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72211A - 业务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业务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72211A
CN112272211A CN202011053913.1A CN202011053913A CN112272211A CN 112272211 A CN112272211 A CN 112272211A CN 202011053913 A CN202011053913 A CN 202011053913A CN 112272211 A CN112272211 A CN 1122722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request
user
client
login state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5391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在兴
姚博勋
樊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D Digit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D Digit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D Digit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D Digital Technology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5391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722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2722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722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04L67/025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for remote control or remote monitoring of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7/146Markers for unambiguous identification of a particular session, e.g. session cookie or URL-en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1Discovery or management thereof, e.g. service location protocol [SLP] or web servic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业务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通过预先设置的业务请求接口接收客户端发送的业务请求;所述预先设置的业务请求接口是针对不同来源用户的同一业务功能需求,向客户端提供的统一接口;判断所述业务请求是否携带用户来源标识;在所述业务请求携带用户来源标识的情况下,对该来源的用户的登录状态进行校验;在登录状态校验成功的情况下,处理业务逻辑,并将处理结果返回至所述客户端。通过以上步骤,能够通过客户端驱动服务端对不同来源的用户进行登录状态校验,提高服务端开发的灵活性与可维护性。

Description

业务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业务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互联网应用程序中,绝大多数的业务是基于用户信息进行的。由于HTTP协议是无状态的,因此在用户于客户端(比如网页、APP、或者小程序)登录成功后,服务端需要记录用户的登录状态并返回给客户端一个登录状态标识,以后客户端请求时需要携带该登录状态标识,而服务端只需验证该登录状态标识的有效性即可判断用户是否已经登录或者登录是否失效。
随着互联网业务复杂性的逐渐增加,服务端系统往往需要对不同来源的用户请求进行处理。为了满足上述场景的使用需求,当前采用的处理方式为:服务端为相同业务功能提供了多个HTTP接口,当前需要支持哪个来源的用户请求处理功能,就向客户端提供该来源对应的HTTP接口。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不足:对于同一业务功能,服务端需要针对不同来源的用户请求提供不同的接口,这无疑会降低服务端开发的灵活性,导致代码的可读性差、代码冗余、以及可能出现服务端返回的数据格式不统一等问题,进而增加后期系统维护难度,提高后期服务端代码的维护成本;与此同时,也会增加客户端开发的复杂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业务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能够通过客户端驱动服务端对不同来源的用户进行登录状态校验,提高服务端开发的灵活性与可维护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业务请求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业务请求处理方法包括:通过预先设置的业务请求接口接收客户端发送的业务请求;所述预先设置的业务请求接口是针对不同来源用户的同一业务功能需求,向客户端提供的统一接口;判断所述业务请求是否携带用户来源标识;在所述业务请求携带用户来源标识的情况下,对该来源的用户的登录状态进行校验;在登录状态校验成功的情况下,处理业务逻辑,并将处理结果返回至所述客户端。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业务请求未携带用户来源标识的情况下,向所述客户端返回错误提示信息。
