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62564A - 一种图像拍摄方法、拍摄设备、移动终端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图像拍摄方法、拍摄设备、移动终端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62564A
CN112262564A CN201980030386.1A CN201980030386A CN112262564A CN 112262564 A CN112262564 A CN 112262564A CN 201980030386 A CN201980030386 A CN 201980030386A CN 112262564 A CN112262564 A CN 1122625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vironment
shooting
brightness value
mobile terminal
control i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3038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宁
陈颖
胡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SZ DJI Innov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262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625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2Control of parameters via user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04N23/661Transmitting camera control signals through networks, e.g. control via the Intern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4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scene brightness using illuminating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拍摄方法、拍摄设备、移动终端及介质,该方法包括:检测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亮度值,并判断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值是否处于预设亮度阈值范围;若确定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值未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则发送控制指令给移动终端,所述控制指令用于使所述移动终端响应所述控制指令为所述拍摄设备的所处环境进行亮度调整处理,以使得到的调整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基于所述调整环境亮度值进行图像拍摄,可保证拍摄设备在理想环境亮度下进行图像拍摄,从而得到质量较好的拍摄图像,进而提升用户的拍摄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图像拍摄方法、拍摄设备、移动终端及介质
本专利文件披露的内容包含受版权保护的材料。该版权为版权所有人所有。版权所有人不反对任何人复制专利与商标局的官方记录和档案中所存在的该专利文件或该专利披露。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图像拍摄方法、拍摄设备、移动终端及介质。
背景技术
当前在进行图像拍摄时,如果进行图像拍摄的设备的感光元件的感光面积较小,则会在图像拍摄过程中导致该进行图像拍摄的设备对像素的感应度较低,而且如果在环境亮度较低的拍摄环境下,会致使该图像拍摄设备所拍摄得到的图像的质量进一步下降。而为了提高拍摄质量,当前主要通过增大快门时间或者增大感光度来实现,基于快门时间增大会带来拍摄延时,而且更大感光度将导致拍摄噪声被放大,所以,在环境亮度较低的拍摄环境下,增大快门时间或增大感光度并不能得到成像满意的拍摄图像。
随着拍摄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拍摄设备开始使用较小面积的感光元件以减小设备体积,从而达到更便携的效果,例如运动相机、手持相机等;并且,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青睐于这种便携的拍摄设备来满足日常的拍摄需求。然而,这种拍摄设备由于体积较小,难以很好地解决如前所述的其感光元件较小所带来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在实际使用中的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拍摄方法、拍摄设备、移动终端及介质,可保证拍摄设备在理想环境亮度下进行图像拍摄,从而得到质量较好的拍摄图像,进而提升用户的拍摄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拍摄方法,该方法包括:
检测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亮度值,并判断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值是否处于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若确定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值未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则发送控制指令给移动终端,所述控制指令用于使所述移动终端响应所述控制指令为所述拍摄设备的所处环境进行亮度调整处理,以使得到的调整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基于所述调整环境亮度值进行图像拍摄。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拍摄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是所述拍摄设备在确定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亮度值未处于预设亮度阈值范围时发送的;
响应所述控制指令,并控制补光装置为所述拍摄设备的所处环境进行亮度调整处理,以使得到的调整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拍摄设备,该拍摄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测光装置和拍摄装置,该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该测光装置用于对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进行测光;该拍摄装置用于进行图像拍摄;该处理器用于调用该程序指令来执行如下操作:
检测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亮度值,并判断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值是否处于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若确定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值未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则发送控制指令给移动终端,所述控制指令用于使所述移动终端响应所述控制指令为所述拍摄设备的所处环境进行亮度调整处理,以使得到的调整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基于所述调整环境亮度值进行图像拍摄。
本发明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补光装置,该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该补光装置用于进行闪光或者保持常亮,该处理器用于调用该程序指令来执行如下操作:
接收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是所述拍摄设备在确定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亮度值未处于预设亮度阈值范围时发送的;
响应所述控制指令,并控制补光装置为所述拍摄设备的所处环境进行亮度调整处理,以使得到的调整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第一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第一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拍摄方法;或者,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第二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第二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第二方面所述的图像拍摄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拍摄设备在检测到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亮度值未处于预设亮度阈值范围时,可向移动终端发送控制指令,以使得所述移动终端基于所述控制指令为所述拍摄设备的所处环境进行亮度调整出来,从而使得得到的调整环境亮度值处于预设亮度阈值范围,进一步地,所述拍摄设备可基于所述调整环境亮度值进行图像拍摄,可保证拍摄设备在理想环境下进行拍摄,避免在环境亮度较低或者较高时拍摄得到成像较差的图像,增加用户对拍摄设备的使用满意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拍摄的场景示意图;
图1b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拍摄的场景示意图;
