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72794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72794U
CN208172794U CN201820025659.6U CN201820025659U CN208172794U CN 208172794 U CN208172794 U CN 208172794U CN 201820025659 U CN201820025659 U CN 201820025659U CN 208172794 U CN208172794 U CN 2081727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equipment
light
face
processor
current environ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2565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浦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u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u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us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u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2565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1727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727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727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图像传感器、补光装置、环境光传感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在电子设备需要进行面部识别时,判断所述环境光传感器采集到的当前环境光强度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当当前环境光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补光装置进行正面补光;控制所述图像传感器采集电子设备前方物体的面部图像;将所采集到的面部图像与预设的面部图像模板进行匹配,以确定前方物体的身份是否合法。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全面屏发展趋势,手机正面的屏占比越来越高,因此手机正面因为空间位置受限无法再设置其他组件,例如按键,指纹识别模组等。由于无法设置指纹识别模组,为了实现身份识别,业界提出了采用手机正面的前置摄像头获取面部信息,并进行面部识别。
但是现有的面部识别技术的识别效果还需要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需要提供一种电子设备。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图像传感器、补光装置、环境光传感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在电子设备需要进行面部识别时,判断所述环境光传感器采集到的当前环境光强度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当当前环境光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补光装置进行正面补光;控制所述图像传感器采集电子设备前方物体的面部图像;将所采集到的面部图像与预设的面部图像模板进行匹配,以确定前方物体的身份是否合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在需要进行面部识别时,若电子设备周围环境较暗,则控制电子设备进行补光,从而使得电子设备能采集到清晰的面部图像,提高面部识别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用于:当当前环境光强度大于预设阈值时,直接控制所述图像传感器采集电子设备前方物体的面部图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图像传感器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正面顶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补光装置包括位于电子设备正面顶端的补光光源。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补光光源为柔光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用于:当当前环境光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补光光源开启,以进行正面补光。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控制所述补光光源开启时,进一步调整所述补光光源的亮度、色温和颜色中的一个或几个参数。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补光装置包括位于电子设备正面的显示屏,且所述显示屏还用于显示画面;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用于:当当前环境光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调节所述显示屏至最大亮度,以进行正面补光。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补光装置还包括位于电子设备正面顶端的补光光源,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用于:若当前环境光强度与显示屏的最大亮度之和仍然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控制所述补光光源开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当当前环境光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补光装置与所述图像传感器同时工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用于:判断电子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根据电子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面部识别。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包括息屏状态、亮屏未解锁状态、亮屏已解锁状态;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用于:
当电子设备处于息屏状态时,判断是否有屏幕唤醒操作;当判断有屏幕唤醒操作时,确定需要进行面部识别;
当电子设备处于亮屏未解锁状态时,确定需要进行面部识别;
当电子设备处于亮屏已解锁状态时,判断当前是否存在应用程序发起的身份验证请求,若存在身份验证请求,确定需要进行面部识别。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屏幕唤醒操作包括:拿起电子设备、触摸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物体靠近电子设备正面预设范围、按压电子设备功能按键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面部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面部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接触”或“触摸”包括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定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定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进一步地,所描述的特征、结构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意识到,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采用其它的结构、组元等,也可以实践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实用新型。
面部识别方法是指通过摄像头采集物体的面部信息,并将采集到的面部信息与注册的面部模板进行匹配,匹配成功则确定物体的身份合法,匹配失败则确定物体的身份非法。
这里的物体例如包括人体或其他的生物体。面部信息例如包括2D图像信息或3D图像信息。基于2D图像信息进行面部识别时,利用现有的摄像头即可实现,不需要额外设置摄像装置。但是该摄像头在正常光照环境下能采集到清晰的面部图像,而在光照环境较差时,则无法采集到清晰的面部图像,从而影响面部识别效果,例如因采集到的面部图像较模糊而需要较长的识别过程,甚至无法实现面部识别。如此,还造成用户体验较差。
对此,本申请实施方式提出一种无论何种光照环境下都能实现面部识别的面部识别方法,提升面部识别效果。参照图1,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面部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面部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当电子设备需要进行面部识别时,判断当前环境光强度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当当前环境光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执行步骤S2,当当前环境光强度大于预设阈值时,执行步骤S3;
该面部识别方法运行于一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例如但不局限为消费性电子产品、家居式电子产品、车载式电子产品、金融终端产品等合适类型的电子产品。其中,消费性电子产品如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桌面显示器、电脑一体机等。家居式电子产品如为智能门锁、电视、冰箱、穿戴式设备等。车载式电子产品如为车载导航仪、车载DVD等。金融终端产品如为ATM机、自助办理业务的终端等。
电子设备正面设有相应的传感设备,例如环境光传感器,用于在电子设备需要进行面部识别时,采集电子设备的周围环境的光照强度。当电子设备的周围环境较亮时,采集到的光照强度则较强;当电子设备的周围环境较暗时,采集到的光照强度则较弱。当然,该电子设备的周围环境的光照强度还可以采用其他的传感设备进行采集,例如电子设备正面设置的摄像头。
本实施例中,通过预设一个临界值,即预设阈值。若环境光强度大于该预设阈值,则表示电子设备在当前环境下能采集到清晰的面部图像,以实现面部识别;若环境光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表示电子设备在当前环境下无法采集到清晰的面部图像,造成面部识别失败。
S2,当当前环境光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控制电子设备进行正面补光;
当采集到当前环境光强度,且该当前环境光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控制电子设备进行正面补光,从而使得电子设备周围环境下的光照强度大于预设阈值,以实现面部识别。
S3,控制电子设备正面的图像传感器,采集电子设备前方物体的面部图像;
电子设备正面的图像传感器例如为CCD、CMOS图像传感器,利用现有电子设备正面设置的前置摄像头即可实现前方物体的面部图像的采集。
S4,将所采集的面部图像与预设的面部图像模板进行匹配,以确定前方物体的身份是否合法。
电子设备在使用之前,使用者需要进行面部信息注册,形成面部模板,并存储,以用于面部识别时2D图像的匹配。图像匹配例如采用面部特征提取的方式,先从2D图像中提取相应的面部特征,例如眼睛、鼻子、眉毛、嘴唇、下颚等等,然后将该提取到的面部特征与2D图像模板中的相应面部特征进行比对,若比对一致则匹配成功,确认前方物体的身份合法;若比对不一致则匹配失败,确认前方物体的身份不合法。
本实施方式中,在需要进行面部识别时,若电子设备周围环境较暗,则控制电子设备进行补光,从而使得电子设备能采集到清晰的面部图像,提高面部识别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S2与步骤S3将同时进行,即控制电子设备进行正面补光的同时,控制电子设备正面的图像传感器进行面部图像的采集。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说的同时,并不要求时间上的严格一致,也可以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只是时间相差较短,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给人们的感觉上两者是同时进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进一步包括:当当前环境光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控制电子设备正面的补光装置开启。进一步地,在控制电子设备正面的补光装置开启的同时,还调节补光装置的亮度、色温或者颜色中的一个或几个参数。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电子设备正面的补光装置既可以为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也可以为位于电子设备顶部的补光光源,该补光光源为额外设置且专用于补光的部件,例如柔光灯。通过电子设备的显示屏进行补光时,则利用现有结构即可实现补光,节省了成本。通过补光光源进行补光时,虽然增加了成本,但是既不影响其他组件(例如显示屏)的正常工作,而且还可实现更好的补光效果。