可选地,所述对该来源的用户的登录状态进行校验包括:根据所述用户来源标识确定对应的登录状态校验接口;将从所述业务请求中解析出的登录状态标识作为入参调用所述登录状态校验接口,以对用户的登录状态进行校验。
可选地,所述用户来源标识为用于区分来自不同应用的用户的应用标识,或者为用于区分同一应用中不同用户群组的群组标识。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登录状态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向所述客户端返回登录状态校验失败提示信息。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另一种业务请求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业务请求处理方法包括:将用户来源标识添加至业务请求中;通过业务请求接口将所述业务请求发送至服务端,以使所述服务端在接收到所述业务请求后,判断所述业务请求是否携带用户来源标识,以及,在所述业务请求携带用户来源标识的情况下,对该来源的用户的登录状态进行校验,以及,在登录状态校验成功的情况下处理业务逻辑;其中,所述业务请求接口为所述服务端针对不同来源用户的同一业务功能需求,向客户端提供的统一接口。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业务请求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业务请求处理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通过预先设置的请求接口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请求;所述预先设置的业务请求接口是针对不同来源用户的同一业务功能需求,向客户端提供的统一接口;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请求是否携带用户来源标识;校验模块,用于在所述业务请求携带用户来源标识的情况下,对该来源的用户的登录状态进行校验;处理模块,用于在登录状态校验成功的情况下,处理业务逻辑,并将处理结果返回至所述客户端。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业务请求处理系统。
本发明的业务请求处理系统包括:客户端、服务端;客户端将用户来源标识添加至业务请求中;所述客户端通过业务请求接口将所述业务请求发送至服务端;所述业务请求接口为服务端针对不同来源用户的同一业务功能需求,向客户端提供的统一接口;所述服务端在接收到所述业务请求后,判断所述业务请求是否携带用户来源标识;在所述业务请求携带用户来源标识的情况下,所述服务端对该来源的用户的登录状态进行校验;在登录状态校验成功的情况下,所述服务端处理业务逻辑,并将处理结果返回至所述客户端。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
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本发明的业务请求处理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六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
本发明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的业务请求处理方法。
上述发明中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通过针对不同来源用户的同一业务功能需求,向客户端提供统一的业务请求接口,在通过业务请求接口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业务请求后判断所述业务请求是否携带用户来源标识,在所述业务请求携带用户来源标识的情况下对该来源的用户的登录状态进行校验,在登录状态校验成功的情况下处理业务逻辑,并将处理结果返回至所述客户端这些步骤,能够通过客户端驱动服务端对不同来源的用户进行登录状态校验,提高服务端开发的灵活性与可维护性;与此同时,也能降低客户端开发的复杂度。
上述的非惯用的可选方式所具有的进一步效果将在下文中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其中的示例性系统架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业务请求处理方法的主要流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业务请求处理方法的主要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业务请求处理装置的主要模块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业务请求处理系统的主要模块示意图;
图6是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不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业务请求处理方法或业务请求处理装置的示例性系统架构100。
如图1所示,系统架构10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01、102、103,网络104和服务器105。网络104用以在终端设备101、102、103和服务器105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104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用户可以使用终端设备101、102、103通过网络104与服务器105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消息等。终端设备101、102、103上可以安装有各种通讯客户端应用,例如购物类应用、网页浏览器应用、搜索类应用、即时通信工具、邮箱客户端、社交平台软件等。
终端设备101、102、103可以是具有显示屏并且支持网页浏览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等等。