图1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拍摄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1d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拍摄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拍摄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拍摄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终端和拍摄设备进行图像拍摄时的交互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拍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提高拍摄设备在较低环境亮度下的图像拍摄质量,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图像拍摄方法,可提高所述拍摄设备在较低环境亮度下拍摄得到的拍摄图像的图像质量,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拍摄设备在理想的环境亮度下进行图像拍摄,所述拍摄设备如果不包括补光设备,或者所述拍摄设备的补光设备的补光效果不佳,可和具有较好补光设备的移动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实现通过移动终端的补光设备对所述拍摄设备的环境亮度值进行调整。如图1a所示,拍摄设备10可通过数据线和移动终端11的数据接口相连,从而建立所述拍摄设备10和所述移动终端11之间的通信连接,在所述拍摄设备10检测到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亮度值未处于预设亮度阈值范围时,由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值较低,所述拍摄设备10可确定基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值拍摄得到的图像的质量较低,而由于所述拍摄设备不具有为所述所处环境进行补光的补光设备,所以可向具有补光设备的移动终端11发送控制指令,以使得所述移动终端11根据所述控制指令的指示,开启所述补光设备,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11可基于对所述补光设备的亮度调整,实现对所述拍摄设备10所处环境亮度的调整,从而使得调整后的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在所述拍摄设备确定调整后的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后,可基于所述调整后的环境亮度值进行图像拍摄,从而可得到拍摄质量较高的图像。或者,所述拍摄设备10和移动终端11之间也可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建立通信连接,如图1b所示,所述无线连接方式例如可以是蓝牙连接、无线连接(Wi-Fi)或者近场通信连接等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拍摄设备在不同拍摄模式下,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控制指令不同,其中,在所述拍摄设备处于摄像模式或者预览模式时,所述拍摄设备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控制指令为第一控制指令,如图1c所示,在所述拍摄设备处于摄像模式或者预览模式时,如果所述拍摄设备基于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亮度值确定需要补光,则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移动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补光设备保持常亮状态,在所述拍摄设备确定所述补光设备保持常亮状态后,可检测所处环境的第二环境亮度值,在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值依然未处于预设亮度阈值范围时,可确定所述拍摄设备在第二环境亮度值下拍摄得到的图像效果依旧不理想,所以,所述拍摄设备可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亮度调整指令,所述移动终端基于接收到的亮度调整指令可对所述补光设备保持常亮状态时的亮度值进行调整,直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三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运行拍摄设备进行图像拍摄时,启动所述拍摄设备中的拍摄装置的方式包括:通过用户点击实体按键的方式启动;或者,通过用户点击显示屏幕中显示有拍摄应用的应用图标的方式启动。其中,所述拍摄装置例如可以是摄像头。在所述拍摄设备启动摄像头后,可调用所述拍摄设备带有的测光装置对所处环境的亮度值进行检测,进一步地,所述拍摄设备可基于对所述所处环境的亮度值的检测确定出第一亮度值,通过判断所述第一亮度值是否处于预设亮度阈值范围,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补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拍摄设备的测光装置可以是所述拍摄设备的主拍摄镜头,具体地,主拍摄镜头可以通过当前拍摄参数进行初步拍摄,然后对拍摄画面进行亮度统计,再和拍摄目标或对焦区域对其调整拍摄参数,从而实现对所处环境的亮度值进行检测,并且获得测光后适合的拍摄参数。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拍摄设备的测光装置还可以是除所述拍摄设备的主拍摄镜头外的测光装置,具体地,可以在所述拍摄设备上另行设置测光装置,当启动摄像头进行拍摄时,即可以调用所述测光装置对周围环境的亮度值进行检测,并生成适合的拍摄参数,发送给拍摄设备从而控制后续摄像头的拍摄。在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拍摄设备发送的亮度调整指令后,并在所述移动终端基于所述亮度调整指令对所述补光设备保持常亮状态时的亮度进行调整之前,可先获取所述补光设备保持常亮状态后剩余的亮度调整空间,从而可基于所述亮度调整空间和所述亮度调整指令对所述补光设备保持常亮状态时的亮度值进行调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所述拍摄设备处于拍照模式,则所述拍摄设备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控制指令为第二控制指令,如图1d所示,在所述拍摄设备处于拍照模式时,如果所述拍摄设备基于所述所处环境的第二环境亮度值确定需要闪光,则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移动终端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后,对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的补光设备进行控制,使得所述补光设备进行预闪,在所述补光设备进行预闪的同时,所述拍摄设备可通过所述测光装置对所处环境进行测光,以确定所述补光设备进行预闪时所处环境的第四环境亮度值。进一步地,如果所述拍摄设备确定所述补光设备进行预闪时的第四环境亮度值仍未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则确定进行图像拍摄时所需的闪光亮度值,并将所述闪光亮度值发送给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在接收到所述闪光亮度值后,若确定所述拍摄设备进行图像拍摄,则按照所述闪光亮度值进行闪光,以保证拍摄得到的图像质量较高。或者,若所述拍摄设备确定所述补光设备进行预闪时的第四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如果移动终端确定所述拍摄设备进行图像拍摄,则按照所述预闪亮度值进行闪光,从而实现对拍摄图像质量的保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控制补光设备进行预闪,和所述拍摄设备检测所处环境的第四环境亮度值是同时发生的,以及所述移动终端的补光设备以确定的闪光亮度值进行闪光和所述拍摄设备进行图像拍摄也是同时发生的,但是由于闪光灯和快门的位置不同,导致响应存在延时,所以,在所述移动终端控制补光设备进行预闪和所述拍摄设备进行检测得到第四环境亮度值之间的时间差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间差阈值时,可认为补光设备的预闪和拍摄设备检测第四环境亮度值是同时发生的;同理,在所述补光设备以确定的闪光亮度值进行闪光和所述拍摄设备进行图像拍摄之间的时间差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间差阈值时,也可认为所述补光设备以闪光亮度值进行闪光,以及所述拍摄设备进行图像拍摄是同时进行的。其中,所述预设时间差阈值例如可以是1毫秒,或2毫秒等。
请参见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图像拍摄方法的示意流程图,所述图像拍摄方法可应用于上述的拍摄设备中,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包括:
S201,确定移动终端进入闪光模式,或者补光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先确定移动终端进入补光模式,或者,确定所述移动终端进入闪光模式;其中,所述补光模式用于使得所述移动终端控制补光装置保持常亮状态,所述闪光模式用于使得所述移动终端控制所述补光装置在拍摄设备进行图像拍摄时进行闪光。所述移动终端可以使补光模式或闪光模式保持常开,也可在检测到用户的开启操作时,开启所述补光模式或闪光模式,又或者所述移动终端可在预设时间段内自动开启所述补光模式或闪光模式。其中,所述预设时间段为默认的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亮度值较小的时间段,所述预设时间段例如可以是19时至次日6时等。所述拍摄设备的硬件或软件可以内置有计时器或世界时钟等,当内置的时间到达晚上19日至次日6时的时间段内时,认为此时属于夜间拍摄,则拍摄设备开始在拍摄时触发进行亮度调整处理。
S202,检测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亮度值,并判断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值是否处于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在确定所述移动终端进入补光模式或闪光模式后,所述拍摄设备可基于自身的测光系统对所处环境的亮度值进行测光,所述测光系统包括上述的测光装置,所述测光装置可对环境进行测光检测,以确定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亮度值。
在所述拍摄设备确定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亮度值后,可将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值和预设亮度阈值范围进行对比,并判断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值是否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若确定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值未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则转而执行步骤S203,若确定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则确定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适合进行图像拍摄,从而可直接发出所述拍摄设备进行图像拍摄的指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是适合进行图像拍摄的亮度值范围。