进一步地,补光装置例如包括多个LED或其他发光元件。而且该发光元件的亮度、颜色以及色温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控制。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控制LED的亮度、颜色以及色温中的一个或几个参数,使得补光装置发出的光信号更加柔和,从而在进行面部图像采集时,用户不至于感觉太刺眼,提升了用户体验。可以理解的是,前述参数的具体取值不做限定,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而灵活选取。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2中:当当前环境光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调节电子设备的显示屏至最大亮度,以进行正面补光。
若电子设备通过显示屏进行电子设备的正面补光,则在当前环境光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显示屏逐渐增大到最大亮度,以进行正面补光。显示屏亮度的调节,可以逐次进行调节,以免亮度骤增对用户造成不适。
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若当前环境光强度与显示屏的最大亮度之和仍然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控制电子设备正面顶端的补光光源开启,以使所述补光光源与所述显示屏一起进行正面补光。
由于显示屏本身的发光能力有限,若显示屏的亮度无法达到补光要求,则控制电子设备正面顶端的补光光源开启,以使补光光源与显示屏一起进行正面补光。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先调节显示屏至最大亮度,同时采集当前环境光强度,若当前环境光强度仍然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表示显示屏的补光无法达到补光要求,此时控制电子设备正面顶端的补光光源开启。若当前环境光强度大于预设阈值,则表示显示屏的亮度能够达到补光要求,因此仅通过显示屏的亮度进行补光即可。
当然,可变更地,为了使得控制过程简洁,也可以在判断当前环境光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同时点亮显示屏和控制补光光源开启,使得显示屏与补光光源一起进行正面补光。如此简单、方便。
进一步地,参照图2,图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的面部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电子设备的面部识别方法中,在上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
步骤S5,判断电子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
当前工作状态按照显示屏的显示状态来分,例如包括息屏状态、亮屏未解锁状态、亮屏已解锁状态三种。其中息屏状态是指显示屏未被点亮而处于熄灭状态。亮屏未解锁状态是指显示屏被点亮,但显示屏上显示未解锁界面。该状态下,电子设备未被解锁,无法进入电子设备的运行页面。亮屏已解锁状态是指显示屏被点亮,并根据具体的操作显示相应的界面。该状态下电子设备已经解锁,使用者可以正常使用该电子设备。
步骤S6,根据电子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面部识别。
具体地,当电子设备处于息屏状态时,使用者随时可能会使用该电子设备,因此为了能快速响应使用者的操作,该电子设备上的某些传感器仍然处于工作状态,以监测电子设备的使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屏幕唤醒操作。例如,触摸传感器、重力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等等。屏幕唤醒操作包括拿起电子设备、触摸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物体靠近设备正面预设范围、按压电子设备的功能按键中的一种或几种。可以理解的是,该电子设备的屏幕唤醒操作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而灵活设置。
以触摸传感器为例,本实施方式中,在电子设备处于息屏状态时,控制电子设备的触摸传感器执行触摸检测,对显示屏上的触摸动作(例如普通触摸操作、按压操作、滑动操作)进行检测及响应。当电子设备处于息屏状态时,该触摸传感器将以第一扫描频率(较低功耗状态)进行触摸检测。当检测到物体触摸显示屏,则确定需要进行面部识别。当电子设备处于亮屏未解锁状态或亮屏已解锁状态时,触摸传感器再以第二扫描频率(较高功耗状态或正常功耗状态)进行触摸检测,从而降低电子设备息屏状态时的功耗。其中第一扫描频率小于第二扫描频率。当然,可变更地,该触摸传感器也可以一直以正常功耗状态进行触摸检测。
当电子设备处于亮屏未解锁状态时,这种情况下使用者随时可能使用该电子设备,因此确定需要进行面部识别,并进入步骤S1。
当电子设备处于亮屏已解锁状态时,则要进一步判断当前是否存在应用程序向操作系统发起的身份验证请求,例如支付应用程序发起用于移动支付的身份验证请求。若存在身份验证请求,则确定需要进行面部识别,并进入步骤S1,否则电子设备进行正常的操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S4之后进一步包括:当面部识别成功后,控制所述电子设备进行相应的操作。例如控制电子设备解锁、进行支付交易操作等等。
