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68356B - 一种新风温湿度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温湿度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68356B
CN112268356B CN202011140006.0A CN202011140006A CN112268356B CN 112268356 B CN112268356 B CN 112268356B CN 202011140006 A CN202011140006 A CN 202011140006A CN 112268356 B CN112268356 B CN 1122683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temperature
module
interval
humid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4000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68356A (zh
Inventor
程竹
单联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Xiaomi Technology Wu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4000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683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683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683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683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683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46Improving electric energy efficiency or sa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风温湿度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属于空调控制技术领域。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湿空气的初始物性参数以及湿空气的目标物性参数,根据所述初始物性参数和所述目标物性参数对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进行区间划分,获得以湿空气的物性状态参数为基础的区间范围;利用所述区间范围,通过控制新风模组以及换热模组的运行方式对环境的温湿度进行控制。所述系统包括与所述方法步骤对应的模块。

Description

一种新风温湿度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风温湿度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属于空调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空调器可以通过降低空调器的换热模组中冷媒蒸发温度至湿空气露点温度以下的方式,使湿空气中的水分在换热模组的翅片表面结露,起到除湿的作用。这种方式需要在空调器内设置加湿系统,但是在空调器内配置的加湿系统成本过于高昂,而联动其它独立加湿设备又很难做到精确控湿。出于可靠性与经济性的考量,现有的家用空调器不具备精确控制温湿度的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风温湿度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家用空调器无法精确控制湿度,以及家用空调器由于成本与体积的限制,无法实现对湿度独立控制的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问题:
一种新风温湿度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湿空气的初始物性参数以及湿空气的目标物性参数,根据所述初始物性参数和所述目标物性参数对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进行区间划分,获得以湿空气的物性状态参数为基础的区间范围;
利用所述区间范围,通过控制新风模组以及换热模组的运行方式对环境的温湿度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湿空气的初始物性参数包括湿空气的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Wb、相对湿度RH和绝对含湿量HR;所述湿空气的目标物性参数包括目标干球温度T1、目标湿球温度Wb1、目标绝对含湿量HR1和目标相对湿度RH1
进一步地,获取所述湿空气的初始物性参数的方式包括:
获取所述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Wb、相对湿度RH和绝对含湿量HR中任意两个参数,并基于所述任意两个参数确定另外两个参数;
或,直接获取所述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Wb、相对湿度RH和绝对含湿量HR;
或,根据当前湿空气情况设置所述湿空气的初始物性参数。
进一步地,获取所述湿空气的目标物性参数的方式包括:设定目标干球温度T1和目标相对湿度RH1,利用目标干球温度T1和目标相对湿度RH1获取目标湿球温度Wb1和目标绝对含湿量HR1
进一步地,根据所述初始物性参数和所述目标物性参数对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进行区间划分,包括:
获取空调器的综合参数;
结合所述综合参数,利用所述初始物性参数和所述目标物性参数对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进行区间划分,获得以湿空气的物性状态参数为基础的区间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空调器的综合参数,包括:
利用空调器的出风干球温度T2和出风湿球温度Wb2,或,出风相对湿度RH2获取出风绝对含湿量HR2
获取空调器的回风干球温度T3和回风湿球温度Wb3,并利用回风干球温度T3和回风湿球温度Wb3获得回风绝对含湿量HR3
获取空调器的室外干球温度T4和室外湿球温度Wb4,并利用所述室外干球温度T4和室外湿球温度Wb4获得室外绝对含湿量HR4
设定风挡湿球温度修正参数△Wb,设置换热模组设定档位与所述风挡湿球温度修正参数△Wb之间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地,利用空调器的出风干球温度T2和出风湿球温度Wb2通过计算获取出风绝对含湿量HR2的过程包括:
获取空调器的风干球温度T2和出风湿球温度Wb2
利用所述出风干球温度T2和出风湿球温度Wb2通过如下公式确定出风绝对含湿量HR2
进一步地,利用出风相对湿度RH2通过计算获取出风绝对含湿量HR2为:
利用如下公式确定出风绝对含湿量HR2
90%HR2=RH2
其中,RH2表示出风相对湿度。
进一步地,结合所述综合参数,利用所述初始物性参数和所述目标物性参数对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进行区间划分,包括:
根据划分条件,将所述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划分为至少四个区间,其中,每一区间表征的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不同。
进一步地,所述至少四个区间为五个区间,所述根据划分条件,将所述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划分为至少四个区间,包括:
A区间:T<T2
B区间:T≥T2,且HR<HR2
C区间:RH3>RH1时,T≥T1,且HR1≥HR≥HR2,且Wb<Wb1;RH3≤RH1时,T≥T1,且HR≥HR2,且Wb<Wb1+△Wb;
D区间:RH1>RH2时,T≥T1,且HR≥HR2,且Wb1<Wb<Wb1+△Wb;RH1≤RH2时,不设置此区间;
E区间:T≥T2,且Wb≥Wb1+△Wb;
其中,T表示干球温度;Wb表示湿球温度;HR表示绝对含湿;T1表示目标干球温度;Wb1表示目标湿球温度;RH1表示目标相对湿度;HR1表示目标绝对含湿量;T2表示出风干球温度;HR2表示出风绝对含湿量;RH2表示出风相对湿度;RH3表示回风相对湿度;△Wb表示风挡湿球温度修正参数。
进一步地,满足以下任一条件规则时,则对所述区间范围进行重新划分:
第一条件规则:目标干球温度T1、目标湿球温度Wb1和出风干球温度T2任意一个变化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阈值;
第二条件规则:每次空调器开机运行第一指定时间时;
第三条件规则:距上一次区间更新的时间间隔超过设定间隔阈值。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模组设定档位与所述风挡湿球温度修正参数△Wb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所述换热模组设定档位每调高一个档位,所述风挡湿球温度修正参数△Wb升高一个设定温度变化量。
进一步地,利用所述区间范围,通过控制新风模以及换热模组的运行方式对环境的温湿度进行控制,包括:
当T3-T1>Tmax时,根据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所处区间的不同按照第一控制策略对空调器的新风模组和换热模组进行控制;
当Tmax≥T3-T1>Tmin时,根据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所处区间的不同按照第二控制策略对空调器的新风模组和换热模组进行控制;
当T3-T1≤Tmin时,根据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所处区间的不同按照第三控制策略对空调器的新风模组和换热模组进行控制;
其中,T1表示目标干球温度,T3表示回风干球温度;Tmax表示温度稳态控制的温度上边界;Tmin表示温度稳态控制的温度下边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策略包括: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A区间或B区间,则控制新风模组按照出风方式B和进风方式B的模式进行进出风控制,同时,控制换热模组按照最低潜热比模式运行;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E区间,则控制新风模组不连续工作,换热模组按照最高潜热比模式运行;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C区间或D区间,则控制新风模组不连续工作,换热模组根据外侧相对湿量RH4调整潜热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控制策略包括:
当RHmax>RH3-RH1≥RHmin时,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A区间,控制新风模组按照出风方式A和进风方式B的模式进行进出风控制,同时,控制换热模组按照最低潜热比模式运行;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B区间,控制新风模组按照出风方式A和进风方式B的模式进行进出风控制,同时,控制换热模组根据外侧相对湿量RH4调整潜热比;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C区间,控制新风模组按照出风方式B和进风方式B的模式进行进出风控制,同时,控制换热模组根据外侧相对湿量RH4调整潜热比;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D区间,控制新风模组按照出风方式B和进风方式A的模式进行进出风控制,同时,控制换热模组根据外侧相对湿量RH4调整潜热比;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E区间,控制新风模组不连续工作,同时,控制换热模组根据外侧相对湿量RH4调整最优潜热比;
当RH3-RH1≥RHmax时,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A区间、B区间或C区间,控制新风模组按照出风方式B和进风方式B的模式进行进出风控制,同时,控制换热模组按照最高潜热比模式运行;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D区间,控制新风模组按照出风方式B和进风方式A的模式进行进出风控制,同时,控制换热模组按照最高潜热比模式运行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E区间,控制新风模组不连续工作,同时,控制换热模组按照最高潜热比模式运行;
当RH3-RH1<RHmin时,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A区间、B区间或C区间,控制新风模组按照出风方式A和进风方式B的模式进行进出风控制,同时,控制换热模组按照最高潜热比模式运行;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D区间或E区间,控制新风模组按照出风方式B和进风方式B的模式进行进出风控制,同时,控制换热模组根据外侧相对湿量RH4调整潜热比。
其中,RH3表示回风相对湿度;RH1表示目标相对湿;RHmax表示湿度稳态控制的相对湿度上边界;RHmin表示湿度稳态控制的相对湿度下边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控制策略包括: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A区间或B区间,则控制新风模组不工作,同时,控制换热模组按温度超调逻辑运行;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C区间、D区间或E区间,控制新风模组按照出风方式B和进风方式B的模式进行进出风控制,同时,控制换热模组按温度超调逻辑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新风模组在环境温湿度控制节过程中的进出风模式包括:
出风方式A:出风风道切换为经过空调器的换热模组到室外;
出风方式B:出风风道切换为不经过空调器的换热模组到室外;
进风方式A:进风风道切换为经过空调器的换热模组到室内;
进风方式B:进风风道切换为不经过空调器的换热模组到室内。
一种新风温湿度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区间划分模块,用于获取湿空气的初始物性参数以及湿空气的目标物性参数,根据所述初始物性参数和所述目标物性参数对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进行区间划分,获得以湿空气的物性状态参数为基础的区间范围;
控制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区间范围,通过控制新风模以及换热模组的运行方式对环境的温湿度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区间划分模块包括:
综合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空调器的综合参数;
划分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初始物性参数、所述目标物性参数结合综合参数对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进行区间划分,获得以湿空气的物性状态参数为基础的区间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所处区间的不同按照第一控制策略对空调器的新风模组和换热模组进行控制;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所处区间的不同按照第二控制策略对空调器的新风模组和换热模组进行控制;
第三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所处区间的不同按照第三控制策略对空调器的新风模组和换热模组进行控制。
一种新风温湿度控制装置,包括:
处理器;
配置为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种所述的控制方法。
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种所述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风温湿度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在空调不额外增加加湿设备或加湿源的情况下,通过新风模组的运行模式,对以从新风模组进入到室内的室外新风作为加湿源对室内环境的湿度进行调节控制,有效减少空调额外空间的占用,并配合对应控制策略和控制方法实现家用空调器的温度和湿度的精准控制。同时,不同于商用机的新风模组的独立湿度控制系统,本发明提出的新风温湿度控制方法合理利用家用空调器本身的换热模组,通过控制新风模组的运行方式实现新风模组的进风模式在新风经过换热模组进入室内和不经过换热模组进入室内的两种方式间变换,通过进风模式的变换利用换热模组对新风模组引入的室外新空气的湿度进行预处理,大大减少设备占用体积。另一方面,将新风模组作为温度控制的辅助冷源,减少了空调的制冷功率,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区间划分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发明所述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风温湿度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家用空调器无法精确控制湿度,以及家用空调器由于成本与体积的限制,无法实现对湿度独立控制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风温湿度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所基于的空调器,包括新风模组、换热模组、多个干球温度传感器和多个湿球温度传感器;所述新风模组包括新风风道,其中,在所述新风风道中,将新风从室外引入室内的新风风道为进风风道,将空气从室内排出室外的新风风道为出风风道。本发明中,所述出风风道包括独立出风风道和非独立出风风道,所述独立出风风道为不经过换热模组风道结构;所述非独立出风风道为经过换热模组的风道结构。所述进风风道分为独立进风风道和非独立进风风道,所述独立进风风道为经过换热模组的进风风道结构;非独立进风风道为不经过换热模组的进风风道结构。
所述换热模组能够通过调节压缩机频率,实现节流元器件节流和室内侧风量控制,同时控制换热模组的制冷输出,并且能够控制潜热在总制冷量的占比(即潜热比);其中,节流元器件优选为电子膨胀阀,同时,PID调节可以作为一种可选的调节方式:以室外相对含湿量RH4作为控制目标,以出风相对湿度RH2作为反馈参数,对换热模组各元器件进行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当RH2<RH1<RH3时,可以通过调整出风方式的占空比实现湿度的精确调节,其中,RH1为目标相对湿度。
所述多个干球温度传感器和多个湿球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为:在空调器的风道出口处安装有干球温度传感器和湿球温度传感器;在空调器的风道入口处安装有干球温度传感器和湿球温度传感器,在空调器的新风模组入口处安装有干球温度传感器和湿球温度传感器。
其中,本发明中所述的室内是指安装有空调器的房间内所维护的范围,室外是指安装有空调器的房间所维护范围以外的所有空间,包括装有空调器的房间所维护范围以外的室内环境空间和室外环境空间。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新风温湿度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S1、获取湿空气的初始物性参数以及湿空气的目标物性参数,根据所述初始物性参数和所述目标物性参数对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进行区间划分,获得以湿空气的物性状态参数为基础的区间范围;
其中,所述湿空气的初始物性参数包括湿空气的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Wb、相对湿度RH和绝对含湿量HR;所述湿空气的目标物性参数包括目标干球温度T1、目标湿球温度Wb1、目标绝对含湿量HR1和目标相对湿度RH1
