh) 气溶胶生成装置及雾化器
EP3787428B1 (en) Smoking substitute device having a flexible seal between battery and consumable
WO2023104705A1 (en) An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WO2023013880A1 (ko) 니코틴 인헤일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100 the 1st, 2nd, 3rd, 4th and 5th floors of workshop B, No.2, Gongye 3rd road, Langxi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re located in the workshop 4-3 of tongfuyu Industrial Zone, Aiqun Road, Shangwu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which is engaged in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activities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uolin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0 3rd floor, building 2, Lany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Tangtou Avenue, factory B, No.2, Gongye 3rd road, Shixi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uolineng Electronics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100 workshop B, No.2, Gongye 3rd road, Langxi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uolin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0 the 1st, 2nd, 3rd, 4th and 5th floors of workshop B, No.2, Gongye 3rd road, Langxi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re located in the workshop 4-3 of tongfuyu Industrial Zone, Aiqun Road, Shangwu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which is engaged in production and business activities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uolineng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