服务器105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例如对用户利用终端设备101、102、103所浏览的购物类网站提供支持的后台管理服务器。后台管理服务器可以对终端设备通过网络发送的数据处理请求(比如订单查询请求)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比如订单查询结果)反馈给终端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业务请求处理方法一般由服务器105执行,相应地,业务请求处理装置一般设置于服务器105中。
应该理解,图1中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业务请求处理方法的主要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业务请求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S201:通过预先设置的业务请求接口接收客户端发送的业务请求。
其中,所述业务请求接口是针对不同来源用户的同一业务功能需求,向客户端提供的统一接口。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所述不同来源用户具体是指来自于不同应用的用户。其中,所述应用可以为网站、APP或者小程序等。例如,对于来自于A应用的用户的订单查询请求、B应用的用户的订单查询请求、以及C应用的用户的订单查询请求,可向客户端提供统一的订单查询用请求接口。
在另一个可选示例中,所述不同来源用户具体是指同一应用中不同用户群组的用户。例如,对于来自于用户群组1的用户的订单结算请求、用户群组2的用户的订单结算请求、以及用户群组3的订单结算请求,可向客户端提供统一的订单结算用请求接口。
具体实施时,可根据不同的业务功能需求,可向客户端提供相应的业务请求接口,而不局限于上述示例中的订单查询用请求接口和订单结算用请求接口。
步骤S202:判断所述业务请求是否携带用户来源标识。
示例性地,所述业务请求可为遵循HTTP协议、HTTPS协议或者其他协议的请求。比如,在通过业务请求接口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HTTP请求后,可判断该HTTP请求中是否携带用户来源标识。若该HTTP请求中携带用户来源标识,则执行步骤S203;若该HTTP请求没有携带用户来源标识,可向客户端返回错误提示信息。
步骤S203:在所述业务请求携带用户来源标识的情况下,对该来源的用户的登录状态进行校验。
示例性地,所述对该来源的用户的登录状态进行校验包括:根据所述用户来源标识确定对应的登录状态校验接口;将从所述业务请求中解析出的登录状态标识作为入参调用所述登录状态校验接口,以对用户的登录状态进行校验。
例如,假设HTTP请求携带的用户来源标识(user-source)的取值为“appA”,表明该用户来自于A应用,则确定登录状态校验接口为与A应用对应的登录状态校验接口“API_1”,然后将从HTTP请求中解析出的登录状态标识(比如sessionID)作为入参调用该登录状态校验接口“API_1”,以对用户的登录状态进行校验;假设该HTTP请求携带的用户来源标识为“appB”,表明该用户来自于B应用,则确定所需的登录状态校验接口为与B应用对应的“API_2”,然后将从HTTP请求中解析出的登录状态标识(比如sessionID)作为入参调用该登录状态校验接口“API_2”,以对用户的登录状态进行校验。具体实施时,所述登录状态校验接口可以为第三方提供的接口,也可以为服务端自身提供的接口。
步骤S204:在登录状态校验成功的情况下,处理业务逻辑,并将处理结果返回至所述客户端。
在该步骤中,在对用户的登录状态校验成功之后,可执行相应的业务逻辑。比如,在订单查询场景下,在对A应用的用户的登录状态校验成功之后,可执行订单查询逻辑,并将查询出的订单信息返回至客户端。比如,在订单结算场景下,在对B应用的用户的登录状态校验成功之后,可执行订单结算逻辑,并将结算结果返回至客户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于不同来源用户的同一业务功能需求向客户端提供统一的业务请求接口,在通过所述业务请求接口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业务请求后判断所述业务请求是否携带用户来源标识,在所述业务请求携带用户来源标识的情况下对该来源的用户的登录状态进行校验,在登录状态校验成功的情况下处理业务逻辑,并将处理结果返回至所述客户端这些步骤,能够通过客户端驱动服务端对不同来源的用户进行登录状态校验,提高服务端开发的灵活性与可维护性。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业务请求处理方法的主要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业务请求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S301:客户端将用户来源标识添加至业务请求中。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所述用户来源标识为用于区分来自不同应用的用户的应用标识。其中,所述应用可以为网站、APP或者小程序等。例如,对于来自于A应用的用户,所述用户来源标识或者说所述应用标识的取值为“appA”,对于来自于B应用的用户,所述用户来源标识或者说所述应用标识的取值为“APPB”。
在另一个可选示例中,所述用户来源标识为用于区分同一应用中不同用户群组的群组标识。例如,对于来自于用户群组1的用户,所述用户来源标识或者说所述群组标识的取值为“group_1”,对于来自用户群组2的用户,所述用户来源标识或者说所述群组标识的取值为“group_2”。
在该步骤中,客户端可在构造业务请求时,将用户来源标识添加至该业务请求中。例如,客户端可在业务请求的请求头中添加“user_source=appA”,其中,use_source为用户来源标识这一参数的参数名,appA为用户来源标识这一参数的参数值,具体表示该用户来自于A应用。
步骤S302:客户端通过业务请求接口将所述业务请求发送至服务端。
其中,所述业务请求接口为服务端针对不同来源用户的同一业务功能需求,向客户端提供的统一接口。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所述不同来源用户具体是指来自于不同应用的用户。其中,所述应用可以为网站、APP或者小程序等。例如,对于来自于A应用的用户的订单查询请求、B应用的用户的订单查询请求、以及C应用的用户的订单查询请求,服务端可向客户端提供统一的订单查询用请求接口。在另一个可选示例中,所述不同来源用户具体是指同一应用中不同用户群组的用户。例如,对于来自于用户群组1的用户的订单结算请求、用户群组2的用户的订单结算请求、以及用户群组3的订单结算请求,服务端可向客户端提供统一的订单结算用请求接口。具体实施时,可根据不同的业务功能需求,可向客户端提供相应的请求接口,而不局限于上述示例中的订单查询用请求接口和订单结算用请求接口。