S2、利用所述区间范围,通过控制新风模组以及换热模组的运行方式对环境的温湿度进行控制。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首先,获取湿空气的初始物性参数以及湿空气的目标物性参数,根据所述初始物性参数和所述目标物性参数对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进行区间划分,获得以湿空气的物性状态参数为基础的区间范围;然后,利用所述区间范围,通过控制新风模组以及换热模组的运行方式对环境的温湿度进行控制。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在空调不额外增加加湿设备或加湿源的情况下,通过新风模组的运行模式对以从新风模组进入到室内的室外新风控器作为加湿源对室内环境的湿度进行调节控制,有效减少空调额外空间的占用,并配合对应控制策略和控制方法实现家用空调器的温度和湿度的精准控制。同时,不同于商用机的新风模组的独立湿度控制系统,本发明提出的新风温湿度控制方法合理利用家用空调器本身的换热模组,通过控制新风模组的运行方式实现新风模组的进风模式在新风经过换热模组进入室内和不经过换热模组进入室内的两种方式间变换,通过进风模式的变换利用换热模组对新风模组引入的室外湿空气的湿度进行预处理,大大减少设备占用体积。另一方面,将新风模组作为温度控制的辅助冷源,减少了空调的制冷功率,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获取所述湿空气的初始物性参数的方式包括:利用所述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Wb、相对湿度RH和绝对含湿量HR中任意两个参数,通过计算获取另外两个参数;或,根据当前湿空气情况设置所述湿空气的初始物性参数。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所述湿空气的初始物性参数包括球温度T、湿球温度Wb、相对湿度RH和绝对含湿量HR,在湿空气的初始物性参数获取过程中,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初始物性参数的获取,具体为:
第一种方式:利用传感器等检测装置获取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Wb、相对湿度RH和绝对含湿量HR这四种参数中的任意两种,然后通过但不限于以下公式,对另外两种参数进行确定:
Figure BDA0002737930210000081
Wb=-5.806+0.672T-0.006T2+(0.061+0.004T+0.000099T2)×RH
+(-0.000033-0.000005T-0.0000001T2)×RH2
其中,HR表示绝对含湿量,T表示干球温度;Wb表示湿球温度;RH表示相对含湿量;
第二种方式:通过传感器等检测装置通过检测方式可以直接获取外界环境中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然后,可以直接采用所述外界环境中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所体现的物性参数作为湿空气的初始物性参数;
第三种方式,通过传感器等检测装置通过检测方式可以直接获取外界环境中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根据所述外界环境中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设置湿空气的初始物性参数。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通过上述三种方式能够准确获取湿空气的初始物性参数,提高后续温度湿度控制的准确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获取所述湿空气的目标物性参数的方式包括:设定目标干球温度T1和目标相对湿度RH1,利用目标干球温度T1和目标相对湿度RH1获取目标湿球温度Wb1和目标绝对含湿量HR1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所述湿空气的目标物性参数包括目标干球温度T1、目标相对湿度RH1、目标湿球温度Wb1和目标绝对含湿量HR1。在所述湿空气的目标物性参数获取过程中,首先,对目标干球温度T1和目标相对湿度RH1进行设定,其中,目标干球温度T1为用户设定的室内湿空气的温度,所述目标相对湿度RH1为用户设定的室内湿空气的相对湿度,然后,通过但不限于如下公式确定出目标湿球温度Wb1和目标绝对含湿量HR1
Figure BDA0002737930210000091
Figure BDA0002737930210000092
其中,HR1表示目标绝对含湿量,T1表示目标干球温度;Wb1表示目标湿球温度;RH1表示目标相对湿度;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准确获取湿空气的目标物性参数,提高后续温度湿度控制的准确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根据所述初始物性参数和所述目标物性参数对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进行区间划分,包括:
S101、获取空调器的综合参数;
S102、结合所述综合参数,利用所述初始物性参数和所述目标物性参数对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进行区间划分,获得以湿空气的物性状态参数为基础的区间范围。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首先,通过传感器等检测装置直接检测方式并结合参数计算获取空调器的综合参数;其中,所述综合参数包括:风干球温度T2、出风湿球温度Wb2、出风绝对含湿量HR2、回风干球温度T3、回风湿球温度Wb3、回风绝对含湿量HR3、室外干球温度T4、室外湿球温度Wb4、室外绝对含湿量HR4、风挡湿球温度修正参数△Wb和换热模组设定档位与所述风挡湿球温度修正参数△Wb之间的对应关系。
然后,通过所述初始物性参数、所述目标物性参数结合综合参数对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进行区间划分,获得以湿空气的物性状态参数为基础的区间范围。
通过对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进行区间划分将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根据物性参数特点进行划分,获得不同的区间,每个区间的范围都对应着湿空气的不同的温湿度情况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通过上述方法能够获取准确的区间范围,有效提高区间范围的合理性,以及区间范围与实际环境中的温湿度的匹配性,减少区间划分的误差。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获取空调器的综合参数,包括:
S1011、利用空调器的出风干球温度T2和出风湿球温度Wb2,或,出风相对湿度RH2获取出风绝对含湿量HR2
S1012、通过检测方式获取空调器的回风干球温度T3和回风湿球温度Wb3,并利用回风干球温度T3和回风湿球温度Wb3通过但不限于如下公式确定回风绝对含湿量HR3
Figure BDA0002737930210000101
Figure BDA0002737930210000103
其中,HR3表示回风绝对含湿量,T3表示回风干球温度;Wb3表示回风湿球温度;RH3表示回风相对湿度;
S1013、通过检测方式获取空调器的室外干球温度T4和室外湿球温度Wb4,并利用所述室外干球温度T4和室外湿球温度Wb4通过但不限于如下公式获得室外绝对含湿量HR4
Figure BDA0002737930210000102
Figure BDA0002737930210000104
其中,HR4表示室外绝对含湿量,T4表示室外干球温度;Wb4表示室外湿球温度;RH4表示室外相对湿度;
S1014、设定风挡湿球温度修正参数△Wb,设置换热模组设定档位与所述风挡湿球温度修正参数△Wb之间的对应关系。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首先,获取出风绝对含湿量HR2;其中,出风绝对含湿量HR2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获取:
第一种方式:通过检测获取空调器的风干球温度T2和出风湿球温度Wb2,利用空调器的出风干球温度T2和出风湿球温度Wb2通过参数计算获取出风绝对含湿量HR2
第二种方式:直接利用出风相对湿度RH2通过参数计算获取出风绝对含湿量HR2
然后,通过在空调器的风道入口处设置的干球温度传感器和湿球温度传感器检测获取空调器的回风干球温度T3和回风湿球温度Wb3,并利用所述回风干球温度T3和回风湿球温度Wb3通过参数计算获取回风绝对含湿量HR3
随后,在空调器的新风模组的入口处设置干球温度传感器和湿球温度传感器,利用所述干球温度传感器和湿球温度传感器获取室外干球温度T4和室外湿球温度Wb4,并利用所述室外干球温度T4和室外湿球温度Wb4通过参数计算出室外绝对含湿量HR4,同时,将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标注为T4_HR4;其中,所述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可以通过设置在空调器的室外机上的干球温度传感器和湿球温度传感器获取,所有的相对湿度可通过湿度检测装置进行测量获取。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通过上述准备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准确获取空调运行过程中的各温湿度数据指标,提高温度湿度控制的准确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利用空调器的出风干球温度T2和出风湿球温度Wb2通过计算获取出风绝对含湿量HR2的过程包括:
通过检测获取空调器的风干球温度T2和出风湿球温度Wb2
利用所述出风干球温度T2和出风湿球温度Wb2通过如下公式确定出风绝对含湿量HR2,所述公式表示为:
Figure BDA0002737930210000111
Figure BDA0002737930210000112
其中,HR2表示室外绝对含湿量,T2表示室外干球温度;Wb2表示室外湿球温度;RH2表示室外相对湿度;
上述技术方案的原理为:在空调器风道出口处设置干球温度传感器和湿球温度传感器,利用所述干球温度传感器和湿球温度传感器获取出风干球温度T2和出风湿球温度Wb2,并利用所述出风干球温度T2和出风湿球温度Wb2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出出风绝对含湿量HR2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利用干球温度传感器和湿球温度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数据获取出绝对含湿量,能够有效提高出风绝对含湿量的准确性,减少误差,为后续湿度控制的精准度提供准确湿度数据。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利用出风相对湿度RH2通过计算获取出风绝对含湿量HR2为:
利用如下公式确定出风绝对含湿量HR2
90%HR2=RH2