对应地,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出一种用以执行上述实施方式的方法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以移动终端为例,参照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功能模块示意图。该移动终端100包括图像传感器101、补光装置102、环境光传感器103以及处理器104、存储器105。环境光传感器103设置于电子设备正面,用于采集电子设备周围环境的光照强度。图像传感器101设置于电子设备正面,用于采集电子设备前方物体的面部图像。补光装置102用于在电子设备周围环境较暗时进行补光,以便于图像传感器101的图像采集。处理器104用于在电子设备需要进行面部识别时,判断当前环境光强度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当当前环境光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控制电子设备进行正面补光;控制电子设备正面的图像传感器,采集电子设备前方物体的面部图像;将所采集的面部图像与预设的面部图像模板进行匹配,以确定前方物体的身份是否合法。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组合或省略一个或多个部件结构,例如处理器104与存储器105集成为一控制芯片等等。另外,该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未组合或未包括在图3中所示部件中的其他部件(例如,通信电路、电源、总线、麦克风、摄像头等等)。而且,为了简洁,图3中仅示出了移动终端的部分部件。
具体地,图像传感器101设置于电子设备正面,例如为CCD、CMOS图像传感器。该图像传感器101不需要额外设置,例如现有电子设备正面设置前置摄像头时,则可以利用该前置摄像头进行面部图像的采集。当然,也可以根据拍摄需求设置对应拍摄参数的图像传感器,专用于面部识别时进行面部图像的采集。
处理器104用于包括为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操作和性能而设置的任何处理电路。该处理器104被用于运行操作系统、app应用、媒体播放应用,或者任何其他应用软件,以及被用于处理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操作等等。该处理器104例如为各处理电路集成在一起的控制IC,或者为包括分布设置的各处理电路的处理器集群,例如用于集中控制电子设备各元部件的中央处理器CPU、用于电子设备中图形处理的图像处理器GPU。当然,还可以设置其他专用处理器,例如用于监测电子设备的各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的协处理器、用于电子设备通讯的基带处理器、用于电子设备进行面部识别的面部识别处理器等等。
存储器105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包括硬盘、软盘、Flash、ROM、RAM,以及任何其他适合类型的存储部件或者它们的任意组合。存储器105用于存储可供处理器104调用的任何程序代码文件,例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以及功能模块等等。该存储器105还用于存储处理器104处理的处理数据以及处理结果,例如应用数据、用户操作信息、用户设置信息,多媒体数据等等。可以理解的是,该存储器105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与处理器104集成在一起。
进一步地,该存储器105中的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多个程序代码文件,以供处理器104调用,用以执行上述实施方式描述的解锁控制方法,从而实现电子设备息屏状态下的解锁控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在需要进行面部识别时,若电子设备周围环境较暗,则控制电子设备进行补光,从而使得电子设备能采集到清晰的面部图像,提高面部识别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该补光装置102设置于电子设备正面,例如包括电子设备的显示屏106、位于电子设备正面顶端的补光光源107,该补光光源107为额外设置且专用于补光的部件,例如柔光灯。其中显示屏106还用于显示画面。在进行面部识别时,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使用显示屏106和补光光源107中的一个进行补光,或者两者结合进行补光。例如,通过补光光源107进行补光时,处理器104用于:当当前环境光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控制补光光源开启,以进行正面补光。
通过电子设备的显示屏106进行补光时,则利用现有结构即可实现补光,节省了成本。通过补光光源107进行补光时,虽然增加了成本,但是既不影响其他组件(例如显示屏)的正常工作,而且还可实现更好的补光效果。
补光装置102例如包括多个LED或其他发光元件。而且该发光元件的亮度、颜色以及色温等补光参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控制。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控制LED的亮度、颜色以及色温中的一个或几个补光参数,将使得补光装置发出的光信号更加柔和,从而在进行面部图像采集时,用户不至于感觉太刺眼,提升了用户体验。例如处理器104用于:在控制补光光源开启时,进一步调整补光光源的亮度、色温和颜色中的一个或几个参数。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104进一步用于:当当前环境光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调节显示屏至最大亮度,以进行正面补光。
若电子设备通过显示屏进行电子设备的正面补光,则在当前环境光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显示屏逐渐增大到最大亮度,以进行正面补光。显示屏亮度的调节,可以逐次进行调节,以免亮度骤增对用户造成不适。
进一步地,处理器104还用于,若当前环境光强度与显示屏106的最大亮度之和仍然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控制电子设备正面顶端的补光光源开启,以使所述补光光源107与所述显示屏106一起进行正面补光。
由于显示屏本身的发光能力有限,若显示屏106的亮度无法达到补光要求,则控制电子设备正面顶端的补光光源107开启,以使补光光源107与显示屏106一起进行正面补光。因此,本实施方式中,先调节显示屏106至最大亮度,同时采集当前环境光强度,若当前环境光强度仍然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表示显示屏106的补光无法达到补光要求,此时控制电子设备正面顶端的补光光源107开启。若当前环境光强度大于预设阈值,则表示显示屏106的亮度能够达到补光要求,因此仅通过显示屏106的亮度进行补光即可。
进一步地,上述处理器104还用于:判断电子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根据电子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确定是否需要进行面部识别。