S203,若确定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值未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则发送控制指令给移动终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拍摄设备确定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值未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则确定所述拍摄设备基于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值进行图像拍摄得到的拍摄图像效果欠佳,如果所述拍摄设备没有补光设备或所述拍摄设备自身的补光设备对环境亮度值的补光效果达不到拍摄要求,则向与所述拍摄设备建立连接的移动终端发送控制指令,以使得所述移动终端响应所述控制指令为所述拍摄设备的所处环境进行亮度调整处理,从而可使得到的调整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拍摄设备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的控制指令是基于所述拍摄设备的拍摄模式确定的,所以在所述拍摄设备发送控制指令给移动终端时,可先确定所述拍摄设备的拍摄模式,从而可根据所述拍摄模式生成所述控制指令,并将生成的所述控制指令发送给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为第一拍摄模式或第二拍摄模式,当所述拍摄模式为第一拍摄模式时,生成的控制指令则为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补光装置保持常亮状态。
在所述拍摄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补光装置保持常亮状态之后,可获取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二环境亮度值,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值是在使补光装置保持常亮后,对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进行测光确定的。进一步地,在所述拍摄设备确定所处环境的第二环境亮度值之后,可判断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值是否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若确定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值未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则说明所述拍摄设备在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值下进行图像拍摄也依旧不能得到效果较好的拍摄图像,所以所述拍摄设备可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亮度调整指令,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响应所述亮度调整指令为所述补光装置处于常亮状态时的亮度值进行调整,直至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三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在一个实施例中,若在所述拍摄设备确定所处环境的第二环境亮度值之后,确定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则说明所述拍摄设备在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值下进行图像拍摄可获得较好效果的图像,则直接触发拍摄装置进行图像拍摄,所述拍摄装置例如可以是摄像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拍摄装置确定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值未处于预设亮度阈值范围包括:确定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值小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的最小亮度值,或大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的最大亮度值。所以,在所述拍摄设备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亮度调整指令,以使得所述移动终端基于所述亮度调整指令为所述补光装置处于常亮状态时的亮度进行调整时,如果确定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值小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的最小亮度值,可先基于所述补光设备当前保持常亮状态时的当前常亮亮度值,进一步地,可确定所述拍摄设备的所处环境的亮度值达到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的最小亮度值的所需增强的亮度值,从而可将所述所需增强的亮度值包括在所述亮度调整指令中发送给移动终端,即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的亮度调整指令为亮度增强指令,以使得补光设备基于所述所需增强的亮度值对所述补光设备当前的常亮亮度进行亮度增强处理,得到增强后的常亮亮度值,在所述补光设备保持增强后的常亮亮度值时,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三环境亮度值则处于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若确定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值大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的最大亮度值,说明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值过亮,使得拍摄设备基于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值进行拍摄时可能会由于亮度过亮而导致曝光过度。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值大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的最大亮度值时,则所述拍摄设备先确定出所处环境的亮度值达到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的最大亮度值的所需减弱的亮度值,并将所述需要减弱的亮度值包括在所述亮度调整指令中发送给移动终端,即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的亮度调整指令为亮度减弱指令,以使得补光设备基于所述需要减弱的亮度值对所述补光设备当前的常亮亮度进行亮度减弱处理,得到减弱后的常亮亮度值,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补光设备保持减弱后的常亮亮度值时,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三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拍摄模式为第二拍摄模式时,根据所述第二拍摄模式生成的控制指令则为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补光装置在所述拍摄设备进行图像拍摄时进行闪光。在所述补光设备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补光装置进行预闪时,可同时获取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四环境亮度值,所述第四环境亮度值是在使补光装置进行预闪时,对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进行测光确定的。进一步地,所述拍摄设备可判断所述第四环境亮度值是否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若确定所述第四环境亮度值未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则说明所述拍摄设备基于所述第四环境亮度值进行拍摄时,也不能得到较好效果的图像,所以,可确定所述拍摄设备进行图像拍摄时所需的闪光亮度值,在所述第四环境亮度值小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的最小亮度值时,确定的所需的闪光亮度值大于所述补光装置进行预闪时的预闪亮度值,若所述第四环境亮度值大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的最大亮度值,则确定的所需闪光亮度值小于所述补光装置进行预闪时的预闪亮度值。
在所述拍摄装置确定进行图像拍摄时所需的闪光亮度值后,可将所述闪光亮度值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基于所述闪光亮度值进行闪光,直至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五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在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拍摄设备确定所述第四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则将所述补光装置进行预闪时的预闪亮度值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在拍摄装置进行图像拍摄时基于所述预闪亮度值进行闪光。
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补光装置和拍摄装置安装在不同的终端设备中,所以拍摄装置在进行图像拍摄时,补光设备的闪光可能存在延时,而导致图像拍摄和闪光的进行存在时间差。为了避免时间差过长而影响闪光补光的效果,在提高硬件的响应能力的同时,可采用插口连接的方式,如图1a所示,从而使得拍摄装置的拍摄操作和闪光之间的延时保持在1-2毫秒甚至更短的时间范围内,而保证拍摄和闪光的同时进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拍摄设备在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补光装置进行预闪,和所述获取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四环境亮度值之间的时间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间差阈值时,所述拍摄设备可认为所述补光装置进行预闪和所述拍摄设备确定第四环境亮度值的步骤是同时发生的,也就是说,所述拍摄设备获取所处环境的第四环境亮度值是在所述补光装置进行预闪的情况下进行的。同样的,拍摄设备在所述移动终端基于所述闪光亮度值进行闪光和所述拍摄设备基于所述调整环境亮度值进行图像拍摄之间的时间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时间差阈值时,也可认为所述补光装置进行闪光和所述拍摄设备进行图像拍摄是同时进行的。其中,所述预设时间差阈值可以是1毫秒或2毫秒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补光装置可以包括闪光灯或者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等,拍摄设备可以包括云台相机、运动相机等,,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为摄像模式或者预览模式,所述第二拍摄模式为拍照模式。