步骤S303:在通过所述业务请求接口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业务请求后,服务端判断所述业务请求是否携带用户来源标识。
示例性地,所述业务请求可为遵循HTTP协议、HTTPS协议或者其他协议的请求。比如,在通过业务请求接口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HTTP请求后,服务端可对HTTP请求的请求头进行解析,若从请求头中解析出用户来源标识这个参数,则表明所述请求携带用户来源标识,进而可根据用户来源标识这一参数的取值确定用户的具体来源;若从所述请求中未解析出用户来源标识这个参数,则表明所述请求未携带用户来源标识。
在步骤S303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304;否则,执行步骤S306。
步骤S304:对该来源的用户的登录状态进行校验。
示例性地,所述对该来源的用户的登录状态进行校验包括:根据所述用户来源标识确定对应的登录状态校验接口;将从所述业务请求中解析出的登录状态标识作为入参调用所述登录状态校验接口,以对用户的登录状态进行校验。
例如,假设HTTP请求携带的用户来源标识(user-source)的取值为“appA”,表明该用户来自于A应用,则确定登录状态校验接口为与A应用对应的登录状态校验接口“API_1”,然后将从HTTP请求中解析出的登录状态标识(比如sessionID)作为入参调用该登录状态校验接口“API_1”,以对用户的登录状态进行校验;假设该请求携带的用户来源标识为“appB”,表明该用户来自于B应用,则确定所需的登录状态校验接口为与B应用对应的“API_2”,然后将从HTTP请求中解析出的登录状态标识(比如sessionID)作为入参调用该登录状态校验接口“API_2”,以对用户的登录状态进行校验。具体实施时,所述登录状态校验接口可以为第三方提供的接口,也可以为服务端自身提供的接口。
示例性地,所述登录状态校验接口对用户的登录状态进行校验可进一步包括:判断请求中携带的登录状态校验标识是否位于预先存储的登录状态校验标识表中、判断请求中携带的登录状态校验标识是否未过期;若两者都为是,对该来源的用户的登录状态校验成功;否则,对该来源的用户的登录状态校验失败。在对该来源的用户的登录状态校验成功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305;否则,执行步骤S307。
步骤S305:处理业务逻辑,并将处理结果返回至所述客户端。
在该步骤中,在对用户的登录状态校验成功之后,可执行相应的业务逻辑。比如,在订单查询场景下,在对A应用的用户的登录状态校验成功之后,可执行订单查询逻辑,并将查询出的订单信息返回至客户端。比如,在订单结算场景下,在对B应用的用户的登录状态校验成功之后,可执行订单结算逻辑,并将结算结果返回至客户端。
步骤S306:向客户端返回错误提示信息。
在客户端通过所述业务请求接口发送的业务请求不携带用户来源标识的情况下,表明该业务请求为非法请求,进而服务端向客户端返回错误提示信息。比如,服务端可向客户端返回错误提示码“failure_1”。通过步骤S306,能够在对不同来源的用户进行登录状态校验时提高用户体验。
步骤S307:向客户端返回登录状态校验失败提示信息。
在服务端对用户登录状态校验失败的情况下,服务端向客户端返回登录状态校验失败提示信息。比如,服务端可向客户端返回错误提示码“failure_2”。通过步骤S307,能够在对不同来源的用户进行登录状态校验时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以上步骤能够通过客户端驱动服务端对不同来源的用户进行登录状态校验,提高服务端开发的灵活性与可维护性;同时,保证了服务端返回的数据格式的统一性,避免出现服务端为相同业务功能提供多个接口所导致的服务端返回的数据格式不统一的问题,降低了后期系统维护难度,同时,也降低了客户端开发的复杂度。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业务请求处理装置的主要模块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业务请求处理装置400包括:接收模块401、判断模块402、校验模块403、处理模块404。
接收模块401,用于通过预先设置的业务请求接口接收客户端发送的业务请求。
其中,所述预先设置的业务请求接口为对于不同来源用户的同一业务功能需求,向客户端提供的统一接口。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所述不同来源用户具体是指来自于不同应用的用户。所述应用可以为网站、APP或者小程序。例如,对于来自于A应用的用户的订单查询请求、B应用的用户的订单查询请求、以及C应用的用户的订单查询请求,可向客户端提供统一的订单查询用请求接口。
在另一个可选示例中,所述不同来源用户具体是指同一应用中不同用户群组的用户。例如,对于来自于用户群组1的用户的订单结算请求、用户群组2的用户的订单结算请求、以及用户群组3的订单结算请求,可向客户端提供统一的订单结算用请求接口。
具体实施时,可根据不同的业务功能需求,可向客户端提供相应的请求接口,而不局限于上述示例中的订单查询用请求接口和订单结算用请求接口。
判断模块402,用于判断所述业务请求是否携带用户来源标识。
示例性地,所述业务请求可为遵循HTTP协议、HTTPS协议或者其他协议的请求。比如,在接收模块401通过业务请求接口接收到客户端发送的HTTP请求后,判断模块402可判断该HTTP请求中是否携带用户来源标识。若该HTTP请求中携带用户来源标识,则后续通过校验模块403进行登录状态校验;若该HTTP请求没有携带用户来源标识,后续可向客户端返回错误提示信息。
校验模块403,用于在所述业务请求携带用户来源标识的情况下,对该来源的用户的登录状态进行校验。
示例性地,校验模块403对该来源的用户的登录状态进行校验包括:校验模块403根据所述用户来源标识确定对应的登录状态校验接口;校验模块403将从所述业务请求中解析出的登录状态标识作为入参调用所述登录状态校验接口,以对用户的登录状态进行校验。