其中,RH2表示出风相对湿度。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效果为:通过出风相对湿度来获取出风绝对含湿量,无需设置温湿度传感器,在保证后续温湿度控制精准性的情况下,使空调结构更加简单,占用空间更小。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结合所述综合参数,利用所述初始物性参数和所述目标物性参数对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进行区间划分,包括:
根据划分条件,将所述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划分为至少四个区间,其中,每一区间表征的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不同。
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至少四个区间为五个区间,所述根据划分条件,将所述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划分为至少四个区间,包括:
A区间:T<T2
B区间:T≥T2,且HR<HR2
C区间:RH3>RH1时,T≥T1,且HR1≥HR≥HR2,且Wb<Wb1;RH3≤RH1时,T≥T1,且HR≥HR2,且Wb<Wb1+△Wb;
D区间:RH1>RH2时,T≥T1,且HR≥HR2,且Wb1<Wb<Wb1+△Wb;RH1≤RH2时,不设置此区间;
E区间:T≥T2,且Wb≥Wb1+△Wb;
其中,T表示干球温度;Wb表示湿球温度;HR表示绝对含湿;T1表示目标干球温度;Wb1表示目标湿球温度;RH1表示目标相对湿度;HR1表示目标绝对含湿量;T2表示出风干球温度;HR2表示出风绝对含湿量;RH2表示出风相对湿度;RH3表示回风相对湿度;△Wb表示风挡湿球温度修正参数。具体的区域划分二维图如图2所示。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根据目标干球温度T1、目标湿球温度Wb1、目标绝对含湿量HR1、出风干球温度T2和出风绝对含湿量HR2将湿空气的物性状态参数定义为五个区间。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将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进行区间划分,能够将指定条件的湿空气的物性状态归类为一个区间内,后续可以按照室外湿空气的物性参数所处区间进行对应的室内空调温湿度调节的控制策略调整,能够有效降低室内温湿度调节的过程时间,在提高室内温湿度调节的效率的同时,降低调节过程的能量损耗。另一方面,通过采集室外湿空气的物性参数所处区间进行对应的室内空调温湿度调节的控制策略调整,能够进一步提高室内温度和湿度调节的精准度。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满足以下任一条件规则时,则对所述区间范围进行重新划分:
第一条件规则:目标干球温度T1、目标湿球温度Wb1和出风干球温度T2中任意一个变化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阈值,其中,所述设定温度阈值具体为0.5℃;
第二条件规则:每次空调器开机运行第一指定时间时,其中,所述第一指定时间为1min;
第三条件规则:距上一次区间更新的时间间隔超过设定间隔阈值,其中,所述设定间隔阈值为5min。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当满足上述第一条件规则、第二条件规则和第三条件规则其中任意一个条件,立即对湿空气的初始物性参数、湿空气的目标物性参数和综合参数进行重新采集和计算,进行数据更新,获取最新的数据参数,根据最新的数据参数,根据区间划分条件对湿空气的物性状态参数重新进行区间划分。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根据预设规则对区间划分进行更新能够有效提高区间划分的准确性,以及区间划分与实际参数变化的自适应调节性,进而提高温湿度控制的准确性。避免因参数变化的监控不及时而造成的区间划分与实际变化后的温湿度数据不匹配的情况,进而有效防止温湿度控制误差增大的问题发生。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换热模组设定档位与所述风挡湿球温度修正参数△Wb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所述换热模组设定档位每调高一个档位,所述风挡湿球温度修正参数△Wb升高一个设定温度变化量,例如,一个设定温度变化量为0.5℃。
具体的:
所述室内机风机设定档位1与所述风挡湿球温度修正参数△Wb=4.5℃相对应;
所述室内机风机设定档位2与所述风挡湿球温度修正参数△Wb=5.5℃相对应;
所述室内机风机设定档位3与所述风挡湿球温度修正参数△Wb=6.0℃相对应;
所述室内机风机设定档位4与所述风挡湿球温度修正参数△Wb=6.5℃相对应;
所述室内机风机设定档位5与所述风挡湿球温度修正参数△Wb=7.0℃相对应;
所述室内机风机设定档位6与所述风挡湿球温度修正参数△Wb=7.5℃相对应;
所述室内机风机设定档位7与所述风挡湿球温度修正参数△Wb=8.0℃相对应。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根据不同的风机档位设置不同的风挡湿球温度修正参数,参数对应如表1所示。
表1
室内机风机设定档位 1 2 3 4 5 6 7
△Wb(℃) 4.5 5.5 6 6.5 7 7.5 8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根据档位设置对应的湿度修正参数以及对应具体参数值的设置,能够防止因风挡湿球误差而造成的温度误差。同时,对应具体参数值的设置,能够在空调实际应用范围内,结合外界各种温度情况,完全无视外界环境温度情况,均能实现对应档位的风挡湿球温度修正,修正兼容性和实用性更强。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利用所述区间范围,通过控制新风模组以及换热模组的运行方式对环境的温湿度进行控制,包括:
当T3-T1>Tmax时,根据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所处区间的不同按照第一控制策略对空调器的新风模组和换热模组进行控制;
当Tmax≥T3-T1>Tmin时,根据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所处区间的不同按照第二控制策略对空调器的新风模组和换热模组进行控制;
当T3-T1≤Tmin时,根据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所处区间的不同按照第三控制策略对空调器的新风模组和换热模组进行控制;
其中,T1表示目标干球温度,T3表示回风干球温度;Tmax表示温度稳态控制的温度上边界;Tmin表示温度稳态控制的温度下边界。进一步地,所述温度稳态控制的温度上边界和温度稳态控制的温度下边界的最优取值为:Tmax=3;Tmin=-1。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将回风干球温度T3与目标干球温度T1做差计算获得两个参数之间的差值,然后,通过差值与温度稳态控制的温度上边界Tmax和温度稳态控制的温度下边界Tmin之间的比较,来确定新风模组和换热模组的控制策略。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按照室外湿空气的物性参数所处区间进行对应的室内空调温湿度调节的控制策略调整,能够有效降低室内温湿度调节的过程时间,在提高室内温湿度调节的效率的同时,降低调节过程的能量损耗。同时,通过采集室外湿空气的物性参数所处区间进行对应的室内空调温湿度调节的控制策略调整,能够进一步提高室内温度和湿度调节的精准度。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控制策略包括: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A区间或B区间,则控制新风模组按照出风方式B和进风方式B的模式进行进出风控制,同时,控制换热模组按照最低潜热比模式运行;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E区间,则控制新风模组不连续工作,换热模组按照最高潜热比模式运行;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C区间或D区间,则控制新风模组不连续工作,换热模组根据外侧相对湿量RH4调整潜热比。
其中,所述潜热比是指潜热与总制冷量的比值,即潜热/总制冷量;潜热是相变潜热的简称是,指物质在等温等压情况下,从一个相变化到另一个相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同时,最高潜热比运行模式是指在制冷模式下,根据当前湿空气环境条件,调节压缩机频率、换热模组风机转速,使潜热比尽可能高的运行模式;
最低潜热比运行模式是指在制冷模式下,根据当前湿空气环境条件,调节压缩机频率、换热模组风机转速,使潜热比尽可能低的运行模式。
所述第二控制策略包括:
当RHmax>RH3-RH1≥RHmin时,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A区间,控制新风模组按照出风方式A和进风方式B的模式进行进出风控制,同时,控制换热模组按照最低潜热比模式运行;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B区间,控制新风模组按照出风方式A和进风方式B的模式进行进出风控制,同时,控制换热模组根据外侧相对湿量RH4调整潜热比;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C区间,控制新风模组按照出风方式B和进风方式B的模式进行进出风控制,同时,控制换热模组根据外侧相对湿量RH4调整潜热比;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D区间,控制新风模组按照出风方式B和进风方式A的模式进行进出风控制,同时,控制换热模组根据外侧相对湿量RH4调整潜热比;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E区间,控制新风模组不连续工作,同时,控制换热模组根据外侧相对湿量RH4调整最优潜热比;
当RH3-RH1≥RHmax时,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A区间、B区间或C区间,控制新风模组按照出风方式B和进风方式B的模式进行进出风控制,同时,控制换热模组按照最高潜热比模式运行;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D区间,控制新风模组按照出风方式B和进风方式A的模式进行进出风控制,同时,控制换热模组按照最高潜热比模式运行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E区间,控制新风模组不连续工作,同时,控制换热模组按照最高潜热比模式运行;