S204,基于所述调整环境亮度值进行图像拍摄。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补光装置对所述拍摄设备的所处环境进行亮度调整,使得调整后的调整环境亮度值处于预设亮度阈值后,可基于所述调整环境亮度值进行图像拍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拍摄设备在检测到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亮度值未处于预设亮度阈值范围时,可向移动终端发送控制指令,以使得所述移动终端基于所述控制指令为所述拍摄设备的所处环境进行亮度调整出来,从而使得得到的调整环境亮度值处于预设亮度阈值范围,进一步地,所述拍摄设备可基于所述调整环境亮度值进行图像拍摄,可保证拍摄设备在理想环境下进行拍摄,避免在环境亮度较低或者较高时拍摄得到成像较差的图像,增加用户对拍摄设备的使用满意度。
为了详细阐述对拍摄设备的所处环境进行调整时移动终端侧的执行步骤,请参见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图像拍摄方法的示意流程图,所述图像拍摄方法可应用于与所述拍摄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的移动终端中,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包括:
S301,确定进入补光模式,或者确定进入闪光模式。
所述拍摄设备在进行图像拍摄之前,可先和移动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拍摄设备可基于蓝牙装置和所述移动终端基于蓝牙配对建立通信连接,所述拍摄装置还可基于数据线,通过将该数据线和所述移动终端预设的通信接口相连建立通信连接,还可基于近场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建立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拍摄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拍摄设备和所述移动终端建立通信连接之后,确定所述拍摄设备检测到所处的第一环境亮度值未处于预设亮度阈值范围之前,所述移动终端可先确定进入补光模式,或者确定进入闪光模式,以在所述拍摄设备确定需要进行环境亮度值调整时,进行亮度值调整。其中,所述补光模式用于控制补光装置保持常亮状态,所述闪光模式用于控制所述补光装置在拍摄设备进行图像拍摄时进行闪光,在所述拍摄设备确定进入补光模式,或者闪光模式后,可执行步骤S302。
S302,接收控制指令。
在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拍摄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之后,如果所述拍摄设备检测到所处的第一环境亮度值未处于预设亮度阈值范围,则向移动终端发送控制指令,所以,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的控制指令是所述拍摄设备在确定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亮度值未处于预设亮度阈值范围时发送的。
由于所述拍摄设备在不同拍摄模式下发送的控制指令不同,所以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拍摄设备处于不同的拍摄模式下时,接收的控制指令也不相同,在所述拍摄设备的拍摄模式为第一拍摄模式时,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的控制指令为第一控制指令,而在所述拍摄设备的拍摄模式为第二拍摄模式时,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的控制指令为第二控制指令。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补光装置保持常亮状态,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补光装置在所述拍摄设备进行图像拍摄时进行闪光。
在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控制指令后,可基于所述控制指令的指示控制补光设备对拍摄设备的所处环境进行亮度调整处理,即转而执行步骤S302。
S303,响应所述控制指令,并控制补光装置为所述拍摄设备的所处环境进行亮度调整处理,以使得到的调整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的控制指令为第一控制指令,则所述移动终端响应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后,可控制所述补光装置保持常亮状态,以使所述拍摄设备在所述补光装置保持常亮状态之后,获取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二环境亮度值;进一步地,所述移动终端可接收所述拍摄设备发送的亮度调整指令,所述亮度增强指令是所述拍摄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值未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时发送的;从而可响应所述亮度调整指令,调整所述补光装置处于常亮状态时的亮度值,直至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三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的第二环境亮度值小于预设亮度阈值范围的最小亮度值时,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亮度调整指令为亮度增强指令,以提高所述补光装置保持常亮时的亮度值,而当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的第二环境亮度值大于预设亮度阈值范围的最大亮度值时,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亮度调整指令为亮度减弱指令,以减弱所述补光装置保持常亮时的亮度值,从而使得在补光设备保持调整后的常亮亮度后,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三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如果所述移动终端接收到的控制指令为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移动终端响应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后,可控制所述补光装置进行预闪,以使所述拍摄设备在所述补光装置进行预闪时,获取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四环境亮度值;进一步地,移动终端可接收所述拍摄设备发送的闪光亮度值,所述闪光亮度值是所述拍摄设备在确定所述第四环境亮度值未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时发送的;所述移动终端则可基于所述闪光亮度值进行闪光,直至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五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所述拍摄设备确定所述第四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所述移动终端则接收所述拍摄设备发送的预闪亮度值,并基于所述预闪亮度值进行闪光,使得拍摄设备在闪光时拍摄得到效果较好的图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在所述拍摄设备确定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亮度值未处于预设亮度阈值范围时接收所述拍摄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从而可响应所述控制指令,并基于所述控制指令的指示控制补光装置为所述拍摄设备的所处环境进行亮度调整处理,以使得调整后的所述拍摄设备的所处环境对应的调整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从而可保证拍摄设备在理想的环境亮度下进行图像拍摄,从而得到清晰度较高,成像较好的图像,可有效提升用户对拍摄设备的使用满意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上述的拍摄设备在进行图像拍摄时的方法描述,以及所述移动终端进行图像拍摄时的方法描述,可参见如图4所示的一种所述拍摄设备和所述移动终端进行图像拍摄时的交互流程图,其中:
S401,拍摄设备确定移动终端进入闪光模式或者补光模式。
S402,所述拍摄设备检测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亮度值,并判断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值是否处于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在所述拍摄设备确定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值未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时,则执行步骤S403,或者,如果所述拍摄设备确定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则直接进行图像拍摄。
S403,所述拍摄设备发送控制指令给移动终端。
其中,所述拍摄设备发送给移动终端的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移动终端为所述拍摄设备的所处环境进行亮度调整处理,以使得到的调整环境亮度值处于预设亮度阈值范围,即转为执行步骤S404。
S404,所述移动终端响应所述控制指令,并控制补光装置为所述拍摄设备的所处环境进行亮度调整处理。
其中,所述移动终端控制补光装置进行亮度调整处理后得到的调整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从而可执行步骤S405。
S405,所述拍摄设备基于所述调整环境亮度值进行图像拍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拍摄设备,如图5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拍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结构示意图500包括存储器501、处理器502、测光装置503和拍摄装置50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拍摄设备的测光装置503可以是所述拍摄设备的主拍摄镜头,即拍摄装置504,具体地,拍摄装置504可以通过当前拍摄参数进行初步拍摄,然后对拍摄画面进行亮度统计,再和拍摄目标或对焦区域对其调整拍摄参数,从而实现对所处环境的亮度值进行检测,并且获得测光后适合的拍摄参数。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拍摄设备的测光装置503还可以是除所述拍摄设备的拍摄装置504外的测光装置,具体地,可以在所述拍摄设备上另行设置测光装置503,当启动摄像头进行拍摄时,即可以调用所述测光装置503对周围环境的亮度值进行检测,并生成适合的拍摄参数,发送给拍摄设备从而控制后续拍摄装置504的拍摄。存储器501中存储有程序代码,处理器502调用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当程序代码被执行时,处理器502执行如下操作:
调用所述测光装置503检测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亮度值;
判断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值是否处于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若确定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值未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则发送控制指令给移动终端,所述控制指令用于使所述移动终端响应所述控制指令为所述拍摄设备的所处环境进行亮度调整处理,以使得到的调整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调用所述拍摄装置504基于所述调整环境亮度值进行图像拍摄。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程序代码被执行时,处理器502还用于执行:
确定所述拍摄设备的拍摄模式,所述拍摄模式为第一拍摄模式或第二拍摄模式;
根据所述拍摄模式生成所述控制指令,并将生成的所述控制指令发送给移动终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程序代码被执行时,处理器502还用于执行:
若所述拍摄模式为第一拍摄模式,则根据所述第一拍摄模式生成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补光装置保持常亮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程序代码被执行时,处理器502还用于执行:
在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补光装置保持常亮状态之后,获取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二环境亮度值;
判断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值是否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若确定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值未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则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亮度调整指令,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响应所述亮度调整指令为所述补光装置处于常亮状态时的亮度值进行调整,直至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三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程序代码被执行时,处理器502还用于执行:
若所述拍摄模式为第二拍摄模式,则根据所述第二拍摄模式生成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补光装置在所述拍摄设备进行图像拍摄时进行闪光。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程序代码被执行时,处理器502还用于执行:
在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补光装置进行预闪时,获取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四环境亮度值;
判断所述第四环境亮度值是否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若确定所述第四环境亮度值未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则确定所述拍摄设备进行图像拍摄时所需的闪光亮度值;
将所述闪光亮度值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基于所述闪光亮度值进行闪光,直至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五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程序代码被执行时,处理器502还用于执行:
若确定所述第四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则将所述补光装置进行预闪时的预闪亮度值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基于所述预闪亮度值进行闪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补光装置进行预闪,和所述获取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四环境亮度值之间的时间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间差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基于所述闪光亮度值进行闪光和所述拍摄设备基于所述调整环境亮度值进行图像拍摄之间的时间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时间差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补光装置为:闪光灯或者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为摄像模式或者预览模式,所述第二拍摄模式为拍照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拍摄设备包括云台相机。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程序代码被执行时,处理器502还用于执行:
确定移动终端进入补光模式,所述补光模式用于使得所述移动终端控制补光装置保持常亮状态;
或者,确定所述移动终端进入闪光模式,所述闪光模式用于使得所述移动终端控制所述补光装置在拍摄设备进行图像拍摄时进行闪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拍摄设备能够执行前述实施例提供的如图2所示的图像拍摄方法,其执行方式和有益效果类似,在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如图6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结构示意图600包括存储器601、处理器602和补光装置603,其中,存储器601中存储有程序代码,处理器602调用存储器中的程序代码,当程序代码被执行时,处理器602执行如下操作:
接收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是所述拍摄设备在确定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亮度值未处于预设亮度阈值范围时发送的;
响应所述控制指令,并控制补光装置603为所述拍摄设备的所处环境进行亮度调整处理,以使得到的调整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拍摄设备确定的拍摄模式为第一拍摄模式,则接收的控制指令为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补光装置603保持常亮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程序代码被执行时,处理器602还用于执行:
响应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并控制所述补光装置603保持常亮状态,以使所述拍摄设备在所述补光装置603保持常亮状态之后,获取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二环境亮度值;
接收所述拍摄设备发送的亮度调整指令,所述亮度增强指令是所述拍摄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值未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时发送的;
响应所述亮度调整指令,调整所述补光装置603处于常亮状态时的亮度值,直至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三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所述拍摄模式为第二拍摄模式,则接收的控制指令为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补光装置603在所述拍摄设备进行图像拍摄时进行闪光。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程序代码被执行时,处理器602还用于执行:
响应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并控制所述补光装置603进行预闪,以使所述拍摄设备在所述补光装置603进行预闪时,获取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四环境亮度值;
接收所述拍摄设备发送的闪光亮度值,所述闪光亮度值是所述拍摄设备在确定所述第四环境亮度值未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时发送的;
基于所述闪光亮度值进行闪光,直至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五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程序代码被执行时,处理器602还用于执行:
接收所述拍摄设备发送的预闪亮度值,所述预闪亮度值是所述拍摄设备在确定所述第四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时发送的;
基于所述预闪亮度值进行闪光。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程序代码被执行时,处理器602还用于执行:
确定进入补光模式,所述补光模式用于控制补光装置603保持常亮状态;
或者,确定进入闪光模式,所述闪光模式用于控制所述补光装置603在拍摄设备进行图像拍摄时进行闪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能够执行前述实施例提供的如图3所示的图像拍摄方法,其执行方式和有一效果类似,在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拍摄设备,包括:
机身;
动力系统,安装在所述机身,用于为所述拍摄设备提供动力;
以及如图5所示的处理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拍摄设备还包括:
通信设备,安装在所述机身,用于与移动终端进行信息交互。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拍摄设备包括云台相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机身;