例如,假设HTTP请求携带的用户来源标识(user-source)的取值为“appA”,表明该用户来自于A应用,校验模块403确定登录状态校验接口为与A应用对应的登录状态校验接口“API_1”,然后校验模块403将从HTTP请求中解析出的登录状态标识(比如sessionID)作为入参调用登录状态校验接口“API_1”,以对用户的登录状态进行校验;假设该请求携带的用户来源标识为“appB”,表明该用户来自于B应用,校验模块403确定所需的登录状态校验接口为与B应用对应的“API_2”,然后校验模块403将从HTTP请求中解析出的登录状态标识(比如sessionID)作为入参调用登录状态校验接口“API_2”,以对用户的登录状态进行校验。具体实施时,所述登录状态校验接口可以为第三方提供的接口,也可以为服务端自身提供的接口。
处理模块404,用于在登录状态校验成功的情况下,处理业务逻辑,并将处理结果返回至所述客户端。
比如,在订单查询场景下,在对A应用的用户的登录状态校验成功之后,处理模块404可执行订单查询逻辑,并将查询出的订单信息返回至客户端。比如,在订单结算场景下,在对B应用的用户的登录状态校验成功之后,处理模块404可执行订单结算逻辑,并将结算结果返回至客户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针对不同来源用户的同一业务功能需求向客户端提供统一的业务请求接口,通过判断模块判断通过所述业务请求接口发送的业务请求是否携带用户来源标识,通过校验模块在所述业务请求携带用户来源标识的情况下对该来源的用户的登录状态进行校验,通过处理模块在登录状态校验成功的情况下处理业务逻辑,并将处理结果返回至所述客户端,能够通过客户端驱动服务端对不同来源的用户进行登录状态校验,提高服务端开发的灵活性与可维护性,与此同时,也能降低客户端开发的复杂度。
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业务请求处理系统的主要模块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业务请求处理系统500包括:客户端501、服务端502。
客户端501,用于将用户来源标识添加至业务请求中。
在一个可选示例中,所述用户来源标识为用于区分来自不同应用的用户的应用标识。其中,所述不同应用可以为不同网站、不同APP或者不同小程序。例如,对于来自于A应用的用户,所述用户来源标识或者说所述应用标识的取值为“appA”,对于来自于B应用的用户,所述用户来源标识或者说所述应用标识的取值为“APPB”。
在另一个可选示例中,所述用户来源标识为用于区分同一应用中不同用户群组的群组标识。例如,对于来自于用户群组1的用户,所述用户来源标识或者说所述群组标识的取值为“group_1”,对于来自用户群组2的用户,所述用户来源标识或者说所述群组标识的取值为“group_2”。
客户端501可在构造业务请求时,将用户来源标识添加至该业务请求中。例如,客户端501可在业务请求的请求头中添加“user_source=appA”,其中,use_source为用户来源标识这一参数的参数名,appA为用户来源标识这一参数的参数值,具体表示该用户来自于A应用。
客户端501,还用于通过业务请求接口将所述业务请求发送至服务端502。
其中,所述业务请求接口为服务端502针对不同来源用户的同一业务功能需求,向客户端501提供的统一的请求接口。在一个可选示例中,所述不同来源用户具体是指来自于不同应用的用户。例如,对于来自于A应用的用户的订单查询请求、B应用的用户的订单查询请求、以及C应用的用户的订单查询请求,服务端502可向客户端501提供统一的订单查询用请求接口。在另一个可选示例中,所述不同来源用户具体是指同一应用中不同用户群组的用户。例如,对于来自于用户群组1的用户的订单结算请求、用户群组2的用户的订单结算请求、以及用户群组3的订单结算请求,服务端502可向客户端501提供统一的订单结算用请求接口。具体实施时,服务端502可根据不同的业务功能需求,向客户端501提供相应的业务请求接口,而不局限于上述示例中的订单查询用请求接口和订单结算用请求接口。
服务端502,用于在接收到所述业务请求后,判断所述业务请求是否携带用户来源标识。
服务端502,还用于在所述业务请求携带用户来源标识的情况下,对该来源的用户的登录状态进行校验。
示例性地,服务端502对该来源的用户的登录状态进行校验包括:服务端502根据所述用户来源标识确定对应的登录状态校验接口;服务端502将从所述业务请求中解析出的登录状态标识作为入参调用所述登录状态校验接口,以对用户的登录状态进行校验。
例如,假设HTTP请求携带的用户来源标识(user-source)的取值为“appA”,表明该用户来自于A应用,服务端502确定登录状态校验接口为与A应用对应的登录状态校验接口“API_1”,然后将从HTTP请求中解析出的登录状态标识(比如sessionID)作为入参调用登录状态校验接口“API_1”,以对用户的登录状态进行校验;假设该请求携带的用户来源标识为“appB”,表明该用户来自于B应用,服务端502确定所需的登录状态校验接口为与B应用对应的“API_2”,然后服务端502将从HTTP请求中解析出的登录状态标识(比如sessionID)作为入参调用登录状态校验接口“API_2”,以对用户的登录状态进行校验。具体实施时,所述登录状态校验接口可以为第三方提供的接口,也可以为服务端自身提供的接口。
服务端502,还用于在登录状态校验成功的情况下,处理业务逻辑,并将处理结果返回至客户端50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能够通过客户端驱动服务端对不同来源的用户进行登录状态校验,提高服务端开发的灵活性与可维护性;同时,保证了服务端返回的数据格式的统一性,避免出现服务端为相同业务功能提供多个接口所导致的服务端返回的数据格式不统一的问题,降低了后期系统维护难度。
下面参考图6,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600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的计算机系统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6所示,计算机系统6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6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6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6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6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603中,还存储有系统6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601、ROM 602以及RAM 603通过总线6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605也连接至总线6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6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6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6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6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609。