当RH3-RH1<RHmin时,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A区间、B区间或C区间,控制新风模组按照出风方式A和进风方式B的模式进行进出风控制,同时,控制换热模组按照最高潜热比模式运行;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D区间或E区间,控制新风模组按照出风方式B和进风方式B的模式进行进出风控制,同时,控制换热模组根据外侧相对湿量RH4调整潜热比。
其中,RH3表示回风相对湿度;RH1表示目标相对湿;RHmax表示湿度稳态控制的相对湿度上边界;RHmin表示湿度稳态控制的相对湿度下边界。
所述第三控制策略包括: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A区间或B区间,则控制新风模组不工作,同时,控制换热模组按温度超调逻辑运行;其中,所述温度超调逻辑具体为:当室内设定温度与实际室内温度出现差异时,换热模组进行温度差异调节,使室内温度逐渐与设定温度一致。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C区间、D区间或E区间,控制新风模组按照出风方式B和进风方式B的模式进行进出风控制,同时,控制换热模组按温度超调逻辑运行。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实时监测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并判断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所处的区间范围,根据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所处区间范围的不同,对新风模组的进出风方式和运行方式,以及换热模组的运行方式进行对应控制策略的调整。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根据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所处述区间以及对应的温度条件的不同,分别对新风机和换热模组实施不同的控制策略,通过这种控制策略对应变换的方式进行新风机和换热模组的控制,能够有效提高温湿度控制和调节的准确性,使温湿度调节量更符合当前室内的环境。同时,不同的控制策略根据环境需求进行温湿度调节能够有效降低空调温湿调节运行过程的能耗,有效节省能源消耗。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湿度稳态控制的相对湿度上边界和湿度稳态控制的相对湿度下边界的最优取值为:RHmax=0.05;RHmin=0。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通过度稳态控制的相对湿度上边界和湿度稳态控制的相对湿度下边界的数值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湿度稳态控制控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新风模组在环境温湿度控制节过程中的进出风模式包括两种方案,其中:
出风方式A:出风风道切换为经过空调器的换热模组到室外;
出风方式B:出风风道切换为不经过空调器的换热模组到室外;
进风方式A:进风风道切换为经过空调器的换热模组到室内;
进风方式B:进风风道切换为不经过空调器的换热模组到室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新风模组的新风风道进行不同路径的设计,利用进出风路径经过换热模组的方式,将风体内多余的水汽进行冷凝,达到对风体湿度的控制,进一步实现室内空气的湿度调节和控制。其中,本实施例中涉及的新风模组的进风/出风的运行模式为:
所述新风模组包括双向的进出风风道,具体为:在室内侧向室外侧的空气流通过程中,进/出风风道为:室内侧向室外侧进风风道和室内侧向室外侧出风风道;在室外侧向室内侧的空气流通过程中,进/出风风道为:室外侧向室内侧进风风道和室外侧向室内侧出风风道;此时,新风模组的进风/出风的运行模式具体为:
室外侧空气通过不经过换热模组的室外侧向室内侧进风通道进入新风模组,并经由不经过换热模组的室外侧向室内侧出风风道进入到室内,形成室内侧的新风出风;
室外侧空气通过新风模组的经过换热模组的室外侧向室内侧进风通道进入,在通过所述换热模组的室外侧向室内侧进风通道时,利用换热模组的换热器对所述进风风道内的空气进行处理,然后通过经过换热模组的室外侧向室内侧出风通道从室内的出风口出风,形成室内侧的新风出风;
室内侧空气通过不经过换热模组的室内侧向室外侧进风通道进入新风模组,并经由不经过换热模组的室内侧向室外侧出风风道传输到室外,形成室外侧的出风。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根据区间的不同,结合不同的控制策略进行不同进风方式和出风方式的调节,能够有效提高温湿度控制的精准性。同时,合理利用家用空调器本身的换热模组,通过控制新风模组的运行方式实现新风模组的进风模式在新风经过换热模组进入室内和不经过换热模组进入室内的两种方式间变换,通过进风模式的变换利用换热模组对新风模组引入的室外新空气的湿度进行预处理,使室内空调器在不需要增加额外湿度控制装置的情况下,独立实现室内湿度的调节和控制,大大减少设备占用体积。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新风模组在湿度调节过程中,处于不连续工作模式下的停止运行时段的时长通过如下公式(1)获取:
Figure BDA0002737930210000171
其中,ΔT表示所述新风模组的当前一次停止运行时段的时长;T表示所述新风模组在不连续工作模式下,与当前一次停止运行相邻的,所述新风运行时段的运行时长;n表示所述新风模组当前一次停止运行之前出现的运行时段的个数,并且n≥2;Ti表示所述新风模组第i个运行时段的运行时长;T0表示所述新风模组进入不连续工作模式后,预设的第一个停止运行时间,T0=5min-10min;Tmax表示述新风模组当前一次停止运行之前出现的运行时段中,运行时间最长的运行时段对应的运行时长;Tmin表示述新风模组当前一次停止运行之前出现的运行时段中,运行时间最短的运行时段对应的运行时长;λ1表示所述新风模组在不连续工作模式下时的区间对应系数;λ2表示所述新风模组在不连续工作模式下时,区间对应的修正系数。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利用新风机在不连续运行模式下的运行时间对此模式内的停止运行时间进行计算获取。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利用新风机在不连续运行模式下的运行时间对此模式内的停止运行时间进行计算获取,使新风机在不连续运行模式时,该模式下的间歇出现的停止运行时间根据间歇出现的运行时间段进行自适应调整,由于运行时间即反应室内环境变化的情况,因此,根据运行时间的时长进行停止运行时间的获取,能够使不连续运行模式下,新风机的运行停止时间自适应调整为符合室内环境的调节要求,提高新风机在不连续工作模式下的温湿度调节精准性。同时,避免停止运行时间过长,导致再次运行时的温湿度调节时间过长而产生过多的能源消耗,也避免了因停止运行时间不当而导致的室内温湿度得不到及时有效调整而产生的人体不适感。另外,通过上述公式获取的新风机停止运行的时间段,能够有效提高新风机停止运行时间的自适应调整的准确性,并且计算获取的时间段与实际室内环境参数要求更加匹配。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新风温湿度控制系统,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新风温湿度控制方法骤,如图3所示,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区间划分模块,用于获取湿空气的初始物性参数以及湿空气的目标物性参数,根据所述初始物性参数和所述目标物性参数对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进行区间划分,获得以湿空气的物性状态参数为基础的区间范围;
控制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区间范围,通过控制新风模以及换热模组的运行方式对环境的温湿度进行控制。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首先,通过区间划分模块获取湿空气的初始物性参数以及湿空气的目标物性参数,根据所述初始物性参数和所述目标物性参数对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进行区间划分,获得以湿空气的物性状态参数为基础的区间范围。然后,通过控制模块利用所述区间范围,通过控制新风模以及换热模组的运行方式对环境的温湿度进行控制。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在空调不额外增加加湿设备或加湿源的情况下,通过新风模组的运行模式对以从新风模组进入到室内的室外新风控器作为加湿源对室内环境的湿度进行调节控制,有效减少空调额外空间的占用,并配合对应控制策略和控制方法实现家用空调器的温度和湿度的精准控制。同时,不同于商用机的新风模组的独立湿度控制系统,本发明提出的新风温湿度控制方法合理利用家用空调器本身的换热模组,通过控制新风模组的运行方式实现新风模组的进风模式在新风经过换热模组进入室内和不经过换热模组进入室内的两种方式间变换,通过进风模式的变换利用换热模组对新风模组引入的室外新空气的湿度进行预处理,大大减少设备占用体积。另一方面,将新风模组作为温度控制的辅助冷源,减少了空调的制冷功率,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湿空气的初始物性参数包括湿空气的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Wb、相对湿度RH和绝对含湿量HR;所述湿空气的目标物性参数包括目标干球温度T1、目标湿球温度Wb1、目标绝对含湿量HR1和目标相对湿度RH1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区间划分模块包括:
初始物性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Wb、相对湿度RH和绝对含湿量HR中任意两个参数,并基于所述任意两个参数确定另外两个参数;或,直接获取所述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Wb、相对湿度RH和绝对含湿量HR;或,根据当前湿空气情况设置所述湿空气的初始物性参数;
目标物性参数设定模块,用于设定目标干球温度T1和目标相对湿度RH1,利用目标干球温度T1和目标相对湿度RH1获取目标湿球温度Wb1和目标绝对含湿量HR1
其中,所述目标物性参数设定模块包括:
参数设定模块,用于设定目标干球温度T1和目标相对湿度RH1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利用目标干球温度T1和目标相对湿度RH1获取目标湿球温度Wb1和目标绝对含湿量HR1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利用初始物性参数获取模块获取湿空气的初始物性参数;然后,利用目标物性参数设定模块获取湿空气的目标物性参数。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准确获取湿空气的初始物性参数和湿空气的目标物性参数,提高后续温度湿度控制的准确性。