动力系统,安装在所述机身,用于为所述移动终端提供动力;
以及如图6所示的处理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通信设备,安装在所述机身,用于与拍摄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41)

1.一种图像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亮度值,并判断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值是否处于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若确定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值未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则发送控制指令给移动终端,所述控制指令用于使所述移动终端响应所述控制指令为所述拍摄设备的所处环境进行亮度调整处理,以使得到的调整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基于所述调整环境亮度值进行图像拍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控制指令给移动终端,包括:
确定所述拍摄设备的拍摄模式,所述拍摄模式为第一拍摄模式或第二拍摄模式;
根据所述拍摄模式生成所述控制指令,并将生成的所述控制指令发送给移动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拍摄模式生成所述控制指令,包括:
若所述拍摄模式为第一拍摄模式,则根据所述第一拍摄模式生成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补光装置保持常亮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控制指令给移动终端,包括:
在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补光装置保持常亮状态之后,获取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二环境亮度值;
判断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值是否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若确定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值未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则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亮度调整指令,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响应所述亮度调整指令为所述补光装置处于常亮状态时的亮度值进行调整,直至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三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拍摄模式生成所述控制指令,包括:
若所述拍摄模式为第二拍摄模式,则根据所述第二拍摄模式生成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补光装置在所述拍摄设备进行图像拍摄时进行闪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控制指令给移动终端,包括:
在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补光装置进行预闪时,获取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四环境亮度值;
判断所述第四环境亮度值是否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若确定所述第四环境亮度值未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则确定所述拍摄设备进行图像拍摄时所需的闪光亮度值;
将所述闪光亮度值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基于所述闪光亮度值进行闪光,直至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五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第四环境亮度值是否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第四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则将所述补光装置进行预闪时的预闪亮度值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基于所述预闪亮度值进行闪光。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补光装置进行预闪,和所述获取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四环境亮度值之间的时间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间差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基于所述闪光亮度值进行闪光和所述拍摄设备基于所述调整环境亮度值进行图像拍摄之间的时间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时间差阈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装置为:闪光灯或者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为摄像模式或者预览模式,所述第二拍摄模式为拍照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设备包括云台相机。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亮度值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移动终端进入补光模式,所述补光模式用于使得所述移动终端控制补光装置保持常亮状态;
或者,确定所述移动终端进入闪光模式,所述闪光模式用于使得所述移动终端控制所述补光装置在拍摄设备进行图像拍摄时进行闪光。
14.一种图像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是所述拍摄设备在确定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亮度值未处于预设亮度阈值范围时发送的;
响应所述控制指令,并控制补光装置为所述拍摄设备的所处环境进行亮度调整处理,以使得到的调整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拍摄设备确定的拍摄模式为第一拍摄模式,则接收的控制指令为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补光装置保持常亮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所述控制指令,并控制补光装置为所述拍摄设备的所处环境进行亮度调整处理,以使得到的调整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包括:
响应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并控制所述补光装置保持常亮状态,以使所述拍摄设备在所述补光装置保持常亮状态之后,获取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二环境亮度值;
接收所述拍摄设备发送的亮度调整指令,所述亮度增强指令是所述拍摄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值未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时发送的;
响应所述亮度调整指令,调整所述补光装置处于常亮状态时的亮度值,直至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三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拍摄模式为第二拍摄模式,则接收的控制指令为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补光装置在所述拍摄设备进行图像拍摄时进行闪光。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所述控制指令,并控制补光装置为所述拍摄设备的所处环境进行亮度增强处理,以使增强后的环境亮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亮度阈值范围,包括:
响应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并控制所述补光装置进行预闪,以使所述拍摄设备在所述补光装置进行预闪时,获取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四环境亮度值;
接收所述拍摄设备发送的闪光亮度值,所述闪光亮度值是所述拍摄设备在确定所述第四环境亮度值未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时发送的;
基于所述闪光亮度值进行闪光,直至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五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四环境亮度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拍摄设备发送的预闪亮度值,所述预闪亮度值是所述拍摄设备在确定所述第四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时发送的;
基于所述预闪亮度值进行闪光。
20.根据权利要求14-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控制指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进入补光模式,所述补光模式用于控制补光装置保持常亮状态;
或者,确定进入闪光模式,所述闪光模式用于控制所述补光装置在拍摄设备进行图像拍摄时进行闪光。
21.一种拍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测光装置和拍摄装置;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
所述测光装置用于对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进行测光;