通信部分6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6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605。可拆卸介质6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6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608。
特别地,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6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6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601执行时,执行本发明的系统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发明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发明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发明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模块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模块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接收模块、判断模块、校验模块、处理模块。其中,这些模块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模块本身的限定,例如,接收模块还可以被描述为“通过预先设置的业务请求接口接收业务请求的模块”。
作为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一个该设备执行时,使得该设备执行以下流程:通过预先设置的业务请求接口接收客户端发送的业务请求;所述预先设置的业务请求接口是针对不同来源用户的同一业务功能需求,向客户端提供的统一接口;判断所述业务请求是否携带用户来源标识;在所述业务请求携带用户来源标识的情况下,对该来源的用户的登录状态进行校验;在登录状态校验成功的情况下,处理业务逻辑,并将处理结果返回至所述客户端。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客户端驱动服务端对不同来源的用户进行登录状态校验,提高服务端开发的灵活性与可维护性。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业务请求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预先设置的业务请求接口接收客户端发送的业务请求;所述预先设置的业务请求接口是针对不同来源用户的同一业务功能需求,向客户端提供的统一接口;
判断所述业务请求是否携带用户来源标识;
在所述业务请求携带用户来源标识的情况下,对该来源的用户的登录状态进行校验;
在登录状态校验成功的情况下,处理业务逻辑,并将处理结果返回至所述客户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业务请求未携带用户来源标识的情况下,向所述客户端返回错误提示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该来源的用户的登录状态进行校验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来源标识确定对应的登录状态校验接口;将从所述业务请求中解析出的登录状态标识作为入参调用所述登录状态校验接口,以对用户的登录状态进行校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来源标识为用于区分来自不同应用的用户的应用标识,或者为用于区分同一应用中不同用户群组的群组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登录状态校验失败的情况下,向所述客户端返回登录状态校验失败提示信息。
6.一种业务请求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用户来源标识添加至业务请求中;
通过业务请求接口将所述业务请求发送至服务端,以使所述服务端在接收到所述业务请求后,判断所述业务请求是否携带用户来源标识,以及,在所述业务请求携带用户来源标识的情况下,对该来源的用户的登录状态进行校验,以及,在登录状态校验成功的情况下处理业务逻辑;其中,所述业务请求接口为所述服务端针对不同来源用户的同一业务功能需求,向客户端提供的统一接口。
7.一种业务请求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预先设置的请求接口接收客户端发送的请求;所述预先设置的业务请求接口是针对不同来源用户的同一业务功能需求,向客户端提供的统一接口;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请求是否携带用户来源标识;
校验模块,用于在所述业务请求携带用户来源标识的情况下,对该来源的用户的登录状态进行校验;
处理模块,用于在登录状态校验成功的情况下,处理业务逻辑,并将处理结果返回至所述客户端。
8.一种业务请求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客户端、服务端;
客户端将用户来源标识添加至业务请求中;
所述客户端通过业务请求接口将所述业务请求发送至服务端;所述业务请求接口为服务端针对不同来源用户的同一业务功能需求,向客户端提供的统一接口;