所述区间划分模块还包括:
综合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空调器的综合参数;
划分模块,用于结合综合参数,利用所述初始物性参数和所述目标物性参数对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进行区间划分,获得以湿空气的物性状态参数为基础的区间范围。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首先,通过综合参数获取模块获取空调器的综合参数;然后,采用划分模块利用所述初始物性参数、所述目标物性参数结合综合参数对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进行区间划分,获得以湿空气的物性状态参数为基础的区间范围。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通过上述方法能够获取准确的区间范围,有效提高区间范围的合理性,以及区间范围与实际环境中的温湿度的匹配性,减少区间划分的误差。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综合参数获取模块包括:
出风绝对含湿量获取模块,用于利用空调器的出风干球温度T2和出风湿球温度Wb2,或,出风相对湿度RH2,获取出风绝对含湿量HR2
回风绝对含湿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空调器的回风干球温度T3和回风湿球温度Wb3,并利用回风干球温度T3和回风湿球温度Wb3获得回风绝对含湿量HR3
室外绝对含湿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室外干球温度T4和室外湿球温度Wb4,并利用所述室外干球温度T4和室外湿球温度Wb4获得室外绝对含湿量HR4
修正参数设置模块,用于设定风挡湿球温度修正参数△Wb,设置换热模组设定档位与所述风挡湿球温度修正参数△Wb之间的对应关系。
首先,利用出风绝对含湿量获取模块获取出风绝对含湿量HR2;其中,出风绝对含湿量获取模块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获取:
第一种方式:通过检测获取空调器的风干球温度T2和出风湿球温度Wb2,利用空调器的出风干球温度T2和出风湿球温度Wb2通过参数计算获取出风绝对含湿量HR2;具体为:
通过检测获取空调器的风干球温度T2和出风湿球温度Wb2
利用所述出风干球温度T2和出风湿球温度Wb2确定出风绝对含湿量HR2,所述公式表示为:
第二种方式:直接利用出风相对湿度RH2通过参数计算获取出风绝对含湿量HR2;具体为:
利用如下公式确定出风绝对含湿量HR2
90%HR2=RH2
其中,RH2表示出风相对湿度。
然后,通过回风绝对含湿量获取模块获取空调器的回风干球温度T3和回风湿球温度Wb3,并利用回风干球温度T3和回风湿球温度Wb3获得回风绝对含湿量HR3
随后,通过室外绝对含湿量获取模块获取室外干球温度T4和室外湿球温度Wb4,并利用所述室外干球温度T4和室外湿球温度Wb4获得室外绝对含湿量HR4
最后,利用修正参数设置模块设定风挡湿球温度修正参数△Wb,设置换热模组设定档位与所述风挡湿球温度修正参数△Wb之间的对应关系。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通过上述准备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准确获取空调运行过程中的各温湿度数据指标,提高温度湿度控制的准确性。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划分模块包括:
区间划分模块,用于根据划分条件,将所述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划分为至少四个区间,其中,每一区间表征的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不同;
区间更新模块,用于在满足三个条件规则中的任一条件规则时,对所述区间范围进行重新划分,其中,所述三个条件规则具体为:
第一条件规则:目标干球温度T1、目标湿球温度Wb1和出风干球温度T2三个温度参数中任意一个温度参数所变化的温度达到温度阈值时,其中,所述温度阈值具体为0.5℃;
第二条件规则:每次空调器开机运行第一个指定时间时,其中,所述指定时间为1min;
第三条件规则:距上一次区间更新的时间间隔超过时间间隔阈值,其中,所述时间间隔阈值为5min。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利用区间划分模块根据划分条件,将所述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划分为至少四个区间,其中,每一区间表征的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不同;然后,在空调器运行过程中,通过区间更新模块在空调器运行满足三个条件规则中的任一条件规则时,对所述区间范围进行重新划分。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一方面,将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进行区间划分,能够将指定条件的湿空气的物性状态归类为一个区间内,后续可以按照室外湿空气的物性参数所处区间进行对应的室内空调温湿度调节的控制策略调整,能够有效降低室内温湿度调节的过程时间,在提高室内温湿度调节的效率的同时,降低调节过程的能量损耗。同时,通过采集室外湿空气的物性参数所处区间进行对应的室内空调温湿度调节的控制策略调整,能够进一步提高室内温度和湿度调节的精准度。另一方面,根据预设规则对区间划分进行更新能够有效提高区间划分的准确性,以及区间划分与实际参数变化的自适应调节性,进而提高温湿度控制的准确性。避免因参数变化的监控不及时而造成的区间划分与实际变化后的温湿度数据不匹配的情况,进而有效防止温湿度控制误差增大的问题发生。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所处区间的不同按照第一控制策略对空调器的新风模组和换热模组进行控制;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所处区间的不同按照第二控制策略对空调器的新风模组和换热模组进行控制;
第三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所处区间的不同按照第三控制策略对空调器的新风模组和换热模组进行控制。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根据回风干球温度T3和目标干球温度T1之间的差值与温度稳态控制的温度上边界Tmax和温度稳态控制的温度下边界Tmin之间的比较结果,对应启动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或第三控制模块,通过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和第三控制模块对应的不同的控制策略对新风模组和换热模组的运行进行控制。其中,所述比较结果与控制策略的对应关系为:
当T3-T1>Tmax时,根据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所处区间的不同按照第一控制策略对空调器的新风模组和换热模组进行控制;
当Tmax≥T3-T1>Tmin时,根据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所处区间的不同按照第二控制策略对空调器的新风模组和换热模组进行控制;
当T3-T1≤Tmin时,根据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所处区间的不同按照第三控制策略对空调器的新风模组和换热模组进行控制;
其中,T1表示目标干球温度,T3表示回风干球温度;Tmax表示温度稳态控制的温度上边界;Tmin表示温度稳态控制的温度下边界。进一步地,所述温度稳态控制的温度上边界和温度稳态控制的温度下边界的最优取值为:Tmax=3;Tmin=-1。
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为:按照室外湿空气的物性参数所处区间进行对应的室内空调温湿度调节的控制策略调整,能够有效降低室内温湿度调节的过程时间,在提高室内温湿度调节的效率的同时,降低调节过程的能量损耗。同时,通过采集室外湿空气的物性参数所处区间进行对应的室内空调温湿度调节的控制策略调整,能够进一步提高室内温度和湿度调节的精准度。
一种新风温湿度控制装置,包括:
处理器;
配置为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种所述的控制方法。
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种所述的控制方法。
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可读存储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操作的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7)

1.一种新风温湿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湿空气的初始物性参数以及湿空气的目标物性参数,根据所述初始物性参数和所述目标物性参数对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进行区间划分,获得以湿空气的物性状态参数为基础的区间范围;
利用所述区间范围,通过控制新风模组以及换热模组的运行方式对环境的温湿度进行控制;
所述湿空气的初始物性参数包括湿空气的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Wb、相对湿度RH和绝对含湿量HR;所述湿空气的目标物性参数包括目标干球温度T1、目标湿球温度Wb1、目标绝对含湿量HR1和目标相对湿度RH1
根据所述初始物性参数和所述目标物性参数对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进行区间划分,包括:
获取空调器的综合参数;
结合所述综合参数,利用所述初始物性参数和所述目标物性参数对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进行区间划分,获得以湿空气的物性状态参数为基础的区间范围;
所述获取空调器的综合参数,包括:
利用空调器的出风干球温度T2和出风湿球温度Wb2,或,出风相对湿度RH2,获取出风绝对含湿量HR2
获取空调器的回风干球温度T3和回风湿球温度Wb3,并利用回风干球温度T3和回风湿球温度Wb3获得回风绝对含湿量HR3
获取室外干球温度T4和室外湿球温度Wb4,并利用所述室外干球温度T4和室外湿球温度Wb4获得室外绝对含湿量HR4