当前工作状态按照显示屏的显示状态来分,例如包括息屏状态、亮屏未解锁状态、亮屏已解锁状态三种。其中息屏状态是指显示屏未被点亮而处于熄灭状态。亮屏未解锁状态是指显示屏被点亮,但显示屏上显示未解锁界面。该状态下,电子设备未被解锁,无法进入电子设备的主页面。亮屏已解锁状态是指显示屏被点亮,并根据具体的操作显示相应的界面。该状态下电子设备已经解锁,使用者可以正常使用该电子设备。
具体地,当电子设备处于息屏状态时,使用者随时可能会使用该电子设备,因此为了能快速响应使用者的操作,该电子设备上的某些传感器仍然处于工作状态,以监测电子设备的使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屏幕唤醒操作。例如,触摸传感器、重力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等等。屏幕唤醒操作包括拿起电子设备、触摸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物体靠近设备正面预设范围、按压电子设备的功能按键的一种或几种。可以理解的是,该电子设备的屏幕唤醒操作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而灵活设置。
以电子设备上设置的触摸传感器108为例,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在电子设备处于息屏状态时,控制电子设备的触摸传感器108执行触摸检测,对显示屏106上的触摸动作(例如普通触摸操作、按压操作、滑动操作)进行检测及响应。当电子设备处于息屏状态时,该触摸传感器108将以第一扫描频率(较低功耗状态)进行触摸检测。当检测到物体触摸显示屏,则确定需要进行面部识别。当电子设备处于亮屏未解锁状态或亮屏已解锁状态时,触摸传感器108再以第二扫描频率(较高功耗状态或正常功耗状态)进行触摸检测,从而降低电子设备息屏状态时的功耗。其中第一扫描频率小于第二扫描频率。当然,可变更地,该触摸传感器108也可以一直以正常功耗状态进行触摸检测。
当电子设备处于亮屏未解锁状态时,这种情况下使用者随时可能使用该电子设备,因此确定需要进行面部识别。
当电子设备处于亮屏已解锁状态时,则要进一步判断当前是否存在应用程序向操作系统发起的身份验证请求,例如支付应用程序发起用于移动支付的身份验证请求。若存在身份验证请求,则确定需要进行面部识别,否则电子设备进行正常的操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图像传感器、补光装置、环境光传感器、以及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在电子设备需要进行面部识别时,判断所述环境光传感器采集到的当前环境光强度是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当当前环境光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补光装置进行正面补光;控制所述图像传感器采集电子设备前方物体的面部图像;将所采集到的面部图像与预设的面部图像模板进行匹配,以确定前方物体的身份是否合法。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用于:当当前环境光强度大于预设阈值时,直接控制所述图像传感器采集电子设备前方物体的面部图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传感器位于所述电子设备的正面顶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装置包括位于电子设备正面顶端的补光光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光源为柔光灯。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用于:当当前环境光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补光光源开启,以进行正面补光。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所述补光光源开启时,进一步调整所述补光光源的亮度、色温和颜色中的一个或几个参数。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装置包括位于电子设备正面的显示屏,且所述显示屏还用于显示画面;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用于:当当前环境光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调节所述显示屏至最大亮度,以进行正面补光。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电子设备正面顶端的补光光源,所述处理器进一步用于:若当前环境光强度与显示屏的最大亮度之和仍然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控制所述补光光源开启。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当前环境光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补光装置与所述图像传感器同时工作。
CN201820025659.6U 2018-01-04 2018-01-04 电子设备 Active CN2081727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25659.6U CN208172794U (zh) 2018-01-04 2018-01-04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25659.6U CN208172794U (zh) 2018-01-04 2018-01-04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72794U true CN208172794U (zh) 2018-11-30

Family

ID=64386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25659.6U Active CN208172794U (zh) 2018-01-04 2018-01-04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172794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10326A (zh) * 2018-12-30 2019-05-03 北京猎户星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的唤醒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9961734A (zh) * 2019-02-28 2019-07-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参数的调整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10226169A (zh) * 2018-01-04 2019-09-10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面部识别方法