所述服务端在接收到所述业务请求后,判断所述业务请求是否携带用户来源标识;在所述业务请求携带用户来源标识的情况下,所述服务端对该来源的用户的登录状态进行校验;在登录状态校验成功的情况下,所述服务端处理业务逻辑,并将处理结果返回至所述客户端。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011053913.1A 2020-09-29 2020-09-29 业务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Pending CN1122722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53913.1A CN112272211A (zh) 2020-09-29 2020-09-29 业务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53913.1A CN112272211A (zh) 2020-09-29 2020-09-29 业务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72211A true CN112272211A (zh) 2021-01-26

Family

ID=74337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53913.1A Pending CN112272211A (zh) 2020-09-29 2020-09-29 业务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72211A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1401A (zh) * 2012-10-13 2014-04-16 成都哆可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手机网络游戏运营平台系统与方法
US20140337953A1 (en) * 2013-05-08 2014-11-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ross-platform authentication from within a rich client
CN104363264A (zh) * 2014-10-22 2015-02-18 北京棱镜云桥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软件的多渠道sdk接入系统及方法
WO2016061762A1 (zh) * 2014-10-22 2016-04-28 刘大澎 移动终端软件的多渠道sdk接入系统及方法
CN106301885A (zh) * 2016-07-18 2017-01-04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统一业务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US20170019468A1 (en) * 2015-07-14 2017-01-19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Common Function Modules for Use with Multiple Applications
US20170134370A1 (en) * 2015-11-05 2017-05-11 Red Hat, Inc. Enabling single sign-on authentication for accessing protected network services
US20170264610A1 (en) * 2015-06-09 2017-09-14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d on mobile application entrance and system
CN108008959A (zh) * 2017-12-28 2018-05-08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软件开发工具包sdk接入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0287037A (zh) * 2019-05-20 2019-09-27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分布式的智能api异步回调方法及装置
CN111131208A (zh) * 2019-12-13 2020-05-08 广州极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第三方业务应用登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338631A (zh) * 2018-12-18 2020-06-26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用接口框架的生成方法、装置和计算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1401A (zh) * 2012-10-13 2014-04-16 成都哆可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手机网络游戏运营平台系统与方法
US20140337953A1 (en) * 2013-05-08 2014-11-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ross-platform authentication from within a rich client
CN104363264A (zh) * 2014-10-22 2015-02-18 北京棱镜云桥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软件的多渠道sdk接入系统及方法
WO2016061762A1 (zh) * 2014-10-22 2016-04-28 刘大澎 移动终端软件的多渠道sdk接入系统及方法
US20170264610A1 (en) * 2015-06-09 2017-09-14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based on mobile application entrance and system