所述拍摄装置用于进行图像拍摄;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被执行时,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检测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亮度值,并判断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值是否处于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若确定所述第一环境亮度值未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则发送控制指令给移动终端,所述控制指令用于使所述移动终端响应所述控制指令为所述拍摄设备的所处环境进行亮度调整处理,以使得到的调整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基于所述调整环境亮度值进行图像拍摄。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拍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发送控制指令给移动终端时,执行如下操作:
确定所述拍摄设备的拍摄模式,所述拍摄模式为第一拍摄模式或第二拍摄模式;
根据所述拍摄模式生成所述控制指令,并将生成的所述控制指令发送给移动终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拍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拍摄模式生成所述控制指令时,执行如下操作:
若所述拍摄模式为第一拍摄模式,则根据所述第一拍摄模式生成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补光装置保持常亮状态。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拍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发送控制指令给移动终端时,执行如下操作:
在通过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补光装置保持常亮状态之后,获取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二环境亮度值;
判断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值是否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若确定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值未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则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亮度调整指令,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响应所述亮度调整指令为所述补光装置处于常亮状态时的亮度值进行调整,直至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三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拍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拍摄模式生成所述控制指令时,执行如下操作:
若所述拍摄模式为第二拍摄模式,则根据所述第二拍摄模式生成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补光装置在所述拍摄设备进行图像拍摄时进行闪光。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拍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发送控制指令给移动终端时,执行如下操作:
在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补光装置进行预闪时,获取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四环境亮度值;
判断所述第四环境亮度值是否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若确定所述第四环境亮度值未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则确定所述拍摄设备进行图像拍摄时所需的闪光亮度值,其中,所述所需的闪光亮度值大于所述补光装置进行预闪时的预闪亮度值;
将所述闪光亮度值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基于所述闪光亮度值进行闪光,直至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五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拍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判断所述第四环境亮度值是否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之后,还执行如下操作:
若确定所述第四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则将所述补光装置进行预闪时的预闪亮度值发送给所述移动终端,以使所述移动终端基于所述预闪亮度值进行闪光。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拍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在通过所述第二控制指令控制所述补光装置进行预闪,和所述获取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四环境亮度值之间的时间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间差阈值。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拍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基于所述闪光亮度值进行闪光和所述拍摄设备基于所述调整环境亮度值进行图像拍摄之间的时间差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时间差阈值。
30.根据权利要求21-29任一项所述的拍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装置为:闪光灯或者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
31.根据权利要求21-30任一项所述的拍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为摄像模式或者预览模式,所述第二拍摄模式为拍照模式。
32.根据权利要求21-31任一项所述的拍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设备包括云台相机。
33.根据权利要求21-32任一项所述的拍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检测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亮度值之前,还执行如下操作:
确定移动终端进入补光模式,所述补光模式用于使得所述移动终端控制补光装置保持常亮状态;
或者,确定所述移动终端进入闪光模式,所述闪光模式用于使得所述移动终端控制所述补光装置在拍摄设备进行图像拍摄时进行闪光。
34.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补光装置;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
所述补光装置用于进行闪光或者保持常亮;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代码被执行时,用于执行如下操作:
接收控制指令,所述控制指令是所述拍摄设备在确定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一环境亮度值未处于预设亮度阈值范围时发送的;
响应所述控制指令,并控制补光装置为所述拍摄设备的所处环境进行亮度调整处理,以使得到的调整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拍摄设备确定的拍摄模式为第一拍摄模式,则接收的控制指令为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补光装置保持常亮状态。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响应所述控制指令,并控制补光装置为所述拍摄设备的所处环境进行亮度调整处理,以使得到的调整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时,执行如下操作:
响应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并控制所述补光装置保持常亮状态,以使所述拍摄设备在所述补光装置保持常亮状态之后,获取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二环境亮度值;
接收所述拍摄设备发送的亮度调整指令,所述亮度增强指令是所述拍摄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二环境亮度值未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时发送的;
响应所述亮度调整指令,调整所述补光装置处于常亮状态时的亮度值,直至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三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37.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拍摄模式为第二拍摄模式,则接收的控制指令为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移动终端的补光装置在所述拍摄设备进行图像拍摄时进行闪光。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响应所述控制指令,并控制补光装置为所述拍摄设备的所处环境进行亮度增强处理,以使增强后的环境亮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亮度阈值范围时,执行如下操作:
响应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并控制所述补光装置进行预闪,以使所述拍摄设备在所述补光装置进行预闪时,获取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四环境亮度值;
接收所述拍摄设备发送的闪光亮度值,所述闪光亮度值是所述拍摄设备在确定所述第四环境亮度值未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时发送的;
基于所述闪光亮度值进行闪光,直至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五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获取所述拍摄设备所处环境的第四环境亮度值之后,还执行如下操作:
接收所述拍摄设备发送的预闪亮度值,所述预闪亮度值是所述拍摄设备在确定所述第四环境亮度值处于所述预设亮度阈值范围时发送的;
基于所述预闪亮度值进行闪光。
40.根据权利要求34-39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接收控制指令之前,还执行如下操作:
确定进入补光模式,所述补光模式用于控制补光装置保持常亮状态;
或者,确定进入闪光模式,所述闪光模式用于控制所述补光装置在拍摄设备进行图像拍摄时进行闪光。
41.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第一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第一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拍摄方法;或者,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第二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第二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4-20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拍摄方法。
CN201980030386.1A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图像拍摄方法、拍摄设备、移动终端及介质 Pending CN1122625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098139 WO2021016789A1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图像拍摄方法、拍摄设备、移动终端及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62564A true CN112262564A (zh) 2021-01-22

Family

ID=74223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0386.1A Pending CN112262564A (zh) 2019-07-29 2019-07-29 一种图像拍摄方法、拍摄设备、移动终端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62564A (zh)
WO (1) WO2021016789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9542A (zh) * 2014-04-29 2014-07-16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拍照方法和装置
CN105472267A (zh) * 2015-12-25 2016-04-06 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377336A (zh) * 2018-04-26 2018-08-07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补光拍照的方法及设备
CN108495056A (zh) * 2018-06-12 2018-09-0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拍照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089050A (zh) * 2018-08-30 2018-12-25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补光控制方法、装置和智能摄像头设备
CN109116661A (zh) * 2017-06-26 2019-01-01 丁立伟 一种带补光灯的手持云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13916A (en) * 2006-09-05 2008-03-16 Inventec Appliances Corp Screen brightness adjus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screen brightness of electronic device
CN102081278A (zh) * 2010-11-19 2011-06-0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闪光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2170730A (zh) * 2011-04-12 2011-08-3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闪光灯控制方法
CN103685902B (zh) * 2012-09-03 2018-08-1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摄像头感光芯片控制闪光灯的手机
CN104023116B (zh) * 2013-03-01 2017-06-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采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957363A (zh) * 2014-05-16 2014-07-30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闪光拍摄方法和拍摄装置
CN104660902A (zh) * 2015-02-09 2015-05-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拍摄方法及装置
CN105979125B (zh) * 2016-06-15 2019-09-24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屏幕补光的拍照方法及系统
CN208172794U (zh) * 2018-01-04 2018-11-30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8307125B (zh) * 2018-02-08 2021-10-0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采集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8111776A (zh) * 2018-02-13 2018-06-0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自拍补光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29542A (zh) * 2014-04-29 2014-07-16 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拍照方法和装置
CN105472267A (zh) * 2015-12-25 2016-04-06 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拍照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116661A (zh) * 2017-06-26 2019-01-01 丁立伟 一种带补光灯的手持云台
CN108377336A (zh) * 2018-04-26 2018-08-07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补光拍照的方法及设备
CN108495056A (zh) * 2018-06-12 2018-09-0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拍照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089050A (zh) * 2018-08-30 2018-12-25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补光控制方法、装置和智能摄像头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16789A1 (zh) 2021-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85841B1 (ko) 촬영 이동 단말
US1067408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cquiring image, terminal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6454077B (zh) 拍摄方法、拍摄装置和终端
US903060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flash
CN109167931B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CN106031147B (zh) 用于使用角膜反射调整相机设置的方法和系统
CN108040204B (zh) 一种基于多摄像头的图像拍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18121185A1 (zh) 红外灯功率的调整方法及摄像设备
CN111385456A (zh) 拍照预览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200708B (zh) 长曝光拍摄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460766B (zh) 电子设备、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7820025B (zh) 进行拍照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JP6425413B2 (ja) 撮像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6791462B (zh) 一种移动终端前置摄像头拍照补光的方法及系统
CN112262564A (zh) 一种图像拍摄方法、拍摄设备、移动终端及介质
US11617023B2 (en) Method for brightness enhancement of preview image, apparatus, and medium
CN111277754B (zh) 移动终端拍摄方法及装置
JP2005191960A (ja) 撮像装置、同期撮影支援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EP3162046A1 (en) Flash collision detection, compensation, and prevention
WO2023236215A1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KR100602722B1 (ko) 플래시 광량 자동 조절 기능을 가지는 무선통신 단말기 및그 방법
CN109274791B (zh) 一种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KR100655968B1 (ko) 촬영모드 자동 전환기능을 갖는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그 방법
CN111225158B (zh) 图像生成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5504895B2 (ja) 携帯端末、測光領域選択方法、測光領域選択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