CN111491109A (zh) * 2019-01-25 2020-08-04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检测芯片、图像处理装置及其运作方法
WO2021016789A1 (zh) * 2019-07-29 2021-02-04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拍摄方法、拍摄设备、移动终端及介质
CN113422890A (zh) * 2021-06-09 2021-09-21 海尔(深圳)研发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摄像头补光方法、装置、系统及空调器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26169A (zh) * 2018-01-04 2019-09-10 深圳阜时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面部识别方法
CN109710326A (zh) * 2018-12-30 2019-05-03 北京猎户星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的唤醒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9710326B (zh) * 2018-12-30 2021-07-20 北京猎户星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器人的唤醒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491109A (zh) * 2019-01-25 2020-08-04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检测芯片、图像处理装置及其运作方法
CN111491109B (zh) * 2019-01-25 2021-09-03 原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检测芯片、图像处理装置及其运作方法
US11303820B2 (en) 2019-01-25 2022-04-12 Pixart Imaging Inc. Light sensor chip and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adaptable to low illumination environment
CN109961734A (zh) * 2019-02-28 2019-07-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屏幕参数的调整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WO2021016789A1 (zh) * 2019-07-29 2021-02-04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拍摄方法、拍摄设备、移动终端及介质
CN113422890A (zh) * 2021-06-09 2021-09-21 海尔(深圳)研发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摄像头补光方法、装置、系统及空调器
CN113422890B (zh) * 2021-06-09 2024-02-23 海尔(深圳)研发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空调器的摄像头补光方法、装置、系统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72794U (zh) 电子设备
WO2019200578A1 (zh) 电子设备及其身份识别方法
JP6272342B2 (ja)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端末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08399665A (zh) 基于人脸识别的安全监控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4798104B (zh) 使用标记区域对视频流的手势预处理
US7796785B2 (en) Image extracting apparatus, image extracting method, and image extracting program
CN104933344A (zh) 基于多生物特征模态的移动终端用户身份认证装置及方法
US2012032018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curity using authentication of face
JP5879562B2 (ja) カメラ付きミラー装置、ミラー付き什器
CN204791017U (zh) 基于多生物特征模态的移动终端用户身份认证装置
CN108304708A (zh) 移动终端、人脸解锁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5844130B (zh) 待机状态下的指纹解锁方法
CN108513706A (zh) 电子设备及其面部识别方法
CN107340875A (zh) 内建传感器及光源模块的键盘装置
CN102467345A (zh) 显示装置和显示方法
KR20150001940A (ko) 얼굴인식기술을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인터페이스 제어가 가능한 금융자동화기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8496173A (zh) 电子设备及其面部识别方法
CN107770456A (zh) 一种视频通话管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222675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拍照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922221A (zh) 图像形成装置、存储介质以及控制方法
CN209170446U (zh) 智能终端
CN108256304A (zh) 电子设备
CN106022283A (zh) 生物识别方法、装置及识别设备
CN110226169A (zh) 电子设备及其面部识别方法
CN108171901A (zh) 一种一体化自助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