设定风挡湿球温度修正参数△Wb,设置换热模组设定档位与所述风挡湿球温度修正参数△Wb之间的对应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湿空气的初始物性参数的方式包括:
获取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Wb、相对湿度RH和绝对含湿量HR中任意两个参数,并基于所述任意两个参数确定另外两个参数;
或,直接获取所述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Wb、相对湿度RH和绝对含湿量HR;
或,根据当前湿空气情况设置所述湿空气的初始物性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湿空气的目标物性参数的方式包括:设定目标干球温度T1和目标相对湿度RH1,利用目标干球温度T1和目标相对湿度RH1获取目标湿球温度Wb1和目标绝对含湿量HR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空调器的出风干球温度T2和出风湿球温度Wb2,获取出风绝对含湿量HR2的过程包括:
通过检测获取空调器的出风干球温度T2和出风湿球温度Wb2
利用所述出风干球温度T2和出风湿球温度Wb2确定出风绝对含湿量HR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出风相对湿度RH2,获取出风绝对含湿量HR2为:
利用如下公式确定出风绝对含湿量HR2
90%HR2=RH2
其中,RH2表示出风相对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结合所述综合参数,利用所述初始物性参数和所述目标物性参数对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进行区间划分,包括:
根据划分条件,将所述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划分为至少四个区间,其中,每一区间表征的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四个区间为五个区间,所述根据划分条件,将所述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划分为至少四个区间,包括:
A区间:T<T2
B区间:T≥T2,且HR<HR2
C区间:RH3>RH1时,T≥T1,且HR1≥HR≥HR2,且Wb<Wb1;RH3≤RH1时,T≥T1,且HR≥HR2,且Wb<Wb1+△Wb;
D区间:RH1>RH2时,T≥T1,且HR≥HR2,且Wb1<Wb<Wb1+△Wb;RH1≤RH2时,不设置此区间;
E区间:T≥T2,且Wb≥Wb1+△Wb;
其中,T表示干球温度;Wb表示湿球温度;HR表示绝对含湿;T1表示目标干球温度;Wb1表示目标湿球温度;RH1表示目标相对湿度;HR1表示目标绝对含湿量;T2表示出风干球温度;HR2表示出风绝对含湿量;RH2表示出风相对湿度;RH3表示回风相对湿度;△Wb表示风挡湿球温度修正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任一条件规则时,则以划分条件为标准,对所述区间范围进行重新划分:
第一条件规则:目标干球温度T1、目标湿球温度Wb1和出风干球温度T2中任意一个变化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阈值;
第二条件规则:每次空调器开机运行第一指定时间时;
第三条件规则:距上一次区间更新的时间间隔超过设定间隔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模组设定档位与风挡湿球温度修正参数△Wb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所述换热模组设定档位每调高一个档位,所述风挡湿球温度修正参数△Wb升高一个设定温度变化量。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区间范围,通过控制新风模组以及换热模组的运行方式对环境的温湿度进行控制,包括:
当T3-T1>Tmax时,根据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所处区间的不同按照第一控制策略对空调器的新风模组和换热模组进行控制;
当Tmax≥T3-T1>Tmin时,根据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所处区间的不同按照第二控制策略对空调器的新风模组和换热模组进行控制;
当T3-T1≤Tmin时,根据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所处区间的不同按照第三控制策略对空调器的新风模组和换热模组进行控制;
其中,T1表示目标干球温度,T3表示回风干球温度;Tmax表示温度稳态控制的温度上边界;Tmin表示温度稳态控制的温度下边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策略包括: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A区间或B区间,则控制新风模组按照出风方式B和进风方式B的模式进行进出风控制,同时,控制换热模组按照最低潜热比模式运行;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E区间,则控制新风模组不连续工作,换热模组按照最高潜热比模式运行;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C区间或D区间,则控制新风模组不连续工作,换热模组根据室外相对湿量RH4调整潜热比;
其中,出风方式A:出风风道切换为经过空调器的换热模组到室外;
出风方式B:出风风道切换为不经过空调器的换热模组到室外;
进风方式A:进风风道切换为经过空调器的换热模组到室内;
进风方式B:进风风道切换为不经过空调器的换热模组到室内;
所述潜热比是指潜热与总制冷量的比值,即潜热/总制冷量;潜热是相变潜热的简称是,指物质在等温等压情况下,从一个相变化到另一个相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同时,最高潜热比运行模式是指在制冷模式下,根据当前湿空气环境条件,调节压缩机频率、换热模组风机转速,使潜热比尽可能高的运行模式;
最低潜热比运行模式是指在制冷模式下,根据当前湿空气环境条件,调节压缩机频率、换热模组风机转速,使潜热比尽可能低的运行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策略包括:
当RHmax>RH3-RH1≥RHmin时,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A区间,控制新风模组按照出风方式A和进风方式B的模式进行进出风控制,同时,控制换热模组按照最低潜热比模式运行;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B区间,控制新风模组按照出风方式A和进风方式B的模式进行进出风控制,同时,控制换热模组根据外侧相对湿量RH4调整潜热比;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C区间,控制新风模组按照出风方式B和进风方式B的模式进行进出风控制,同时,控制换热模组根据外侧相对湿量RH4调整潜热比;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D区间,控制新风模组按照出风方式B和进风方式A的模式进行进出风控制,同时,控制换热模组根据外侧相对湿量RH4调整潜热比;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E区间,控制新风模组不连续工作,同时,控制换热模组根据外侧相对湿量RH4调整最优潜热比;
当RH3-RH1≥RHmax时,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A区间、B区间或C区间,控制新风模组按照出风方式B和进风方式B的模式进行进出风控制,同时,控制换热模组按照最高潜热比模式运行;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D区间,控制新风模组按照出风方式B和进风方式A的模式进行进出风控制,同时,控制换热模组按照最高潜热比模式运行;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E区间,控制新风模组不连续工作,同时,控制换热模组按照最高潜热比模式运行;
当RH3-RH1<RHmin时,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A区间、B区间或C区间,控制新风模组按照出风方式A和进风方式B的模式进行进出风控制,同时,控制换热模组按照最高潜热比模式运行;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D区间或E区间,控制新风模组按照出风方式B和进风方式B的模式进行进出风控制,同时,控制换热模组根据外侧相对湿量RH4调整潜热比;
其中,RH3表示回风相对湿度;RH1表示目标相对湿;RHmax表示湿度稳态控制的相对湿度上边界;RHmin表示湿度稳态控制的相对湿度下边界。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策略包括: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A区间或B区间,则控制新风模组不工作,同时,控制换热模组按温度超调逻辑运行;
若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处于C区间、D区间或E区间,控制新风模组按照出风方式B和进风方式B的模式进行进出风控制,同时,控制换热模组按温度超调逻辑运行。
14.一种新风温湿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区间划分模块,用于获取湿空气的初始物性参数以及湿空气的目标物性参数,根据所述初始物性参数和所述目标物性参数对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进行区间划分,获得以湿空气的物性状态参数为基础的区间范围;
控制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区间范围,通过控制新风模以及换热模组的运行方式对环境的温湿度进行控制;
所述区间划分模块包括:
综合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空调器的综合参数;
划分模块,用于利用所述初始物性参数、所述目标物性参数结合综合参数对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进行区间划分,获得以湿空气的物性状态参数为基础的区间范围;
所述划分模块根据所述初始物性参数和所述目标物性参数对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进行区间划分的步骤包括:
获取空调器的综合参数;
结合所述综合参数,利用所述初始物性参数和所述目标物性参数对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进行区间划分,获得以湿空气的物性状态参数为基础的区间范围;
所述获取空调器的综合参数,包括:
利用空调器的出风干球温度T2和出风湿球温度Wb2,或,出风相对湿度RH2,获取出风绝对含湿量HR2;
获取空调器的回风干球温度T3和回风湿球温度Wb3,并利用回风干球温度T3和回风湿球温度Wb3获得回风绝对含湿量HR3;
获取室外干球温度T4和室外湿球温度Wb4,并利用所述室外干球温度T4和室外湿球温度Wb4获得室外绝对含湿量HR4;
设定风挡湿球温度修正参数△Wb,设置换热模组设定档位与所述风挡湿球温度修正参数△Wb之间的对应关系。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所处区间的不同按照第一控制策略对空调器的新风模组和换热模组进行控制;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所处区间的不同按照第二控制策略对空调器的新风模组和换热模组进行控制;
第三控制模块,用于根据室外湿空气的温湿度情况所处区间的不同按照第三控制策略对空调器的新风模组和换热模组进行控制。
16.一种新风温湿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配置为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17.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3任意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CN202011140006.0A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新风温湿度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2683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40006.0A CN112268356B (zh)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新风温湿度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40006.0A CN112268356B (zh)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新风温湿度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68356A CN112268356A (zh) 2021-01-26
CN112268356B true CN112268356B (zh) 2022-04-15

Family

ID=74341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40006.0A Active CN112268356B (zh) 2020-10-22 2020-10-22 一种新风温湿度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683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190428A (zh) * 2021-11-24 2023-12-08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新风设备控制方法、装置、新风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543263A (zh) * 2022-01-29 2022-05-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盘管温度控制方法、盘管温度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7239305B (zh) * 2023-11-16 2024-02-09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分舱式储能系统的热管理控制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30299A (ja) * 2000-05-22 2001-11-30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6170475A (ja) * 2004-12-13 2006-06-29 Nitto Denko Corp 作業環境の空気調和方法および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CN106678991B (zh) * 2017-03-07 2022-05-10 重庆大学 一种适用于辐射空调的新风机组调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477796A (zh) * 2017-08-31 2017-12-15 四川酷比特科技有限公司 低温辐射型空调用新风除湿系统控制方法
CN107655176B (zh) * 2017-10-31 2020-03-06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调节系统中风闸开度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887184B (zh) * 2019-12-03 2021-12-31 南京晶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新风调节系统的加湿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306646B (zh) * 2020-03-04 2021-06-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空调的控制方法
CN111536591B (zh) * 2020-05-13 2021-12-1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新风空调及其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36592B (zh) * 2020-05-13 2021-05-2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新风空调及其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68356A (zh) 2021-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68356B (zh) 一种新风温湿度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JP5375945B2 (ja) 温度および湿度の調整を行う空調システム
CN107664340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CN104807137B (zh) 空调温湿度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JP3545315B2 (ja) 空気調和機及び湿度制御方法
CN107355954A (zh) 一种全新风恒温恒湿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6152412A (zh) 空调器的温湿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US20100298989A1 (en) Hvac system with automated blower capacity dehumidification, a hvac controller therefor and a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CN102455093A (zh) 制冷系统能效控制方法
CN107917509A (zh) 一种机房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CN105115212B (zh) 一种可控蒸发温度除湿机的控制方法
CN204544215U (zh) 一种生化培养箱
CN104858000A (zh) 一种生化培养箱
JP5737173B2 (ja) 温度および湿度の調整を行う空調システム
CN108105965A (zh) 一种控制出风湿度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403143A (zh) 温湿度独立处理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990227A (zh) 一种节能型冷冻除湿机的控制方法
CN107477738A (zh) 低温辐射型空调用新风除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3754586B2 (ja) 空気調和機
US11703248B2 (en) Proactive system control using humidity prediction
JP5673524B2 (ja) 温度および湿度の調整を行う空調システム
CN110398036A (zh) 一种空调制冷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736161B (zh) 室外空气调节机
CN109945316A (zh) 用于空调除湿的温度调节装置
CN115218466B (zh) 一种全新风恒温恒湿系统及其制冷方法和制热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12

Address after: 430000 No. 006, floor 1, No. 66, Jiufeng 1st Road,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Hubei Province (Wuhan area of free trade zone)

Patentee after: Xiaomi Technology (Wuhan) Co.,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018, 8th floor, building 6, No.33 yard, middle Xierqi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5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