US20170019468A1 (en) * 2015-07-14 2017-01-19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Common Function Modules for Use with Multiple Applications
US20170134370A1 (en) * 2015-11-05 2017-05-11 Red Hat, Inc. Enabling single sign-on authentication for accessing protected network services
CN106301885A (zh) * 2016-07-18 2017-01-04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统一业务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CN108008959A (zh) * 2017-12-28 2018-05-08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软件开发工具包sdk接入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1338631A (zh) * 2018-12-18 2020-06-26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用接口框架的生成方法、装置和计算设备
CN110287037A (zh) * 2019-05-20 2019-09-27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分布式的智能api异步回调方法及装置
CN111131208A (zh) * 2019-12-13 2020-05-08 广州极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第三方业务应用登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01952B (zh) 多渠道消息通知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11062024B (zh) 一种应用登录方法和装置
US10915384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10958119A (zh) 身份验证方法和装置
CN114513762A (zh)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9218041B (zh) 用于服务器系统的请求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3037787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3010238A (zh) 一种微应用调用接口的权限确定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855655B (zh) 一种信息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055186B (zh) 一种跨系统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272211A (zh) 业务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460020B (zh) 用于解析消息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3742235A (zh) 一种校验代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14257632A (zh) 断线重连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132400A (zh)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079085A (zh) 商服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38642A (zh) 确定应用下载途径的方法、设备、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452771B (zh) 一种接口调用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3766437B (zh) 一种短信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11125676B (zh) 联合授权方法和装置
CN110888770A (zh) 用于发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6527284B (zh) 数据存储安全性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83542B (zh) 一种用户登录的方法和系统、认证端以及用户端
CN117294745B (zh) 网络连接状态信息发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2988408A (zh) 一种多端交互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Room 221, 2 / F, block C, 18 Kechuang 11th Street,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100176

Applicant after: Jingdong Technology Hold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21, 2 / F, block C, 18 Kechuang 11th Street,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100176

Applicant before: Jingdong Digital Technology Holding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